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成癮梅克爾楊双子張忠謀村上春樹制度基因當爸媽過了65歲孫翠鳳屁屁偵探神奇柑仔店最透明的故事心靈工坊全書系聯經暢銷66折起
放入購物車

想望台灣(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葉蓁

出版社: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1-08-22

ISBN/ISSN:9789574453986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352

書況:良好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放入購物車
文字字級

追尋「台灣之光」的文化源頭

台灣新文化運動溯源—從黃春明和侯孝賢談起


台灣經常受到忽視,然而,台灣這個島嶼複雜的殖民史,確是後殖民國家和文化認同特殊而值得研究的案例。而數十年來的民主化和消費文化,在台灣島上形成一個真正全球化的空間,也讓台灣人在全世界的文化及經濟版圖都佔有獨特的地位。
本書以台灣最重要的兩個文化運動:1960到70年代的本土文學運動,以及80到90年代的台灣新電影運動,來追溯台灣人的自我意識發展。兩位重要代表人物:鄉土作家黃春明,以及新電影導演侯孝賢,都擅長鮮活描繪台灣人日常生活細節。透過兩人的作品及各自引領風騷的文藝運動,探索本土、國家和全球層面的「國家想像」,如何透過文化運動儼然成形。作者從「文化真實性」(cultural authenticity)的傳統模式,走向更流動的「後現代混雜」(postmodern hybridity)的觀點,反映台灣特有的多元文化現實,以及更廣泛的全球文化趨勢。

作者簡介:

葉蓁(June Yip)

出生於台灣的獨立學者,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電影研究碩士,普林斯頓大學比較文學博士,曾在加州大學東亞語言學系教授華語電影,因本書榮獲2004年現代語言學會獨立學者獎(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Prize for Independent Scholars),現居洛杉磯。

譯者簡介:

黃宛瑜

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譯有《歡迎光臨人類學》(合譯)。目前從事博物館展示企劃工作。

各界推薦
媒體推薦:各界推薦

關於東亞文學及電影研究必讀的一本書。

──廖炳惠,《清華學報》

關於台灣、台灣文化及其在世界上的獨特地位,這是一本很棒的書。

──杜克大學教授Fredric Jameson

本書以相當有說服力且大量佐證的方式,標示並分析了形塑新台灣最重要的文本。

──廖炳惠,《中國季刊》雜誌

葉蓁以強而有力的論證,提出現代台灣文學與電影為何及如何影響我們理解現代和後現代的議題:從國家認同到文化政治,從本土尋根到文化和經濟資本的全球流通。

──王德威,《歷史與怪獸:歷史,暴力,敘事》作者

本書精彩地剖析台灣文...
顯示全部內容
章節試閱
導言:想望變遷世界中的台灣

台灣:文化想像的國家

國家解放在本質上是個文化行動。——法農及卡布爾

民主化、本土化、朝氣蓬勃的本土台灣意識隱然成形,近年來的種種變遷讓台灣居民放膽——甚至於被迫——挑戰自身長年抱持的定見:作為一個族群的地位;自己與中國的關係;自己在決定台灣未來時所扮演的角色等。要言之,就是在台灣作為一個國家的認同上,提出各方面的質疑。解嚴以降,政治民主化發展極富戲劇性,而台灣本土化亦有助於活力四射、耳目一新、不受審查制度箝制的新興本土意識浮出檯面。但必須謹記在心的是,這些改變不僅表...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導言:想望變遷世界中的台灣
一、 面對他者,定義自我:鄉土文學與台灣國族主義的出現
二、 邁向後現代:台灣新電影和國家的替代觀點
三、 記憶與遺忘(一):歷史、記憶和自傳體推動力
四、 記憶與遺忘(二):侯孝賢台灣三部曲
五、 語言與建國:文化作為社會競爭手段
六、 鄉村與城市:現代化和時空認知的變遷
七、 流亡、位移和認同轉移:全球化和文化混雜新領域
結語:從國家到非半國家:後現代混雜交合與認同再現條件的轉變
內容簡介
各界推薦
章節試閱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