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見鬼說鬼話的溝通心理學
因人而異,看情況不同而表現
「因人而異」,在某些時候這句話是含貶義的。但是有的時候,你說一句別人愛聽的話,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
對傲慢無禮的人說話應該簡潔有力;對沉默寡言的人就要直截了當;對於瞻前顧後、草率決斷的人,說話時要把話分成幾部分來講。
徐文遠是名門之後,幼年跟隨父親被抓到了長安,那時候生活十分困難,難以自給。他勤奮好學,通讀經書,後來官居隋朝的國子博士,越王楊侗還請他擔任祭酒一職。隋朝末年,洛陽一帶發生了饑荒,徐文遠只好外出打柴維持生計,湊巧碰上李密,於是被李密請進了自己的軍隊。李密曾是徐文遠的學生,他請徐文遠坐在朝南的上座,自己則率領手下兵士向他參拜行禮,請求他為自己效力。
徐文遠對李密說:「如果將軍你決心效仿伊尹、霍光,在危險之際輔佐皇室,那我雖然年邁,仍然希望能為你盡心盡力。但如果你要學王莽、董卓,在皇室遭遇危難的時刻,趁機篡位奪權,那我這個年邁體衰之人就不能幫你什麼了。」
李密答謝說:「我敬聽您的教誨。」
後來李密戰敗,徐文遠歸屬了王世充。王世充也曾是徐文遠的學生,他見到徐文遠十分高興,賜給他錦衣玉食。徐文遠每次見到王世充,總要十分謙恭地對他行禮。
有人問他:「聽說您對李密十分倨傲,對王世充卻恭敬萬分,這是為什麼呢?」
徐文遠回答說:「李密是個謙謙君子,所以像酈生對待劉邦那樣用狂傲的方式對待他,他也能夠接受;王世充卻是個陰險小人,即使是老朋友也可能會被他殺死,所以我必須小心謹慎地與他相處。我察看時機而採取相應的對策,難道不應該如此嗎?」
等到王世充也歸順唐朝後,徐文遠又被任命為國子博士,很受唐太宗李世民的重用。徐文遠之所以能在五代隋唐之際的亂世保全自己,屢被重用,就是因為他針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應對之法,靈活處世,懂得「因人而異,視情況不同而有所表現」。
朱元璋做了皇帝,他從前相交的一班朋友照舊過著很窮的日子,有一天,他從前的一個朋友跑到南京求見,准見之後便說:「我主萬歲!當年微臣隨駕掃蕩蘆州府,打破罐州城,湯元帥在逃,拿住豆將軍,紅孩子當關,多虧菜將軍。」
朱元璋一聽,隱約覺得他的話中包含了一些從前的往事,見他說得好聽,心裡很高興,所以立刻封他做了御林軍的總管。
這個消息讓另外一個朋友聽見了,他心想:「同是那時候一起玩的人,他去了有官做,我去當然也不會倒楣吧?」
於是他就去了,和朱元璋一見面,就直通通地說:「我主萬歲!還記得嗎?從前,你我都替人家看牛,有一天,我們在蘆花蕩裡,把偷來的豆子放在瓦罐裡煮著,還沒等煮熟,大家就搶著吃,把罐子都打破了,撒下一地豆子,湯都潑在泥地裡。你只顧從地上滿把地抓豆子吃,卻不小心連紅草葉子也送進嘴去。葉子哽在喉嚨口,害得你哭笑不得。還是我出的主意,叫你用青菜葉子放在手上一拍吞下去,才把紅草葉子帶下肚子裡去……」
朱元璋等不得聽完就連聲大叫:「推出去斬了!推出去斬了!」
朱元璋的第一位朋友很懂得眼下的朱元璋和他不再是過去的哥們關係,只有用君臣關係的身份說話,才能投其所好。儘管隱隱約約地提到兒時不光彩的事,但不傷害朱元璋的尊嚴,還討得朱元璋的歡心,做了大官。另一個朋友不懂「因人而異」的道理。雖然兩人所說的內容完全相同,但後一位窮朋友卻揭了朱元璋以前的狼狽相,傷了朱元璋的尊嚴,落得個被殺的下場。翻人家的污點,觸及人家的短處,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對己對人都是不利的,我們在交際時應該小心這一點。
與人打交道的時候,無論是他人提到你的短處,還是你去提及他人的短處,即使是那些顯而易見的短處,基本都會招致當事人反感。對此,想讓交際順暢,最好的辦法就是「因人而異,看情況不同而表現」。
人常說:「不打勤的不打懶的,專打不長眼的。」人生在世有很多忌諱,如果你在無意之中觸犯了別人的忌諱,就會在無形之中得罪對方。
所以在工作和生活中,與他人進行言語上的博弈時,一定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千萬不要觸犯了別人的忌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