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在現今這個時代,
認識誰已經沒有那麼重要了,
你是誰才是最重要的。
你滿意現在的人生嗎?
你的工作是值得投注一生的理想事業嗎?
如果《斜槓青年》曾經陪你畫出夢想藍圖,
那麼本書將帶你建構堅韌的自我,
找到快樂與平靜,更能迎風破浪,直奔夢想的彼岸!
◆ 影響十萬人,引領風潮數年不墜!曾獲2018博客來年度商業理財類Top1、誠品財經商業類Top1、金石堂總暢銷Top1、金石堂年度十大影響力好書、全國高中職100師長閱讀推薦Top100,《斜槓青年》作者全新力作!
◆ 焦慮世代最需要的自我成長指南!內控情緒、重塑價值、進化出快樂又堅韌的自己!
◆ 耗時兩年餘,累積數百位諮商輔導成功經驗,專為裹足不前的夢想者實踐自我!
◆ 獻給那些曾經因為《斜槓青年》燃起夢想,卻因為種種因素無以為繼的斜槓者,也獻給想在職場上找尋成就與突破的工作者,以及對於未來茫然不安的新鮮人。
◆ 收錄作者親錄「促發練習」十分鐘引導音檔,幫助你迅速進入積極狀態,提振狀態與效率!
先找到快樂,再追求成功!
曾經以為接受教育,謀得一份穩定的工作,擁有還不錯的名片職銜,就算是成功人生了,快樂、滿足、幸福……都將隨之而來。然而這個世代的變化快速遠遠超過想像,每年每月都有過去的常識被推翻被顛覆,師長前輩諄諄教誨的鐵律,再也經不起時代檢驗。埋頭前行的路上猛一抬頭,才發現前方路早已崩塌,那麼,這個世代的未來究竟在何方?
引領風潮數年不墜的《斜槓青年》作者Susan Kuang耗時兩年,一方面持續研究自我成長的途徑並掌握全球未來趨勢,一方面累積上百位諮商輔導成功經驗,聆聽需求與困境,書寫了一本全方位成長指南。她將此書獻給那些曾經因為《斜槓青年》燃起夢想,卻因為種種因素無以為繼的斜槓者,也獻給想在職場上找尋成就與突破的工作者,以及對於未來茫然不安的學習者。
本書以扎實的理論作為根基,透過淺顯易懂的文字,以及激勵人心的例子,讓你突破傳統窠臼,扭轉情緒開關,告別拖延,擺脫焦慮。一旦走入正向的迴圈,不管環境如何劇變,你都將與時俱進,躋身未來世界的首要預留席!
【本書特色】
傳統教育要你專精所學,未來趨勢要你成為強大載體,隨時代需求載卸更新軟體!
傳統企業分工,導致淺薄工作占了絕大多數,但未來唯有深度工作才有競爭力!
傳統人生公式,讓我們以為成功是快樂的前提,但據大腦科學研究,先有快樂才有機會成功!
傳統價值不鼓勵與眾不同,但現在你得先把自己打造成獨特的產品,才能把價值變現!
◎ 自重塑觀念著手,奠定正向思維,再以切實可行的執行建議,帶你一步步蛻變為成功者體質,進而擁有積極快樂的人生。
作者簡介:
Susan Kuang 留美MBA, Linkedin專欄作家,自媒體人。文章〈「多重職業」成為全球新趨勢〉曾被近千家媒體轉載,是將「斜槓青年」概念引入中國的第一人。關於人在生活中各領域、各種角色的探索,有著豐富的經驗與心得。從研究所畢業後陸續擔任美國州政府的數據分析員、網路公司分析師,她一直利用工作之餘進行不同的嘗試,先後創辦了「思想者小組」(The Thinker Group)論壇和「蘭溪沙龍」女性社群,舉辦過兩次個人畫展,並獨立營運自媒體、撰寫專欄,並創辦《如果生活是一幅畫,你會如何創作》《我的十個基本生活信念》等四本雜誌書,創立兩個教育品牌,並在北京教授百老匯爵士舞蹈,同時是Cross Fit健身課程一級教練。 二○一五年正式結束職場生涯後,成為一名獨立創業者,實現了生活與工作的完美結合。作為引入「斜槓青年」的第一人,她希望藉由打造一個專業的自我發展空間,幫助人們在豐富生活的同時,迎接更有價值的多職人生。
作者序
自序:在成為斜槓之前,你得先學會內控 二○一六年,我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本書《斜槓青年》。這本書一上市便受到了很多讀者的喜愛,也在臺灣掀起了一股「斜槓青年」熱潮。面對這種熱潮,我即感到欣喜,又有所困惑。表面上看,很多人嚮往成為斜槓青年,是因為斜槓青年意味著擁有多重職業,以及多種收入管道,但我總覺得這背後一定有著更為深層的原因,一定是因為某種重要的內在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如果真是如此,那麼這種需求到底是什麼呢?大家內心真正渴望的又是什麼,難道僅僅是多一個職業,多一份收入嗎? 這個問題,我思考了很久。到現在,我終於想明白了,我覺得大家真正想要的其實是找到自我,或者更準確一點來說,是找到自我的存在感與價值感。怎麼樣才算「擁有自我的存在感和價值感」呢?關鍵在於,得在自己感興趣的、認為重要的和有意義的事情上有所成就,並且還能得到他人和社會的認同,獲得相應的經濟回報。 這裡有幾個關鍵字:1自己感興趣,也就是說,我們做這件事情的動力來自於自己,是出於某種內在驅動力,而不是外部壓力;2有所成就,也就是要有一些能夠體現自身能力的實在成果;3他人和社會的認同,也就是這些成果得對他人有幫助、有價值,能夠轉化成經濟收益。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理論,叫做自我決定理論。這個理論告訴我們,人有三種先天的心理需要,分別是自主、能力和關係,只有當這三個需求都得到滿足時,內心才會有幸福感和自我滿足感。簡單解釋一下:自主需要指的是,可以根據自己的個人興趣和價值觀去選擇,做一件事情是因為自己想做,而不是因為不得不做;能力需要指的是,可以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過程中不斷發展和提升自己的技能;關係需要指的則是,可以和他人產生連結,獲得歸屬感和被接納的感覺。 這三個心理需要和我剛剛提到的這三個關鍵字,正好是對應的關係,充分詮釋了「斜槓青年」背後的價值追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大家之所以想要擁有「多重身分」,就是因為現有的身分無法滿足他們對自主、能力和關係的需要,所以想透過新身分的探索來找到真正喜歡和熱愛的領域,並不斷發展自己在這個領域的能力,以此找到存在感與價值感。 說到這裡,我們就不得不問另外一個問題:為什麼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自己熱愛什麼呢?一個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我們內心有太多擔心和害怕了:我們總是害怕自己不夠好,害怕滿足不了他人對我們的期待,害怕讓別人失望,害怕失敗,害怕犯錯,害怕得不到認同。當我們內心有那麼多擔心和害怕的時候,自主性當然沒有辦法充分發展。 這是基於大腦的特性,對大腦來說,避免痛苦永遠是第一訴求,它遠比追求快樂重要,所以在痛苦、焦慮和擔心沒有消除之前,在安全感沒有得到滿足之前,大腦不會花費精力思考和探索自己喜歡什麼,或者主動追求挑戰和進步。正如哈佛商學院策略管理教授魏思炯在《策略IQ》中所說:「人類生來好奇,總是在探索中進步,希望改善當前的行為,同時也會因新想法而歡呼雀躍。不斷求索進步是人類的本性,但這種本性也會因為恐懼和缺乏安全感而徹底被壓制。」 關於「熱愛」,很多人對此有著很大的誤解,以為世界上存在一個生來就熱愛的事情等著我們去發現,但事實並非如此。熱愛通常是主動投入和付出之後的結果,是你能力達到一定水準,並可以創造某種對他人有價值的實在成果之後的結果。換言之,熱愛是需要培養的,需要無條件的投入。你越是投入,收穫就會越多,收穫越多,你就會越熱愛,越熱愛就會越投入,以此形成正向迴圈。 假如缺乏安全感,內心有著太多的擔心與害怕,你就會把安全需要擺在第一位。這種「安全至上」的思維方式會讓你一遇到困難就想迴避,一遇到失敗就想放棄。這樣就不可能進入上面所說的那種正向迴圈,也不可能真正喜歡上某件事情。要知道,不管選擇什麼領域,都必須先經歷一段非常艱難的時期,你會遭遇很多的挫敗感,也可能投入很長時間都看不到回報。 不過說句實話,「安全至上」的思維方式並不是我們的錯,而是與成長和教育環境中「胡蘿蔔與棍子」式的激勵文化息息相關,也就是用獎勵或者懲罰的方式促使人去做某些事,「胡蘿蔔」代表的是獎勵,「棍子」代表的是懲罰。當然,這種獎勵和懲罰不一定是物質上或者身體上的,可能更常見於精神上和人際關係上的,比如他人的認同和稱讚、與他人相比的優越感就都是一種精神獎勵,而他人的否定和批評、與他人相比的自卑感就是一種精神上的懲罰。 回顧一下自己的成長歷史,我們可能會發現,自己從小到大所做的一切事情似乎很少出於興趣,大多都是因為外在壓力。比如我們努力學習,不是因為對學習本身感興趣,而是為了獲得好成績、考上好學校,以此滿足家長的期待並獲得老師的認同。我們努力工作,也很少是因為喜歡或者認同自己所做的事情,而是為了賺錢,或者得到上司的賞識,以便未來可以升職加薪。 這樣的成長環境使得我們逐漸喪失了自主性和自我驅動的能力,外在獎賞成了最重要的動力來源:我們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同,我們希望自己看起來更優秀、更有地位,比別人更厲害、更成功,或者至少不要落後於他人。這些就是我們的「胡蘿蔔」。當然,我們也有自己的「棍子」,就是自我批評。為了避免落後,為了讓自己看起來夠好,我們會在內心不斷地批評和責罰自己,或者拿自己和他人進行比較,以此驅動自己一直往前走。 明白這些之後,我們不難發現,想要真正找到所謂的「自我」、擁有自我價值感,首先就得改變長久以來的自我批評習慣,讓自己從各種擔憂和害怕中釋放出來,找回內在安全感。只有這樣,才不會因為過於在意外在得失而一直停留在迴避痛苦的模式中,我們的自主性才會慢慢發展出來,也才能把精神能量聚焦在有益的方面,比如如何應對和克服挑戰,以實現自我突破和能力發展,並最終把能力轉化成對他人和社會有價值的成果。 我寫這本書的目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想要協助你改變這種狀態,協助你彌補成長過程中缺失的一些重要「功課」:學會如何不依賴外在獎賞而行動,如何不讓自己的情緒隨著環境而變化,就算遭遇失敗和挫折,也能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然後帶著這份積極與樂觀,努力追求那些對自己來說真正重要的目標,主動創造一個自己想要的美好人生。 這本書副標題叫做「成為內控者」。「內控者」這個概念源於美國社會學習理論家朱利安.羅特提出的「制握信念」(Locus of Control),它代表的是這樣一類人:他們相信命運掌控在自己手中,自己的人生只能自己負責,所以會表現得十分積極和主動,面對困難和問題時,不會那麼容易放棄,而是努力尋求解決辦法,也會以富有成效的方式去塑造自己的人生。 想要成為內控者並不容易,因為成為內控者的過程,本質上就是一個自我重塑的過程。這種自我重塑,包括了個人價值觀的重塑,也包括認知模式和思維習慣的重塑。 這本書一共包含了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我將從人生發展這個宏觀的角度入手,幫助你建立起科學的幸福觀、能力觀,以及更具適應性的工作觀,並告訴你如何在這個不斷變化、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發展和保持自己的優勢。 第二部分,可以說是全書的重中之重,它關乎的是整個認知體系中最為核心的信念改變,也就是自我價值感、能力和掌控感的信念,只有實現了這個層面的認知改變,我們才會真正擁有積極的心態。 在這部分,你將學習到自我慈悲的方法與技巧,這將幫助你擺脫自我批評和否定的習慣,以及因此而產生的無價值感,也會了解到如何擺脫無望感,讓自己變得積極主動,以及如何讓自己擁有成長型思維,不再讓失敗和錯誤成為自我發展道路上的絆腳石。 第二部分關注的是認知和情緒系統的改變,第三部分關注的則是關於思考和行動系統的改變,它包括學會如何定義和思考問題,如何把問題變成合理可行的目標,如何計畫和規畫目標的實現過程,以及如何利用產品思維和作品思維,將自身能力轉化成對他人有價值的成果,以此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 第四部分,是我根據大腦的特點和自己多年的實踐經驗,提出一些重要且實用的精力和時間管理建議。你將從中學到如何讓自己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如何合理分配精力,以及如何把精力聚焦在真正有意義的事情上。這些建議不僅能夠讓你的行動變得更加高效,還能讓你在全力以赴為目標奮鬥的同時,更能享受生活。 如果說《斜槓青年》讓你看到的是一種全新的人生理念和更多的人生可能性,那麼這本書將告訴你為了擁有這樣的人生,你需要修煉哪些「內功」,以及如何進行自我修煉。有了這些「內功」之後,你便不會再被頭腦裡的消極思維及各種擔心憂慮所限制,而是自由地、無所畏懼地持續探索和創造自己想要的人生。
自序:在成為斜槓之前,你得先學會內控 二○一六年,我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本書《斜槓青年》。這本書一上市便受到了很多讀者的喜愛,也在臺灣掀起了一股「斜槓青年」熱潮。面對這種熱潮,我即感到欣喜,又有所困惑。表面上看,很多人嚮往成為斜槓青年,是因為斜槓青年意味著擁有多重職業,以及多種收入管道,但我總覺得這背後一定有著更為深層的原因,一定是因為某種重要的內在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如果真是如此,那麼這種需求到底是什麼呢?大家內心真正渴望的又是什麼,難道僅僅是多一個職業,多一份收入嗎? 這個問題,我思考了很久。到現...
目錄
自序:在成為斜槓之前,你得先學會內控 Chapter 1:避免掉入內心的陷阱 幸福的本質,是痛苦管理 有一種恐懼叫「我不夠好」 怎樣的你才能在未來擁有優勢 好工作,從來不會從天而降 成為一個本質主義者 Chapter 2:重塑你的底層信念 擺脫無謂的自我內耗 永遠別說你沒有選擇 從「我不行」到「我可以」 第二序列改變 Chapter 3:打造自我實現系統 把問題轉化成目標 「為什麼」思維VS「是什麼」思維 「好目標」背後的秘密 忘掉目標,專注系統 成為一個會學習的人 作品思維:讓輸出變得有趣 價值變現:賺錢的邏輯 Chapter 4:建立精力管理策略 你不是真的懶,你只是壓力大 現代人都得學會的減壓術 學會巧妙應對拖延 每天最重要的四小時 井然有序的規律生活 後記:從「焦慮人生」到「有意義的人生」
自序:在成為斜槓之前,你得先學會內控 Chapter 1:避免掉入內心的陷阱 幸福的本質,是痛苦管理 有一種恐懼叫「我不夠好」 怎樣的你才能在未來擁有優勢 好工作,從來不會從天而降 成為一個本質主義者 Chapter 2:重塑你的底層信念 擺脫無謂的自我內耗 永遠別說你沒有選擇 從「我不行」到「我可以」 第二序列改變 Chapter 3:打造自我實現系統 把問題轉化成目標 「為什麼」思維VS「是什麼」思維 「好目標」背後的秘密 忘掉目標,專注系統 成為一個會學習的人 作品思維:讓輸出變得有趣 價值變現:賺錢的邏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