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名人:Rahasya喇哈夏、于美人、李欣頻、星星王子、范瑋琪、陶曉清、鄧惠文……
․重新認識你的父母、重新整理你與父母之間的關係,是我們改變人生最重要的第一步
․透過這本書,可以學習到自我對話、親密溝通、尋找天賦、甚至企業領導
一口氣看完激動推薦!──李欣頻
心靈治療師Rahasya喇哈夏 主持人 于美人 前中鋼董事長、東隆五金顧問 王鍾渝
主持人 李文媛 作家 李欣頻 導演 李崗 主持人 何篤霖
AppWorks 之初創投創始合夥人 林之晨 資深廣告人 范可欽 占星家 星星王子 歌手 范瑋琪
趨勢科技共同創辦人暨文化長 陳怡蓁 身心靈作家 張德芬 創作人 陳樂融
資深廣播人 陶曉清 主持人 楊月娥 精神科醫師 鄧惠文 元新科研董事長 謝志鴻
深情推薦!
像個勇士般的,進入自己不敢面對的傷痛吧……
親愛的,放下輸贏跟所有的計較吧,
這條路上,你唯一的關係,一直就只是你與自己的關係。
以前如此,現在如此,未來也會是如此。
如果你的人生至今充滿傷痛與種種不堪,
你是半個勇敢的靈魂,因為你選擇體驗荊棘般的經歷……
當你堅持每一次有受傷的感覺時,
都願意放下自己是弱者或受害者的認知,
深入那些挫折與痛苦、誠實面對自己的陰影,
傾聽每一道裂縫細微的聲響,
循著傷痕的脈絡回溯上游找出源頭、
檢視自己與父母的關係,耐心並仔細清理,
你絕對是個勇士。
一旦你靈魂中沒有獲得好好對待的部分,都被看到,
都得到全然的理解與接納、接受了治癒,
那些消耗我們日常生活能量的「過去」,才會真的過去。
接著,你將開始感覺到自己的真實與完整、
開始體驗生活變得越來越輕鬆容易,
甚至,很不可置信的,
你開始創造屬於自己的豐盛與富足。
你將發現,原來,神就在你之內……
你與父母之間,是否存在著持續不斷的意見相左甚至衝突?
你是否心中長期盤踞著對父母的憤懣與批判?
別小看這些日常生活中的衝突,以及長期積累在你心中深處的批判,因為它們或許平常被你避而不談,但卻是阻擋你迎向快樂人生、發揮生命能量的第一道障礙。
唯有從中解套,你的人生才有可能出現有意義的改變。
《回家》傳達一個重要的訊息:重新認識你的父母、重新整理你與父母之間的關係,是我們改變人生最重要的第一步。當你不再責難父母、不再責難自己的童年,你將發現「回家」之後的生命,是如此宏偉,愛,原來可以是如此自由、輕易。你將可以敞開,接納一切快樂與悲傷,因為你將會明白,這都是生命的一部分。
這本書,不只是賴佩霞一個人的故事,而是跟每個人都有關的故事。無論你想學習自我對話、親密溝通、尋找天賦、甚至企業領導,都應先回到源頭,檢視自己與「父母」之間的關係。出版以來,幫助了許多讀者,他們願意重新理解自己的父母,不再像過去那樣帶著強烈不滿與批判,相反的,他們看到父母的辛勞,心疼父母曾走過的崎嶇人生道路。他們明白了「回家」,是生命覺醒的第一步,也是通往快樂的必經之路。
作者簡介:
賴佩霞
知名身心靈導師、歌手、主持人、攝影家。
16歲開始半工半讀自彈自唱,18歲踏入演藝圈。
先後灌錄多張唱片,並參與電視劇、電影與舞台劇演出。
淡出演藝圈後,投入身心靈研究,
多年來走訪世界各地,受教多位名師,並譯有多部作品,
是心靈界最有影響力導師之一。
目前就讀暨南大學法學院國際關係學系博士與美國哈佛甘迺迪學院菁英領導班。
郭貞伶
政治大學心理系學士,哲研所碩士,任職出版界多年,很喜歡這一行。一直對人與生命深感興趣,不禁持續在探索真理,有幸越來越懂得身為人的可貴與重要,願透過此生更加懂得並實踐Unto a full grown man之理,感恩所有相助之力。
電子信箱:connectingmore@gmail.com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Rahasya喇哈夏(心靈治療師)
于美人(主持人)
王鍾渝(前中鋼董事長、東隆五金顧問)
李文媛(主持人)
李欣頻(創意人、作家)
李崗(導演)
何篤霖(主持人)
林之晨(appWorks 之初創投合夥人)
范可欽(資深廣告人)
星星王子(占星師)
范瑋琪(歌手)
陳怡蓁(趨勢科技共同創辦人暨文化長)
張德芬(身心靈作家)
陳樂融(創作人)
陶曉清(資深廣播人)
楊月娥(主持人)
鄧惠文(精神科醫師)
謝志鴻(元新科研董事長)
(以上排序依姓名筆劃)
這本書對每一個讀者,都會是一個振奮人心的邀請,去跨越已知的一切,勇於活出自己的天賦,開始踏上屬於心的旅程……──Rahasya 喇哈夏
跟佩霞在一起的這段時光,我才真正開始面對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對一個男人來說,這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Bob 謝志鴻
佩霞是開展心靈熱情的勇士。──李文媛
佩霞的這本新書是我期待已久的,因為在我心中,她是我所見過極少數能把「覺醒的品質」美好地活在現實生活裡,而且裡面的故事實例都非常好看,完全不掉「靈性知識」的書袋,這絕對是每位正走在心靈成長之路者,人手一本的幸福實用手冊!(一口氣看完激動推薦!)──李欣頻
如果把賴佩霞的名字換掉的話,她的故事,也可以是我們任何一個人的!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到離開的那天,每一個時間點上我們都在不停的經歷,經歷選擇被選擇,經歷失去和得到,經歷痛苦和快樂,經歷挫折和成功,經歷世界,經歷「愛」!很啟發人心的真實故事。──范瑋琪
賴佩霞用她的人生課題教會了我們重新面對自己至親的家人,使我們不至於因為家人關係的無奈而無能為力,或是毫不努力。──星星王子
這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書。希望佩霞的成長故事,能夠激勵更多的人對生命產生好奇心,並知道就算是自己以為掉到生命最谷底的時候,只要願意,都能將之轉化成豐富與滋養我們的元素。──陶曉清
名人推薦:Rahasya喇哈夏(心靈治療師)
于美人(主持人)
王鍾渝(前中鋼董事長、東隆五金顧問)
李文媛(主持人)
李欣頻(創意人、作家)
李崗(導演)
何篤霖(主持人)
林之晨(appWorks 之初創投合夥人)
范可欽(資深廣告人)
星星王子(占星師)
范瑋琪(歌手)
陳怡蓁(趨勢科技共同創辦人暨文化長)
張德芬(身心靈作家)
陳樂融(創作人)
陶曉清(資深廣播人)
楊月娥(主持人)
鄧惠文(精神科醫師)
謝志鴻(元新科研董事長)
(以上排序依姓名筆劃)
這本書對每一個讀者,都會是一個振奮人心的邀請,去跨越已知的一切,勇於活出自己的天賦,開...
章節試閱
看見諒解、愛、與感恩
謝志鴻(Bob,元新科研董事長,賴佩霞丈夫)
大女兒Amy及兒子Tony 對我說,「Dad, 你現在對待Aggie 和Adrienne (佩霞的兩個女兒)的方式,跟你以前對我們很不一樣。」我說「怎麼不一樣法?」「你放鬆很多,不像當年帶我們、管我們的時候,總是非常急躁與嚴格。」
朋友及以前的同事,也都異口同聲說,他們看見我個性上的改變。
是的,我自己也覺得現在的我較當年有耐心、較放得下、過得較輕鬆、較活在當下。靜下心來想想,是什麼讓我有這樣的改變?年齡較長當然是一個因素,但我們也看過不少 grumpy old man (煩躁的老男人)。我心裡知道,耳濡目染受佩霞的影響,是造成我在性格上有這樣改變最大的原因。
十幾年來,眼看著佩霞從原來的電視節目主持人、歌手、藝人,漸漸轉型為身心靈領域的老師,作家,演講者。這中間她不斷的在台灣及世界各地去上一些名師的課程、工作坊,也幫其中幾位擔任即席翻譯,後來也幫著有些名師對學員做個案諮商。每次上完課或工作完回家,除了涉及個人隱私的部份不談之外,佩霞都會跟我分享課程、或工作坊中的精髓。平時我們會對內容進行討論,試圖將所學應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儘管我很少上這些課程及工作坊,但擧凡對Byron Katie, Rahasya, Eckhart Tolle, Gangaji, Osho, Satir, Gomorie, Amma & Bhagavan, Ben & Jock 等名師們教導的重點也都略知一二。再看到佩霞將這些精髓活用在生活當下,我也常依樣畫葫蘆將它們活在我的生命裡。漸漸的我變得較輕鬆了,心較柔軟了,也較有耐性了。
你還抱不抱你爸媽? 會不會對他們說:我愛你?
五十歲以前,我從來不曾擁抱過我父母親,也從沒對他們說過「我愛你」這樣的話。雖然我從心底敬愛著他們,但我們那個時代背景長大的男人,是沒想過,也不習慣這麼做的。有一天佩霞問我:「如果你不抱爸媽,不對他們說你愛他們,哪天他們不在了,你會不會後悔?」「當然會!」我說。於是,看看時間,算算時差,正好差不多是洛杉磯的下午,我拿起電話,撥給在美國的爸爸說:「爸,怎麼樣,你好嗎?」「還好。」聊過一會兒之後,我生澀地說:「爸,嗯...我愛你」爸爸沒出聲...幾秒鐘後他說:「好了,好了,知道了。」幾次之後,爸媽也開始很自然、習慣回我說:「我也愛你喔,」或「I love you too.」有一回,家裡幫傭將電話給媽媽,她老人家知道電話這一頭是在台北的我,一接過電話就說:「我愛你。這回是我先說喔。」沒多久以前,我如往常一樣,在電話上跟爸爸說:「爸,你好好保重,我愛你。」年屆九十的爸爸逗趣地說:「很好,我不只愛你,而且我還愛你愛到心坎裡去了。(哈哈哈~)我這是跟你媽媽學的。」爸爸這麼一說,讓電話那一頭的家人及幫傭個個笑得人仰馬翻,而他對自己的神來之筆,感到相當自豪。
最近這一次回美國陪爸媽,一早起來發現爸爸的血壓太低,於是趕緊叫救護車送他老人家去醫院。經過醫生及護士的救護,爸爸血壓回升了,血液含氧量也正常了。回家吃過晚飯,回醫院陪爸爸,才踏入病房數秒鐘後,爸爸心跳停止。我雙手摸著爸爸的臉說:「我們好愛你,你是最好的爸爸,謝謝你一輩子盡心盡力的把我們照顧得這麼好。你放心的走吧! 我們會好好的照顧媽媽陪伴媽媽。」我重複說著。幾分鐘後,奇蹟發生了,顯示器上心跳回來了,大約半分鐘後又成了一條橫線,這會兒爸爸平靜安祥的走了。萬般不捨,心中有許多悲傷,同時腦海裡不斷響起「爸,我愛你」和他對我說的「我也愛你,而且愛你愛到心坎裡去了」的幾句話。加上腦海裡一幕幕跟爸爸這幾來無數的擁抱,當下除了覺得他應該多活幾年之外,我心裡並沒有遺憾。 想著爸爸精彩的一生、對我們的養育照顧、與他互道的無數「我愛你」及擁抱,心中充滿著愛及感恩。
前天剛辦完了爸爸溫馨的告別式。這兩天我一直在想,跟佩霞在一起的這段時光,我才真正開始面對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對一個男人來說,這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以前我一直認為自己已經比很多男人柔軟、感性,但一直到真的成為這樣的人之後,才能瞭解其中的差異。現在的我更懂得用心體會親情、友情、愛情,同時也非常關心自己在這方面的成長。由於佩霞這十多年來所學、所教、所說、所寫的這方面教導的影響,耳濡目染讓我慢慢變得更柔軟,更懂得愛和感恩。這點點滴滴的醒悟,讓我在面對突如其來的亡父之痛時,減少了很多的悲痛及後悔,而是充滿了愛、感恩、及懷念。
怨懟父母,不可能擁有幸福與財富
我感念父親,因為他是一個非常負責任的男人。因此,當初聽到佩霞小時候,母親打電話給生父時卻遭受拒絕,幾年之後又千里迢迢赴美找生父Roger的故事,總覺得Roger怎麼可以這麼不負責任,甚至薄情。而更納悶的是,這麼多年來,我從來沒聼佩霞抱怨過她生父。這讓我覺得太不可思議了,也想不通為什麼。
漸漸的我才暸解,清理對生父的情緒,就是佩霞多年以來到處上課、參加工作坊、找名師諮商最大的目的之一。這多年的苦功及學習,讓她慢慢消化了那些複雜的負面情緒,取而代之的是對生父的諒解、愛、甚至感恩。這著實令我稱奇與佩服。現在我們全家常常與Roger用Skype做視訊聊天話家常,看著佩霞和Roger享受父女之情之愛,我不但深受感動,而且深受啓發。
佩霞和母親的關係也因為她這些年上課授課,抽絲剝繭地清理又清理,而由愛恨交織,逐漸演化為愛與感恩,到最後母親臨終前對佩霞所說的「I am so happy!」都讓我非常感動。
佩霞常說「只要對父母親有任何的怨懟,就不可能擁有幸福與財富。」我知道這是她這二、三十年在身心靈教育上的領悟。因此,當她看到別人還在為父母所為受苦時,總是很沈痛的說:「何必呢!」這是她寫這本書,也是接下來她投入教育的最主要因素。因為她覺得只有把這最重要的第一層關係理清時,才有可能享有美好、富裕、幸福的未來。她的這些話也深印在我腦海跟心裡。
書裡的字字句句都說明了佩霞如何透過這方面的學習、靜心、清理,將負面的情緒及狀況消化及轉變為正向、充滿著愛、及感恩的品質。當我年齡越長,越能體會這方面成長的重要性。
本書對佩霞多年來的學習、蛻變、及與母親、生父、前夫關係的演變,有詳細及生動的描述。閱讀初稿讓我愛不釋手。坦白說,很多時候,我也是透過這些文字,第一次這麼近距離地看見她心裡轉變的剖析。而有趣的是,從這些字裡行間,我好像也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
有些人以為佩霞是遇見我之後,才有今天的開朗。我要說的正好相反,是她的堅強、毅力、好學與自我期許,贏得了我們今天一大家子的幸福。
我是佩霞的見證,看著她從當時離婚,帶著兩個嗷嗷待哺的女兒,一邊工作、一邊帶孩子,一直到今天。我很榮幸這麼多年能陪著她經歷這麼深刻的生命蛻變,這些領悟不只對她,對我來說也彌足珍貴。
內舉不避親,我大力推薦這本書給有意願要過著充滿愛、懂得感恩、正向人生的讀者,讓我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拿出自己最好的品質給這個世界。
看見諒解、愛、與感恩
謝志鴻(Bob,元新科研董事長,賴佩霞丈夫)
大女兒Amy及兒子Tony 對我說,「Dad, 你現在對待Aggie 和Adrienne (佩霞的兩個女兒)的方式,跟你以前對我們很不一樣。」我說「怎麼不一樣法?」「你放鬆很多,不像當年帶我們、管我們的時候,總是非常急躁與嚴格。」
朋友及以前的同事,也都異口同聲說,他們看見我個性上的改變。
是的,我自己也覺得現在的我較當年有耐心、較放得下、過得較輕鬆、較活在當下。靜下心來想想,是什麼讓我有這樣的改變?年齡較長當然是一個因素,但我們也看過不少 grumpy old man (煩躁...
推薦序
【導讀】
看似不完美的人生,原來最實在
星星王子(知名占星作家)
我常說,寫序的最大好處,是可以先看完作者的書。這次當然不例外,不過有個例外是:我不曾為一本看了就想落淚的書寫過序。
書稿灑在午後陽光的咖啡館中我的眼前,字字清楚,卻又糊在淚水中。
在寫這篇序的前兩天,我把兩個兒子的大頭照貼在我的零亂的工作桌的架子上。我愛我的兒子們,就像當初我父親愛我一般。初期在教育他們要有家教時,我不會用打的,因為我不愛被打,因此我採取「off」這一招──也就是,拿掉他們最愛的東西。像是一個月不准玩電子遊戲,而且嚴格執行,這很有效果。
而且我用了其實很不好的方式:罵。不過我不該罵他們。觀察了兒子們的反應時,我發現自己錯了。於是我用成人的方式,跟他們說對不起,並且也讓自己不再罵他們,尤其不會再情緒地謾罵,而是改為理性及嚴肅的說道理。
他們非常愛我,每天早上都會到我床上在我身上輾來輾去。我的母親其實很不習慣,因為我的罵是從小看她罵我學來的,而當我不再罵時,她會看不過去來說我不罵他們,不過這不能影響我,我會對我兒子說要原諒奶奶,同時也跟他們說:「我不罵你們是因為你們可以做得更好。」並且也讓他們知道,他們未來要面對的是自己,尤其是承擔自己所做的事。
每個人都有愛,不然忝為人,但是我們常常用不對的方式來愛人,卻又任性的以為自己真正有去愛人。
我在寫這序的前幾天,寫了一些話給我的學生,其中有一段是這樣的:人生的邏輯很簡單,就三階段:生、活著、死。只是生、死就一瞬間,活著卻折磨人一輩子,因此你要過怎樣的生活,讓自己不受折磨,是自己的選擇與決定,與任何人無關,不要怪罪任何人,因為,這就人生。
有時,看似不完美的人生,卻活得最實在;反而是那些一切都比別人美好的人,卻一點都感覺不到幸福。
他人的經驗,是我們最好的學習
嚴格上說來,賴佩霞的人生並不完美,從她出生的瞬間開始,就註定了如此。不過我確信,當她百年眼睛閉上的那一瞬間,她的感覺會告訴她,這人生完美極了!
占星學是我用來了解人性的工具,也許在他人的眼中會,覺得這個角度不一定寛廣,甚至會覺得狹隘短淺,不過我在這樣的空間過得挺愉快的,而且漸漸地已有了更多人給予我尊重,不免俗地,我稍稍用占星來聊聊賴佩霞。
我常覺得,她有著天蠍座的氣質,不過她的圖中只有海王星在蠍子,但是與氣質有關的月亮卻進到由蠍子主掌的第八宮。這使得她的人生常常必須藉由探觸到人生底限的方式,來讓她感受生命的奧秘延續,而她月亮的射手,卻一點都不讓她站在那兒自怨自憐,會讓她拿著箭射向他人,有時也反彈回來射到自己,不過也十足給了她樂觀與樂天。
因為這星象,使她不會刻意裝扮出靈性般的空洞,而是紥實靈魂的熱情。第一宮是我們個性成長與撒野的地方,而她的第一宮中有在雙子座的太陽,以及在金牛座的水星與金星。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她在個性表彰時、面對感情時、表達自我意識時盡情撒野,並且超有力道!
其實最有趣的,要算是她的木星。這顆擴張的星曜進到了與因果相關的第十二宮,並且進到了像海綿一般盡情吸收一切能吸收的白羊座上,再藉由在第十宮中並進到寶瓶座的土星用力擠壓出雜質。這個影響,讓她博家、無我、與靜心,尤其是博家,使她不侷限卻又不限於地用各種角度看世界,也讓她很快的從人生的苦痛中找回自我。
其實嚴格上來說,她與Bob在星象上並不相合,而且這樣的星象組合要如此完好,機率非常低。但是他們卻成功了,這並不是星象不準,而是人的努力,本來就可以改變未來──這話由深信占星學的我說來,應該更俱說服力才對。
他們若是沒有過去,現在不會在一起彼此珍惜。盲目的愛,往往是血緣關係中最無助的桎梧;盲目地愛無助於任何關係的成長,盲目地愛也最無助。
賴佩霞用她的人生課題教會了我們重新面對自己至親的家人,使我們不至於因為家人關係的無奈而無能為力,或是毫不努力。
我們愛一個人,就要阻止他犯錯。不要縱容任何家人濫用了我們的愛,我們也不能因為要愛他們,而縱容了他們犯錯,並且收拾了犯錯後的所有爛攤子。收拾爛攤子,也是自己要學會的課業。縱容,從來都不是愛,而是害。
寫到這裡,我人正在家中。太太知道我在寫序,對我說:「我一直覺得她有個非常正面的能量,我說不出那種感覺,但是就覺得她很好。」我點點頭沒有多說,因為我知道,等到我太太看了這本書後,會更能感受賴佩霞的力量。
我邊看書稿邊寫序,行筆至此,發現這本書用一整篇歌頌了Bob。以前人們常說,一個成功的男人後頭會有一個成功的女人,現在似乎更演變成一個成功的男人後頭有好多女人。這說來諷刺,不過這本書讓我們看見:一個幸福的女人背後,真有一個男人,而且是好男人。
賴佩霞常會大哭,這次邀稿是在我家附近的咖啡館提起的,當時Bob正在美國照顧家人,我們還上了線跟他打個招呼。離線後,她說感謝上次她人在北京時,我找了個在當地的朋友跟她聊了聊她所要知道的某些訊息。而且她在北京的幾天前,我們才在飛碟電台用只有一分鐘的時間交匯。事後她說,跟我碰面的早上起床,想到這整個過程的順暢,她很感恩,因此在床上大哭。大哭不是難過,而是感謝她所能得到的這一切!
這就是她;賴佩霞。因為她,我感恩這所有的一切。
最後,我再加一段我給學生們的話:永遠記得,他人的經驗是自己最好也最免費的經驗學習。聽了他人埋怨,告訴自己埋怨就會事事不順;聽了他人訴苦,告訴自己訴了苦就會苦一輩子;聽他人找藉口,告訴自己找藉口只會一事無成;聽他人在做夢,告訴自己白日夢只會空留遺憾。
想著看這書稿的下午,還好我有帶手帕。
後記:當我把這篇稿子寄出後,打了個電話給賴佩霞,我當下眼淚噴了出來。因為我獲知Bob父親過世的消息,我在這一端,哭著請她替我抱一下Bob。Bob是好人,他的父親也是好人,好人會在美好的地方準備好一切等我們前去的。
【導讀】
看似不完美的人生,原來最實在
星星王子(知名占星作家)
我常說,寫序的最大好處,是可以先看完作者的書。這次當然不例外,不過有個例外是:我不曾為一本看了就想落淚的書寫過序。
書稿灑在午後陽光的咖啡館中我的眼前,字字清楚,卻又糊在淚水中。
在寫這篇序的前兩天,我把兩個兒子的大頭照貼在我的零亂的工作桌的架子上。我愛我的兒子們,就像當初我父親愛我一般。初期在教育他們要有家教時,我不會用打的,因為我不愛被打,因此我採取「off」這一招──也就是,拿掉他們最愛的東西。像是一個月不准玩電子遊戲,而且嚴格...
作者序
新版前言
踏出生命覺醒的第一步
這世上,有多少人能說:我有個幸福美滿的家?
還記得二十歲那年,我的車停在美國伊利諾州的一條斜坡道上,怔怔看著眼前那幢矗立在坡上的房子及綠油油的庭院。
在那棟房子裡,住著我二十年來朝思暮想的人。我的心裡時時想著他、惦著他,卻不知道他如今的模樣。我沒聽過他的聲音,更沒碰觸過他,唯一的印象,就是少數幾張二十年前留下的照片。
這個人,我打從出生就一直在找他,一直渴望見到他。因為想見他,我來到了他住的地方,聞著他所呼吸的空氣,踩在他曾留下汗水的土地,聽著會吹到他身邊的那陣風聲。
他,就是我的親生父親。
每當受挫的時候,我的心裡總想知道,當年他為什麼拋下我,棄我與母親兩人於不顧。我的心裡很肯定的認知,如果有個爸爸,媽媽就不會遭受這麼多的波折,而我的命運肯定會有很大的不同。
從小,我就好渴望有一個完整、完美的家。長大後我告訴自己,既然無法從原生家庭體會到家的感覺,那我就自己來打造一個吧。於是結了婚,盡了所有的努力,想讓這個新家,成為我夢想中美滿的家。
但就像大家後來都知道的,那個我第一次試圖打造的完美的家,破碎了。
為什麼?為什麼我步入了跟母親一樣的命運,成了單親媽媽?為什麼我的心也跟母親一樣悲傷?更可怕的是,我也開始哭喪著臉,抱怨起老天爺的失職。
為什麼我一心期待的和諧圓滿家庭,結果還是以離婚收場?有人明明有家不想回,又有人回到家卻覺得陌生,想愛家人,又覺得好苦、好難。
家,成了很多人想回去,卻也最想逃開的地方。
你身上,有多少原生家庭的烙印……
而我,不想再逃。家,雖然讓我受傷,但逃避只會讓我更無助,更痛苦。假如過去的我,不曾擁有一個讓我想回去的家,今天的我又憑什麼懂得給孩子一個她們會想回去的家呢?
「家」到底是什麼?「甜蜜的家」該具備什麼?我是否也會、或者已經開始在無意識當中,創造出一個讓女兒充滿糾葛、不想回的家?
想到這裡,我頭皮發麻。
看著我一對可愛的女兒,我渴望給她們一個幸福的家。對女兒的愛,讓我渴望把自己弄清楚、想明白。我必須走出原生家庭烙印在我身上的模式,給她們一份我自己也不曾體驗過的全然嶄新的愛,我不能讓過往的傷痛與無意識,延續到她們身上,殘留在她們身上。想做好一位母親,這必須是我最需要努力的地方。
第一次婚姻的結果,讓我意識到,我必須承認,我根本不知道如何經營出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我身邊沒有「親密關係」的好榜樣,我必須從零開始,學習什麼叫快樂,什麼叫豁達,什麼叫開朗,甚至更奢侈一點,什麼叫作幸福。
接觸心理學後,我開始了解癥結所在。對於我的父親與母親,我好渴望自己能放下對他們的所有抱怨與不滿,我好想好想不帶一絲芥蒂、沒有任何隔閡地,愛著他們、擁抱他們。
為此,我決定,像個勇士一般,踏上這趟改變自己的旅程。
豬哥亮口中的「瘋查某」
打從十六歲踏入歌壇,我為人所知的身分,就是歌手、主持人。不過在這本書裡,很少提到我的演藝生涯。
當時我的工作很單純,有通告時,就去上節目,該發專輯時,就去錄唱片。但唱歌是我的興趣沒錯,可是成名這件事,卻一直令我不安。當時的我,延續著小時候自閉的個性,無意識中恐懼著一旦大紅大紫,說不定會面臨各方襲來的壓力與麻煩。我沒有一個足以讓我依靠的力量,也不知要如何尋求支持,一切都要靠自己。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心靈是何等脆弱,如果碰到一些狗屁倒灶的事,根本不堪一擊。
我雖然熱愛舞台、熱愛演藝事業,但是同時我需要保護自己,保護媽媽。我知道樹大招風,有些殘酷、空穴來風的輿論,足以摧毀一個人的生存意志。這也正是為什麼,對於這份許多人稱羨的工作,我並沒有很投入,也沒有花太多心思去經營。我還記得,當年豬哥亮常開玩笑說,我是個「瘋查某」,因為人家捧著大把鈔票要我去做秀,我都不懂得賺這些錢。
老實說,我其實心裡怕,出門在外如果遇到任何委屈,有誰會替我出頭?媽媽?她已經夠辛苦了,我怎麼能讓她因為我,再增加任何負擔或委屈。為了我,她已經犧牲了她的青春及幸福,我怎敢再讓她操心。
我深怕人們的嫉妒、汙衊,我更怕受委屈之後,發現身旁沒有支持的力量。因此,有了名氣之後,我就帶著這個明星的光環去支持那些渴望被支持的人。因為我太了解無依無靠的悲哀,更了解人在江湖的無奈。
記得小學三年級時,有一次跟媽媽到廟裡拜拜,我手拿三炷香向神明祈求,心裡突然浮現一句話:「祈求我長大以後,能為台灣社會做一些有意義的事。」這就是為什麼踏入演藝事業之後,有人邀請我到監獄慰問,我二話不說就跟著去了。當時只要有機會陪伴、支持與服務弱勢團體,我打從心裡覺得歡喜與踏實。朋友說我是怪咖,年紀輕輕二十出頭,不趕緊賺錢,哪裡不好去,竟老往監獄跑。
那些探訪弱勢團體的日子,在我生命中所烙下的印痕,遠比我的演藝工作更加深刻。幾年前,一場演講結束之後,一位女士走到我面前,一看到我雙膝落地,我趕緊扶她起來,她說她特地帶女兒來向我道謝。謝什麼呢?我望著這位女士,怎麼也想不起來,曾在哪裡見過她。原來,二十多年前,有一次到監獄慰問時,她在那裡服刑,入獄沒多久就發現自己懷孕了,當時,先生音訊全無,她無依無靠,不知道該不該把孩子拿掉。她告訴我,當時我鼓勵她生下孩子,也因為我的鼓勵,今天的她,生命裡有了一個貼心、成績優異的好女兒。這二十年來,她與女兒相處的時光,是她一生最珍貴的寶藏。
當下我們三個人都紅了眼眶,好生感動。我其實並沒有做什麼,只有陪伴與鼓勵。一粥一飯撫養女兒長大的,是靠她自己,我只是適時給了她一份支持的力量。陪伴過一個靈魂度過這樣的難關,真是我無上的榮幸。
還有一次,我跟大女兒從我先生的辦公大樓走出來,迎面走來一個年約三十的年輕人。他用一口流利的英文告訴我,說他在外商公司工作,當年他在少年觀護所,就因為我的一席話,給了他很大的力量,他一直銘記在心。出獄後,他回學校努力完成了他的學業,為此,他對我深深地感謝。當他轉身離開,我跟女兒兩人眼眶都已經泛著淚水。我們互看了一眼,異口同聲說了:「Wow!」那大概是她這一生中,最尊敬我這個母親的時刻。
這是我的故事,也是每個人都有的故事
接下來要講的故事,我相信,不只是我一個人的故事,而是跟每個人都有關係的成長歷程。能夠坦然細述這些過往,是因為今天的我,很幸運地從傷痛中覺醒了。
原來的我,因為父親缺席的家庭缺憾,造成了情感上的自我封閉。原來的我,跟我身邊許許多多的人一樣—很可能也包括正在讀這本書的你—不明白回「家」的必要,因此時時處在受苦狀態中。原來的我,也只是單純想療傷,想要找到能幫助我實現回家夢想的力量。
於是我回到源頭,回到本心,回到我一直渴望找尋的自己—一個我心靈的「家」。今天,我打破了層層過往生命模式的局限,領受到了生命的豐盛與美好。
《回家》,是我整套身心靈發展課程的基礎,也是我一生最重要的作品。因為我知道,無論是學習自我對話、親密溝通、尋找天賦,甚至企業領導,都要先鼓起勇氣回到源頭,去檢視自己與「父母」之間的關係。例如,我與父母之間,是否還存在著持續不斷的意見相左,甚至衝突?我是否心中長期盤踞著對父母的憤懣與批判?
別小看這些日常生活中的衝突,以及長期積累在心中深處的批判,或許平常我們避而不談,但卻是阻擋我們迎向快樂人生、發揮生命能量的第一道障礙。唯有從中解套,我們的人生才有可能出現有意義的改變。
我深深相信,所有父母對家庭、對孩子,心中都有滿滿的愛,只是他們對愛的理解與解讀,往往也是來自他們自己原生家庭所賦予的習性,這些習性倘若不經過重新整理,自然會進一步影響到下一代。當然,有些心理學家認為,人們似乎賦予童年過多的解讀,不過我仍然相信,假如一個人的童年,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成長後對生命的接納與調適,會比較容易也比較順遂。舉例來說,我們都了解事業要成功,必須具備誠信的特質,但如果一個人從小在一個被剝削、被蹂躪,扭曲的環境下成長,要他對人展現信任,談何容易?
我希望藉由《回家》,表達一個重要的訊息:重新認識我們的父母、重新整理我們與父母之間的關係,這是「改變生命」最重要的第一步。當你不再責難父母、不再責難自己的童年,你將發現「回家」之後的生命,是如此宏偉,愛,原來可以是如此自由、輕易。你將可以敞開,接納一切快樂與悲傷,因為你將會明白,這都是生命的一部分。
我從身邊無數好友、同修的身上深刻的發現,所有成功、快樂、覺醒的人,在情感上、心理上都與他們父母有著和諧的關係。相反的,無法放下對父母親怨懟的人,往往在婚姻、財富與事業上,很難順遂如意。即使坐擁世俗看起來的功成名就,心裡依舊無法體驗到踏實的幸福與豁達。
這也許就是我們一般人俗稱的「放下」吧—放下對父母親的憤怒、偏見、芥蒂、猜忌與氣餒,畢竟他們是把我們帶來這個世界的人。如果你真愛這個世界,怎麼能一直活在抱怨父母的狀態中?
《回家》出版以來,我獲得許多讀者的反饋,他們告訴我種種奇蹟般的幸福發生在他們身上。幾年前,我在上海的虹橋機場登機前,一位三十幾歲女子快步迎向我。她覺得自己很冒昧,但猶豫了很久之後,還是選擇要告訴我。她說,當年離婚後她走投無路,帶著兩個兒子,在那段差一點想不開的日子裡,是《回家》救了她及孩子。她自己每天抱著書,孩子碰到問題時,她也讓兩個孩子從書中找答案。她告訴兒子說:「你們是單親的孩子,你們要學著像佩霞老師一樣勇敢。她可以,你們也可以,我們都不用怕!」
「天呀!」我再也止不住眼眶中打轉的淚水。那一刻,我所有吃過的苦,都值得了。我對她說:「謝謝你,你的這一席話,才是我靈魂的救贖。」最令我開心的是她後來勇敢選擇離開了傷心地,到上海工作,如今兩岸事業有成,孩子也都長大,成了我最忠實的讀者。
類似這樣的靈魂相遇,帶給我莫大的喜悅與肯定。好多來自世界各地的讀者,千里迢迢找到我,當面謝謝我,主要是因為藉由這本書,他們看清楚了自己的真心,決定不再築牆,不再選擇跟過去一樣帶著強烈不滿與批判過日子。他們意識到了父母的辛勞,願意重新理解他們,也心疼父母曾走過的崎嶇人生道路。當他們真正明白了「回家」是生命覺醒的第一步,也是通往幸福與健康的必經之路時,美好的事物自然一一展現。真沒想到,藉由《回家》這本書,能讓我有機會扮演陪伴與支持的角色,結交如此深厚的緣分。
渴望回家嗎?讓這本書陪伴你吧
這些年來,我全心投入,學習成為更好的女兒、更好的母親、更好的妻子、更好的人。我有幸遇到的都是相當真誠、豁達的老師,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希望,同時也學會了方法。如今,不但能以自己豐厚的生命體驗去支持、陪伴那些正在面對生命難關的人,同時,更要去支持、讚賞那些已經擁有得來不易的幸福之人。
《回家》不只帶我們回到原生家庭,與家人和解,更重要的是領悟愛的源頭之後,接下來會是什麼樣的人生?要往哪個家邁進?如何走未來的生命大道?
為了能有好的陪伴品質,我投入很長的時間,學習各種專業諮商師訓練課程,也研讀很多相關知識。然而,我也發現當面對眼前的人時,並不需要刻意運用什麼特別技巧或方法。靜心中我體會到,陪伴者最重要的是連結心裡那份愛與善意,來同理、支持對方。
我跟每一個人一樣,成長過程中經歷過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無奈。然而幸運的是,我勇於面對負面情緒底層的失落感,我勇敢去探索,勇敢去經歷,最後走出糾纏。我要感謝所有教導過我、支持過我的家人、朋友、老師、學員、讀者。我是一個媒介,分享了個人刻骨銘心的成長故事。曾經,這是一個令我傷痛的故事,但多年以後回頭看,痛已漸漸遠離,留下來的,是一部最美的生命紀錄。希望讓愛的洪流透過我,流經到其他的人身上。我希望能繼續以這樣的生命,盡我所能,去探索「愛」的宏偉,窮盡「善」的最大可能,並任由愛的洪流自由行使,隨之去到任何地方,與任何準備交流的生命相會。
你呢?你準備好了嗎?
是時候,我們可以一起回家了。
新版前言
踏出生命覺醒的第一步
這世上,有多少人能說:我有個幸福美滿的家?
還記得二十歲那年,我的車停在美國伊利諾州的一條斜坡道上,怔怔看著眼前那幢矗立在坡上的房子及綠油油的庭院。
在那棟房子裡,住著我二十年來朝思暮想的人。我的心裡時時想著他、惦著他,卻不知道他如今的模樣。我沒聽過他的聲音,更沒碰觸過他,唯一的印象,就是少數幾張二十年前留下的照片。
這個人,我打從出生就一直在找他,一直渴望見到他。因為想見他,我來到了他住的地方,聞著他所呼吸的空氣,踩在他曾留下汗水的土地,聽著會吹到他身邊的那陣風...
目錄
推薦序 看見諒解、愛、與感恩 ──Bob 謝志鴻(元新科研董事長、賴佩霞丈夫)
推薦序 毫不修飾、純淨的內在歷程 ──陶曉清
推薦序 看似不完美的人生,原來最實在 ──星星王子
推薦序 一個真心求道的人 ──Rahasya喇哈夏
推薦序 我認識的賴佩霞 ──豬哥亮
前言 踏出生命覺醒的第一步
第一部 人生前半場
一、無法失去彼此,卻老在刺傷對方──我與母親
二、如果有爸爸,多好──我與父親
三、兩個受傷靈魂的相遇──我與前夫
第二部 蛻變與重生
四、原來,傷痛是通往天堂之路──我與成長課程
五、回源頭,回本心,回歸自己──我與靜心之道
六、愛上了自己──我的愛與靜心
第三部 用愛與世界連結
七、親愛的,放下輸贏吧──我與Bob
八、看見孩子的悟性──我與女兒
九、向世界告別──母親的遺言
結語 回家,才有富足人生──我的感謝與祝福
後記 一起,在愛中成長──療癒,健康與自由
推薦序 看見諒解、愛、與感恩 ──Bob 謝志鴻(元新科研董事長、賴佩霞丈夫)
推薦序 毫不修飾、純淨的內在歷程 ──陶曉清
推薦序 看似不完美的人生,原來最實在 ──星星王子
推薦序 一個真心求道的人 ──Rahasya喇哈夏
推薦序 我認識的賴佩霞 ──豬哥亮
前言 踏出生命覺醒的第一步
第一部 人生前半場
一、無法失去彼此,卻老在刺傷對方──我與母親
二、如果有爸爸,多好──我與父親
三、兩個受傷靈魂的相遇──我與前夫
第二部 蛻變與重生
四、原來,傷痛是通往天堂之路──我與成長課程
五、回源頭,回本心,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