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元宵燈謎不僅妙趣橫生,更可怡情化俗,
普通的漢字若通過形、音、義的拆解變化,
便足以構成謎底與謎面奧妙無窮、字義相扣的謎語。
即此文雅趣味使得謎語在宋朝時得到了文學家們的青睞,
出現了黏謎條於花燈上供人們猜射的熱鬧景象。
歷經了時代的傳承與增益,謎語的內涵日趨豐富多元,
如同歌謠、諺語、戲曲一樣,皆是富韻味的文字,
其內迴互其辭、使人迷惑的特性,吸引無數愛好「謎味」之人。
解謎者,有若捉迷藏,欲捉之,必先知其藏處;
故解謎之鑰在於猜射者胸中有點墨、見識需寬廣。
而謎之廣囊括了語詞、人物、古書、俗語、新詩諸大類,
更有字畫、書法、符號、書信、剪紙、印章等各種形式。
製謎者為了引人入迷,就要絞盡腦汁佈置諸多謎格,
猜射者需先破除捲簾、秋千、脫靴等障礙,
方可解開謎底。凡此有關謎語的種種知識,書中均有詳細的講述;
如果你熱愛謎學,一定能從閱讀尋索中領略到無窮的樂趣。
謎語在華夏文化,已歷經了千年的傳承與演變。它曾在勾欄瓦舍中,被文人士子當作鬥智的材料,甚至在廟口街巷底,成為了市井小民生活的樂趣,在新世紀不斷前進的我們,不妨前來湊湊趣,一同玩味這古老卻新意無窮的文字遊戲。
作者簡介:
朱瑞墉
筆名:瑞君。臺中縣大甲鎮人,一九四三年生。畢業於淡江大學化學系。曾服務於大洋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是產業界的工程師;亦曾兼任雜誌編輯,主持《中國婦女週刊》及《大洋季刊》的「謎語徵射」、「趣味問答」及「有獎填字」多年。著有《摩登謎語》、《看故事學燈謎》、《臺籍第一位電氣工程師朱江淮回憶錄》、《大甲地區經濟建設功勞者──朱麗傳》、《大甲鎮志˙人物篇》及《塑膠可塑劑》等書。長年沉潛於「謎語」、「遊記」及「人物傳記」的筆耕,文章散載於各報章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