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屆國家文藝獎.感動典藏
以文學尋找精神的救贖,直面現實的苦難,
觀照社會,寫下每一篇根著土地的證詞。
【關於本書】
《蓬萊誌異》|寫給殖民地台灣的原鄉神話。
收錄專文:林瑞明 <人間關懷_宋澤萊的文學之路>
「隨書附贈各冊專屬典藏明信片、書籤組。」
在鄉野之間,流傳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奇聞軼事。無論是地主淪落、家庭破碎、奸商投機、地方恩怨或人土鄉情……《蓬萊誌異》的每一個故事,都是由台灣小人物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貧賤與高貴、掙扎和沉淪所描繪成的福爾摩沙庶民圖。
為了訴說自身的歷史,為了記下殖民地不能言說的委屈與痛苦,宋澤萊有意以自然主義之筆,勾勒1979年以前台灣社會的變遷與平民的經濟生活,探索人心深層的反映。儘管描寫善的同時,也揭發不少惡與虛偽,但宋澤萊仍以作家的身份與意識面對這樣的宿命與苦難,傾聽台灣迎接現代的苦悶與嘆息,交織出下層社會的畸慘真相,展露其深刻的悲憫與關懷。
這本「人世間小書」,是原鄉的神話,是台灣歷史的見證,也是宋澤萊不願向命運妥協,與台灣人土同喜同悲的一聲吶喊。
作者簡介:
宋澤萊,本名廖偉竣,1952年生,台灣雲林縣二崙鄉人,1976年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而後於彰化縣福興國中執教,至2007年退休。1981年獲邀參與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寫作班,自教職退休後,攻讀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是戰後以小說成名,同時也創作新詩、散文,還致力於評論與理論研究的傑出作家,更是台灣本土意識與新文化運動的重要旗手。
大學時期,宋澤萊已完成三部現代主義作品,小說天才鋒芒初露。1975年,以「打牛湳村」系列寫出一代台灣人共同的記憶與鄉愁,成為「鄉土文學論戰」末期叩響台灣文壇的新生代作家之一。兩年的軍旅生涯結束之後,宋澤萊的心境出現轉折,有感於生而為人卻無力革除困境的宿命,他試圖為台灣下層社會的畸慘命運留下見證,有意以自然主義完成了《蓬萊誌異》這本「悲喜的人世間小書」。
雖一度參禪而作品銳減,但1985年宋澤萊以《廢墟台灣》復出文壇,旋即獲選當年度台灣最具影響力之作。時至今日,各種公害與核能危機的末世預言與政治批判不曾過時,甚至步步逼臨;而由禪宗改信基督教後,宋澤萊融合宗教體驗、魔幻寫實所完成的《血色蝙蝠降臨的城市》,嚴肅卻又通俗地刻劃出台灣選舉歪風、黑金政治,並藉由種種「異像」與「神魔」,緊扣台灣歷史,進行深刻的政治與文化批判。
在小說之外,亦有散文、新詩、各種論著,包括宗教、政治、文學與文化運動等,主編文化雜誌,以及對台語文的推廣與嘗試更不遺餘力。於2013年榮獲第十七屆國家文藝獎,其斐然成就與貢獻再獲肯定。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李昂並不那麼黑暗,更黑暗的是宋澤萊。我至少沒有經過他那麼多近於崩潰的內在掙扎與苦難。 ──李昂(作家)
宋老師作品最動人之處,就是有時凝視現實,有時過分凝視現實,有時又如此地超越現實。 ──吳明益(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作家)
詩作<想起:宋澤萊>。
──林文義(作家)
宋澤萊是戰後出生,台灣土地培養出來的全方位作家。其文學作品讓小至「打牛湳村」,大至「台灣」,在歷史長流中,永存並發揮光彩。
──林瑞明(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台文系合聘教授)
此刻,當我們我們重讀宋澤萊的小說,或許可以喚醒當代讀者對台灣農村的新感受,並將人物命運與當下的台灣現實做連結;同時,也可以再次體會作家以書寫參與到公民社會運動的美好傳統。
──陳建忠(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名人推薦:李昂並不那麼黑暗,更黑暗的是宋澤萊。我至少沒有經過他那麼多近於崩潰的內在掙扎與苦難。 ──李昂(作家)
宋老師作品最動人之處,就是有時凝視現實,有時過分凝視現實,有時又如此地超越現實。 ──吳明益(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作家)
詩作<想起:宋澤萊>。
──林文義(作家)
宋澤萊是戰後出生,台灣土地培養出來的全方位作家。其文學作品讓小至「打牛湳村」,大至「台灣」,在歷史長流中,永存並發揮光彩。
──林瑞明(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
作者序
從自我破壞到入世關懷: 宋澤萊的文學之路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台文系教授 林瑞明
宋澤萊是戰後出生,台灣土地培養出來的全方位作家。其文學作品隨著時間的推移,更能反映出書寫之際的台灣社會性,運用藝術性的表現,讓小至「打牛湳村」,大至「台灣」,在歷史長流中,永存並發揮光彩。
一九七六年三月,廖偉竣(宋澤萊)由豐生出版社刊行了第一部長篇小說《廢園》。在出版說明裡,他說:「它是一九七四年初完成的作品,當時作者仍稚幼,充滿大量自戀、感傷的情緒,大致是痛恨生命及關切生命兩種慾念的衝突,今日的作者已倦於再去卒讀,但仍想公開它,因為生命的成長是不必後悔的,作品亦無掩藏的必要。」當時的他有著強烈的愛恨,然而無由宣洩,轉而憤怒的破壞自己,據作者言《廢園》的寫作,受到佛洛姆《人類破壞性的剖析》一書極大的影響。佛洛姆以惡性戀母情結和戀屍症的概念,修定了佛洛依德死亡本能的概念,廖偉竣拿來建構他的死亡形上學。幾乎可以視為〈嬰孩〉與〈紅樓舊事〉兩文交纏匯流的賦格曲,規模更加的龐大深化。
現在宋澤萊早已絕口不提《廢園》,然則從《廢園》的寫作,顯現宋澤萊是天生寫長篇的能手,他具有能力將一些枯乾冷硬的心理分析理論,透過文學的手法,生蹦活跳的表現出來,給予讀者極大的壓迫力。《廢園》在他寫作的過程中,彷彿激烈的出過一場麻疹,從此漸與「廖偉竣」告別,步入「宋澤萊」的世界。
宋澤萊的世界有其苦心的經營,並非一蹴而成。他服役後接觸南台灣的風土與陽光,以及軍中的一些活生生的近代中國悲劇的經驗,都強化了他觀察探索的視野。宋澤萊熱誠的擁抱現實,展現了台灣多樣的風貌,除了柔韌、頑強生活著的農民之外(蕭笙、蕭貴),我們還見到一羣被強迫移根的老兵(歐笠、鄒諒),為了生存而被出賣的山地姑娘(雅美、雅娜),鄉選中的小角色(王屠、馬包辦),在歷經劫難中混雜許多不同血統的充滿地方風土的人種(岬角上的新娘),傳奇性的海員(李甲)。農村游離出來的布袋戲演員(大頭崁仔),以及追尋幻象的藝術家之覺醒(江黎)……,這一些角色,不管是帶著嘲弄、同情或批判的態度來寫,其間都蘊含著作者的憐憫。一九七八年宋澤萊以〈笙仔與貴仔的傳奇〉生動而廣泛的反映台灣農村社會生活的現實性,獲得《中國時報》小說推薦獎,引起各方矚目;緊接著九月由遠景結集出版《打牛湳村》,在鄉土文學運動聲中,樹立起一塊堅實的里程碑。
一九八五年,以社會預警小說《廢墟台灣》,警示核電廠萬一發生事故,對於台灣帶來的災難。其時美國剛發生三浬島核子事故,烏克蘭車諾比的大災難尚未發生。作者的敏感以及生花妙筆,使得《廢墟台灣》成為最有影響力的文學作品。尤其在二零一二年日本福島的核子災變之後,《廢墟台灣》更是顯現宋澤萊藉由負面描寫的悲天憫人之心。作品重要性不下於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歐威爾的《一九八四》。
一九九六年出版《血色蝙蝠降臨的城市》走入魔幻寫實的階段。宋澤萊將他對於鄉土的深刻感受,用新的手法更淋漓盡致的表現;二零零一年出版 《熱帶魔界》更進一步發揚魔幻寫實的卓越表現手法。
不僅文學創作,在宋澤萊長達四十多年的文學生涯,他同時關注台灣本土意識與文化運動的推展,曾參與創辦《台灣新文化》、《台灣新文學》、《台灣e文藝》等雜誌。也深刻考量台灣的文學環境,發表〈文學十日談〉、〈給台灣文學界的七封信〉……等評論,帶動新的文學風潮。宋澤萊回顧台灣文學發展,也曾於二○一一年出版《台灣文學三百年》一書,顯現其對台灣文學全面發展之強烈關心。
此外,以小說見長的的宋澤萊,亦曾於一九八三年出版《福爾摩沙頌歌》,二零零一年出版母語文學《一隻煎匙》,二○○二年出版《普世戀歌》,對於現代詩以母語表現,有其堅持與成熟的藝術表現。
從自我破壞到入世關懷: 宋澤萊的文學之路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台文系教授 林瑞明
宋澤萊是戰後出生,台灣土地培養出來的全方位作家。其文學作品隨著時間的推移,更能反映出書寫之際的台灣社會性,運用藝術性的表現,讓小至「打牛湳村」,大至「台灣」,在歷史長流中,永存並發揮光彩。
一九七六年三月,廖偉竣(宋澤萊)由豐生出版社刊行了第一部長篇小說《廢園》。在出版說明裡,他說:「它是一九七四年初完成的作品,當時作者仍稚幼,充滿大量自戀、感傷的情緒,大致是痛恨生命及關切生命兩種慾念的衝突,今日的作...
目錄
宋澤萊深情典藏紀念版出版記/林文欽
國家文藝獎得獎感言:人心的剛硬與難寫的預言/宋澤萊
想起:宋澤萊/林文義
宋澤萊國家文藝獎評審報告/林瑞明(題名、內文都暫定)
原序 悲喜的人世間小書 1
新新版序 廿三年再回首《打牛湳村》 3
新版序 從《打牛湳村》到《蓬萊誌異》 7
舞鶴村的賽會
燈籠花牆
京鎮的孝廉
分家
蕉紅村之宿
搭檔
礁藍海村之戌
許願
春城的重逢
礫鎮的保生會
小鎮之姻
督察
杜里的故事
鸕啼村小住
挫傷
丁謙來了
追逐
小祠堂
驪宴
藥
病
省親
創痕
在港鎮
白鶩鎮的回憶
蘇苞
棲鷹山城行腳
豬仔
一九七八、十二月京鎮
一九七八、十二月礫鎮
回來
婚嫁
秋陽
宋澤萊深情典藏紀念版出版記/林文欽
國家文藝獎得獎感言:人心的剛硬與難寫的預言/宋澤萊
想起:宋澤萊/林文義
宋澤萊國家文藝獎評審報告/林瑞明(題名、內文都暫定)
原序 悲喜的人世間小書 1
新新版序 廿三年再回首《打牛湳村》 3
新版序 從《打牛湳村》到《蓬萊誌異》 7
舞鶴村的賽會
燈籠花牆
京鎮的孝廉
分家
蕉紅村之宿
搭檔
礁藍海村之戌
許願
春城的重逢
礫鎮的保生會
小鎮之姻
督察
杜里的故事
鸕啼村小住
挫傷
丁謙來了
追逐
小祠堂
驪宴
藥
病
省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