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對於如何在大學生活中從事生涯規劃,做自己人生的CEO,提出言簡意賅的論述。《生涯規劃》全書共四篇係分成14章41節,內容依序包括生命規劃、學習規劃、生活規劃、工作規劃的內容。即包括生命觀照層面、個人學習成長層面、人際關係經營層面、以及工作職場規劃層面。透過生涯漫步的畫龍點睛短句、問得好的議題導向、三國小啟思的典範學習,以及課程學習單的課程設計,引導大學生在大學學術殿堂「追求真理,服務人群」,規劃大學生涯。
本書適合『大學生涯』、『生涯規劃』、『大學生活』、『生涯管理』、『大學入門』、『創意大學生活』等大學通識教育課程教科書或參考用書。
作者簡介:
陳澤義
現職:國立台北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教授
學歷: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博士,美國加州史丹福研究院(SRI)博士後研究。取得博士後擔任教學與研究職務已有二十年。
經歷:曾任國立台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國立東華大學管理學院代理院長、EMBA執行長、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學系教授兼系主任、銘傳大學管理研究所教授、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著作:《生涯規劃》、《管理與生活》、《服務與行銷管理》、《科技與創新管理》、《國際行銷》、《國際企業管理:理論與實際》、《企業診斷與績效評估:平衡計分卡之運用》、《服務業行銷》、《美好人生是管理出來的》、《影響力是通往世界的窗戶》等專書。另著有國際學術期刊論文百餘篇,其中二十餘篇論文係刊登在SSCI或TSSCI的國際學術期刊中。
信仰基督教,經常參加教會各項志工服務,現與結璃二十四年的妻子,及兩個兒子定居台北市。
章節試閱
【白雲生涯漫步】
「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人生以服務為目的,而非以奪取為目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立德、立功、立言三並不朽。」「文章者,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以上來自蔣中正、孫中山、文天祥、曹丕等古聖先賢的訓誨,或可作為追尋人生目的、定位與價值的起點。
然而,人生道路人人殊異,有甘有苦,有待勇敢追尋,定位屬於自己的生命意義、目的與價值,此為教育初衷。由衷寄語莘莘學子與時代青年,能在浩瀚校園內,浸染知識學海中,反省自我生命定位與生活角色。真正體會先賢張載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士大夫憂國憂民情懷,在社會中做個有用的人,盡一份小我心志,方能成就大我中興美景,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更何況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然而,做自己人生的執行長(chief executive officer, CEO),定義屬於自己的人生價值,這是上帝交付給每一位青年的時代使命與任務【1-1】。
【三國小啟思:戰事紛擾下的三國民情】
在《三國演義》中,廣大中原地區因為長年戰爭蹂躪,導致城池殘破,作物歉收,且民生潦敗,在河南開封、洛陽和山東濟南地域黃河多次改道,洪水氾濫成災,水利破敗,是以中原地區物質環境十分窮乏。
同樣的,長江以北的徐州和小沛等城池,也在呂布、袁紹、公孫讚等軍隊多次搶奪下,城牆破損不堪,無法居住,物資也不豐足。
相反的,長江中游的荊州地域因為位置偏南,遠離北方中原戰事,風調雨順下,加上素為長江魚米之鄉,天然資源十分豐富,得享民生樂利美名。
還有,四川西蜀地域向來為百物豐饒之處,素來享有「天府之國」盛名,且山川四面圍繞,形成易守難攻形勢。
一、問題一:人為什麼而活?
人為什麼而活是人生目的或意義的問題,到底何種人生目的或意義,具備終極關懷性或追根究柢性,值得窮其一生來追求,直到死而方休呢?此問題係確立世人生命終極目標,可說是人生最根本的問題。
我們皆是經由十月懷胎、臨盆生產而有生命,但在世上數十寒暑後,卻必定邁向死亡,因此要怎樣在這必死的短暫人生中,肯定活出具備人生意義和生命目的,實為生命大哉問。面對人為什麼而活這樣的問題,可從活著到活得更好的角度來思索。
(一) 從活著到活得更好
究竟什麼稱為「活著」、「活得好」,或是「活得更好」,是值得探究的課題;也是和持定人生觀或人生目標高度相關的神聖問題。
我們是否提出「人為什麼而活?」的問題,或在提出此問題後,能否獲得滿意解答,會決定影響我們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態度,也連帶影響針對其他問題:「人應怎樣生活?」、「人怎樣能活出應活出的生命?」之解答。
事實上,我們或許可以假裝或真的忘記,或是全然不管人生意義的問題,但是,人生意義的問題卻永遠不會忘記我們!因為不管我們是富可敵國或家徒四壁,位高權重或家道衰微,家庭美滿或妻離子散,身強體健或年老體衰。只要是在特定時刻,這個人生意義問題便會隨時自然浮現在我們的心中。
經濟學家假設人類基於有限理性,即有限邏輯思維,在有限人力和物力資源、時間條件下,會追求利潤最大化(profit maximation)目標,即Max π【1-2】。然而,這會成就美好結局嗎?答案恐怕為否定。因為個人或企業是單一系統,存在全體社會的大系統中,必受社會系統影響,在個人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同時,必使大量負產品流入社會系統中,破壞社會系統品質,終究會反撲到個人生活中,破壞個人生活,形成惡性循環。因此,「人即使賺得全世界卻失去自己的生命,又有什麼益處呢?」【1-3】,實為暮鼓晨鐘警語,值得深思。
(二) 世間三等人
世人可以分成三等人,即下等人、中等人、上等人,茲說明如下:
下等人是唯利是圖、不擇手段的過活,行事為人是短視近利,不容易永續獲利,因而無法和其他人或社會共創多贏格局。
中等人是生財有道、和氣管理營生,行事為人係為個人或企業形象盡力做到童叟無欺,但他們內心並不全然是以他人、企業或社會福祉為念。
上等人是具備生命哲學,行事為人是以人的生命本身為目的,而不把人當成工具。他們強調所有的獲利要服務人,而非服務獲利本身。正如先總統蔣中正所說的:「生活的目的,在於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生命的意義,在於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1-4】」
這樣一個生命問題,最終仍需自己尋求解答。因為任何由外界他人而來的答案,或是傳播媒體的宣導,若無法和我們內心的生命經驗相互呼應和印證,那麼,就算這個答案是正確真理,甚至是多人深刻體驗的真相。那恐怕也會和我們擦身而過,成為一股無關痛癢的輕煙,無法和我們生命真正相遇。最後,終究我們還是要有所抉擇,這時,若是我們能宣告「我為此而生,也為此來到世間,特為給真理做見證【1-5】。」深知生命的意義,在於「追求真理、服務人群【1-6】」,便可知道我們這一生是所為何來。
例如,漢朝司馬遷曾因言語觸怒漢武帝而鋃鐺入獄,又因沒有銀兩可贖罪,而遭宮刑處分。司馬遷在獄中受到諸般折磨和屈辱,他曾想自殺,但為完成畢生理想,而成為勇敢活下去的生命意義,最後司馬遷奮力完成名聞古今的《史記》一書,是為勇敢活出生命意義的例證。
二、問題二:人應怎樣生活?
孫效智說:「人應怎樣生活的問題,可以從『道』的兩個角度著手。第一個是道路,即指人生的道路;另一個是道德,是指怎樣做人的道理(或倫理)。此二角度實為一體兩面,是一而二,二而一的。」換言之,人應怎樣生活?即是探索通往終極目標的人生道路與做人道理內涵。茲說明如下:
人應怎樣生活?即是探索通往終極目標的人生道路與做人道理。
(一) 人生道路
道路常隨著目標而定,前往不同目標自然會走上不同道路。例如,從臺北要前往高雄(目標),則有國道一號和三號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和臺鐵縱貫線火車等道路可行。若是臺北要前往宜蘭(目標),則為國道五號和臺鐵北迴線火車等道路可行。而若是臺北要往淡水,則是捷運淡水線和北海岸公路等道路可行。
同樣的,不同人生目標需要搭配不同人生道路。即人有怎樣的目標就會走上怎樣的道路。這些不同人生道路中,有高速直達的快速道路,也有慢速蜿蜒的山間小道;有平坦封閉的高鐵軌道,也有諸多岔路的城鎮街道;在此時此刻,明確的人生目標十分緊要,否則在面對諸多道路選擇時,便容易舉棋不定,徬徨無措而蹉跎光陰。甚至原地自轉,虛擲寶貴生命。
(二) 做人道理
道理是從倫理道德角度出發,檢視做人道理的有效性。基本上,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體認,自成個人特有的做人道理體系,即是特定個人或群體實際相信的倫理觀,這是屬於「實然倫理」範圍。例如,有人認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在做人上要以自利出發來工作賺取利潤;有人認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在做人上應當先成家生子,建立美滿家庭。也有人認為只要我喜歡,沒什麼不可以,在做人上要以自由為出發點,勇敢追求真愛,突破傳統婚姻家庭的枷鎖;更有人認為沒有國,哪有家,在做人上應該要投筆從戎,從軍報國。基本上,每個人對於做人道理的特定看法和意見,應當給予理解和尊重;但在理解後,仍需透過適當的反省批判,方能建構並認定「應然倫理」【1-7】,即是特定個人所應相信的倫理觀點。
「應然倫理」是人生問題二所關切的焦點。反省與批判「實然倫理」的各種觀點,並思辨探索各種原理原則的有效性,藉以建構「應然倫理」的生命工程。以有系統探究倫理道德的本質,建構出道德判斷的方法和原則,以期能敏銳且有自覺的從事倫理反思省察。
基本上,世人本乎良心,業已具備基本的道德判斷和直覺能力,這是倫理思辨的基礎。雖然良心的指責僅能達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已能使世人在行事為人上有所警惕。特別是當今的後現代社會,環境情境業已錯綜複雜,人際關係更是盤根錯節,各種事務的精細專業分工,個人卻都需在其中做人處事。此時,世人怎樣「有所為」和「有所不為」,在其間分辨是非與善惡,掌握生活點滴中的眉眉角角,這是人生一大議題。
在倫理思辨工程上,倫理思辨應以個人獨特的生命經驗,和敏銳的心思意念為內涵基礎,復以周密嚴謹的邏輯思維為外顯形式。此兩者實為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在操作時則當力求公正,至於個人立場則不必強求中立,這是兩個最重要的方法和態度。因為我們都應當追求真理,因為真理必叫我們得以自由【1-8】。
例如,「台灣之光」吳寶春麵包師傅在2010年贏得世界麵包大賽的冠軍榮銜,他曾說過:「人要為生活而學習」,在吳寶春心目中,麵包是最重要的重心,為做出品質更好的麵包需要不斷精進學習,但是,並不僅局限技術層面,而在生活中各個面向,包括欣賞美麗風景、品嘗美味食物、體驗美好人生等各角度。
在此用首名為〈祝福〉的老歌做為本段結束:「送你一份愛的禮物,我祝你幸福。不管你在何時,或是在何處,莫忘了我的祝福。人生的旅途,有甘有苦,要有堅強的意志。付出你的智慧,流下你的汗珠,創造你的幸福。」祝福您擁有美滿豐足的人生【1-9】。
【白雲生涯漫步】
「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人生以服務為目的,而非以奪取為目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立德、立功、立言三並不朽。」「文章者,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以上來自蔣中正、孫中山、文天祥、曹丕等古聖先賢的訓誨,或可作為追尋人生目的、定位與價值的起點。
然而,人生道路人人殊異,有甘有苦,有待勇敢追尋,定位屬於自己的生命意義、目的與價值,此為教育初衷。由衷寄語莘莘學子與時代青年,能在浩瀚校園內,浸染知識學海中,反省自我生命定位與...
目錄
薛 序
徐 序
自序:解讀生涯規劃的DNA
第壹篇 生命規劃美實力:I SMILE
第一章 生命大哉問
1.1 人生大哉問
1.2 尋訪人生定位
1.3 物質所有權的真諦
第二章 人生的微笑
2.1 面對真正自我
2.2 生命長河
2.3 生命區位藍海
第三章 建立美好自我形象
3.1 建立美好自我形象
3.2 學習知足感恩
3.3 學習品味生活
第貳篇 學習規劃成長力:I THINK
第四章 為自己思考
4.1 大學生了沒
4.2 為誰讀大學
4.3 反思學習
第五章 理性思辨學習
5.1 理性思辨的基本要素
5.2 理性思辨的共通性原則
5.3 如何進行思考論述
第六章 創意性思考
6.1 創新精神
6.2 突破慣性思維
6.3 創意性問題解決
第七章 創新思維
7.1 想像創新思維
7.2 組合創新思維
7.3 反向創新思維
第參篇 生活漫步溝通力:I LINK
第八章 關係的黃金階梯
8.1 黃金關係圈
8.2 遵守人際界線
8.3 和諧人際關係敲門磚
第九章 有效溝通力
9.1 PAC交流分析
9.2 交錯式交流
9.3 同理心溝通
第十章 尊重式溝通
10.1 澄清事實
10.2 邀請他人
10.3 事件與解讀
第十一章 目標設定與時間管理
11.1 目標設定實現夢想
11.2 管理時間實現目標:效能化學習
11.3 時間管理方法:效率化學習
第肆篇 工作規劃理想力:I DREAM
第十二章 工作態度
12.1 敬業與樂群
12.2 態度決定高度
12.3 理性決策法則
第十三章 尋找合適工作
13.1 工作與個性搭配理論
13.2 興趣導向
13.3 內在驅力
第十四章 做自己人生的CEO
14.1 人生的視野
14.2 做對的事
索引
薛 序
徐 序
自序:解讀生涯規劃的DNA
第壹篇 生命規劃美實力:I SMILE
第一章 生命大哉問
1.1 人生大哉問
1.2 尋訪人生定位
1.3 物質所有權的真諦
第二章 人生的微笑
2.1 面對真正自我
2.2 生命長河
2.3 生命區位藍海
第三章 建立美好自我形象
3.1 建立美好自我形象
3.2 學習知足感恩
3.3 學習品味生活
第貳篇 學習規劃成長力:I THINK
第四章 為自己思考
4.1 大學生了沒
4.2 為誰讀大學
4.3 反思學習
第五章 理性思辨學習
5.1 理性思辨的基本要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