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自我治癒」技巧,擺脫情緒失控困境,傾聽「內在療癒師」聲音。
當你的心態,從把焦慮當作問題,轉變成將其視為一份禮物的時候,一切都會改變。
擁抱焦慮的禮物,就是「你原本的自己」。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全球有兩億六千萬人被診斷出患有焦慮症——這還不包括幾百萬沒有確診的人;這些數字說明我們活在一個焦慮的年代裡。
不管你幾歲、住哪、外貌如何、賺多少錢、性取向或性別為何,焦慮就和失落感一樣,在這些感覺之前,人人平等;到頭來,每個人都會在暗夜中遇上焦慮。
「如果我跟錯的人結婚怎麼辦?」
「要是得了不治之症呢?」
「如果一貧如洗了?」
「如果我愛的人遭逢什麼不幸了?」
「要是我傷害了我的孩子又該怎麼辦?」
無論你的焦慮如何呈現,你都絕對不是孤立無援,自己並不是唯一這樣的人。
降低對焦慮心懷慚愧的其中一項要素,在於知道你並不孤獨;常態化能夠降低羞愧感。
倘若我們以學習的心態接近焦慮,它會指引你到內心深處需要被看見的那個點。
當我們轉而面對自身的症狀,而不是治療、或將它們當成疾病時,就會開始有所收穫。焦慮是一條通往自己的道路,而那個自己所渴望的是圓滿。
焦慮的所有表現都是無意識的幫助您治癒的信使。
焦慮不是你的敵人。它是變相的朋友。|本書特色|
1.作者將實踐練習、榮格分析和抒情的個人故事編織在一起,提供不用藥的方法來獲取各種焦慮的禮物,包括圍繞靈魂和精神問題的存在焦慮。
2.焦慮的智慧也特別關注生命轉變所引起的焦慮,從季節變化等普遍關注到職業變化、婚姻或懷孕等重大事件。
3.書中提供24個小練習,溫和而巧妙地引導讀者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減少羞恥感,並幫助每個人繪製自己的獨特路線。
|誠摯推薦| (按姓名筆劃排列)
李介文 (臨床心理師)
林萃芬(諮商心理師)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讀者好評|
在這本充滿智慧的書中,雪瑞兒・保羅為現今普遍的焦慮觀點引發了撼動人心的轉變,轉而朝向一個更和平、更慈悲的世界。當我們被焦慮、憂鬱、無助感及無望感癱瘓的時候,《焦慮是禮物》這本書,就是通向真實的道路,告訴我們自己是誰,以及如何在人生中找尋方向;這是我們確切回歸至完整性的宣言。
——艾拉妮絲.莫莉塞特Alanis Morissette /創作歌手
論據穩固的罕見之作,將為你帶來從內而外的徹底改變。書中充滿會讓你開懷大笑的實用智慧與洞察,《焦慮是禮物》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書,是我們現在最需要的。
——猶太教祭司得撒.費爾史東 Rabbi Tirzah Firestone, PhD /《創傷的智慧》與《在天堂紮根》作者
作者簡介:
雪瑞兒・保羅(Sheryl Paul)
作者成長於洛杉磯,由兩名心理治療師扶養成人。她從六歲起就持之以恆地寫日記,紀錄她的夢境,寫詩,反省日常生活的經驗,也在早期就有這樣的自覺——將來的某天,她會成為幫助他人探索內心,以及如何在他們的內在風景中導航的人。
1997年畢業於太平洋研究院(Pacifica Graduate Institute),專門研究榮格深度心理學,並擁有諮商碩士學位。出版著作:《新娘的自覺》(The Conscious Bride)、《新娘的自覺——婚禮規劃》(Conscious Bride's Wedding Planner)。
她曾多次出現在《歐普拉脫口秀》、《早安美國》和全球其他頂級媒體節目和出版物上。透過她的網誌、書籍和課程,引導著世界各地不計其數的人們,穿越焦慮的領地。有關更多訊息,請參閱conscious-transitions.com。
譯者簡介:
林幼嵐
畢業於成大外文系、政大廣告所。媒體廣告業逃兵,從文字中汲取養分、尋求療癒,一轉頭栽進譯海浮沉,中英法三聲道文字處理機。 譯著有:馬克宏《變革的力量》、《人生就是一場生存遊戲:從死亡邊緣到聖母峰頂的生命煉成》、《最後的一幅畫:從西蒙尼・馬提尼到趙無極》、《全球文化戰爭》、《全球網路戰爭:全球化vs在地化》等。
章節試閱
第二章產生焦慮的兩種文化訊息:「正常的迷思」與「對快樂的期待」
身為人類,我們生命的任務在於幫助人們了解,我們之中的每一個人到底有多稀有、多珍貴,每個人都擁有其他人所沒有的(也可能永遠都不會有)它一直存在於內心,獨一無二。我們的工作是互相激勵,來發掘那份獨特性,並且設法發展出它的表達方式。——弗雷德・羅傑斯(Fred Rogers)
在焦慮、侵入性想法和缺乏成就感的中心,存在著一個共同的根源:缺乏自我信任。自我信任是人類存在之核心的水晶羅盤,讓我們能夠自在且自信地航行於內在與外在世界。它幫助我們區隔真誠和錯誤的訊息,並以悲憫的心關照我們的情緒生活。倘若缺乏自我信任,就會很難做決定,不管是是否接受聘用這樣的大事,或是在餐廳要點什麼菜的小事。受焦慮所苦的人,在需要下決定的時候,常會發現自己動彈不得,就像突然被大燈照到的鹿一樣。
其中潛藏的恐懼是做了「錯誤的」選擇:這樣的錯誤會讓他們後悔,因為他們相信完美是可能的,否則就是失敗。我們已經深深被制約,相信在人生中,即使是做很小的決定,都會有正確或錯誤的選擇,而我們很害怕搞砸。彷彿我們相信每個決定都是一個複選題,填錯答案就等著被當掉;反之,如果我們回答得「正確」的話,盛滿永生幸福的聖杯就會顯現。
但我們不知道的是,只有在我們連結到自己的內在智慧及完整性的泉水時,才能觸及與焦慮相對的自我信任和健康快樂。因為其他人總告訴你該做什麼、喜歡什麼、感覺什麼、想什麼,你的完整性因而深埋在自我懷疑底下,存在於你心裡。試著觀察嬰兒看看,你很快就會發現我們生來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不管是在飢餓、疲累或需要人際連結的時候。我們在出生時都很了解自己,但在父母、老師、醫生、其它長輩等主要照顧者,打著「都是為你好」的旗號干涉下,我們與生俱來的自我信任才會受到損害。
當我們帶著智慧的透鏡接近焦慮時,焦慮就會是引領你找回自己的嚮導。在深究如何修復前,讓我們先來分析我們的自我信任是如何受損的。
正常的迷思
「正常」的想法可說是自我懷疑的根源,就心理層面而言,「正常」這個想法本身,甚至是有史以來,對現代文化最具破壞力的衝擊之一。因為在「我到底怎麼了?」這種連續不斷又十分普遍的負面評論之下,隱藏的問題是:「為什麼我就不能正常點?」它影響著我大部分的患者。
但什麼是正常?正常,是試著把自己塞進社會認同並接受的行為的狹窄範圍裡。正常,是沉默著過生活,因為你的喧嘩和光彩奪目、或是敏感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的模子格格不入。正常,是斬除你真正的自己所散發的光芒,因為它不符合「普通」人那平庸的定義。正常,是不要特立獨行,確保自己不是太聰明,也沒特別笨,不會太外向也不過於安靜,不要太有自信也不會太沒安全感——而是在灰色地帶和舒適圈中過生活。
對正常的期待,可能在你呱呱落地前,當醫生將你的生長曲線和其他「典型」成長的胚胎互相比較時,就在你身上留下印記。在你待在子宮的時間裡,這樣的比較會持續整整九個月,你的母親認真做產前檢查,不管是透過超音波、羊膜穿刺術或是觸診,來確認「你很正常」。也許檢查結果並不好,報告出現「異常」,如此一來,一波波的焦慮就會透過臍帶傳遞訊息:「噢,不,有什麼事情不對勁了,寶寶的成長沒有照著標準。」直到出生時、在每次的探嬰時間、年度身體檢查,當然,還有開始上學後,這種和正常的比較都會繼續下去。為你著想的父母和師長默默且無意識地共謀,確認你是「正常」的;任何不一樣的地方,在還是小花苞時,就很快會被摘掉。
如果你是個「好」女孩、「好」男孩,擁有能夠適應社會的社交與學業技能,那麼你可能很早就學會這些規則,也設法掐掉自己的「花苞」。你會把奇怪的東西去掉,也修剪不好看的部分。為了避免被嘲笑,你很快就把任何不正常的舉動藏在內心深處的某個地方。你「正常」了,繼續過你的生活,直到某個事件闖入並打開你的內心;也許是焦慮的表現已經到達臨界點,那個活在陰暗國度中真正的你,才開始展露出來。
然而,倘若你以前不「正常」或無法達到「正常」,那麼你的年少歲月可能比較痛苦。當其他小孩似乎「了解規則」的時候,你就是坐不住。有多少次你的老師顯然十分惱怒地告訴你,「你就不能正常一點嗎?」你試著坐好,試著把「奇怪」的東西摘掉,但你某部分的天性不讓你這麼做。你盡己所能,努力撐過在學校的時光;如果你成功上了大學,你很可能會發現,不管你是個「怪胎」還是有其他特質,都終於有個世界接受本來的你。從某方面來說你很幸運,因為無法融入這個系統,你真實的自己受的傷因而比較輕微。然而,這些只有怪胎才會在年幼時期承受的痛苦,卻仍會留下深刻的傷疤。
有趣的是,「正常」是相當近期的概念。強納森・慕尼(Jonathan Mooney)年幼時苦於多種學習障礙,他在《啟智校車:超越正常的旅程》(The Short Bus: A Journey Beyond Normal)中寫著:
我開車的時候,思考著正常這個詞。在這趟旅行啟程之前,我碰巧看到一本很棒的書,是勞瑞・大衛(Lennard David)的《堅持正常》(Enforcing Normalcy),她提出確切的證據,說「正常」(Normalcy)這個詞直到一八六〇年左右才在英語語言中出現。在那之前,我們只有「理想」這個概念,沒有人會希望達到。在美國,當國家試圖控制越來越多的都市人口,並讓來自全世界的移民變得美國化的時候,「正常」是在這樣的文化情境下興起的。然而,正常最主要是來自統計學的概念。雖然我們一直聽到我們可以靠改變行為、訓練身體和心智來達到正常,但在真實人類的真實世界中,標準、規範和正常並不存在(筆者特別強調)。在我們的文化、家庭和生活中,我們被教導要追求正常。但當我們追求它的時候——像我追在它後面的時候,它就消失了。你越想接近,它就越像是一道不停退後的地平線。
追逐正常這道不停退後的地平線,會引發嚴重的焦慮,因為這麼做所暗示的訊息,仍然是「你現在的自己並不好」。悲慘的在於我們花費青春時光,試著把自己塞進「正常」的框框裡,結果卻在長大之後發現,我們最崇敬的人,是那些勇於活在框框外的人。早的話可能在我們的二十後半,但通常都要走到中年了,才知道這樣艱難的任務被留給我們,我們必須將自己被深埋的那一部分挖掘出來,重新學習什麼是真正活著、真的做自己。倘若我們從一開始就被鼓勵做自己,承認人類的存在各形各色,而且正是這些差異,創造出能讓我們活得淋漓盡致的色彩——這一切一定容易得多。從童年的期望中徹底根除「正常」的概念,讓小孩做自己,無須道歉,這種做法不是健康多了嗎?
練習6 正常的迷思如何影響了你
花點時間思考並寫下對正常的期望,如何影響你的自我概念、人生選擇以及焦慮。你是否有別人不管是明示或暗示地說你某些地方不太對勁,以致於你放棄了一部分的自己,試著服從的經驗?你對這種事的最初記憶發生在什麼時候?就你所知,從你母親懷孕、你出生、嬰幼兒到學齡時期,有沒有發生過什麼事,讓你覺得自己在某方面不太對勁或不正常?你記不記得曾被說過「你真是個難搞的小孩」或是「你好乖」?這些敘述雖然司空見慣,但它們會強化一個信念,就是「正確的行為舉止是存在的」。
在你思考「正常」的概念,而且在面對這些強化你有問題的信念、敘述和記憶時,你允許它們浮出表面的時候,再回來進行這個練習。
第二章產生焦慮的兩種文化訊息:「正常的迷思」與「對快樂的期待」
身為人類,我們生命的任務在於幫助人們了解,我們之中的每一個人到底有多稀有、多珍貴,每個人都擁有其他人所沒有的(也可能永遠都不會有)它一直存在於內心,獨一無二。我們的工作是互相激勵,來發掘那份獨特性,並且設法發展出它的表達方式。——弗雷德・羅傑斯(Fred Rogers)
在焦慮、侵入性想法和缺乏成就感的中心,存在著一個共同的根源:缺乏自我信任。自我信任是人類存在之核心的水晶羅盤,讓我們能夠自在且自信地航行於內在與外在世界。它幫助我們區隔真誠和錯誤...
目錄
前言 焦慮是一條光明之路
PART 1焦慮與它的訊息
第一章 焦慮的定義,以及轉向內在的召喚
焦慮的徵兆
焦慮的根源
練習 1節制媒體使用
焦慮並不是打地鼠遊戲
關鍵四要素:好奇、慈悲、靜止與感恩
練習2靠著留心和指認,來變得具備好奇心
練習3施受法
練習4協助你慢下來的冥想問題
練習5腹式呼吸法
第二章 產生焦慮的兩種文化訊息:「正常的迷思」與「對快樂的期待」
正常的迷思
練習6正常的迷思如何影響了你
對快樂的期待
練習7以慈愛的行動,來取代「應該」
通往智慧之路沒有答案,只有路標
身為人類
練習8留意你內在的正面特質
第三章 通往療癒的阻礙
抗拒的特性
練習9 處理抗拒
責任感:轉化的關鍵
練習10找出你的內在家長、自身的慧心與慈悲的朋友
完美的緊急逃生出口:逃避責任的一種方式
療癒的進度表
第四章 轉化
轉化的三個階段
我們的文化不討論的轉化
練習11面對在轉化的裂口時,所浮現出的一切
第五章 月份與季節
秋天:放手的季節
冬天:靜止與感恩的季節
練習12邀請痛苦加入你的團圓飯
春天:重生的季節
夏天:慶祝的季節
練習13季節的邀請
第六章 活在當下的脆弱
生命沒有緊急逃生出口
感覺過於良好的恐懼
練習14學習處理感覺過於良好的恐懼
PART 2 自身的四個領域:療癒焦慮,從根本做起
第七章 你餐桌上的主位
慈愛的內在家長特質
練習15讓你明智的自己/內在家長成長
第八章 身體的領域
焦慮的生理症狀
低血糖與焦慮
食物與焦慮
酒精與焦慮
運動
睡眠
荷爾蒙
練習16三十日挑戰
第九章 思考的領域
侵入性思維與焦慮在認知方面的表現
運用抉擇片刻
培養洞察力:只要你灌溉了,無論什麼東西都會成長
練習17明辨你如何灌溉自己的想法
象徵、隱喻與夢境
練習18隱喻的練習
侵入性思維的隱喻
和不確定性共處:侵入性思維的呼喚
練習19拆解侵入性思維的四個步驟
第十章 感覺的領域
焦慮是感覺的虛主詞
我們這一輩子,都習慣了逃避痛苦
早期與久遠的痛苦
練習20關於痛苦的記憶和想法
未曾流露出的悲傷如何轉變為焦慮
轉而面對你的恐懼
身為人類必然會有的感覺:無聊與孤寂
第十一章 欲望
基本欲望與次要欲望
我們永遠都經歷不到的人生
渴望的智慧
練習21對欲望更加好奇
第十二章 心靈的國度
安樂的存在之井
健康儀式的基本功能
練習22培養健康的儀式
第十三章 當焦慮療癒時
焦慮與空虛
努力的果實
PART 3 關係
第十四章 關係的脆弱
第十五章 戀愛關係
什麼是關係焦慮?
什麼是健康的愛?
恐懼的雙眼或清晰的雙眼:愛情與恐懼並不互斥
了解關係焦慮的關鍵概念:投射作用,以及追逐者-抽離者症候群
練習23 處理投射作用
第十六章 在焦慮年代中教養下一代
擔心是身為父母的課題
給為人父母的抗焦慮療法:感恩、調適,把視野拉長
協助有焦慮症的孩子
教導小孩感受他們的感覺
完整地被愛
練習24 透過慈愛的雙眼看著你自己
後記
致謝
附件A 感情關係的危險訊號
附件B 兩種書寫日誌的方式
深入閱讀
前言 焦慮是一條光明之路
PART 1焦慮與它的訊息
第一章 焦慮的定義,以及轉向內在的召喚
焦慮的徵兆
焦慮的根源
練習 1節制媒體使用
焦慮並不是打地鼠遊戲
關鍵四要素:好奇、慈悲、靜止與感恩
練習2靠著留心和指認,來變得具備好奇心
練習3施受法
練習4協助你慢下來的冥想問題
練習5腹式呼吸法
第二章 產生焦慮的兩種文化訊息:「正常的迷思」與「對快樂的期待」
正常的迷思
練習6正常的迷思如何影響了你
對快樂的期待
練習7以慈愛的行動,來取代「應該」
通往智慧之路沒有答案,只有路標
身為人類
練習8留意你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