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
◎楊俐容(親職教育專家)撰推薦序
于玟(新北巿巿立圖書館館長)、李偉文(親職教養作家)、馮燕(兒福聯盟董事長、台灣大學社工系教授兼學務長)好評推薦(依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40個關於孩子成長的各種疑難雜症,一次解決,並且兼具心理層面的分析與實務面的具體建議,將能為所有的父母提供解答與建議!
◎當父母能正確解讀孩子的沈默、讀懂孩子的行為,甚至聽懂孩子的弦外之音,那麼在每個孩子成長的關鍵時刻,父母都能扮演拉孩子一把的角色。
內容簡介:
孩子每一句惹惱你的話,都是問題的開端!
《親子天下》雜誌駐站專家王意中新書!
楊俐容(親職教育專家):
「當我收到《孩子不敢說的40個成長困惑》時,才讀到前面幾個章節,就忍不住擊掌稱慶;因為,這是一本非常適合家長參照練功的武林祕笈。
四十個章節標示出現代父母經常遇見的教養難題,情境式的描繪讓讀者可以深入瞭解焦點問題;接下來的建議則是作者送給家長最珍貴的禮物,因為他將自己在專業上所累積的功力,書寫成清楚具體的招式,讓面臨類似困境的家長得以仿效學習。」
王心理師最想問台灣父母:
如果拿掉升學、作業、考試,你和孩子之間,還剩下什麼?
除了要求與抱怨,你最近曾和孩子放鬆的聊天嗎?
孩子願意主動與你分享生活點滴嗎?
別小看這些提問,當孩子身陷成長困惑,父母必須扮演傾聽、同理,協助及陪伴的角色,而一旦父母能做到,孩子不但能專注在學業上,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也會更加緊密與相依。
他無理取鬧;
他沉默;
他咆哮……
問他怎麼了,他總說:「沒事。」
你覺得自己徬徨、無技可施。
成長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現在孩子面臨的環境更複雜,壓力也更大,
身為父母,究竟該如何幫助孩子?
王心理師以多年的專業,剖析現代孩子可能遇上的成長難題:
‧孩子每天一打開課本或作業,就無精打采、唉聲嘆氣?
‧孩子上網成癮,父母好說、歹說都沒用?
‧孩子很沒有時間觀念,寫作業、吃飯拖拖拉拉,連上學都快遲到?
‧都沒有其他小朋友要跟他玩,他的人際關係怎麼了?
‧孩子寫作業總是邊寫邊玩,很不專心,怎麼辦?
‧孩子很愛買玩具,每次都賴在地上大哭,父母只能一次次妥協?
‧上幼稚園第一天,孩子像無尾熊黏在媽媽身上,這種分離焦慮,怎麼處理?
‧孩子好像在學校被霸凌了,不敢講,我們該怎麼幫他?
‧孩子常常抱怨,父母偏心、不公平,總是比較疼妹妹?
‧我和孩子的爸爸離婚了,該如何讓孩子了解?
‧孩子要什麼,我們就給什麼,零用錢也每週給,為什麼他還亂拿別人東西?
‧現在的孩子都很早熟,是不是該提早跟孩子談性?但要怎麼談?
除了給予專業上各種可行的具體建議,這本書也兼具心理層面的分析,但更重要的是,王心理師非常期待父母能放下批評、比較、挑剔的眼光,學習發現孩子天生的氣質與才智,因為每個孩子只要放在對的地方,找到屬於自己的舞台,就有機會綻放光芒。
作者簡介:
王意中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 、臨床心理師、教育部部定講師、《親子天下》「請問教養專家」駐站專家。
為了孩子的成長環境,舉家從台北遷往宜蘭,並成立宜蘭縣第一所經衛生主管機關合法立案之心理治療所。
總是以極大的熱情,以及深厚的專業,為廣大的讀者解答關於孩子的各種成長困惑,光是二○一一年,他到全台各級學校、醫療院所、社福機構、民間團體等等的演講場次就多達兩百場以上。
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第一屆碩士畢業,曾擔任振興復健醫學中心復健醫學部臨床心理師、中華民國過動兒協會諮商師及國軍八○二總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並曾於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幼兒保育系擔任兼任講師。
合作經歷,包括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宜蘭縣校園系統(輔導諮商及特教服務),並長期於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幸夫愛兒園、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基金會、社團法人台灣赤子心過動症協會、財團法人赤子心教育基金會及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等,提供心理專業服務。
於網路上,經營「王意中部落格」http://blog.xuite.net/atozwyc/blog,分享早期療育及兒童青少年心理衛生等資訊。
章節試閱
親子鬥牛賽,堅持與妥協之爭
「可樂!可樂!我要可樂!媽媽,我要可樂!給我可樂!快點!快點!」兩歲半的阿固吵著媽媽要喝可樂。
「小朋友喝什麼可樂?這是大人喝的,你喝開水就好。」媽媽試著想要轉變阿固的需求,但事與願違。
阿固拉高音調,繼續叫喊著:「可樂!可樂!我要可樂!媽媽,我要可樂!給我可樂!快點!快點!」媽媽幾乎快招架不住,這句話,像是CD倒帶,一模一樣地從阿固的嘴巴脫口而出。媽媽心想,這孩子簡直就像他的名字一樣固執。
給?不給?媽媽心裡掙扎著:「不給他喝可樂,一直叫叫叫,真的是吵死了,鄰居還會以為家裡發生什麼事。給他喝,自己心中又不甘願,小孩子喝什麼可樂嘛?更何況還只有兩歲半!」
「都是這個爸爸,平時說什麼,喝可樂會讓自己很放鬆,邊喝還邊露出一副心滿意足的陶醉樣,難怪把阿固想喝的慾望都給他撥弄起來,真是壞榜樣!」媽媽心裡不斷嘀咕著。
阿固的拗與堅持,似乎不只是發生在家裡,媽媽發現阿固最近開始學會「路倒」,只要想要的東西沒要到,一律二話不說地朝地上躺下去。同時,媽媽發現阿固在倒地時,會很有技巧地迴避尖銳物,並且通常都是屁股先落地,頭再慢慢往地上碰觸。
「真是可惡!竟然給我來這一招!」媽媽心裡有些不平地抱怨:「這小孩真是精得很、賊得很,每次都是挑在人多的地方做這件事,簡直是吃定我這個做媽媽的。」
每回當阿固在公共場所上演這齣戲碼時,媽媽總是立即羞紅著臉,無地自容,尷尬地想挖個洞鑽進去。當然,結果就是妥協、再妥協。
上述的畫面,你應該相當熟悉(請盡量發揮你的想像力,及模擬體驗一下孩子的尖叫音量,分貝不斷放大、放大、放大,甚至於破表)。無論是出現在你家中,或是在大街小巷上演,無論是「我要冰淇淋!我要冰淇淋!我要冰淇淋!」,或是「我要喝可樂!我要喝可樂!我要喝可樂!」(請隨著驚嘆號!的數量逐漸自行想像,放大孩子的音量,愈來愈大聲,愈來愈大聲……)
這類孩子往往精明得很,他總是挑你最忙的時候,眾人最多的時候向你進行索求。
對孩子來說,這種生意穩賺不賠。在你忙得不可開交時,在你處於眾人面前尷尬時,他太有自信你一定會妥協,頂多你多補了一句:「只有這一次,下次就沒有了。」
對於孩子來說,眼前的這一次先吃了再說,先喝了再講,贏一次算一次。
☆ 當孩子再次向你發出鬥牛的邀請函,你究竟該怎麼辦?
1.優先確認是否免談:首先,請你先確認對於孩子的要求,是否吃了秤砣鐵了心,不給就是不給,「冰淇淋免談」、「可樂免談」。你的立場要先確定,因為這牽涉到你的堅持能夠撐多久。
2.事先設想孩子的反應:這麼做的好處,是先讓你自己有心理準備,把孩子可能出現的固執反應先在心裡上演一遍,無論是哭鬧的基本功、催吐的加強版,或向後倒地的進階版。有畫面,對你的情緒衝擊會小一些。
3.效法孩子的堅持:當這場親子鬥牛賽尚未開打時,你心中的教練必須不時提醒你,試著比孩子更堅持。當孩子開始開口要的時候,這時比數已經是一比零,他已經胸有成竹地等待你可能的回應。
4.否定的話別多說:沒錯,在面對這場山雨欲來的親子鬥牛賽,一開始有提醒你,請事先確認對於孩子的要求是否免談。
這個免談的態度,主要是在於清楚設定自己的底線,但倒不是說,在互動過程中,你要一直開口閉口說:「沒有、不可以、別想、不行」等拒絕的話。要說,可以,但請一次就好。
請記得,太多的拒絕語句,總是容易讓孩子的情緒不斷地在負向漩渦裡攪拌、失控、無法脫困。
5.讓孩子選擇:當你確認不想順著孩子的索求,而想改變他的態度時,試著以選擇的方式讓孩子做決定。
這裡的選項,主要由你來決定,並清楚地讓孩子瞭解你的立場,同時透過由他在選項中做決定,以降低孩子需求未獲滿足時,可能衍生的負向情緒反應。例如,當阿固尖叫:「我要喝可樂!」此時,你可以孩子聽得懂的方式,冷靜回應:「開水、果汁選一個!」
當阿固再次放大音量尖叫:「我要喝可樂!我要喝可樂!」請保持你單純的堅持,再次冷靜地回應:「開水、果汁選一個!」
6.別用詢問句:請記得,同樣是讓孩子做選擇,你的表達方式將會決定孩子如何認定彼此的關係,至少在索求這件事。例如,當你問阿固:「開水,好不好?」「不要!」「果汁,好不好?」「不要!」這時多少可以確定阿固會以「不要」來回應你。當你這麼問,孩子是可以拒絕你的建議。
7.請說同一句話:這場親子的堅持鬥牛賽,誰輸誰贏就看雙方誰出的牌比較少(意思就是說:話少,別太囉嗦),誰夠堅持(意思就是說:持續說同樣一句話,態度堅定),當然誰就贏得這場賽局。
為什麼孩子在索求的過程中總是勝券在握,與你交手必贏?請仔細觀察,孩子從頭到尾都是在說同一句話。說同一句話,強化自己的需求,說同一句話,讓你必須隨之起舞,改變態度,釋放出各種可能性。
8.附記:這場賽局,如果要讓孩子在過程中少一點生氣,再次提醒你別以「沒有」、「不能」直接否定孩子。例如,當你多加了一句話,「沒有可樂!果汁、開水選一個!」這場鬥牛賽可是會多出許多不必要的火藥味。
孩子生氣,你生氣;孩子再氣,你更生氣。
我的不動王子與公主
「奇怪,現在的孩子怎麼都叫不動?自己該做的事,不做,連叫了、提醒了,也不做,難道什麼事情都要我這個做媽媽的親自動手做?這還得了,不把我累死才怪。」順仔的媽媽自我抱怨著。
「把課本收一收,書包整理、整理。順仔,你到底有沒有在聽?」無論媽媽把這句話,重複說了多少遍,順仔仍然若無其事繼續玩著他的楓之谷,這回等級已經從上星期的七十等,練到今天的一百一十等。
「順仔,你到底有沒有在聽我說話?叫你課本收一收,書包整理、整理。不做,就給我去刷牙、睡覺,你有沒有聽到?」這回擺放在客廳中的電腦,仍不時傳來楓之谷中,打怪所出現的聲音,順仔繼續練他的功,仍然不為所動。
「關掉!」爸爸從臥室走出來,語氣堅定、冷冷地說了這一句。
這時,順仔二話不說馬上離線,隨即將電腦關機,起身往浴室刷牙去。
「這簡直就是欺人太甚嘛!」媽媽不滿地抱怨:「我叫了十幾聲都不給我回應,你只要出來說句話,他就馬上行動,簡直就是吃定我這個做媽媽的,豈有此理!」
順仔其實心中很清楚,在這個家裡,老媽的話可以不理,但老爸的話還真的不得不聽。
倒不是老爸會揍人,而是老爸說到做到的個性,讓小五的順仔早就知道該如何因應。聰明一點,聽就對了,否則代價太高,說不定老爸還會來個直接斷線。但老媽,好人一個,反正嘮叨歸嘮叨,不管說了多少次,反正愛理不理,老媽拿自己也沒辦法。這一點,順仔倒是挺有把握的。
像順仔媽媽這樣的例子,不論在演講的場合,或者諮商實務中,常常會有不知所措的父母詢問著該如何因應。
孩子不順從父母這一點,不僅單獨出現在媽媽身上,其實孩子不聽爸爸的例子也常有。
倒不是我們與孩子之間,總是要求他們要順從及配合,但有些事情,如果的確是孩子本身應該需要去動手做,但又叫不動,不願去做,這時對於孩子本身責任感的建立當然會是一道難題。
我常常在演講中分享一件事,假如孩子兩歲叫不動,那麼三歲就更困難。如果大班拿他沒辦法,那麼小學就更難說動他。同樣地,小學一、二年級就不順從,那就更難想像國中到底會變成什麼樣。
如果是在合理的要求範圍內,孩子是應該發展出該有的順從態度,除非他可以給你一個合理拒絕的理由。
☆ 分享下列十二點建議,讓你面對孩子的順從性能夠更有方向。
1.從你最有把握的指令做起:想想看,你認為符合孩子最簡單的指令是什麼,飯前洗手?收拾玩具?上床睡覺?關掉電視?這些指令是否是你認為最有把握的指令,如果是,那就先從這些指令開始。請記得,成功的經驗對你很重要。
2.當沒有把握孩子會順從你的指令時,先不下達指令:你會發現,有些孩子對於指令的配合往往有所謂的選擇性。
如果你認為,當下的指令,孩子的順從度與配合度不高,這時指令建議暫時先不下達,以免孩子在不順從性方面又累積他的不配合點數。
3.注意下達指令的順序:你或許會納悶,孩子該做就是要做,哪能叫了都不做?沒錯,理想上是如此,但是這裡有一個基本的前提,就是你的指令能夠啟動孩子的行動。
如果你發現,當簡單的指令,例如要求孩子關掉電視,結果他都不願意配合,此時請勿下達難度更高或更複雜的指令,例如要求把功課寫完或到房間看書。寧可這些難度較高的指令,由家中另一半來下達。
4.動作指令優先:在選擇指令時,建議先以動作指令為優先,例如收拾東西、關掉電視等行為較為簡單、明確的為原則。
5.一次一道指令:想好指令後,建議你,一次只下達一道指令,且心裡要有百分之百的勝算能夠讓孩子順從。沒有百分百,至少勝算也要超過百分之五十一。
6.使用直接、肯定的指令:既然是下達指令,就應該避免使用疑問句,例如把玩具收起來好不好?可以把電視關掉嗎?當你以疑問句問孩子時,他是可以選擇拒絕你的要求的。
7.指令應具體、明確:在下達指令時,請記得人、事、時、地、物,應清楚表達,例如,「順仔,五分鐘內到書房,將桌上的課本全部放到書包內。」
具體,讓孩子更可以看見你的果決。
8.保持目光接觸:在下達指令時,請讓自己與孩子保持視線接觸,避免在背後或隔著距離下達指令,例如在廚房一邊炒菜,一邊向在客廳看電視的順仔喊著:「順仔,把電視關掉,你有沒有聽到?」
9.堅定的語氣:當孩子出現拒絕、不予回應或漠視反應時,嘗試以堅定的語氣重複下達指令。如果孩子還是拒絕時,建議你逐漸加重語氣,強化你堅持的表情,請記得表情不要有太多的變化。
10.維持一致的堅持:當孩子還是拒絕,必要時,帶著他的手做,隨後再放手讓他重做一次,雖然這時他可能會有情緒反彈,但請維持你一致的堅持,同時嘮叨的話請不要出現。
過程中,盡量少說話,勿使用太多說道理、抱怨或威脅性的語氣及字眼。
11.讓堅持如磐石:提醒自己,讓自己的態度比孩子更堅持,如果你認為你的指令或要求合理。同時,你認為孩子的順從性真的需要被建立,如此的自我要求是有必要的努力。
12.轉換成玩伴的角色:當你發現,自己的指令真的無法順利下達給孩子,或許,你可以試著換個方式,與其叫不動,不如就先當孩子的玩伴,先陪他一起玩吧。
關係有了,他對於你的認同多了,配合度或許也就高了。
當偏心遇見不公平
「不公平,為什麼妹妹可以吃冰淇淋,我就不可以?」因感冒聲音略微沙啞的心怡拉著爸爸的袖子吵著。
「媽媽最偏心,都不陪我玩,每天只陪姊姊做功課。」妹妹抗議著。
「不公平、不公平,為什麼每次都是我先洗澡,妹妹就可以晚點洗。」心怡不滿地說著。
「媽媽偏心,每次姊姊的生日蛋糕都買得比我大。」妹妹向爸爸抱怨說。
爸爸按捺不住性子抱怨:「心怡,還有妹妹,你們兩個是怎麼一回事?什麼公平、不公平,偏心、不偏心,意見那麼多。爸爸、媽媽對你們兩個還不是都一樣公平,爭什麼爭。」此時,心怡嘟著嘴,雙手交叉在胸前,眼睛不願正視著爸爸,妹妹則摳弄著手指頭,低頭不說話。
在每個偏心、不公平的聲音背後,多少也反映著孩子們內心裡想要父母看我、看我的呼喚,以及自己在父母心中的重量。
偏心,很自然;公平,不容易。當孩子說大人偏心不公平,怎麼辦?
☆ 以下八點建議任你選,任你組合,在行動之後,你將發現親子之間的適切平衡與對待。
1.平衡最公平:有些孩子總是抱怨,「爸爸,為什麼每次回家你都先跟姊姊打招呼?」「媽媽,為什麼每次你都先問弟弟要不要出去玩?」對於這些微詞,你或許會不以為然地覺得孩子幹嘛愛計較。但是,在微妙的親子互動中,父母總是先向誰說,對於有些孩子來說,是件敏感的事情,並容易感受到被忽略。
建議你,在與孩子對話時,適時提醒自己在對話的次序上,平衡一下順序,有時先叫姊姊,後叫弟弟;有時先叫弟弟,後叫姊姊,會讓孩子的感受舒服些。例如當車行國道五號上,和孩子分享沿途的景色,你可先開口:「姊姊、弟弟你們看,遠遠的海中央是龜山島耶!」隨後,再調整說:「弟弟、姊姊你們看,前面就是雪山隧道囉!」
2.約會最公平:有些孩子總是抗議:「你都不陪我,只陪弟弟(或其他兄弟姊妹)。」在孩子的眼中,有時看待父母與其他的手足關係,總容易覺得大人特別關心對方,自己卻總覺得少了些什麼。有時孩子希望父母給自己的關注是全部的,而不是兄弟姊妹剩下的。
生活當中,只要細心地觀察,其實在時間的河流中,蘊藏著許多零碎的美好時光。這些短至十五分鐘,長至一小時或半天的時間,足以讓父母選擇與孩子當中的其一,進行親子兩人的約會獨處時光。
對於孩子來說,小小的兩人約會獨處,是大大的幸福享受。例如當妹妹在睡午覺時,媽媽就陪姊姊讀繪本;當哥哥還在安親班,爸爸就陪弟弟散散步。
3.揪團最公平:為了減緩孩子太過於注意父母對誰比較公平,對誰比較偏心,父母的另一種生活選擇,可嘗試以全員出動、揪團號召的方式,讓孩子們能夠感受到全家共同體驗的凝聚感,而降低對於個別需要被注意的感受。建議你平時可多使用「大家一起吃飯囉!」「走,一起出門曬曬太陽去!」等。
4.讚美最公平:孩子其實很不喜歡父母總是在手足之間說:「你看!哥哥這麼懂事會幫忙做家事,你多少也向哥哥學一學。」並非父母不能夠在孩子面前細數手足的優點與好表現,而是盡量將這些正向的能量讓手足之間的關係做聯結,多引導孩子去看見對方與自己的好關係,例如,「姊姊好棒喲,能夠幫弟弟複習功課。」「哇!你們兩姊妹騎腳踏車的畫面好美。」
5.解決最公平:有些孩子抱怨父母偏心、不公平的聲浪,當中有些是來自於覺得父母在處理手足爭執或衝突時,讓自己感受到被不平的對待,例如「你已經有那麼多貼紙了,給妹妹一張會怎麼樣?」等。
當孩子彼此間,不時爭吵「不公平、不公平,為什麼都是你比較多?」此時,父母先不急著馬上介入兄弟姊妹的爭執或衝突中,可先觀察孩子彼此如何解決這道問題。如果一段時間後,發現孩子之間仍然沒有解決,此時,再引導或提供適合孩子的問題解決方式。
6.同理最公平:有時父母總是表示「你是哥哥,本來就應該要讓弟弟。」「妹妹這麼小,我不抱她?難道要抱你?讀國小了還這麼不懂事。」這些看似有道理的說詞,其實聽在孩子的耳際,無疑地將親子溝通的門重重地拉下,甚至於將門鎖住,不再和你往來。
嘗試去體驗孩子對於父母偏心可能存在的感受,就像穿上孩子的衣服般,是否會覺得大小尺寸不合身而感到不舒服。
試著幫孩子說出心裡的感受,例如,「媽媽猜,是不是我常常抱弟弟,讓你感到偏心、嫉妒?」
7.表達最公平:有時,孩子受限於年齡的發展,對於公平的想法較為表面,特別是對於物質或權利的分配,往往傾向於「你有,我也要有;我有,你最好沒有;我沒有,你也不能有。」
什麼是公平?聽聽孩子怎麼說。在孩子的陳述當中,可以讓我們仔細推敲並用心瞭解孩子的公平概念是否成熟。當然,讓孩子的抱怨合理說出來,總是一扇情緒的紓解窗口。或許,在孩子的想法表達中,還真能讓我們看見自認的公平,還真不公平。
8.體貼最公平:請記得,不要刻意在孩子們的面前說誰疼誰,例如,「你媽媽最疼弟弟」、「你爸爸最愛姊姊」,這些話,當反覆在孩子的耳際傳來傳去時,其實是容易讓孩子在心裡對於父母存在著偏心、不公平的感受。
只是,當你發現孩子不斷地詢問你:「爸爸最疼誰?」「媽媽最愛誰?」或許你可以試著四兩撥千斤地回應:「當然女生最愛姊姊,男生最疼弟弟囉!」
親子鬥牛賽,堅持與妥協之爭「可樂!可樂!我要可樂!媽媽,我要可樂!給我可樂!快點!快點!」兩歲半的阿固吵著媽媽要喝可樂。「小朋友喝什麼可樂?這是大人喝的,你喝開水就好。」媽媽試著想要轉變阿固的需求,但事與願違。阿固拉高音調,繼續叫喊著:「可樂!可樂!我要可樂!媽媽,我要可樂!給我可樂!快點!快點!」媽媽幾乎快招架不住,這句話,像是CD倒帶,一模一樣地從阿固的嘴巴脫口而出。媽媽心想,這孩子簡直就像他的名字一樣固執。給?不給?媽媽心裡掙扎著:「不給他喝可樂,一直叫叫叫,真的是吵死了,鄰居還會以為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