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自傳村上春樹摩擦計畫屁屁偵探蔡康永韓江長期買進心靈工坊全書系絕望者之歌讀冊選讀神奇柑仔店假仙女郝明義國之荒原周思齊周品均子彈與玫瑰孫太
放入購物車

教養的迷思-父母的教養能不能決定孩子的人格發展(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洪蘭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00-06-01

ISBN/ISSN:9576675987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其他

頁數:552

書況:普通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放入購物車
文字字級

當孩子們功成名就之時,多少的稱譽是父母們應得的?當孩子們作奸犯科為人唾棄時,父母們應該承受多少的責備?這本震撼人心的書,破除了一些有關親子互動深信不移的論點,並提供了該有的解釋。茱蒂‧哈里斯(Judith Harris)藉由她的口才與機智,說明:在孩童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影響力其實很小,真正具有影響力的是孩童在家庭之外的同儕經驗。雙親並不能教導孩子社會化,是孩子們互相教導的結果。

我們毫無疑問地相信「教養的假設」 (nurture assumption)——父母的教養方式改變孩子們的發展——而忽略了基因的作用,錯把基因的關連性,誤以為是教養的成果。因此,哈里絲以全新的眼光(加上科學上證據)審視真實生活中的兒童,並指出「教養的假說」只不過是文化的迷思而已。

為什麼移民的第二代的說話口音是和同儕相同,而不是和他們的父母相同?在英國的早期上流社會,許多男孩生命中的前八年是和保母在一起、接下來的十年是在寄宿學校生活,結果,言行舉止還是和他們的父親相似?「教養的假設」不能解釋這些現象,但是哈里絲可以。

哈里斯藉由一些民間文獻和科學研究,道出孩童的世界的豐富性與複雜性。哈里斯指出:從巴西雨林的亞諾馬莫人(Yanomamo,巴西北部和委內瑞拉南部一個好戰的原始民族)到尼加拉瓜的失聰兒童,在第一次的社交溝通,同儕的力量改變孩童的生命發展。順著這個思路走下去,我們看到了許多珍貴的概念。例如:「早期的母子依附關係,決定了日後的人際互動」,並不能解釋一些現實的例子:一些有著慘痛家庭經驗的孩子,並不妨礙他在家庭以外的生活的成就。

哈里斯提出的理論,將改變為人父母既有的形象。同時,哈里斯也對父母提出了忠告:你什麼可以做,什麼無法做到;也把父母從「不能培育出自信、快樂、舉止得宜的孩子」的罪惡深淵中解脫出來。

《教養的迷思》的內容涵蓋極廣,從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靈長類動物學、演化生物學的觀點,闡明「我是誰」及我們為什麼會如此。

內容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