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眼看到查理,就覺得他完全不適合在這世界生存,
但不知為何,總是會被他迷惑……
埃克是金融投資公司的業務主任,每日的工作就是負責辦酒會邀請各界有錢人士,並說服他們投資公司眾多的衍生性金融商品。他曾疑惑於複雜金融商品背後的真相,也曾懷疑熱錢流竄如同海市蜃樓,但反正,嘿,這工作薪水不錯,直至他遇見了查理桑莫……
查理桑莫,一個賣狗食的商人,總是極盡所能地利用別人的名氣與金錢意圖擴展自己的事業。自從埃克遇見查理之後,便一直一而再、再而三的碰到查理和他的騙錢事業。
直到埃克的公司在金融風暴之下面臨倒閉的危機,他幾乎是毫無心理準備,眼睜睜看著自己的世界被搞得天翻地覆,而他永遠也沒料到,一向招搖撞騙的查理竟會在此時改變了他的一生 ……
本書故事背景架構在金融海嘯時代,描寫了金融市場繁盛至極的光景,也真實呈現了經濟崩毀後公司倒債、一夕豬羊變色的世態景況。透過埃克與查理兩人際遇交錯所發生的故事,更讓人深深思考金錢、情感與人生之間的關係,也是暢銷作家保羅托迪繼《到葉門釣鮭魚》後又一人性諷刺的精彩力作。
作者簡介:
保羅.托迪 Paul Torday
凡是在牛津大學主修英國文學、研究古英格蘭英雄史詩的人,畢業後可能多以寫作或教學為志業。本書作者保羅.托迪(Paul Torday)卻選了一條迥異的路。
「托迪做生意去了!」畢業後的同學會上,老師不免輕蔑又惋惜地嘲諷著。但他的海事工程相關生意做得有聲有色,也因此常常往來中東地區,得以深入觀察外界非常不了解的阿拉伯文化。雖然如此,心中的文學夢並沒有完全埋葬;看到好小說,第一個念頭總是「真希望是我寫的。」
三十五年後,當大夥兒準備退休,六十歲的托迪卻寄給出版社一疊稿子。這批稿子驚動了2006年的倫敦書展,造成熱烈話題。最後由英國老牌出版公司「獵戶座」以相當新台幣一千五百萬元的預付金簽得;不多時,全球賣出二十四種語言版本。
「英國文壇最老的新秀」!托迪獲得了這樣有點哭笑不得、卻充滿肯定的封號。處女作《到葉門釣鮭魚》更是跌破所有人眼鏡,寫作技巧嫻熟,出手老辣,沒有初出茅廬的樸拙與生澀;更難得的是,故事內容可不倚老賣老,反而充滿他這把年紀與經歷可能喪失的純真、熱情與信念。目前已由BBC出資拍攝電影耀上大銀幕,由知名演員伊旺麥奎格以及艾蜜莉布朗特擔任演出。
和故事中的鮭魚一般,托迪從文學的源頭出發,最後又迴游到文學路上。托迪目前定居英國諾森伯蘭,開始過起專業作家的生涯。對應前半生的成功事業,他文學事業也已開展了成功的序曲。
目前已出版著作有《到葉門釣鮭魚》、《樓梯轉角的綠衣女子》、《波爾多夢魘》。
譯者簡介:
龐元媛
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畢業,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聯合專業考試及格,現為專職譯者。譯有《圖解貓咪大百科》、《別當政治門外漢》、《第一探長的最後正義》、《記憶之塵:朱利安戰記》、《藍鯨誌》、《白蟻之魂》、《愛拉傳奇6:最後的試煉》、《時間漩渦》、《獅子與我》等書。
各界推薦
媒體推薦:
◎英國最具影響力「理察與茱蒂讀書俱樂部」選書
◎早安財經文化發行人 沈雲驄
給我報報總編輯 馮光遠
旅遊財經小說作家 黃國華
精彩推薦
國外媒體好評推薦
「這本文采洋溢、逗趣慧黠的小說具備了好書的所有條件。」--英國《每日郵報》
「近年來最出色的作家之一。」--《每日快報》
「托迪是揉合諷刺與溫情的大師。」--《心理》雜誌
「查理是無懈可擊的小說人物,可悲又可敬。在這本感人肺腑,精彩絕倫的小說的結尾,查理的自我救贖之道深深撼動讀者。」--《金融時報》
「敘事清晰,不拖泥帶水,融合了幽默與近似悲劇的情節,頗有英國小說家格林與安柏勒之風。」--《旁觀者》雜誌
「動人的故事,我們很喜歡!」--《儂儂》雜誌
「故事精彩,讓人欲罷不能,既有托迪《樓梯轉角的綠衣女子》的懸疑步調,又有《到葉門釣鮭魚》的招牌托迪式幽默。」--《格蘭塔》雜誌
「字字珠璣的同時,又流露悲天憫人的情懷……這本無懈可擊、引人入勝的小說具備了一切文學瑰寶應有的條件。」--《每日郵報》
「托迪以充滿憐憫又不喧囂的筆鋒描寫查理,不由得令人想起狄更斯《雙城記》的人物席尼.卡頓。」--《地鐵報》
「托迪的另一本獨具巧思又精彩無比的喜劇作品。」--《週日郵報》
「《到葉門釣鮭魚》的作者已經晉升『必讀』階級。」--《世界新聞報》
媒體推薦:◎英國最具影響力「理察與茱蒂讀書俱樂部」選書
◎早安財經文化發行人 沈雲驄
給我報報總編輯 馮光遠
旅遊財經小說作家 黃國華
精彩推薦
國外媒體好評推薦
「這本文采洋溢、逗趣慧黠的小說具備了好書的所有條件。」--英國《每日郵報》
「近年來最出色的作家之一。」--《每日快報》
「托迪是揉合諷刺與溫情的大師。」--《心理》雜誌
「查理是無懈可擊的小說人物,可悲又可敬。在這本感人肺腑,精彩絕倫的小說的結尾,查理的自我救贖之道深深撼動讀者。」--《金融時報》
...
作者序
前言
錢從無處來。新世紀的第一個十年的頭幾年,前所未有的熱錢在世界各地流竄。報紙稱之為「現金海嘯」,雖然這話是興奮有餘、正確不足,不過那時候我們這些待在金融業的人都這麼覺得。投資銀行、避險基金、主要經紀商、抵押貸款公司、商業銀行,通通都是見人就願意借錢,碰到什麼都肯投資。你要買房子是吧?金融業不但可以給你全額貸款,還能多借個一、兩萬給你買新地毯、新窗簾、付印花稅。如果運氣好,剩下的錢還夠你成交之後去度個長假。你什麼都不用做,只要在虛線的地方簽名就好。也不用拿出收入證明,只要簽名就好。
你要買車是吧?不管你想買什麼車,貸款公司連你的地址都不用看,就可以全額貸給你。買福特幹嘛,買台保時捷吧!想買鑽戒給你女朋友,偏偏信用卡又快刷爆了是不是?在這個繁榮的年代,這個問題太好解決了,再辦一張兩年零利率的卡就好了嘛!
一波波來無影、去無蹤的無形金錢在網路上流竄,在上個世紀的最後幾十年如大軍壓境般在網路銀行與交易系統中流動。
沒人知道錢到底在哪裡,反正到處都是錢,到處也都沒錢。這是金融業的黃金時代。我們把我們的產業稱之為「金融服務業」,因為這個名稱聽起來很稱頭,彷彿我們是一群年高德劭、地位崇高的銀行家,為您小心翼翼管理財富,迴避風險。這種人當然也不是沒有,只是現在大部分都被晾在一邊,不然就是因為不夠瀟灑、缺乏想像力而被迫提早退休。
現在的有錢人都知道該如何享受人生,如何花用獎金。我在軍中待了幾年,又在保全業待了一小段時間,後來到倫敦金融界工作,不久之後就聽說史上頭一次有一戶公寓以一千萬英鎊的價格成交。一千萬英鎊耶!一戶公寓而已耶!我都嚇傻了,可是不久之後一戶公寓的成交價就變成兩千萬、三千萬、八千萬英鎊。後來證明(其實也不用證明啦!)經濟學的規則,就是大學教的那些無聊又老掉牙學科的規則,已經沒人信了。從繁榮到破產的循環已經被打破了。連政府都證實這一點。有一個大國的中央銀行總裁要大家小心「非理性繁榮」。可是大家明明賺很多錢,怎麼說這個繁榮是非理性呢?幾乎所有的物價都在漲,還彷彿漲個沒完。如果你不是這樣想,那應該是你自己的問題,是你太遲鈍、太吹毛求疵,誠實到無趣又令人難受的地步。
我在倫敦金融界待了幾年,有些金融業的人自稱「玩家」,我不是玩家,是個小角色,是跑龍套的。我通過了最基礎的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考試,所以可以合法提供投資人理財建議。其實合不合法也無所謂。我也不是那種有自己的交易櫃臺的菁英,也不像那些數學家,我們在布盧姆茨伯里大樓頂樓的公司是他們的地盤,他們就在那裡設計投資產品,看上去就是幾個長串算式,沒多少人看得懂。我也不像畢爾博,得像個大祭司一樣想辦法讓這個新宗教無懈可擊、簡單易懂又無法抗拒。我的名片上印著「客戶關係部門主任」,其實也沒那麼了不起。我就是這一行所謂的「拉客的」。就是我認識一些人,應該說我認識很多人:唸書時候的同窗、軍中的同袍、朋友、還有朋友的朋友,其中有些人有閒錢可以投資。我就在懷特餐廳跟他們共進午餐,不然就是在我們公司於喬汀漢、阿斯科特和溫布頓的招待所招待他們。我會帶他們到得文或者約克郡打獵幾天。我每隔一周就會去支援我們公司辦的巡迴說明會。我們從名單中精心挑選出高資產人士(名單當然是跟銀行和信用卡公司買來的),用免費的香檳、開胃小菜、理財講座,把他們吸引到鄉間高級旅館的會議室。
大家都叫我埃克,其實我的名字叫做海克特.查伍德陶伯特。我是埃克,老好人埃克,我不是萬中選一的人物,卻也曾經是一個有模有樣的軍團裡面的軍官,是個絕對值得信賴的人。埃克說這個產品值得投資,那就不用再考慮了,買就是了。我再安排客戶與畢爾博見面,可能還會把樓上的交易員拉來,有個接觸市場的人在比較好,其他的就交給他們了。我招攬的不只是我的親朋好友,還有我認識的退休基金經理人,還有公司的財務主管,他們需要避險基金。我在輸送帶的一端,負責買大量的杜松子酒,還要握手說笑話,輸送帶的另一端是賺錢機器。
我們這台賺錢機器叫做蒙特威廉公司,最近幾年在倫敦西區這一帶,還有紐約、巴黎與其他六個主要城市的金融區也成立了幾十家類似的公司。我們能幫你讓你的錢創造更大收益。你現在拿7%的複利是吧?真是遜斃了!我們可是給你10%、15%、25%的複利啊!我們用三寸不爛之舌打動你的心:這麼好的機會,錯過就太不應該了,想想你的孩子、你的客戶,尤其是你自己能享受多大的好處!蒙特威廉公司賣的是所謂的「多重策略」避險基金,我們分析其他人的交易策略,碰到喜歡的就模仿。我們的座右銘是:我們隨著市場環境精挑細選、買進殺出。客戶要享受我們的服務,就得付個2%的管理費用,還有20%的總績效費用。以一家二、三十個員工的公司來說,一年從幾億英鎊的管理資產收個2%的管理費用也是不小的賺頭,付完房租還剩不少錢呢!更何況還有20%的資本利得,是要留給像畢爾博這樣的公司股東兼合夥人的。我每次算畢爾博一年能賺多少,我的計算機都會燒壞。那可是天文數字,我都沒概念了。
我覺得無所謂,以我的工作而言,我拿的薪水已經太高了。
我離開軍中之後,在一家保全公司待了一小段時間,後來在哥倫比亞遇到一些麻煩就離職了。那時我想破頭也不知道未來的出路在哪裡。就在這時接到畢爾博的電話。他先是在電話中跟我談,後來我們又共進午餐,我就相信阿拉丁洞穴的大門已經為我打開了一條縫,剛好夠我一窺裡面金光閃閃的金銀財寶。
我搬到倫敦,加入畢爾博的行列,也通過了考試,不到兩年我的薪水就是我原先期待的好幾倍。如果一切順利,我的獎金也會是我薪水的好幾倍。事情總是很順利,當時是最好的時代。
在那美好的年代,畢爾博跟其他人一樣,發現了債務的存在,只是債務不見得會被稱做債務,有時候不見得被當成債務。有時候債務在資產負債表的一頭,有時在另外一頭。退休基金付錢請避險基金代為管理一部分資產,避險基金再向主要經紀商以保證金融資、把資金存入銀行,不然就是買進優先順位債券和次位債券,都搞不清楚到底是誰欠誰多少錢。後來錢又變得太無趣,太有限了。市場說到底畢竟不是英鎊硬幣、美元鈔票之類有形的東西,而是風險的價格。每個人對風險的定價不一樣。我們買進一個東西,比方說一檔股票、一檔債券,在賣方的眼中,這個東西的風險比我們所想的要高,我們再把東西賣給認為風險比我們所想的要低的人,有時候是賣給完全不知道這個東西有風險的人。
有些銀行想把次位債券從資產負債表中甩掉,有些銀行之前貸出去一塊錢,現在能拿回六毛也願意,因為這樣總比打消呆帳,獎金縮水來得好。我們跟這些銀行買下次位債券,是因為我們認為可以轉賣給其他銀行或者私募基金,一塊錢能收個八毛回來,當然也不用急著賣,說不定哪天能賣到票面價值呢!這些債務突然搖身一變成為資產,這就是點石成金啊!這種產品我們稱之為貸款抵押債券或是擔保債務憑證,通常只簡稱為CLO或是CDO,聽起來比較簡練。我們把這種產品當成美國國債、英國政府金邊債券一樣買賣,覺得風險是一樣的。我們買賣這些商品,好像到市場買賣綿羊一樣。我們交換期貨契約,交換利率,交換交換選擇權。我們用不著買股票,只要跟融券商借券,融資買進就行了。我們認為市場長期總會上漲,所以通常都是做多,不然就是購買差價契約,所以從來不需要持有股票,只要賺進買賣價差就可以了。我們不只是拿自己的錢去投資而已。我們存放在主要經紀商的每一英鎊,都做了二十英鎊的槓桿。畢爾博有一次私下跟我說:「要領先業界,資產負債表就要做槓桿,一定要把銀彈擴張到最大。」
就算資產負債表裡的一英鎊有八成是次位債券,兩成是真正的錢也無所謂,這年頭誰又搞得清楚什麼是真正的錢呢?我們跟其他人一樣按照市價計價。我們資產負債表裡面的資產,也是我們高興列為資產就列為資產,反正誰比我們更清楚我們到底有多少資產?
從上往下看,其他人也在借錢啊!借錢買房子,借錢買車,這些都無所謂,因為什麼東西的價格都一直在漲。如果你覺得買房子風險太大,幫你辦貸款的經紀人會說:「世界上的土地不會再變多了,有土斯有財準沒錯的。」債務在無形中像滾雪球般上升。蒙特威廉公司的交易對手曝險部位(只是我們沒把這個當債務)跟瓜地馬拉的外債一樣多。我們還只是避險基金業的小角色而已哩!比較大的基金曝險部位已經是天文數字,沒辦法算了。一兆美元是個什麼概念?我也不清楚。
有一陣子大家覺得這場派對永遠不會結束。我也沒多想以後的事情。我倒是覺得畢爾博知道派對總有一天會結束,只是他跟客戶可不是這麼說的,連跟我們都不是這麼說的。我們賺得再多都覺得不夠,槓桿用得再多,總有人用得比我們更多更好,我們就得超越人家才行。
公司一定要大,因為大才能領導市場。你就成了哈梅林的魔笛手,吹奏魔笛,老鼠就跟在你後面。我在派對最高潮的時候,給自己買了一台奧迪TT軟頂。車身是子夜藍,裡面是黑色皮革座椅,配置了製造商能想到的各種裝備。我所謂買車,並不是用真的錢買,我用一些獎金付掉了訂金,餘款是跟銀行借來的,用的是分期付款的貸款,我在銷售員那裡耗了快要一世紀,填寫一些他跟我都沒放在心上的表格,規畫我的還款時間表。接下來就是值得開香檳的一刻,我頭一回坐進新車,聞著上了蠟的新皮革的氣味。我第一次轉動鑰匙發動汽車,聽見引擎低沉的隆隆聲,像隻尚未完全馴服的野獸般咆哮。這是我這輩子最放縱的一次,我幹嘛不放縱呢?我下一筆獎金搞不好會是筆鉅款,就可以把車貸還清了,說不定我還能舊車換新車,買一隻真正的野獸,一台法拉利,或是瑪沙拉蒂。
我開車到法國南部,跟亨利.紐華克打高爾夫球,就這樣認識了查理.桑莫,這是他的故事,也是我的故事。有些內容是亨利後來告訴我的,有些是其他人跟我講的,大部分還是查理親口告訴我的。他坐在桃樂斯阿姨家的扶手椅幾個鐘頭,抓著一杯威士忌,一邊跟我說這段故事。不過那是後來的事了。當時查理也想坐上發財列車,有一陣子他跟我一樣樂觀,跟畢爾博一樣樂觀。只要有構想、有魅力,加上一些決心,錢財就會滾滾而來。
這時候到處流竄的無形熱錢退潮又漲潮,形成席捲全球的財富狂潮。每次的高潮都比上次高,每次的低潮都比上次低。沒人知道錢到哪裡去了,也不知道到底哪些債務會清償,哪些不會。不過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有一兩個人開始在問:錢到哪裡去了?
有一陣子沒人理睬這些人,把他們當成瘋子神經病,當成《聖經》裡的耶利米先知,當成一群居心叵測的人。後來瘋子神經病的陣容愈來愈龐大,他們的碎碎念就不能不聽了。貸款違約的野火點燃了,從美國一直燒向別處。在固若金湯的會議室裡,政治人物與銀行家開始討論不堪設想的局面。經濟學家向他們報告可能發生的情況。這些經濟學家好像《李伯大夢》裡面的李伯一樣,從經濟大蕭條開始沉睡,現在才醒過來,環顧四周,這才發現大事不妙啊!
接著某人在某地問了個沒人問過的問題:「我可不可以把錢拿回來?」
我們那時候還不曉得。後來才知道錢從無處來,要回無處去。
一
人會變。我在軍中就變了,就連到了倫敦金融界也變了。有天晚上我聽見約克大教堂傳出莫札特神劇的歌聲,那是我現在任職的慈善機構主辦的音樂會。我聽見男高音唱出「讚美主」的純淨歌聲,眼眶泛淚,淚珠滾落臉頰。希望沒人看見。在一兩年前,我聽了唯一有反應的歌,就是聽到大概會覺得眼睛後方有點刺痛的歌,是「伊頓公學划船歌」和「不列顛挪彈兵進行曲」。現在這兩首歌的歌詞我都忘了,尤其是挪彈兵進行曲,簡直忘得一乾二淨,那首歌在我心中曾經也是意義非凡:
朗,騰騰騰騰騰,朗騰,騰騰騰
海克特和萊山德,都是英雄的姓名啊
但是世上的英雄當中,誰也比不上……
拉,划,划,划,划,划,什麼什麼,不列顛挪彈兵
人是會變的,所以大家發覺要估計別人真正的價值很困難,幾乎是不可能。我們在軍中兩三下就把別人看穿了,一看就知道誰是好軍人,誰是同性戀,誰是二百五。這種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的方法很簡單,也很有效,但是這樣看不出人的潛力。說不定哪天拿著火把走進煤窖,會看到一道折射的微光,看見一堆黑黑的粗碳塊中有一顆鑽石。
我第一次見到查理.桑莫,倒是沒想到這個。那時我還是個徹頭徹尾的生意人,希望有天能成為有錢有閒的人。我想只要一切維持順利,不出一兩年我就會有錢有閒。那時我沒多想自己的人生,也沒多想別人的人生。我都是一眼打量著人。就拿查理來說吧,我第一眼看到一個四十來歲,邋邋遢遢的男人,身上穿著舊兮兮的海軍藍夾克,肩膀還落了一層頭皮屑,就認定他是個標準的中年廢物,就像我媽說的,不中看也不中用。他身上穿的其他東西也不怎麼樣,快穿爛的斜紋棉褲,年輕的時候應該是白色的吧!嚴重磨損的麂皮鞋,夾克上有黃銅鈕釦,又戴著條紋領帶,顯然他是軍人,只是不屬於特定的軍團。
我跟亨利.紐華克開車到法國南部,我們打算打高爾夫、喝酒,玩上一個禮拜。亨利是我相識很久的老朋友,也是蒙特威廉公司想開發的客戶。我想我們打高爾夫、吃吃喝喝,總有機會談談錢,談談投資的事情。那天早上我們偷閒放空,坐在法國小鎮的廣場,就在山崖邊濱海道路的山上。我們喝了幾杯咖啡之後,喝著一杯又酸又白的東西,這是這裡唯一的開胃菜。那時才早上十一點。我們已經看完了「每日郵報」,亨利現在忙著玩數獨,我在看商業版,發現倫敦金融時報一百指數又創新高。房價又比去前同期漲了10%。天底下所有人都在賺錢,連我都在賺錢,賺點小錢。我把報紙跟這些念頭一起放在一邊,靠在椅子上,看著像是普羅旺斯小鎮生活的一部分的人生百態。一個一臉陰險的男人,拿著脆皮麵包棒,拖著步伐在小路上行走,顯然打算要殺人。一個年輕女店員跟客人調情,那男的絕對不是她男朋友,也不是她先生。
時不時超大卡車會從下方的平原爬上陡峭蜿蜒的道路,這卡車實在太大了,要在高速公路上超這種車都不容易,更不要說在貫穿小山坡的小路上。卡車抵達鎮上的廣場,被石造噴泉擋住去路,當初建造這個噴泉,大概就是要當作環形交叉,當然也有可能不是。卡車在這裡可能遇到滿載瑞典觀光客的八人小客車,小客車的駕駛差點迎頭撞上卡車,驚魂未定,都找不到倒車排檔了。接著上演的就是一場僵局,最好的結果就是卡車繞過噴泉,把房子的一面給撞塌了,還把小客車的乘客全給輾死了。這場鬧劇的高潮就是三個騎著哈雷機車的瘋子飛馳穿越對峙的車子之間,往山下狂奔而去。突然間危機解除,沒人搞得清楚是怎麼解除的。小客車走了,卡車停在超級市場旁邊,司機把一盤優格交給店家,他大老遠來就是為了送這個。
「打擾了,兩位先生麻煩借個火。」一個聲音在我身邊響起。我抬起頭來,是那個我先前看到的中年廢物。他在我們桌前彎著腰,手上拿著未點燃的小雪茄,裡面的煙草大概是香菸工廠地上掃來的,臉上浮現著阿諛奉承的笑容。亨利連頭都不抬,指著桌上的打火機,旁邊放著一包他的吉達尼香菸。每次他太太莎拉不在身邊,他就會來一包吉達尼犒賞自己。那傢伙拿起打火機,咔噠一聲打開了,點燃雪茄。他滿懷期待站了一會兒,好像在等什麼似的,等我們邀他坐下,等著跟我們聊聊天氣,也許在等著我們請他喝杯酒。結果這些願望都沒實現。亨利繼續玩他的數獨,我凝視著不遠處。他遇到這種無情的冷漠,當然也不是第一次了,這種冷漠已經到了敵意的邊緣。英格蘭人在國外遇到同胞,有時候就是冷漠相待。
前言
錢從無處來。新世紀的第一個十年的頭幾年,前所未有的熱錢在世界各地流竄。報紙稱之為「現金海嘯」,雖然這話是興奮有餘、正確不足,不過那時候我們這些待在金融業的人都這麼覺得。投資銀行、避險基金、主要經紀商、抵押貸款公司、商業銀行,通通都是見人就願意借錢,碰到什麼都肯投資。你要買房子是吧?金融業不但可以給你全額貸款,還能多借個一、兩萬給你買新地毯、新窗簾、付印花稅。如果運氣好,剩下的錢還夠你成交之後去度個長假。你什麼都不用做,只要在虛線的地方簽名就好。也不用拿出收入證明,只要簽名就好。
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