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高能注意!八〇來襲!
臺灣第一間麥當勞、八點檔大戰、股市衝破萬點、迪斯可風潮、百貨折扣戰、髮禁舞禁bye bye、第一家合法舞廳跳起來……
本書除專文介紹八〇年代社會潮流,更史無前例訪談數位臺灣重量級潮流推手,以他們精采的生命史搭配珍貴影像,帶你見證八〇年代,臺灣火焰般的炙熱與輝煌。
八〇臺北,整座城市都在燃燒
麥當勞、偶像歌手、流行時裝、迪斯可、百貨週年慶、彩色螢幕和綜藝節目……你知道嗎,這些我們以為天經地義的事,都是從八〇年代開始出現的。
八〇年代臺灣,可不只有政治解嚴。在這個股市首次衝破萬點的繁華社會,自由而興奮的臺北,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城市場景;從時尚、飲食、購物、電視、音樂乃至於跑夜店,不只創造流行娛樂史上燦爛且革命性的一頁,至今仍深深影響你我的生活。
本書除了以宏觀文章介紹八〇年代社會與潮流的變幻,也史無前例訪談數位臺灣重量級潮流推手,以他們精采的微觀生命史搭配珍貴影像,帶你見證八〇年代,臺灣火焰般的炙熱與輝煌。
★重量級人物精采深度訪談★
臺灣首代服裝設計師、造型師 呂芳智、洪偉明
把麥當勞帶進臺灣的美式餐飲之父 孫大強
縱橫電視綜藝沙場四十年的製作人 「商姐」商台玉
舊日臺北約會聖地iR 幕後推手 邱柏庭
流行教父・ATT 吸引力董事長 戴春發
第一間合法舞廳KISS Disco創辦人・ 文華東方董事長 林命群
★當代潮人專訪★
「APUJAN」詹朴、「貓下去」陳陸寬、「flying V」鄭光廷 、「百靈果」Ken &凱莉、「驚喜製造」陳心龍……
新舊碰撞火花,探問潮流本質,看見不一樣的臺北!
作者簡介:
總策劃 |倪重華
臺灣娛樂先驅,華語搖滾教父。在臺北生長的道地老臺北。人生中唯一長期離開家鄉的紀錄是一九八〇年赴日本攻讀數位影像製作四年。返臺後曾短暫涉足電影業,後以《週末派》開創八〇年代臺灣電視綜藝節目全新型態。八七年創立「真言社」唱片公司,製作伍佰、張震嶽、羅百吉、L. A. Boyz 、林強等歌手,唱出震響時代的搖滾及嘻哈之聲。其後歷任臺灣 MTV 音樂頻道總經理、臺北市文化局長,2016 年創立 MTI 音樂科技學院基金會,從國、高中生教育開啟健全流行音樂產業鏈計畫,希望為下一代開創新的音樂產業格局。
採訪編輯 |故事StoryStudio
專注發掘文化、知識與歷史的臺灣新媒體。在一個不斷加速的年代,我們追求 slower, smarter,讓歷史與文化走進每個人的生活,和讀者一起「從生活發現歷史、 從臺灣看見世界,從過去想像未來」,描繪世界的輪廓。
章節試閱
他的臺灣第一家合法舞廳,解放一整個世代的渴望
KISS Disco 創辦人林命群
「這世界不為我們所具備,我有我要到達的武俠境界。」*
這首詩寫的,簡直就是林命群。不論是臺灣第一座超六星級飯店「臺北東方文華」,或是國際巨星史提夫汪達(Stevie Wonder)萬人空巷的第一場臺北演唱會,甚至是轟動全臺第一家合法舞廳KISS Disco,全部都是出自林命群之手──旁人越覺得不可能,他越堅持突破完成。體內彷彿同時住著藝術家和企業家靈魂,林命群眼中看見了一個還未實現的理想世界,這三十幾年來,他總是以他的固執和完美,在臺北城市中把理想建造成為現實。
-------
一九八六年──那年臺灣還沒解嚴,舞禁仍在,迪斯可還被視為一種「有害身心健康」的活動;然而,就在這一年,臺灣第一間合法迪斯可舞廳 KISS Disco,就在國際飯店中泰賓館二樓沸沸揚揚地開張。
那時候去舞廳跳迪斯可,往往被視為是一件屬於「不良份子」的活動,一般年輕學子要是跟爸媽說要去冰宮跳迪斯可,可是會讓爸媽憂心如焚的。然而,現臺北東方文華酒店董事長、當年KISS的創辦靈魂人物林命群,卻一眼洞察了迪斯可文化中通俗、包容且跨越階級的特質,而他,將要在臺灣把迪斯可變成一個「有品質的娛樂」。KISS 這座前所未見的高規格舞廳甫一登場,就創下了無數臺灣記錄,開幕第一天,年輕男女排隊人潮一路洶湧漫延到民生東路口。
當時或許沒有人想過,這個轟動的舞廳,居然會一開就是十八年。
要求每一個細節,
打造國際水準的迪斯可舞廳
KISS屹立不搖的原因,在於它不只是一座舞廳,而是一整個新時代解放的渴望。林命群說:「迪斯可的音樂非常迷人,充滿了自由的靈魂與層次。當時我感覺臺灣的年輕人很可憐,沒有什麼娛樂,也沒有一個正規的地方,能讓他們健康地玩、跳個過癮。我想創造一個這樣的空間,去國外看了很多,發現臺灣對這塊是很陌生的,當時的舞廳對我來說都只有二十分,我想開個九十分的讓大家看看。」
報紙上大肆宣傳KISS為「強烈閃爍的超級DISCO」:「專用電腦控制,採用科技燈光,以及幽浮燈,六組五米高、高速節拍跳動燈柱,超高功率雷射兩百種變化,二部二百吋畫面專業投影機,三種造煙變化色彩系統⋯⋯」。種種充滿未來感的科技,都是林命群將國際規格的裝潢設備帶進臺灣,打造第一座流行高端舞廳的堅持。獨創設計每每被同業模仿,到現在,臺北市的許多夜店,都還深受KISS的模式影響。
「曾有員工告訴我,有人拿相機來偷拍我們的空間,還丈量裝潢尺寸,我告訴他:『直接把設計圖給他吧!』對我來說,KISS是很難抄襲的。」林命群瀟灑自信地說。KISS光在燈光音響上就花了近六千萬設置,他形容那音響是「世界級的聲音」,清晰而不震耳;場內空調隨時維持十八到二十度,新鮮空氣在場內交換對流,就是為了讓消費者在裡頭不管逗留多久都能感到舒適;所有的杯碗都是用高壓、高溫殺菌。「這些都不是法令規定,而是我們認為消費者值得享受。」林命群說。
KISS締造的傳說,除了即使放眼國際都是一流的舞廳規格與享受,還有場內對每一個細節的堅持。他的朋友透露,林命群本人觀察細節的投入度驚人,有回兩人在國外精品店,林命群看上一支錶,友人先到街上晃了一大圈,回來,林命群還在看那支錶。KISS第一批員工趙先生也說,當年舞廳裡那每一顆燈,林命群都要求員工要每天擦拭、每週重新上螺絲。
科幻飛碟風、巴洛克華麗風……
每次裝潢宛如iPhone出新機
而說到燈光,一反許多人對夜店「昏暗」的印象,林命群堅持KISS Disco的燈光要有多層次的變化,也要務必「明亮」,要讓每一個人都可以被看見──事實上,「被看見」,正是當時許多男男女女喜歡週末跑KISS的最大原因,這裡宛如一個精緻有氣質的社交場,許在人喜歡來KISS認識新朋友、也與老朋友碰面寒暄。「在這裡,五十公尺內的人你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的,所以每個人都喜歡盛裝來此,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我曾問一個年輕女生:『怎麼好一陣子沒看到妳?』她說,『最近沒錢買新衣服,不敢來啊。』」
明亮的設計,除了要讓人人都被看見,也是要確保場內安全。為了打造健康、安全的舞廳,KISS是第一個臺灣採取場內卡式錄影監控的營業場所,桌椅也都超過二十公斤,煙灰缸附鐵鍊、釘著在桌子上,剛開始五年都用塑膠杯而不用玻璃杯⋯⋯種種措施,都是為了確保消費者無法輕易拿起重物,喝酒鬧事。而廁所平均每十五分鐘就有維安人員巡邏,一旦發現危險物品或藥品,便直接通報警局。「所以,很多大人都很放心讓他們的孩子進來玩。」
回想KISS的整體設計,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應該是那座「飛碟」──取材當時流行的影集「星際大戰」,KISS場內安放了一個可升、可降、可載人的飛碟,時間一到就會隨著現場逐漸升溫的氣氛從天而降,火辣女郎會從飛碟中現身,伴著閃動燈光和 DJ 精心Mixing的舞曲,對場內滿滿的鼓譟群眾灑下糖果和折扣券。
事實上,KISS前後共歷經了五次裝潢,每隔幾年就不計成本地暫停營業,將設計全部翻新,KISS最後一次裝潢,耗資一億多,場內搖身一變為華麗的巴洛克風格;當時還請了義大利的藝術家來繪製壁畫,藝術家把舞廳當教堂一樣在畫,光調漆就調了一個上午,不滿意又重新來過。
KISS每次裝潢都備受矚目,不只設計風格改變,連入口走道都不一樣,讓人驚豔。林命群形容:「對很多消費者來說,KISS的裝潢就像當時推出新款iPhone,大家都好奇:『這次KISS又要把我們帶到什麼地方去呢?』」
從音樂、酒水到演出,
KISS總是不畏挑戰界線
林命群究竟為什麼願意投入這麼多、在空間細節上如此講究?他笑說:「就是一股興趣跟熱情,想整合音樂、舞蹈、藝術等概念,做出全世界數一數二的夜店。」
「來我們這裡的群眾,根本不用藥,就能自然嗨,當時的音樂真是好聽。」林命群說,好的樂音,是迪斯可的靈魂,也是KISS經營的核心概念。因此除了硬體上的頂級音響,舞廳裡也有全臺灣最多、最豐富的黑膠唱片,甚至直接延攬頂尖的國外 DJ 來KISS放歌(也培育了第一代臺灣DJ),後期還有國際水準的Live Band駐場演出。
KISS首創入場三百五十元、進場還能享兩杯可樂的門票制,打破過去合法舞廳或飯店夜總會總是「高不可攀」的收費,在打工時薪八十元的時代,獲得臺北年輕男女的狂熱歡迎;舞廳每逢週末經常人潮洶湧,平均每兩個人只有一人能入場。「其實我們內部可容納一千五百人,但只放一千一百人進來,每晚外面隨時有五、六百人排隊,出來幾位我們才放進去幾位,就是要讓大家進場時感到舒適,不要寸步難行,這也是我們推出三百五十元入場費能被大眾買單的原因之一。」貼心的 KISS也會送前一百名向隅的民眾免費入場券,讓許多人樂於來排隊。
要求處處做到極致的林命群,就連店內的飲料也不馬虎,特地將紐約的調酒比賽冠軍請來臺北,為臺灣消費者推出許多前所未見的新奇調酒,如「自殺飛機」、「試管」、「長島冰茶」,也是從KISS開始出現後,慢慢在其它酒吧夜店普及。
KISS另一個突破性創舉,便是邀請澳洲健美男子團體Man Power來臺表演。Man Power成員個個俊俏,練有一身健美肌肉,看了令人血脈噴張,但是Man Power表演並不走脫衣路線,而是實力派的專業演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才華展演。眼光精準的林命群,率先邀請Man Power來臺,在保守的年代,受到許多輿論抨擊,認為其「敗壞社會善良風俗」,還差點申請不到表演許可證。有趣的是,當時幾位女權主義者如李昂及黃越綏,都站出來為KISS說話,表示這樣的活動為女性開創了新的娛樂享受。爾後,KISS在公車上登了一則廣告,文案斗大地寫著「女人也有取悅自己的自由」。廣告一出,許多遊覽車從中南部一車一車地包上來,大批的女性觀眾買票入場,Man Power在KISS整整轟動了一個月。
風光的國際巨星演唱會,
背後是一連串世界級挑戰
除了華麗的硬體、豐富的內容之外,林命群締造的傳奇,還有他在中華體育場舉辦的一系列國際演唱會。當西洋歌手登臺還相當罕見的年代,KISS就為臺北開創了許多的「第一次」──十八年來,KISS共舉辦了六十多場演唱會,舉凡上過港臺或西洋流行排行榜的歌手,如史提夫汪達、Modern Talking、梅豔芳等,幾乎都在他安排下來辦過演唱會。
說起那場史提夫汪達演唱會,林命群對過程的栩栩描繪,展現了他驚人的記憶力:「每分鐘都有新的問題要解決!」他說,史提夫汪達的演唱會是出了名的要求高,為了把整個團隊順利接來臺灣演出兩天,舉凡住宿伙食、行程、接洽……都讓人傷透腦筋,對方甚至要求把「整座舞臺」原封不動搬來臺北,讓他必須豪擲數百萬包機,「我真的暈倒。」他搖頭開玩笑說。
這一切還不打緊,成功包到一架飛機後,演出日期已迫在眉梢,接下來的故事更是驚險宛如刺激電影:先是搶不到當年稀少的航線,再來是出關時間過早沒有海關、又有人臨時改變意願、舞台差點來不及組裝好(最後破紀錄只花了一天)……各種臨時狀況,搞得他焦頭爛額、勞師動眾,最後甚至出動了包括日本運輸大臣(交通部長)石原慎太郎在內的各種有力人士幫忙,整場演唱會才得以順利成行──那可是KISS舉辦的第一場演唱會,他無論如何都要讓其成行。
「在臺北聽那場演唱會的人,都不知道我經過這些事。」他抽了一口菸笑著說。
但即使如此,「所有嚴苛的問題最後都一一解決,非常過癮啊!」林命群還是帥氣地笑,像一個練成武功後溫雅收劍的俠客。
電音衝擊,迪斯可式微
KISS精神不死
二〇〇三年SARS疫情在臺灣爆發,所有夜店面臨重大危機,雖然KISS當時仍繼續維持營業,林命群也願承擔損失,卻遇上了另一個他無法解決的難關——音樂潮流的改變。
「電子搖頭樂開始成為主流,迪斯可逐漸式微,民眾追隨的不再是偶像和好聽的樂音。過去,KISS追求的是一種由真人偶像和現場演唱所創造出來的自然氣氛,後來通通被電腦取代。更重要的是,伴隨這種音樂的是用藥文化的興起,我發現那不是我能改變的,就收掉了KISS。」
KISS的傳奇一燒十八年,曾經的輝煌就這麼落幕,會不會感到可惜?林命群說,當然會,但他也還在等,等待下一個再創潮流的突破點。
他笑說,「我想,這音樂的潮流總會有結束的一天吧,我就不相信人們不會喜歡好聽的旋律。」 這二十年,雖然KISS歇業,但影響力仍繼續在臺灣作用著,無論是空間設計、調酒內容、乃至許多KISS培養的臺灣第一代DJ都紛紛在臺北闖出一片天,KISS的精神,如開枝散葉般地生長在臺北各處。
「八〇年代對我而言,真是一個美好的年代。沒有手機,大家想見面就穿得漂漂亮亮地來到這裡,用有溫度的音樂和人去創造氛圍。」林命群說,「迪斯可很美,不該被妖魔化,KISS把一個在當時被視為『傷風敗俗』的事變得健康,許多人在這裡交到男女朋友和終身伴侶,現在他們應該都五、六十歲了吧。這也是做了一件好事。」說完,他陷入罕見的短暫沉思。
當一個人跳舞是造反,一群人跳舞就是革命。走過當年舞禁,KISS一腳跨過戒嚴規訓的那條線,讓一整個世代的人,一起用跳舞解放身體與心靈,在洶湧的八〇年代,寫下一筆迷人的革命樂章。四十年過去,迪斯可舞曲似乎又開始默默流行起來,而KISS創辦人林命群眼中,仍燃燒著一個旁人看不見的理想境界,他胸懷絕世武功,還在等待更好的時機點,創造下一個打破所有人認知的空間。
他的臺灣第一家合法舞廳,解放一整個世代的渴望
KISS Disco 創辦人林命群
「這世界不為我們所具備,我有我要到達的武俠境界。」*
這首詩寫的,簡直就是林命群。不論是臺灣第一座超六星級飯店「臺北東方文華」,或是國際巨星史提夫汪達(Stevie Wonder)萬人空巷的第一場臺北演唱會,甚至是轟動全臺第一家合法舞廳KISS Disco,全部都是出自林命群之手──旁人越覺得不可能,他越堅持突破完成。體內彷彿同時住著藝術家和企業家靈魂,林命群眼中看見了一個還未實現的理想世界,這三十幾年來,他總是以他的固執和完美,在臺北城市中把理想...
作者序
【導讀】
臺灣流行史上燦爛且革命性的一頁──《捌零 ・潮臺北》
/ 總策劃 倪重華
一九八〇年代,對我個人而言,是一段非常特別的時期。
八〇到八四之間,我到日本大阪視覺藝術專門學校,學習數位影像製作,昭和最後十年的日本,經濟泡沫吹得正盛,文化環境大好,我在正處顛峰期的日本吸收了不少養分。回來臺灣後,我先拍了一陣子電影,後來意外地加入綜藝教母葛福鴻的製作公司,參與了「週末派」的製作;後來受到滾石唱片公司「三毛老闆」段鍾潭的支持,在八七年成立了真言社,進入了唱片圈和表演產業,直到現在。
過了三、四十年,我回頭看這段歷程,發現八〇年代確實也是臺灣一段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經濟繁華,政治鬆綁,社會開放,讓我們有機會做出很多不一樣的東西──憑良心講,那些作品素質有多高我不敢保證,但起碼,都是臺灣沒有見過的。其實不只是我,很多那時候剛回到家鄉的臺灣青年,都一心想要把自己的城市和國家,提昇到國際水準。
當時臺北就是臺灣的中心,政治、經濟和社會的首都。現在因為交通發展和政策等原因,臺灣城市甚至國際城市之間的面貌都很接近,但曾有一度,臺北作為一線城市,它的建設、消費、文化、甚至思想的風貌,都和其它城市的差異極大。我從日本回到臺灣的那一天,從機場一路回到東區,一路上,從車窗見到臺北的繁榮與熱鬧,覺得整座城市氣氛好像在燃燒。
現在談八〇年代的書或作品,大部分都著重於政治面的改革。確實,八〇年代是一個「最美好的年代」,臺灣開放黨禁報禁髮禁舞禁,逐步邁向自由化、民主化;但是我們不能忽略,如果社會上沒有像火山爆發前那樣的能量累積,絕不可能撞開政治解嚴大門。八〇年代的臺北城市,臺北的生活,臺北的潮流,它的刺激、開放、衝擊,絲毫不遜色於政治改革的風起雲湧。在這本書中,我們看見八〇年代經濟起飛和現代化風潮,躍躍欲試的整體社會氛圍,讓臺北出現許多前所未見的城市風景,從時尚、飲食、消費、視聽娛樂到夜生活,不只寫下臺灣流行史上燦爛且革命性的一頁,也散播了野種,培育出今日枝繁葉茂的文化能量。
本書中訪談的五位八〇年代潮流人物,要不是白手起家的創業者,就是堅持自我原則的職人,他們今日都已是臺灣社會的要角,但許多人都是數十年來低調努力著,直到現在才接受公開採訪;能夠有這個難得的機會,把這些人的生命經歷和風格書寫出來,希望對大家有一些啟發。同時,我們也訪問了個別領域中傑出的新一代年輕人,他們不僅走出自己的路、樹立自己的獨特風格,也耕耘著屬於他們對未來的想像,這個精神和八〇年代是直通呼應的,也是這本書核心想要傳達的。
四十年過去,在全球化和資本主義的洗刷下,臺北的輪廓雖然沒有太大的變化,但整個城市的獨特風貌幾乎全消失了;追求利潤數字的連鎖店,也壓縮了街區小店的生存空間。當然,商業連鎖和個人特色之間,孰是孰非,沒人能論定,但我總喜歡那些有靈魂、有情感的街區店家,畢竟,所謂「在地」特色,說穿了就是我們大多數人的生活日常,食衣住行,如此而已。所以,在這個年代,保有自己的個性特質,比什麼都重要,就像我們介紹的這些人物,他們了解自己,知道做什麼會讓自己開心,找到自己所相信的並一路堅持下來,往往就會「成」──雖然在這個名聲就是一切、眾聲喧嘩的社群時代,找到信仰是不容易的,也不一定是成功保證,但再怎麼樣,我想都比隨波逐流,船過水無痕來得好吧。
沒有錯,一個時代過去就過去了,八〇黃金年代不會再重來,但即使如此,新的未來下一章仍然在等待我們。而此時就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時間點,讓我們來想想未來這件事情──過去這一年,全球被 Covid-19 疫情按下暫停鍵,日常一切停擺,許多海外臺灣人也都紛紛回到臺灣。雖然疫情造成很大的損失,但或許也正好是一個轉機,讓我們終於有機會放慢腳步、沈澱心情,回顧這三、四十年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並且認真思考,關於這座城市,關於下一個世代,接下來可以展開什麼新的計畫呢?
【導讀】
臺灣流行史上燦爛且革命性的一頁──《捌零 ・潮臺北》
/ 總策劃 倪重華
一九八〇年代,對我個人而言,是一段非常特別的時期。
八〇到八四之間,我到日本大阪視覺藝術專門學校,學習數位影像製作,昭和最後十年的日本,經濟泡沫吹得正盛,文化環境大好,我在正處顛峰期的日本吸收了不少養分。回來臺灣後,我先拍了一陣子電影,後來意外地加入綜藝教母葛福鴻的製作公司,參與了「週末派」的製作;後來受到滾石唱片公司「三毛老闆」段鍾潭的支持,在八七年成立了真言社,進入了唱片圈和表演產業,直到現在。
過了三、四十年,我回...
目錄
<導言> 臺灣流行史上燦爛且革命性的一頁
【PART ONE ★ 時尚造型】
<主題文章> 一九八〇,臺北的時尚革命
BIGI 比其服飾:第一批哈日族誕生
<特別來賓> Arai 桑──臺灣初代時尚髮型設計師
<潮人現身> 用自己的風格樣式,在衣服寫下自己的名字: 臺灣第一代設計師呂芳智、造型師洪偉明
<新潮.待續2021> Crossover沒有界線, 用衣服建構一座座想像世界──「APUJAN」品牌創意總監.詹朴
【PART TWO ★ 飲食風格】
<主題文章> 「混」食尚,臺北八〇的國際味覺戰場
麥當勞: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漢堡
<特別來賓> 孫大強──臺灣美式餐飲教父
<潮人現身> 打造舊日臺北約會聖地: iR cafe 邱柏庭
<新潮.待續2021> 進食場所之外,餐廳的更多可能——「貓下去」負責人.陳陸寬
【PART THREE ★ 百貨消費】
<主題文章> 歡迎光臨消費時代:八〇年代的百貨業崛起
中興百貨:真正的流行,不是群眾的歇斯底里
<特別來賓> 趙仲傑──每坪都好的百貨設計
<潮人現身> 猴囝仔、桃太郎與巨人的戰鬥:ATT 吸引力董事長戴春發
<新潮.待續2021> 創意與消費齊心協力,訂購一個想要的未來──「flyingV」執行長.鄭光廷
【PART FOUR ★ 視聽娛樂】
<主題文章> 箱體裡的光:八〇年代的電視娛樂
臺灣流行音樂:唱出自己的歌
<特別來賓> 劉長灝──真言社,與林強、伍佰背後的男人
<潮人現身> 從電視機前走向螢光幕後: 電視製作人商台玉
<新潮.待續2021> 社群年代,真正的潮流就是做自己——Podcaster「百靈果」凱莉、KEN
【PART FIVE ★ 夜貓出沒】
<主題文章> 夜貓與牠們的產地:八〇夜臺北
來跳舞吧!從全民舞禁到全民迪斯可
<特別來賓> 他的臺灣第一家合法舞廳,解放一整個世代的渴望: KISS Disco創辦人林命群
<潮人現身> DJ Junior──臺灣第一代 DJ 讓你跳!
<新潮.待續2021> 除了跳舞、喝酒,夜晚的臺北還有什麼?──「驚喜製造」共同創辦人.陳心龍
臺灣流行史上燦爛且革命性的一頁
【PART ONE ★ 時尚造型】
一九八〇,臺北的時尚革命
BIGI 比其服飾:第一批哈日族誕生
Arai 桑──臺灣初代時尚髮型設計師
用自己的風格樣式,在衣服寫下自己的名字: 臺灣第一代設計師呂芳智、造型師洪偉明
Crossover沒有界線, 用衣服建構一座座想像世界──「APUJAN」品牌創意總監.詹朴
【PART TWO ★ 飲食風格】
「混」食尚,臺北八〇的國際味覺戰場
麥當勞: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漢堡
孫大強──臺灣美式餐飲教父
打造舊日臺北約會聖地: iR cafe 邱柏庭
進食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