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以本書獻給30年來,為臺灣舞台付出的所有工作者及觀眾
30篇經典對談.60位精采人物
帶您深入音樂、戲劇、舞蹈、文學等藝術核心
探究親情、愛情、人生觀等舞台之外的生活點滴
國家兩廳院30周年.PAR表演藝術雜誌25周年鉅獻
瞭解藝術家的創作意念.深入他們的內心世界
【康寧漢×林懷民】
康寧漢:我不希望重複用過的概念,我相信永遠都有新的東西在等待著你,只要你懂得怎樣去尋獲它。
林懷民:我們喜歡面對難題,也必須喜歡難題,否則我們就不會進這一行了。
【張艾嘉×羅曼菲】
張艾嘉:生命無法控制,太多事無法料到,我學會將很多事情「交出去」。
羅曼菲:我常比方人生是個party,我只不過是累了先回家睡覺,朋友不必為我悲傷。所以會比較豁達,因為真的沒什麼好計較的。
【侯文詠×許芳宜】
許芳宜:舞者這麼漂亮、這麼短暫的生命卻不會被記住,所以舞者要很自私、很現實地滿足自己,在這麼短暫的時間中,我希望可以做最多的事情。
侯文詠:舞者想的是怎樣使用身體,醫生想的則是怎樣不讓身體壞得那麼快。跳舞真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從醫學的觀點來看舞台上的舞者,他們實在是幸運到不行。
《PAR表演藝術》的「藝次元曼波」單元,多年下來邀集許多知名人物進行對談,談話過程中不時激盪出各種智慧的花火和幽默機智的言語,令讀者更加深入了解藝術家們的內心世界和創作意念,向來都是最受歡迎的單元之一。
今年正逢國家兩廳院30周年暨《PAR表演藝術》25周年,為此特別精挑集結30篇、共60位藝文人物的精彩對談,與讀者共享他們在步出劇場、舞台之外,不為大家所熟知的另一面。
本書特色
適逢國家兩廳院30周年、及PAR表演藝術雜誌25周年,作為週年紀念里程碑
章節試閱
度過生命的難關,女人好自在!
張艾嘉×羅曼菲
時間:二○○四年三月十一日
地點:羅曼菲的家
主持:盧健英
攝影:許培鴻
記錄整理:楊莉玲
原刊載於第136 期,2004 年4 月號
羅曼菲和張艾嘉曾經見面的次數不多,對彼此的了解多來自報章雜誌,但彼此間的惺惺相惜早已存在。前年聽聞羅曼菲一場大病,張艾嘉託人交代羅曼菲要常吃地瓜,這天,兩人見面相擁之後,第一句話,張艾嘉便問:「還在吃地瓜嗎?」削瘦但清爽的曼菲笑著點頭。
地瓜養生法,難怪羅曼菲家中廚房別的沒有,大陶碗裡死忠地擺著一顆大地瓜。
都有豐富多變的表情,靈動清澈的眼神,這一天,兩個女人分享了自己的人生故事,誠懇而動人。愛情,讓她們的人生故事都染上同樣浪漫的粉彩;而各自不同的磨難經歷,反映在她們近期作品中,也竟有著同樣「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淡然與幽默。
家,是羅曼菲最想待的地方,也歡迎朋友一起來分享;家也是張艾嘉最重要的生活重心。在羅曼菲分享的家中客廳裡,第一次,張艾嘉吐露了兒子奧斯卡被綁架時,身為母親的當下心情;第一次,羅曼菲坦然談起了朋友都認為「如果不是因為愛情,就不會發生,如果沒有愛情,也不會痊癒」的那場病。
歷盡愛情、折難與病痛,兩個女人都簡單,都自在,都漂亮!
二十.三十.四十
盧健英(以下簡稱盧):艾嘉的《20.30.40》剛上演,就從這部電影談起吧,請兩位先談談從二十歲到三十歲,再到四十歲的心境轉變。
張艾嘉(以下簡稱張):二十歲對我來講已經是滿遙遠的了,不過在導這部片子的時候,我坐下來想想我二十歲的時候,其實精采度是比戲裡面的李心潔還要多很多的;劇中的李心潔就是一個充滿了夢想的女孩、心裡充滿了熱情、好像很多事情要在一剎那全部做完的那種衝動。這種衝動到了三十歲、四十歲已經愈來愈減少,可是說不定到了五十歲它又回來了。
戲裡面李心潔跟那個女朋友的感情,我可以理解,不過我也並不覺得她們之間就是所謂的同性戀,因為在我們年輕時都可能會有這樣的經驗。到了三十歲,因為的確是每個人都開始忙碌事業,身邊真正能夠有機會講到話的就是老朋友,大家都急急忙忙在做人生的選擇,這時候朋友的重要性比較少。
四十歲還是有幾個專門替我出餿主意的朋友,可是我不是很喜歡寫那種三姑六婆的東西,所以我把它寫到最輕,但其實四十歲心裡還是有很多話,不過因為別人都有家庭,她們就會以傳統家庭的角度看,給妳的忠告未必是對的,或許我們就會把心裡的困惑、壓抑跟一個陌生人講,找一個心理醫生也是一種發洩,妳寧願去找一個不知道妳一切的人,妳反而可以坦誠地把話說出來。
盧:我看過一篇文章說,現在最好的心理醫生反而不是專業的心理醫生,而是妳健身房的教練、或定期見面的美髮師,因為不是親近的關係,反而能說親近的話。
張:所以四十多歲的女人常發生一些外遇,是莫名其妙的。
羅曼菲(以下簡稱羅):有呀,就像網球教練。(《20.30.40》)中張艾嘉飾演的Lily 與任賢齊飾演的網球教練發生戀情)
年輕時的挫折
盧:在外界看來,兩位都是才貌兼具的天之驕女,廿歲那個時候是否有挫折過呢?
張:我覺得我們相似的地方,是我們對自己喜歡的事充滿熱情,而那個熱情不只出現在廿歲,並且是持續一輩子,一直不退的。
我的家庭環境其實很複雜,父親在我一歲時過世,母親改嫁,十一歲以前我們和祖父母同住。從小家就經常搬來搬去,所以我很早熟,從小就知道自己必須在不同的家庭中生存。十三歲就出來工作賺錢,在當時工作賺錢對我很重要,但我其實並不清楚自己是塊什麼料,只知道不是個唸書的料。
對我來講,辛苦、困難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哥哥就跟我完全不一樣,他常會埋怨父親的早逝,以致他如今如何如何。但我就覺得父親死了又不是誰的錯,這是事實,怎麼辦呢?所以我從小就覺得沒有什麼事情是過不了的。可能是上天給了我一份從小就歷練的心,讓我可以幽默,從小就是個快樂的女孩。
我祖父母雖然疼愛我們,但不准我們與母親私下見面,甚至打電話,一旦被發現,就會被打得半死,但我每次都是那個被哥哥慫恿去打電話催媽媽來接我們的,所以我最常被打。
直到我十一歲,我覺得我需要母親教導我成長,我們決定要求跟母親住在一起,後來祖父母終於同意了。離開的那一天,祖父把我們三個孩子平日使用的三雙筷子和飯碗,擺在父親牌位前,叫我們跪下磕頭,磕完了頭,然後對我們說:「以後走出這個家門,就再也不是張家的人了。」對一個十一歲的女孩而言,要面對這麼大的抉擇,妳說是不是很痛苦?當時的震撼現在回想起來是很大的。我的一生就是這樣,很多事情來了,我就是去面對它,可是我也沒有覺得這是件很糟糕的事。包括後來的失戀,我都勇於面對的。
羅:跟艾嘉不同的是,我從小生長在一個很純樸的環境——宜蘭五結鄉四結村,其實家裡也並不真的優渥,真正的優渥是精神上的,我的自信,是來自於父母兄弟姊妹的愛,因為是老么,前面的路其實哥哥姊姊都走好了,只知道要努力考上大學。
我對未來一直是很混沌的,想也許大學畢業找個人嫁了。上了大學,可以談戀愛,在談戀愛這件事情上我也是勇往直前的,也真的在那個時候就結婚了。但人生目標太快達到,最後發現那不是我要的,然後,就發現跳舞最重要。但是連跳舞對我而言,都是很快就可以做到的。一路的順利,讓我在年輕時最大的痛苦,是覺得自己為什麼沒有痛苦!
我一直對自己想做的事,是奮不顧身的。對擺在面前的非常好的「歸宿」不要,而要去找那個會讓妳撞個頭破血流的。所以跳舞可能只是手段,其實還是對於未知的好奇。那時候多多少少有點浪漫情懷,當時我便選擇了舞蹈,而最能實現理想的地方,就是紐約。隻身前往紐約,一圓成為紐約舞者的夢想。
第一次的痛苦絕對是跟感情有關。因為我其實唸書、跳舞都很順,我也從來沒有面臨過親人的離去,包括死亡。跟艾嘉比起來,我從家庭得到的只有愛,跟完全的關懷。失戀,讓我嘗到痛苦,但我一直相信我的自癒能力,即便在當時痛苦得不得了,但在哭得死去活來的同時,我心裡其實很清楚,大概三個月後就OK了。
我也是碰到什麼事情會趕快去面對它,我不太喜歡不清楚的狀態,所以在處理很多感情上的問題時,我有時候反而是斬斷下去的那個人。
回頭看我的人生,我覺得精采,沒有後悔,就是那些痛苦、摔跤啊,讓我撞得頭破血流的東西,讓我覺得我沒有白活。
度過生命的難關,女人好自在!
張艾嘉×羅曼菲
時間:二○○四年三月十一日
地點:羅曼菲的家
主持:盧健英
攝影:許培鴻
記錄整理:楊莉玲
原刊載於第136 期,2004 年4 月號
羅曼菲和張艾嘉曾經見面的次數不多,對彼此的了解多來自報章雜誌,但彼此間的惺惺相惜早已存在。前年聽聞羅曼菲一場大病,張艾嘉託人交代羅曼菲要常吃地瓜,這天,兩人見面相擁之後,第一句話,張艾嘉便問:「還在吃地瓜嗎?」削瘦但清爽的曼菲笑著點頭。
地瓜養生法,難怪羅曼菲家中廚房別的沒有,大陶碗裡死忠地擺著一顆大地瓜。
都有豐富多變的表情,...
目錄
花的美麗,就是生命的美麗—大野一雄×林懷民
21世紀?就快到了啊!—康寧漢×林懷民
度過生命的難關,女人好自在!—張艾嘉×羅曼菲
與鐵獅玉玲瓏的一場驚異派對—紀蔚然×許效舜
台北茶館裡的禪人與好人—林谷芳×濮存昕
詩人與指揮家的馬勒對話—陳黎×簡文彬
極速時代裡的蘭亭一敘—周文中×南方朔
醫生和舞者的冬日之歌—侯文詠×許芳宜
喜劇.兩「國」論—吳興國×李國修
他們的名字叫美麗—胡德夫×布拉瑞揚
頭號張迷說愛玲—楊澤×張小虹
戲台上深情扮愛侶 戲棚下慈母兼嚴師—孫翠鳳×陳昭婷
從京劇到R&B 藝術三口之家—王復蓉×陶大偉×陶喆
包法利夫人給現代名媛的五堂課—林奕華×郝譽翔
歌仔戲皇帝話當年 歌仔戲.情人.夢—楊麗花×許秀年
恩客與酒家女——台灣歐吉桑的情與義—吳念真×李永豐
獵人與黑心廚師的故事 黃韻玲×黃韻真—人生路上的四手聯彈
劇場的聲音 聲音的劇場—雷光夏與陳建騏
同窗慈父的藝術與愛—馬水龍×邱再興
兩位「不務正業」的藝術園丁—朱宗慶×嚴長壽
創作,在路上—旅行中的人生風景—王偉忠×賴聲川
如夢之始的創作靈光—賴聲川×黃哲倫
我們,就是自己的困境—蔡柏璋×魏雋展
「胖」達人的重量級心聲—駱以軍×李銘宸
交手卅五年 鋼琴上的雙人世界—魏樂富×葉綠娜
中年男子的純情告白—陳昇×吳天章
帶頭的首席,也是背後的靠山—李宜錦×姜智譯×薛志璋
賽場上南征北討 台灣囝仔訂下未來之約—莊東杰×曾宇謙
愛,也是修行—劉若瑀×黃誌群
從生活中觀想 撿拾你我的遺忘—林強×鄭宗龍
花的美麗,就是生命的美麗—大野一雄×林懷民
21世紀?就快到了啊!—康寧漢×林懷民
度過生命的難關,女人好自在!—張艾嘉×羅曼菲
與鐵獅玉玲瓏的一場驚異派對—紀蔚然×許效舜
台北茶館裡的禪人與好人—林谷芳×濮存昕
詩人與指揮家的馬勒對話—陳黎×簡文彬
極速時代裡的蘭亭一敘—周文中×南方朔
醫生和舞者的冬日之歌—侯文詠×許芳宜
喜劇.兩「國」論—吳興國×李國修
他們的名字叫美麗—胡德夫×布拉瑞揚
頭號張迷說愛玲—楊澤×張小虹
戲台上深情扮愛侶 戲棚下慈母兼嚴師—孫翠鳳×陳昭婷
從京劇到R&B 藝術三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