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九年,隱地發想策劃的第一本「年度文選」誕生,從此開始台灣獨有的「年度文選」編纂工作,開啟文壇歷久不衰的長青話題。將近半世紀之後,隱地重返睽違十三年的「年度文選」舞台,為《九歌101年散文選》編選一整年的最佳文章。全書取材多元,既有嚴肅的議論,亦有輕鬆的小品,同時囊括類小說的遊記、運動型散文、回憶紀實、教養與教育等多種主題,並透過文字向文壇先驅致敬。洋洋灑灑六十二位作者,譜寫出姹紫嫣紅、繁花爭豔的文學盛世。
書中收錄港台兼及華文世界名家如余光中、白先勇、林清玄、馬森、陳文茜、張毅、劉克襄、王健壯、張系國、亮軒、楊照、馬家輝等人作品,亦有備受矚目的青年作家黃文鉅、黃麗群、房慧真、田威寧等人的篇章,還可看見前輩作家如羅蘭、木心、胡適、潘人木、鍾鼎文、朱介凡、林海音等人的身影,彰顯文學傳承之意義。文章蒐羅方向涵蓋報紙各版面、期刊雜誌、出版著作,是最充實也最受讀者喜愛的散文特輯。
本年度的散文獎首次出現兩位得主:王鼎鈞、陳義芝。主編隱地表示:「鼎公繼四大冊龐大回憶錄之後,以八六高齡繼續攀爬寫作高峰。新書《度有涯日記》出版,無疑像一條龍連接上了『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回憶錄有了『餘唱』,強化了整體性的結構,對讀者而言,讀後也有了更完整的感受。」「〈戰地斷鴻〉是陳義芝為他父親和父親那一代寫傳。是一篇典型的『小篇幅.大傳記』散文。陳義芝的一支好筆,將父親的那段戰役詳細記錄下來。他說:『子彈曾劃破父親後頸,命還是僥倖地保存了下來……』」
精挑細選六十篇101年度最精彩、最好看的散文。書末附錄年度散文紀事,為全年的文學歷史留下詳細記錄。
本書特色
★ 年度散文獎由王鼎鈞〈世界貿易中心看人〉、陳義芝〈戰地斷鴻〉獲得。
★ 由資深出版人兼散文作家的隱地(爾雅出版社發行人)嚴格把關、親自編選,篇篇俱是佳作,讀一本書即讀遍全年最好的散文精品。
作者簡介:
隱地,本名柯青華,浙江永嘉人,一九三七年生於上海,一九四七年十歲時由時任北一女中英文老師的父親接來台北,至今已六十六年。著有自傳《漲潮日》,小小說《隱地極短篇》,短篇小說集《幻想的男子》,長篇小說《風中陀螺》,詩集《法式裸睡》、《風雲舞山》,散文集《一日神》、《一棟獨立的台灣房屋及其他》,哲理小品《人啊人》,日記《2002/隱地》以及文學年記《遺忘與備忘》、《朋友都還在嗎?》等四十餘種。
曾獲年度詩獎、年度散文獎。民國五十七年創辦「年度小說選」。2006年,獲聘山東棗莊學院名譽教授。現為爾雅出版社發行人。
隱地的「日記三部曲」,十年前已出版《2002/隱地》,今年初即將付印《2012/隱地》,十年後將完成《2022/隱地》。
作者序
《九歌一○一年散文選》編序──告別「年度」
隱 地
透過近十年「年度散文選」(九歌),想要了解十年散文流變,想要知道散文作者浮沉,並不如想像容易。十位編選人,從民國八十八到九十七年,十年當中共選出二百七十八位老中青三代作家,從一年級的羅蘭、周夢蝶、艾雯(一九二三──二○○九)、齊邦媛、王鼎鈞、余光中、管管、姚宜瑛……二年級的楚戈(一九三二──二○一一)、馬森、弦、司馬中原、林文月、尉天驄、康芸薇、白先勇、陳映真、劉靜娟、楊牧、丘秀芷……三年級的張曉風、夏烈、亮軒、董橋、席慕蓉、蔣勳、喻麗清、李黎、邱坤良……四年級的龍應台、舒國治、林文義、陳幸蕙、陳義芝、平路、蘇偉貞、廖咸浩、張讓、莊裕安……五年級的簡媜、林黛嫚、張曼娟、楊照、楊明、王家祥、李欣頻……到六年級徐國能、吳明益、許正平、鄭順聰、李欣倫……各有勝場。
和小說不太一樣的是,小說界二、三年級的主力作家很快傾斜,三、四年級,甚至五、六年級,早已成為主力部隊,散文卻始終各個年齡層平均發展,顯然,散文寫回顧,寫人生閱歷,老作家娓娓道來,更能打動人心。小說講技法、戲劇張力,須銳利如貓眼洞悉並關照全盤俗世人性;小說家要作品持續源源而生,除了讀萬卷書,還須是一個雜家,什麼知識都懂,更要身體健康,活得久,動力夠,能到世界各地旅行,國人缺少全方位投入小說寫作的作家,一段時日之後,很快就山窮水盡了。
散文則綿綿不絕。這十年來的散文,尤其多彩多姿,新人輩出,各具特色,多元化的社會,產生多元化的散文家。我們倒著往前推,最引人注目的幾支散文妙筆,如張惠菁、黃寶蓮、蔡逸君、柯裕棻、王盛弘、李進文、凌性傑和陳育虹,他們已全然走出張秀亞、琦君、艾雯、子敏以及我自己似線型的散文思維而成為島嶼似的個別銜接甚或不銜接,而他們對末世人情觀察入微,都已能自紙背傳達出來。或許有人說,李進文和陳育虹散文不多,怎麼看得出來,未來十年,能寫出秀異雄勁的好散文?好詩人想要轉戰散文易,反之則難,尤其不肯讀新詩的散文家。
舒國治、蔡珠兒和廖玉蕙,多角度的書寫人生,或濃或淡,老辣入味。張曼娟、曾麗華、鍾怡雯都有傳統中文系的影子,三人又大異其趣,曾麗華冷,張瑞芬評其文說:「只感覺到那是帶著距離的月光」,相較於曾麗華,張曼娟是屬於「熱」的,她的許多散文,散發出「一種對生命源源不絕的感激與珍惜」,至於鍾怡雯,在冷與熱之間,《垂釣睡眠》為其創作期的高峰,近年來,有些作品寫得過於瑣細,或許她應與物情保持距離才能走出新路。
還有不肯進入散文選的愛亞,自樹文風,完全走自己的路,獨創一格,也自有其文壇位置。
這是我在民國九十九年出版《朋友都還在嗎?》書中的一篇短文,就是這篇拙作讓我興起,也想來主編一本「年度散文選」,透過一整年散文閱讀,然後和纏繞我半生的「年度」告別。
這次為九歌編「年度散文選」,除了向文甫兄示好,最主要原因,近十年,我對散文情有獨鍾,希望能編出一本理想的散文選。一整年下來,編務雖然辛苦,卻也樂在其中;主要透過《一○一年散文選》,讀者應該看得出來,我是在向孤獨的作家致敬,向寂寞的文人致敬。
自從網際網路世界誕生,整個人類歷史重新改寫,大眾閱讀習慣改變,更引發小眾文學的衝擊。傳統的書店逐漸消失;集團書店經營,一切看數字引進書種,一個月銷不出一本的書,管你是經典或天王級作家作品,一律退回去再說,百分之百的資本主義托辣斯做法。報紙也一樣,「報人辦報」的年代結束。如今是「商人辦報」的天下──報紙首要談吃喝玩樂,還有以「裸體加屍體」,做為報紙主題的主旋律。副刊也以影人八卦為主,「文學副刊」或一周僅四、五天,或將圖片放大、減少字數以節省稿費。總之文人想投稿的「園地」愈來愈少,稿費不增反減,而文學出版社所剩寥寥無幾。此時想出一本純正小說或散文集,真是難關重重,更何況素有票房毒藥的新詩集,於是只好到「小額依需印刷」的新型出版公司,如秀威、百通等出書,反過來拿錢給出版社,印個三、五十本送人。
作家無勞保,無退休金,一切靠天吃飯。在這樣困境中仍能不改其志,繼續創作,讓人尊敬。今年我選了唐潤鈿〈羅蘭的微笑〉,向羅蘭致敬;選了向陽〈文學傳播的掌舵者〉,向蔡文甫致敬;選了馬家輝〈在各種悲喜交集處〉,向木心(一九二七──二○一一)致敬;王健壯〈台灣早就忘了我的朋友胡適之〉,向胡適(一八九一──一九六二)致敬;陳文發〈暮光秋色〉,向潘人木(一九一九──二○○五)致敬;張作錦〈斗室裡的大觀園〉,向周汝昌(一九一八──二○一二)致敬;向明〈含淚讀詩懷鍾老〉及余光中〈詩史再掀一頁〉向鍾鼎文(一九一四──二○一二)致敬;謝武彰〈朱介凡二三事〉,向朱介凡(一九一二──二○一一)和林海音(一九一八──二○○一)致敬。
以同樣的心情,我選擇將一○一年「年度散文獎」致敬散文大家王鼎鈞先生。鼎公繼四大冊龐大回憶錄之後,以八六高齡繼續攀爬寫作高峰,在新的一年裡,除交出散文集《桃花流水杳然去》,也整理出十五、六年前的「紐約日記」。新書《度有涯日記》出版,無疑像一條龍連接上了「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也填補了他生命中的「美國時期」,回憶錄有了「餘唱」,強化了整體性的結構,對讀者而言,讀後也有了更完整的感受。
「年度散文獎」得主,我另外也選了〈戰地斷鴻〉的陳義芝。「兩位得主」自有〈年度散文獎〉以來,好像還不曾出現。而這一次也不是由兩位散文家來分取一份小小獎金,而是增加一份,增加的一份由「爾雅」贊助。「爾雅」誠心誠意獻上這份微薄的獎金,只表示三十七年來長期在文學園地裡播種的園丁,對作家一點小小的獻禮,而且和「九歌」聯手,代表兩家文學出版社,向兩位令人敬仰的作家致敬!
〈戰地斷鴻〉是陳義芝為他父親和父親那一代寫傳。是一篇典型的「小篇幅.大傳記」散文,關於八年抗戰、山河變色的故事,前有徐鍾珮、潘人木、紀剛、王藍的四冊史詩般的大河小說──《餘音》、《滾滾遼河》、《蓮漪表妹》和《藍與黑》,隨後同類小說源源而出;陳義芝父親血淚斑斑的故事──一位本來在四川家鄉擁有木廠、一大片梯田的少爺,卻碰上「拉夫年代」,硬被強拉軍中,且直拉到上海,領了一套粗布軍服,一個新編的隊號,從二等兵幹起……一九三八年,最艱苦的抗戰歲月,日軍攻下九江、馬當,他正在烽火燎原的戰地,家裡母親病危,連寫九封信,他都無法收到……後來代理排長,防守田家鎮,和另外兩個排陣地,各領了一挺機關槍,還要掩護五十四軍撤退……戰至最後,體力實在支撐不住,睡著了……
陳義芝的一支好筆,將父親的那段戰役詳細記錄下來。他說:「子彈曾劃破父親後頸,命還是僥倖地保存了下來……」
陳義芝最初寫詩。詩人寫散文總是才華洋溢,他有三○年代徐志摩那一代文人的特質,不久前他出版《歌聲越過山丘》,更是一本回憶其文藝青年時代初識弦,後來進入《聯合報》副刊,協助弦編務,結識眾多文人學者的散文集。關於文壇軼事,弦可寫卻未寫,幸虧義芝寫了,是一本文采錦繡的文壇書話。
和陳義芝〈戰地斷鴻〉相關的是張騰蛟的〈人物兩題〉──「幼年兵」和「老芋仔」,要不是抗日和國共內戰,原本是寧靜鄉村的童幼,怎麼可能變成這樣一個個孤苦無依且有了這樣頭銜和稱呼的人?張騰蛟用對比描繪、刻劃……格外讓傷痛畫面深留心田。
同樣以「老芋仔」為題材的〈一隻愛吃辣的狗〉,五月號《文訊》「銀光副刊」雖以小說類別刊出,我仍將它當作散文收進來,也是本次所選字數最多的一篇。曾出版《岸與岸》自傳體的桑品載,最近在兩岸走紅,特別是彼岸,大量刊出他的幼年兵和東引反共救國軍時期的隨筆。桑品載是傳奇人物,不到十一歲就當上幼年兵,他的娃娃幼年兵照片還上過美國《生活》(Life)雜誌封面。
桑品載文筆老辣,寫是為記錄那個消逝年代裡受苦的人──就像〈一隻愛吃辣的狗〉裡的主角,當年叫「小袁」如今已成「老芋仔」──像他這樣的人,活得差不多也就像是一隻狗了。
《一○一年散文選》,選了不少名家作品,但也有幾位作者的名字,對我較為陌生,譬如〈於心有愧〉的黃文鉅,〈浴女圖〉的田威寧和〈超馬行〉的衷曉煒。
〈於心有愧〉像是遊記,也像小說,此文是當今愛情男女的縮影,作者應該是位年輕人,但所有對愛情的體驗,頗像一位出家老僧,已看盡世間情慾虛幻。「人和人相處到某個境地了,似乎就開始產生厭倦、排拒,終而免不了分道揚鑣……」「愛情是最暴力的甜蜜,痛並快樂著。」「每部愛情字典總是從最初的『滿紙荒唐言』,翻到最後只剩『一把心酸淚』。」「乍看最有禮節的背面,原來才是人性罪惡的淵藪。」「我沒有燒炭,沒有死,我還是我,但不是原來的了。」
田威寧〈浴女圖〉,寫一個不愛回家卻愛乾淨的父親,偶爾回家總是先洗澡,為他洗澡擦背的是曾在酒店上班頗有風塵味的阿姨。一篇從小孩眼睛看大人世界的散文。「父親從來不是個良人」,他有暴力行為,讓欲從良女子以割腕自殺來抗議。不久「換另一個女人住進主臥室了」,文章雖已結尾,但現實生活裡單親家庭的一幅父子和浴女圖仍一步步向讀者的眼睛逼來……
衷曉煒的〈超馬行〉形式和內容都特別。它可以歸為「運動型散文」。文人多半不愛運動,因此以運動為內容的散文一向稀少,〈超馬行〉寫馬拉松長跑,作者說:「長跑,是一種生存的態度,一種不停止呼吸的方式……」「馬拉松跑者不需要盛宴,只須給我們熱量,讓我們向前。」
這篇以長跑方式進行的散文,愈寫愈精彩,一路往前跑,讓我們看到野花小溪,讓我們看到森林大樹,也讓我們看到眼前的山,天上的雲,還告訴我們馬克思說的:「暗透了,更能看見星光。」你看長路可以跑出歷史的教訓,這真的是有氧運動啊!
衷曉煒似乎只在「聯副」上出現,他的〈那些年男人們的痴與別〉也是我想選進「年度散文」的佳作。
「散文的特點是題材廣泛,筆法自由」,舉凡政論、史論、書序、傳記、雜說、日記、書信、隨筆、小品均可納入。《文心雕龍》讚許論說類的寫作,「從有形的事務上去窮究,從無形的道理上去追求」,鑽研難解的問題,探索深奧的哲理,最能使人心悅誠服。不過歷年「年度散文選」仍以抒情美文為主,向來少收議論散文。《一○一年散文選》做了些許調整,譬如楊照〈黎智英啟示錄〉和孫慶餘〈諾貝爾文學獎之輕與重〉,兩文說理清楚,敘事明晰,就是散文中的翹楚,況且兩文所論及之人或事,均為民國一○一年之新聞大事,文學能與新聞結合,欣賞文字之餘,也貫通了事理,做為一個新時代的讀者,應當可以接受這種拓寬散文幅度的改變。
誰也沒想到上一個年代教育的普及使得我們這一代寫詩寫自傳和寫散文,幾乎已經變成全民生活習慣,儘管文學書籍銷路不佳,報紙副刊園地愈來愈少,但這一點也不影響大家的寫作興趣。今年我也選入亮軒《青田街七巷六號》一書中的第七章〈今昔驚夢〉,我問他發表在何處,他說:「寫得太多了,根本不知要寄往何處。」好在,出書也是發表,透過他這篇回憶錄,讓我們驚覺新台北和老台北變革差異如此巨大快速卻又不易察覺。真的是晨起才揉揉眼,黃昏已緊隨在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如今頗多老人,即將成生命過客,卻仍自以為是地發表著議論,且自我感覺良好……如果能換一個角度欣賞夕陽餘暉的美,老年人生還真頗為愜意。
《青田街七巷六號》從一幢老房子看歷史,「屋中老少今安在,門外人車兀自流」,想想青田街上曾走過多少教授學者……現在他們都走到哪裡去了?
主編《一○○年散文選》的鍾怡雯曾說:「沒人要讀文學獎得獎作品。」今年我只選了獲得《自由時報》散文獎伊格言的〈恐懼遊戲〉、《明道文藝》上林孟潔獲大專散文組第三名的〈生活練習〉。前者寫野蠻隱藏在文明裡。後者,評審之一的張瑞芬說:「全篇像獨白、囈語、書信與日記的綜合,既對外張望,也向內探索……章節分明,又環環相扣……幽微隱喻,魅力非凡。」
還有三位一體更年輕的女學生,透過「北一女」老師陳美桂帶領她們閱讀王鼎鈞的《左心房漩渦》中〈看大〉一文後,而以〈我看〉為題──藉由一雙靈目去「看」──各寫的一篇小品。你看三個十七歲少女立刻能以同一題目寫出如此青翠篇章,看來散文天地何其遼闊寬廣,老中青三代各有優秀表現,展現出台灣散文一片錦繡美景。
教養與教育,也是今年散文選的主題之一。台灣社會出現這麼多困擾的問題,主要是來了一批受西方教育的「教改者」,善於論述,「有著一套聽來非常言之成理的嚴密理論」。「以放任想像力為鵠的,又主張個性自由成長……老師對學生責罵兩句,學生就會回家告狀,家長就會興問罪之師,在這種情況下,哪有老師願意多事?」(註2)
薛仁明是來自基層學校的老師,他看到了教改以來,每下愈況的諸多教育問題。他說:教育之要「簡靜」二字。今天教育之崩解,部分原因正是被大人急壞的……身處在急成一片的躁鬱時代,令人格外想找回人應有的自在與安然。〈小子,何莫學夫詩?〉寫得趣味中含著教育者應有的智慧。接受全民教育、讀了書有了點知識的父母,不必凡事都要去「教」老師如何管或不管自己的孩子;唯有家長尊敬老師,學生自然會尊敬老師。
高希均教授除專業本行外,幾乎都在提倡閱讀,他的〈內外兼顧的知識〉是對清華大學的畢業生致詞。他希望大學生進入社會之後要有「較高的學習意願,較強的反省能力,較大的包容態度,較深厚的專業知識,以及持久的閱讀習慣。」雖是演講稿,也值得收進「年度散文選」。
十二月號出版的《文訊》雜誌,在其中選了六篇進入年度散文,主要這一系列作品全都是回憶過去文學閱讀生活的美好,彷彿一組樂器,重新為我們奏出文藝復興之歌。
而最讓我驚喜的是,到了年末最後一天,突然在《中華日報》副刊讀到張瑞芬教授的〈散文Pi的奇幻漂流──二○一二年台灣散文〉,這篇如詩如歌評析二○一二年散文的大作,剛好彌補我置於書前「編序」之不足,許多遺漏的佳作,全讓張瑞芬的「銳眼」看見了,無論篇名、書名……都一一出現在讀者眼前,閱畢此書,讀者顯然還有一張更壯美亮麗的閱讀地圖懸掛於前,張作剛好能及時收進本書,成為壓軸大文,誠然是美妙奇妙又最圓滿的結局。
感謝文甫兄和素芳讓我老來還能完成一個夢。做為本書編者,要向二○一二年繼續在文壇耕耘的作家致敬,更向本書中的每一位作者致敬。至於二○一二年許多在報章雜誌上發表的傑出散文,竟然未被我看到,甚至顯然是我忽視了,當然我要向這些作家和作者致歉。「年度文選」始終是一種「看見」和「被看見」的問題。也是讀者對作者或作家「立正」或「稍息」的問題。任何讀者連讀一個作者(家)三篇好文章,一定會肅然起敬的「立正」,連讀三篇「差勁」之作,也就自然「稍息」了。在這一年無論發表小說、散文或詩的作者,當然希望自己的作品能進入「年度選集」,受到主選人「立正」的正視;每一文類主選人,誰不睜大眼睛,唯恐遺漏了好作品。但幸運之神總是少數。一本選集不可能將當年的好作品全部收納進來。何況,今年台灣散文大豐收,我從年頭讀到年尾,初選進入的散文數量超過百篇,編成兩本足足有餘。
還好,有了九歌出版社,「年度散文選」會始終存在。今年未被看見的作者,明年會被一雙新的眼睛注視。新的主選人一定比我年輕,「年輕銳利的眼睛」會將明年優秀作品和傑出作家全部聚焦,所以明年會有一本更好看的《一○二年散文選》。
註1:據文甫兄月前告知,因聽到消息,同業之中有人放話要接辦年度小說,故臨時搶發新聞。
註2:引自漢寶德〈缺「德」的教育〉(原載二○一二年五月十五日《人間福報》「百年筆陣」)。
《九歌一○一年散文選》編序──告別「年度」
隱 地
透過近十年「年度散文選」(九歌),想要了解十年散文流變,想要知道散文作者浮沉,並不如想像容易。十位編選人,從民國八十八到九十七年,十年當中共選出二百七十八位老中青三代作家,從一年級的羅蘭、周夢蝶、艾雯(一九二三──二○○九)、齊邦媛、王鼎鈞、余光中、管管、姚宜瑛……二年級的楚戈(一九三二──二○一一)、馬森、弦、司馬中原、林文月、尉天驄、康芸薇、白先勇、陳映真、劉靜娟、楊牧、丘秀芷……三年級的張曉風、夏烈、亮軒、董橋、席慕蓉、蔣勳、喻麗清、李黎...
目錄
隱 地 告別「年度」──《九歌一○一年散文選》編序
1徐祁蓮 滄海,藍田
2馬家輝 木心三帖
3侯吉諒 修書問道
4林文義 簡 訊
5王道還 色不迷人人自迷
6唐潤鈿 羅蘭的笑談
7張騰蛟 人物兩題
8薛仁明 小子!何莫學夫詩?
9林清玄 眼前的輪迴
10王健壯 台灣早就遺忘了我的朋友胡適之
11朱天衣 四季桂
12吳興文 想起「那話兒」
13陳文發 暮光秋色
14黃文鉅 於心有愧
15李維菁 物質的美好
16張純瑛 焚稿斷痴情
17萬劭晴 我看之一
陳芳燁 之二
王姵媗 之三
18白先勇 父親與民國
19桑品載 一隻愛吃辣的狗
20田威寧 浴女圖
21劉克襄 從後火車站出發的人生
22張 毅 黑暗裡;一盞一盞的燈
23黃錦樹 馬華文學無風帶
24王盛弘 夜躑躅
25高希均 做一位「內外」兼顧的知識人──清華大學畢業典禮致詞
26景 翔 無名浴伴
27亮 軒 今昔驚夢
28林孟潔 生活練習
29林貴真 藍天‧大海‧結婚曲──從關島婚禮談婚姻與寫作
30衷曉煒 超馬行
31宇文正 故 事
32河 岸 河流─最後一堂國文課
33黃麗群 我的小物業
34張作錦 斗室裡的「大觀園」
35陳文茜 旅行,是一首詩
36向 明 含淚讀詩懷鍾老
37陳義芝 戰地斷鴻
38王鼎鈞 世界貿易中心看人──紐約日記三則
39余光中 詩史再掀一頁
40莊聰吉 一根扁擔
41吳敏顯 四個音符
42何懷碩 全球化中說相聲
43謝武彰 朱介凡先生二三事
44馬 森 八十自述
45楊 照 黎智英啟示錄
46孫慶餘 諾貝爾文學獎之輕與重
47李進文 並不會怎樣
48新井一二三 惡夢裡的日本
49向 陽 文學傳播的掌舵者──蔡文甫與九歌出版社
50黃春美 變成男人
51果子離 散步在傳奇裡
52楊 明 閒居河堤邊
53房慧真 百花深處
54陳美桂 時間的綠藻.光的遊戲
55路寒袖 繆思的子民
56喻麗清 大同小異的苦悶
57伊格言 恐懼遊戲
58張系國 台灣人懶得提的十件事
59曾郁雯 一棵種在夢境邊緣的水樹
60張瑞芬 散文Pi的奇幻漂流──二○一二年台灣散文
附錄 一○一年年度散文紀事/杜秀卿
隱 地 告別「年度」──《九歌一○一年散文選》編序
1徐祁蓮 滄海,藍田
2馬家輝 木心三帖
3侯吉諒 修書問道
4林文義 簡 訊
5王道還 色不迷人人自迷
6唐潤鈿 羅蘭的笑談
7張騰蛟 人物兩題
8薛仁明 小子!何莫學夫詩?
9林清玄 眼前的輪迴
10王健壯 台灣早就遺忘了我的朋友胡適之
11朱天衣 四季桂
12吳興文 想起「那話兒」
13陳文發 暮光秋色
14黃文鉅 於心有愧
15李維菁 物質的美好
16張純瑛 焚稿斷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