經過百年考驗的自由真諦,
獻給當下每個渴望釋放的心靈!
出版百年至今,發行達四千萬冊!
媲美《湖濱散記》的新心靈經典!!
全球譯為二十三種語言,當今世人最需要的經典!
★出版至今,全球狂銷破40,000,000萬冊
★中國當當網近五百條留言,五顆星評價達99%以上!
亞瑟.克里斯多夫.本森是英國劍橋大學院長、知名哲人與作家,《自由之旅》是他的隨筆集,在百年時間考驗下,仍不減睿智的光芒。他預言了二十一世紀的諸多人類困境,包括資本主義籠罩之下,財團不合理的財富累積;個人喪失生活目標、對未來感到茫然空虛。對此,他提出了一連串的反思,裡面蘊含撼動靈魂的力量,直至今日,仍能激勵人心、洗滌心靈,百年來發行達四千萬冊,已成歐美傳奇經典。
‧他說明了過度崇拜金錢將如何導致資本家歛財,而世人卻對其中的不公不義,渾然無感;
‧他也點出,人們對完美友誼、甚至理想戀人的渴望,是如何摧毀了關係本身;
‧無論生活如何匱乏,工作如何一成不變,他明確地說,夢想和想像力永遠是改變的原動力;
‧對於一般人視為理所當然的欲望與習慣,本森則提出質疑,讓人重新體悟自由不僅僅是種追求,更是個人欲望的征服。
獻給感性又濫情、理盲又焦慮的台灣!
本書特色:
◎ 一本深入探討人類生活狀態的作品,無論是對欲望、人心的變動,或是對成功和金錢的追求,都做了最深刻的反思。百年前出版至今,共譯為二十三種語言,發行達四千萬冊!
◎ 中國當當網上留言近五百則,迴響熱烈,獲五顆星好評達99%!
◎ 此書寫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際,時局動盪不安;當今台灣社會亂象亦層出不窮,人心惶惶,作者百年前的心靈箴言,能再次為我們找回精神上的自由、給現代人全新的激勵!
好評推薦節錄:
中國當當網留言近五百條,網友齊聲盛讚,
總分高達五顆星,一致好評推薦!!
◎沒機會上劍橋,但在書中遇見了最好的劍橋老師!
「喜歡本森隨筆,讀來過癮,深刻、直抵內心,還不失為柔軟。人文情懷的大作品。沒機會上劍橋,但在書中遇見了最好的劍橋老師。幸運。」──網友【連素書人】
◎深刻到讓你顫慄!
「一場與自由主義無關,卻與靈魂及宇宙有關的自由之旅,作者深刻到讓你顫慄!」──網友【無暱稱用戶】
◎這才是個真正的大學人和作家。
「從本森的《仰望星空》,我就認識了這位作者,一個我不太熟悉的作家和大學人,到這本《自由之旅》,我都認真讀了,都是相當有思想的作品。感覺這才是個真正的大學人和作家。如果我們國內的高校老師多像本森先生這樣,何愁教育搞不好。」──網友【書要細讀於心】
◎你能從每一篇中學到好多名言警句級的句子,終身受用。
「約翰.克里斯多夫.本森這個人,我現在才算真正認識。認識他之後的我有扼腕頓足,相見恨晚之感覺。本森是人類世界不可多得的心靈導師,他以他那敏銳的洞察力和淡然的心境,將他對世界和人生的看法和感情全數投入到他那平和的文字中去。這些看似題目平凡的文章,其文字是輕鬆中的凝練,是疏離裡的緊湊,是普通中的非同尋常。……每一篇文章都生動深刻輕鬆的去描繪某一個人生的方面,每一個方面都必定令我有所思索,有所獲得。你也必能從每一篇中學到好多名言警句級的句子,終身受用。這本書何其寶貴,何其有價值。」──網友【ursunshine】
◎100年前居然有這樣的作品!
「第一遍我讀的時候,就被深深打動,才知道100年前居然有這樣的作品。現在開始第二遍閱讀,確實沒讀一遍都有收穫。好書。」──網友【拓荒需要書】
◎絕對是創意非凡的經典!
「好書都是在不經意間的相遇,這本書實在朋友的辦公桌看到,當時好奇拿起來讀了幾分鐘,便知是好書,只不過我對作者本森不是瞭解。回來後才知道亞瑟.本森是早已聞名歐美的文學家、評論家和劍橋大學的教授。當閱讀到書中關於美國詩人沃爾特.惠特曼的一章時候,本森的文學和詩歌方面的造詣盡顯無疑,客觀評價了一個時代詩人的功能不說,還能從詩歌和詩人的角度展開歐洲和美國當時社會和文化界的思潮對比,角度很新穎。雖說是百年前作品,但對我來說絕對是創意非凡的經典。」──網友【 99詩意】
◎本森的作品就是劍橋大學和大師們的一個縮影。
「好書無關年代的久遠與否,而是一個作家的社會責任和思考的視角和深度如何,那麼劍橋大學本身就是彙集這樣的教師的,本森的作品就是劍橋大學和大師們的一個縮影。讀這樣的作品,讓我幸運到迅速地成長。」──網友【追求本真】
◎這就是經典的價值所在。
「本森的作品給我的總體感受是思想性的深刻、學識的深厚和觀察角度的別緻,重要是無須迎合傳統觀念兒可以為作品罩上劍橋的光環。所以才得以流傳,這就是經典的價值所在。非常值得閱讀。」──網友【51che新奇書人】
◎有幸能碰上這樣作家的作品。
「本森的作品,最初從網路上看到了部分節選,真是有幸能碰上這樣作家的作品,讓我能在每天的這麼多新書中選到,很多書現在都很浮華,但這部書讓我重新靜下來思考一些精神層面的事情和思考。尤其喚起我曾經的那份純真年代的理想情懷和為之而努力的今天取得,但是不是今天的取得偏離了自己的理想,也許吧。所以,這樣一部經典作品能時刻讓我提醒自己保持那份心境。好書,細細讀。」──網友【紅旗ed010】
◎真誠足以震撼心底!
「經典的東西就是內心真實的反映和冒險。作者有勇氣面對生活和寫作,閱讀中誰都可以感受得到,不說我從中得到什麼,光是真誠足以震撼心底。」──網友【留學留意】
◎這本書就是適合靈魂的有氧運動!
「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做一場有氧運動,大汗淋漓之後,是通體的舒暢。這本書就是適合靈魂的有氧運動。」──網友【無暱稱用戶】
◎他把我們引入了一個探索自我生命奧祕的「自由之旅」!
「在這本散文集裡,我們常看到他對作家們熟稔的引用,以及精闢的見解,這些見解又組成了他對人生及人類心靈的基本看法。……本森的文筆有一種自然隨意的特點,卻又不失為美麗,一種飽含著經驗汁液的美麗。正是通過一種娓娓道來的風格,他把我們引入了一個探索自我生命奧祕的『自由之旅』,他引用約翰遜博士的話說:『一本書,要麼向讀者說明如何享受生活的的樂趣,要麼向讀者說明該如何忍受生活的磨難。』讀罷此書,掩捲而思,信然。」──網友【破罐s】
◎作者從大處入手,著眼人生,其實,凡事都相通!
「這是一本美麗、淡雅又智慧的書。有一種猛虎輕嗅薔薇,狂笑而去之後的冷靜,如此睿智、平和,豁達。……這本書還有許多的亮點,作者是從大處入手,著眼於人生,其實,凡事都相通。」──網友【風中飛舞的女人】
◎本森的作品無處不滲透著對生活的熱愛和思考。
「手中一本《自由之旅》盛開著的墨香,隨著克里斯多夫.本森的文字進入了一種神祕的自然與靈魂的境地,解讀並詮釋著生命之旅中神奇的靈魂密碼。本森指出:抵制戰爭的最好辦法不是對戰爭進行思考,而是追求快樂和健康。他還通過落日、村莊表達了回歸自然景色與人類心靈修補重要性。回歸古老和諧的生活美景中去,這才是生命之旅的一部分。……本森的作品無處不滲透著對生活的熱愛和思考,理想而具有愛心。」──網友【 2011讀書卡】
◎若我大學時代讀過甚至遇到這樣的老師,那我的人生軌跡絕對是一件幸事。
「本森的作品只能說:若我大學時代讀過甚至遇到這樣的老師,那我的人生軌跡絕對是一件幸事,肯定讓我少走那些浮躁之路,多些安於一種靜心的狀態,那便是走向了精神富足。」──網友【打好主動仗】
◎一部遲到的經典!
「對我來說,這是一部遲到的經典,本森讓我有興趣和走進劍橋大學,作品的深度和作者的博學廣度令人驚嘆,更多是帶給我思考,早讀到就好了。」──網友【活出自己的樣子】
◎另外一種形式的教育!
「《自由之旅》這本書更像是另外一種形式的教育,教導我們,怎麼樣尋求心靈的自由,怎麼樣修養自己的人文情懷,怎麼樣在人生中追求自由並且活出自己的精彩。實際上,在我看來,這點對於我們當代的大學生來說其實是更加重要的,在注重學習成績的今天,社會體制培養出的人才,正如一位知名大學的學者所說的那樣,我們正在培養一批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而大學不應該是這樣的,我們沒有理由讓學習圈住我們全部的生活,我們應該尋求那樣一種人文精神,那樣一種埋藏在我們心底的自由的追求。」──網友【大蒜憨】
◎這部書就是經典。
「一個世紀前的作品讀來如此引發人思考,而且還特別符合現在的思潮,那麼這部書就是經典。《自由之旅》我認真讀了一遍,確實就是這樣的經典。」──網友【無暱稱用戶】
◎本森的書總能給你帶入一個思考的境地。
「本森的書總能給你帶入一個思考的境地,而《自由之旅》有給你帶入一個反思戰爭、對美的追求的一種思考境地。非常好。」──網友【112211bull】
◎本森絕對是那個你要聆聽的大師。
「《自由之旅》是打動我內心的作品,觸動了我心裡最為柔軟的部分,讓心思考和靜心,不再急躁和不知原因。人生活一世,最為愜意的就是精神的自由,這方面,本森絕對是那個你要聆聽的大師。」──網友【技術選手】
◎一部生活的藝術之經典。
「一部生活的藝術之經典,我最喜歡的是〈落日〉一章,作者不斷用關注落日的情景和給人帶來的氣氛告訴我們生命的美好、從容……本森的話讓我重新關注遠離多時的大自然。」──網友【無暱稱用戶】
◎最觸動人心的力量,便是本森文字的魅力。
「沒有華麗辭藻的堆砌,沒有艱澀難懂的深奧用語,有的卻是最觸動人心的力量。這便是本森文字的魅力。願與好書相伴,與智者為伍,做傳播正能量的小太陽~」──網友【無暱稱用戶】
◎突然開悟:原來生活沒有標準答案!
「讀此書,最大的感受,不是文筆之優美,而是思想之無羈!人還可以這樣生活,這樣工作,這樣思考。於是突然開悟:原來生活沒有標準答案!」──網友【無暱稱用戶】
◎一部值得細讀的經典作品。
「本森的書都為經典,讀了他的《仰望星空》後,就有此感受。這部書的主題有換到了生活方面的主題,主題論述深刻而又犀利,角度獨特但多數人無法回避。是一部值得細讀的經典作品。」──網友【無暱稱用戶】
◎讀後讓你陷入思考,並熱血沸騰!
「很多作品帶給你的力量都是無形的,它們是那麼安靜,但讀後卻能讓你陷入思考並有熱血沸騰之感,這就是好的作品,讀本森的書就有這種感覺。好書。」──網友【無暱稱用戶】
◎猶如清澈泉水,沁人心肺,直抵心靈。
「讀亞瑟.本森的作品,猶如清澈泉水,沁人心肺,直抵心靈之感。反思精神常讓我還記得什麼是生活。」──網友【無暱稱用戶】
◎悲憫中帶著積極和希望的精神。
「最喜歡《自由之旅》中的逃避一章,本森說人類史就是一部逃避史,角度真獨特,他是個入世的作家,悲憫中帶著積極和希望的精神,值得推廣閱讀。」──網友【無暱稱用戶】
作者簡介:
亞瑟.克里斯多夫.本森(Arthur Christopher Benson,1862─1925)
英國著名的散文家、詩人、作家,劍橋大學莫德林學院的第二十八屆院長。他的父親是十九世紀末坎特伯雷大主教愛德華.懷特.本森,叔叔是著名的哲學家亨利.西奇威克。因此,本森家族富有文化和著述的傳統,也很自然地遺傳到他身上。他曾就讀於伊頓公學和劍橋大學的國王學院,並在一八八五至一九○三年間,在伊頓公學和劍橋大學的莫德林學院講授英國文學,一九○六年後,出任格雷欣學校校長。一九一五至一九二五年間,擔任莫德林學院院長。
他的詩歌和散文著述頗豐,他在人生最後的二十年間,每天堅持寫日記,寫下了世上最長的四百萬字的日記,給世人留下了一筆豐厚的思想遺產,另著有《仰望星空》(At Large)、《追隨本心》(Along the Road)等。
譯者簡介:
邢錫範
瀋陽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學科建設帶頭人。專業方向為英語翻譯和翻譯理論與教學。
審校:孔謐
章節試閱
Chapter1【逃避】
世界上最好的故事只能是現實生活裡的事──我們先來說說逃避的故事。從古至今,讓我們始終感興趣的事情就是如何逃避,人類的成長史也是一部逃避的歷史。約瑟的故事、奧德修斯的故事、浪子的故事、《天路歷程》的故事、《醜小鴨》的故事、《小婦人》的故事等等,這樣的故事太多了,我只是列出了其中幾個,深入思考後,你會發現,這些故事其實都是有關逃避的故事,與所有的愛情故事一樣。古老的諺語說得好,「愛情的道路從來就不是平坦的。」而愛情故事講述的,無非也就是男人和女人如何從愛情的荒漠逃離出來,奔向愛情的避難所。即使是像《伊底帕斯王》和《哈姆雷特》這樣的悲劇,從它們的背景上來講,也有著相同的主題思想。在伊底帕斯的故事中,年邁並且失明的國王穿著破爛的袍子,無意識地犯下了如此難以形容的罪行,把他的兩個女兒和幾個侍從丟棄在聖泉旁老梨樹和大理石墓碑之間;他以微弱的嗓音說出了最後的愛情箴言,這時空中傳來了上帝震顫的聲音:
「伊底帕斯,你為什麼還在拖延?」
伊底帕斯立即沉默地走開,依靠在提修斯的肩膀上,等到在場的人終於敢睜眼時,他們看到提修斯遠遠地離開了,獨自用手遮住自己的雙眼,似乎某種強烈的光線太令人感到敬畏,凡人的眼睛不能看到他的目光;但是伊底帕斯走了,沒有悲傷,而是滿懷希望和疑惑。即使哈姆雷特死了,轟鳴的炮聲響起,也應該祝賀他擺脫了無法忍受的痛苦;生活也是這樣。一些人用雙手結束自己的生命,如果我們的目光落在這樣悲哀的故事上,便很難見到他們潦草寫成或匆匆說出的話語,似乎他們只是進入了沉默或者無知覺的狀態!其實不然。那些因災難而變得瘋狂的父親和母親之所以殺害自己的孩子,無非是希望與最心愛的孩子一起逃脫他們無法忍受的苦難,他們意欲與孩子一起飛走,就像聖經故事裡的羅得帶領妻女逃離即將毀滅的城市一樣。自殺的人並不是仇恨生活的人;他們非常熱愛生活,只是生活中的悲哀和恥辱實在讓他們無法忍受。他們是在努力尋找、試圖移居到其他環境當中;因為他們渴望生活,但又不能就這麼生活。正是這種幻想才使得人們尋求死亡;只有動物能夠忍受,而滿懷希望尋找更好生存環境的人卻匆匆離開了這個世界。
如果說到如何應付人力所不能及的事,想想吧,人類的想像力是那麼微弱,甚至會讓你覺得不可思議。如果一個人想逃避現實生活,無論他怎麼做、怎麼設計,他的能力都很有限。佛教徒的非實體天空及其難以置信的涅槃只是剝奪了生活的所有屬性;伊斯蘭教的天堂令人乏味的官能性只是增多了醜惡、粗俗的樂趣;被光線照耀著的聖徒發出令人生厭的吼叫,這樣的叫聲將中世紀的天堂空想變成了永恆的聖歌──所有這些,從深度上來說,對於渴望新生的個體都沒有太多的吸引力,對充滿活力的精神心靈也根本沒有任何影響力。即使是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的思想,偉大思想家不受約束、逆向思索出來的願景,也只是一種無法說服他人的想法,因為這樣的思想所能產生的作用實在是太少了。
然而,正是各式各樣的體驗──勞作與休息、痛苦與解脫、希望與滿足、危險與安全──才使得生活豐富多彩,一旦我們將變化無常這樣的概念從現實生活中取消,所有的生活都會變得單調、乏味、無法令人振奮。變化的過程令人快樂,讓我們懂得了哪些事情可為、哪些事情不可為;從無知到有知,從笨拙到靈巧。甚至我們與所愛之人的關係也是這樣,關係是否密切,那要看我們在他們身上發現了什麼,要看我們是否能不斷在對方身上發現未知的東西,抑或我們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幫助他們,或影響他們。從本能上來說,人們不喜歡一成不變、停滯不前的生活;在人類的生活中,如果沒有什麼可逃避的、沒有什麼可盼望的、也沒有什麼可學習的、沒有什麼想得到的,坦白說,這樣的生活幾乎也是無人能夠忍受的。
人們為什麼怕死?那是因為死亡的陰影似乎遊蕩在我們熟悉的日常生活之中。什麼也不做、只是整日回顧過去的美好時光,是件很可怕的事。追憶唯一的用途,在於可以分散我們對目前處境的注意力,尤其是在我們生活狀態不佳的時候。有句話說得好:悲傷的時候回憶快樂的事情是一種最殘酷的折磨。
有一次,丁尼生患了重病,他的朋友,英國教士、古典學家喬伊特給丁尼生的太太寫信,建議丁尼生多回想自己做過的好事,這樣也許會感覺舒服一些。但是這種舒服感可不是重病患者想得到的;我們也許妒忌或羨慕一個好人曾做過的諸多好事,但是我們真的不能假定,一個好人能夠透過沾沾自喜地默想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最終會讓自己感到滿足。在很大程度上,一個人往往會想到一些自己本可以完成卻沒有完成的事業,而且不是沒有可能用這樣的想法來折磨自己。
依我看,上了年紀或已退休的人會逐漸讓自己平靜下來,安分守本,這是真的;但這是垂暮老狗般的寧靜,懶洋洋地曬著太陽,打著盹,如果真有什麼動靜讓他興奮起來,也只是搖擺幾下尾巴,仍不會離開自己的老窩;如果一個人的生活狀態到了這種地步,恐怕身體就會越來越差,頭腦越來越混沌,那麼,心靈就會默默地懷著感恩圖報之心,不再期待著什麼了。但是,我能夠想像得到,不會有人真的希望就這樣步入不朽:疲憊厭倦,無精打采,最大的希望就是永遠都不要被人打擾。我們絕對不相信昏昏欲睡、失去忍耐力的精神能構想出人性的真實希望。假如我們相信下一次的體驗就像遠航後歸來的水手那樣:
午後(他們)登上了陸地
在這裡所有的一切似乎總是像午後陽光
那麼我們就可以在無夢的睡眠中默然,這才是人類最好的希望。
就像我已說過的,我們最好還是相信最健康、最有活力的精神願望,因為所有這些願望都與逃避的冒險經歷有著緊密的聯繫。在我們的生活道路上有很多敵對的東西:路上不時出現的雜樹叢林不僅長得濃密,而且布滿荊棘利刺;我們的信仰告訴我們,神靈不希望人類就這樣行走在黑暗裡,讓陰影尾隨著我們的腳步,而且我們能給出的唯一解釋就是,如果希望或者願望不能促動我們向前,那就讓恐懼來刺激一下。我們不得不隨時保持行動,因為如果我們不是朝著目標跑去,就會選擇逃避,並不時地回頭看幾眼讓我們感到恐懼的東西。
歐洲有這樣一個古老而奇特的寓言故事,說是有個人行走在沙漠上,就在他走近一片樹林時,突然意識到有一頭獅子順著他的蹤跡跟在後面,而且離他越來越近。為了安全起見,這個人急忙逃進樹叢裡;他看到地上被人挖出了一個大水塘,四周圍著用石頭粗糙砌成的塘壩,壩上長滿樹叢和花草。他快速地抓著樹幹爬到了水塘邊,緊靠著水塘上方一處突出的岩石;就在他準備跳上岩石時,他突然看見水裡有一條大蜥蜴,張大嘴巴,惡狠狠地望著他。他急忙停下來,緊緊抓住岩石旁一棵樹的樹杈。他就這樣抓著樹枝懸在那裡,向上爬會遇上獅子,向下跳又會碰上蜥蜴。這時他感覺到樹枝在顫抖,抬頭望去,在他手搆不著的地方有兩隻小老鼠,一隻黑色,一隻白色,正在啃食他抓著的這根樹枝,很快的樹枝就要被咬斷了。他絕望地等待著。就在這時候,他看見眼前的樹葉上有幾滴蜂蜜。他用舌頭舔了舔,然後嚥了下去,仍然可以品味出蜂蜜的香甜。
無疑的,我們可以將小老鼠看作是生活中夜以繼日等在那裡的煩惱,而蜂蜜是生活中的香甜美味,即使我們身處生死攸關之際,也可以津津有味地品嘗美味;事實上,人生無常,即使我們抓住不放的繩索就要斷了,生活的不穩定性或者存在的危險也無法分散我們對生活樂趣的關注。人生的旅程完全是一次逃避過程中的冒險;即使身處最不安全的境地,我們也完全有可能驚奇地發現其中的甜蜜。
同樣的,在生活中,如果一個人想要體驗各種冒險的經歷很容易,因為生活本身就是一場冒險。愚蠢的人們有時認為,除非一個人徘徊在酒吧間門口,或者閒蕩在撞球室裡,或者在船上當水手,或者去山裡挖金子,或者到荒野上探險,或者獵殺珍奇的動物,或者在一群喝得醉醺醺、扯著大嗓門叫罵的人堆裡討價還價,否則就不會有什麼冒險的經歷。當然啦,想要經歷類似的冒險還是很容易。我有一個親戚,他的生活就充滿了變數:他當過水手、職員、警察、士兵、牧師、農場工人、教堂司事。但是這種變化無常、居無定所的生活很適合他,他是一個很隨和的人,勇敢、魯莽、好動;他不在乎生活有多麼艱苦,但要是讓他按部就班地做事或者靜下來安頓一會兒,簡直會要了他的命。他不是不喜歡安定。有一次他告訴我,他曾半裸著身子,懸掛在船身一側,舀取一桶桶水來擦洗船板。而當時的室外天氣狀況是:在他把水潑在船板上時,水很快就結冰了。儘管他有著各種不同的生活經歷,卻沒有從中學到任何特別的東西;他總是老樣子:性格和善、愛說話、天真幼稚,既不瞻前也不顧後,最喜歡和水手一起在小酒館裡講故事。他對大多數陪伴在身邊的人感到很滿意,花起錢來滿不在乎;儘管他打心眼裡鄙視那種宅在家裡、非常保守的生活方式,但他也並沒有從他的生活方式中獲得什麼智慧,也沒有培養出什麼幽默感,算不上愉快,也算不上獨立。
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這樣的人,只有少數人會這樣生活,因為實際上大多數人寧願待在家裡,從事一般性的工作。我的表弟就不喜歡出去工作,不是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不會去工作;這樣的人似乎屬於古老的階層,很像四處玩耍的孩子,無憂無慮地玩著,因為有人工作提供他們衣食住行。如果所有人都光靠別人生活,這個世界就會變成破舊骯髒、悲劇橫行的地方。
儘管我敢說,假如我也經歷過一點類似的艱苦生活,我會成為一個更好的人,但我也不太可能這樣去生活。我很少有過死裡逃生的經歷,但我也遭遇過許多十分棘手的麻煩事,也曾有過長時間的焦慮,不過我還是以自己的方式努力工作。我有點像前面講的寓言故事裡的那個人,夾在獅子和蜥蜴之間很多年;就我的性情和財富而言,我也有需要忍耐的事情,而我那個表弟是從來不會忍受這些的;所以,當一個人的生活得到了庇護,日子過得興旺時,往往也是危險、逃脫、使人不安的恐懼感伴隨出現之日。
你對生活和生活的動機觀察得越細緻入微,你就越能體會到想像力是改變世界的動力,尤其是那種希望從束縛或限制我們的環境中逃脫出來的想像力。小孩子從來不計畫自己長大了要做什麼,只要能隨時吃到美味、自由地玩耍或者可以隨意地花錢,就會快樂無比;女孩們盤算著怎樣透過獨立或者結婚,擺脫父母對自己的管束;母親們野心勃勃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政客們渴望獲得權力;作家們則希望能贏得世界的關注──這只是隨手舉出的幾個例子,類似的願望每天都在驅動著我們,促使我們夢想擁有更多的財富,更自由的生活,擺脫我們當下備受限制的無聊處境。這是人類現狀的真實寫照。雖然有些從容安詳的人對自己的生活感到滿足,但是在大多數人的腦海裡,總還是存在著一點可以引起他們騷動的欲望,想像著透過某種方式獲得更安逸、更自在的生活;還有一些人身心疲憊、心灰意懶,他們對自己所擁有的生活並不滿意,但是卻在恐懼中默默順從命運的安排;然而,無論是誰,只要參與了世界的發展,就會為自己或為其他人制定充實的規劃,只要有足夠的信心和意志力,沒有什麼可以阻擋或妨礙他對生活的經營和嚮往。敏感的人們希望看到生活更加和諧美好,健康的人們渴望得到比以往更長的假日,信奉宗教的人們渴望進入神祕的迷幻狀態;事實上,為了實現圓滿人生,總會有一個願望持續不斷地在人類身上起作用。
然而,無論如何,絕大多數的證據向我們表明,成就那些小夢想並不會令我們滿足,也根本不能讓我們的身心安頓下來。即使我們實現了自己的規劃,獲得成功,迎娶或嫁給了心愛之人,賺了一大筆錢,過上了舒適休閒的日子,甚至獲得了權力,但是很快地,更多更大的願望就會出現在眼前。有一次,我在一個政治家發表競選勝利演說後向他表示祝賀。
「是的,」他說,「我不否認,一個人的期望一旦得以實現,的確讓人歡欣鼓舞,哪怕只有一次;但是隨之而來的陰影就是由此產生的恐懼,擔憂自己在達到某個高度後,沒有能力保持下去。」
對成功的可怕懲罰就是害怕以後出現的失敗,這種恐懼感常常縈繞在成功者的心頭。更為悲慘的事實還在於,當我們拚命想獲得一個結果時,往往也會失去以前激勵我們的目標。與其他事情相比,人們對錢財的追逐最能說明這一點。我就有幾個這樣的朋友。他們在開始創業時,都坦率地承認自己有著相當明確的意圖和目的,比如說必須賺取足夠的錢,以便讓家人過上富庶的生活,自己也能過著渴望的日子,像是外出旅遊、有時間讀書寫作、無憂無慮地享受休閒時光。可是當他們真的完成自己最初的規劃時,他們原有的願望卻消失了。他們不肯放棄自己的工作,為了後半生著想,再多賺點錢會更安全些,接下來的日子便會周而復始。他們擔憂自己的生活會變得單調乏味,不願放棄現有的繁華奢侈,所以不斷地結交朋友,而且不想中斷這樣的聯繫;這樣一來,他們必須為自己的家庭提供更多的財富。他們沒有察覺到整個計畫的實質已經發生了變化。即使如此,他們仍然在盤算著逃避一些東西──也許是無聊,也許是焦慮,也許是恐懼。
對任何人來說,從理論上找出上述問題的癥結並不容易。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的工作與世界的發展其實沒有多少關係,但是對我們自身卻關係重大,我們必須從事某種工作,好讓自己參與到社會生活中去。這一點,我們人類似乎非常弱智或者愚笨。我們總是不斷地受到幻想的賄賂和誘惑。在我認識的朋友當中,有些人年輕時幹勁十足,到了中年還是充滿活力。他們具有很強的自我價值實現觀念,非常關注自己的事業成功與否;可是隨著年齡增長,他們的事業成功了,價值觀卻也逐漸改變了;他們真的變了,變得做事遲緩,遇事常與別人商議,表面上裝出一副恭順的樣子;面對無可奈何的現狀,他們也許還會格外的體貼,更富有同情心;他們感覺到自己的使命似乎已經完成,權力和影響力已經落到了年輕人手裡。但是他們永遠不會失去這樣的感覺:即他們存在的重要性。我認識一位年過八旬的牧師,有一次他當面向我宣稱,那些說老年人已經失去了處理事務能力的人真是可笑。
「才不呢,」他說,「我到了最近幾年才覺得自己真的對工作得心應手。我現在完成一項工作所花費的時間比以前少多了,可效率卻很高、很得法。」其實這位老牧師的感覺並不準確,因為實際上整個工作幾乎全都是他的同事在做,需要他動手做的沒有多少,除非是純粹的禮節性事務。
我們沒有能力面對這種現狀,而且我們根本不願意去認識這樣一個基本道理,那就是讓我們從事的工作並不是出於對工作內在價值的考慮,大部分時間只是因為工作是我們謀生的一種手段和方式。這真是讓人覺得可悲。
的確如此,管理世界的祕密似乎會被並無惡意的嘲弄所揭穿;控制我們的力量似乎在提示我們注意,我們必須像孩子那樣,愛惜每一次被准許跑出去玩耍的機會,努力做事,否則便會被人忽視。這還是在尋求那種「我是否很重要」的感覺。舉個例子,慈祥的父親正在整理帳單,為了讓孩子安靜,他讓一個孩子拿著記事簿,另一個孩子拿著墨水瓶,這樣一來,孩子就會相信他們在幫父親的忙,殊不知這是父親怕他們搗亂。
奇怪的逃避感,能夠驅使我們精力充沛地行動起來,但並不是說這樣就可以實現我們生活的終極目標,事實是:在實現許多目標之後,你會發現它們多半沒有什麼價值,空洞虛偽得很,我們的終極目標是為了獲得善行的效果,需要細細品味生活的點滴。
Chapter1【逃避】
世界上最好的故事只能是現實生活裡的事──我們先來說說逃避的故事。從古至今,讓我們始終感興趣的事情就是如何逃避,人類的成長史也是一部逃避的歷史。約瑟的故事、奧德修斯的故事、浪子的故事、《天路歷程》的故事、《醜小鴨》的故事、《小婦人》的故事等等,這樣的故事太多了,我只是列出了其中幾個,深入思考後,你會發現,這些故事其實都是有關逃避的故事,與所有的愛情故事一樣。古老的諺語說得好,「愛情的道路從來就不是平坦的。」而愛情故事講述的,無非也就是男人和女人如何從愛情的荒漠逃離出來,奔向愛情的...
作者序
義無反顧的自由之旅
1
那天,我在卡姆河邊散步。這是一條涓涓細流,喜愛狂野和浪漫風景的人是看不上眼的;可在一些人眼裡,這條河真是太美了,並不比那些著名的河流差多少。它更像是一條運河,河道較直,緩緩流淌的河水顯得那麼從容──很適合八人的賽艇在這裡比賽!我可以肯定地說,這是一個美麗的地方;而且,無論是出於對以往歲月的記憶,還是出於對寧靜本身的喜愛,我的靈魂願意在這裡漫步行走,正如詩人勃朗寧所說,「只要我們的愛還在」。我從城市的喧囂中逃了出來,繞過紛亂的郊區,遠遠躲開噴著煙霧的高聳煙囪,從發出叮噹響聲的鐵道橋下穿過,一片美景便盡收眼底:廣闊的牧場遍布在卡姆河兩岸,幾排垂柳鑲嵌其中,多節的樹幹支撐著叢生的柳枝。河的對岸,靠近岸邊的壟上坐落著迷人的芬迪頓村莊,村子裡有古老的教堂和教區牧師的宅邸,還有一條隨意修建的街道,建有紅色山形牆的小禮堂則俯視著村莊的穀倉和草垛。沿路而上,你會看到越來越多的垂柳。在高高的柳樹叢後面有一座古老的穀倉,被稱作楊廳;楊廳旁建有一道小水壩,順壩而下的溪流穿過一道木製的黑色水閘,發出悅耳的嘩啦聲。不遠處的一棟房子是中世紀時期伊里城的主教隱居之地。當然,主教是坐著小船來到這裡,在驕陽炙烤著平原大地的時候,躲在這裡靜靜地住上幾個星期,過著愜意舒適的鄉間生活。溪流下游有一座小村莊,名字叫霍寧西村。在果園和茅草屋之間是一座帶有牆垛的教堂和廢棄的碼頭──這地方與我去過的一些古老村莊一樣,彷彿讓人回到了久遠的年代。順流而下,你會立刻看到漫無邊際的沼澤,連綿數英里,向四處伸展開來;從翠綠的防洪壩高處,可以看見一眼望不到頭的河道,及遠處數十英里外的一大片樹林,也許還能看到高聳的伊里塔矗立在地平線上,塔尖之上,是蔚藍的廣闊天空。如此開闊的景色,如此蔥鬱茂盛的田野,如此寂靜的村莊,如果說連這裡都算不上是個美麗的地方,那我就不知道什麼是美了!史學家稱之為事件之類的事從未在這裡發生過。這個地方會讓人情不自禁地想起人們古老的生活方式,所不同的只是從前的環礁湖、葦塘、小島、沼澤地變成了現在寧靜的麥田和牧場。除了做生意的小商小販,幾乎沒人會來這裡,軍隊也不曾在這裡集結,更沒有戰爭的硝煙炮火。日落時分,火紅色的夕陽慢慢隱落到遠處的地平線下;野鴨掠過水面,在水窪地裡棲息,鮮花一年又一年盛開在河道兩岸;這個地方寧靜而神祕的氣氛你可以親身體會,也可以留在記憶中,而這種心靈在此安居、時間在此靜止的感覺,卻是你永遠無法言表的。
2
來,我們再講另一個不同的場景共同體會一下。
一兩個星期前,我一路向北乘火車旅行。在經過的許多車站裡到處都是軍人,車廂裡擠滿了士兵,他們看起來非常健康、快樂。他們的友好和善良深深地打動了我;他們彬彬有禮,待人謙恭,一舉一動只讓人覺得他們是普通的旅客,而不像我以為的那樣:是一群正準備奔赴前線,行將面對死亡威脅的士兵。他們生怕給其他乘客添麻煩,不僅和藹可親地照顧和幫助其他旅客,攙扶年老體弱的婦女下車,並把包裹遞給她;還給孩子們巧克力吃,或者和旅客們聊天。在某個停靠站,一位自豪卻又焦慮的父親強忍淚水,為即將奔赴前線的兒子送行。我想,這位父親本人很可能就是一個老兵吧;而年輕的中尉卻顯得非常興奮,一臉快活的表情,親切地喊著「爸爸」,他在盡力讓自己的父親振作起精神來。我深深地為我們的戰士感到驕傲,他們是那樣的純樸、真誠、善良。我也為國家能培育出這麼優秀的戰士倍感欣慰,幾乎忘了他們是即將要投身於殘酷戰火裡的人。當火車在另一個車站停下來的時候,我看到一群奇怪的人,裡面有個年輕的軍官,他顯然受了傷,一條腿打上了夾板,腦袋上纏著繃帶。他坐在長椅上,兩名強壯的士兵坐在他的兩邊。為了讓受傷的軍官感到些許安慰,兩個士兵的臉上強裝出愉快的表情,緊緊挨著軍官坐在那裡,還分別握著他的左手和右手。一開始我看得並不很清楚,因為那名軍官面前還站著另一個士兵,他正在給軍官打氣,與此同時,還用身子擋開過往的人流。等這個士兵走開後,那名年輕的軍官抬起了頭,我看到了一張憔悴、神情低落的臉龐,因疼痛而皺起眉頭,他那充滿憂鬱的大眼睛顯得失魂落魄,四下裡驚恐地張望著。突然,他開始用力地跺著地板,並試圖從戰友的懷抱裡掙脫出來,卻終因乏力而癱坐在椅子上,憤怒又絕望地把自己的腦袋垂在胸前。這個悲戚的場景讓我至今歷歷在目。
就在火車要開動的時候,一個軍官走進我的車廂。落坐後,這個軍官對我說,「你剛才看到的是令人悲哀的一幕──那個年輕的軍官曾是我們最好的戰友,被德國人俘虜了;他好不容易逃了出來,一路上不知吃了多少苦,才回到我們的隊伍當中。我們把他送進了醫院;但是恐懼和焦慮令他幾乎崩潰。人們擔心他已經精神失常,沒有恢復的希望了──有關部門正要送他去療養院,不過我看他很難再康復了;他不僅腿受了傷,頭部也遭到重創。他曾經是一名有錢人家的孩子,卻因戰爭改變了命運,而且不久前才剛剛和一位迷人的姑娘訂婚……」
3
這個畫面讓我們不得不意識到,我們每個人都面臨著一種難以忍受而且使人痛苦的生活現實,這樣的現實完全不同於沼澤地的故事。我不打算對此進行爭辯或者討論,因為順著線索回到現實生活,你就會無助地陷入一系列可怕的問題:那就是我們該如何應對生活中出現的災難,尤其是那些令人極其痛苦、難以忍受、毀滅性的災難;如何應對現實中的各種衝突和爭鬥,特別是那些讓所有受牽連的人感到畏懼、避之唯恐不及、令人厭惡的爭鬥,因為這樣的爭鬥只會帶來許許多多不幸的悲劇。然而,殘酷的災難或者衝突總是不可避免地發生。沒人希望有戰爭;所有發動戰爭的人無一例外都能為自己找到藉口,說他們是為了自衛才戰鬥,並堅持說他們為和平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但是,巨大的命運之磨在轉動,磨出死亡、恥辱和毀滅。每一個渴望和平的人,還有每一項和平提議,都被淹沒在痛苦又憤怒的喊叫聲中。最聰明的人不厭其煩、喋喋不休地一再狡辯,說什麼這樣的戰爭能為人民帶來利益。母親以無比堅強的力量和勇氣把兒子送上前線,最終聽到的消息卻是兒子躺在一座無人知曉的墳墓裡,而她只能強忍淚水。多年的勞動成果消耗殆盡,土地荒廢,弱勢無辜的人們得到的只有傷害和欺騙;然而,龐大的戰爭機器還在轟鳴地向前行駛,留下的是仇恨和恐懼;而人們卻還一直祈望上帝的仁慈和憐愛,懇求上帝賜福於他們。
那麼,如果我們遇上了這樣的問題,除了像歷經危難仍堅信上帝的約伯那樣俯伏在地,痛苦又絕望地忍受著災難的打擊外,還能做些什麼呢?在這樣的時刻,面對這個充滿戰爭、殺戮、欺騙的世界,還有什麼希望可以讓我們回到令人愉快、安逸幸福、安詳又高雅的社會和不那麼煩心的日子呢?本書彙集了我在一段時間內寫成的一些東西,而這段時間的記錄似乎將當下與一連串不幸的事件分隔開來。很多時候我們被迫看到混亂和毀滅,當我們再次面對眼前所展開的古老而和平的畫卷時,還能適應嗎?或是燒毀以往舊事的記錄更為勇敢呢?
4
我認為放下當下的不幸、走進昔日那些古老而和諧的生活畫卷是正確的,也是審慎的,因為我們所能做的最為靠不住的怯懦行為,就是不再相信生活。然而,昔日那些古老的美景,確實還在這世界的某個安靜角落真實地存在著,只要你用心呼喚,它便會再次重現。我們要努力恢復昔日俯拾即是美景的真實生活,也應該回歸這樣的生活。我們必須努力重新樹立這一信念,而不是脆弱地承認我們迷失了前進的方向。承認我們被邪惡擊敗,並不能有助於我們徹底驅逐邪惡;我們只有堅持對勞動、秩序、和平的信念才能征服邪惡。我們必須抵禦誘惑,不要過度地從哲理角度解釋戰爭。極少有人的頭腦夠聰明,夠清醒,能掌控並解決所有問題。我可以不假思索地告訴你,我不相信戰爭已經扭曲了我們對和平的看法。我們必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堅持和平、強調和平,必須時刻不忘和平。在我看來,戰爭就是邪惡勢力的爆發;抵制戰爭最好的辦法,不是對戰爭進行思考,而是追求快樂和健康。中世紀時給歐洲帶來巨大災難的那場瘟疫並不是靠哲學戰勝的,而是憑藉著人們改善居住環境的願望,講究衛生、健康生活的理念戰勝的。這種本能不是哪一種哲學或者學說創造出來的;這種本能在任何地方都有可能出現,並逐漸成為大家的共識。
對戰爭進行反思、把時間花在分析戰爭發生的諸多複雜因素上,在我看來,那是未來歷史學家的任務。但是,作為一個愛好和平的人,面對可怕的戰爭,如果可以,就應言簡意賅地講清楚和平的意義,以及人們為什麼渴望和平。我並不是說和平就是過懶散的生活,沉湎於溫和的幻想中。我指的是人們透過辛勤的日常工作,相互的理解,彼此慷慨大方的幫助,為消除疑慮、安慰心靈和振作精神而做出的努力。和平時期也會出現真實的衝突──當然這不是指國與國之間派出最優秀、最勇敢的戰士所進行的流血戰爭──我說的衝突是指人類向罪行、疾病、自私、貪婪和殘暴宣戰。要進行的鬥爭還有很多,我們為什麼不能聯合起來與我們人類共同的敵人進行戰鬥,反而相互削弱應對邪惡的力量呢?戰爭破壞了最好的人類關係,白白耗費了體力和精力,失去了儲備起來的財富,徒讓冷酷的情感找到了發洩的機會。
5
不過,在目前的戰爭中,我從內心深處覺得值得努力奮鬥的,就是爭取自由的希望。很難說清楚什麼是自由,因為自由的本質是征服個人的欲望。德國人聲稱只有他們懂得自由的意義,而且他們依靠紀律實現了自由。但是這場戰爭的苦難卻源於這樣一個事實,即德國人並不滿足於樹立有吸引力的道德榜樣,這種不滿足的結果就是逼迫著世界做出選擇:如果世界不選擇他們的道德觀念,他們將訴諸暴力和刀劍,強迫世人接受。正是這一點讓我感覺到,戰爭也許是各個國家一種巨大的抗議,這些國家的統治者在心理上對未來懷有一種占據的欲望,而這種欲望恰恰與可以體現過去生活精神的理論形成抗爭。這似乎有點前後矛盾,我認為戰爭也許是和平希望處於走投無路的困境時的集中反映。如果各個國家能清楚這一點,就不會冒著風險採取報復行為,也不會在獲得勝利時,用戰利品獎賞自己;如果戰爭的結局是德國人真誠地讓我們確信,他們對權利和公正的概念是因為受到了誤導和毒害,而且極不文明,相當野蠻與殘酷,那麼,作為未來世界安寧的代價,我們所有承受過的苦難或許還不會太沉重;因為許許多多的日日夜夜,人類和平的天空布滿了無從撥雲見日的陰霾。
6
我們無法迴避對戰爭的思考,我們不能、也不應該這麼做,更不能求助於夢想,徒然地企盼和平和安全,逃避戰爭;在這樣一個時期,我們所看到的每一份報紙,每一本雜誌,通篇充斥著的是戰爭及戰爭所帶來的苦難,肯定也會有一些人,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他們會明智地避開戰爭的話題,以便在情感方面保持自己一如既往的良好精神狀態。假如我們默默地沉思著戰爭,假如我們的頭腦裡充滿著戰爭意識,尤其是假如我們是無法避免的戰亂年代的平民,戰爭會讓我們陷入逐漸惡化的恐怖之中,使我們成為無助而悲慘的人。但是,無論發生了什麼情況,我們必須努力,不能讓戰爭把我們變得越來越糟:情緒憂鬱,歇斯底里,失去了信念和希望,對生活感到恐慌。這種恐慌與無望才是危害性最大的災禍。我們應該盡最大的努力拋棄狹隘的思想,保持比較從容、健康的心態,讓我們的精神領域更為寬廣。我們知道,一條長時間被拴著的狗,一旦放開,就會變得非常凶猛狂暴,滿腦子裡都是假想的敵人,所以,大多數平和的過路人就有可能成為牠攻擊的對象。自從戰爭爆發以來,我一直感覺到空氣中瀰漫著某種毒氣,人們開始傾向於懷疑、好鬥,甚至產生了茫然的敵意。如果能夠的話,我們必須驅除這種邪惡的精神狀態。而且我認為,最好是讓我們的頭腦回顧一下古老的和平畫卷,並堅信即將到來的和平具有更偉大、更高尚的品質;這樣我們也許就能充分意識到我們曾享受過但並未把握住的幸福;還可以制定計畫,重新把握真正的幸福,其精髓在於人們之間相互的信任,其願望是共同分享所有美好的東西,而不是把幸福藏匿起來並嚴加防範。
某天,一位聰明無私的女人給我寫了封信,信裡面的話讓我永遠難忘;她以極大的勇氣,毫不畏懼地把自己最心愛的人送上了前線。「無論發生了什麼,我們絕不能屈服,」她寫道。「當全人類處在戰爭的水深火熱之中時,我們僅僅為自己的財富而擔憂簡直是毫無意義。」
這就是癥結所在!在戰爭期間,我們絕不能做的,就是向其他人指出他們該做何犧牲;我們只能且必須做的是自我犧牲;也許,愛好和平、珍惜和平的人並沒有做出一點犧牲。即使這樣,他也可能認識到,生活本身並不相互矛盾;但是生活的組成部分,無論是令人愉悅的還是畏懼的,卻以一種不可思議的方式相互交織在一起,無人能夠逃避。
義無反顧的自由之旅
1
那天,我在卡姆河邊散步。這是一條涓涓細流,喜愛狂野和浪漫風景的人是看不上眼的;可在一些人眼裡,這條河真是太美了,並不比那些著名的河流差多少。它更像是一條運河,河道較直,緩緩流淌的河水顯得那麼從容──很適合八人的賽艇在這裡比賽!我可以肯定地說,這是一個美麗的地方;而且,無論是出於對以往歲月的記憶,還是出於對寧靜本身的喜愛,我的靈魂願意在這裡漫步行走,正如詩人勃朗寧所說,「只要我們的愛還在」。我從城市的喧囂中逃了出來,繞過紛亂的郊區,遠遠躲開噴著煙霧的高聳煙囪,從發出叮噹響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