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走古道,也是讀台灣史
超過10年的探勘尋訪,精選33條北台灣秘境古道
重現9段台灣大時代的精采故事
引領你在山林間,找回認識腳下土地的感動有40年登山資歷的黃福森老師,走過台灣不同高度海拔的郊山、中級山及高山,原來僅鍾情於山間美景,卻在山徑悠悠轉轉間,發現古道的故事更令人著迷。原來,路邊不起眼的奇岩怪石可能是藏著歷史迷蹤的石碑;草叢裡的駁坎遺跡可能是先民開拓的遺址,或是日據時代炮台、監督所等曾經存在的斑駁記憶;而跨越小溪的古橋,其實隱藏著古早時先民渡河的智慧……
為了解開這些古道曾經擁有的故事,他多次在杉林中穿梭,試圖尋找昔日歷史所遺留下的斷垣殘壁,並帶著滿腹疑問,在圖書館一字一字、一頁一頁地解讀著日治時期的書籍、地圖。經過10年以上的探勘尋訪,黃福森老師在本書中特別精選北台灣33條秘境古道,帶領讀者一起走入山林,親身感受這些曾經真實上演的台灣史場景。包括:
穿越大溪古道:跟隨知名人類學者伊能嘉矩的足跡,來一趟田野調查之旅。
李崠山事件古道:探訪李崠山古堡、三次戰役的戰場,以及見證歷史的砲台、分遣所遺跡。
平雙煤礦古道:殘存的煤礦礦坑及越嶺道,緬懷那段繁華的黑金傳奇故事。
金瓜石採金古道:與懷抱黃金夢的先民同行,重溫聚落、古道的黃金歲月。
陽明山水圳古道︰公車即可到達,感受百年古老水圳的清涼,並了解水圳不同設施的機關秘密。
深坑茶路古道:北台灣茶鄉中的香格里拉,順路探訪仍有茅草屋頂的古厝,看老祖宗就地取材的建築智慧。
前進噶瑪蘭古道:遙想古人翻山越嶺進入噶瑪蘭的心情,看太平洋海天一線,將會是永生難忘的回憶。
百年古道淡基橫斷:進入陽明山後山秘境,一探「清代北台最後一條軍用道路」的神祕故事!
重返大豹社:跨越三個時代, 頭目、醫生、議員,了解瓦旦父子傳奇的一生
古道,是先民篳路藍縷的足跡,更是台灣百年歷史、政治及社會演變的最佳見證。走一趟古道,來一趟時空之旅,你會發現山林裡真的是有說不完的台灣故事,值得你來追尋。
【本書特色】
1.以9段台灣歷史故事為縱軸訴說33條古道的故事,更具系統性及完整性。當整個區域內原本四散的山徑古道完整串聯起來時,你將更清楚整個區域內發生的大時代故事。
2.每條古道均有【尋訪重點】、【走讀歷史】,讓你行走其上時,不會錯過遺址、遺跡的蹤跡,且更能感受到古道的前世今生、歷史定位。
3.每條古道均有【路線圖】、【難易度分級】、【交通方式】、【步行時間】、【步道介紹】等第一手資料,想探訪時可作為參考。
4.古道小辭典解說隘勇線、駐在所、保甲路、水圳構造、古厝種類等,豐富你的古道歷史人文知識。
作者簡介:
黃福森
1967年生,美國Lamar University環境科學碩士,逢甲萬里登山社79級社長,《台灣山岳》雜誌特約編輯、登山資歷40年。
小四時跟著父親的腳步開始登山,現在則是帶著兩個心愛的女兒與妻子,全家一起在假日時爬山,每年過年都在山林餐風露宿而自得其樂,近年來則專注於辦理親子登山課程;在台灣的山林裡,從郊山、中級山到高山,從重裝到輕量化,歷經就業、結婚、生子等人生過程,40多年來腳步未曾停歇,登山的樂趣更是與日俱增,作品散見《台灣山岳》、《山野釣遊》等戶外雜誌,著有《戶外裝備輕量化完全實戰BOOK》、《帶孩子一起。爬山》。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銘傳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駱芬美
中華民國山岳協會名譽理事長 黃楩楠
《台灣山岳雜誌》 副社長 張秀姝
名人推薦:銘傳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駱芬美
中華民國山岳協會名譽理事長 黃楩楠
《台灣山岳雜誌》 副社長 張秀姝
章節試閱
第一章穿越大溪
跟隨人類學者伊能嘉矩的腳步,巡禮大嵙崁
大溪鎮自古以來就是進入桃園後山地區的門戶。凱達格蘭平埔族霄裡社人把流經桃園縣的大漢溪稱為Takoham,所以大溪鎮自古以來,就以音譯的名稱「大嵙崁」或「大姑陷」為名。西元十七、十八世紀時,此地留下許多旅人的足跡,其中最膾炙人口,對昔日山區狀況記錄最詳細的,就是十八世紀末人類學研究者伊能嘉矩的北台灣蕃界的踏查旅行。
古道先行者越過九芎山深入蕃界
出生於日本岩手縣的伊能嘉矩,二十六歲時師事東京帝國大學坪井正五郎教授,開始對人類學產生濃厚興趣。一八九五年十一月,伊能嘉矩抱著從事人類學研究與教育原住民的熱情,來到當時是日本殖民地的台灣,並在往後的十年歲月裡,致力於台灣的人類學田野調查研究工作上。一九○六年返日後持續研究台灣的伊能嘉矩,因為在台灣山區活動罹患的瘧疾復發,於一九二五年九月病逝,享年五十九歲。
伊能嘉矩依據三十年來在台灣各地實地調查所收集的材料,先後完成了《台灣文化志》、《台灣蕃政志》等十數本巨著、七百多篇論文,以及為數眾多的田野調查筆記。其中,他以日記型式編寫的《巡台日乘》,成為了解一八九七年大溪附近地理人文的第一手報導資料。
為了進行調查工作,西元一八九七年六月,伊能嘉矩自桃園大嵙崁的東門啟程入山,在頭寮休息後,越過今天的「溪州山」(舊名九芎山),由此進入蕃界,開始了他的大漢溪上游蕃社之旅。
當年伊能嘉矩所越過的九芎山,稜線是由現在的石門水庫延伸而來。石門水庫位於大漢溪中游,是利用溪州山及石門山間的石門天然地形,築壩攔蓄大漢溪水而成。石門地名也就是因為此兩山雙峰對峙,狀如石門而來。
溪州山的山勢向東北延伸,綿延至大溪鎮以東的金面山,再延伸至五寮尖的稜線,成為桃園縣山地與台地地形區的分界。稜線東南為山地地形區,高度向東南方漸次升高,而為雪山山脈之一部分,是原住民泰雅族活動頻繁的區域;西北為較平緩的台地區,分屬林口台地、桃園台地及湖口台地三部分,其中「桃園台地」是台灣開發史上,北台灣西部平地住民較早開始深入山區進行屯墾的範圍。
這條山稜界線,清朝時即有居民自行設置的「大嵙崁隘」、「溪州隘」等設施,自古以來就是桃園地區平地進入山區的第一道防線,沿著稜線行走,細心點觀察,還可能發現當初隘寮的遺跡。
戒嚴保留下的清幽古道
時至今日,隘寮已消失在荒煙漫草之中,而昔時翻山越嶺進入內山地區的山路,逐漸成為愛好登山人士尋幽探險的古道。近年來在大溪區公所及地方人士刻意的整理維護下,發掘出許多昔日的古道遺跡。區公所採用生態工法,十分難得地保留了古道的鋪面,加以定期的鋤草整理環境,在每一個叉路口設立指標,使得桃園大溪一帶的古道很快成為北台灣熱門的健行路線之一。
第一次行走在這附近山區的旅人,總會為此地的清新雅致,沒有一般郊山為濫墾濫建所破壞而留下深刻印象,主要原因是這些古道曾是慈湖靈寢管制區的一部分,蔣介石先生的靈櫬於民國六十四年奉厝於此,直到民國八十七年才解除禁令,並縮小管制範圍,而打鐵寮古道舊道所經過的後慈湖,則是到民國九十八年才開放預約申請參觀。
百年後,我們可以緬懷伊能嘉矩先生昔時篳路藍縷的精神,追隨他的腳步,來一趟古道懷舊之旅。
Historic Trail 01
拜見水中土地公之路:大艽宮古道
【路線困難度】★
尋訪重點:回味一八九七年伊能嘉矩由頭寮入山的沿途景觀。
【走讀歷史】
一八九七年六月五日伊能嘉矩由大溪頭寮附近入山,開始了他的北台灣番界踏查旅行。根據伊能嘉矩在《巡台日乘》上的敘述,他們一行人在進入山區前,曾經在頭寮休息片刻後,再越過溪州山。參閱西元一八九八至一九○四年間測繪的《台灣堡圖》,在頭寮附近入山的路線即為大艽宮古道,所以伊氏有可能就是經由頭寮,沿著大艽宮古道翻過溪州山稜。
【步道介紹 】
登山人常說的「鞍部」是地理學名詞,簡單來說就是兩山相連間的最低點,入山墾殖的先民當然知道這個道理,所以古道大多利用鞍部來翻越橫亙的山稜。
「大艽宮古道」登山口位於頭寮大池附近的大艽宮,由此利用溪州山稜線上的鞍部來翻越山稜,至石門水庫的環湖公路只要約四十分鐘路程,是一條老少咸宜的路線。
清光緒年間由附近墾荒者所建立的廟宇「大艽宮」內供奉福德正神;而頭寮地區的地標「頭寮大池」,則是桃園農田水利會為灌溉整個三層地區的農田稻作,於民國五十六年擴建而成,很多人也稱之為「頭寮大埤」或「新福圳」。整個蓄水面積達十九公頃,水源是利用開鑿山洞引大漢溪溪水蓄積而成,大池中還有一座全國獨一無二的「水中土地公廟」。
整條古道大多為鵝卵石鋪成,平緩地翻過稜線的低鞍,進入石門水庫集水區。古道保存有往日先民利用山區的石塊,就地取材所建構的古道石階,細心研究可發現古人的巧思與昔時的生態工法。青苔石階古道旁另闢有新的健行步道,成為新舊山道並陳的景致。沿途林相多為低海拔闊葉林,加上附近石門水庫約八平方公里的水域,早已成為台灣北部最好的賞鳥路線之一,而且也是翻越溪州山稜最便捷的路線之一。
【交通資訊】國道3號大溪交流道下,往大溪老街方向行駛,由大溪接台7線續往慈湖方向,約5.1公里處附近(慈湖停車場前)循大艽宮指標右轉進入產業道路,至路底大艽宮小停車場停車起登。
【步行時程】全程約1小時分左右
大艽宮古道登山口→15分╱溪石亭越稜點→25分╱百吉隧道口往石門水庫的承恩路。
Historic Trail 02
隘寮遺跡見證歷史:福山巖登山步道
【路線困難度】★★
【尋訪重點】:探訪清朝實施撫墾制度昔日隘寮的遺跡。
【走讀歷史】
伊能嘉矩在一八九七年六月五日的《巡台日乘》上,紀錄著清朝實施撫墾制度,在此區設置隘寮的來由。不論是清朝或日據時代,為了開發台灣山區樟腦等資源,與世居深山的原住民族常常發生衝突,所以由平地進入山區的第一道山脈稜線,因天然的地理屏障,自然成為最佳的防守陣線。執政者於稜線上的山頭展望點與鞍部,大多會設置土堆或砌石的「隘寮」,並安排官方派任的「隘勇」,或民間聘任的「隘丁」為守衛駐守該地,以做為防止原住民侵犯的隘勇防衛制度。如果進一步利用鐵絲電網、木牆及哨站,延伸形成防守線就叫做「隘勇線」。
【步道介紹】
福山巖登山步道的登山口位於往石門水庫的台4線公路上,附近最著名的廟宇即是福山巖寺廟。廟內主要奉祀清水祖師公,一八○六年由信徒自福建漳州恭請渡海來台,自古以來即是早年開墾先民的精神寄託。昔日溪州地區漢人開墾移民,為了防範山區原住民的侵擾,在居住地邊緣修築土牆,所以附近地區又稱為「城仔」。
由福山巖牌樓起登,約一小時可登上溪州山稜,沿途山徑較為陡峭,適合健腳山友探訪。步道在福山巖登山口附近有左右兩線可抵達「時鐘尾」觀景台,由此又有三條路線可登上溪州山的主稜線,左邊的路線會經過大石獅仔及鑾生兄弟休息站,串連出多采多姿的O型路線。古道在翻越溪州山稜脈時,並未選擇稜線較低的鞍部,而且是一路陡上,所以這些現今的登山步道很有可能就是昔時通往山頭隘寮的聯絡道路。在古道連接稜線附近的山頭上,還可以發現砌石的隘寮遺跡,保存著隘丁駐寮防守原住民的遙遠記憶。
【交通資訊】
國道三號大溪交流道下,接台3線、台3乙線往石門水庫方向,然後左轉台4線過溪州大橋左轉,即至福山巖登山口。
【步行時程】全程來回約2~3小時左右
登山口(福山巖)→10分╱時鐘尾觀景台→30分╱溪洲山稜隘寮遺跡(有三條路線可選擇,所需時間大致相同)。
第一章穿越大溪
跟隨人類學者伊能嘉矩的腳步,巡禮大嵙崁
大溪鎮自古以來就是進入桃園後山地區的門戶。凱達格蘭平埔族霄裡社人把流經桃園縣的大漢溪稱為Takoham,所以大溪鎮自古以來,就以音譯的名稱「大嵙崁」或「大姑陷」為名。西元十七、十八世紀時,此地留下許多旅人的足跡,其中最膾炙人口,對昔日山區狀況記錄最詳細的,就是十八世紀末人類學研究者伊能嘉矩的北台灣蕃界的踏查旅行。
古道先行者越過九芎山深入蕃界
出生於日本岩手縣的伊能嘉矩,二十六歲時師事東京帝國大學坪井正五郎教授,開始對人類學產生濃厚興趣。一八九...
作者序
在山林間,找回讀歷史的感動
約莫是千禧年左右的某個午後,新竹李崠山區某個密林深處,我望著穿過杉林空隙灑在石砌碉堡上的斑駁光影入神,整個人彷彿走入悠遠的時光隧道,腦海中開始想像隱藏在幽幽杉林背後,是怎樣的一段歷史。
大多數人都聽過新竹尖石附近有個李崠山古堡,也知道這裡曾發生過一段抗日事件,但對於相關戰役的經過,以及山區尚存的碉堡陣地位於何處,卻始終像山裡的霧一般曖昧未明。
帶著滿腹疑惑,我利用好幾個假日的午後,在圖書館翻查日治的《蕃地地形圖》,一字一字、一頁一頁地解讀著《理蕃誌稿》上詭譎的中文地名翻譯。然後,我多次走入這片山區,在杉林木中穿梭,試圖尋找昔日歷史所遺留下的斷垣殘壁,並試圖拼湊出這個地區曾經擁有的故事。從此,這裡的每條登山路徑對我開始有了不同的意義,每次的造訪也不再只是登山健行而已……
我不是一個歷史學家,也算不上是文史工作者,坦白說,小時候我也很不喜歡讀歷史,可是我喜歡悠遊在山水之間。打從小學四年級爸爸帶著我走入新北市中和圓通寺後山的山徑開始,山徑後方的未知世界,就不斷地吸引著我一次又一次走入山林。我永遠猜不透山路每個轉折後方,會有何種美景迎接我的到來,也許是一片蒼翠青草谷地,伴有一方清淺的溪流,或有飛瀑流泉,抑或奇石峭壁……,無論是哪種景致,都會讓我駐足停留而興奮不已。
走過台灣不同高度海拔的郊山、中級山及高山,原來僅鍾情於山間自然奇景的我,卻在山徑悠悠轉轉間,發現山徑古道的故事更令人著迷。像是路邊不起眼的奇岩怪石可能是藏著歷史迷蹤的石碑;草叢裡的駁坎遺跡可能是先民開拓的遺址,或是日據時代炮台、監督所、駐在所等曾經存在的斑駁記憶;而跨越小溪的古橋,原來隱藏著古早時先民渡河的智慧;還有不時出現的石砌蹬道,埋藏著就地取材、水土保持的工法痕跡。眼前的古道和登山小徑,不再只是單純的上山下山之路那麼簡單。
這些驚喜帶領著我,越走越深入古道研究的領域。當整個區域內原本四散的山徑古道完整串聯起來時,大時代的歷史故事也自然在我眼前舖陳開來。像是整個李崠山區日軍與泰雅族原住民激烈戰鬥的路線,衍生出後續理蕃警備道路設置,以及深山中駐在所興衰的故事;走過平雙煤礦古道,望著深山中古老殘存的坑道及礦坑口,令人不禁回想起那些年繁盛的煤礦產業曾在我們的經濟發展中占有一席之地。還有一八九○年劉銘傳修築台北基隆間的鐵路工程意外發現沙金,開啟了基隆河沿岸的採金熱潮,讓九份金瓜石地區在昔日當台灣還是殖民地時期,成了名震日本的全國第一金山。
而登山健行常看到的水圳裡也不只是夏日清涼的泉源而已,其中包含各種不同設施構造的機關秘密,也是台灣農田灌溉水利史的縮影;同樣地,深山的古厝裡又有多少老祖宗就地取材的建築智慧?比起現在的鋼筋混擬土構造屋,又有多少不同的工法與材料?這些都值得好好去尋訪探究。
台灣歷代交通要道,除了正史上官方的重要連絡道,稗官野史上還有許多傳奇的交通要道,像是一八八三年中法戰爭時有一條清朝末年最神秘的橫斷軍用道路,就隱藏在陽明山區,;而在交通不發達的年代,新北市與宜蘭交界四通八達的淡蘭古道路網,讓我們看到古人徒步翻越雪山山脈的智慧,也為大時代的歷史故事留下了見證。
多年來的生活經驗告訴我,愈是簡單得來的東西,人們往往愈不知道它的珍貴,更難從中得到真實的感動,並在記憶深處留下印象;這個道理印證在尋訪古道上也一樣。所以,開車走一小段路,去看路邊的一座古橋或石碑,和你費盡千心萬苦研讀古籍方誌,發覺字裡行間的玄機,然後徒步涉水多天、深入人跡罕至的山林,從草叢中發掘出遺跡,心中的感動往往是有著天壤之別。
而零零落落、斷斷續續在各山間散布的古道,能告訴你什麼故事呢?現在已發現並被冠以古道之名的步道,已經多如繁星,短短二、三公里的山路古道能帶來的感動其實限,更何況有許多步道因為乏人造訪,正被大自然的植被快速鯨吞蠶食,最後被芒草掩蓋,變成蚊子步道,讓人惋惜不已。
十幾年來的古道探查,我深深為台灣精彩的古道故事所著迷。在本書中,我特別以九段台灣大時代的歷史故事為縱軸,精選出北台灣33條值得探訪的古道。當行走其中,讓大時代的歷史故事重新上演之後,最華麗、最真實的台灣史場景就直接呈現在眼前,然後你會發現,這裡真的是有說不完的故事,等待你來親身造訪。
現在,我開始喜歡讀歷史了,希望你也會喜歡。
在山林間,找回讀歷史的感動
約莫是千禧年左右的某個午後,新竹李崠山區某個密林深處,我望著穿過杉林空隙灑在石砌碉堡上的斑駁光影入神,整個人彷彿走入悠遠的時光隧道,腦海中開始想像隱藏在幽幽杉林背後,是怎樣的一段歷史。
大多數人都聽過新竹尖石附近有個李崠山古堡,也知道這裡曾發生過一段抗日事件,但對於相關戰役的經過,以及山區尚存的碉堡陣地位於何處,卻始終像山裡的霧一般曖昧未明。
帶著滿腹疑惑,我利用好幾個假日的午後,在圖書館翻查日治的《蕃地地形圖》,一字一字、一頁一頁地解讀著《理蕃誌稿》上詭譎的中文地...
目錄
自序 在山林間,找回讀歷史的感動
拜訪古道前的小叮嚀
1. 穿越大溪:跟隨人類學者伊能嘉矩的腳步,巡禮大嵙崁
【古道1】拜見水中土地公之路:大艽宮古道;
【古道2】隘寮遺跡見證歷史:福山巖登山步道
【古道3】戒嚴時期的崗哨:總督府步道與湳仔溝古道
【古道4】百年勾藤木炭窯:百吉歷史步道(八結古道)
【古道5】古蹟處處舊情濃濃:打鐵寮古道
2. 李崠山古道:一段泰雅英雄抗日的血戰史
【古道1】隘勇線之路:李崠山西稜-大混山古道
【古道2】日人運砲之路:密林深處的八五山古道
【古道3】二次決戰砲台之路:泰雅古道-馬望僧侶山
【古道4】末代駐在所之路:高台山與島田山古道
3. 金瓜石採金路:昔日第一金山的繁華淘金夢
【古道1】清朝李氏採金之路:大小粗坑古道
【古道2】淒美愛情無緣之路:石笋古道與貂山古道
【古道3】公文傳遞之路:燦光寮古道與牡丹古道
4. 陽明山水圳古道:百年古老水圳,最佳消暑秘境
【古道1】高密度水圳之旅:坪頂古圳、新圳與登峰圳
【古道2】石棚土地公守護:尾崙古圳、狗慇懃古道
【古道3】台北第一泉:猴崁古圳、草山水道系統
5. 深坑茶之路:北台灣茶鄉傳奇中的香格里拉
【古道1】有鞭炮聲的瀑布:炮子崙古道與猴山岳
【古道2】始終堅持傳統的古厝:茶山古道
【古道3】百年古剎與朝山小徑:尾寮古道與石媽祖古道
【古道4】艾琳達的山水情懷:南邦寮古道與向天湖古道
6. 平雙煤礦古道:傳奇的煤礦越嶺紀事,那段黑金歲月
【古道1】土地公與蛇龜大戰:乾坑古道與幼坑古道
【古道2】石灰礦不老傳奇:百年灰窯與石硿子古道
【古道3】輕便鐵道古礦坑:平湖遊樂區與紙坑古道
7. 翻越雪山山脈:前進噶瑪蘭,尋訪山海美景的感動
【古道1】劉明燈立碑之路:金字碑古道
【古道2】朝聖之路:石空古道、太和山步道
【古道3】緣溪之路:梗枋古道、象寮古道、坪溪古道
【古道4】陰陽之路:湖桶古道、北宜古道
【古道5】亞馬遜之路:哈盆中嶺古道
8. 百年古道淡基橫斷:清代北台灣最後一條神秘軍用道路
【古道1】橫斷擎天崗:鹿崛坪古道
【古道2】傳說中的放牛路:富士古道與瑞泉古道
【古道3】荷蘭原是河南勇:荷蘭古道與內雙溪古道
9. 重返大豹社:跨越三個時代,瓦旦父子傳奇的一生
【古道1】白石鞍砲陣地:鹿窟尖步道
【古道2】激戰大豹社:忠魂碑步道
【古道3】幽幽古戰場: 枕頭山砲台古道與樂信.瓦旦紀念公園
自序 在山林間,找回讀歷史的感動
拜訪古道前的小叮嚀
1. 穿越大溪:跟隨人類學者伊能嘉矩的腳步,巡禮大嵙崁
【古道1】拜見水中土地公之路:大艽宮古道;
【古道2】隘寮遺跡見證歷史:福山巖登山步道
【古道3】戒嚴時期的崗哨:總督府步道與湳仔溝古道
【古道4】百年勾藤木炭窯:百吉歷史步道(八結古道)
【古道5】古蹟處處舊情濃濃:打鐵寮古道
2. 李崠山古道:一段泰雅英雄抗日的血戰史
【古道1】隘勇線之路:李崠山西稜-大混山古道
【古道2】日人運砲之路:密林深處的八五山古道
【古道3】二次決戰砲台之路:泰雅古道...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