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翠鳳張忠謀村上春樹黃越綏聯經暢銷66折起韓江蔡康永長期買進讀冊選讀心靈工坊全書系屁屁偵探絕望者之歌神奇柑仔店假仙女郝明義周品均摩擦計畫
放入購物車

療癒孤寂︰30堂課學會接住自己,建立內在安全感,成為能與他人連結的完整自我(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蘇絢慧

出版社: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0-11-30

ISBN/ISSN:9789863986249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272

書況:普通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放入購物車
文字字級

我們不需要完美,這世界也不需要完美。
因為不完美,我們才需要依靠彼此,連結彼此。

傷痛療癒心理專家蘇絢慧,
帶你重建內在安全感,修復情感連結,
找回自尊與自我存在的價值,成為最有力量的完整自我。

「孤獨並不是來自身邊無人。感到孤獨的真正原因是因為一個人無法與他人交流對其最要緊的感受。」
——榮格,瑞士心理學家

世界越喧囂,對愛與肯定的心理飢餓就越強烈。
你常以大量的飲食來撫慰自己的情緒,情緒越不佳,越會失控地大吃大喝?
你會一直看電腦滑手機,不見得要找什麼,只是漫無目的地轉換網頁?
你時常有想和誰說話,但瀏覽好友名單或通訊錄,卻覺得沒有人可以交談?
這些行為的背後,是你渴望溫暖的吶喊。放任愛與關懷的缺失,內心會漸漸損傷成一個大破洞:一個再也不相信自己為「好」,不相信自己是「有價值的」巨大破洞。

第一本回應現代人孤寂心理狀態的專書,
化解情感失調,找回安頓自我的力量。

本書作者、知名的傷痛療癒心理專家蘇絢慧,長年在諮商實務中看見許多人因為早年生命的情感缺失或受創等因素,內心發生孤寂感,以至於缺乏關注自己,也失去好好照顧自己的興趣與活力。還有些人因為害怕孤伶伶一個人會無法面對生活變化與挑戰,寧可選擇困在充滿孤寂感、假面的人際關係中,無法斷開依賴,於是在周而復始的親密感失落與疏離感中,日漸憔悴。

你是否正處於孤寂中?檢視你的孤寂訊號:
• 你會用大量的飲食來撫慰自己的情緒,情緒越不佳,越會失控地大吃大喝。
• 你感覺常處於一種空洞和空虛中,覺得沒有重心,心空空的。
• 你有種對生活日復一日的迷茫感和厭倦感,覺得人生沒有意義。
• 你會盲目地購物,或不斷地逛街,或無法克制地瀏覽購物網頁。
• 你常常出現這世界有自己和沒有自己根本沒差的念頭。
• 你感覺對人生充滿疲倦感,有種「若明天就死掉了該有多好」的想法。
• 你常有一種好想找人的念頭,又會出現根本沒有人可以找的失落感覺。
• 在你的生活環境中,你常產生一種格格不入感,覺得被這世界排拒。
• 你常發生覺得和周圍的人無法溝通的狀態,很難被理解,也很難理解別人的疏離感。
• 幾乎沒有什麼可以引發你的興趣或動力,你認為自己是全然的孤獨。
• 你會一直瀏覽網路,無目的,也沒有涉獵什麼,只是漫無目的地轉換停留的頁面。
• 你一直強烈地渴望伴侶,或是有一個什麼人能陪在你身邊。
• 你常想像會不會有個人突然關注你、關心你,那會讓你覺得好像活著還有一些價值感、存在感。
• 你很害怕假日,或是夜晚下班後的時間,那種沒有人可以找、沒人可以陪伴說話的感覺,讓你覺得恐慌。
• 你時常有想和誰說話時,瀏覽好友名單或通訊錄,卻覺得沒有人可以交談,然後出現寂寞感。
(以上越多項符合,代表孤寂感越強烈。)

★30堂課啟動親近自己的意願,療癒孤寂:
如果你已體察到了自己的孤寂感,也深感這種內心處於斷裂和封閉的狀態,已為自己帶來許多身體和精神方面的不適,那麼,這本書將能與你有所連結:
.覺察15種孤寂訊號,檢視內心是否住著一個孤寂的小孩?
.回溯生命歷程,理解與接納自己的傷。
.深入孤寂的內心世界,感受不信任、失落、低自尊、害怕社交的深層心理。
.培養健康孤獨的能力,即使一個人,卻不陷入孤寂。
.六階段修復練習,做一個內在情感安穩的人,與他人建立正向連結。

親密和愛,是人的需求之一,唯有能經驗到親密與愛,人的內在才能保有溫暖及感動。縱使生活遭逢不如意的風暴,但因為有完整的自我與健康合宜的關係,就能以最短的時間從挫折與失落中回穩。

真實完整的你,才能擁有真實完整的關係。
陪自己如實感受,連結想接觸的人和世界,你將成為最有力量的自己!

作者簡介:

蘇絢慧

諮商心理師。目前為璞成心理學堂總監、璞成心遇空間心理諮商所所長。

至今已出版24本心理關懷與療癒的作品,主題涵蓋臨終關懷、悲傷療癒議題、自我人格發展、情緒修復以及關係議題。除了以寫作推動心理觀點,也長期投入心理教育講座、課程和工作坊帶領,並從事個人心理諮商工作。出版及心理學推廣足跡遍及各地華人社會,是許多機關、單位及民眾所信任的心理專業者。



已出版作品

《死亡如此靠近》(2001,大塊文化,入圍臺灣金鼎獎最佳文學類圖書)

《請容許我悲傷》(2003,張老師文化,入圍臺灣金鼎獎最佳社會科學類圖書)

《這人生》(2004,張老師文化)

《生命河流》(2005,張老師文化)

《喪慟夢》(2007,張老師文化,入圍臺灣金鼎獎最佳社會科學類圖書)

《於是,我可以說再見》(2008,寶瓶文化)

《因愛誕生》(2009,寶瓶文化)

《當傷痛來臨:陪伴的修練》(2011,寶瓶文化)

《愛,一直都在》(2012,張老師文化)

《其實我們都受傷了》(2013,寶瓶文化)

《其實你沒有學會愛自己》(2014,寶瓶文化)

《死亡如此靠近》(新修版)(2014,寶瓶文化)

《為什麼不愛我》(2015,寶瓶文化)

《七天自我心理學,找回原本美好的你》(2015,究竟出版)

《你過的,是誰的人生?》(2016,究竟出版)

《親愛的,其實那不是愛》(2016,寶瓶文化)

《敬那些痛著的心》(2017,究竟出版)

《入夜,擁抱你》(2017,麥田出版)

《完美情人不存在》(2018,平安文化)

《可惡的他人和可憐的自己》(2018,究竟)

《找回愛與尊重的自尊課》(2019,三采)

《成為自己的內在英雄》(2020,三采)

《受害者情結》(2020,平安文化)

追蹤蘇絢慧:

FB蘇絢慧分享空間

FB璞成心理學堂

FB璞成心遇空間心理諮商所

章節試閱


成為自己最重要的支持力量,做自己最好的照顧者

在這路上沒有人追在我身後,而我也沒有走在別人的路上。我孤獨,但我用生命填滿了孤獨。

——榮格(Carl Gustav Jung ),瑞士心理學家



在人生的某些時刻,你我都必然會體驗孤獨。空巢、分手、喪親、隻身在異鄉、缺少能交流對談的人,或走在破碎的人生路途中,都會讓你經驗或長或短時間的孤獨。

但孤獨的存在狀態,不必然會引發漫長且痛苦的孤寂感,只要我們願意覺察這些具有負向效應的孤寂訊號,然後為自己找到適切的關照行動,暫時的孤寂可以得到療癒及安慰,讓我們即時穩住內...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自序 成為自己最重要的支持力量,做自己最好的照顧者
第一章 孤寂成傷,你的身心都記得
1 孤寂讓人慌
2 成熟的你,可以孤獨但不能孤寂
3 孤立?疏離?失落?斷裂?關於童年的情感缺失經驗
4 原來年少時,就已靠向孤寂
5 孤寂對身心的殺傷力
6 匆忙的社會,餵不飽的心理飢餓
第二章 回溯孤寂,那些生命歷程的痕跡
7 因為不安全感而逃避依戀關係
8 愛與正向情感匱乏,對自己的情緒感受麻木
9 對「和人相處」感到陌生和不安,寧可戀物
10 在這情感疏離及壓抑的社會環境啊
11 童年缺乏信任與親密感,造成對關係的絕望
12 負面的人際經驗,...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章節試閱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