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長壽已不再稀奇
如何長壽得健康、幸福成為更重要的議題
二○一八年三月底,台灣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一四.○五%,平均每七人中就有一位老人,正式邁入世界衛生組織所定義的「高齡社會」。如何活得健康、幸福,活得有尊嚴、有生活品質,比起如何活得長壽更重要。
八、九十歲的阿公、阿嬤,或許難免需要杵著枴杖,幫助施力也避免跌倒,但他們一個個都有每天出門種田、爬坡行走的好肌力。年紀大了,一定就哪裡都去不了、什麼都做不了嗎?至少,在這裡,似乎未必。
這裡,是位於北緯二十六度的馬祖列島,四鄉五島加起來約一萬兩千多人,其中六十五歲以上人口約占一成,還有不少的人瑞。
依據連江縣政府的統計資料,一九九五年時,台灣本島的平均餘命是七十四點五三歲、馬祖是七十六點九四歲,兩者相去不遠;但到了二○一六年,台灣本島平均餘命成長到八十歲,馬祖卻躍升至八十七歲,較全國平均餘命高出七歲。
由於馬祖地區人口母數較少,僅一萬兩千五百人,內政部統計處每年官方統計全國簡易生命表時,並未計算連江縣的平均壽命。因此,為了解馬祖地區近年的平均餘命變化,連江縣政府委託專家學者統計分析,發現馬祖近二十年來,即使每年平均餘命波動較大,但整體趨勢仍是明顯往上走,甚至超越二○一六年全國最長壽的縣市──台北市(八十三點三六歲),翻轉台灣的長壽地圖。
享用新鮮天然的海中魚貝、紅糟入菜、藥用植物泡茶養生,馬祖年輕人返鄉,改善當地醫療環境,再加上當地自然環境造就,坡道地形鍛鍊大腿肌力、長輩天天種田怡情養性、家人鄰里有情相繫、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代間學習」感染年輕活力……走過戰地鐘聲,如今的馬祖,從醫療資源匱乏的離島變成全台平均餘命最高的長壽島。
馬祖耆老以最簡單卻也最有效的方式,讓大家看見,如何健康長壽、幸福快樂的祕訣。
延伸閱讀:
《從日出到日落的守護--雙和醫院滾動醫療團在馬紹爾群島的故事》
《83 ¼歲皺紋小朋友最瘋的一年》
《記憶診所--為失智患者及家人帶來希望》
《台灣長照資源地圖--長期照顧實用指南》
作者簡介:
湯雅雯
基隆人,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畢業,曾任《聯合報》、「壹電視」、《中國時報》生活組記者,主跑教育、農業、環保、勞工、科技、社福以及動保等路線。媒體資歷十年,新聞作品曾榮獲第二十三屆「吳舜文新聞獎」與「兩岸新聞報導獎」佳作。以前在媒體服務,現在服務媒體。
章節試閱
[序幕]
從無醫島變長壽島
走在沿著海岸線而築的步道上,一邊是鬼斧神工的壯麗山景,另一邊是一望無際的大海,迎著海風,耳邊傳來浪花拍打岩石的陣陣海浪聲,遠離世俗塵囂,心情頓時開闊了起來。
在這裡,看不見高樓大廈,取而代之的是,穿著迷彩服的軍事碉堡,靜默聳立在岸邊……
曾經,這裡煙硝瀰漫,人們情緒緊張,片刻不敢稍歇;如今,這裡早已沒有持槍站哨的阿兵哥,反倒是許多拿著相機的觀光客,等待夜幕降臨,拍下魔幻奇景的「藍眼淚」。
走在高低錯落的階梯間,芹壁的風徐徐吹來,晴空之下也有些許涼意;走進有百年歷史的閩東石屋,餐桌上的菜,全都來自「海上冰箱」,搭配日常生活調味料紅糟,色香味俱全,令人食指大動。
曾經,它是走過戰地鐘聲的蕞爾小島;如今,它是全國平均餘命最高的長壽之島。
翻轉台灣長壽地圖
大大的新聞標題寫著「馬祖人平均壽命八十七歲,高居全台第一」,成功改寫台灣的長壽地圖,翻轉離島偏鄉宿命。
位於北緯二十六度的馬祖列島,四鄉五島加起來約一萬兩千多人,其中六十五歲以上人口約占一成,而且這裡的人瑞特別多,隨處可見八、九十歲的阿公、阿嬤,杵著枴杖在路上散步,甚至是在田裡種菜。
依據連江縣政府的統計資料,一九九五年時,台灣本島的平均餘命是七十四點五三歲、馬祖是七十六點九四歲,兩者相去不遠;但到了二○一六年,台灣本島平均餘命成長到八十歲,馬祖卻躍升至八十七歲,較全國平均餘命高出七歲。
由於馬祖地區人口母數較少,僅一萬兩千五百人,因此,內政部統計處每年官方統計全國簡易生命表時,並未計算連江縣的平均壽命。
為了解馬祖地區近年的平均餘命變化,連江縣政府委託專家學者統計分析,發現馬祖近二十年來,即使每年平均餘命波動較大,但整體趨勢仍是明顯往上走,甚至超越二○一六年全國最長壽的縣市--台北市(八十三點三六歲),翻轉台灣的長壽地圖。
對此,連江縣衛生福利局表示,雖然中央認為馬祖人口少不具代表性,但馬祖畢竟推廣公衛及健檢十幾年,也想檢視一下成果。數字會說話,平均壽命成為連江縣政府內部參考最好的數據,也是繼續進步的動力。
今天的食物是明天的細胞
放眼全球,日本沖繩島、希臘伊卡里亞島、義大利撒丁島,號稱世界三大長壽島,其中沖繩島平均壽命八十五歲,百歲人瑞多達六百人,遠高於世界各國。根據專家學者研究,這三大島人們的長壽祕訣,都藏在飲食裡。
沖繩人的祕訣是「只吃八分飽、海菜不能少」。
希臘伊卡里亞島人則是除了當地擁有乾淨的空氣,還因為地中海飲食含有大量蔬菜與橄欖油、少量乳製品和肉品,以及適量的美味葡萄酒;而義大利撒丁島人,同樣因每天小酌兩杯葡萄酒而獲益匪淺。
「地中海飲食中的橄欖油,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多種脂溶性維生素以及抗氧化物等成分,可以在人體中產生防癌作用,增加抗氧化功效,消除體內自由基,恢復人體器官的健康狀態,並且能防止大腦衰老、預防心血管疾病,」臺北醫學大學(以下簡稱北醫大)營養學院高齡營養研究中心主任楊素卿進一步說明。
除此之外,葡萄酒中含有糖、胺基酸、維生素、礦物質等人體必須的營養素,毋須預先消化,人體就能直接吸收。
更重要的是,葡萄酒中的酚類物質和奧立多元素(Oligoe Lement),前者能夠剌激人體產生生物與長壽蛋白,紅酒多酚也因此以抗衰老著稱;後者則可防止人體代謝過程中產生反應性氧(ROS)傷害細胞中的DNA和RNA──這類傷害正是導致白內障、心血管病變、動脈硬化等退化性疾病的因素之一。
探究馬祖人長壽的原因,也和飲食關係密切。
與沖繩人長壽的祕訣相似,馬祖人的餐桌上,有七成食物來自海洋,而且都是天然、新鮮的食材,再加上魚類身體裡有豐富的DHA,可以預防失智、提升腦力;還有大海裡的海藻、海菜,也是馬祖餐桌上常見的菜餚,熱量低且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與海洋獨有的礦物質,提升人體抗氧化能力。
「從科學理論看,老化是一種氧化的過程,」所以,楊素卿分析,「一個人若想長壽,就要多吃具『抗氧化』能力的食物,以減少人體在代謝過程中產生自由基。」如此一來,長壽健康的願望就能水到渠成。
「今天的食物是明天的細胞!」楊素卿說,長壽食材就是找到具有抗氧化能力的食物,而這些抗氧化食材又以蔬菜類最多,海菜當然也有,像是海帶就具有延緩身體老化、預防慢性病發生等功能,對長壽和健康皆有加分。
可能許多人不知道,在蔬果飲食上,馬祖有三寶:高麗菜、大白菜、蘿蔔,其中高麗菜更是擁有﹁抗癌蔬菜﹂美譽,因為十字花科蔬菜可以對抗自由基這個萬病根源;另外,像白蘿蔔、大白菜、花椰菜、青椒、黃椒、地瓜葉等多色彩蔬果,富有葉綠素、葉黃素等抗氧化物,只要每天吃、多多吃,人生不變彩色也難。
值得一提的是,就連調味料,也對馬祖人的長壽有所建樹。
紅麴,藏在馬祖人的紅糟、老酒裡,紅糟入菜天天吃,佐以一杯馬祖老酒天天喝,而紅麴中的紅麴菌素K(Monacolin K),可抑制人體合成膽固醇的關鍵酵素「HMG-CoA還原酶」的活性,阻斷肝臟合成膽固醇的路徑,因此能降低血中膽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濃度,再加上紅麴中也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又有助減少三酸甘油酯的濃度。
公費生返鄉行醫
醫療環境的改變,也是馬祖人長壽的關鍵,而這一切卻是從一群馬祖遊子回到家鄉開始。
身為離島,早年的馬祖沒有醫師、沒有醫院,甚至連診所都沒有。軍管戒嚴時期,只有軍醫院,主要替軍人看病,而健保還沒開辦,看病對馬祖人來說,是很奢侈的事,除非真的很不舒服,才會到軍醫院求診。老一輩常說:「馬祖人非重病不看醫生!」但往往因此延誤病情、危及性命。
許多出身馬祖的公費醫學生,看著自家鄉親受到病痛折磨,身為離島人的使命感,砥礪他們越過台灣海峽、搭著軍艦、忍受十幾個小時波濤洶湧的航程,抵達基隆港,搭車到台北市吳興街,前往臺北醫學院(臺北醫學大學前身)求學。
堅守醫療現場四十年
楊綏生、劉增應、謝春福、陳行鑫……完成為期七年的公費醫師教育,畢業後返回故鄉履行公費生的責任,但他們堅守醫療現場四十年,早已超越公費生十五年的「服役」年限。
返鄉行醫的公費生,他們在社區積極展開保健醫療活動;他們跨越黑水溝,扛著血壓計、攜帶型超音波等醫療設備,深入社區到家家戶戶替鄉親量血壓,展開整合型健康篩檢,並透過家訪衛教,讓過去喜歡吃醃製品、戰備米導致胃癌、肝癌上身的馬祖鄉親,透過健檢和正確的飲食觀念,遠離「肝」苦……
因為他們的努力,不僅讓馬祖民眾得到更好的醫療照護,也改變一座島嶼的命運,讓長壽變成馬祖的代名詞。
不僅如此,當年第一批返鄉的公費醫學生,學而優則仕,許多人陸續成為馬祖前、後任父母官,守護馬祖鄉親的健康。
自然環境造就好肌力
所謂「勞逸結合」,有吃,也要有動,對馬祖人來說,自然環境同樣是老人家長壽的關鍵。
研究長壽的學者發現:「地勢愈陡,壽命愈長!」就像希臘伊卡里亞島,道路曲折,當地居民幾乎每天都必須走好多趟上坡路;日本也是一樣,他們的長壽祕訣之一,就是「多運動、勤體檢」。
去過馬祖的人都知道,當地的道路有許多起起伏伏的上下坡路,只是馬祖的老人家早就習以為常,走上一、兩個小時,甚至從芹壁村越過山頭到另一個村莊澳口,都不是問題,「活到老、動到老」可以說是馬祖人日常生活的寫照。
每天走上下坡路到市場買菜,或上山種菜,只要能多補充鈣質,避免骨質疏鬆,基本上馬祖的阿公、阿嬤非常會走路,肌耐力也比一般老人好。
在台灣本島,長輩最容易遇到的問題之一「肌少症」,會導致跌倒、骨折,甚至失能。楊素卿指出,「過了四十歲以後,身體的肌肉比例會逐年減少,每十年約會減低八%;如果加上臥床,肌肉骨骼會流失更快,出現走路時雙腿變得無力而緩慢、從坐姿轉換站姿困難、很難握緊東西等狀況。」這些,都是肌少症的症狀。
「若此時老人家蛋白質營養攝取不足,情況會變得更嚴重,」因此,楊素卿提醒,年齡愈長,補充優質肉、魚、豆、蛋,補充鈣質以及多曬太陽,就變得愈重要。馬祖的老人家因為天天走路勞動、出門曬太陽,吃海鮮補充蛋白質,基本上沒有肌少症的問題。
構築健康長壽的未來
馬祖老人家的長壽,其實是匯集許多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尤其,他們不僅活得長壽,更活得健康,這一點,並不容易做到,而如何能夠做到,已經超越個人層次,是值得整個社會共同關心的議題。
一九九三年,台灣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超過七%;二○一八年三月底,台灣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一四.○五%,平均每七人中就有一位是老人,正式邁入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定義的「高齡社會」,當中只用了二十五年時間。
依照內政部的資料,台灣的老年人口自二○一一年起加速成長,二○一七年二月更首度超過幼年人口,老化指數達一○○・一八。依照這樣的發展,推估至二○二六年時,台灣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將超過百分之二十,成為世衛組織所定義的「超高齡社會」。
相較於亞洲各主要國家,台灣的老年人口比率僅次於日本,與南韓(一四%)相當,而台灣僅經過八年就將由高齡社會轉為超高齡社會,這個時程與南韓預估的八年、新加坡預估的七年相當,但較日本(十一年)更快,遑論是與美國(十四年)、法國(二十九年)以及英國(五十一年)相較,老化速度的嚴重性已不容小覷。
古時候,人們說的是:「人生七十古來稀!」邁向二十一世紀,人們說:「人生七十才開始!」面對「長命百歲」的未來,如何建立一個更友善的環境,政府、企業、民間、個人都要一同思考。
摘自《忘齡之島--馬祖躍居台灣平均壽命第一的祕密》序幕
[序幕]
從無醫島變長壽島
走在沿著海岸線而築的步道上,一邊是鬼斧神工的壯麗山景,另一邊是一望無際的大海,迎著海風,耳邊傳來浪花拍打岩石的陣陣海浪聲,遠離世俗塵囂,心情頓時開闊了起來。
在這裡,看不見高樓大廈,取而代之的是,穿著迷彩服的軍事碉堡,靜默聳立在岸邊……
曾經,這裡煙硝瀰漫,人們情緒緊張,片刻不敢稍歇;如今,這裡早已沒有持槍站哨的阿兵哥,反倒是許多拿著相機的觀光客,等待夜幕降臨,拍下魔幻奇景的「藍眼淚」。
走在高低錯落的階梯間,芹壁的風徐徐吹來,晴空之下也有些許涼意;走進有百年歷史的閩東石屋,...
推薦序
【序】以消滅健康落差為己任 / 張文昌・臺北醫學大學董事長
臺北醫學大學創立於一九六○年,將近一甲子的時間,我們沒有任何財團資金或公務預算挹注,從無到有、再到好,逐步在醫療、教學、研究、服務等方面,逐步累積能量,寫下許多受肯定的成果。
近年來,北醫大陸續登上知名國際大學排行榜,像是二○一七年的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專刊亞洲大學排名第九十一名,以及二○一八年年初獲得QS世界大學排名第三百九十八名,居台灣私立大學之首。QS二○一八年的榜單評估了全球九百六十五所大學院校,本校也是最受歡迎的大學排名之一。
這些成績,是對北醫大努力辦學的肯定,但我們同時也在思考,如何轉化這些成果,成為醫療普及的助力,讓需要醫療的人都能夠充分得到照顧,因為儘管醫療事業進步,偏遠地區的醫療資源匱乏問題仍然尚待解決,且隨著時代演進又衍生出新的醫療困境。
二○一四年,北醫大配合教育部青年海外志工計畫,組織「史瓦濟蘭醫療服務隊」進駐當地,推廣口腔保健、建立衛教觀念。然而,醫療服務需求並非局限海外,在台灣也有我們自己的問題;二○一八年二月,北醫大基層文化服務隊進入馬祖,除了提供義診,也致力於傳遞正確的健康觀念與飲食、生活習慣。
醫療資源失衡,交通發達仍可能顧及不到固守田園的老人與孩童,照護人力更非旦夕可成。醫療發達使得人們愈來愈長壽,卻也衍生出長期照顧的問題。如今的馬祖,是全台平均餘命最高的地方,但台灣本島尚且長照資源不足,離島馬祖的問題更不簡單。
所幸,透過本書,我們看到馬祖從「無醫島」變成「長壽島」,證明「健康落差」的現象可望改善,且其中不乏北醫大校友的貢獻。未來,北醫大也將整合相關資源,在醫療、教學、研究、服務領域持續精進,再回饋給馬祖,成為校友們家鄉耆老健康長壽的關鍵助力。
【序】從北醫出發守護馬祖民眾健康 / 林建煌・臺北醫學大學校長
走過半個世紀,臺北醫學大學至今培育逾四萬多位校友,分布世界各地,在社會上服務與奉獻,成就受到肯定,同時,北醫也有逾四十位畢業校友在國之北疆、充滿戰地風光的馬祖列島上服務,守護馬祖居民的健康。
這本由北醫大與天下文化攜手合作出版的《忘齡之島──馬祖躍居台灣平均壽命第一的祕密》,介紹多位馬祖離島的公費生,他們踏出北醫大母校校門,返回生於斯、長於斯的戰地,守護馬祖當地居民健康的動人故事,提供青年學子與後進深刻啟發與學習的榜樣。
同時,經由這些畢業於北醫大的馬祖子弟傑出表現,翻轉馬祖醫療照護,使當地民眾的平均餘命達八十七歲,高居全國第一。這難能可貴的成績,正是北醫大為國家培育人才最具體的貢獻,也是我們肩負的重要責任。
培育具廣度的生醫人才,是北醫大的教育使命。就如同書中描述,這幾十年來,來自馬祖的公費醫學生,包括:楊綏生、劉增應、謝春福、陳行鑫、曹祥平……人,他們將在北醫所學,毫無保留完全付出,在馬祖進行醫療改革,首倡預防醫學、推動公共衛生、建立醫療後送制度與長照服務,點點滴滴,累積馬祖醫療照護體系厚實的基礎,才有今日馬祖擁有長壽之島的美譽。
更讓每位北醫人引以為傲的是,馬祖首位北醫大校友楊綏生,返鄉後對馬祖無怨無悔的奉獻,獲頒第一屆醫療奉獻獎殊榮;現任連江縣長劉增應,不僅獲醫療奉獻獎肯定,也當選北醫大民國一○六學年度公共服務類傑出校友,無不展現北醫人上醫醫國,博愛濟世的精神與決心。
二○一七年,北醫大與連江縣政府簽署合作意向書,結合北醫大生醫科技人才與技術,共同開發馬祖特有的藥用植物研究與應用。今後,也將密切攜手,不僅為馬祖開創更美好的明天,也為邁入高齡社會的台灣提供更完善的保健之道,守護全國民眾的健康。
北醫人、馬祖情。今年夏天,北醫大學生組成的義診團,也將再度啟航,為馬祖健康及醫療注入活力泉源。
【序】馬祖新視界 / 楊綏生・連江縣前縣長、馬祖首位臺北醫學大學校友
我依稀記得,馬祖最後一任軍派縣長林德政先生離開馬祖前說的一句話:「廣結善緣、自求多福。」除了表達他的期許,也透露了他對解嚴後馬祖前途的擔憂。
原本偏遠貧窮的島嶼,駐軍的消費提供了許多居民養家活口的生計,但三十六年來,以「管、教、養、衛」為施政主軸的戰地政務,也相當程度箝制了人們的思維與正常作息。隨著後蔣經國時代呼求民主與自由的浪潮,一九九二年元月十七日,金、馬同步解嚴,開始邁入地方自治。
先官派、後民選的首任曹常順縣長,擘劃了戰地政務解除後馬祖「觀光立縣」的願景與方向。個人有幸搭上中央民代全面改選的首班列車,當選第二屆國大代表,最主要的訴求就是要改善台、馬間的交通。當時,台、馬之間只有七至十天才航行一趟的軍用運補艦,單趟航行時間長達十八小時;後來雖有速度稍快的軍用人員運輸艦,但航行時間亦超過十二小時。
隨著海、空交通持續改善,馬祖結合了許多早期軍方留下戰地遺址的潛力資源、數十年來軍民胼手胝足共同努力的成果,島嶼發揮了她的後發優勢,不斷帶給旅客驚喜與好感,逐步體現馬祖的觀光立縣夢。
回顧馬祖的醫療從無到有、從有到好,「北醫人」努力的身影貫穿了馬祖的時空。從當初極端惡劣的醫療環境到今日備受肯定的長壽島,更是中央、地方政府以及許多機構、人們共同努力的總成果,母校北醫大更在數十年間培育了許多讓馬祖改變與進步的中興人才。
這段演進過程,《忘齡之島》以十八篇文章貫穿馬祖的百齡人瑞到年輕的新新世代,相當程度呈現了在地的貼切感。此次有幸受邀撰寫序文,得以先睹為快,看見本書從飲食、健康、生活、活水四個面向探討、書寫馬祖,除了看到過去的自己,更有機會凝視跟我同樣走過艱辛歲月的醫療夥伴的身影。這本書不僅表達了新新人類對馬祖的最新觀感,也是母校送給馬祖的珍貴禮物。
【序】歡迎來到忘齡之島 / 劉增應・連江縣縣長
二○一六年,馬祖以平均餘命八十七歲高居全台第一,而且,這裡的老人家不僅長壽,還十分健康。但是,過去的馬祖並非如此,早年馬祖人是肝癌、胃癌的高罹患者,且醫療資源不足,這些患者,過世的時候常不過四、五十歲,用現在的標準來看,正值中壯年的年紀,不應該就這樣失去生命。
我是典型的馬祖孩子,高中畢業後,就到台灣本島念書,學成後返回故鄉投入醫療工作。多年努力後,我決定暫時放下醫師身分,參選連江縣縣長,是因為在這段過程中,我看見許多醫療外的困境,不是做為醫師的我所能解決。
預防重於治療,尤其是離島醫療資源匱乏,長輩們更沒有定期健康檢查的習慣。因此,我擔任連江縣衛生局局長時,便和台大醫療團隊合作,陸續針對馬祖鄉親高死亡率項目,展開「馬祖地區鄉消化系統癌篩檢及追蹤計畫」與「慢性病防治計畫」。
從二○○二年迄今,馬祖三十歲以上成人社區整合式健康篩檢服務,包含癌症篩檢(胃癌、肝癌、大腸癌、子宮頸癌、乳癌、口腔癌等)、三高慢性病檢查、眼科檢查、健康諮詢、理學檢查等,累積篩檢人數已超過五千一百人,占馬祖三十歲以上成人人口數百分之五十六以上。
不過,要徹底改善馬祖的醫療環境,終歸我們還是要有自己的醫生。我從一九九四年開始,推動人才培育計畫,訂定符合馬祖醫療需求的各科醫療人才數量,包括:醫科、牙科、藥師、護理等,近年已陸續到位。
馬祖的改變,令人喜聞樂見,但這不是我一個人能夠做到的。我是馬祖第三位公費醫學生,前有大學長楊綏生的無私奉獻,後有學弟妹們陸續加入,還有許多醫界前輩的大力支援,才能有今天的成果。
做為馬祖的大家長,我由衷感謝每一位曾經為改善馬祖醫療困境付出心力的朋友。我希望,透過這本書,讓大家看見馬祖的蛻變,也分享我們的經驗;更歡迎大家來馬祖旅遊渡假、退休養老。這裡的生活舒適恬然,如同書名「忘齡之島」,絕對可以讓大家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序】有幸見證馬祖健康奇蹟 / 葉金川・前衛生署署長
臺北醫學大學的湯雅雯小姐寫了一本新書《忘齡之島──馬祖躍居台灣平均壽命第一的祕密》,寄給我先看看,並要我寫序。我很認真地拜讀,一口氣讀到最後的附錄「全台平均餘命最高在馬祖」,隨即打電話跟她說,馬祖平均壽命八十七歲,未免也太誇張了,有沒有算錯?
馬祖衛生福利局謝春福局長傳給我他們計算的方法和詳細資料,這五年(二○一二年至二○一六年),都在八十六歲到八十七歲多。所以,千真萬確,馬祖是長壽之島沒錯,這幾年更是把台灣首善之都台北市甩得老遠了。
我的健康講座,常用馬祖當例子,健康靠自己,生活型態、預防保健、疾病篩檢才是主要。醫療、健保可以讓你死不了,但是不會讓你更健康。
早期的馬祖,還在戰地政務時期,只有軍醫院和軍醫,沒有任何民間醫院、醫師。一九八二年,我擔任醫政處處長,第一次去視察馬祖醫療,島上只有楊綏生一個公費醫師;他臺北醫學院一畢業就回馬祖,沒有任何臨床訓練。衛生所沒有任何一位護士,都是高中生經過簡單訓練,擔任起保健、防疫及基本醫療工作。衛生署從一九八○年代就開始投入馬祖的醫療衛生改善工作,包括:醫生的訓練、大醫院的支援、醫院房舍和醫療設備的加強。
馬祖的戰地政務結束後,軍醫院隨著部隊撤出,醫療只能靠馬祖縣立醫院跟幾個衛生所。我任職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局長時,連續六個月,每個月帶著台北市立醫院的醫師支援馬祖,半年後醫師習慣了,找醫師支援已經不是問題。我擔任衛生署署長時,也全力支持馬祖的醫療設備,我特別盡我所能提供了最先進低劑量電腦斷層儀器。所幸,這一點一滴,漸漸都已經看到成果。
現在,馬祖已經是長壽之島,比世界第一的日本長壽,也跟日本最長壽的沖繩縣相當。
馬祖人為什麼長壽?本書寫得很清楚:健康靠自己,也就是大醫院可以救你命,但是肯定不會讓你更健康的。我有幸能親自見證,也參與了一點點這奇蹟的發生。馬祖人,恭喜你們,自助才有人助,也祝福你們!
【序】以消滅健康落差為己任 / 張文昌・臺北醫學大學董事長
臺北醫學大學創立於一九六○年,將近一甲子的時間,我們沒有任何財團資金或公務預算挹注,從無到有、再到好,逐步在醫療、教學、研究、服務等方面,逐步累積能量,寫下許多受肯定的成果。
近年來,北醫大陸續登上知名國際大學排行榜,像是二○一七年的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專刊亞洲大學排名第九十一名,以及二○一八年年初獲得QS世界大學排名第三百九十八名,居台灣私立大學之首。QS二○一八年的榜單評估了全球九百六十五所大學院校,本校也是最受歡迎的大學排名之一。
這些成...
目錄
序
以消滅健康落差為己任張文昌
從北醫出發守護馬祖民眾健康林建煌
馬祖新視界 楊綏生
歡迎來到忘齡之島劉增應
有幸見證馬祖健康奇蹟葉金川
序幕
從無醫島變長壽島
Part1 飲食篇
1海上冰箱保存鮮美食材
2紅糟入菜,頓頓都像養生餐
3藥用植物無所不在
Part2 健康篇
4楊綏生,馬祖醫療改革的開路先鋒
5劉增應,預防醫學為馬祖人延壽
6謝春福,一手寫詩一手做衛教
7陳行鑫,守護離島的離島
8曹祥平,父女同行醫師之路
9石姆姆,台灣最早的居家服務護理師
Part3 生活篇
10活動力就是健康力
11最健康的百歲人瑞
12這裡就是養生村
13享受自然,自然長壽
Part4 活水篇
14董逸馨,在老地方說新故事
15陳希倫,看見鏡頭下依嬤長壽的祕密
16陳金蓮,為馬祖味道注入新意
17曾美子,引進食育新觀念
18北醫義診團傳遞年輕活力
附錄
全台平均餘命最高在馬祖
序
以消滅健康落差為己任張文昌
從北醫出發守護馬祖民眾健康林建煌
馬祖新視界 楊綏生
歡迎來到忘齡之島劉增應
有幸見證馬祖健康奇蹟葉金川
序幕
從無醫島變長壽島
Part1 飲食篇
1海上冰箱保存鮮美食材
2紅糟入菜,頓頓都像養生餐
3藥用植物無所不在
Part2 健康篇
4楊綏生,馬祖醫療改革的開路先鋒
5劉增應,預防醫學為馬祖人延壽
6謝春福,一手寫詩一手做衛教
7陳行鑫,守護離島的離島
8曹祥平,父女同行醫師之路
9石姆姆,台灣最早的居家服務護理師
Part3 生活篇
10活動力就是健康力
11最健康的百歲人瑞
12這裡就是養生村
13享受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