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為了什麼出國旅遊?現在有許多人旅行的理由竟然是──出國看展覽!
要發掘旅行的創意,不只在充滿異國風情的街巷裡,把重要的展覽納入必看的重點,更能體會到不同國家的風格態度!
本書介紹國際間重要的藝術設計、珠寶鐘錶、建築、電影、車輛各大展覽,再加上最吸引年輕族群的藝術節、爵士音樂節與搖滾音樂祭,除了頂尖設計大師的參與之外,同時也展示了最新的藝術及時尚潮流。
本書特別介紹你不可不知的全球百大展覽,更附上了紐約、巴黎、倫敦、米蘭、東京、柏林與阿姆斯特丹等世界城市展覽介紹。
本書仿效記事手帳的形式,以月份為基準,清楚記錄下每個月有哪些大型展覽正在進行!除了提供展覽的基本介紹、更請各界達人提示展覽的觀賞重點及旅行小道消息,讓讀者能先一步進行一場展覽的閱讀旅行。
另外,封底的拉頁世界地圖,將再一次提醒各城市擁有的展覽與展出月份,一次給你行家推薦,自主旅行必備手冊。
【本書特色】
◎第一本整合全球展覽為主題的書籍,按月份及主題雙目錄編排。按照記事手帳形式,讓讀者能清楚找每個月份正在進行的世界各大展覽名單。
◎引介旅行的新方法,提供了用設計、藝術、建築、影像與音樂的各種角度來體驗城市風格的建議。開本易隨身攜帶、整年旅行規劃隨時都可用。
◎重點分析國外展覽特色,可提供國內旅行觀光產業與策展方向與行銷的角度。
◎特邀展覽達人重點提示,外行人也可以看門道。
作者簡介:
《LaVie》編輯部推行設計不遺餘力,設計是時尚、是知識、是生活、是娛樂。第一本設計理想生活的美學實踐誌,《LaVie》從消費者的需求與慾望出發,導引讀者了解、欣賞進而懂得消費彰顯個性的好設計,協助讀者找到美感的體驗、醞釀自己的品味。
章節試閱
北海小英雄也聽爵士樂!
北海爵士音樂節〈North Sea Jazz Festival〉
時間:每年七月的第二週
音樂節網址:http://www.northseajazz.com
遙遠的北海除了盛產鱈魚,以及傳奇的維京海盜故事外,還有些什麼?告訴你,每年七月的第二個週末,還有「北海爵士音樂節」!
以流行雜誌起家的荷蘭商人Paul Acket,事業成功之餘,本著對爵士樂的熱愛,在西元1976年創辦了「北海爵士音樂節」。他先把賺錢的雜誌公司賣掉,然後全心經營他的理想。第一屆活動規劃了六個表演舞台,外加三天三百場表演。最後總共吸引了九千多名觀眾,音樂節一炮而紅。此外,創辦人Acket並沒有只做「自己喜歡的音樂」,從紐奧良傳統風格到歐洲前衛爵士,甚至正夯的「董茲董茲」電子音樂與爵士樂的結合都有。換句話說,「北海爵士音樂節」將所有爵士演奏風格一網打盡!如果你夏天有機會去荷蘭一遊,除了享受好音樂外,認真的樂迷還可以把爵士樂從頭到尾認識一遍,寓教於樂。到今天,音樂節規模已經擴大到共十五個舞台,每天可吸引數萬名遊客的盛會。西元2001年,音樂節從原來的荷蘭海牙移至地方更大的鹿特丹舉辦。多年認真經營下,「北海爵士音樂節」已然是全歐洲最重要的爵士慶典之一。
然而隨著規模不斷擴大,在樂迷心中的地位也逐漸穩固後,「北海爵士音樂節」了解自己在「爵士傳承」這件事上必須扮演一定角色。於是從西元1985年起,音樂節活動增設了一個頒獎儀式,「菜鳥獎」〈Bird Awards。Bird是美國知名薩克斯風手Charlie Parker的綽號〉。「菜鳥獎」共分三個項目,國際組、國內組〈荷蘭〉與特殊貢獻獎。西元1998年再增設「愛迪生爵士獎」〈Edison Jazz Awards〉,頒給當年荷蘭在地的最佳爵士專輯。而在西元2001年起,「菜鳥獎」改成頒給真正菜鳥的獎項,傑出的爵士新秀若獲此殊榮,未來的音樂事業看好。
此外,除了每年七月第二個週末連續三天的音樂節正式活動外,主辦單位另外辦了個叫做「北海爵士熱」〈North Sea Jazz Heats〉的活動。在音樂節期間,市內各大俱樂部均提供免費的現場爵士表演〈酒水當然得自費〉,讓樂迷們先熱熱身子。此外,正式表演前一天晚上的「仲夏爵士夜」〈Mid Summer Jazz Gala〉也不能錯過,因為舞台上表演的很可能就是隔天大場子上的主角。舉個例子,鋼琴手Oscar Peterson和Herbie Hancock等大師都在「仲夏爵士夜」的舞台上表演過,算得上是樂手的熱身場。但你知道的,熱身時大家放得較開,較自由。而爵士樂,卻是個越自由聽起來就越過癮的東西。所以「仲夏爵士夜」活動,反而是巷子裡的樂迷們「不能說的秘密」。
曾受邀在「北海爵士音樂節」裡表演的樂手相當多,Dizzy Gillespie、Miles Davis與天后Sarah Vaughan,當然也包括了上段提到的幾位。不過從大牌到小牌,每屆活動都有超過一千名以上的爵士音樂家參與,列名子似乎不太必要。但值得提的是許多傳奇大師在那兒的精采演出都有唱片紀錄,透過唱片事先預習是必要的。最後再提供個Kuso的另類思考。荷蘭地方不大,所以每年七月間,極有可能是「全世界爵士樂迷密度最高」的國家。去那兒觀光聽音樂,順便成為世界紀錄的一份子,似乎也不賴?!
◆巴黎家飾展(Maison&Objet Paris)
.展期︰每年2次,1月&9月。(2009/1/23~27;2009/9/4~8)
.票價:成人33歐元。
.http://www.maison-objet.com
工藝與時尚的極致展演 家飾設計與創意的世界高峰會
機能、動線再完善的豪宅,如果少了家飾品的點綴,就像一個人失去了靈魂,人生將變得空虛而乏味。
1997年,巴黎家飾展(Maison & Objet)的初試啼聲,讓「家飾品」的地位就此從家具展的附屬地位掙脫,一躍成為室內設計展覽中的「A咖」。每年1月和9月,來自全球的設計專業人士及買家們都會前往巴黎北部的Paris-Nord Villepinte蒐集最新的裝飾設計流行趨勢,其中更不乏一些深具慧眼的藝術經紀……。多元視角及跨領域的策展理念,讓Maison & Objet不僅成為歐洲最大的室內設計藝術交流平台,更扮演了生活時尚發報器的重要角色,可看性與日俱增。
佔地27萬平方公尺的Paris-Nord Villepinte展覽中心,共有7個展區,所有與生活有關的家飾品設計、生活織品、室內空間裝潢用品、高價桌上用品等,都是Maison & Objet的重點展出項目。如扇形般開展的7棟並聯式建物,個自擁有獨立的出入口,方便買家們依循不同需求快速找到商品。依風格和類別劃分為:民俗館、衛浴寢飾館、餐具館、手作設計館、香氛用品館、趣味創意館及室外用品館,其中,位於7館的now! design à vivre主題展,和位於5B、5C的scènes dintérieur主題展,更是年輕設計師們臥虎藏龍之處。
在每一屆展會上,都有知名或不知名的家飾設計新銳被遴選為各個主題展的年度設計師。舉例來說,知名建築師Zaha Hadid於2007年跨足家具家飾用品的小試牛刀之作,便於次年摘下「巴黎家飾大會獎」;而才剛閉幕的2009年1月主題展年度設計師名單裡,則是由Vincent Van Duysen和 Jean-Marie Massaud 分別獲得scènes dintérieur以及now! design à vivre的「年度設計師」稱號。
較之於其他家具家飾展,主辦單位SAFI( Salons Francais et Internationaux)為確保每一屆的展品都有高水準的演出,不但事先會對參展廠商進行評選,在「年度家飾設計趨勢」的預測上也居處主導地位,並預先對參展廠商發佈相關訊息、徵集優秀設計。舉例來說,2009年的主題即是田園生活(Farmlife)、生態城市(Metropuritains)、慢活(Slow tech),感召另一種綠色生活型態的回歸,期望前來參展的設計商品能從更人性化以及生活化的角度出發,展現有機與樂活的新生活意象。
也許,正因為主辦單位強烈而具使命感的策展企圖,致使Maison & Objet在短短不到三年之內,快速崛起為全球皆知的家飾設計大展。對設計師們來說,Maison & Objet是一個靈感交鋒的表演舞台,能在展覽中曝光並獲得讚賞也成為激勵設計師創作的最大誘因。工藝與時尚,創意與熱情,Maison & Objet激盪出一簇簇令人目眩神迷的火花。
◎ 達人小道消息
3,co 原品國際有限公司負責人 喻幼眉
比較可惜的一點是,Maison & Objet是個典型的商展,並不對一般民眾開放。但外國參觀者,只要攜帶名片,填寫一下基本資料,同樣可以購票進入。另外,如果只有1∼2天的參觀時間,建議先從1∼4館逛起。
◎ 圖說
(Maison-1)3 co. Ripple系列餐具
(Maison-2)具原創性與獨特美感的作品,讓3 co.在展覽會上吸引無數歐日設計師、媒體與買家的目光。
(Maison-3)3 co.圓洞修長花器。
(Maison-4)德國koziol以濃烈色彩及趣味十足的創意風格現身巴黎家飾展。
(Maison-5)Koziol Hokka-ido 布丁搖搖椅。
(Maison-6)BODUM-COLUMBIA 不鏽鋼雙層咖啡壺。
(Maison-7)BODUM-Assam 鑄鐵沖茶壺1.0L。
(Maison-8)Smith&hsu茶包壺。
(Maison-9)來自台灣的神話岩飾亦受邀參加Maison & Object(Ethnic Chic館)。
(Maison-10)神話岩飾.白玉瓷雕系列。
(Maison-11)設計師限量彩繪石雕擺飾.哞之森(筌美術)。
(Maison-19)筌美術入選2008台灣文化創意產業,並與其共同前往Maison & Object參展。
(Maison-12)EVANS水晶杯(VETRO sala)。
(Maison-13)EVANS琉璃大盤(VETRO sala)。
(Maison-14)EVANS繩擺飾(VETRO sala)。
(Maison-15)IVV_Shirdak系列(VETRO sala)。
(Maison-16)IVV_Shirdak系列(VETRO sala)。
(Maison-17)IVV_Shirdak系列(VETRO sala)。
(Maison-18)Memento Absolut方罐(VETRO sala)。
(Maison-20)Objet de Curiosite懷舊未來燈飾系列(Dragonfly Gallery•清庭)。
(Maison-21)Objet de Curiosite鸚鵡螺擺件(Dragonfly Gallery•清庭)。
(Maison-22)Chehoma 書桌(Dragonfly Gallery•清庭)。
(Maison-23)Secondome-dinner time烤雞造型玻璃罩(Dragonfly Gallery•清庭)。
(Maison-24)Secondome-floating flora big漂浮花器(Dragonfly Gallery•清庭)。
(Maison-25)COVO-Illusion茶几(Dragonfly Gallery•清庭)。
(Maison-26)COVO-Latva衣架(Dragonfly Gallery•清庭)。
(Maison-27)以色列籍的設計師Arik Levy為土耳其當代設計品牌GAIA&GINO所設計的 Mistic 銀鐲台系列,曾獲2008年紅點設計獎(Dragonfly Gallery•清庭)。
(Maison-28)甫摘下2009年scènes dintérieur年度設計師稱號的Vincent Van Duysen之作。
(Maison-29)甫摘下2009年now! design à vivre年度設計師獎項的Jean-Marie Massaud之作。
(Maison-29)Zaha Hadid為Established & Sons設計的椅凳組。
★Ps.在官方網站的visitor/FAQ裡,有特別強調M&O不對一般大眾開放。外國參觀者必須持名片換取參觀證。http://www.maison-objet.com/en/index.php?page=faq
溫泉小鎮的電影奇蹟
卡羅維瓦利影展(Karlovy Vary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時間:每年七月初
網址:http://www.kviff.com/
聞天祥
卡羅維瓦利(Karlovy Vary)位於捷克西邊,是個人口只有五萬多、以溫泉聞名的小鎮。然而每年七月初舉辦的卡羅維瓦利影展,卻能吸引十五萬人次的觀眾湧入,也讓這裡成為中東歐最著名的「影展之城」。
「卡羅維瓦利影展」歷史悠久,創辦於1946年,「年資」僅次於威尼斯,比坎城、柏林還要老牌。至今只舉辦43屆的原因,是過去共黨執政時期,「卡羅維瓦利影展」與俄國「莫斯科影展」採隔年輪流主辦的方式,但從1994年起,卡羅維瓦利便獨立出來,而且不斷擴大,功能已不僅止於中東歐舊共產國家的電影窗口,更朝向坎城、柏林、威尼斯之外,第四大國際影展的目標邁進。
「卡羅維瓦利影展」每年約有250部電影參展,內容包羅萬象。光是競賽單元就分為劇情片(Official Selection–Competition)和紀錄片(Documentary Films in Competition),以及「西方之東」(East of the West)單元,後者是特別鼓勵東歐以及蘇聯解體後的新興國家電影而設的。其他固定單元還有蒐羅已在其他影展得獎作品的「地平線」(Horizons)、強調議題形式特殊性的「另類觀點」(Another View)、推薦獨立製片的「獨立論壇」(Forum of Independents)、與「綜藝」雜誌合作選出十個國家新銳推薦的「影評人精選」(Variety Critics Choice)、「年度捷克電影」(Czech Films)等。此外,每年通常還有5至7個特別單元推出。
雖然卡羅維瓦利很難和三大影展去搶大師新作,但並不代表就缺乏看頭。【艾蜜莉的異想世界】(Le Fabuleux destin dAmélie Poulain,2001)、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何處是我家】(Nirgendwo in Afrika,2002)都是由他們率先拔擢的。更為人少知的是歸亞蕾也曾以【一罈女兒紅】榮登1995年最佳女主角。
相較於坎城、威尼斯這類只服務影人、片商和媒體的影展,卡羅維瓦利反而對觀眾更加友善。他們推出的「觀影證」(Festival Pass),人人都可辦,「一日證」只要200克朗,「三日證」500克朗,「五日證」700克朗,「全程觀影證(8日)」也只要1000克朗,學生、老人還有七折優惠。持證者每天可以兌換三張票,雖然座位有限,但同時多達十幾個廳在放映,這廳換不到,可以嘗試別廳,如果你執意要看某片卻又換不到票,也可在等候區排隊,在持票觀眾進場後,影展單位會視情況開放有「觀影證」但換不到票的觀眾入場。
除了看電影方便又便宜,每天下午到晚上,影展廣場還有爵士、民謠、搖滾、流行各式各樣的露天音樂會,pub也有表演節目讓夜貓子活動。如果不喜歡吵鬧,溫泉小鎮的宜人風情與散步大道的優美景致,也是另種選擇,順道嚐嚐可以「喝」的溫泉水、選購波西米亞水晶,卡羅維瓦利一點也不枯燥。
就像其他大型影展一樣,當地旅館在影展期間房價自然會提高,你也許住不起百年歷史的五星級普普大飯店(Grand Hotel Pupp),不過由於卡羅維瓦利戲院不多,為了影展全鎮出動,就連普普大飯店的豪華舞廳也成了放映場地之一,我就在這裡看了蔡明亮【你那邊幾點】,整個人彷彿進到【似曾相識】(Somewhere in Time,1980)的故事場景,經驗難得。至於住宿,如果想省錢,除了星級飯店,還有不少餐廳兼營的平價旅館和民宿可供選擇,想露營也有場地,甚至不少學生乾脆拿睡袋在鎮上打地鋪,妙的是影展竟然還提供寄物服務,在他們看電影時代為保管背包睡袋。有年突然下了大雨(平常七月是天氣最好的時候),影展人員開放大廳讓外面打地鋪的學生進來睡覺避雨,這大概是我見過最奇特的影展「奇觀」之一,卻極有人情味。
除了好電影,還有好風景;有一級影展的品質,卻沒有高高在上的優越感;卡羅維瓦利不僅是我第一個造訪的大型影展,也最讓我念念不忘。
達人小道消息
部分度假旅館位置相對偏僻,看電影並不方便。影展主要場地是在溫泉大飯店(Spa Hotel Thermal),可以以它為中心尋找旅館,也可參考影展網站提供的旅館地圖。一般觀眾只要看的電影超過3部,建議按你待在影展的天數購買Festival Pass,可每日兌換3場電影票,超出的還有折扣。要到影展地點,布拉格Florenc巴士總站有直達巴士到卡羅維瓦利(中間停布拉格國際機場),車程約2小時。
米蘭設計週 1330
Milan Design Week
◎http://www.cosmit.com
◎展覽時間:
2009.4.22-4.27
2010.4.14-4.19
◎推薦人:
◎推薦理由:
文字:曾慧菁 資料提供:http://www.cosmit.com
米蘭設計週是每年義大利不可缺少的盛事,同時也是全世界瘋設計的人們,所關心的年度大事!每年的四月,從世界各地湧進米蘭的人潮無法計量,大批的買家和設計人、觀光客,不但為整個義大利帶來重要的收入,家具產業的興盛亦帶來為數可觀的效益,當然,也對全世界設計風潮的影響力不容小覷,參加展覽會的人,往往帶著一顆向米蘭設計取經與朝聖的心。
米蘭設計展開始於1961年,主辦單位是國際家具展覽公司(COSMIT),一開始是為了促進義大利家具廠商的出口,除了大型品牌外、也結合全國零散的小企業與製造商,共同聯合開始向國際間發表新作品,因此一開始單純只有國際家具會內展(I saloni),到後來陸續發展出奇數年聯展燈具展(Euroluce),偶數年舉辦廚具展(Eurocucina)以及辦公室家具展(Eimu)等,自1998年開始,又新增了設計新興館(Salone Satellite)(義大利文為衛星沙龍,意思是環繞在主題館旁邊,如衛星一般的大大小小設計展場。)伴隨著義大利工業設計的蓬勃,COSMIT經過近五十年的運作,米蘭設計展不僅讓義大利家具出口業成為該領域的世界龍頭,也是促使世界各地設計發展的主力推手,對很多新銳設計潮流造成啟發,實在功不可没。
米蘭設計展算是世界各大設計展覽中,最齊備的也極具指標性的。米蘭設計展的場地規劃,主要分為會內展與會外展,會內展在主展覽館,新地點於2006年啟用,位於米蘭西北方(RHO),離市中心搭乘地鐵約需40-50分鐘,主展覽館的設計是義大利建築師Massimilano Fuksas規劃,空間主體的設計本身就是極具前衛科技感的建築,由大型、壯觀的玻璃材質與鋼架組構而成,流暢的線條與動線,構成會場空間的貫穿、通透性,同時可容納八個不同主題展覽的規模,目前可喻世界第一大,展覽主題包含;最傳統的義大利古典風格廠商、及已經是世界名牌的Cassina、Vitra、Kartell(這些品牌台灣都有代理)、Foltrona Flou……等等,還有近年來,人潮趨之若鶩的Salone Satellite新興設計館,這裡集聚了經過大會精挑細選的全球設計學院的學生、獨立設計工作室的作品,因此設計精神的大膽創新、生猛有力,吸引了設計同好及製造廠商的矚目,自1998年以後,此館每年熱絡的景象,也真的造成了強大的生產效應,許多現在紛紛冒出頭、正備受關注的新銳設計師及設計品牌,就是曾在Salone Satellite曝光過,並與企業有實際合作並量產的經驗。
而會外展(Fuori Salone)更是五花八門,大小展覽佈滿整個米蘭,主要是以米蘭市中心的多摩大教堂,為放射狀發散的中心點,周邊圍繞著的是以鮮活創意著稱的Zona Tortona區,以及以專業主題探討為內容的米蘭三年展的Triennale區域。市區內的設計品牌旗艦店,在展期間,也以主題展的方式發表自家的年度新商品,沒有門市的品牌、公司或設計師也會租用場地,或與店家合作,或以市集方式展出,所有米蘭市內可能使用的、異想不到的空間,都可能被用作展覽場地,熱鬧景象可想而知,宛如全民參與的社會運動。
此外,另一個米蘭設計展與眾不同的特色,是義大利設計雜誌《Interni》,這個強大媒體的支持,借由媒體操作的效應,能吸引到全球最知名的設計師和媒體齊聚一堂,大小設計單位需通過申請和審核程序,才能排進《Interni》所發行的免費的會外展導覽手冊Guida Fuori Salone之中,以方便尋找各個主題展區。而且,其媒體地位持續發酵,這幾年還主導了藝術設計展覽的發展,去年即力邀各國頂尖設計師共襄盛舉,籌劃了現代藝術裝置展,也同時昭告了,”藝術”將在未來的米蘭設計展中,開始佔有不小的分量。
亞維儂藝術節
每年七月展開的亞維儂藝術節,創始於1947年,原本一開始只是一群戲劇工作者提出了在非劇院演出的構想,他們請來了當時在法國相當知名的電影戲劇導演尚.維拉〈Jean Vilar〉擔任戲劇導演,但幾年下來,尚•維拉卻以亞維儂城作為演出的據點,逐漸發展成全法國、乃至於是全世界表演藝術重鎮,也使得這個藝術節,變成了每年七、八月,戲劇愛好者一定會去朝聖的地方。
為期一個月的亞維儂藝術節,以推出實驗性、前瞻性的演出為特色,不斷發掘出許多新劇團和新作品,更吸引了廣大的劇場觀眾。同時,藝術節有計畫地引進歐美以外的劇場節目,交流不同戲劇觀念,例如1992年的拉丁美洲專題、1994年的日本專題、1995年的印度專題,以及1998年以「台灣藝術」為重點的「亞洲」專題,不但為法國劇場引進新的刺激,也提供各國向歐洲展示獨特藝術的一扇櫥窗。1998那年,台灣一共出動了包括「當代傳奇劇場」、「無垢舞蹈劇場」、「漢唐樂府」等五個劇團前去演出。
藝術節活動分成兩大類,除了官方正式邀請的節目「IN」之外,還有為數眾多、不請自來的「OFF」節目,提供了有潛力的小劇團和表演者,一個自由開放的空間。不像「IN」的演出是經由官方挑選,表演團體只要能租到演出空間,就能參與「OFF」的活動,不過相對的盈虧成敗也就得完全自負。每年藝術節一展開,亞維儂街上就貼滿「OFF」的各式傳單及海報,宣傳手法各顯神通,形成一種不同於「IN」的獨特風貌。
舉辦了六十多年,亞維儂藝術節卻在2003年發生有史以來的第一次罷工,官方的IN因此停擺,OFF部份雖然照常,但古城牆內、上百家的小型劇院劇院卻是門可羅雀,一家劇院的老闆就形容:「那年罷工的消息一傳開,觀眾少到幾乎可以用數的,藝術節的第一天就好像要結束了一般,真真實實地元氣大傷。」
亞維儂城內,可供參加藝術節OFF演出的小型劇院有上百家,劇院雖小,但場次卻滿得像是電影院,每兩小時就換一場。一個劇院往往從白天到晚上,就有多達六場以上的不同表演,團與團之間的換場時間,只有短短十五分鐘,劇團所有工作人員得在十五分鐘內,如同快動作般,快速完成調燈光、佈景裝台等動作,和一般的演出經驗很不一樣,劇場工作者必須要捨棄華麗的舞台設計、繁複的燈光,一切道具布景都要在十五分鐘內搞定,簡直就像在洗戰鬥澡。
不少從世界各地趕來參加演出的團隊,都抱持著某種類似苦行僧的堅持,因為長達一個月的密集演出,就像是為了朝聖而苦行一般,是體力也是耐力的大考驗。不過,曾經在十四世紀曾幾度成為天主教廷駐蹕所的亞維儂,散發出的中世紀風情,卻也是吸引成千上萬藝術家和觀光客,非得趕在酷暑時、前來一遊的原因。
藝術節期間,城內最熱鬧的共和大道上,以及散佈在各處的廣場,到處都有熱鬧的街頭表演,位在北邊的教皇宮更是城內的歷史座標,義大利風格宏偉的宮殿,是每年藝術節開幕重頭戲上演的地方,夏天一到,宮內的中庭廣場就會搭成一個兩千多個座位的露天的舞台,每晚都座無虛席,觀光客和劇評家一同在星空下看戲,相當浪漫。
亞維儂雖小,每年卻吸引六百萬以上的觀光客,藝術節今年邁入第六十三屆,喜歡藝術的人,可以思考思考,是不是也跟著打包行囊,來一趟藝術的朝聖之旅。
推薦人
千呼萬喚 亞洲樂迷朝聖地
日本FUJI ROCK Festival
舉辦時間:每年七月最後一個週末為期三天
Website http://www.fujirockfestival.com/
每年到了盛夏七月,樂迷們一顆顆蠢蠢欲動的心,無非就是為了鄰邦日本所舉辦的「富士搖滾音樂節(FUJI ROCK)」而跳動著;而這個自1997年開辦以來,每年均能吸引來自全球各地約莫10萬人次參與的夏日搖滾盛會,不但是亞洲搖滾音樂節的先驅,同時也是一個可以和歐美尬場的大型音樂慶典。音樂節由來有序,樂迷們可能還記得早年(1969)美國紐約州所舉辦的Woodstock Music Festival、英國傳奇搖滾音樂節Glastonbury;而在亞洲,恐怕也只有FUJI ROCK以及後來的Summer Sonic可以滿足所有的搖滾樂迷。FUJI ROCK自99年開始便以新潟縣的苗場滑雪場作為演出的會場;許多人會有疑問,那麼為何要稱作「富士搖滾音樂節」呢?其實是由於第一屆音樂節選在富士山邊舉辦,後來富士山就成了該音樂節的象徵會徽,而名稱也就此抵定。此外,必須註明的是,僅管音樂祭常跟「搖滾(Rock)」這個字樣扯上關係,事實上參與音樂節演出的藝人團體、音樂風格是非常多元的;每年二至三月間,樂迷們就可以透過官網得知該年參與演出的名單(Lineup),來作為是否參加的考量,畢竟票價不斐,但為了親睹偶像,一切都是值得的。
由於會場周圍群山環繞,觀賞音樂祭之餘也可以同時欣賞當地的大自然風光,感受那踩在腳下的苗場山滑雪勝地;唯一惱人的是,苗場山這一帶經常下雨,尤其到了夏季更甚,雨鞋似乎成了必需品。此外,由於會場嚴禁撐傘,再加上山上的日夜溫差極大,最好事先準備雨衣,一來可以應付雨天、二來還可以防風禦寒。音樂祭歌手接力演唱的時間很長,甚至到了入夜都還有節目繼續進行,倘若你禁不住一整天都坐在地上觀賞節目的話(或站著),那麼自備摺疊椅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住宿方面,可以事先預訂會場旁的王子大飯店,可想而知價格不斐、且須至少半年前預訂;或者住帳篷,既然都來了就豁出去吧!不過,個人盥洗應該是最大的麻煩。還有一個變通的方式,那就是住在越後湯澤,它是苗場山下的一個村莊,車站也是離會場最近的一站;順帶一提,越後湯澤是一個寧靜又風景秀麗的地方,散步、拍照都非常有情趣。
做為亞洲最大型的搖滾音樂祭,FUJI ROCK的口碑顯然是來自於堅強的演出陣容與卡司,享譽全球的大牌藝人團體輪番上陣還不稀奇,音樂會上還經常出現一些來自於東南亞或日本本國的音樂團體,通常都是非常「霹靂」的組合;比方說有來自西非的民俗音樂、尼泊爾的靈魂樂以及日本地下噪音樂團等等。FUJI ROCK的Stage雖比不上歐洲那些超大型音樂祭的豪華與炫麗,卻絲毫不影響台上演出藝人與歌迷觀賞表演的氣氛;唯一不同的,大概是比較難看到一群人互丟泥巴或熱情擁吻這些戲碼。
OISHI! 線上誌主持人+設計人 氨凍泥 看 FUJI ROCK
Website http://www.oishi.com.tw/
每年音樂祭都會下雨,FUJI ROCK場地都幾乎是爛泥巴,記得要穿雨衣(絕對不要撐傘、會擋住別人視線);以及鞋子多帶一雙,場地遍佈整座苗場山,各個表演場地有一定的距離一定要好好規劃時間。另外交通車有班次及時間限制,想回飯店的要注意時間,不然就是有玩通宵的決心喔!
P.S.Summer Sonic照片由Jersey Yen提供
北海小英雄也聽爵士樂!北海爵士音樂節〈North Sea Jazz Festival〉時間:每年七月的第二週音樂節網址:http://www.northseajazz.com遙遠的北海除了盛產鱈魚,以及傳奇的維京海盜故事外,還有些什麼?告訴你,每年七月的第二個週末,還有「北海爵士音樂節」!以流行雜誌起家的荷蘭商人Paul Acket,事業成功之餘,本著對爵士樂的熱愛,在西元1976年創辦了「北海爵士音樂節」。他先把賺錢的雜誌公司賣掉,然後全心經營他的理想。第一屆活動規劃了六個表演舞台,外加三天三百場表演。最後總共吸引了九千多名觀眾,音樂節一炮而紅。此外,創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