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軔於一九二O年代的台灣新文學運動,不僅是日本帝國主義統治下台灣民眾的文化鬥爭和思想啟蒙運動,並且也與國際間弱小民族的反抗,以及追求人性解放及社會解放的進步文學思潮同步發展,擔任《台灣民報》文學欄編輯重任的賴和正是這個文學運動的先覺者與主導者。賴氏除作有新詩、隨筆、雜文及舊詩詞多種外,亦是台灣新文學發軔期最重要的小說家,可以說是台灣現代小說的奠基者。
從他一九二五年底發表的第一篇小說<鬥鬧熱>,到最後一篇有具體日期可查的作品是一九三五年十二月發表的<一個同志的批信>,他的小說創作期約有十餘年。在這十餘年間,他寫了包括<一桿「稱子」、<豐作>.....等二十餘篇的小說,題材觸及現實的多面化,包括了農民、庶民及小販的生存問題、婦女問題、警察問題、製糖會社問題,還有仕紳階層的性格問題。有關賴和作品,以前所見蒐羅最齊全者,當是一九七九年李南衡編的【賴和先生全集】,但新近從賴氏遺稿中尚發現相當多的未出土作品,如<富戶人的歷史>、<我們計劃的旅行>、新詩<是時候了>.....等,故再重新整理賴和全部手稿,完整呈現賴和作品全貌。
作者簡介:
賴和
一八九四年五月二十八日生於彰化,本名賴河,一名賴葵河。筆名有懶雲、甫三、安都生、灰、走街先、浪、孔乙已…等。
幼年習漢文,舊文學根柢深厚,十六歲考進總督府醫學校,一九一七年六月在彰化開設「賴和醫院」,開始懸壺濟世的生涯。一九一八年前往廈門,供職於鼓浪嶼租界的博愛醫院;一九一九年七月從博愛醫院退職歸台;在廈門期間已感受中國五四新文學運動對於文化、社會的影響力;一九二五年十二月發表第一首新詩(覺悟下的犧性-寄二林的同志),自此積極投入台灣新文學的創作。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珍珠港事變當天,再度被拘入獄,約五十日,在獄中以草紙撰述(獄中日記),反映了殖民地被統治者無可奈何的沉重心情,後因病重出獄,一九四三年一月三十一日挺世,行年五十。後世尊其為「台灣新文學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