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m Taiwan2024百大2025全球趨勢鹿野忠雄手機成癮張忠謀像這樣的小事村上春樹梅克爾制度基因OPENBOOK好書獎讀冊12月選讀讀書共和國75折起最透明的故事民防必修課大人學
放入購物車

讓孩子學會道別:「哀悼」是什麼意思?什麼是「接受死亡」?一起思考生而為人的必修課題(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艾曼紐埃勒.俞斯曼-貝杭|譯者:翁尚均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20-02-13

ISBN/ISSN:9789863447153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160

書況:良好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放入購物車
文字字級

和孩子一起聊聊「我們可以如何看待死亡」,
打破談論的沉默、貼近生活的最佳方式


◸未知的死後世界,令人恐懼;
煙霧縈繞周身彷如末日般的寂寥,使人噤聲。
我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
覺得和死亡有關的一切都很可怕呢?◿

▍特別邀請
楊育正.冀劍制.羅怡君.洪仲清等四位專家專文導讀,
分別從醫學、哲學、親職溝通以及心理學的角度,帶領讀者能夠更好地了解本書的寓意:
「討論死亡不是為了無所畏懼,而是能活得更好」────


★★★★
小劉醫師(劉宗瑀) 外科醫師
李貞慧 親子作家暨閱讀推廣人
林美琴 作家/閱讀教育培訓講師
林靜君 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副理事長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番紅花 作家
黃柏嘉 諮商心理師
楊育正 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董事長、馬偕紀念醫院婦癌科醫師
冀劍制 華梵大學哲學系教授
諶淑婷 文字工作者
羅怡君 親職溝通作家__溫馨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 除了地獄和天堂之外,死者還有其他地方可以去嗎?
● 你害怕談論親人的死因嗎?
● 一個人在面對生活時,比面對死亡時更自由嗎?
● 你比較希望人死在家裡嗎?
● 我理解拒絕、憤怒、絕望,但是「接受死亡」怎麼回事?

人在正要脫離兒童的階段時比較容易和他們談論死亡。幼童經常說到死亡。在接下來的成長過程中,他們就不再那麼做了。他們不敢再這樣做了。他們察覺到成人的痛苦和沉默。如果我們無法避免死亡,我們至少不要將它視為祕密或是禁忌。

這個嘗試出自一種也許是虛幻的願望:針對死亡進行慰藉性的論述,並且不僅將它視為引起殘酷缺憾、造成創傷、令人反覆受刺激的原因,同時認定它是一種自然、可接受的現象。

在不簡化死亡的前提下談論死亡、思考死亡,在不降低其重要性的情況下估量死亡,在不避諱的情況下回憶死亡,這嚴格算起來雖不算是理解或是解釋死亡(這些任務單就理性而言都是不可能的),但我們至少設法了解它或是使它變得較易親近,希望藉此避免嫌惡以及懼怕。與孩子針對死亡的主題進行對話,這可能是藉由減少沉默以及焦慮來貼近生活的一種最佳方式。

作者簡介:

艾曼紐埃勒.俞斯曼-貝杭 Emmanuelle Huisman-Perrin

畢業於法國高等師範學院(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de Fontenay-Saint-Cloud)。現任巴黎政治學院(IEP de Paris)哲學講師、法國高等工程學院預備班(CPGE)哲學教授,從事性別研究。

譯者簡介:

翁尚均

法國巴黎第四大學博士,公務人員高等考試及格,文化行政職系公務人員正式退休,現專事英法文中譯工作。

章節試閱
打破沉默

女兒:我們在課堂上討論死亡,因為瑪蒂爾德的爸爸死了。真是太可怕了,每個人都很難過,瑪蒂爾德的臉色慘白……

我:一般人談話的時候都會盡量避開某些話題,「死亡」便是其中之一,性愛也是,有時也不談錢。這些都被稱為禁忌話題。我們不談論那些話題,那是因為害怕讓別人陷入尷尬的處境,害怕傷害他們或喚起他們難過的回憶。不過,我認為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談,但可能不是在所有的情況下,也不是和任何人都可以談。我們必須選對時機。妳是不是認為同學最好不要在課堂上提到瑪蒂爾德爸爸過世的事?



女兒:是的,因為說了也無...
顯示全部內容
推薦序
導讀:我們每天都正在死亡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要完整地討論死亡,基本上就要連衰老、疾病,一起涵納進來討論。然而,別說孩子的人生經驗不足,因此不知道怎麼面對,有些大人也很害怕碰觸相關議題。

  譬如說,有的老人家堅持不做健康檢查,理由是知道自己生病之後更麻煩,「乾脆死一死算了,活那麼久幹嘛……」。表面上看起來灑脫,但言語中常有隱藏不住的恐懼外溢。

  多一種方式來說,死亡是終極的焦慮,逃避討論死亡的原因之一,在於不想面對自己的負面情緒,特別是容易勾起自己過去的傷慟經驗──那些常是多年以來...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專文導讀──
楊育正(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董事長、馬偕紀念醫院婦癌科醫師)
冀劍制(華梵大學哲學系教授)
羅怡君(親職溝通作家)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作者序
◎打破沉默
內容簡介
章節試閱
推薦序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