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推薦:丁學文、南方朔、彭懷真、劉必榮
◎日本暢銷50萬冊
本書以採訪報導的方式,簡潔易懂地將美國為什麼會有如此金融黑洞的內幕一一剖析。美國金融海嘯席捲全球,不斷預告經濟大恐慌的危機,我們必須瞭解根源所在的美國究竟出了什麼問題,才有辦法在危機中找出解救的方法。全世界因為金融風暴衝擊之下損失慘重時,美國經濟未來將會如何,正關連著你我,唯有檢視美國現狀及其黑洞,才能發現問題核心找到解決之道。
本書讓你深刻瞭解為什麼全世界經濟都被美國所拖累的主因,美國實地深入報導美國成為金融危機震央的原因,新自由主義經濟究竟帶給人們什麼樣的惡夢,當國際秩序與世界經濟正在重新建構時,在地球彼端的我們必須知道事實的真相,才能掌握世界脈動,避免再深陷危機。本書以採訪報導的方式,簡潔易懂地將美國為什麼會有如此金融黑洞的內幕一一剖析。
本書詳實報導美國社會與經濟為什麼會迅速衰敗的主因,從對美國政經社會的全面觀察,討論新自由主義完全市場化、放鬆管制導致次貸風暴金融危機,利字當頭的財團企業將貧困商機利用殆盡之後,又怎知未來將埋伏社會動盪不安的地雷,導致全面金融風暴。
國家有保障人民生命、受教育與生存權的義務,然而當政府以貫徹新自由主義為藉口,漸漸讓出這樣的義務,轉而將保障人民福祉的權力轉讓給民營企業之時,以市場原理為機制的民營化管理,將造成人民的生存權遭受嚴重剝奪,終極實現新自由主義的下場,就是導致圖利極少數的富人,中產階級迅速崩落,低收入階層暴增,國民生活品質驟降,國民健康與生產力迅速衰退,犯罪率急增,社會面臨嚴重的惡性循環,當政府重新收起爛攤子時,正是拖垮美國財政的重要因素,最後終將吞噬整個社會經濟,也導致全世界動盪的惡果!
本書以清楚易懂的闡述美國為何成為金融風暴的中心,又為什麼會迅速淪為貧困大國的原因,在貧困差距日益嚴重的今日,可作為各國政府在決策考量與執行上得深具警惕之處,更是喚醒人民覺醒的警鐘。
作者簡介:
堤未果
日本時事評論記者,名主播。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國際關係畢業,曾任職美國野村證券,目前往來東京、紐約之前從事報導寫作與演講。2008年3月與未來政壇新星東京都議員川田龍平結婚,轟動全日本。
譯者簡介:
楊明綺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赴日本上智大學新聞學研究所進修。目前專事翻譯與文字編輯工作。譯作有《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情》、《銀行駭客》、《活用記事本設定工作目標》、《女性身心醫學百科》、《君空》等。
各界推薦
得獎紀錄:
◎本書榮獲第56屆日本散文作家俱樂部獎(散文隨筆&評論獎)
媒體推薦:
「金融海嘯發生後,每個人都感到焦慮與徬徨,都不知道到底發生什麼事,會把我們衝撞得昏頭轉向,步履蹣跚。暈眩過後,現在最該做的是停下來,好好找出問題的根源。《貧困大國美國》一書精彩的報導,剛好滿足了我們這方面的求知慾,讓我們得以真正瞭解自以為很熟悉的美國。」-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劉必榮
得獎紀錄:◎本書榮獲第56屆日本散文作家俱樂部獎(散文隨筆&評論獎) 媒體推薦:「金融海嘯發生後,每個人都感到焦慮與徬徨,都不知道到底發生什麼事,會把我們衝撞得昏頭轉向,步履蹣跚。暈眩過後,現在最該做的是停下來,好好找出問題的根源。《貧困大國美國》一書精彩的報導,剛好滿足了我們這方面的求知慾,讓我們得以真正瞭解自以為很熟悉的美國。」-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劉必榮
章節試閱
第一章 貧困衍生出的肥胖問題
【圖說】貧困衍生出的肥胖問題已經成為社會問題
新自由主義興起導致美國中產家庭流失
一九五○至六○年代,美國熱門家庭倫理劇在日本十分風行,也在日本人心中深植了令人嚮往不已的家族群像。
住在偌大庭院的獨棟郊區住宅的白人家庭,先生是白領菁英,妻子在寬敞新穎的廚房烤著香噴噴的馬芬,三個可愛的小孩在一旁活蹦亂跳,腳邊還躺著溫馴的長毛大狗。客廳擺著大沙發,窗外綠草如茵的草坪上,自動灑水器噴出的水花閃著耀眼的光芒,這是多麼幸福的光景。
我們印象中對於美國那種幸福美滿的中產階級家庭呈現的畫面,現在究竟變得如何了?
美國家庭倫理劇的舞台是以五○年代都市的勞工階級家庭為背景,但六○年代開始就不一樣了,七成以上都是描述郊區的中產階級家庭生活。第三十七任美國總統尼克森的理想,就是希望所有美國國民皆能過著這般生活,也是冷戰時期足以贏過舊蘇聯的象徵。
但是,來自企業與高所得者的稅金,透過教育、醫療與社會福利制度再分配到中產階層的政策,卻因為不景氣的關係,引發通貨膨脹等問題。新自由主義的興起便是為了化解僵局,卻也動搖了美國中產階級的生活基本面。
相較於重視社會福利政策的尼克森總統,第四十任美國總統雷根則是以重視效率的市場主義為基礎,不斷提出各項政策,促使美國社會產生莫大變化。藉由提高大型企業的競爭力,促使經濟提升,譬如撤銷、暫緩對於企業的一些相關法令、調降法人稅、通過較不利於勞工的政策,縮減社會保障範圍等。
結果不敵外勞的廉價優勢,美國製造業逐漸失去競爭力,勞工們一個個丟了飯碗,中產階級淪為貧困階層,取而代之的是服務業的興起(金融、IT、企管顧問等),這方面的菁英份子成為美國社會的中流砥柱,逐漸拉大貧富差距。
根據美國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二○○六年度報告,四口之家的年收入低於二萬美元(二二○萬日圓)的家庭即為低收入戶,出身這般家庭的孩子便視為「貧童」。依普查局所發表的資料(U.S.Census Bureau 2005)顯示,二○○五年度美國國內貧困率為12.6%,家中未滿一八歲的貧童率為17.6%(約每六人中有一人),二○○○年到二○○五年之間上升了11%,估計五年來增加了一百三十萬貧童。
雷根主政後,擴大貧富差距的市場原理主義不但消滅了中產階級,也使得淪為貧困階層的人們難以從谷底翻身,六○年代聯邦政府以救濟貧困階層為目的,祭出許多的社福政策正逐漸萎縮中。
譬如布希政府推出的「五年保育援助基金凍結」計畫,意即至二○○九年為止將取消三十萬戶家庭的保育援助資格。此舉不但造成國內貧童急增,「國家學校午餐計畫」的施行亦嚴重影響孩子們的健康,也間接增加了不少醫療負擔。
(譯註:何謂「國家學校午餐計畫」?)
為何胖子貧童特別多呢?
中午十二點鐘聲響起,午餐時間開始。位於紐約州布朗士區某公立小學的學生餐廳裡,一大群學生正拿著餐盤爭先恐後地排隊。
一按下微波爐,餐廳內便飄散著一股濃郁的起司味,學生們個個迫不及待,看著白板上寫著「起司通心粉」的斗大字眼,響起一片歡呼。
所謂「起司通心粉」,就是將通心粉淋上牛奶、奶油和起司一起拌煮,超市一盒賣三美元。這道卡路里高、味道濃郁的餐點,成了最受孩子們歡迎的速食料理。
午餐主食則是「花生醬加果醬三明治」。麵包上塗了厚厚的花生醬和果醬,典型的美式餐點也出現在午餐菜單上。
艾蜜莉•強森老師邊瞅著大口吃著午餐的小胖子們,邊說:「政府根本不明白,那些孩子之所以肥胖的原因就是貧窮。」
針對50%公立小學學生過胖的問題,紐約州州政府於二○○六年祭出對抗肥胖政策,指示所有公立小學將免費提供的可樂,換成含有維他命C的柳澄汁。
但這項政策似乎沒什麼效果。
艾蜜莉認為貧童的教育程度低落與肥胖度呈正比,她表示:
「因為家境貧困,每天的伙食都是以便宜、方便調理的垃圾食物、速食和炸物為主。許多學生的家裡依賴民生配給券(針對低收入戶所發放的食品交換券、糧食券等),而且這種現象越來越惡化。」
「學校方面對於孩子們的肥胖問題有何對策嗎?」
「根本沒有這方面的預算。」艾蜜莉嘆了一口氣。
二○○五年夏天,甘迺迪克州議會通過小學、國高中以及周邊地區,含砂糖的冷飲和速食自動販賣機全面撤除的決議案。甘迺迪克州是第一個執行如此嚴格法令的州,之後全美十七州亦跟進。
但美國的貧困地區與富裕地區猶如拼布般東拼西湊的連接著,隨著經濟環境的不同,學童們的健康狀況也不一樣。
「像甘迺迪克州這般較為富裕的地區,比較有餘力關心民眾的健康問題,但我們學校位於紐約州,根本無法將銷售垃圾食物的自動販賣機逐出校園,也無力阻止擺放這種機器的企業入侵校園。」
「那供餐方面呢?」我問。
餐廳白板上寫著一週的菜單,幾乎全是垃圾食物。漢堡加披薩、起司通心粉加炸雞、熱狗……絲毫看不出來有為孩子們的健康著想。
走在紐約街頭上的一百九十萬名兒童中,有四分之一是貧童,其中三分之二參加國家學校午餐計畫(針對學童提供低成本或免費的午餐。早餐、午餐或是兩者都有的供餐計畫)。
「可以談一下有關國家學校午餐計畫嗎?」
艾蜜莉回道:
「這項制度本身引發的問題,便能清楚顯現這個國家的經濟落差。」
一九六六年開始實施的國家學校午餐計畫(National Lunch Program),原本是針對貧困地區和偏遠地區的學童所制定的一項跨州計畫。
一九七一年以改善學童營養為目的,對象擴及雙薪家庭和貧困家庭的學童;一九七五年則修訂為所有學校均可以自由參加。
這項計畫是以家庭年所得低於聯邦貧窮線130%的學童為對象,和領取糧食券的資格標準是一樣的,只要符合領取糧食券資格的家庭中有高中以下的學童,州政府會自動將其列為計畫的對象。
以此基準表來看,五口之家年收入低於三萬一千零九十九美元的話,可申請低價午餐(部分由國家補助),低於二萬一千八百五十三美元的話,可申請免費午餐。
根據美國農業部的資料顯示,二○○五年全美申請這項計畫的學童人數共三千零二萬六千人,較前年增加三十八萬一千人。
「越是貧困的地區,申請這項計畫的學童越多。相反地,家庭較為富裕的孩子們,父母有較多的時間親手製作卡路里低而營養價值高的午餐給孩子們吃,相較之下吃得比較健康。
但是對於貧困地區連早餐都沒得吃的父母親而言,這項計畫無疑是父母的一大助力。就算為了節省成本,菜單淨是些垃圾食物,也總比挨餓上課好。」
目前實施這項計畫的有:西維及尼亞州、德克薩斯州、夏威夷州、德拉威州、北卡羅萊納州、佛羅里達州、路易斯安納州、阿肯瑟州、田納西州等,華盛頓州也有,多集中於南部地區。大部分是屬於個人平均所得較低的州。相反地,實施比率較低的州例如:威斯康辛州、甘迺迪克州、密西根州、內布拉斯加州、堪薩斯州、南達科他州、猶他州、懷俄明州、紐澤西州、印第安那州等,其中又以威斯康辛州的16.6%實施率為全美最低。這些州多位於東海岸、中西部、山岳地區,以個人平均所得居全美第一、第二的甘迺迪克州和紐澤西州為首,這些都是美國較為富裕的州。
畢竟學校要在有限預算中籌措這筆龐大支出,就得減少人事支出費,廚具老舊也無法更新,清一色是便宜、高卡路里,方便調理的速食食品、垃圾食物等。
不少連鎖速食業者均以爭取學校早午餐這塊大餅為目標。隨著政府補助預算減少,越來越多學校與麥當勞、必勝客等知名連鎖速食企業簽約合作。依調查結果顯示,全美29%的學校與知名連鎖企業合作,其中約六成都是學生數超過五千人的學校,比率相當高(U.S.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Food and Nutrition Service,2006)。
不少知名企業均積極開拓學校這塊市場大餅,像是麥當勞、必勝客、漢堡王、達美樂和溫蒂等在各國(原為日本)也是耳熟能詳的速食業者,其中尤以必勝客最為積極。
國民肥胖率逐年提升,儼然成為美國當前最嚴重的社會問題。「國際肥胖症研究協會」曾提出警告,照此情況下去,到二○一○年全美大約會有半數以上的兒童都是小胖子。
美國農業部雖然要求各州必須改進學校供餐的菜色,以求符合一定的營養標準,但對經濟困頓的州政府而言,根本沒辦法達到這項要求,艾蜜莉忿忿地表示:
「這個國家之所以小胖子越來越多,全是因為政府棄貧困階層不顧的結果。」
布希政府將二○○七年度的食品民生援助預算砍了六億五千六百萬美元,造成約四萬名兒童被摒除於這項計畫的名單外。
依賴糧食券生活的人們
不健康的肥胖是貧窮的象徵,這個問題不只發生在小孩身上,成人也很嚴重。
根據「美國疾病預防管制中心」於二○○○年針對國內三十萬成人所進行的國民肥胖率調查顯示,肥胖人口佔州人口比率高達30%的依序是:路易斯安納州、密西西比州和西維及尼亞州。科羅拉多州、甘迺迪克州、夏威夷、佛蒙特則是比率最低的州。
「二○○五年從電視上看到紐奧良水災報導時,令大家最驚訝的就是災區的非裔美人很多都是胖子。」
紐約州一位專為弱勢者爭取權益的律師麥克•威廉這麼表示。
二○○五年夏天,麥克為了幫助因卡崔娜颶風來襲而失去一切的災民爭取權益,數度前往路易斯安納州。
「有些駐美日本人看到那樣的新聞畫面,認為是他們不運動,成天吃麥當勞之類的速食才會變成這樣,我聽了覺得很難過,因為他們根本不瞭解美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家。住在富裕州郡的有錢人所持的看法和意見完全相同,才是最可怕的事。」
風災受害最深的密西西比州與路易斯安納州,分別高居全美第一和第四貧窮的州。
「譬如路易斯安納州,每兩人就有一人靠糧食券過活。」
二○○六年度,全美有二千六百一十九萬五千四百四十九人領取糧食券。從二○○○年開始,五年來增加了九百三十萬人(Food Research and Action Center 2006)。
但這項數據其實不到必須依賴糧食券過活的人口的六成,也就是說,還有四成的人符合領取糧食券資格,卻不曉得有此權利。此外,就算有工作也不足以養家糊口的窮忙族年年增加,也是一大問題。依普查局所發表的數據顯示,二○○六年,全美重度貧窮人口已達三千六百五十萬人。
路易斯安納州在尚未遭受風災前,也就是二○○四年時,領取糧食券的人口比率高達63.8%。譬如無收入的四口之家,每月糧食券的給付額為五百一十八美元,每餐每人平均花費一美元四十角。不少符合領取資格的家庭不但沒有廚具,連廚房也沒有。
「那他們拿著糧食券去超市購物時,到底買些什麼呢?」
「盡量買那種不必烹煮,也不用加調味料,既便宜又能填飽肚皮的東西,所以能夠選擇的實在不多。」麥克說明著。
我的腦子裡又浮現公立小學那些淨是垃圾食物的午餐。
絕大多數的貧困階級者缺乏營養均衡的觀念,為了求溫飽,只好用糧食券買些高熱量的低價食物。「起司通心粉」(一美元五十角)便是最符合他們需求的食物之一,還有像是加入熱水,只需一分鐘便能煮熟的「速食米」(九十角)、口味重的零食(一包九十九角)、就算放兩個月也不會發霉的麵包(一斤一美元三十分)等,都是他們最常買的食物。
這些速食品添加了大量的人工香料與防腐劑,毫無營養價值可言。
結果造成貧困地區營養失衡的肥胖兒童、肥胖成人越來越多。健康狀況惡化所衍生出來的問題就是醫療費用急劇增加、學童學習力低落等,惡性循環導致情況更加嚴重。
二○○四年,住在紐約的一位電影導演摩根•史柏路克,以自身做實驗,連續三十天只吃麥當勞,拍成一部名為『麥胖報告』(Super size me)的記錄片。
結果僅僅三十天體重便增加十二公斤,體脂肪增加10%,內臟功能明顯衰落,實驗途中,甚至被三位醫師警告不能再繼續進行這項實驗。
這部明確點出飲食生活對人體有何影響的電影,對許多嗜吃麥當勞的人無疑是一記當頭棒喝,也是一部叫好又叫座的記錄片。
「肥胖=偏食」這般單純的關係圖背後,其實隱藏著嚴重的貧困現況。
美國國內的饑餓人口
根據美國農業部資料顯示,二○○五年美國國內曾經歷「饑餓狀態」的人口為三千五百一十萬人(佔總人口12%),其中成人為二千兩百七十萬人(佔總人口10.45%),孩童則為一千二百四十萬人。
這些被定義為「饑餓人口」的人們,主要特徵如下:(一)六成為單親媽媽,(二)有孩子的饑餓家庭人口數是沒有孩子的家庭的兩倍,(三)以西班牙裔或非洲裔的美國人居多,(四)多為重度貧困家庭,等以上四點。
此外,39%的饑餓人口是有工作的。
對於有兩個分別為七歲與九歲的兒子,住在紐約州哈雷姆市的「PROJECT」(低收入戶專屬國宅)的非裔美人摩妮卡.戴比斯而言,母子三人如何求得溫飽成了她最苦惱的事。
獨立撫養兩個小孩的她,從事月薪四百五十美元的大樓清掃工作,扣掉房租、水電瓦斯費、雜費和瓦斯費之後所剩無幾。
「光靠領取糧食券,每個月的伙食費還是捉襟見肘,所以還是得排隊領取「濃湯廚房」(免費提供食物的民營慈善團體)和教會發放的物資。
因為沒錢付電費,已經一個禮拜沒有電可用,只能靠燭光生活,想盡辦法也要讓兒子能多吃一片麵包,這就是我們的現況。」
一九七四年開始實施的聯邦住宅計畫「PROJECT」,每戶都有居家基本設備,而且超過每月家庭收入30%的房租部分由國家負擔,受惠對象以低收入戶、六十二歲以上高齡者以及身心障礙者為主。
入住「PROJECT」的家庭平均年收入為一萬八千美元,像摩妮卡這般為生活所苦的單親媽媽,平均每月房租為三百美元。
紐約州共有三百四十五處地方設有「PROJECT」,共二千六百九十八棟,目前住有十七萬五千戶,共四十二萬人。全美最大都市紐約市的八百萬人口中,每十九人就有一人是「PROJECT」的住民,大多是非裔和西班牙裔美人。33%戶長為六十二歲以上的高齡者,其中18%享有生活照護服務;41%的住民是未成年者,其中42%依賴各種年金生活(New York Convention & Visitors Bureau 2003)。
「扣除房租後,平均一天只能花五到七美元,實在不夠,當然只求溫飽了。」
依美國國稅局發表的報告顯示,二○○六年度約六千萬美國國民,過著每天收入不到七美元的生活。
「人家說伊拉克和北韓的總統,都是讓人民餓肚子的冷酷獨裁者,我更想知道,讓這個國家的人民餓肚子的人到底是誰?」摩妮卡的聲音充滿了憤怒與埋怨。
自從布希政府入主白宮後,貧困率逐年攀升。第一任的四年間,全美貧困人數增加約五百九十萬人,另一方面,華爾街的CEO(執行長)們卻享有五十億美元以上的獎金,知名石油企業的CEO則領到四○○億美元以上的退休金,由此可見貧富差距之大。
漫畫裡出現的有錢人都是捧著鮪魚肚的暴發戶模樣,但現今美國社會卻出現越來越多「有鮪魚肚的窮人」。
全球知名經濟學家保羅.皮爾澤在其著作《財富第五波》(Paul Zane Plizer,The Wellness Revolution)一書中指出,食品產業之所以能達到年營業額一百二十兆,就是鎖定貧困階級為目標,從中賺取巨額利益。加工食品的市場行銷更是針對身陷肥胖與營養失調等嚴重問題的貧困者進行嗜好研究,找他們喜歡的名人拍廣告,以達到促銷目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愈貧困的人,愈依賴垃圾食物和加工食品的原因。靠經濟弱勢者活絡這類產業的美國,正逐漸與「貧困」和「肥胖」等字眼劃上等號。
專欄(1)錯誤百出的解決肥胖兒對策
位於西維吉尼亞州的漢彌爾敦中學,目前校園中最流行的活動就是蹦蹦跳遊戲。
「這種遊戲真的很棒!自從在體育課玩過後,大家都愛上這種遊戲。每天持續做,我想一個月便能減重十磅(約四.五公斤)。」就讀這所學校的琳達.馬克畢爾這麼說。
體重一六○磅(約七十二公斤)的琳達是個過胖兒,因為家裡是重度貧戶,所以都是吃學校的免費餐食。
二○○七年二月,西維吉尼亞州政府發現再不解決孩童們的肥胖問題,醫療費將不敷使用,於是成了第一個將解決肥胖兒對策列為優先課題的州。州政府必須負擔的肥胖兒醫療費用除了聯邦與州政府各負擔一半的低所得者醫療費補助之外,還有低所得者醫療保險,每人一年平均花費六千七百美元,負擔的確非常龐大。
於是州政府毅然決然祭出某項政策,那就是在州內七百六十五間公立學校設置「DDR」(跳舞機)。由日本CONAMI公司販售的「DDR」,使用者只要配合長達三分鐘左右的音樂,依畫面上的箭頭指示在專用毯子上踩踏舞步便能得分的遊戲。初期目標為一百零三間學校,預定兩年內普及州內所有公立學校。
進行本書採訪時,我在琳達的堂姊,於紐澤西州擔任護士的夏琳.普雷瑪家中試玩「DDR」。雖然只有短短地三分鐘,但隨著旋律持續活動的結果,的確消耗不少熱量。滿頭大汗的我,運動後喝了一瓶巧克力牛奶。聽聞二○○一年美國農業部為了改善肥胖兒營養狀況,曾推出名為「來杯牛奶」(Got Milk?)的活動。但就算牛奶的營養價值再高,習慣喝可樂和汽水的孩子們真的會改喝牛奶嗎?雪琳對於我的疑問抱以苦笑。
「當然很難改變啦!所以得加點巧克力味道才行。」
後來農業部果然從善如流。那年全美共有二萬八千家食品原料店參與名為「來杯巧克力牛奶」的活動(Robert Cohen,Milk A-Z,Argus Pub Inc,2001)。
喜歡吃巧克力的美國孩童們果然每天都喝巧克力牛奶,但比起原味牛奶,巧克力牛奶的熱量足足多了二百三十四卡路里。
雪琳聳聳肩,這麼說:「真不曉得政府到底在想什麼?那些小胖子們好不容易消耗熱量,結果走廊上一排都是賣零食和可樂的自動販賣機,不然就是午餐後喝下一瓶甜甜的巧克力牛奶。」
【圖示-P-13】
站在布置聖誕裝飾櫥窗前乞討的流浪漢。
第一章 貧困衍生出的肥胖問題【圖說】貧困衍生出的肥胖問題已經成為社會問題新自由主義興起導致美國中產家庭流失一九五○至六○年代,美國熱門家庭倫理劇在日本十分風行,也在日本人心中深植了令人嚮往不已的家族群像。住在偌大庭院的獨棟郊區住宅的白人家庭,先生是白領菁英,妻子在寬敞新穎的廚房烤著香噴噴的馬芬,三個可愛的小孩在一旁活蹦亂跳,腳邊還躺著溫馴的長毛大狗。客廳擺著大沙發,窗外綠草如茵的草坪上,自動灑水器噴出的水花閃著耀眼的光芒,這是多麼幸福的光景。我們印象中對於美國那種幸福美滿的中產階級家庭呈現的畫面,...
目錄
序章:次級房貸所衍生的金融與社會問題
第一章:貧困衍生出的肥胖問題
新自由主義興起導致美國中產家庭流失
為何胖子貧童特別多呢?
依賴糧食券生活的人們
美國國內的饑餓人口
專欄(1)錯誤百出的肥胖兒解決對策
第二章:民營化導致國內難民潮,自由化引發了經濟難民潮
其實卡崔娜颶風是人禍
「民營化」的陷阱
被國家拋棄的災民們
不是「重建」而是遭到「剷除」的紐奧良貧困地區
學校民營化
「自由競爭」所引發的經濟難民潮
專欄(2)紐奧良市不為人知的寶貝
第三章:因為生病而淪為貧困階層的人們
被昂貴的醫藥費壓得無奈宣布破產的中產階級
越來越多產婦都是當天生產完便出院
效率主義掛帥下,醫師也是苦哈哈一族
弊病叢生的美國醫療保險制度
醫院民營公司化
護理人員往往是最容易被犧牲的一群
醫療過失層出不窮
越來越多人成了無保險一族
第四章:前途茫茫的新世代
打著「沒有一個孩子應該被遺棄」的非法徵兵政策
最經濟的徵兵制
遭體制打壓的菜鳥們
以中輟生為對象的「JROTC」法案
助學貸款民營化
社區大學學生成了軍方的次要目標
限入卡債風暴的學生們
免償助學貸款機制
魅惑人心的線上遊戲「美國大兵」
就算從軍也無法脫離貧困
退伍後竟成了流浪漢
專欄(4)誰是媒體幕後的那隻黑手?
第五章:窮忙族是「民營化戰爭」的推手
求職陷阱
名為「派遣」實為「戰爭」
貧困階層成了待宰的羔羊
靠戰爭狂撈一筆的民間戰爭承包公司
看不見的傭兵制度
個人情報與全民監視體制成了一言堂
國民身分證法
以州兵身分參與伊拉克戰爭的日本人
切身感受戰爭的殘酷
專欄(5)民營化比恐怖攻擊事件更可怕
終章
後記
序章:次級房貸所衍生的金融與社會問題
第一章:貧困衍生出的肥胖問題
新自由主義興起導致美國中產家庭流失
為何胖子貧童特別多呢?
依賴糧食券生活的人們
美國國內的饑餓人口
專欄(1)錯誤百出的肥胖兒解決對策
第二章:民營化導致國內難民潮,自由化引發了經濟難民潮
其實卡崔娜颶風是人禍
「民營化」的陷阱
被國家拋棄的災民們
不是「重建」而是遭到「剷除」的紐奧良貧困地區
學校民營化
「自由競爭」所引發的經濟難民潮
專欄(2)紐奧良市不為人知的寶貝
第三章:因為生病而淪為貧困階層的人們
被昂貴的醫藥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