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生、護生、共生,
喚醒山間睡美人,
一起守護田園烏托邦。
看見山、看見水,看見生命
台灣東北角的貢寮山區,順著潔淨的溪谷看下去,百年前先民砌石成階且悉心維護的水梯田映入眼簾,森林環抱的灌溉水道流水淙淙,四季花草、候鳥留鳥、鼬貛、石虎、臺灣野兔等生物種都在這裡擁有棲身之所;珍貴如食蟹獴這種以溪蟹、魚、蛙為主食的食肉目動物,也經常現身,捕食水梯田中的田螺。村落所需的糧食、水源與生活物資,得到充份的滿足;生物的多樣性、人與自然的長期互動,更形塑出特殊的水梯田文化。
看見貢寮、梯田、和禾米
由林務局策劃的「水梯田復耕計畫」,嘗試在貢寮實踐「里山倡議」——透過環境學習與消費支持,維繫環境與人、城鄉之間、世代之間的公平與生活選擇權。結合在地居民、老農,一起友善的利用土地、維護生物的多樣性,在濃郁的鄉情與水梯田生態下生產「和禾米」。曾經荒廢二十年的水梯田,經過除草、翻土整地,引進水後,宛如被喚醒的睡美人,恢復了盎然的生機,各種生命接力似的復甦,水生植物一一冒出頭,水生動物也來了……
看見耕作、守護、在地人
梯田因為先天環境受限,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都靠人力親為,卻也因此保留了古老農業的完整面貌。貢寮的住民重新跟著節氣手工孵秧、插秧、挲草、割稻、曬米,生產最純淨的稻米,尊重土地的休養生息,善待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守著田的同時,也守著山、守著生命生生不息。
於是,看見水牛、山芹山藥和艾草,看見田螺鱔魚、北返的雁鴨,看見樹嬸辦桌、看見秋金伯sûn-gû,看見水泉叔、樹伯巡田水……
本書特色
1、 台灣水梯田復耕全記錄
2、 傳統古老農法再現
3、 溫馨的人情味記事
4、 四季的農村生活
5、 「里山倡議」生態、土地與人共生共榮的典範
作者簡介:
人禾X狸和禾
如同大自然的生態系不會只專心達成一個目標,人禾與狸和禾,也都順應著環境與文化的保存願景,發掘著不專心的各種可能。
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執行貢寮水梯田生態保育計畫的整體推動。成立於2007年地球日,自期為 共生而努力的非營利組織,致力於環 境教育的發展,希望能找更多人瞭解大然提供我們的服務,進而參與環 境保育與人的調適。於是在特別關切的水環境議題當中,和貢寮 水梯田社區及林務局激出水花。
狸和禾小穀倉,負責「和禾」相 關里山概念產品的研發與代言。誕生於貢寮水梯田保育計畫推動後的第二年,原本以社 區報角色參與水梯田文化傳承,越投入就越不務正業,現在成 為穿梭山區田野的農婦和記錄者,也是農戶的好郵差與好幫手。
這本書的執筆者都曾在跨界的經歷中,領悟到環境與文化不可切割的多元面貌:紋翠、韻如、博聞、嘉云,綜合了濕地、森林、昆蟲、水工、防災、教育、社造、社工、農務等不同領域的學習或實務;而讓影像更充實的,還有在生態紀錄圈耕耘斐然的偉傑、以及鳥類和蜻蜓的專業志工秀麗。
人禾X狸和禾,這個X的心願,期盼有更多人一起。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The Dream will come to you.
我在台東都蘭山旁的避靜小屋(Naked House)聽著《太平洋的風》—好友胡德夫熟悉的聲音,看著眼前復耕的六階水梯田叮嚀著自己:朱平,您是極少數幸運的人,能跟土地重新建立關係。Be gentle to the earth!
肯夢AVEDA何其幸運能經由「人禾基金會」的幫助,讓全體公司同仁都能親近土地;地球月也不僅是提醒大家重視水資源,更讓我們深入了解水資源(儲水、淨水、充水、防水)、物種多樣性跟水梯田彼此共生共存的生態關係。讓我們先對貢寮山村所有阿伯、阿嬤、阿叔及阿姨們致敬,沒有他們辛苦付出及智慧的分享,沉睡多年的睡美人,是不可能被水喚醒的。
我更要謝謝肯夢AVEDA的美女帥哥們,因為您們願意光腳下水梯田、不怕美甲弄髒的彎下腰插秧,即使颳風下雨也不放棄。我相信貢寮的阿伯們,一定也會跟我一樣說聲:讚!
台灣林務局的公僕們,也謝謝您們願意相信人禾基金會,進行了一個可行性的驗證—讓台灣的水梯田復耕。只要用心,公僕們的力量及資源是可以讓台灣變得更好,大家一起加油!
很少看到這麼用心的寫作態度,完整、真實地記錄了「人禾基金會」從2011年開始「水梯田復耕計畫」的學習過程。肯夢AVEDA也連續三年參與這個社會創新運動,希望提醒更多企業,不是只捐錢、做好事就可以,而是要花時間陪伴、參與,讓整個企業的同仁都能有一個「不求回報而付出」的人生體驗;插秧、種稻、收割更是都會人所嚮往的田野生活,很開心看到台灣這股下鄉、尋求純淨生活、回歸自然的運動。
我真心推薦您買這本書,讓您那個渴望「晴耕雨讀」、自力更生及與土地親近的原始需求,能因為這本書而在心中留下一顆種子;當您準備好時,這顆種子就會發芽、茁壯、結果,您的夢想就會來到您的生命!(The Dream will come to you.)
不知道會有多少人會跟我一樣,對水梯田充滿了浪漫的情懷?目前的農業經濟體系中,如果沒有「人禾基金會」的努力與堅持,水梯田是不可能復耕的;因為沒有人能再用人力與機械競爭、沒有人能跟企業進行契作交流以保障農民的收入,而水梯田的復耕將永遠只停留在計畫中。「人禾基金會」是一群了不起的人,默默地做自己相信的事,沒有抗爭、沒有仇恨,有的只是捲起袖子、親自實做地去建立一個新的Model,讓舊有的Model自然淘汰。這才是台灣的新精神!
已經有越來越多年輕人對農業有興趣,《水梯田─貢寮山村的故事》將是一個必讀的參考書,因為您將再一次學習到:
1. 友善耕作的目的,就是不要「偷太多」、「留一點給大自然」。
2. 有機認證無法取代「有雞認證」。促進生物多樣性、合乎自然限制、不隨便改變地貌、注重水資源及生態環境,保留傳統文化往往比有機認證更重要。
3. We Vote with What We Buy.
修練並鼓勵自己不用好康的團購作購買的主因,應該去支持願意用不同價值來尋找準備好的消費者的企業。肯夢AVEDA支持「人禾基金會」的貢寮水梯田復耕計畫,不是只停留在貪求有機無毒健康的主流思考層次,或者支持小農微型企業而已。如果您用心讀完這本書,會發現到僅以人類健康(無毒、有機農產品)為出發點,似乎太狹隘了;水梯田的復育復耕代表了我們對各種生命的尊重,敬天地、順自然,不僅僅是以人類永續生存為目的而已。最後您會突然發現,人類其實才是大自然生態和諧的最大受益者。
『水梯田在農民的高度勞力付出後,收成只有平原農地的一半,但是這還給自然的另一半,背後創造的水資源涵養和生物多樣性價值,無法以金錢來衡量。還好貢寮還有這樣一群農民,他們的毅力和堅持,照顧了純淨的土地和水源,也讓許許多多依賴水而生的物種生生不息。』
讀者們,我只希望您用您的購買行為(會貴一點點)來支持這群農民。告訴他們我們看到了水梯田背後的故事,我們願意用較高的價錢(絕對負擔得了的)來購買和禾米。台灣還是仍然有一群消費者,不是僅想到自己的健康而支持有機農業,而是更在乎水資源、物種多樣性及這些將要消失的農業耕法。金錢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使用這些金錢。
最後,要向水梯田保育計劃的農夫們致敬,尤其是榮燦伯。自己雖然不認識您,但看到榮燦伯您在稻田的身影,是代表了上一代對土地的感情、守護水梯田的決心。懷念您,榮燦伯!
PS. 請容許我在此謝謝Nonzero Farm(非零農場)的長工園丁天使Kwulas, 用水喚醒了我與Ming在都蘭山下的6階水梯田。我們都在做同一件事情。
肯夢AVEDA
生意人.悅日人.漣漪人
8/7/2013 台東都蘭山
朱平(漣漪人基金會董事長/肯夢Aveda創辦人)、賴青松(穀東俱樂部發起人)、李光中(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教授)、郭華仁(台灣大學農藝學系教授)、賴鵬智(野FUN生態實業公司負責人)、李桃生(林務局局長)、范欽慧(自然作家)
o’rip生活旅人、上下游News&Market新聞市集、台灣農村陣線
聯合推薦
臺灣自兩年前引進國際里山倡議概念和作法,政府、民間團隊和學術研究機構也開始了一些先驅性作為。人禾基金會加入林務局推動的「水梯田復耕計畫」,在新北市貢寮以里山倡議為主題,與在地農民合作,將休耕的水梯田進行生態友善復耕,並透過調查水梯田環境的生物多樣性,監測水田濕地生態復育的效益。本書以食蟹獴出沒為主題,食蟹獴可說是溪流環境的指標物種,也可以作為農業生物多樣性的指標物種。獴出沒,象徵貢寮水梯田周圍有著健康的溪流和森林;獴重現在水田覓食,意味著貢寮水田濕地生態系獲得復育。里山倡議「人和自然和諧共處」的願景,在貢寮水梯田地景區實踐中。
──李光中(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教授)
我對貢寮的接觸,最初是透過一片稱作「田寮洋」的溼地,那是我第一次領略這裡的美。後來,我多次來到貢寮,正因為這裡的歷史人文、自然生態的獨特牽引,我所理解的貢寮,不僅是凱達格人的發源地,日本接收台灣的起點、吳沙開發蘭陽平原的前哨站,昔日遺留的線索卻埋藏在核四議題與海洋音樂季的搖滾熱潮背後。可以明白的是,這裡見證過許多故事的開場。儘管潮來潮往,多少痕跡若有似無等待歲月的解讀。然而,荒廢並不代表消失,有時反而是一種修復,一種重生的契機。
幾年前,一群年輕人來到這裡,他們看見了貢寮大片荒蕪的水梯田,一如貢寮的整體命運,有著無法掌握的未來,於是他們把兩個重要的元素灌注進來,一是:水。一是:熱情。在時間的見證下,他們所喚醒的不只是沈睡的植物,更喚醒的人們遺忘的土地記憶。這群年輕人像是這群老農的孫子輩,來到田間向長輩學習挖寶,他們幫助老農重新修復水路、也修復內在的自尊與價值。這群年輕人各各身懷絕技,訓練有素。他們懂生態、懂農業,懂環境,更難得是,他們懂人性。為了要達成人與環境共榮共存的目標,他們必須讓在此生活的居民,願意重拾那些被摒棄的耕作形態,以挲草來取代除草劑,用傳統的蟲篩掃蟲,而非使用殺蟲藥。甚至用牛犁田、用人力編秧籃魚簍…..。這些過時過氣的做法,歷經了漫長的說服與溝通,不僅重現江湖,更展現著一種新的生活美學符號。
這本書細細記錄了這段創造與實踐的過程。在我看來,這群人所努力的精神,正是台灣文化建構最核心的力量。這群新一代的台灣人,與這群活過半世紀的老台灣人,共同在這片水梯田中寫下新的語彙。他們所表現的沈靜樸實與穩扎穩打,有別於急功近利的社區發展模式,而是更細緻的向世人宣示我們可以擁有更好的選擇,那就是︰小而美,充滿溫暖的人情底蘊,密切互助的社會網絡、自給自足的生活形態、繽紛多樣的生態社群…..貢寮水梯田,所要完成的夢想,不只是懷舊的追尋,更是文化再造的美麗成就。我相信所有關心台灣未來的人,都可以從這本書獲得啟發。
──范欽慧(作家)
農村與梯田,
在許多人的記憶裡,
是逐漸褪色的昔日風光,
然而在作者筆下的貢寮山村,
卻依舊是個生機盎然的美好家園。
曾經,台灣是個全民皆農的美麗寶島,
如今,寶島卻變成全民離農的慾望國度!
幸好,還有這麼一群可愛可敬的老農夫,
守著家園,也守著平凡中難得的幸福,
讓我們知道,還有這麼一條回家的路!
有一天,或許晶圓或手機都不會在台灣生產,
但是,艾草或鼠鞠作成的草仔粿仍將世代傳承下去,
我想,作者的筆不但為我們共同的故鄉留下記錄,
也開啟了一個為故鄉書寫的新時代,
無論你來自山村或海港,來自台灣的任何角落,
請重啟那塵封卻溫暖的鄉音記憶,
因為那兒有著我們未來道路的方向。
──賴青松〈穀東俱樂部發起人〉
台灣曾經創造所謂「經濟奇蹟」,卻也帶來了土地倫理的沈淪。近幾年來連吃的、喝的都不安全,各種化學毒素充斥坊間商品,可見商人的良心也沈淪了。台灣幾十年只著重追求經濟成長的結果,是生態系統的毀壞以及人心的敗壞,一切源於人們只要求快(賺錢)、求省(成本)、求新(花樣),忘了人是自然環境的一份子。人不是地球上唯一的生物,人必須設法與萬物和諧共生,才有可能源源不斷的從自然界中取得維生與享樂的一切需求。
林務局的發想與支持,人禾環境倫理基金會的挑戰投入,在地老農的堅持傳統自然農法,為貢寮山區一隅帶來了環境重生的機會。有水就有生機,有生機就有生命,貢寮水梯田的重現闡述了公私合作創造人與環境和諧共生的可塑性,從而產生經濟價值、文化傳承、地景復原、生態復育的多重價值。
《水梯田——貢寮山村的故事》詳述水梯田復育的完整過程及相關的人、事、物,可以作為友善環境耕作者、社區營造投入者、生態保育促進者、自然觀察愛好者、身心健康關注者及里山倡議推動者的參考書,大家共同來追求人與自然共生共榮的新世界。
──賴鵬智(野FUN生態實業公司負責人)
這本書記載貢寮水稻梯田農業的再活化過程,把我國珍貴的、幾乎是僅存的稻米生產文化很生動地介紹開來,讓讀者體會到水田生態系可以這樣地豐富、農人可以這樣地保有傳統知識。經過近一甲子的摧殘,我國農業猶如步入加護病房,非得仰賴農藥化肥不可;而大多人也早已忘掉農村的本色,無覺於國本之嚴重傾頹。在糧食草根革命逐漸揚起的今日,本書適時出現,提供給讀者源頭活水般的精神糧食。這是値得一看再看的書。
──郭華仁 (台灣大學農藝學系教授)
名人推薦:The Dream will come to you.
我在台東都蘭山旁的避靜小屋(Naked House)聽著《太平洋的風》—好友胡德夫熟悉的聲音,看著眼前復耕的六階水梯田叮嚀著自己:朱平,您是極少數幸運的人,能跟土地重新建立關係。Be gentle to the earth!
肯夢AVEDA何其幸運能經由「人禾基金會」的幫助,讓全體公司同仁都能親近土地;地球月也不僅是提醒大家重視水資源,更讓我們深入了解水資源(儲水、淨水、充水、防水)、物種多樣性跟水梯田彼此共生共存的生態關係。讓我們先對貢寮山村所有阿伯、阿嬤、阿叔及阿姨們致敬,沒有他們辛苦付出及...
章節試閱
• 秧田半作-孵秧
經過了長長的休耕期,看似靜止的水梯田,農民其實還是按著各自的節奏讓農事悄悄進行著。收割後水生植物利用空檔恣意成長,一度成為田裡的主角,中秋前後,阿伯們或是以牛、以機器,甚至以人力整了一次地,水生植物在開花結果後和稻頭一同化作春泥,回饋給土地。接著,貢寮進入了又濕又冷的雨季,在農曆年前後,農家再次整地,一步步的為來年的春耕做準備。
水梯田農家的秧苗多是自己培育,孵秧苗是準備春耕最重要的工作。立春前,農家開始準備浸種,將自家留存的稻種或農會購得的稻種,水洗挑選後,放入麻布袋,再將麻布袋放入溪水中浸泡,這個步驟的目的在於讓水稻的胚乳吸飽水,流動的水可以讓稻種獲得足夠的氧氣,在寒冷的冬日,溪水的溫度比氣溫高,有助於水稻的發芽。浸泡的時間隨氣溫而定,根據研究,在27℃下一天就可以讓稻種吸得足夠的水份,但是在冬天的貢寮這是不可能的任務,一般都要一星期左右,甚至更久。
到底要多久?阿伯們憑藉的還是經驗,每天去檢查,如果天氣稍暖,會在白天將稻種拿離水面,晚上再放入水中,一直到稻子發芽。有的阿伯將種子浸泡後,以保溫的方式,靠種子自然產生的溫度催芽,這種方式可以縮短發芽的時間,但是必需更仔細的掌握溫度的變化,因為提早離水,當種子開始發根,就需要適時的澆水,避免因水份不足而影響發芽。總之只要能喚醒沈睡中的種子,水梯田達人們在掌握原則下已各自發展出習慣操作的方法。以盧伯的孵種方法為例:將浸泡三天水的稻種放入米簍,再放在稻草堆中間,如果天冷還需加蓋棉被,這種方法可縮短發芽時間但必需更加注意溫度變化。
判斷稻種是否孵得好,阿伯們依據的是先長根還是先長芽,如果先長根,表示水份與溫度的條件都適宜,稻種自然比較健康,撒在田裡可以順利著根;如果先長芽,表示在孵苗的過程中,可能因水份太多,或是溫度過高,這樣的秧苗是長不好的。
發芽的稻種達到八成左右,就可以準備撒種了,撒種前,要先準備好秧田,秧田會選擇避風溫暖的田區,有些農民會將有出泉的田區選為秧田,恆溫的泉水可以保護秧苗不受寒害。秧田是稻苗的嬰兒牀,所以要特別細心的整理,農人一次次的來回整地,細細的將秧田裡的每一根草都撿乾淨,還要把泥打得均勻,施肥時也要特別謹慎,過多的養份會讓秧苗無法承受,曬乾的牛糞是最天然無害的選擇。因為撒種後,就不能再有大動作,細心的老農會留下腳路,做好記號。
脆弱的秧苗,稍大的雨點都可能讓它受傷,把秧田整理好,選一個天晴的日子,終於可以撒種了。
撒種,像是一種儀式,來回幾趟後,種子已均勻的佈在秧田裡,接下來的日子,更是要天天巡查,視天候調節水位,隨時注意秧苗的成長和變化,秧苗不只要健康,若秧苗長得參差不齊,將使後續的佈田工作變得事倍功半。水梯田的農家把秧田叫做『ng-chhioh』,意思是『秧蓆』,當ng-chhioh慢慢的變成一塊綠色蓆子,插秧的日子也近了。
•再見榮燦伯
儘管春天的天候仍是陰晴不定,大部分的水梯田農戶都已完成了春耕的工作,但是榮燦伯的田遲遲盼不到主人回來。
榮燦伯被病魔纒身已有多年,但是靠著堅強的意志,他一樣在山上養牛、耕作水梯田。去年開始的水梯田保育計畫,榮燦伯是最後決定加入的農戶。那時知道他的身體狀況,擔心讓他太勞累,所以一開始並不敢主動邀請。後來,榮燦伯還是決定加入了。
我們很少見到榮燦伯,知道他可能因為不舒服在休養,所以儘量不主動去打擾。然而每回遇到榮燦伯,他總是用宏亮的聲音跟我們打招呼:「來坐啦!」「妳們可以幫我去宜蘭五金行買鐵線嗎?就是有鈎子,可以圍牛那種?」每回聽到他的請託,我們都會很高興,這表示榮燦伯的身體好轉了。八十多歲的老農還不斷的投資在農具的補充,看到這樣的精神,讓我們頓時也有精神了起來!
「政府應該要讓農民有退休金,這樣年輕人有保障,就會願意回來種田!」「以前母牛生小牛時政府會有補助,但是後來取消了,現在水牛都快要斷種了,政府應該要恢復補助,鼓勵大家養水牛。」「好的農地都拿去蓋房子,以後糧食一定會有問題,這樣不行的啦!」聽著榮燦伯談他對農業政策的見解,農委會真該請他去當顧問呢!
去年收割前後,榮燦伯的身體狀況讓家人和水梯田伙伴們很擔心。但是收割那天,榮燦伯還是一早就到田裡去巡水;在第一次割友會收割完成後,他又一個人靜靜的走回田裡,拿著柴刀,在田土上劃了一個方形,本來不懂這個動作的含意,看完他做的事才曉得,原來他因為沒有力氣,只好以刀把田土劃開,利用稻桿當提把,將土塊拿去堵出水孔。榮燦伯很慢很慢的完成這個動作,雖然身體的病痛拿走了他的氣力,他仍試著親手去照顧田園。看著一個年邁的老農對土地的深情,這一幕讓在一旁的我們不禁紅了眼眶。
後來,榮燦伯動了一次大手術,這對八十多歲的老人家來說,不管是身體或意志上都是極大的考驗,但他以過人的堅強意志,度過了難關,身體狀況漸漸好轉。去年底的某日,經過榮燦伯家,正巧遇到榮燦伯背著他的小包包、手上拿了一把柴刀,臉紅通通的,看樣子剛從外頭回來。家人有點抱怨、有點擔心的跟他說:「嘸好把自己弄得太累!」原來他一個人又到山上去巡牛巡了一整天!那天榮燦伯沒有多說,但笑得像個天真的孩子。我們才知道,看不到榮燦伯時,除非他真的因為治療後的疲累在房裡休息,大部分的時間,他還是到山上巡田、巡牛去了,榮燦伯過人的毅力真是了不起啊!
雖然太過勞累的農事還是需要別人代勞,但是榮燦伯今年春後,還是自己完成了浸種、撒種的春耕準備。撒種那天,榮燦伯把秧蓆準備妥當,在夕陽中以極富禪意的儀式,靜靜的撒下今年的稻種,沒想到這竟成為榮燦伯這一生親手完成的水梯田最後一項農事。
二月底,我們請水梯田達人阿伯和家人們一起吃飯聊天喝春酒,邀請榮燦伯時,他還以宏亮的聲音回答:「我拜一去化療,身體ㄚ嘸眛爽快,就會去啦!」然而,春酒那天,榮燦伯並沒有出現。三月底,在子姪輩一起幫忙完成水梯田佈田,以及代替榮燦伯完成了對媽祖的承諾後,榮燦伯走了。
在我們眼裡,一直被病痛折磨的榮燦伯,從來沒有被打倒,就算強忍著身體的不適,他依然努力保有心靈上最大的自由。
懷念榮燦伯,想起他在水梯田的身影,期盼榮燦伯堅強的意志,能引領著追隨者守護水梯水的決心--田,嘸通放著荒。
•不閉幕的貢寮花博
「阿伯,恁的田埂是我看過最漂亮的!」猶記得第一年的農曆四月,劉昭訓阿伯病癒插秧後的第13天,我們再度走進田裡觀察,忍不住驚呼。
劉阿伯笑笑:「那叫郝龍斌來咱田裡走走叨好,就免做花博了。」
是啊,我正欣賞著台灣低海拔濕生環境中最草根、最田野的花卉博覽會,根本就忘了這裡是農業生產體系的一環──水稻田的田埂。
這片因為阿伯生病而特別晚插秧的田,看起來元氣不錯。田埂 上也因此躲過了農民總是勤快地除草的慣性。半支蓮、鼠麴草的高峰花期尾聲,紛紛準備結果;重疊著地耳草、水芹菜的開花期,接下來爵床、魚腥草接棒。
我們因此竟小心翼翼地踩著田埂,就像怕採壞景觀草坪一般。阿伯笑我們的異常動作,還是說:「改天就用牛筋繩【註】打一打。
「甘一定要打?」阿伯指著田埂側面回答:「這如果蓋到稻子,就一定不行;在田埂頂上的這些袂要緊,留著,田埂顛倒不會崩。」
不只是田埂,梯田還有階梯狀的駁坎。在劉阿伯與野花野草共享的田間,我們還看到了駁坎石縫間的綠意昂然,形成立體的綠牆,這一點也不輸花博。
因為不用除草劑,田埂上的這些野花野草,幫忙減緩了雨水的沖刷。只要不影響稻穗生長所需的陽光,不在田畦裡競爭養分,對農人來說反而幫了忙。晚一點割草,留一點餘地,野花開過了,幫過了山野的昆蟲們,至少促成了食物網循環的起點;留一點餘地,也讓植物有機會開花結果、結實,把種源存進土地銀行裡。
或許其實是我們都忘了,即使是農業生產體系的一環,人在追求收穫的同時,也仍然可以與自然萬物共享這陽光、土地、水。因著這共享,所以田邊有細蟌躲藏,有紅嘴黑鵯覬覦;因著這共享,所以水、養分有健康的循環,而使地力持久。
• 秧田半作-孵秧
經過了長長的休耕期,看似靜止的水梯田,農民其實還是按著各自的節奏讓農事悄悄進行著。收割後水生植物利用空檔恣意成長,一度成為田裡的主角,中秋前後,阿伯們或是以牛、以機器,甚至以人力整了一次地,水生植物在開花結果後和稻頭一同化作春泥,回饋給土地。接著,貢寮進入了又濕又冷的雨季,在農曆年前後,農家再次整地,一步步的為來年的春耕做準備。
水梯田農家的秧苗多是自己培育,孵秧苗是準備春耕最重要的工作。立春前,農家開始準備浸種,將自家留存的稻種或農會購得的稻種,水洗挑選後,放入麻布袋,再...
推薦序
序
林務局局長
李桃生 共生共榮的願景
「里山」一詞源自日文,指的是高山與平原之間,森林、社區與農業生態系構成的地景,生物多樣性公約在2010年通過「里山倡議(SATOYAMA)」,是實現社會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想,以永續利用的方式來管理土地和自然資源,保護與重建人類與大自然互動所形塑的「社會-生態-生產地景」(Socio-ecological Production Landscape),達到兼顧生物多樣性維護與資源永續利用的願景。
台灣農田生態系之水梯田與相關之水圳、埤塘與農村,即屬於里山倡議近年討論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育、傳統知識保存以及鄉村社區發展之環境,除具有滯洪及水資源涵養,與孕育水生動植物多樣性之重要功能外,尚具有景觀、遊憩及文化傳承之價值。近年來,由於農村人口外流與老化,加上灌溉水圳年久失修,水梯田面臨旱化、大量施用農藥及傳統圳溝的水泥化,使得水生棲地消失、物種減少、涵養地表水功能減弱,水梯田面臨莫大的危機。
林務局為野生動物保育法及推動生物多樣性工作之中央主管機關,負有保育野生動物及其棲息環境之責;積極將具有珍貴生態價值之濕地,劃設為野生動物保護區或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更著力於保存具有生態、景觀與文化保存價值之珍貴水梯田與埤圳生態環境,使其受到妥善的保護,以保育棲息其中之珍稀濕地物種。
為更有效推動里山倡議,林務局與生態工法基金會、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及花蓮縣豐濱鄉的港口部落等團體合作,於新北市金山區、貢寮區及花蓮縣豐濱鄉,選擇可兼顧生產、生活及生態的水梯田作為示範區,保存現有之珍貴水梯田與埤圳生態環境,引導農民採取生態友善耕作或有機農業方式生產、種植具文化與休閒市場價值之傳統作物,如大葉田香、輪繖草等,開發本土水生植物之食用、保健與文創價值;同時,與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合作,提供保育動物覓食、繁殖、育雛的環境的農民,協助申請綠色保育標章,實為兼具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永續發展之經典案例,拋磚引玉,當可蔚為風潮。
本書係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及貢寮社區執行本局補助貢寮水梯田保育計畫期間,於「貢寮‧水‧梯田」網頁,分享貢寮水梯田濕地生態環境復育所帶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資源,帶動社區相關產業的成型、景觀的優化、生活樣貌的重塑,使社區與生態相互獲益等各階段執行成果與心得,文字深入淺出,忠實記錄貢寮水梯田復育的過程,娓娓敘事,筆端帶有平原的泥土芬芳,有如琢磨一塊存在已久的古玉,讀來令人發思古之幽情而難以釋卷。
「無限出版」對於國內保育議題相當關切,舉凡人類、自然、動物之間發生的種種創作、報導、紀錄等題材皆主動蒐集並加以出版,「里山倡議」及「水梯田復育」為國內較新穎之保育理念,遂出版本書向國人介紹。吾人深信本書可提供社會大眾嶄新的視野,產生共鳴重建人與土地的倫理關係,對生態保育有更深刻的體會並加以珍惜,建立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願景。
李桃生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局長)
序
林務局局長
李桃生 共生共榮的願景
「里山」一詞源自日文,指的是高山與平原之間,森林、社區與農業生態系構成的地景,生物多樣性公約在2010年通過「里山倡議(SATOYAMA)」,是實現社會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想,以永續利用的方式來管理土地和自然資源,保護與重建人類與大自然互動所形塑的「社會-生態-生產地景」(Socio-ecological Production Landscape),達到兼顧生物多樣性維護與資源永續利用的願景。
台灣農田生態系之水梯田與相關之水圳、埤塘與農村,即屬於里山倡議近年討論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育、傳統知識保存以及鄉村社區發展之...
目錄
序
心耕 • 水梯田
秧田半作——孵秧
被水喚醒的睡美人
早雷中的田間風景
貢寮山村的手耕插秧
●不是蠻牛,只是生不逢時的老朋友
來去「巡田水」——天、地、人的動態平衡
霧中的驅蟲儀式
●「thang hia」重出江湖
挲草——泥土上摸八圈的修行
負泥蟲下台一鞠躬,泥胡蜂來抓蟲
颱風過境無礙
水的掙扎
●石頭記 農用篇
踩在水裡割稻
●農人不是你獵影的道具
日曬得米
●貢寮和禾米「有雞認證」
水草森林明年再見
化作春泥更護稻
生活 • 山村達人
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候!
種瓜.曬瓜.瓜瓜樂
秋金伯的sûn-gû之路
樹嬸辦桌
●平凡的幸福
阿樹伯
舊好男人的美好驕傲
守著山.守著田
●山中歲月長
以種田為天命的林時鐘先生
●阿伯的職業欄
那些阿伯之外的里山青年們
支持百年梯田生態的半世紀餅店
再見榮燦伯
守護 • 生態生命
綠藻是海上的秧田
不閉幕的貢寮花博
巡田水的猛禽們
花嘴鴨也到了山間
不專心割稻法
水田裡的毫髮國度
黃腹細蟌的貢寮歲時記
默默照顧基隆瑞濱的自來水志工
魚蝦蟹教會我的事
稻田裡的國際機場
●田寮洋鴻雁的預知死亡記事
食蟹獴,回家了
農地多元化利用 水梯田一直都是
●一起完成『田間生物紀錄表』
後記—— 誰來和禾參一腳?
序
心耕 • 水梯田
秧田半作——孵秧
被水喚醒的睡美人
早雷中的田間風景
貢寮山村的手耕插秧
●不是蠻牛,只是生不逢時的老朋友
來去「巡田水」——天、地、人的動態平衡
霧中的驅蟲儀式
●「thang hia」重出江湖
挲草——泥土上摸八圈的修行
負泥蟲下台一鞠躬,泥胡蜂來抓蟲
颱風過境無礙
水的掙扎
●石頭記 農用篇
踩在水裡割稻
●農人不是你獵影的道具
日曬得米
●貢寮和禾米「有雞認證」
水草森林明年再見
化作春泥更護稻
生活 • 山村達人
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候!
種瓜.曬瓜.瓜瓜樂
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