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陽成天皇於慶長八年(一六○三)策封二郎三郎為征夷大將軍,這原是秀忠最覬覦的職位,滿心期待著兩年後就可繼承此職,然後便順理成章「處理」掉二郎三郎。想不到這名影武者一方面削減外樣大名,一方面鞏固自身,亟欲掌握政權、滿心焦躁的秀忠只好依賴柳生宗矩進行破壞及暗殺行動,數度與風魔眾展開血淋淋的爭鬥。
二郎三郎於關鍵時刻將所有真相寫成一信呈報天皇,以此做為要脅。秀忠眼見天皇不動聲色、狙殺冒牌家康的計劃亦告失敗,即使暴跳如雷,也只能無奈地接受「大御所」二元政治,讓二郎三郎能保住性命多活幾年;彌八郎等知曉真相的家臣也終於鬆了一口氣,只能期待「父子相殘」的悲劇不要再度上演了。
二郎三郎開始建設駿府成為忍者必敗之城,並將原本蓄積在伏見城的所有金銀分批移入。他有一個和平之夢,他要樹立一個和江戶的秀忠互別苗頭的獨立政權,也就是創立駿府獨立共和國。
--------------
慶長五年(一六○○)日本關原之戰,五十九歲的德川家康在清晨風雨中觀看陣勢,因一切都在掌握中而心情大好。眼見豐臣秀吉餘部即將落敗,等待多年的天下於日落之前理應歸至手中……
然而──老天爺果真會讓家康心想事成嗎?
就在家康聽聞開戰槍響、躍身上馬之際,敵方派出的武田忍者趁著混亂,近身將之刺殺!主將斃命一旦洩露,士氣必定大受影響,家康的影武者世良田二郎三郎只得立刻挺身瓜代,指揮戰況。
該名影武者並非泛泛之輩。跟在家康身邊將近十年,讓世良田二郎三郎不只身形、語氣、癖好盡皆酷似,戰略思考、氣質決斷也與主公不分軒輊,因此得以度過眼下難關。但是,扮演主公的任務並未隨著關原之戰結束;騎虎難下的二郎三郎,接著必須拉攏近臣、寵姬,欺瞞敵方,讓德川家在與豐臣家、各大名的競爭中拔得頭籌,以大阪冬之陣、夏之陣確定天下去向。
二郎三郎英明善領,足可與家康並駕齊驅,甚至更有超越。他期許自己能帶來和平,因而與亟欲接掌政權的家康嫡子——展開爾虞我詐的權力爭鬥,並藉由忍者集團襄助,終於成功壓制秀忠的勃勃野心,為人民帶來十餘年休養生息,也奠立德川幕府之後二百八十年的基業。
這部曾由原哲夫改編漫畫的六十五萬字磅礡鉅著,書名七字,即點出關鍵之所在。主人公「德川家康」在卷首二十餘頁即斃命,後續篇幅皆由另外三字「影武者」擔綱,可見全書構想之大膽,卻又鋪陳得合情入理。
隆慶一郎的寫作媲美司馬遼太郎與松本清張,不時穿插史料文獻,補充背景知識兼顧閱讀快感,手法高妙。極具速度感的寫作節奏打破戰國小說窠臼,文字流暢明快、影像感十足;情節高潮迭起,與正史虛實交涉。主配角性格鮮明,魅力四射,書中描述的男性情誼、雄性魅力,皆令人傾倒。
華文世界的中日文化橋樑——茂呂美耶曾如此評道:
「……日本作家隆慶一郎著作的《影武者德川家康》於一九八九年上市後,立即在日本造成一股旋風,暢銷得不得了。現在也是長銷書之一。……這部歷史虛構小說比一般大部頭的懸疑、鬥智小說更好看,害我當時不惜熬夜讀得眼圈幾乎變成熊貓。
「說起來,隆慶一郎並非『狸爺家康是影武者』說法的首創者,之前便有學者或作家提出同樣見解,只是隆慶一郎把整個歷史虛虛實實連串起來,掰得讀者昏頭轉向,連熟悉日本戰國史的內行人也讀得頻頻點頭,隨著小說內容 ...
作者簡介:
隆慶一郎,一九二三年生於東京。畢業於東京大學文學部法文科,在學中即師事法國文學家東京帝大教授辰野隆、文藝評論巨匠小林秀雄等人,後成為編輯,並在大學擔任法語教師。
辭掉教職後,一九五七年開始以本名「池田一朗」投身影視界,曾獲劇本作家協會賞,可說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劇作家之一,《水戶黃門》《鬼平犯科帳》《遠山金先生》《大忠臣藏》等作品威名如雷貫耳,至今仍不斷重播,台灣觀眾想必也不陌生。
隆慶一郎六十歲後才寫小說,可說起步相當晚。他曾自述畏懼小林秀雄評論的如椽大筆,待老師過世乃敢步入文壇。結果一九八四年的出道之作《吉原御免狀》即入圍直木賞;八九年獲得柴田鍊三郎賞,為時代小說開創新紀元。孰料短短五年隨即辭世,留下數量不多但盡皆精彩的小說,以及許多尚未完成、從構想即讓人翹首期盼的遺作。「天妒英才」四字,正是這位如彗星般崛起消逝的作家之生命最佳註腳。
直到現在,隆慶一郎的作品在日本依舊人氣不墜,文學評價亦高。首先,他對人物的描寫,無論是樣貌或人情,盡皆秀逸且栩栩如生;內容取向雖針對一般大眾讀者,但文字質地出眾,絕非粗製濫造的媚俗之作。此外,大膽採用歷史學者的假說,紮實的考究加上脫韁的想像力,從庶民的角度描寫,造就出前所未有的時代小說類型。
劇本寫作實力讓他的小說帶有強烈的影像感,分外容易改編為漫畫和影視作品,也因此他的讀者群分布廣泛。一九九六年新潮社為其彙編全集,二○○九年又將重新出版,可見其魅力持久不墜。如此富有強烈娛樂性的經典作品,實屬少見。
譯者簡介:
李美惠
輔大英文系畢業後,在新航當過五年空服員。接著轉攻日文,畢業於輔大日文所,研究平安朝古典文學。曾至橫濱菲利斯大學日本文學研究所交換留學。喜歡旅行,正好以翻譯為業,享受生活於動靜之間。譯作包括《信玄戰旗》《秀吉之枷》《調味戀愛》《愛的保存法》《鐘點男友》等。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讀完後直呼「痛快!痛快!」
◎Miya茂呂美耶(作家、【日本文化物語】網站版主)
日本作家隆慶一郎著作的《影武者德川家康》於一九八九年上市後,立即在日本造成一股旋風,暢銷得不得了。現在也是長銷書之一。這部歷史虛構小說比一般大部頭的懸疑、鬥智小說更好看,害我當時不惜熬夜讀得眼圈幾乎變成熊貓。
說起來,隆慶一郎並非「狸爺家康是影武者」說法的首創者,之前便有學者或作家提出同樣見解,只是隆慶一郎把整個歷史虛虛實實連串起來,掰得讀者昏頭轉向,連熟悉日本戰國史的內行人也讀得頻頻點頭,隨著小說內容為主角暗捏一把汗,甚至在讀完後還直呼「痛快!痛快!」
就我個人來說,司馬遼太郎的《霸王之家》攙合太多作者的個人感情(司馬遼太郎很討厭德川家康),而山岡莊八的《德川家康》則又過於抬高家康。前者於一九七○年至翌年在月刊《小說新潮》連載,後者是一九五○年至一九六七年分別在《北海道新聞》、《東京新聞》、《中日新聞》、《西日本新聞》連載。按年代看來,似乎是司馬遼太郎故意向山岡莊八挑戰而寫,兩位大作家寫的家康形象都很極端,因此我比較喜歡隆慶一郎寫的《影武者德川家康》。
******************************
運用歷史學術的研究成果,追求「自由闊達」的人生理想
◎李仁芳(政大科技管理研究所教授)
日本的內容產業發展獨步全亞洲,波瀾壯闊多采多姿,無論漫畫、動畫、遊戲、小說、電視劇,其創意之豐盛,想像力之雄偉瑰麗,讓人嘆為觀止。
像前一陣子的大河劇篤姬,不只在日本,就是台灣也湧起一片討論,甚至帶動九州鹿兒島的觀光熱潮。
隆慶一郎的《影武者德川家康》,更是打破「歷史小說」與「時代小說」的傳統框架區分,塑造一種新的小說文體。
所謂的「歷史小說」是根據史實,描繪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而「時代小說」則披著歷史的外表,是展現作者自由奔放、狂野創意的傳奇小說。
隆慶一郎則運用近來的歷史學術研究成果,作為其追求「自由闊達」人生理想,充滿神話精神之作品的核心張本。
隆慶一郎34歲時就開始以「池田一朗」本名投身影視界,代表大作有《水戶黃門》、《鬼平犯科帳》、《大忠臣藏》……等膾炙人口電視連續劇。寫了26年的影視劇本,60歲後才開始寫小說。像《影武者德川家康》,不只文字質地出眾,人物的描寫(無論樣貌或人情),皆栩栩如生。且小說文本帶著風格強烈的影像感,像開場「關原之戰」對石田三成「鶴翼之陣」戰場陣勢的敘事,讓讀者如在現場身臨其境。作者對大軍會戰大場面描繪,其功力有如電影大導演對運鏡與場面調度的出神入化,令你有置身在這場日本史上最大會戰戰場中心的感受。
隆慶一郎在文本脈絡中調動千軍萬馬的功力,讓你讀來喘不過氣,一拿起來就難以放下。像為平息家康被刺謠言而作出的德川本陣移動、鐵砲隊及三河旗本部隊對小早川秀秋的脅迫,以及島左近的衝鋒與中彈,那種勝與負之間契機一線瞬變的遊走變換,關原之役現場過程如大銀幕電影躍然紙上,讀來一直喘不過氣,非一鼓作氣讀完不可。
書中無論主角配角均性格鮮明,魅力四射,讓人讀來熱血沸騰。文本中描繪的男性間情誼與雄性魅力亦令人嚮往。
隆慶一郎項莊舞劍,此書要旨顯然不止於家康VS影武者的歷史翻案與辯證。在人生哲學的體會上,讀者自然而然隨著故事重述者的文本呈現,不由自主慢慢會在心版中浮現一些思維:
什麼是真實?什麼是虛幻?
家康本尊的「熱衷權勢追求」與影武者的「自由漂泊精神」,到底哪一種才是幸福的人生?
隆慶一郎往生後長眠伊豆半島上,熱海十國嶺之頂。從墓園可遠眺陽光下閃著美麗光輝的無垠大海在腳下展開。墓碑背面刻著「坦坦」(亦即平順)二字。源自詩人中原中也的詩句:
「快活,坦坦,且不出賣自己;
這是我靈魂所願。」
過了60歲才成為小說家的隆慶,在獲得第二屆「柴田鍊三郎賞」的得獎感言中,解釋自己為何轉行為小說家的理由:
「我對以往的生活方式感到厭倦。」
他一生從編輯、教師到作家幾度轉業,甚且在劇作家的專業達到顛峰之域時,仍忍心割捨而改寫小說。細察其生活理念,《影武者德川家康》書中擁有無拘無束自在心靈且一再漂泊不定的世良田二郎三郎,又好像是隆慶一郎本尊的自我寫照。
雲一般的人。風吹來便隨之飄動,時時變色變形以為樂。如積雨雲似的隆慶一郎(或世良田二郎三郎)!
海音寺潮五郎說:
「所謂歷史乃是企圖追求完美的人類意志。」
隆慶一郎不只藉著傳奇重新架構歷史,如同亞里斯多德所言:「詩(文學)比歷史還真實。」其字裡行間也精彩展露了動人的人性與真情,值得展卷一讀。
*************************************
是絲絲入扣的心理小說,更有武俠小說的樂趣
◎果子離(作家)
說到影武者,很多人聯想到日本名演導黑澤明的同名作品。《影武者》拍攝於1980年,曾獲坎城影展首獎,劇情說的是武田信玄為了身家安全,找來容貌、身形相似的人,擔任替身,這就是「影武者」。
武田信玄的影武者,本來是個竊賊,因長相酷似信玄,在刑場伏法前被發掘,而成為替身。後來武田信玄在戰場受傷,臨死前留下遺言,要屬下對外界隱瞞他的死訊三年,這三年期間,他的身分便由影武者扮演。影武者不光是模仿秀出色,指揮作戰也好像本尊上身,戰術出神入化。不料影武者入戲太深,忘了我是誰,引發內部爭議。三年約滿前因為身分洩露,被驅逐出城,彷佛落入凡間的精靈,從雲間墬入紅塵,無所適從。後來投入戰場而殉難。
在競爭激烈的戰國時代,武將為了防範遇刺,常安排影武者,用來混淆視聽,讓刺客難以下手。影武者與主子形貌神似,如影隨形。在電影裡,武田信玄有影武者,在主公死後還裝扮本尊,瞞過內部,騙過敵人。戲如人生,人生如戲,真實歷史裡會不會真有此事而人所不知?如果這事落在德川家康身上,會是什麼情形呢?
日本作家隆慶一郎便以此為題材,他筆下德川家康的影武者世良田二郎三郎,和德川家康長相左右,不但容貌、外形和口語,思考模式也相近。德川家康在關原之役遇刺,二郎三郎代替主公打仗,指揮若定,大敗敵人,並在家族、近侍和部屬支持下,繼續演戲,代行政務。
但隆慶一郎的構想並非天馬行空,全憑想像。他在閱讀德川家康傳記時,早有懷疑,為何59歲的德川家康,在關原之戰前後,表現判若兩人?有一天他偶然讀到一本書,提到德川家康自述另一個和眾人所知的童年迥然不同的境遇。一個人怎麼可能有兩個版本的童年生活呢?除非這個人在某一個時間點從人間蒸發,轉換成另一個人,後者追述的童年,才會有另一種版本。合理的懷疑,關原之戰後出現在歷史舞台的德川家康是替身,是影武者所扮演。
經此設定之後,一切疑惑便豁然開朗了。於是隆慶一郎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發揮想像力,把所有的人事地物串連起來,放縱想像,驅遣筆力,寫成六大冊的長篇巨著《影武者德川家康》。
想想看《影武者德川家康》這種題材的寫作,是多麼細密的想像工程。知情者那麼多,能夠認可影武者以假易真的事實,且個個對內、對外保密,掩飾,一定有一些原因。他們各有心機,各有心事;各有理想懷抱,各有私心利慾,不管是各懷鬼胎或各有所圖,隆慶一郎描寫各個角色的心境轉折、矛盾與掙扎,以及千迴百轉的心路歷程,絲絲入扣,就這點而言,《影武者德川家康》可視為心理小說。而故事裡不時穿插忍者行動,精彩的武術技藝,以及忍者各大門派的關係網絡,一路讀來,更有武俠小說的樂趣。
長篇小說最怕冗贅煩瑣,《影武者德川家康》毫無冷場。作者不愧是戲劇作家出身,小說的電影感十足。
************************
戰國武將不是莽夫可以勝任的
◎ coolchet〈大自在軒藏書誌主人〉
《影武者德川家康》這本小說建立在一個歷史疑點及大膽假設上:德川家康在關原之戰就陣亡了?小說安排東西軍十幾萬兵馬於關原對峙,大戰一觸即發那個瞬間,西軍猛將島左近的手下,忍者「甲斐的六郎」變裝為德川旗本近衛軍,潛入敵陣核心,在本尊與影武者之間成功辨別出真的家康,將之刺殺。
既然「家康死於關原」這麼大膽的劇情都想出來了,接下來故事怎麼發展?本格歷史小說之難,就難在全篇主要情節仍須符合正史,部份情節可以採用野史記載,除此之外的歷史空白處全賴作者豐富的想像力予以補完、發揮。而這部《影武者德川家康》的表現比一般歷史小說更難,它的大前提仍是世人熟知的歷史,但是歷史的內裡已被偷梁換柱。在驚世駭俗的「家康已死,影武者代之」這個假設下,作者一方面恣意放膽讓歷史人物與虛構人物為之進行明與暗的鬥爭,一方面推動情節控制在已知的歷史範圍內,不讓它變成「反三國演義」那種架空翻案小說,且適時引用各家野史、筆記甚至可信度很高的文書、當代人回憶錄等資料,甚至正史某個片段來支持「家康已死」這個疑點。一番闡述之下,好似合情合理。情節在真真假假之間遊走,起伏不斷,這部小說好看的地方就在這裡。
[家康二人說?]
影武者之名「世良田二郎三郎元信」就是雜揉真假的產物。「世良田」這個姓氏並非憑空想像,本來就是德川氏祖先用過的。依據江戶時代史學者賴山陽《日本外史》卷之十八,德川氏出自天皇後裔、源氏一族的新田義重(許多戰國武將發跡後,不管自身有無來歷,為了面子好看,都自稱祖先來自源氏一族)。義重曾助源賴朝討滅平家。義重的孫子賴氏,任三河守,食世良田邑,又號世良田氏。家康就是這位世良田賴氏的後代子孫。
而家康在行成人禮時(弘治二年,1556)即由今川義元命名為「元信」,稱「二郎三郎」,全名即為「松平二郎三郎元信」(隨著他的政治歷程,幾度改名改姓,最後才名為「德川家康」)。其名「二郎三郎元信」與影武者世良田之名相同。明明是虛構角色,但名字根本就是指涉德川家康。
小說人物有真有假,但即使是真的歷史人物,也在作者妙筆下突破生死關卡。明明活的,說他死了,例如家康;明明死了,卻說他還活著,例如島左近勝猛。
「家康二人說」早已有之。1902年,由明治時代名學者德富蘇峰創立的「民友社」即出版了一本《史疑德川家康事蹟》,作者是一位地方官吏村岡素一郎,他依據個人調查研究,基於歷史上的家康性格與行事風格前後大不同,懷疑松平元康時代的家康已死,有人頂替他,還和信長締結了「清洲同盟」。隆慶一郎這本小說的發想可能依據此說而來,只不過小說裡將正牌家康之死延後到關原之戰。
此外,據史書記載,石田三成最得力的家臣島左近勝猛係陣亡於關原之戰。但也有民間傳說他當時重傷逃脫戰場,又活了32年。隆慶一郎可能又依據這個傳說而寫出關原之後的島左近吧?讓死去的人物在往後歷史裡重生活躍,這是歷史小說作者的特權,也是他的能耐。
[戰國武將的謀略]
除了劇情發展之外,還有一個看頭就是作者對於當時戰國武將的描寫。對武將來說,強大的武功戰技與領導統馭當然必備,但是想在亂世生存,周密的謀略與伶俐的機警更為重要。我最喜歡看這部小說中每個人物的謀略與機警。例如世良田目睹家康被殺後所採取的行動,小自該怎麼戴頭盔而不讓人起疑、大到如何「指揮」已知他是假貨的旗本大將本多忠勝協助他打仗、甚至揣摩家康的個性去逼壓猶豫不定的小早川秀秋向西軍攻擊以及與家康愛妾?之方於戰後第一次臨幸時如何在瞬間降伏她等等,都讓我看得拍案叫絕。
書中幾位德川大臣、大將及姬妾,乃至石田三成、島左近等人,知道家康已死之後,各有各的政治盤算,而事主世良田也有符合自己利益及性格的盤算,在極短暫的時間內,人人都須機關算盡,以因應接下來的天下大局!關鍵時刻中,對方的一個動作一個眼神,必須立刻判讀成功,否則可能會造成大難!甚至惹來殺身之禍!這些細節的描寫是這部小說令人歎服的地方。
[如彗星般的傳奇作家隆慶一郎]
最後提一下作者。隆慶一郎是筆名,與另一位也寫時代小說的作家峰隆一郎因為名字相似,常被人誤認。
他本名池田一朗,出生於1923年(大正12年)9月30日東京赤阪。二戰期間服役曾到過滿州。終戰後復學,從東京大學文學部法文科畢業。待過創元社,在立教大學、中央大學任教。1953年開始寫電影劇本,1959年開始寫電視劇本,1961年起辭去教職專心寫電視電影劇本。1984年9月小說處女作《吉原御免狀》於《週刊新潮》連載,1986年1月《影武者?川家康》於《?岡新聞》連載。其後還寫了幾部歷史小說、武俠小說,於1989年11月4日病逝。享年66歲。
究其一生,其小說寫作生涯不過5年而已。但短短5年就寫出《影武者德川家康》、《一夢庵風流記》(花之慶次)、《柳生非情劍》等歷史及武俠小說十幾部,獲得第2屆柴田鍊三郎賞及兩次直木賞候補,叫好又叫座,成績不俗。他的時代小說寫作如同流星般絢爛而短暫地劃過日本文壇,令讀者惋惜不已。
名人推薦:讀完後直呼「痛快!痛快!」
◎Miya茂呂美耶(作家、【日本文化物語】網站版主)
日本作家隆慶一郎著作的《影武者德川家康》於一九八九年上市後,立即在日本造成一股旋風,暢銷得不得了。現在也是長銷書之一。這部歷史虛構小說比一般大部頭的懸疑、鬥智小說更好看,害我當時不惜熬夜讀得眼圈幾乎變成熊貓。
說起來,隆慶一郎並非「狸爺家康是影武者」說法的首創者,之前便有學者或作家提出同樣見解,只是隆慶一郎把整個歷史虛虛實實連串起來,掰得讀者昏頭轉向,連熟悉日本戰國史的內行人也讀得頻頻點頭,隨著小說內容為主角...
章節試閱
二郎三郎覺得自己的一生經歷實在充滿諷刺。
以現代說法而言,自己前半生幾乎都浪費在對抗專制的君主制,是個標準的自由人,然而某日竟莫名其妙地登上專制君主制的頂點。
征夷大將軍這個閃亮的大角色究竟該如何扮演呢?二郎三郎毫無頭緒。
「我究竟該做什麼?」
二郎三郎不改平常的直率,向彌八郎問道。但就連彌八郎也無法立即回答。
他沉吟良久後才說:
「應該是要設法讓德川家百年長傳吧。」
沒想到彌八郎竟說出如此平凡無奇的答案。
「所以,為此,我總該做點什麼吧?」
「沒錯。」
彌八郎又陷入沉默。
彌八郎並非因腦筋鈍得一時轉不動,相反地,正信此時腦筋正急速轉個不停。若對方是家康,彌八郎必能一如平常,當即敏捷地回答。只因對方換成二郎三郎,他才會如此沉默而顯得百般猶豫。
彌八郎愈來愈怕二郎三郎。這是分析近兩年來二郎三郎行為後的結果,彌八郎忍不住對他刮目相看。區區秀忠根本遠不及他,他可說是個不折不扣的強者。難怪這 兩年來雙方暗中交手,獲勝的總是二郎三郎。
如此強者,若教他該如何扮演征夷大將軍,後果恐不堪設想。這份擔憂使得彌八郎有所保留。
簡單說來,就怕明明是征夷大將軍該做之事,二郎三郎偏不做,而故意搞些征夷大將軍不該有的行徑。因所謂的德川家百年之計,對他而言根本毫無意義。雖說一 切後續發展端視秀忠態度而定,但由二郎三郎在長福丸出生時激烈的脅迫手段看來,他顯然已有即使摧毀德川家亦在所不惜的打算。這正是彌八郎最害怕的。
若只是這樣還不算太糟。秀忠本身也是個問題。他陰險而精於算計,雖因二郎三郎終順己意就任征夷大將軍而歡喜,但其膚淺在彌八郎眼裡實危險已極。德川家一定會毀在他手裡。二郎三郎反而較可靠。
為了德川家,究竟能利用二郎三郎到什麼程度呢?此即問題之癥結所在。
彌八郎抬起頭來,目光炯炯地望著二郎三郎,潤了潤唇說道:
「加強譜代眾之力,削減外樣大名之勢。此為第一要務。」
「這我知道。」
「此外,利用江戶的町區規劃、江戶城的建設及其他重大工程,逼外樣大名吐出資金……」
「我討厭如此做法。中納言大人才會喜歡吧。」
二郎三郎蹙著眉頭說。
「無嫡子繼承之世家,一概令其滅絕並沒收其領地,且代之以譜代家臣……」
眾所周知,因為實施了這項政策,多數大名世家慘遭滅絕。前一年的慶長七年十月,關原之戰的實際最大功勞者小早川秀秋不幸夭折。德川家立刻以其無子嗣為由,沒收其備前岡山五十一萬四千石的領地。
「與異國之間的貿易事業由德川家獨佔,嚴禁諸大名私下往來。」
二郎三郎點頭同意。威廉.亞當斯也曾如此建議,因此他早有此意。事實上,亞當斯及其同僚楊.優斯登早已私下著手進行,目前已頗有成果。
「各地金銀山也應由幕府直轄。不過這點你似乎早已著手進行……」
彌八郎語帶諷刺。關原之戰後,秀忠及彌八郎等德川家主事者只顧忙著擬定天下大名移植政策的草案,二郎三郎於是趁機將各地金銀山改為德川家直轄,並設法讓心腹大久保長安躋身奉行之列。如此洞燭機先的作法,彌八郎如今也不得不對他刮目相看。
「還有呢?」
二郎三郎故作糊塗問道。
「還有秀賴公的處置。」
彌八郎說的沒錯。
大阪城的豐臣秀賴和淀君該如何處置,可說是征夷大將軍德川家康最棘手的難題。
家康原為豐臣家之家老,固執的淀君至今仍堅持此態度。秀賴為家康之主君,而家康不過是秀賴之家臣,無論家康勢力如何龐大也不影響這種主從關係。
但家康如今已是征夷大將軍,這個關係自然也起了變化。非變不可。因為征夷大將軍乃天下武士之統帥,當然不容任何武士將其視為家臣。
淀君為此擔憂得無法成眠,所幸秀賴尚年幼,這才解除了她的擔憂。
秀賴這年十一歲。十一歲的孩子自無擔任征夷大將軍之理,故只得暫時忍耐,姑且把將軍一職讓給家臣之首家康,一旦秀賴長大成人,家康理當將此職位還給秀賴。這就是淀君的理想構圖。秀忠的理想構圖,顯然和淀君如此充滿名門意識的驕傲構圖完全迥異。秀忠計畫兩年後接任將軍一職,就連對付豐臣家的策略都已擬妥。
秀忠接任將軍一事在歷史上的意義十分重要,因這並非單純的政權轉移。
若將之前的時代稱為戰國末期,則此時期是個公然認可「下剋上」風氣的時代。換句話說,不論身份階級,只要有實力即可致勝。就征夷大將軍的職位來說吧,這實際上便是武家棟梁之地位,如今雖封給家康,但接下來由誰繼承皆無不可。凡具實力者皆可繼承。當前德川家的確最具實力,但家康過世後就很難說了。此職位若改由秀賴、伊達政宗、或薩摩的島津承襲也不足為奇,風水輪流轉呀。
但家康若膽敢將此職位傳給自己兒子秀忠,即無異宣布下剋上時代已然告終,亦即戰國時代於焉告終。換句話說便是昭告天下,講求實力的時代已過去,注重身份階級以及法規秩序的時代已然到來。同時也讓百姓瞭解,戰亂的時代已結束,和平已正式降臨。
當然,此新時代之到來若無強大實力為後盾便毫無意義。一定要讓大家瞭解,膽敢反對此宣言者必遭抄家滅族之懲,否則便無法成立。正因如此,將軍職更必須早日移交,一定得趁有「東海道第一神射手」之稱且享有日本第一善戰者美譽的家康在世時進行。萬一主角家康其實已作古之事傳揚出去,下剋上的戰國時代恐將繼續延長。此即秀忠最大弱點。
而最大之敵人則為秀賴。
因關原之戰後的安排,秀賴領地由二百萬石驟減至六十五萬石,但其精神力量至今仍十分強大。加藤清正、福島正則、淺野幸長等昔日受豐臣家恩澤之強勢大名,仍是秀賴的重要支柱。拔去這些外樣大名的獠牙,使秀賴頓失依靠後再將其消滅,這顯然是征夷大將軍世良田二郎三郎首要之工作。
但二郎三郎毫無消滅豐臣家之意。因豐臣家滅亡之時即為自己之死期,這是無庸置疑的,因為二郎三郎便再無利用價值。可想而知,秀忠一定迫不及待要將長年累積的怨氣一吐為快吧。
二郎三郎覺得自己的一生經歷實在充滿諷刺。
以現代說法而言,自己前半生幾乎都浪費在對抗專制的君主制,是個標準的自由人,然而某日竟莫名其妙地登上專制君主制的頂點。
征夷大將軍這個閃亮的大角色究竟該如何扮演呢?二郎三郎毫無頭緒。
「我究竟該做什麼?」
二郎三郎不改平常的直率,向彌八郎問道。但就連彌八郎也無法立即回答。
他沉吟良久後才說:
「應該是要設法讓德川家百年長傳吧。」
沒想到彌八郎竟說出如此平凡無奇的答案。
「所以,為此,我總該做點什麼吧?」
「沒錯。」
彌八郎又陷入沉默。
彌八郎並非因腦筋鈍得...
推薦序
為什麼要讀影武者德川家康(主編答客問)
歷史小說揉合了虛構與真實,作家如何去編織史料,並在其縫隙中融入自己對該段歷史與人物,乃至人生、生命的見解,正是閱讀歷史小說之醍醐味所在。也因為有此發揮空間,各大名家皆能有其詮釋,同時作品會反映了寫作年代的氛圍與特色。
Q1:描繪過德川家康的有山岡莊八、司馬遼太郎等知名作家。為什麼以隆慶一郎的《影武者德川家康》為第二棒呢?
山岡莊八的《德川家康》在台灣奠定了戰國小說的閱讀基礎,所發揮的影響力不只限於書市,甚至在政治、社會層面也引起了許多討論。一方面當然是作者功力,此外還加上主人公之魅力,以及台灣當下時空與之的呼應;但承前段所述,山岡莊八的《德川家康》不會、也不該是這位精采歷史人物面貌的唯一解答。
推出隆慶一郎的《影武者德川家康》的首要原因,這部作品吸引人的是它的寫作手法:情節鋪陳峰迴路轉、節奏快速畫面強烈,人物刻劃鮮明極具魅力,非常具有閱讀的快感──既然是小說,精采的故事與角色缺一不可!
隆慶一郎是台灣讀者非常陌生的名字,卻有此等功力?沒錯,因為他累積數十年劇本寫作經驗,《水戶黃門》《遠山金太郎》等連續劇,相信大家都有印象。這樣的磨練加上畢業於東京大學法文系、後從事教育的學術根柢,讓他揉製出寓教於樂的寫作手法。比方說,書中沒有冗長的說明解釋,輕巧點綴,便將閱讀遠方人物典章制度易有的困難與障礙消融於無形,功力不可謂不深厚。
再者,全書的構想與鋪陳極為大膽,書名《影武者德川家康》,德川家康在第二十餘頁即斃命,後續全由影武者擔綱──他要怎麼「掰」出這麼一大段故事,卻又不悖離目前已出土的史料?這正是看頭之所在!往往情節發展至勢無挽回之境地,卻又腰一挺鷂子翻身柳暗花明,讓人大嘆過癮、過癮!
而這不正是閱讀小說、歷史小說樂趣之所在嗎?
影武者世良田二郎三郎在隆慶一郎的筆下,是一個嚮往自由,運用智慧以及手邊能獲得的各種資源,為生民百姓爭取安穩生活空間的人物。扮演德川家康的十五年間,他面對敵人的暗殺、各大名的競爭、家康嫡子的奪權威脅,最終成功,看起來完完全全標準的智勇雙全,但隆慶一郎並未這麼便宜行事地給我們一個單純的偶像崇拜。
世良田二郎三郎其實是騎虎難下。原本以為在德川家康取得天下後,他就可以回歸鄉野,如風來去。誰曉得主公竟然意外斃命,他只好咬牙頂替。他有猶豫,有灰心,有害怕。但終究選擇站在他能有所發揮的高度上,為他相信的價值奮鬥,爭取。
平面的英雄容易描寫,偉大的凡人才難刻劃。
此外,隆慶一郎對男性情誼的描述,也讓人動容。亂世之中,相濡以沫,理念相投,即便性命相許,亦談笑風生,毫無眷惜。相信男性讀者讀了熱血沸騰,女性則傾導於各角色的雄性魅力。
Q:對於不熟悉日本戰國歷史、或是不曾接觸過相關作品(如書籍、影劇等等)的讀者,也能很快進入《影武者德川家康》的閱讀樂趣嗎?
當然!我個人就是最好的例子。將背景知識巧妙織入文本的手法,讓人毫不費力就能進入故事本身,而且緊湊的發展鋪陳,只讓人想一行行跟隨下去,深恐遺漏了一字一句,讓人喘不過氣;一方面想看到底會怎麼演,同時又擔心太快看完......
《影武者德川家康》不只為了戰國迷而寫,它是隆慶一郎寫作生涯的高峰代表作,濃縮 ...
為什麼要讀影武者德川家康(主編答客問)
歷史小說揉合了虛構與真實,作家如何去編織史料,並在其縫隙中融入自己對該段歷史與人物,乃至人生、生命的見解,正是閱讀歷史小說之醍醐味所在。也因為有此發揮空間,各大名家皆能有其詮釋,同時作品會反映了寫作年代的氛圍與特色。
Q1:描繪過德川家康的有山岡莊八、司馬遼太郎等知名作家。為什麼以隆慶一郎的《影武者德川家康》為第二棒呢?
山岡莊八的《德川家康》在台灣奠定了戰國小說的閱讀基礎,所發揮的影響力不只限於書市,甚至在政治、社會層面也引起了許多討論。一方面當然是作者功...
作者序
隆慶一郎,一九二三年生於東京。畢業於東京大學文學部法文科,在學中即師事法國文學家東京帝大教授辰野隆、文藝評論巨匠小林秀雄等人,後成為編輯,並在
大學擔任法語教師。
辭掉教職後,一九五七年開始以本名「池田一朗」投身影視界,曾獲劇本作家協會賞,可說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劇作家之一,《水戶黃門》《鬼平犯科帳》《遠山
金先生》《大忠臣藏》等作品威名如雷貫耳,至今仍不斷重播,台灣觀眾想必也不陌生。
隆慶一郎六十歲後才寫小說,可說起步相當晚。他曾自述畏懼小林秀雄評論的如椽大筆,待老師過世乃敢步入文壇。結果一九八四年的出道之作《吉原御免狀》即入圍直木賞;八九年獲得柴田鍊三郎賞,為時代小說開創新紀元。孰料短短五年隨即辭世,留下數量不多但盡皆精彩的小說,以及許多尚未完成、從構想即讓人翹首期盼的遺作。「天妒英才」四字,正是這位如彗星般崛起消逝的作家之生命最佳註腳。
直到現在,隆慶一郎的作品在日本依舊人氣不墜,文學評價亦高。首先,他對人物的描寫,無論是樣貌或人情,盡皆秀逸且栩栩如生;內容取向雖針對一般大眾讀者,但文字質地出眾,絕非粗製濫造的媚俗之作。此外,大膽採用歷史學者的假說,紮實的考究加上脫韁的想像力,從庶民的角度描寫,造就出前所未有的時代小說類型。
劇本寫作實力讓他的小說帶有強烈的影像感,分外容易改編為漫畫和影視作品,也因此他的讀者群分布廣泛。一九九六年新潮社為其彙編全集,二○○九年又將重新出版,可見其魅力持久不墜。如此富有強烈娛樂性的經典作品,實屬少見。
隆慶一郎,一九二三年生於東京。畢業於東京大學文學部法文科,在學中即師事法國文學家東京帝大教授辰野隆、文藝評論巨匠小林秀雄等人,後成為編輯,並在
大學擔任法語教師。
辭掉教職後,一九五七年開始以本名「池田一朗」投身影視界,曾獲劇本作家協會賞,可說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劇作家之一,《水戶黃門》《鬼平犯科帳》《遠山
金先生》《大忠臣藏》等作品威名如雷貫耳,至今仍不斷重播,台灣觀眾想必也不陌生。
隆慶一郎六十歲後才寫小說,可說起步相當晚。他曾自述畏懼小林秀雄評論的如椽大筆,待老師過世乃敢步入文壇。結果一九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