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喜歡讀書的人 獻給討厭讀書的人
作者精選一生54部作品。
滿載附彩色插畫的天下故事一籮筐!從小時後第一次讀到的童話《勝勝山》到現在為止無數「讀書體驗」的回憶。由喜歡書、喜歡設計封面的作者一一道來。讀書,希望是從書店物色看來有趣的作品開始的。以下我要寫的,是關於世間故事的各種小小的插曲。因為只是對自己印象深刻的書作極個人性的紀錄而已,所以可能發揮不了多少讀書指南的作用。每篇故事都加入插畫,都是我在工作上沒有畫過的。我覺得有趣的故事,好像也可以說是引起我想要描繪插畫的故事。 --和田誠
和田 誠是日本知名的畫家,是電影導演,也是優秀的封面設計者,裝禎繪畫作品獲獎無數。四十多年來,著作超過百冊,封面設計上千冊,並經常舉辦展覽會。曾與村上春樹合作出版了《爵士群像》。
這本《物語之旅》完全由和田 誠撰文與繪圖,54篇文章搭配54幅和田 誠色彩飽滿、渾厚有靈魂的插圖,談的是和田 誠小時候讀過、令他印象深刻的54本書。文章中提到的作者或書籍,另外在該頁下方有隨頁註解說明,更能增進讀者的了解。提到的書包括了我們也很熟悉的《西遊記》、《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半七捕物帳》等等。
作者簡介:
和田 誠(Wada Makoto),
1936年生於大阪,是個多才多藝的藝術家。多摩美術大學設計科畢業後,任職廣告公司,從事插畫設計之餘,也作詞、作曲、翻譯。曾經擔任《週刊產經》封面人物插畫數年。
1977年以後負責《週刊文春》封面繪圖與設計。曾獲得講談社出版文化賞(書籍設計部門),1997年則榮獲「?日設計賞」。
和田 誠是個電影迷,寫了許多電影評論。1983年,角川春樹找他為連載小說《麻雀放浪記》(作者為阿佐田哲)寫劇本,卻驚豔於他畫的場景圖,使他成為拍攝此片的導演。而他導演的第二部電影,是本書提及的《快盜魯比馬丁遜》改編的《快盜魯比》。
同時,和田 誠也是個爵士樂迷,和村上春樹合作有《爵士群像》及《爵士群像2》。
譯者簡介:
賴明珠,
一九四七年生於台灣苗栗,中興大學農經系畢業,日本千葉大學深造。回國從事廣告企畫撰文,喜歡文學、藝術、電影欣賞及旅行,並選擇性翻譯日文作品,包括村上春樹的多本著作。
章節試閱
勝勝山
故事之旅的出發點,從民間故事開始。小時候聽父母親說過「桃太郎」「勝勝山」「割舌雀」「浦島太郎」「猴蟹大戰」「胖爺爺」等許多故事。有時候他們也讀故事書給我們聽。我想我們的時代大家都是這樣長大的。
現代的小孩情況可能有一點不同了。我自己都不太記得有說故事給孩子聽。只在哄他們入睡之前會說,但大多是以孩子為主角去冒險(話雖如此,也只不過是以家裡附近為舞台的日常性冒險)隨性編造的故事。孩子喜歡聽,於是第二天又再纏著你講。這樣的話古典就無法傳承了,一面這樣想,一面還是信口開河地講下去。
我小時候印象比較深刻的,不是母親說的,而是祖母說的故事。也許因為祖母說故事的表達方法很特別的關係吧。祖母在說到「桃太郎」的時候,那桃子順著河水飄啊飄的模樣,會說成「咚不啦哆哆、斯哆哆」。那種語感對小孩子來說,似乎感覺特別有意思。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勝勝山」。
「勝勝山」一開頭,是一個老爺爺抓到一隻狸子。把牠綁起來準備煮狸湯,老爺爺出門去了之後,狸子靠著花言巧語騙倒老太婆,為自己把繩子解開,於是狸子把老太婆殺了,還放進鍋裡煮成湯。狸子化身為老太婆,等老爺爺回來後,把湯給老爺爺喝了之後,自己才現出原形來說:「你這個吃老太婆的老頭子。看看屋簷下的骨頭吧!」這句話祖母模仿戲劇演出的生動口氣說「你這個吃老太婆的老頭子,看看屋簷下的骨頭吧!」因此幼小的我,一方面害怕一方面覺得有趣,還纏著祖母再說一次。
不過我並沒有發現故事書中有「咚不啦哆哆、斯哆哆」和「你這個吃老太婆的老頭子」。長大以後我想,那到底是什麼呢?難道是祖母為了增加趣味,而自己創作的嗎?不,她應該沒有作家的創作能力。一定是有根據的原始典故。於是我想到巖谷小波。
巖谷小波* 是明治大正時代的兒童文學家,一面自己從事創作,一面把世界童話整理介紹到日本,或把日本傳統民間故事寫成文章。我雖然知道小波的名字和功績,但還沒有讀過。我所聽到讀到的民間故事,可能是由小波寫出來印成書,到了昭和時代,再重新改寫成容易懂的文章改版過的。
最近我讀了巖谷小波編寫的「桃太郎」和「勝勝山」。在「桃太郎」中,"看到一顆需要用雙手環抱那麼巨大的漂亮桃子,從上游「咚不啦咚咚、斯咚咚」「咚不啦咚咚、斯咚咚」「咚不啦咚咚、斯咚咚」地流下來。「勝勝山」中則有「於是乎,到目前為止一直在伺候著的老太婆,忽然現出狸子的原形,同時露出尾巴開口說道『吃了老太婆的老爺爺,看看流理台下的骨頭吧!』然後一溜煙地消失無蹤了」。
不是「咚不啦哆哆、斯哆哆」而是「咚不啦咚咚、斯咚咚」,不是屋簷下而是流理台下,不過故事跟祖母說的大約相同。也許祖母是讀過小波的書,記住了,也有可能小波和祖母都聽到同樣的民間故事。因為小波和祖母年齡差不多。
不管怎麼說,在古典的「勝勝山」中,老爺爺吃了老太婆。這樣殘酷的部分,隨著時代的更新而修正了。只有狸子把老太婆殺死而已,或讓她受傷而已。
自告奮勇地提議要代替老爺爺去打狸子的是兔子。兔子邀狸子去砍柴。在背著柴走在山中時,兔子繞到狸子身後去,用打火石打出火來。狸子聽到聲音問那是什麼聲音?兔子說:「因為這座山叫做勝勝山,所以我說勝勝啊。」(譯注:勝勝日語發音katukatu和打火的聲音一樣)這是故事名稱的由來。於是火打著了呼呼地燒起來。狸子問那是什麼聲音?兔子說「這座山叫做所以我說勝勝啊。」(譯注:勝勝日語發音katukatu和打火的聲音一樣)這是故事名稱的由來。於是火打著了呼呼地燒起來。狸子問那是什麼聲音?兔子說「這座山叫做呼呼山,所以我叫她呼呼啊。」
狸子被火燒得嚴重受傷,躺在山洞裡睡覺時,兔子跑來說要幫牠擦藥,竟然擦上辣椒味噌,讓牠痛得要命。接著兔子邀牠到海邊去,準備了兩艘船。一艘木頭船和一艘泥土船。讓狸子坐上泥土船,因此在途中開始沉沒。不只這樣,兔子還用自己的槳往狸子的腦袋猛敲。狸子的泥船就那樣冒著泡泡沉下海裡去了。狸子的死是溺死的呢?還是被打死的呢?
就這樣,復仇也相當殘忍,如果像原來的版本狸子把老太婆煮成湯讓老爺爺吃,那樣心狠手辣的話,遭遇那樣的報應也難怪。然而,現代版本的開頭並沒有那樣惡劣的情節,為了平衡起見復仇方法也變得比較緩和。據說也有最後狸子道歉,和兔子結成好朋友,這樣極端不同的結局。
無論東西方,都有很殘酷的童話。狼吃掉老太婆和羊,後母虐待女兒。隨著時代的演變,這樣的苦藥有些漸漸像用糯米紙包起來那樣。可能教育上認為這樣比較好吧,然而激烈的地方抽掉後戲劇效果也就減弱了。我想給孩子缺乏戲劇性的故事未必能說是好的教育。「勝勝山」 日本相傳的民間故事之一。現在所有的故事情節在江戶時代普及。前半部老太婆被狸子殺死,各地的傳說不限於狸子,也有換成猴子或狼的。有人說這反映了農耕生活的習俗思想。後半部有些單獨發展成兔子和狸子或熊之間糾葛的故事。據說歐洲也有非常類似的傳說。現在這故事,是前後各半結合起來的。根據太宰治「民間故事草紙」中的「勝勝山」,兔子是漂亮的處女。據說這種人最殘酷,我年輕的時候讀到這個,於是把這觀念深植心中。(和)
勝勝山
故事之旅的出發點,從民間故事開始。小時候聽父母親說過「桃太郎」「勝勝山」「割舌雀」「浦島太郎」「猴蟹大戰」「胖爺爺」等許多故事。有時候他們也讀故事書給我們聽。我想我們的時代大家都是這樣長大的。
現代的小孩情況可能有一點不同了。我自己都不太記得有說故事給孩子聽。只在哄他們入睡之前會說,但大多是以孩子為主角去冒險(話雖如此,也只不過是以家裡附近為舞台的日常性冒險)隨性編造的故事。孩子喜歡聽,於是第二天又再纏著你講。這樣的話古典就無法傳承了,一面這樣想,一面還是信口開河地講下去。
我小時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