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煙硝未息,中美角力持續升溫
「終須一戰」快成主流論點
再觸即發的戰事,是否有轉圜餘地?
澳洲前總理暨世界知名中國問題專家陸克文
總結自身豐富的區域政治、涉外實務經驗
對中美兩強爭鋒情勢提出的權威「解套白皮書」
-探索全球最重要也最混亂的國際關係-
-認識中美競爭最淺顯易懂的入門讀物-
第十二、十三任中華民國總統 馬英九 專文推薦
中美間的戰爭將是災難性的、致命的和破壞性的。不幸的是,這不再是無可想像的。
作為全球兩大超級強國,中美之間的關係是特別不穩定的。它建立在一個文化誤解、歷史怨恨及意識形態不相容的地震斷層上。沒有其他國家能和中美一樣,如此迅速地冒犯和被冒犯;他們的軍隊進行著危險的膽小鬼賽局(the game of chicken),企業竊取智慧財產權、政府透過情報衛星窺視……兩者逐日增長自身越過致命界限的能力。
澳洲前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研究中國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生活逾四十年,他是能夠真正洞察領導層心態的極少數人之一,他們的判斷將決定戰鼓是否會被敲響。《可避免的戰爭》一書揭開中美雙方行動的神秘面紗,並對其進行了翻譯與解釋,提供包括雙方在內的全球各國兩強相爭的解套方案。陸克文於本書中指出,地緣政治災難仍可避免,但前提是這兩位巨人能夠通過所謂「有管理的戰略競爭」(managed strategic competition),找到一種不背叛其核心利益的共存方式。如果他們失敗了,在這條道路上就有可能發生戰爭,從而改寫兩國與世界的未來。
【專業人士佳評如潮】
作為終身研究中國的學生,陸克文已成為當今對中國發展最富思想的分析家之一。本書聚焦於中國的發展對美國和世界秩序構成的重大挑戰。中美能否避免夢遊般地陷入衝突?陸克文為這兩個大國提供了穩定其關係的建設性步驟。
——前美國國務卿 季辛吉(Henry A. Kissinger)
陸克文已成為中國和西方關係方面最具影響力的西方評論家之一。他以正確的方式、嚴肅看待中美之間的戰爭可能性,並提出一項避免災難的計畫。
——《金融時報》首席外交事務專家 吉迪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
一位老練政治家的明智建議,他認清災難性戰爭的真正風險,並闡明中美兩國可採取以避免戰爭的希望之道。
——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道格拉斯.狄龍(Douglas Dillon)政治學教授、《注定一戰?》作者 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
這是一部非凡的作品,分析了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地緣政治關係。它就像但丁的《地獄》,被組織成同心圓,精彩地描述了未來的挑戰和避免災難的及時處方。讓我們真心希望,我們確實能夠避免一場如黑暗之塔般籠罩著我們的戰爭,威脅我們已取得的所有進展。
——第十六任歐洲盟軍最高司令 詹姆斯‧史塔伏瑞迪斯(Adm James George Stavridis)
基於一生對中美兩國的觀察和經驗,陸克文撰寫了一本罕見的智慧之書,為兩國如何管理其戰略競爭和避免災難性戰爭提供了詳細的路線圖。
——前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院長 約瑟夫.奈伊(Joseph S. Nye)
作者簡介:
陸克文(The Hon. Dr. Kevin Rudd)
陸克文先生於2007年至2010年出任澳大利亞第26屆總理,於2010至2012年獲任外交部長,並於2013年重返總理一職。
陸克文先生是亞洲協會全球會長兼CEO。也是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創始院長,中國分析中心創始主席,致力於政策研究及二軌外交,幫助政府和企業應對亞洲內部及亞洲、美國和西方國家之間的政策與外交挑戰。
陸克文同時擔任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高級研究員、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華盛頓)傑出政治家、英國皇家戰略研究所(倫敦)榮譽成員、保爾森基金會(芝加哥)榮譽成員、世界和平機構董事會主席,以及全面禁止核子試驗條約組織籌備委員會知名人士小組成員。
陸克文先生研習中文及漢學30餘年,曾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習。也在牛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專門研究習近平的世界觀。
譯者簡介:
江威儀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系學士、哲學系碩士。在探尋學問的過程中,發現語言轉譯之間所產生的樂趣,故成立亞歷山卓翻譯工作室。譯有2016年費正清獎獲獎作品《從人到鬼,從鬼到人:日本戰犯與中國的審判》(Men to Devils, Devils to Men: Japanese War Crimes and Chinese Justice)
黃富琪
國立臺灣大學工商管理學系畢,現任兼職譯者。
高希均、黃奎博/審定者
高希均
威斯康辛大學經濟系榮譽教授
黃奎博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外交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外交學系副教授
章節試閱
|台灣版序|
守護和平,刻不容緩
陸克文(Kevin Rudd)
自從我在二○二一年寫完英文版的《可避免的戰爭》之後,諸多事件進一步證明,美中關係正面臨惡化至衝突的嚴重風險。
一年前,許多人尚不相信我們所處的時代會再發生大型戰爭。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的攻擊改變了這觀點。這件事再加上台灣情勢的最近發展告訴我們:不能再忽視美中大戰的可能性。美國與中國之間的戰爭,不論是被南海、台灣海峽、東海,或其他軍事熱點觸發,都會擴大成為影響各層面的大規模軍事衝突,遍及諸多海域與空間。且這場戰爭可能會牽涉世界上其他國家。
在烏克蘭戰爭中,中國特別關注其「無上限」(no limits)夥伴俄羅斯所承受的苦果——特別是美國及其盟友祭出的嚴峻經濟制裁。歐洲各國一致反對俄羅斯的進攻,且因北京支持莫斯科而疏遠中國,這強化了中國當局的一種觀點:接下來十年將是一場對抗美國及其盟友的戰略與意識形態鬥爭。這些盟友也開始採取令北京當局有所警覺的行動。日本實施了新的國防政策,增加國防經費,且開始接受自己需要為防禦台灣出一份力。中國注意到,南韓在尹錫悅總統(他在競選活動中承諾加入四方安全對話〔Quad〕並將其轉化成五方安全對話)治下的最新戰略與外交政策,其姿態表達了類似的憂慮。而澳洲也開始了在澳英美安全夥伴關係(AUKUS)名義之下建造核子動力潛艇的計畫。
美國與台灣最近的官方互動已進一步激化美、中之間的敵對關係。台灣仍是最可能點燃中美軍事衝突的火花。的確,我在本書第十六章描繪了十種情境,其擘劃的未來相處之道(不論和平與否)都是以台灣為中心。
同時間,即便外在環境對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來說越來越複雜,他還得面對升溫的國內挑戰。本書特別關注中國疲弱的經濟成長及其導致的政治後果。第六章特別論及經濟成長與穩定性對中共政權與習近平個人政治地位的重要性。這是因為,比起其他挑戰,經濟更可能成為習的阿基里斯腱。
中國的經濟在幾年前開始慢下來,導致私有部門信心下跌、私人投資減少、生產力萎縮,以及成長減緩。北京當局針對新冠肺炎在中國各大城市施行嚴苛封城,壓抑了消費者需求、擾亂了國內與全球供應鏈,且進一步損傷了中國的房地產(通常占中國國內生產毛額的二十九%),這些後果惡化了上述的深層經濟問題。這些因素開始對中國極具野心的成長目標構成挑戰。
然而,最重要的是,習近平持續打擊中國的私有部門,以及隨之而來的經濟動力與生產力成長。中國的長期成長數字出現了恐慌的跡象,這不只是因為失業率上升的政治影響,還因為更深一層的擔憂——習近平企圖重構傳統中國經濟模式的意識形態,而這可能會重挫中國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的野心。若無法在此領域勝過美國,可能會對中國領導人構成全新的經濟與政治考驗,並危及國際形象,畢竟各國長期以來預設中國的國內生產毛額(以市場匯率計算)比美國多出好幾倍。
然而,習近平的地位並無迫切的危險,事實上,他作為中共領導者的地位在二○二二年十月的第二十屆全國代表大會中得到進一步強化。二○二二年七月,中央委員會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院長曲青山(他也是二○二一年創黨百年慶祝文章的作者)在重要黨內期刊上花了將近整篇文章的篇幅,為支持習近平繼續掌權提供了一個新的理由,也就是指出國際情勢變得更具挑戰性。「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不願意看到一個強大中國的出現,更不願意看到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中國的出現。」他寫道,並補充:「我國面臨的國際環境錯綜複雜。兩種社會制度、兩種意識形態的鬥爭也將是長期的、複雜的、艱鉅的、嚴峻的。」換言之,中國面臨的外部威脅(包括美中關係與台灣)現已成為擁護習近平持續擔任黨的核心領導者的主要理由,進而鞏固其國內地位。
整體而言,過去兩年發生的事件凸顯了目前美中關係中競爭的危險程度。雖然這問題相當困難,本書卻認為,仍有前進之道。我提供了一種名為「管控的戰略競爭」(Managed Strategic Competition)的框架,企圖建立一套具有穩定功能的、雙方認可的限制。這需要兩國政府理解(而非公開支持)對方在關鍵問題上的紅線,例如台灣、南海與東海、朝鮮半島、網路空間與實際空間。在此之上,必須有務實的護欄,為關係奠定「交通法則」,好比當年美國與蘇聯在一九六二年古巴飛彈危機後所奠定的規範。若能建立護欄,兩國就能在關係的其他面向展開激烈但不致命的戰略競爭,將戰略上的敵對關係轉化成一場以國際系統的前景為目標的競賽,強化雙方的經濟與科技實力、外交政策影響力、軍事能力,與意識形態競爭。這場受控的競爭將能容許兩國在某些國際挑戰上攜手合作,例如公共健康、防止核武擴散,與氣候變遷等若能解決對雙方都有好處的議題。最後,若有任何成功的機會,這種關係的劃分將需要一小撮雙方內閣層級的官員細心且持續的管控,不論國內或國際間發生何種動盪。
拜登任期的前半部已提供了一些管理戰略競爭的跡象,可作為廣泛接受的辦法。二○二一年七月,美國副國務卿溫蒂.謝爾曼(Wendy Sherman)在天津會見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並強調兩國關係中「護欄」的迫切性。這也成為拜登與習近平關鍵的第一通電話的焦點,北京當局將其解讀為高度正向的訊號。二○二一年十一月,兩國領導人參加了第一場虛擬高峰會,拜登公開呼籲「需要共同認可的護欄,確保兩國的競爭不會演化成衝突,並保持溝通管道暢通」。還有,當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二○二二年在華盛頓特區的亞洲協會五月提出拜登政府面對中國的策略時,他表示,雖然兩大強權的「激烈競爭」是不可避免的,這場「競爭未必要演變成衝突」。楊潔篪與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傑克.蘇利文(Jake Sullivan)在二○二二年六月長達四小時的會面也表達了類似訊息,而根據白宮發布的消息,該場會面聚焦在「維持開放溝通管道,控管兩國的競爭」。在雙方重啟一度中斷的工作層面與高層次對話管道之後(包括軍事對談,甚至試探性地探索核戰略穩定性對話的可能),外交辭令或許能因此開始轉化為實際行動。
至於中國,他們仍持續拒絕直接表明戰略競爭的框架。這是個問題。中國與美國的雙邊關係將承認區域與全球主導權的實際戰略競爭正在發生的事實,而北京當局似乎不願意接受這種想法。雖然這實際上是客觀事實,卻無法與北京的「雙贏」合作官方論調相容,遑論其「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無害全球框架。各方人馬仍將繼續設法解決此「框架難題」。這很重要,因為在中國的系統中,包山包海的戰略概念若不是認可整個中國的外交與國防政策系統的政治與外交活力,那就是限制它。
美國與中國並不是非打一仗不可。但是,儘管有一些進步,美中關係仍持續惡化,他們的戰略性關係越來越分歧,且遭受不斷出現的全球危機重擊。若想避免一場災難性的衝突,虛應故事跟空想最佳結果是完全沒用的。為了避免懵然步入戰爭,兩國必須建構聯合戰略框架,守護和平——而且要快。
|台灣版序|
守護和平,刻不容緩
陸克文(Kevin Rudd)
自從我在二○二一年寫完英文版的《可避免的戰爭》之後,諸多事件進一步證明,美中關係正面臨惡化至衝突的嚴重風險。
一年前,許多人尚不相信我們所處的時代會再發生大型戰爭。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的攻擊改變了這觀點。這件事再加上台灣情勢的最近發展告訴我們:不能再忽視美中大戰的可能性。美國與中國之間的戰爭,不論是被南海、台灣海峽、東海,或其他軍事熱點觸發,都會擴大成為影響各層面的大規模軍事衝突,遍及諸多海域與空間。且這場戰爭可能會牽涉世界上其他國家。
在烏克蘭...
目錄
【出版者的話】澳洲前總理為台灣及全球敲響警鐘/高希均
【推薦序】戰爭應可避,和平猶可期/馬英九
【台灣版序】守護和平,刻不容緩/陸克文
導論 有關戰爭的危險
第一章 美中關係簡史
第二章 源自不信任的難題
第三章 了解習近平的世界觀:十大利益同心圓
第四章 第一個同心圓:持續掌權
第五章 第二個同心圓:確保國家統一
第六章 第三個同心圓:保障經濟繁盛
第七章 第四個同心圓:兼顧經濟發展與環境永續性
第八章 第五個同心圓:軍隊現代化
第九章 第六個同心圓:經營中國的鄰國關係
第十章 第七個同心圓:鞏固中國海上周圍區域——西太平洋、印度太平洋區域與四方安全對話
第十一章 第八個同心圓:往西前進——一帶一路倡議
第十二章 第九個同心圓:增加中國對歐洲、非洲與拉丁美洲的影響力,並插足北極圈
第十三章 第十個同心圓:改變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第十四章:美國對習近平中國的新戰略回應
第十五章 二○二○年代習近平的中國:中共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政治
第十六章 危機四伏的十年:美中關係另幾種未來
第十七章 探索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以管控的戰略競爭為例
後記
謝辭
【出版者的話】澳洲前總理為台灣及全球敲響警鐘/高希均
【推薦序】戰爭應可避,和平猶可期/馬英九
【台灣版序】守護和平,刻不容緩/陸克文
導論 有關戰爭的危險
第一章 美中關係簡史
第二章 源自不信任的難題
第三章 了解習近平的世界觀:十大利益同心圓
第四章 第一個同心圓:持續掌權
第五章 第二個同心圓:確保國家統一
第六章 第三個同心圓:保障經濟繁盛
第七章 第四個同心圓:兼顧經濟發展與環境永續性
第八章 第五個同心圓:軍隊現代化
第九章 第六個同心圓:經營中國的鄰國關係
第十章 第七個同心圓:鞏固中國海上周圍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