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人都值得擁有一段原木時光
◎很驚嘆!挖掘台灣城市與山林間16位隱家系木職人,展現令人著迷的木器物、木生活。
◎學得到!嚴選北中南,7家實力派木工教室,從課程分級、風格特色,到師資陣容清楚介紹。
◎超好買!提供25家全台優質木料廠商採購資訊,從進口到台灣原生種木料、舊木一次囊括。
◎最大方!木職人二話不說,公開多年修習私研的技巧心法、木種選用、工具介紹……
◎好友善!善待環境與愛木之人,天然木料漆口碑廠商推薦,同步示範木塗料與木保養 step by step。
◎不藏私!特別情商台灣知名木業家族—德豐木業,提供大剖木圖解,及超過35種台灣珍貴原生木種圖鑑與說明。
或樹,或木,或器物,或住居
每一個人,都值得擁有一段原木時光
讓想學的,成為玩家、行家;想體驗的,滿滿感動
如何讓木的溫暖進入生活?
小至玩具、生活器物、樂器,大至家具,甚至一棟房子……原木介入生活的方式,比你想像中的還要多。
本書,將台灣一群深藏不露的愛木職人一一挖掘,帶著大家走入他們的工作空間,一睹原木料的美感,以及作品的製作重點與他們的生活態度。書中,用木頭彼此交流、連結。想體驗的,用老木建造的民宿、樹屋可以滿足你;想去做、去學的!有底子深厚的木匠師可以可以帶領你;想要買一把好工具、好木料的,有老字號的行家就在那裡。
和木職人一起享木,享受他們的作品,木彈珠台、木餐盤、木湯匙、木吉他、Leya琴、餅乾椅、Maloof椅、木鈴、二手木料住宅、木屋與木地爐。和木職人一起享木,享用他們大方不藏私的木設計、木知識、木技巧,以及木的故事。
此外,書中也特別蒐錄北、中、南知名的木工教室,師資及課程安排,提供想體驗木作,甚至想從事專職木工的讀者,明確地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學木、享木之地。
作者簡介:
林黛羚(住的研究者)
綽號阿羚,豐原人。
住連棟透天長大,仰慕自然生活的都市俗,友善生活記錄者,記錄友善住居、工作場域及生活態度。至今記錄有友善生活包括《這輩子一定要當一次農夫》、《會說故事的空間》、《老屋綠改造》、《樂在原木生活》、《蓋自然的家屋》、《改造老房子》及《蓋綠色的房子》等書。
詹雅蘭
台北人,東吳中文系畢,曾從事作家經紀、叢書企畫與小說散文創作,因喜愛空間而想盡辦法擠入居家雜誌社工作,以企畫家的採購特刊,以及居家書為主。在轉職的中場休息時間,突發奇想,上山學木工替自己添傢具,持續的計畫以自的家做為實驗室,將裝修與設計的生活點子一一置入。
章節試閱
POINT 3 木空間
替鴨寮老檜木找一個家
──湖畔之森
有誰會想到,20年前還用檜木蓋「鴨寮」的奢侈年代,一張苦楝樹下的頹圮木屋,經過多年後後巧妙串連,在另一棟房舍嶄新地活過來。
曾經是許多老宜蘭人小時候遊玩之地的梅花湖,經歷過一段荒煙蔓草的沒落年代,如今再度成為嶄新的度假地。避開了人潮與咖啡館,繞著湖畔,會看到約莫兩層樓的民宅聚落一字排開,其中還隱身著幾間寧靜的民宿。
會來到這裡,是朋友到梅花湖躲起來找清靜的第二日清晨,朋友說,這地方真不錯,才三個人就可以獨佔兩層檜木樓房,白天、晚上,日光和燈光各有可看之處。他直接了當問說要不要來晃晃?因為好奇,便隨興搭早班火車盪到羅東車站,朋友開車來接,沒多久,便停在一個矮木門前方,二樓的外牆上,很低調的掛著一個「森」字樣。
拉開紗門,一個開朗的年輕媽媽坐在紅色布沙發上,身旁是在檜木地板爬行的小baby。她是岱妮,民宿的女主人。原本以為房子是他親手建立的,小聊一下才發現,岱妮的後面其實隱身著一個有趣藏鏡人—鄒哥。
苦楝樹下的鴨寮
第二次來到「森」,終於見到了傳說中的鄒哥。他端著茶具從院子走進來,原本以為會看到岱妮口中那位天天穿著背心肩扛鋤頭,後頭還跟著一隻狗的樂天農夫,結果那天,鄒哥走的路線是人文風。
說起39歲就退休的自己,最初從石化工業的設計工作開始,再跨行開設攝影公司,經過了13年忙得不可開交的日子,最後決定回到自家土地上種植和生活。在他心裡,一直對於人們土地使用過度這回事十分介意,因此,種植對他來說,成了他表達心意的方式,不只是飲食所需的蔬菜和稻米,其中,還有一大片等著長大的小樹林。
愛樹愛木頭這回事,是從十幾二十年前就開始的,其中一棵長在宜蘭利澤簡的苦楝樹,被他當作老友一樣,只有機會就會繞過去看看,樹底下,還有一座久年木屋,帶著相機的鄒哥,某次將那繁盛的樹貌連同老屋拍了下來,這照片,在當時,還曾引此攝影同好的注意。
20年後,鄒哥照舊去看訪苦楝樹,卻發現樹下的木屋被拆卸毀損大半。他想辦法找到屋主,問清楚原來是土地重整的問題。利澤簡的木屋看似老舊,卻是用檜木搭蓋起來的百歲鴨寮,因為捨不得,他開始揀拾部份較為完整的木料,原本旁觀的屋主看著眼前這個怪人,從不解到感動,乾脆停下拆卸機具,讓鄒哥自己想辦法在限期內將木頭全數帶回去。
毛胚空屋與老檜木
多年前,鄒哥在梅花湖畔買了個廢墟般的毛胚屋,沒門沒窗框,當時,鄰居也只有寥寥兩三戶。買來之後,房子空了好久,一時也沒想到該如何使用。就因為運回了成堆的老檜木,火花自然而然地迸出,他覺得將木料運用在這兩層樓房,弄成自己的工作室應該不錯。
有了明確的想法,才一起頭卻遇上問題。想找師傅幫忙施工,馬上就被回絕,原來是老木上的坑洞與釘子光是前置處理,就是一大工程,這樣的苦差事,根本沒人肯接。「沒師傅那就自己動手完成。」鄒哥很有氣魄的做了決定。
他說:「我們學工業的人,都能把那些鋼、鐵釘得牢牢的,沒理由木頭組不起來。」,於是,請了一個助理幫手,從選木、拔釘、整木、鋪架......花了一年的時間,上下兩層樓的老檜空間終於完工。
完成後的房子,處處充滿渾厚的質感,果然是另一番局面。一樓的開放空間,完全讓給了頂天立地書架、低矮長桌,以及全然無阻的檜木地坪,令人覺得這樣的開闊感未免有些奢侈。房子的後方,則是廚房餐廳共用的獨立空間,綠色大格窗是鄒哥從警察宿舍搬回來的,加上緊靠著的餐桌,家的感覺,老房子的年代味道,完整呈現。而厚實的原木廚櫃層架,則延伸自客廳的檜木系風格,是相當完整的廚房,但原本鄒哥還想弄個灶,擺在裡頭加點趣味。
走上木階梯來到二樓,突然發現樓上的地板踩踏感,和一樓似乎有些不同。聽鄒哥說明才知道,從樓上開始鋪設地板的他,一開始只是將木頭壓上水泥,但後來發現行走間似乎容易嘎嘎作響,到了一樓的木地板鋪設時,他就再加上表面水泥砌抹的工序。不過,相較於不動如山的一樓木地板,二樓走起來略為晃動地板,其實反而更有木屋的個性。
床板下的秘密
二樓是兩間和室臥房,以及一個面湖的小起居空間,橫向大窗讓綠色遠景一覽無遺,透過和室拉門的開合,廊道的深度與寬度也隨之改變。
突然間,鄒哥問:「你們知道整個房子最好的檜木都放在哪裡嗎?」,答案就在和室裡!
看著臥室裡的深色地板,果然覺得很不搭。鄒哥說,當初父親看了和室之後覺得一整片檜木地板不夠平整,不像個房間該有的樣子,就順著老人家的意思貼上塑膠地板。「所以,只要掀開這些板材,上好的檜木就在裡頭喔!」鄒哥笑著說起這一段時仍有些惋惜,而經營民宿已一段日子的岱妮,也才明白原來房子裡還有她不知的床下秘密。
一向樂於與人分享的鄒哥,在房子完工後遇見岱妮……一個想要尋找適合做民宿空間的女生。因為覺得岱妮似乎更適合這個空間,於是便將剛整理好的兩層樓房子以極划算的價錢租給了她,如同當年在攝影公司最為賺錢時,將整個店面轉讓給公司裡的店長一樣。全憑誰最能照料好那樣東西,他就大方的交託出去。
同樣的,來自鴨寮的老木料,鄰居有需要時他也大方的提供,而有了那次木屋拆除的經驗,鄒哥也開始注意起其他的老木房子,準備收購做為日後夢想之用。一直在創作與創造的鄒哥,喜孜孜的說,如果可以,等那片共存著楓香、梢楠、烏心石、櫸木以及檜木的小樹林長成森林,他想在旁邊再蓋一棟大型的木造美術館,而且要以他最喜愛的「衍架結構」呈現,再有機會,還要在樹上蓋樹屋,試試看,這將會是怎樣的趣味風景。
【people & wood 鄒哥的木工坊與小森林】
來到工寮,鄒哥似乎笑得比在民宿更開心,外頭雖然簡單,但內部卻被他藏了一間和室,一張長桌,可以看書、可以休息的私人秘境。他說就像戀愛一樣,激情之後會沉澱,這個工寮算是他的激情新對象,外頭機具一隅,就是他完成木作的工坊,一旁貨櫃則是他特別買來保存拆卸後的檜木,據說還可以再蓋2間房子。
放眼望去,看起來似乎長得差不多的小樹苗,就是他口中的養育著五種台灣原生木的「未來森林」,鄒哥說,雖然現在還小小的,只要再等個三、五年,又是另一番規模了。
POINT 2 木家具
每做一個家具,就種一顆樹
──吳宜紋
打開木作工具箱,蓋子的內側出現一張豬哥亮的照片,木家具創作人吳宜紋說,因為覺得他很可愛。喜歡的東西總有那麼一點超齡,應對之間的禮貌讓人覺得十足誠意十分用心,她說自己會選擇木工,是因為流汗勞動的踏實感,以及可以碰觸、可以使用的那份真實。
那天早上,吳宜紋騎著小摩托車和我們在她最常挑選舊木料「上興古木材行」碰面。話還沒起頭,她就不自覺地走入成堆的老木舊木中,瞬間整個人的意識像完全投入木頭世界裡,直到旁人出聲,還不見得可以馬上回神,不難看出,她對於木的專注與喜愛。
走進木料行,跟舊房子分享老木
說話慢條斯理,很有禮貌的吳宜紋,說她第一次走進木材行時,其實有些害怕,裡頭的木種太多,許多都是老房子拆卸下來的,自己又無法辨識,但後來發現,只要將紋理、色澤、尺寸......等自己需要的條件告訴老闆,經驗老到的老闆就會帶著他在店裡各角落鑽進鑽出,一起尋找、確認。
回想最初使用的木種,就是店裡數量較多的檜木。由於硬度適中,紋理也漂亮,很適合用於創作。但漸漸的,有時會需要色澤較深的木種,就不是每次都能輕易找到,此時,心中即使已有完成的設計圖,木料尚未到位,得跑好幾趟才能找齊,等待,就成為必經的過程。
不容易的,還有因為交通工具的限制,做家具創作的她,除非朋友開車幫忙,不然大多時候,材料只能取小小的,約莫120cm~150cm以內,差不多夠用的木料。小小的摩托車上,還有沉重的工具箱,小車總是也同時承載著人與木,往下一個木事空間奔去。
摸得到的東西,最實在
直到最近才有了自己一個小小工作室的吳宜紋說,在創作初期,有兩個他最常去的地方,除木材行,另一個,就是學校--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館。藝術館裡的木工教室,擺放著她從木材行扛回的各式木頭,在這裡,她可以將老木做進一步處理,無論是拔釘丁、刨木,或者進一步創作。
在大學時期,從陶、金工、現代藝術到木工都接觸過,即便在大二、大三修習木工課時,做了一些自己想要的家具,但因還沒瞭解到質材之美,因此沒有再進一步深入。直到畢業、考研究所時,思考純藝術與工藝之間的未來發展,吳宜紋說,最後會選工藝,是因為它所帶來的手觸、回味、以及身體勞動後流汗的感覺,都讓人覺得很實在。
「可能是小時候被家裡賺錢的想法所影響,木工讓我覺得很踏實,總之,摸得到的東西,就覺得很實在。但到底有沒有錢賺我不知道,至少,可以留著自己用。」雖然年紀不大,但吳宜紋的夢想,是十分超齡地從實際面考量而來。
研究所裡以木創作為主,選用的也是回收材料,她最初也以為如此一來會較省,於是尋找老木運用、或是透過朋友介紹去撿拆房子留下的舊料,但等到花了更多時間去處理蟲蛀、釘子問題,保留下來只有那麼一丁點好木料,才明白「省」這件事得重新定義。
但也因為耗費那麼多時間,對於木就更加珍惜,捨棄木釘,瞭解木頭個性與收縮方向,進而以卡榫的工法施作,就是為了延長木家具的壽命,這樣「尊重材料」心情,是進一步到懷德居上課後,更為深刻體會的一件事,用什麼木料,做什麼東西,認識材料質地,是做木設計的基本心意。
「我是先從磨鉋刀、鑿刀開始學起的。」木工學校雖然在山裡,一週一次的課程是得來不易的機會,有時學校裡無法解決的問題,也可以留到木工學校與老師討論。有些在學校沒學到的技巧,讓她十分開心,因為體認到自己正開始從實務面一步步走起。
爸爸的電視鞋櫃
拿起粉筆,在「電視盒」的螢幕黑板寫下日期、本日大事,這是吳宜紋的創作之一,打開木作電視櫃,裡裡還有小小的抽屜,功能很多元。而「電視櫃改成鞋櫃」,就是小時候父親所給予的鮮明記憶,總是拿著簡單的工具與撿來的舊料,一下子為家裡釘出新的地板,一會兒就做出整組家具,這樣的父親,在投入木工的時刻裡,總是帶著好心情。
而這好心情的畫面,被吳宜紋記在腦子裡,父親將電視櫃改裝成鞋櫃的深刻印象,也引動了他的小電視盒創作,她說,就像是等號,當年的爸爸撿沙發、廢料,如今的自己,也在舊木料堆中尋找。
「老木頭很安靜,彷彿藏了不少故事在裡面,也好像和長輩在一起一樣。」因為長時間的瞭解與相處,對於老木,吳宜紋越來越喜愛,特別是舊材經過了數十年的收縮,穩定度高,就連蟲蛀和釘孔,都可以轉換成作品的趣味度,就像「餅乾椅」那彷彿被咬下一口的酥脆邊緣,是新材料做不到的效果。
如同每一塊木料都有自己的故事,創作而出的嶄新木家具,也被賦與了不同的生命。清楚自己在體力、搬運工具,以及居所的限制,吳宜紋說他能做的東西大多是中小型規模,也因為這些限制,她知道自己得以造型取勝,很「小朋友」味道的家具,不用講太多道理卻又感覺好玩有趣,是她自己摸索出來的路徑,似乎是要滿足除了自己以外,內心依然是孩子的大人們,其間,在丹麥家具店打工時,觸目所見的名家設計細節,也有不小的影響。
希望未來能夠擁有自己的空間,吳宜紋說,裡頭一定都要放著自己做出來的家具,並想像著,以後還可以為自己的孩子設計專屬家具。
對於延續,吳宜紋似乎有特別的情感,她說自己有一個小儀式,每做出一個家具,就會種一棵樹,是謝謝大自然的給予,也是取用於大自然的小小歉意。如果,你也擁有她的作品,在某個地方,正有一棵樹在慢慢長成,但吳宜紋說,如果可以,他更樂意隨著她所創作的家具,來到你家,為你種下那顆小小的樹苗。
【People & tool 小小車與大大工具箱】
跟著吳宜紋東奔西跑的不只是小摩托車,還有沉甸甸的工具箱,完全佔據著車上的腳踏空間,從家裡到木工教室,兩地帶著跑,瘦瘦的她得稍微用力才能提起,但行動依然俐落。工具箱一打開,刀具、尺、小木料、筆與螺絲起子,很熱鬧的放在一起,有的工具木柄上刻著自己英文名字even的字樣,有時會看到小kuso的貼紙在尺上,宣示些什麼,偌大的工具箱裡,即使是一板一眼的工具組,好像都要經過她小小玩弄一下才行。而盒蓋內的豬哥亮照片十分逗趣,舊舊的張貼著,和這些器具一起見證每個家具創作的完成,
吳宜紋的私房木技巧──肥皂水的天然表面塗裝
因為在工作時接觸到講究自然感的丹麥家具,對於他們的製程吳宜紋也有所瞭解,因此學習他們使用肥皂水做表面處理。由於肥皂水具有油和蠟的成份,只要在家具表面上擦拭後,不需清洗就能形成保護模。而擦過肥皂水的家表面,會較為粉嫩。
POINT 3 木空間
替鴨寮老檜木找一個家
──湖畔之森
有誰會想到,20年前還用檜木蓋「鴨寮」的奢侈年代,一張苦楝樹下的頹圮木屋,經過多年後後巧妙串連,在另一棟房舍嶄新地活過來。
曾經是許多老宜蘭人小時候遊玩之地的梅花湖,經歷過一段荒煙蔓草的沒落年代,如今再度成為嶄新的度假地。避開了人潮與咖啡館,繞著湖畔,會看到約莫兩層樓的民宅聚落一字排開,其中還隱身著幾間寧靜的民宿。
會來到這裡,是朋友到梅花湖躲起來找清靜的第二日清晨,朋友說,這地方真不錯,才三個人就可以獨佔兩層檜木樓房,白天、晚上,日光和燈...
作者序
序 123.木頭.人
剛開始決定做這個議題,是在整整三年半之前吧!因為我跟雅蘭對木頭這塊都很有興趣,加上雅蘭還做過許多木工作品,對這塊領域很熟悉,可以帶領著我一起做,於是我們充滿熱血的討論要訪誰、要做什麼主題。當時雅蘭跟我一樣,都還是無業游民,所以我們兩個進度鬆散,每次約說要正經八百的討論,結果都是吃吃喝喝、說說笑笑。
後來,我這邊開始有新的出書企劃、雅蘭手上也有好幾本書進行編輯,這下好啦,大概有半年的時間,這本書的進度被我們擱置了,但是總是時而通電話互相提醒,「不要忘記啊,我們還是有進度要趕啊~~」我們甚至很認真的相約再訂新的進度,新的進度從二月、五月、到八月,然後又一直發現有趣的受訪者,於是再加、再加、再加,最後,終於決定一鼓作氣將我們兩個人共同合作的原木生活一書給用力生出來,我當然也很聽話(其實是裝乖)的配合了。
我很喜歡跟雅蘭一起去找受訪者,因為兩個人覺得好熱鬧,嘰嘰呱呱的問出不同角度的問題,也是一種享受和熟悉感,然後我們和一些受訪者也成了好朋友。
花了一年多的時間,緣份到的時候就與受訪者約時間碰面,拜訪這幾位對原木深愛的人家,讓我對台灣各種木料有進一步的認識。
書中的受訪者,都是對美的事物有所熱愛的一群人,並且透過木、竹來表達出來,看著受訪者的創作品或空間,可說是真的很享受,當然,也有一些受訪者不吝分享創作的Know How, 我想,貫穿這本書的主要一個特質,其實是嗜好、或者也可以說是熱血,一種找到發洩生命力量的正面態度,而這是我最欽羨也覺得最美麗的特質。
林黛羚
序2 愛木頭的人,都有一顆紮實的心
在還沒遇到這群喜愛木頭,並且將自己生活(甚至可以說是生命)跟木頭綁在一起的人之前,真的很難相信,在台灣,竟然有這麼多木高手。當初,只是憑著對於木生活的一種想像,便一整個投入,那時,我和阿羚有著共同的目標(絕不能承認有阿羚說的那種鬆散~),希望找出讓人眼睛為之一亮,不只用木頭創作物件、空間,同時,也能創作出屬於自己生命哲學的人物。
後來發現,根本是多慮了,只要喜愛木頭沉迷於木世界的人,幾乎都不是泛泛之輩。
記得第一個遇見的,是鄒哥,最抱歉的,也是鄒哥,因為距離此刻,已經過了將近一年的時間,但那個早上看著他從門外端著茶盤走進屋裡,和幫忙接洽的民宿女主人岱妮聊一整個上午的興奮;以及說到一半,逛到鄒哥另一棟屋子時,自然而然打開電視,就這樣看起世足賽而忘了訪談的隨興感;臨行前,鄒哥還送了我一大把自種的有機蔥 ,這些畫面到現在依然十分鮮明。
而最令我心虛的,則是鹿港司(師)。只有幾千字額度的我,要如何將鉋刀的高深,以及師傅的工作執著與待人的寬厚情誼寫盡,沒辦法,說什麼都沒辦法!原本對於鉋刀,只是以一種「喜愛的工具」角度觀看,當我站在鹿港司身邊,看他仰著頭就著光線,不分「貧賤富貴」(我們買了入門款鉋刀,一點也不貴),再三確認手上的鉋刀是否修整得幾近完美時,終於明白,什麼才是專業的職人精神,因為鹿港司(師),我開始敬重鉋刀。
那段時間鹿港司(師)因久年勞累,身體一直不太好,前往拜訪的下一週也要進行手術(後來手術順利,總算可以放心。),中午一定得小睡片刻,從未有過同一人分上午場與下午場的採訪經驗,中場時間我和攝影師走進鹿港街巷小繞一番,突然意識到,打從寫這書開始,就不是一件工作,而是一趟生活旅行。(註:木職人鹿港司,已於2014年3月辭世。在此,再次表達最深的敬意。)
說到旅行,這一年來,經歷過最熱鬧的木旅程,要算水湳洞。金瓜石的在地名產是「人才」嗎?每去一次,我就會忍不住對自己發問。將半傾的老房子改頭換面,替爸爸弄了一棟格柵木屋的景觀設計師陳澤民,還有他力挺介紹,讓人感到真是挖到寶的阿福、秀兒夫妻,將當地的日式員工杉木宿舍重新整理,卻依然保有日系風味的木感的住家;以及,木藝與本人都十分渾厚的阿諾,他的木料總會有一個故事,或許來自於某個獨特年歲,或許帶點顯赫的背景出身。就這樣,我在濱海山城裡,進進出出好幾回。
每一次遇見與木相關的人,那一天,內心就會變得格外鮮豔,而外在,卻是十分緩慢寧靜。
愛木頭的人,似乎都有顆紮實的心,他們不需表達自己的態度,態度已在他們觸摸木頭的當下,展露無遺。總覺得,他們的創作,無論工藝傢具或是空間,和瑜伽的精神很相近。
木瑜伽。只有他們才能體會的一種心情。
這一年多來,有太多傾力相助的愛木朋友,慷慨應允我們三番兩次的打擾與詢問,也有令人感到可惜的錯身、無法完成的邀約,即使如此,我們也能從其中擁有深刻的獲得。這群人,其實都是知道如何「獲取最大利潤」的高手,但他們都選擇了不愧對自己的另一種生活,也因此,他們的創作,完全反應著他們的心。
一位此次曾拜訪,但終究還是未能合作的木作家說:「你所帶走的不只是作品,而是一個木作家,他人生的某一段時光。」我想,再也沒有比這句話,更能表達這群人的專注投入,以及值得被好好珍視的價值了。
詹雅蘭
序 123.木頭.人
剛開始決定做這個議題,是在整整三年半之前吧!因為我跟雅蘭對木頭這塊都很有興趣,加上雅蘭還做過許多木工作品,對這塊領域很熟悉,可以帶領著我一起做,於是我們充滿熱血的討論要訪誰、要做什麼主題。當時雅蘭跟我一樣,都還是無業游民,所以我們兩個進度鬆散,每次約說要正經八百的討論,結果都是吃吃喝喝、說說笑笑。
後來,我這邊開始有新的出書企劃、雅蘭手上也有好幾本書進行編輯,這下好啦,大概有半年的時間,這本書的進度被我們擱置了,但是總是時而通電話互相提醒,「不要忘記啊,我們還是有進度要趕啊~...
目錄
Chapter1. 原木‧木知識
Part1. 大剖木的取材藝術
Part2. 台灣特有vs.常見木種35
Chapter2. 木職人、木玩家16
Part1.木工藝
1.木木是好木──無名樹李文雄
2. 輕木工,小邪惡風的黑色童話村──老詹的雜貨店
3.一把吉他,一座森林──Jack木之聲
4.做玩具,給童年的自己──娃娃活,大炳老師
5.Lyre,覘板變豎琴──吉仁木工
6.一張長做椅,60年鉋刀職人──鹿港司陳瑞華
7.竹木編織,成物也成家──竹藝家許春田
Part2.木家具
1.做一件家具,就種一顆樹──吳宜紋
2.牽起父親和土地的木風鈴──阿諾(林正文)
3.就是只愛Maloof椅──楊建仁
Part3.木空間
1.替鴨寮老檜木找一個家──湖畔之森
2.給爸爸木屋與地爐──景觀設計師陳澤民
3.樹梢間、水池上,木的秘密基地──樹屋玩家廖煌武
4.日式宿舍,連棟杉木屋──陶紅舍六丁目
5.拼接二手舊料的修行居所──RJ空間故事
6.頂樓上的木趣空間──愛木設計人陳忠狄
Chapter3. 木工教室 7
1.懷德居木工實驗教室──迎向未知與創新的木工私塾
2.木工職人──木設計品牌化的育成基地
3.當代木工藝研習所──木作玩家的都會木工俱樂部
4小亨利木工教室──大人小孩都愛的木作遊園地
5.郁田工藝社──木工夫婦,東方風格vs.歐式鄉村
6.手作屋──仿舊鄉村風,讓手感家具融入淡淡生活
7.慢慢鳩生活木作──台南老街裡,三人限定的木作課
Chapter4. 原木‧木採購與塗裝
Part1. 木料行店家採購
Part2. 天然木防護漆塗裝示範
Chapter1. 原木‧木知識
Part1. 大剖木的取材藝術
Part2. 台灣特有vs.常見木種35
Chapter2. 木職人、木玩家16
Part1.木工藝
1.木木是好木──無名樹李文雄
2. 輕木工,小邪惡風的黑色童話村──老詹的雜貨店
3.一把吉他,一座森林──Jack木之聲
4.做玩具,給童年的自己──娃娃活,大炳老師
5.Lyre,覘板變豎琴──吉仁木工
6.一張長做椅,60年鉋刀職人──鹿港司陳瑞華
7.竹木編織,成物也成家──竹藝家許春田
Part2.木家具
1.做一件家具,就種一顆樹──吳宜紋
2.牽起父親和土地的木風鈴──阿諾(林正文)
3.就是...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