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瘋狂的家庭旅行」!
545天33個國家的環遊世界之旅,
讓我們了解到孩子會學習成長,潛藏無限的可能性。
資深媒體人 岑永康、親子教育作家 陳之華、教育專家 游乾桂──聯合推薦
身為教師的夫婦二人,為了這趟旅行選擇的不是「休假」而是「退休」,
孩子們選擇的不是「休學」而是「退學」。
總而言之,我們選擇了最瘋狂的挑戰!
放下22年教職工作的一對夫婦,還在漫漫就學路上卻中斷學業的三個孩子。就這樣花了545天環遊世界,走遍了亞洲、非洲、南美、北美和歐洲等33個國家。他們不是為了遊覽世界,也不是想要悠閒地度假。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彼此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卻沒有了笑聲,只剩下不斷發生的對立和爭執。為了走出這持續惡化的家庭關係,旅行,成了他們唯一想得到的選擇。
眾人都認為這是一個瘋狂的決定,但是他們並不因此放棄。一起度過旅程中的酸甜苦辣,想要找出是什麼原因讓這個家分崩離析;是什麼讓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漸行漸遠;父母曾經堅信的教育方式,真的是正確的嗎?這個全家人決心一起就讀的學校叫做「世界」,必須一起做的功課叫做「旅行」。這個世界,這場旅行,帶給拋下一切、踏上旅程的這家人滿滿的收穫。
本書特色:
透過旅行的意義,給孩子與眾不同的教育方式。
藉由家族旅行,父母也開始回顧自身的態度與面貌。
擺脫傳統親子教養書,讓全家人都能全身心投入的新式教養。
作者簡介:
朴任順
擔任國中老師22年,在辭去教師職務後,和丈夫、三名子女一起環遊世界,一家五口利用背包來取代教科書,在「世界學校」中穿梭來回,並且領悟了新教育與未來的可能性,他們「活生生的教育故事」受到EBS、KBS、《中央日報》、《女性朝鮮》等各種媒體矚目。
目前是父母教育相關的專門講師,同時也是猶太人基模(schema)教育指導者,踏上新教育之路的作者和丈夫一起成立了父母教育中心,名為「家庭與教育的建設地」,毫不吝惜地提供對教育感到煩惱的父母實質上的建議與幫助。
譯者簡介:
林建豪
文化大學韓文系畢業。曾於韓國慶尚北道安東大學當交換學生。
曾任職半導體公司韓文翻譯、遊戲公司韓文翻譯;至今翻譯過的漫畫已有五百餘本,目前為專職翻譯。
譯有《我的第一本手做健康甜點:新手也能完成的92種幸福蛋糕與餅乾》、《我的第一本手做健康麵包:新手也能完成的102種健康麵包》(不求人文化)、《DSLR數位單眼30天簡單上手:Canon篇》、《首爾人氣咖啡館x12 開店秘訣大公開》(以上為流行風DIGIPHOTO出版)、《攝影的101個訣竅》(PCuSER電腦人文化出版)、《人氣咖啡店成功記:概念對了開店就對了》(尖端出版)、《變身男工程》(晨星)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旅行,我們的共同記憶 親子教育作家 陳之華
二十歲的我,到了歐洲念書,也開始了自助旅行的生涯;這趟歐洲行腳,更讓「旅行」成為我的一種生活模式。幾年之後,當我升格當了媽媽,很自然地就帶著女兒們四處旅行;她們從小很習慣跟著父母到處走,現在雖然已是大一生及高二生了,一家人依舊時常談起旅行,不時分享著旅行夢憶。
旅行,無疑成了我們親子間的共同話題與美好記憶,也成了一種良好默契。
從單身到倆人世界,再到帶著孩子及全家去旅行,我多半是以自助的模式安排旅遊,極少跟團。雖然帶著孩子自己張羅一切,相對辛苦,而且早年的網路沒有今日發達,資訊不比今日廣泛流通,自助旅行的挑戰大,旅行中的喜悅總帶點些許的疲累,因為經常會繞遠路、拐圈子,但旅行中的成就,卻也總是呈現在好不容易將景物觀賞完、路程終於弄懂之後的心滿意足。
閱讀這本書,我全然能感受到作者一家五口,在旅途之中所經驗到的大小事。他們選擇了暫時中斷三個孩子的學業,以一年半載的時間來環遊世界,運用旅行取代一年半的「正規教育」。這項以旅行來做學習的志趣,確實需要排除眾議,需要極大的勇氣和全家同心,才能平安順遂的走遍各大洲,以及卅多個發展不一的大小國家。
閱讀本書之際,我不時想起日本著名小說家村上春樹在《遠方的鼓聲》一書中所述:旅行這種事,大多是相當累人的,有些知識是唯有疲累之後才能親身學到;有些喜悅是唯有筋疲力盡之後,才能夠獲得。
這是村上春樹持續旅行之後,所得到的真理;而我感悟到,這應該也是本書作者及先生兩人願意放棄教職,煞費苦心,重新思索自己生活、夫妻關係、親子教養等課題,讓已然漸行漸遠的一家人,透過一起行腳看世界,一起經驗旅行中的酸甜苦辣,一起齊心面對旅行中所遭遇到的各種事物,來一起學習接受與解決生活中的一切困難。
每個家庭都有權選擇以屬於自己的方式,來重建彼此的關係。任何方法,只要適合自家人,也願意親子一起進行、完成,必定會有很豐碩的收穫。
如同本書的作者及家人,他們的果決與勇氣,以及願意接受一路上各類挑戰,在五百多個日子裡所經歷的事物,足以為全家成員帶來無限成長。更何況,這其中,有著不勝枚舉的驚喜、趣味、不確定性、無法掌握、不可思議、讓人嘆服,甚至難以體會了解之事。但最終,一切都將成為每個人的深深記憶。
這些記憶,是如此美好,也讓我們有機會透過書中的文字與照片,一起共享。但一起出遊過的親子五人,卻擁有一生長存腦海裡的情感聯繫,以及透過實際共同奔波所轉化成的無價生活教育。
作者的話
有一天,長女拿出了國中第一次考試的成績單,頓時我們夫妻倆都陷入了沉默。我們倆身為老師,孩子在班上的成績排名竟然是中後段,這實在太丟臉了,於是我開始跟孩子追究成績的事情。面對執著於分數的父母親,孩子們不但反抗,偶爾還會故意唱反調。夫妻之間的爭吵次數變頻繁,和睦的家庭關係開始產生了裂痕。
「不應該是這樣的。」我們產生了這樣的想法。經過全家人一起商量苦思後,最後我們決定以「環遊世界」來脫離那種狀況。我們夫妻倆放棄了22年穩定的教師工作,孩子們則放棄學業與玩樂,一家人就這樣帶著退休金踏上了旅程。可是周遭的人都想說「他們是不是瘋了」,並且阻止我們這麼做。
旅行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孩子們在這共同體中學習如何扮演自己的角色、負責任、體貼照顧別人、諒解別人,這花費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不過,旅行最終還是讓我們一家人合而為一了。我們倆夫妻放下指導的角色,變得可以用心傾聽孩子們說的每一字每一句,孩子們則淨空個人的慾望,學習了體貼與溝通。就這樣,在545天的旅行當中,我們去了5大洲33個國家。我體會到,原來教育的重點並非速度,而是「方向」,同時也得以發現潛藏在孩子們身上的潛力。完成旅行後,孩子們說了這麼一番話──
「我們終於明白比起大學的頭銜與學位,尋找自己的專長與性向來培養實力更重要。也了解到幸福生活的方法,在環遊世界的過程中,我們看見了自己的未來。」
獻給這片土地上的父母親與子女們,朴任順敬上
捨棄一切後,才看到孩子們真實的模樣,捨棄一切後,才終於找到子女教育真正的指南針。──《中央日報》「改變教育的人們」玉峯銖、朴任順家族的環遊世界旅行
讀了十幾頁,我就決定替這本書推薦。當年我們放下主播的工作,帶著孩子去紐西蘭long stay一年半,周遭的親友都認為我們瘋了。看來有人比我們還要瘋狂~~──資深媒體人 岑永康
旅行不止是旅行,它藏了教育的寬度與高度,等待孩子用心探索。這是作者最想提點讀者的美好語錄。──教育專家 游乾桂
名人推薦:旅行,我們的共同記憶 親子教育作家 陳之華
二十歲的我,到了歐洲念書,也開始了自助旅行的生涯;這趟歐洲行腳,更讓「旅行」成為我的一種生活模式。幾年之後,當我升格當了媽媽,很自然地就帶著女兒們四處旅行;她們從小很習慣跟著父母到處走,現在雖然已是大一生及高二生了,一家人依舊時常談起旅行,不時分享著旅行夢憶。
旅行,無疑成了我們親子間的共同話題與美好記憶,也成了一種良好默契。
從單身到倆人世界,再到帶著孩子及全家去旅行,我多半是以自助的模式安排旅遊,極少跟團。雖然帶著孩子自己張羅一...
目錄
Prologue在絕望的盡頭會找到一條出路
Road 1. Asia
匆促的旅行,第一步
啊,人生就是連續的矛盾與糾葛
兩條岔路,兩個問題
沒關係,不要擔心,因為這是練習。
在喜馬拉雅學習「放空」
印度中的青藏高原,那個悲傷的命運
孩子們的力量!
背包的重量,人生的重量
Road 2. Africa
帶著一張地圖踏上非洲之旅
螳臂擋車
慢慢地,緩緩地……
4天3夜的非洲火車之旅
在非洲遇見了貴人
到底有幾條命呢?
納米比沙漠,那4天3夜的豪奢
在好望角找回家人的意義
Road 3. South America
在南美洲睜開了「內心之眼」
Uno、Dos、Tres?
在伊瓜蘇瀑布演奏人生交響曲
青春真是美麗
祕魯的自行車旅人
我們家的女兒是巴比龍?
在玻利維亞遇到的珍貴緣分
在烏尤尼鹽沼的重生
路並沒有結束
Road 4. North America
在北美洲「全新的開始」
名為「旅行」的推力法則
安地卡的「電力事件」
與「銀色任務」一起的美麗同行
你的孩子,我的孩子,我們的孩子
我爸爸和媽媽是「四次元大人」
多樣性、多元文化、以及敞開的心
Road 5. Europe
家庭,為那美麗的名字敬一杯
倫敦教導我的三項生活原則
在羅馬睜開對世界史的眼界
孩子們,可以聽我說一下話嗎?
我們家的湯姆貓和傑利鼠
我們的當家換人了
在聖托里尼紀念家族旅行365天
我們已經不是以前的我們了
Epilogue. 喚醒家族中沉睡的巨人吧
附錄. 子女教育十誡
Prologue在絕望的盡頭會找到一條出路
Road 1. Asia
匆促的旅行,第一步
啊,人生就是連續的矛盾與糾葛
兩條岔路,兩個問題
沒關係,不要擔心,因為這是練習。
在喜馬拉雅學習「放空」
印度中的青藏高原,那個悲傷的命運
孩子們的力量!
背包的重量,人生的重量
Road 2. Africa
帶著一張地圖踏上非洲之旅
螳臂擋車
慢慢地,緩緩地……
4天3夜的非洲火車之旅
在非洲遇見了貴人
到底有幾條命呢?
納米比沙漠,那4天3夜的豪奢
在好望角找回家人的意義
Road 3. South America
在南美洲睜開了「內心之眼」
U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