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哪個行業的頂尖人士,都是擅長寫作的人。
現在是全民寫作時代!
寫作攸關「生活」,直指「生存」。 【日本寫作類暢銷書!】
《朝日新聞》名記者所傳授的25發寫作技巧
⊕寫作技巧⇒立即見效
⊕企劃⇒自然浮現
⊕時間管理、自我管理⇒習慣化的魔法
⊕讀書方法⇒奢侈的修習
⊕思考方式⇒能透過語言深化
所謂「狩獵式寫作技巧」,即為──鎖定獵物(讀者)的所在,運用五感進行觀察,悄然無聲地接近,掌握住節奏與速度後發射子彈,最後導向結論,捕獲獵物(讀者)。
在獵人之間有個說法是:新手獵人若想射中一隻野鴨,得擊出25發子彈。在射盡彈匣中的子彈後,才有可能捕捉到一隻獵物。持槍射擊不是一件易事。寫作的難度也相當於此。
本書作者近藤康太郎是記者、作家,也是獵人、農夫,跨界斜槓的他深諳寫作與打獵都是耗費體力的活動、難以不勞而獲,因此窮盡畢生經驗傳授能打動人心的「25發寫作技巧」,希望幫助寫作者抓住三心二意的讀者(社會大眾)。
例如:
「第6發」能掌握住「轉」的人便可殺出一條血路!
「轉」的方法有哪些?①強化古今的觀念②拓展中外③逆向操作④正向操作⑤脫臼!
「第9發」善於撰寫電子郵件的人,人生是幸福美滿的。
電子郵件「三手詰」──第一手:我深諳你的來歷;第二手:我是何方神聖;第三手:因此我需要你。
「第11發至第15發」寫作者的工具箱──鍛鍊寫作的肌肉。
【工具箱.第一層】詞彙──若想增加詞彙量,應反其道而行加以限制。
【工具箱.第二層】文章風格──不具風格的人是悲慘的。
【工具箱.第三層】企劃──只有我才能寫的內容為何?
【工具箱.第四層】敘事手法──將有限的故事化為無限的最強武器。
此外還有:「第7發」獲得共鳴的技巧、「第16發至第18發」誘發閱讀興致的「速度感、節奏感、律動感」,「第23發」寫作「mojo」的祕密為何?……25發技巧,絕無虛發!
▎ 人為何要寫作?
因為──
寫作是認同自己與世界。
寫作能改變過去。
寫作能讓看不見的東西現身、讓看得見的東西隱身。
寫作是接受各種變化,無所畏懼。
▎ 本書適用對象
文案作家,企業的公關人員,部落客,YouTuber、FB、IG、推特人氣用戶,寫手,專欄作家,隨筆作家,任職於報社與雜誌社的記者,編劇……等。
▎ 本書閱讀方法
從第1發到第20發為止的正文區分為「HOP」和「STEP」,分別意味著基礎篇和應用篇。而第21~25發則是「JUMP」,換句話說是進階篇,是給專職寫作者的內容。
這25發的內容各自獨立,從任何一篇開始讀都沒問題。就作者的立場而言,還是會建議讀者從頭開始依序閱讀,這是因為希望讀者們能實際感受到寫作時相當重要的律動感。
作者簡介:
近藤康太郎(KONDO KOTARO)
(朝日新聞編輯委員、日田分社長。作家/評論家/農夫/獵人/寫作老師)
1963年生於東京澀谷,自慶應義塾大學畢業後,於1987年進入朝日新聞社工作。歷任川崎分社、藝文線新聞、AERA編輯部、紐約分社的工作後,於2017年展開目前的工作。在報紙上連載有「多事奏論」專欄,以及透過於地方縣市進行耕種與狩獵、對資本主義與現代社會進行考察的專欄「身穿夏威夷衫種田去」、「身穿夏威夷衫打獵去」。
現居大分縣日田市。針對報社內部與外部人士、寫作者、影像創作者傳授文章寫作方法的私塾廣受好評。
主要著作有《身穿夏威夷衫展開獵人生活》、《美味的資本主義》、《讀過「內容簡介」就能徹底理解人生的13部世界經典作品》、《朝日新聞記者所不敢揭發的美國巨大汙點》、《朝日新聞記者所提出的美國人是「蠢蛋、少根筋」論》、《美國所不知道的美國:推動世界帝國背後深處的力量》、《真搖滾:日文ROCK小百科全書》、《在零成長的社會中我們該如何存活下去》(與水野和夫合著)。
譯者簡介:
李佳霖
生於新北市,日本同志社大學文化史學碩士。
樂在翻譯,以翻譯為志業,期許自身能成為語言轉化過程中的良好媒介,提供讀者高品質的譯文。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水丰刀(水丰刀|閱部客創辦人、知名YouTuber)
李洛克(《寫作革命》作者)
東默農(知名編劇講師)
許榮哲(華語首席故事教練)
蔡淇華(作家)
◎認同推薦(依首字筆劃順序排列)
名人推薦:水丰刀(水丰刀|閱部客創辦人、知名YouTuber)
李洛克(《寫作革命》作者)
東默農(知名編劇講師)
許榮哲(華語首席故事教練)
蔡淇華(作家)
◎認同推薦(依首字筆劃順序排列)
章節試閱
第1發
用三行文字打動人心
──起頭文寫壞了,將不再有下一次機會。
〔HOP〕文豪知道怎麼樣抓住讀者的心
若是一發子彈失手,就遑論能捕捉到獵物。
追捕野鹿、山豬或是野鴨的獵人,對這一點可說是心知肚明。自動式獵槍雖然能連續擊出三發子彈,但第一發若是未能命中目標,基本上就捕不到任何東西,因為獵物已經向山中或是空中逃之夭夭了。
寫作跟這也很像,通篇起頭的第一句話,最長頂多三句吧,若是未能抓住讀者的心,就會流失掉三心二意的讀者,他們將不會再繼續往下讀。
我是貓,一隻還沒有名字的貓。(夏目漱石)
穿越位於國境的漫長隧道便是雪國。(川端康成)
木曾路自始至終都坐落於山間。(島崎藤村)
文豪們也都為文章的開頭吃足了苦頭,但正因為如此,才造就出這些列舉於此、名留青史的起頭文。
不過小說通篇的起頭文其實根本還不夠看,那是因為「選擇閱讀小說」的人是打從一開始就「想要讀小說」。可能是因為喜歡這位作者,或是在報紙或是電視上看到書介特地買下這本書後展頁閱讀。
但我們筆下的創作卻是無法與之相提並論的。我們筆下的文字是一般人到投幣式洗衣店用來殺時間,或是在髮廊和醫院的診間,又或者是在銀行等待櫃台叫號時,不經意拿到手中的雜誌或是報紙上的可憐文章。這種文章通篇的第一句話若是無法發揮吸引力,「獵物」便會逃之夭夭。
▎寫作者指的是誰
首先讓我先釐清這本書中所謂的「我們」是誰。無庸置疑當然是讀者們與我;專職的寫作者以及想成為寫作者的人。
那麼本書中所定義的寫作者指的又是哪些人呢?自由記者、專欄作家、隨筆作家、任職於報社與雜誌社的記者、文案作家、企業的公關,還有即便金額再微薄,只要是能透過寫作來獲取收入,那麼部落客以及IG的人氣用戶均在此列。
不過本書所預設的讀者也包括了「無意成為專職寫作者,但希望文筆能像專職寫作者一樣好」的族群,學生也包含在內。我在書中將統稱這些人為「我們」或是「寫作者」。
我之所以會這麼定義,是因為寫作者的工作,又或者是寫作這件事,說穿了不外乎就是「生存」。好好好,我這就來仔細說個明白。
插個題外話,英文的「writer」在日文中意味著「作家」,包含這本書在內,我在其他文章中用到「寫作者」(writer)這個詞時,簡而言之便是以這樣的意涵在使用。作家,這個詞雖然給人一種高高在上、難以親近的印象,但目標當然還是盡量遠大些要來得好。
▎山間的寫作私塾
我出生並成長於東京的澀谷,工作地點也始終是在東京,過去只有三年曾待在紐約。二○一四年我在衝動之下移居至位於日本西端、在當地人生地不熟、連一個朋友都沒有的長崎縣諫早市。我在當地投入農耕,並於二○一七年搬到大分縣日田市的山間,成為了獵人。我將這段往事記述於《美味的資本主義》和《身穿夏威夷衫展開獵人生活》(均由河出書房新社出版)這兩本書中,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書店翻來看。而就在我搬到日田沒多久後,一項奇妙的事態就此展開。
住在日田的幾個年輕人、報社記者以及電視台的攝影師開始頻繁進出我家。我這人天性善良,即便是流浪貓,只要經過我家院子的話,我都會餵食牠們,所以當然也不可能不留情面地把他們趕走。畢竟我的年歲也比較長,所以也會請他們吃飯喝酒。
但這幾個人總賴著不走,在我端出甜點跟咖啡後,他們還是不打道回府。最誇張的時候,這樣的聚餐可以從下午六點開始持續到隔天早上的六點。但我也無意趕他們回去,那是因為我們所談論的始終是「工作的話題」。文章的話題、影像的話題。換言之,我們談論的是「創作的話題」。
最初據說我的口頭禪是「我們是專職的寫作者、創作者」、「我們是靠文章在混飯吃的」。聚會中有不少大學剛畢業、二十來歲的年輕人,當時他們似乎沒怎麼意識到自己是「專職的寫作者」、「創作者」,公司的主管跟前輩也不曾向他們提過這樣的話題。
創作者並不僅限於畫家、小說家或是音樂人。不管是工匠、公務員還是上班族,工作賣的是商品、技術或服務。工作說穿了就是創作。勞動的本質便在於此。
正在閱讀這本書的你,無論身處哪一行,肯定是經常想著「要展現出自我」的人,而且還是透過文字。
▎傑出司法記者所撰寫的起頭文
聚集在我家的這群年輕人,每天在我家針對寫作的話題高談闊論、交換閱讀彼此的稿件,發展為互相切磋琢磨、學習的關係。那時也不曉得是誰先起的頭,把我家稱作是「近藤私塾」,並且還自稱是「私塾學生」。
之後私塾的規模逐漸擴大,有時還會有外縣市耳聞風聲的年輕記者加入。而我單憑自己一個人講課也不好意思,所以有時會邀請信賴的朋友當客座老師來講課。其中一位老師是Y,他過去是在報紙發行於全國的報社中負責跑社會線的傑出司法記者。他不僅是一名優秀的社會新聞記者,還曾出版過與司法制度相關的著作,是極具學者風範、如假包換的專家。
對於司法記者來說,為就任最高法院的審判長撰寫人物介紹是一件了不得的大工作。雖說是為讀者側寫人物肖像的輕鬆內容,但畢竟是嚴肅的政府機關,所以也不可能將內容寫得太平易近人。我請Y準備了作為教材使用的資料,其內容是歷代跑司法線的記者,在審判長就任的報導中所撰寫的起頭文。這些文章都是出自報社記者中被視為「菁英」的一群人之手,我將其列舉於此:
①新任審判長過去在司法行政中樞的人事部門等處擔任要職,長年來被視作「最高法院審判長的不二人選」。
②新任審判長過去任職法官四十年。
③新任審判長在未曾任職庭長的情況下便就任審判長,相同的前例可上溯至四十八年前。
④圍棋棋友們異口同聲評論,新任審判長在對弈時絲毫不留情面,與其溫厚的性格落差極大。
⑤眼前的新任審判長看似睡了過去。
⑥新任審判長是在八個月前就任庭長。
⑦六十八歲又八天。最高法院歷任第三高齡的審判長誕生。
⑧新任審判長在睽違一年又九個月後,重返過去以祕書長身分指揮司法行政工作的最高法院。
在這幾個句子當中,有哪幾句是出自於Y的筆下,分別是第幾句呢?讀者們也不妨猜猜看。
當時現場有現任的報社記者和攝影師,共十來多個人,正確回答出來的只有一個人。正確答案為⑤號這一句而已。
雖然當時所有人都猜中⑤號這一點也很厲害,但是很多人都以為正確答案有兩個(④跟⑤)。
第④句雖然也不差,但是「圍棋棋友們異口同聲評論」這個句子以體言作結這一點讓人有些耿耿於懷。當然我意思不是說要全面排除以體言作結的句子,但是文章開頭第一句話便以體言作結這一點,除非是有相當的自信或是帶有目的性地使用,否則是一項應該避免使用的手法。帶有目的性地要營造出節奏感、又或是要讓句子脫穎而出—─寫作者本人必須要能親自說明,像是這一類刻意使用體言來為句子作結所帶來的效果。關於這一點我在第4發中會有比較詳細的說明,開頭第一句話便以體言作結,是「矯揉造作的表現」的典型寫照。此外,行文也會顯得冗長、缺乏速度感(第16發)。而關於在第①、②、⑧句中提及的資訊,是放在文中即可、無須刻意用在起頭句上的「平庸起頭文」。至於③、⑥、⑦句,如果當中所提及的數字在整體文章中能發揮關鍵作用,那麼也算尚可接受。不過依舊不得不說這幾句文章還是太過平淡,是欠缺取悅讀者精神的一發子彈。
▎讓嘈雜的世界靜默下來
用三行文章打動人心。
搭電車時,請觀察一下自身周圍,所有人都直盯著智慧型手機的螢幕不放,可能是在瀏覽社群網站,也可能是在玩遊戲。讀書的人一個都沒有。
閱讀書籍。閱讀文章。這項行為最大的特徵就是「靜心」,可以讓人沉穩下來、靜下心來,駐足思索。
但是大部分的人並不想靜下心來,也不想思索。就結論反推回去來說的話,靜心是一件麻煩事。靜下心來會讓人感受到人生的空虛。
而重要的是,我們所書寫的對象終究是這群人。內心總是蕩漾著漣漪、靜不下來,也不想深思的一群人。我們是針對這樣的群眾在寫作,身為寫作者千萬不可忘記這一點。寫作者非謙虛不可,我們所寫作的對象並不是熱愛閱讀的菁英分子。
既然如此,就必須在三行內打動人心,讓讀者驚豔、大吃一驚。這無關乎好與壞,寫作者筆下的起頭文,勢必非如此不可。
必須在一開始就將槍給掏出來。
〔STEP〕讀者並不在乎你是誰
「這世上有太多莫名其妙的人,充斥著眾多讓人難以承受的事件。」
「我就從實招來了,跟你見面以前,我可是怕得不得了。」
「安室~雲雀=平成」
這幾句文章是我所撰寫的報導中的起頭文。以報紙的報導來說,算是與眾不同的起頭文。第一句是審判報導的起頭文;第二句則是我與全美最大的機車幫會「地獄天使」的幫主見面的報導內容;第三句則是以音樂為切入點,回顧平成時代的專欄文章。
我的意圖不在於炫耀,傳達這是你們應該追求的境界。這樣的文章略微取巧,對於平常有閱讀習慣的人來說,大概是無法引起他們興致的起頭文。若非新聞報導這樣的媒介,而是可以發表篇幅較長文章的媒體的話,我也會選擇不要以如此突兀的方式撰寫起頭文。
我說這話不是在自誇,我筆下的起頭文在在讓人驚豔。
這本書的對象讀者是業餘的寫作者、目標成為專職寫作者的人以及專職寫作者,我想這些人都是想要提升文章精準度的人。基於這樣的前提可以這麼論斷:
讀者不在乎你是誰。
對於讀者來說,你撰寫什麼樣的主題都無所謂。
這是毫不留情面的現實。然而若是無法接受這樣的現實,就無法往前進。讀者不在乎我是誰,他們對於我所撰寫的內容(不管是審判或美國還是音樂)也絲毫不感興趣。
真要說起來還不僅止於此。不管是和平還是民主主義,虐待小孩或是貧窮問題、貧富差距、地球暖化問題,讀者們對這一切都絲毫不感興趣。我希望你們可以在這樣的認知下來撰寫起頭文。你們所要撰寫的起頭文,是刊載於對於判決、美國社會、音樂毫無興趣的讀者,是他們在準備喝咖啡之餘不小心瞄到、最初根本無意閱讀的報章雜誌或是書籍上的。
▎讓讀者看過來─—非文豪的我們筆下的起頭文
若以棒球的配球來比喻,就是在第一球投出近乎是彈珠台的彈珠一般、直擊對方胸口的直球。因為這顆球是奉送的,打成壞球也無妨。也就是說刻意去增加壞球數。
打者(讀者)勢必會大為吃驚,當中有些人可能會心生不悅、惡狠狠地回瞪;但也有些經驗老到的打者則是相當習慣這樣的配球,他們會在冷靜地退出打擊區後,預測下一球的走向。然而最關鍵的是,我有懷抱著滿腔熱血想要傳達的內容,肯定是會被理解的。努力讓讀者的視線聚焦,試圖誘發他們的閱讀興致。既非文壇大師、名聲也不響亮的我們筆下所撰寫的起頭文,便該是這種帶有哀傷的呼喚才對。
而這第一球也不該只是單純奉送的球,具有意義的奉送球在整體的配球當中,必須是能拿下三振的關鍵球。
如果投出了「這世上有太多莫名其妙的人、充斥著眾多讓人難以承受的事件。」這樣的一球,那麼這篇審判的陪審報導的關鍵概念就必須是人世與世間的「不可理喻之處」。若不將此作為這篇審判報導的主題,就沒有意義了。
奉送的球,說穿了就是伏筆。伏筆必須要被收回。起頭文的意義會在讀完通篇文章後恍然大悟。這顆奉送球是帶有意義的這一點,也會昭然若揭。
俄國小說家契訶夫是這麼說的:「如果故事中出現槍,就必須發射。」
讓人驚豔的第一行起頭文就是那把「槍」。
不過,起頭文是尚未發射的槍。眼前有把槍這件事眾所周知,而看見槍的讀者則是驚惶失措,他們在對於這把槍不曉得是否上膛而感到戰戰兢兢的同時,卻又無法戰勝好奇心,繼續往第二句、第三句內容讀下去。沒有意外的話,甚至還可能會讀完。
但把這篇引人入勝的文章讀到最後,結果發現槍不曉得消失到哪去的話會如何?假設是連一發子彈都沒有發射出來的情況。
「什麼嘛!」
讀者的興致會頓時煙消雲散。這篇文章整體來說,也會變成一篇不過是虛有其表、不得人心的文章。這樣的結果是最糟的。
千萬不能只是讓讀者感到驚豔;出其不意的第一球是有意義的。若是採用這樣的配球就必須要拿下三振。
如果故事中出現槍,就必須發射。
第1發
用三行文字打動人心
──起頭文寫壞了,將不再有下一次機會。
〔HOP〕文豪知道怎麼樣抓住讀者的心
若是一發子彈失手,就遑論能捕捉到獵物。
追捕野鹿、山豬或是野鴨的獵人,對這一點可說是心知肚明。自動式獵槍雖然能連續擊出三發子彈,但第一發若是未能命中目標,基本上就捕不到任何東西,因為獵物已經向山中或是空中逃之夭夭了。
寫作跟這也很像,通篇起頭的第一句話,最長頂多三句吧,若是未能抓住讀者的心,就會流失掉三心二意的讀者,他們將不會再繼續往下讀。
我是貓,一隻還沒有名字的貓。(夏目漱石)
穿越...
作者序
為了寫出一行詩,
一個人必須觀察很多城市,很多人和物;
他必須了解各種走獸,
了解鳥的飛翔,
了解小花朵在清晨開放時所呈現的姿態。
──《馬爾泰手記》里爾克
▍寫給想要精進寫作技巧的讀者
我下定決心要寫一本有關寫作技巧的實用書。
人活著在世,就免不了要書寫。可能是公司內部的提案或公諸於世的文宣;若是學生身分的話,除了論文、報告以外,可能還會寫部落格、發推文、更新IG,更有甚者會經常有機會撰寫電子郵件、透過LINE聯繫,或是撰寫季節的問候信和文章。而這本書的目標便是幫助你獲取「那個人的文筆不錯」、「她/他很會寫呢」這樣的讚美。我在本書中將發射二十發能立即見效、所有人都能實踐,既實惠且藥到病除的子彈。「未發彈」一顆也沒有,我在這本書中會將所知的一切都傾囊相授。至於多出來的那五發子彈,嗯,就算是半買半相送吧。
我這輩子先是當過記者,日後以評論家、作家的身分工作,是靠著寫作活過來的,資歷達三十年以上。這一路上我的文章發表於眾多媒體,包括書籍、報章雜誌、網路,還有CD解說和電影簡介。「大量生產」,這句話用以形容我的寫作經歷或許正好。
若是將電子郵件也算在內的話,我可說是從早到晚大量寫作,也承蒙讀者們的支持,至今依舊持續有工作上門,讓我即便隱居山間也還活得下去。
七年前我一時衝動,拋下了故鄉東京,移居至九州窮鄉僻壤的山間,靠著種菜跟打獵延續作家生活。我在移居九州前,也做好了來自東京的工作量會銳減的心理準備,但沒想到工作量沒有減少,反倒還與年俱增。
我在這荒山遍野之地展開了類似私塾的教學,而專職的報社記者和攝影師以及年輕的自由作家們則提供了集會場地,真要說起來其實是聚餐的延伸,這便是我傳授文章寫作技巧的空間。
說起對懷有作家夢的人傳授寫作技巧這件事,其實可以追溯到二十多年前。要說我一手培育出將近十人的自由作家,或許過於妄自菲薄,但要說是我從旁協助他們邁向獨立門戶之路也不為過。這些人當中也不乏暢銷作家,其中還有三個學生最初是徹頭徹尾的門外漢,但他們也都成為了自由作家。
所以當這本書的編輯Lily向我提案,希望我能撰寫一本「簡單說明文章寫作技巧」的書時,我也就不知天高地厚地允諾了。當然我是寫不出像谷崎潤一郎的《文章讀本》這樣的大作,但如果像是獲得報章雜誌或是網路編輯的認可,並建立起「這個作家還挺會寫的」印象的文章技巧,我倒是有辦法教的。我的實力有目共睹。而這樣的技術,不管是用於提交公司內部的企劃書還是發送至公司外部的文章,都是綽綽有餘的。學生們的報告自然也是不在話下。
▎打動人心的25發
之所以稱為25發,是因為我拿散彈槍的子彈來作為比喻之故。
我本身也是一位持槍狩獵的獵人,平時追趕山豬、野鹿、野鴨,奔走於山間、河邊或是圍墾地,經常搞得滿臉是傷。
而在獵人們間有個說法是,新手獵人若是想射中一隻野鴨,得擊出25發子彈。散彈槍的子彈是裝在25發入的彈匣中,若以單手持槍,那重量可是會重到差點要握不住。而新手獵人則是要在射盡彈匣中的子彈後,才有可能勉為其難捕到一隻獵物。持槍射擊不是一件易事。
寫作的難度也相當於此,不對,應該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鎖定獵物(讀者)的所在,運用五感觀察,悄然無聲地接近,掌握住節奏與速度後發射,讓子彈飛出,最後導向結論,讓獵物獲得解脫……
我的老毛病又犯了,我所傳授的寫作技巧總是使用了大量跟狩獵有關的比喻。像是什麼子彈呀獵物啦,我老是用這些讓人提心吊膽的字眼來說明。
不過這是因為寫作跟狩獵其實非常相似之故。
如同我在前文中所提到的,不管是狩獵或寫作,難度都相當高,均為運用五感的體力勞動。
而絕大多數到手的獵物都是失去意識的上等貨。為了成全我們的生活而奉獻自身生命、帶著亮麗羽毛、閃耀著光輝的野鴨還有野鹿。將獵物抱起來時那股虔敬的感覺跟近乎畏懼的感受是無可比喻的。
同樣地,當讀者在閱讀自己所撰寫的文章後落淚或是發笑,我的內心也會湧現一股正襟危坐、想要深深頷首的謝意。即便讀者只不過是說了「我讀過你的文章喔」,光是這樣的回應都會讓我肅然起敬。彷彿自己不再是自己,單憑自身的力量便可接納自己、認同自己。
這是因為無論是狩獵還是寫作,都直指「生存」的緣故,都是攸關「生命」的活動。寫作即思考,寫作即生活。
寫作者即為生存之人。
▎本書的閱讀方法
從第1發到第20發為止的正文將區分為「HOP」和「STEP」,分別意味著基礎篇和應用篇。
而第21至25發則是「JUMP」,換句話說是進階篇,是寫給專職寫作者的內容。
這25發的內容各自獨立,從任何一篇開始讀都沒問題。但對於最後一次寫作可追溯到在校時期的作文的讀者來說,先從「HOP」開始讀也「不失為一個方法」。
而就作者的立場而言,還是會建議讀者們從頭開始依序閱讀。如同之後文中所將提到的,這是因為我希望讀者們能實際感受到寫作時相當重要的律動感。
我在前面雖然提到這是一本傳授文章寫作技巧的實用書,而這話由我本人的口中說出來似乎不是很妥當,嘴上說是實用書,但到了半路將開始有點走樣,會出現既不實用、未能達立竿見影之效,同時也不切實際,像是夢囈一般的內容。
而這是拜律動感誕生所賜。
浪起風吹,寫作者便乘於那道浪以及那陣風上;創作的女神現身,對寫作者施加咒語(mojo)。
也就是達到了忘我的境界。
這本書並非由我所寫,而是文字透過我所成形。
就結果來看,這回最終所寫就出的,似乎也是這樣的一本書。
為了寫出一行詩,
一個人必須觀察很多城市,很多人和物;
他必須了解各種走獸,
了解鳥的飛翔,
了解小花朵在清晨開放時所呈現的姿態。
──《馬爾泰手記》里爾克
▍寫給想要精進寫作技巧的讀者
我下定決心要寫一本有關寫作技巧的實用書。
人活著在世,就免不了要書寫。可能是公司內部的提案或公諸於世的文宣;若是學生身分的話,除了論文、報告以外,可能還會寫部落格、發推文、更新IG,更有甚者會經常有機會撰寫電子郵件、透過LINE聯繫,或是撰寫季節的問候信和文章。而這本書的目標便是幫助你獲取「那個人的文筆不錯」、「她/...
目錄
第一章文章的基礎
第1發
用三行文字打動人心──起頭文寫壞了,將不再有下一次機會。
第2發
如何定義「好的」文章──我想變得更會寫。
第3發
順暢的文章──易讀性取決於細膩度。
第二章 知曉禁忌
第4發
慣用語句、「矯揉造作的表現」──不共戴天之仇的大敵。
第5發
擬聲詞、擬態詞、流行用語──「超有感」跟「暖洋洋」真的都超瞎的
第6發
起承轉合──能掌握住「轉」的人便可殺出一條血路。
第7發
獲得共鳴的技巧──引發共鳴的文章是不加以說明的文章。
第三章 寫作者的準則
第8發
成為一位寫作者──人人都能是寫作者,但為何並非人人均為寫作者?
第9發
說服的技巧──善於撰寫電子郵件的人,人生是幸福美滿的。
第10發
第一人稱與讀者的設定──這篇文章出自何人之手、以誰為對象書寫?
第四章 有助於寫作的四項工具
第11發
寫作者的工具箱──勤加保養、隨身攜帶。
第12發
詞彙【工具箱.第一層】──若想增加詞彙量,應反其道而行加以限制。
第13發
文章風格【工具箱.第二層】──不具風格的人是悲慘的。
第14發
企劃【工具箱.第三層】──只有我才能寫就的內容為何?
第15發
敘事手法【工具箱.第四層】──將有限的故事化為無限的最強武器。
第五章 誘發閱讀興致的三感
第16發
速度感【三感.其一】──用主詞和句尾來奔馳。
第17發
節奏感【三感.其二】──安靜的文章也可自曲藝中取經。
第18發
律動感【三感.其三】──透過推敲來校音。
第六章 自我管理的技巧
第19發
意見與建議──聽取他人的意見時,左耳進、右耳出。
第20發
時間管理、寫作環境──什麼時候寫?在哪裡寫?
第21發
書櫃整理技巧──善用摘抄記事本讓自己的大腦視覺化。
第七章生於世上就試著全心全意生活
第22發
文章的定義──全心全意生活、良善地生活、以一個好人的姿態生活。
第23發
語言的定義──語言不是工具。
第24發
書寫的定義──我非寫不可。
第25發
痕跡──我所留下的文字,由你來解讀。
結語
引用文獻一覽/參考文獻、網站
第一章文章的基礎
第1發
用三行文字打動人心──起頭文寫壞了,將不再有下一次機會。
第2發
如何定義「好的」文章──我想變得更會寫。
第3發
順暢的文章──易讀性取決於細膩度。
第二章 知曉禁忌
第4發
慣用語句、「矯揉造作的表現」──不共戴天之仇的大敵。
第5發
擬聲詞、擬態詞、流行用語──「超有感」跟「暖洋洋」真的都超瞎的
第6發
起承轉合──能掌握住「轉」的人便可殺出一條血路。
第7發
獲得共鳴的技巧──引發共鳴的文章是不加以說明的文章。
第三章 寫作者的準則
第8發
成為一位寫作者──人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