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無限包容的港灣或是令人窒息的牢籠?
如何不讓理應相親的家人成為熟悉的陌生人?
無論是夫妻、親子或祖孫三代,
希望都能藉著相互靠近的練習,
找到理解與對應的方法,讓生活更容易。我衷心期待讀者不只被書裡的故事所感動,
也能在書中看到自己,並找尋到對應生活的最佳策略。──廖玉蕙
知名作家廖玉蕙是最會說故事的人,個性迷糊又充滿好奇心的她,將這兩種特質盡情發揮在創作裡,無論是寫夫妻相處、親子互動或是祖孫對話,風趣幽默又引人深思,寫盡了家庭生活裡的酸甜苦辣。出版過六十餘本書的她,這些年來,在臺灣南北奔波,在一場接一場的演講中,分享了許多家庭的趣事逸聞,同時,也聽到了甚多不幸的案例,有些恐是神仙也無法著力,有些則是腦筋稍加急轉彎,就可不藥而癒。
坊間討論愛情、婚姻、家庭這類型的書籍大多從理論著手,常給人隔靴搔癢之感;有的雖以案例描摹,也往往失之粗糙,難以被接受。因此,廖玉蕙耙梳這些年的累積,整理出
「夫妻」、「父母和子女」、「隔代教養」三部曲,首度有系統地針對「家人」關係,提出深度的觀察,試圖透過理解而提供解決之道。所有家庭裡關於相處、碰撞、衝突、教養等層出不窮的挑戰與疑難雜症,在這本書裡,都能透過練習,找到與家人更加靠近的方式,回歸愛的力量。
◎名家推薦家人,是禮物或是課題,有沒有可以努力的空間?這是一堂我們完全沒上就要上場應試的必修課。廖老師的文字,充滿了溫暖與體貼的理解,這在書裡第一部分的「夫妻」及第二部分的「父母與子女」表現的最明顯;第三部分的「隔代教養」更是引領當代趨勢的領頭羊,如何陪伴自己的孫兒孫女,這本書吹起了衝鋒的號角。
──李偉文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我很喜歡這本書,原因有點特別。
那就是久違的美德。
我喜歡她和孩子為了幫先生圓夢的描述。
我喜歡書中提到那年代老夫老妻的生活趣味。
我喜歡書中刻劃家庭內說不出的愛,但都看得清清楚楚。
我喜歡書中描繪出家的支持力量。
家,就是生活中一個一個小故事,堆砌出來的愛,隱微卻凝聚出堅不可摧的力量,綿長又悠久,一代接著一代。
──賴芳玉 律師◎本書特色
★ 廖玉蕙首度有系統書寫在家庭關係中,如何通過練習,學會彼此靠近。全書分成三部:
1. 第一部「夫妻」:從婚前的抉擇,談到成家後的甜蜜包容,到面對不圓滿時如何對荒謬微笑。
2. 第二部「父母和子女」:探討親子間如何背離的真相,也分析新一代青少年的特質,試圖透過理解,尋找兩代和解與對話的空間。
3. 第三部「隔代教養」:除了欣賞到廖玉蕙的兩個寶貝孫女的妙不可言的童顏童語外,透過祖孫互動,還可以學習到與升格為父親的兒子、從不同家庭嫁過來成為一家人的媳婦之間,隔代教養該注意的眉眉角角。
★ 家人關係千絲萬縷,教你如何化干戈為玉帛,以積極正向的態度面對。廖玉蕙風格獨具又逗趣的文字,透出明亮與正面的氣息,無論是寫夫妻間的機鋒相對,或是親子互動、祖孫逗嘴,展現詼諧的之餘,篇末的「延伸思考」,則提供了讀者切實可行的具體建議。
★ 練習換位思考,提供不同世代理解與和解的可能。家家有本難唸的經,面對人生實相,或是面對新時代的一輩,因成長環境不同,想法也大異其趣,廖玉蕙說:「換上另一種心情,切換另一種角度,常常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能適時地練習換位思考,將心比心,透過理解,產生和解的可能,彼此的關係才能越來越靠近。
作者簡介:
廖玉蕙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博士,曾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目前專事寫作、演講。曾獲吳三連文學獎、中山文藝獎、吳魯芹散文獎、五四文藝獎章等。多篇作品被選入高中、國中課本及各種選集。著有:《家人相互靠近的練習》、《像蝴蝶一樣款款飛走以後》、《送給妹妹的彩虹》、《教授別急!──廖玉蕙幽默散文選》、《老花眼公主的青春花園》、《寫作其實並不難》、《古典其實並不遠》、《汽車冒煙之必要》、《在碧綠的夏色裡》、《為什麼你不問我為什麼?》、《後來》、《純真遺落》、《大食人間煙火》、《廖玉蕙精選集》、《像我這樣的老師》、《五十歲的公主》、《走訪捕蝶人》等;也曾編寫《文字編織:讓寫作變容易的六章策略》、《廖玉蕙老師的經典文學》、《晨讀十分鐘:親情篇》等語文教材多種。
章節試閱
第一部 夫妻
前言 家是依靠的港灣?還是桎梏的圍城?
人生中最大的豪賭莫若婚姻。有人共結連理後,相濡以沫,執手偕行,充分享受男女共築世界裡的諸般方便與快樂;有人從崎嶇難行的婚姻之路中,摸索前行,雖艱苦備嘗,卻也不失浴火重生的況味兒;還有人在顛沛坎坷的婚姻生活中,頻頻跌跤,卻仍勇敢奔赴、屢仆屢起,且不改其樂;但是,我們也得承認,尚有為數不少的男女,在扞格不入的婚姻裡,被挫折得傷痕累累,一輩子心有餘悸。
既是賭博,當然有輸有贏,而婚姻的輸贏繫乎兩件事:一是婚前的選擇,所謂「do the right thing」;一是婚後的努力,亦即所謂「do the things right」,兩者所占比例各百分之五十。所以,在年輕時,浪漫地瞎了眼,以致遇人不淑者,千萬別洩氣,尚有一半的機會,轉危為安;而千挑萬選,以為終於逮到一位如意郎君或美嬌娘的人,也萬萬不可大意,如果掉以輕心,還有百分之五十的危機,正蠢蠢欲動!
「變」是婚姻走調的最大因素。王羲之〈蘭亭集序〉裡就曾對情感的多變,有過討論,他說:
「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係之矣。向之所欣,俛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意思是說,人常常對曾經極度傾注過關愛的事物,在轉瞬之間,失去熱情,這種無來由的變化,實在教人感慨萬千。而事實上,「變」之所以看似發生在俛仰之間,其實是因為人們缺乏警覺心。依我看,婚姻當中的「變」,多由「漸」而來。只是,因為對一紙結婚證書的過度信任,往往使我們錯估了形勢,以為結婚就是情感共終始的保證;因此,對共組的家庭,日積月累地漫不經心,對另一半的疏於關切或者說是疏於防範,終於導致破裂的變化,也就不足為奇了。
所以,從抉擇開始,愉悅地注視每一環節,使所有的變化,不但都在掌握之中,並朝良性的方向發展,是防範未然的要訣。因為,即使是面對一場未知輸贏的賭博,不但要有足夠的籌碼,也該用心思慮、盤算,否則,即使全盤皆墨,也還不知「為何而輸」、「為誰而輸」。
大學時,老師盛讚孔子是聖人,同學笑問:
「既然是聖人,他離婚的事怎麼說?」
老師的答案讓人噴飯:
「連聖人都無法忍受的女人,又是一個怎樣糟糕的人!」
當時,引來哄堂大笑。多年後,我們歷盡了滄桑,對這人世有了較多的理解後,再回首這場師生的對話,也開始有了不同的體會。光拿孔子離婚這件事來說吧!只要有過婚姻經驗的人,大概都知道,離婚理由千百種,但所以造成則其咎難以獨責,恐怕雙方都得反省。
用現在的文獻來判斷,這樁離婚公案,恐怕孔子本人得負更大的責任。試想,一個人經常周遊列國,怎麼能常常回家吃晚飯?為了治國平天下的理想實現,到處推銷,不惜經常換老闆,做太太的怎麼會有安全感?不但如此,我們看到《論語》中專門記載孔子生活花絮的〈鄉黨〉篇,覺得孔子還真不是個容易伺候的人,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不管吃飯睡覺都規矩甚多,教太太怎麼受得了,你家的床上躺了這麼個聖人,你能拿他怎麼辦!
坊間,討論愛情與婚姻的書籍何其多,大部分都從理論著手,雖諄諄其言,卻常予人隔靴搔癢之恨;有的雖以案例描摹,看似貼近行止,卻往往失之粗糙,難以被接受。這些年來,我在台灣島上,南北奔波,在一場接一場的演講中,分享了許許多多家庭的趣事逸聞,同時,也聽到了甚多不幸的婚姻案例,有些,恐是神仙也無法著力,有些則是腦筋稍加急轉彎,就可不藥而癒。
如今,婚姻未必仍是主流,試婚、同居和進入傳統婚姻只是一「紙」之隔,雙方要面臨的困境與問題,其實殊途同歸。我先加以說明:我贊同多元成家,支持同志應該具備異性戀的所有權益;我不反對同居;也贊成試婚對某些人有其存在的必要;而在深思熟慮下選擇離婚也會給予深深的祝福。我以下的敘述,基本原則是追求生活的快樂、生命的意義;針對即將面臨抉擇的人,也適用所有的人際。總而言之,是一種相互靠近的練習,而相互靠近的目的,無非是讓生活更容易。
第一章 婚前的抉擇
自從一見桃花後
婚前的抉擇與婚後的經營,在婚姻是否能夠成就圓滿中既然各占百分之五十的機率,所以我們就從婚前的抉擇開始,甚至就先從我自身的擇偶開始談起吧。
那年夏天,我二十七歲,依然小姑獨處。母親著急得不得了,四處請託親友代為留意,逢人便推銷。於是,職業的或業餘的媒公、媒婆摩肩接踵,幾乎踩平了我家的門檻,大規模的相親活動於焉展開。
相親對我這樣一個自命文明的女子而言,簡直是一種莫大的恥辱。然而,母親說:
「有本事自己找,沒本領聽我的。」
於是,每逢星期六,我便奉母命由上班的台北僕僕風麈回到台中,準備應付星期天一至兩場的相親活動。一些委屈、一些憎惡,更多的是地老天荒的絕望感。用這樣的心情上陣相親,兩軍短兵相接,自然傷亡慘重,常要殺得對方片甲不留、鎩羽而歸。
幾次下來,弄得幾乎不可收拾。母親大表不滿,我一來懾於母親的震怒,二來也反省到如此波及無辜,有傷溫柔敦厚之旨,遂稍稍收斂起一身的刺蝟,況且,凡事熟能生巧,也逐漸琢磨出以平常心來對待之道。
一個星期日的早晨,例行的相親活動。
我坐在屋裡發呆,春陽一寸寸在落地玻璃門外移動著,直到大隊人馬逼走了地上的陽光,我才回過神來。因為經驗豐富,我很快地從人羣的肢體語言裡判斷出當事人。高瘦清秀的男子,正半彎著身子在門外脫鞋,手裡拎了個包袱。我一下子就被那個包袱所吸引,差點沒失聲大笑起來。從包袱的形狀看來,裡面似乎是盒餅乾或蛋糕之類的禮物。但是,用大手巾包裹著金雞餅乾盒的行為,不是古老的、屬於我阿嬤那個時代才有的事嗎?男子看來也和那個包袱一樣,很有傳統的樣子。西裝筆挺,黑框的眼鏡方方正正地架在臉上,帶著一點鄉氣的斯文,然而,我飛快地在心裡把他否決了。誰願意嫁給一個屬於阿嬤年代的人?
進門之後,那個滑稽的包袱被端端正正地擺在我和他之間的茶几上。因為無聊,我便很仔細地研究了一下那條大手巾,上面是一株松樹,松樹下有隻白鶴,上面寫著「松鶴延年」四個字。鶴的腳細細的,脖子長長的,嘴巴還是紅的。我覺得可笑極了!一個穿T裇、牛仔褲的新派女子被介紹給一位穿西裝、打領帶,手上還拎著「松鶴延年」布包袱的舊式男子,豈不是一個大笑話。
兩邊人馬言不及義地彼此寒暄著。由天文談到地理,由地方建設談到登陸月球,大夥兒都在腦海裡極力搜索共同話題,饒是這般,談話還是屢屢形成中空狀態,這時,大家或齜牙咧嘴,相對微笑;或彼此舉杯,做認真品茗狀,幸好這類場合,總不乏能言善道之士,在短暫的空白後,馬上又可以機智地推出新話題。男子不是個多話的人,看起來很沉穩。偶爾禮貌地提出一些其實已經知道答案的問題應應景。譬如:
「什麼學校畢業?」
「在什麼地方上班?」
「忙不忙?」
「平常做何消遣?」
……
應對還算得體。我直覺認定此人趣味不高。然而,母親的想法顯然和我有段距離,是那種「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有趣」的表情。果然,談話接近尾聲,來人客氣地起身告辭,大隊人馬才走出落地玻璃門外,母親便迫不及待地問我的看法,我還來不及表示,母親已兀自接口:
「如果連這個你都看不上眼,以後看誰還理你!別以為自己條件多好,都二十七歳了!……」
在母親多年來的強勢領導下,她的喜怒哀樂已權威地主宰著全家人的情緒,在她面前,我是不敢太放肆的。但是,身經百戰後,心裡亦不無怨言。打從相親開始,或許是因為嫁女心切的緣故,一向要強的母親,忽然一反常態地以低得不能再低的姿態來擇婿。但凡來相親的男子,她幾乎沒有一個不滿意的。講話結巴是忠厚老實,言詞輕浮者乃活潑有朝氣,矮人聰明,胖子富泰,長相古怪的人命好,必欲嫁之而後快的心態,使我敢怒而不敢言。我正想頂嘴,忽然隱約聽到門外媒婆低聲問那位男子:
「要不要帶小姐出去走走,進一步認識、認識?」
那位男子用很低卻很肯定的聲音說:
「不用了,不用了!」
我向母親聳了聳肩膀,做出「你看!可不是我說不要的,人家也不滿意我呀!」的表情,母親的臉色明顯地難看了起來。
雖然兩造皆無意,然而,有經驗的人都知道,在這種兵荒馬亂的狀況下,當事人的意見終將變為最微弱的聲音。不由分說的,兩個心不甘、情不願的人還是被送上了一部親友的車子,車主到台中公園附近把我們倒了出來。兩人就站在馬路邊兒,面面相覷。
事情演變到這種地步,好歹都得繼續演下去。既然兩人都沒有心理負擔,事情倒又變得簡單起來了。攪和了一個早上,這時候才真有些「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共識。我想起不遠處的圖書館似乎正展出南張、北溥及黃君璧先生的畫,於是,提議前往。
沒想到很快獲得附議,兩人邊看邊聊。我當時年輕氣盛,仗著在雜誌社做了幾年事,世面見得不少,自認對畫的了解還不差,便在他跟前大放厥辭;這人倒絕,一路上悶不吭聲,只是適時地點頭微笑。我只當他研究自然科學的人對文學、藝術一竅不通,乾脆藏拙;哪裡知道,他是真人不露相,不但浸淫甚久,而且可以畫上幾筆,我那天算是班門弄斧,這是後來才曉得的。
在西餐廳用過簡單的午飯後,二人都無心戀棧,便分道揚鑣。分手前,他說:
「可不可以留給我台北的電話?有空去找你?」
我心裡竊喜,女人家虛榮的毛病又充分暴露出來。我可以不喜歡他,卻希望天下人都愛我。
日子一天天過去,整個夏天都快溜走了,這個人再無任何消息。開始時一點點不足為外人道的期盼,也在忙碌的生活中很快地被淡忘。我仍然和以前一樣,一邊舔著舊創,一邊行屍走肉般地相著親。
一個沒有安排任何相親節目的星期天早晨,我在台北租來的小閣樓裡,正和一大堆髒衣服做殊死戰,電話鈴響了。居然是那位「松鶴延年」的男子。他期期艾艾地邀請我和他共進午餐,我猶豫了一會兒,隨即很快地在兩盆髒衣服和一位沉默的男子間做了抉擇。
那天,我穿著一件寬鬆的鵝黃色洋裝赴會。進了餐廳,我看到男子的眼睛亮了一下,說:
「喂!你今天跟相親那天看起來很不一樣,我喜歡這件黃洋裝!」
我愣了一下,啼笑皆非,這樣的話算讚美還是諷刺?我笑著回答:
「原來你喜歡這件黃洋裝,早知道包了教別人拿來就好了。」
很多事都是後來才知道的,如果早知道了,恐怕事情都將改觀。這位貌似忠厚的男子原來並不像外表那般老實。當時,他正同時和其他三位也是相親來的女士周旋著。那天,他原是約了另一位教書的女士,誰知限時信給耽誤了,伊人沒有及時收到,竟回南部去了;其他兩位女士正好也都出門去。從桃園專程北上,就這樣孤伶伶的,心有未甘,於是,電話本翻呀翻的,突然看到我的電話,就這麼陰錯陽差的,兩人的命運都改變了。
為什麼要了電話號碼卻許久不來約我呢?我一直納悶著。很久以後,他才輕描淡寫地解釋:
「哦!要電話號碼只是一種禮貌罷了,給女士的虛榮心一些滿足呀!當時,憑良心說,我是沒想到再去約你的。你太瘦了,而且,也不是我喜數的那型,我喜歡溫柔一些的,文文靜靜,不要有太多意見的,而你,太囂張了。」
我氣得哇哇叫,可惜為時已晚,在相親那年的冬天,那位男子,第一次見面時拎著布包袱的那位,已糊里糊塗地成了我的丈夫。
多年後,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了那位男子三十歲時的日記,正是我二十七歲那年的夏天。日記上工工整整地畫了張圖表,表上列著他同時交往的四位女子的芳名,名字下是品行、個性、家世、學歷、生活情趣、習慣……等頂目,逐項計分,很科學的;而我名下的積分居然是四人中最低的。我聯想到那年夏天的種種委屈,不禁悲從中來。這張表對我的意義是,那位男子在其他三處被判出局,才輪到我接收。
「我才不要別人挑剩的。」我恨恨地說。
男子依舊用他慢條斯理的聲音安慰我:
「不是這樣說的。應該說,這種科學的東西看似科學,其實最不科學。有時候人們並不真正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這番似是而非的說辭聽起來頗富哲理,何況也扳回了面子,我於是回嗔作喜。雖然沒有王子和公主那般羅曼蒂克的過程,兩人卻也從此過著快快樂樂的日子。
擇偶的眉角在哪裡?
這段截至目前為止還算滿意的婚姻,其實原本自己並不看好,因為當時我剛經歷一場亂糟糟的失敗戀情,有點負氣地立意草草找個人結婚,度過眼下有點騎虎難下的局面。在這種心情下找人結婚,原本是有相當的危險性的。而轉危為安的關鍵,據我事後的檢討和歸納,有兩個重要的原因。就容我再回頭來談談,認識三個月後下定決心訂婚的關鍵。
到對方家裡走一走
相親過後,我們兩人都覺疲憊,雙方家長分別經歷過多次類似的儀式,想是也乏了,挑剔隨著相親次數的增加而銳減,只願事情早日有個結局。以此之故,經過短短幾次約會後,很快地,我就被牽進了男方的家裡,進行「面試」。
是個秋日的午後,四合院的屋子旁,一棵芭樂樹正垂實纍纍,還未曾進屋,我就先被那滿樹橙黃碩大的果子給吸引住了。我停住腳,仰起脖子,笑彎了眼地喊著:
「哇!你看,你看,好多的芭樂哦!」
據後來我先生的轉述是:
「那種興奮勁兒,逗得我也不禁開心起來。」
於是,他對我重加打量、思忖:
「一棵結實的芭樂樹就能讓她眼睛發亮,應該是一位容易滿足的人吧!」
他帶我進屋,將我安置在一張長凳上,隨即進裡屋敦請老父。我將熱情洋溢的眼光依依不捨地從芭樂樹上拉回到眼前斑駁、老舊的屋子,不禁倒抽了一口氣。屋漏痕跡處處,桌下一隻金錢鼠正無畏地瞪視著我,像在宣示主權。
終於,他扶著半身麻痺的老父出來,順手拉過一張圓高凳面對父親坐下。他父親寡言少語,間或閒話兩句,大半時間,空氣裡盡是沉默。我有點窘迫,覺得該負責說些話,卻又有些遲疑。他斜背著我,我因此沒能從他的表情裡得到任何的暗示。只見他極順當、自然地拉起父親的手,用著指甲刀,專注地、細細地為父親剪指甲。老父的眼睛並不看自己的手,只自在和我聊著。
我不覺心裡一動。是多少次毫無失誤的剪指甲經驗,才能讓老人家伸出去的手如此不假思索且毫無遲疑?那麼,這一定是位孝順、細心且讓人可以信靠的男子囉!
在往後幾個星期內的天人交戰中,那個微躬著身子為父親剪指甲的姿勢,竟成為我當時結束猶豫、決定託付終身的最重要憑藉。愛情既已遠颺,穩妥就成為必須;而他是執著認定:「會為樹上橙黃的果子而兩眼晶亮的女子,應該是熱情、充滿童心,且在執手偕行的路上鐵定常常會看到火樹銀花的。」這是他後來對我說的。
那年冬日,我終於成了他的妻;他則從此擴大「營業」範圍及品項。他的那雙手,不但開始剪起妻子、兒子、女兒甚至是老邁岳父的指甲,還擔負起更多的家事。
孩子還小的時候,他給娃娃洗澡、包尿布絲毫不含糊,洗碗、晾衣、摺衣、拖地更是「常備役」。婚前負責為他父親剪指甲的雙手,婚後仍不停歇,抱著孩子去看醫生、送孩子上音樂班,為孩子簽家庭聯絡簿、和孩子一起做勞作、畫壁報、打籃球、放風箏、丟飛盤、下跳棋;甚至戴上眼鏡,為孩子繡學號、為我的衣服縫鈕扣。回父母家時,為年邁的老父洗澡;去我娘家時,為我母親清除池塘中的汙泥,協同我為病中的娘家母親侍奉湯藥。丈夫的一雙手,越做越帶勁。他的手,因為操持家務而變得粗糙。但是,筋骨畢現,反倒顯得線條粗獷有力;而我則常常設法讓雙眼持續燃燒熱情。
一日,我從外頭回來,遠遠看到熾熱的陽光下,一位男士正吃力地在巷道內搬運著什麼;趨前一看,才發現原來是家裡的男人正推土填補道路上的大坑洞。見到我,他邊用手背拭汗,邊解釋:
「拆除附近違建的怪手把路面搞得千瘡百孔,這個洞實在太大了!不填填,晚上會坑死人哪!」
大熱天,不躲在房裡吹冷氣,卻氣喘吁吁地出來服勞役,我感動又心疼之餘,開玩笑地說:
「啊!鐵定是家事不夠做,太輕鬆了,居然幹活兒幹到外頭來了。從明兒起,我看,連周邊的環境都一併麻煩您了,不知您意下如何?」
丈夫傻笑著沒說話,效法女媧補天,他繼續彎身用手補地。
多年後的一個黃昏,我在巷子口的美容院洗頭,鄰座一位婦人和我搭訕,問我住社區的哪幢公寓。我比手畫腳地說明著,婦人突然興奮地問道:
「是轉角那幢四樓,每到晚上八點,就有個男人出來陽台晾衣服的那家嗎?」
我一時拿不準這話是恭維丈夫的勤勞還是揶揄我的疏懶,還不知如何應對,店裡的顧客全將眼神對準了我,且紛紛說起羨慕的話。婦人還朗聲強調著:
「每次,我一看到你家男人出來晾衣服,就把我家那個死鬼叫出來,讓他看看人家是怎麼做丈夫的!……那位好男人是你丈夫,沒錯吧?」
我從美容院風光告退時,感覺到背後仍投來許多嫉妒的眼光。我驀然憶起四十年前那個躬身為公公剪指甲的背影,慶幸自己當年的眼光真是神準、銳利。
延伸思考
《中庸》裡早說過了:「仁者,人也,親親為大。」人性中本來具有的、最自然的愛,就是對自己的親人;如果連自己的父母、手足都沒能好好照顧的人,怎能奢望他好好對待另一半及另一半的親人呢?婚前,能對對方家庭的互動關係多所觀察、理解,絕對有助於抉擇的正確。所以,基於個人經驗,我強烈建議談戀愛時,不要只是逛書店、喝咖啡、相約看電影、爬山、聽演講、去健身房……最重要的是去對方家中多走走、看看他是如何對待家人。我根據一個幫父親剪指甲的背影,當機立斷選擇了這個孝順的男子,因之成就了穩當的婚姻,這是婚姻紀實,不是神話。
第一部 夫妻
前言 家是依靠的港灣?還是桎梏的圍城?
人生中最大的豪賭莫若婚姻。有人共結連理後,相濡以沫,執手偕行,充分享受男女共築世界裡的諸般方便與快樂;有人從崎嶇難行的婚姻之路中,摸索前行,雖艱苦備嘗,卻也不失浴火重生的況味兒;還有人在顛沛坎坷的婚姻生活中,頻頻跌跤,卻仍勇敢奔赴、屢仆屢起,且不改其樂;但是,我們也得承認,尚有為數不少的男女,在扞格不入的婚姻裡,被挫折得傷痕累累,一輩子心有餘悸。
既是賭博,當然有輸有贏,而婚姻的輸贏繫乎兩件事:一是婚前的選擇,所謂「do the right thing」;一...
目錄
推薦序 補修一堂沒上就要應試的學分 李偉文
推薦序 家 賴芳玉
自序 對愉悅家庭的想望
第一部 夫妻
前言 家是依靠的港灣?還是桎梏的圍城?
第一章 婚前的抉擇
自從一見桃花後
擇偶的眉角在哪裡?
第二章 甜蜜的編織
愛,是凡事將心比心
愛,是愛屋及烏的溫柔
愛,是情緒被接受
愛,是用心被看見
愛,是一種持續的習慣
愛,是彼此臭味相投
愛,是雙方相互包容
愛,是有能力另類解讀
愛,是點滴變湧泉
愛,是夫妻相互幫襯
第三章 對荒謬微笑
落入凡間的貴族
退休後的可怕戀物癖
細節詳盡的敘述
不該隱忍的暴力
不死心的宰制慾
忍痛棄守自己的天空
鑽牛角尖的自尋煩惱
價值觀迥異的扞格
發跡變泰後的尋芳
過度的生活潔癖
拒絕長大的書呆子
遠距產生的寂寞
笑靨朝外、憂容向內的悲傷
第二部 父母和子女
前言 以為是靠近,其實是遠離
你愛我嗎?你要我怎麼愛你呢?
親情是讓人窒息的羈絆?
第四章 氣球不再只是圓的──認識新時代青少年特質
背負高期待,受挫力相對薄弱
經濟狀況改善,物質享受充裕
敢秀、愛現的年代
價值觀丕變,自主性高漲
第五章 痴心回歸真我,雞與孔雀各得其所
新價值觀的建立
從眾最輕省,但切莫被偏見所挾持
第六章 親子間相互靠近的練習
基礎版──自我修持的基礎功
進階版──一個故事有兩張臉
加分版──將心比心的溫柔體貼
第三部 隔代教養
前言 以旁觀的角度欣賞和玩味
第七章 抓住隔代教養的眉角
以身作則之必要──本尊與分身
獨立學習之必要──及時放手,就能及早放心
容忍失敗之必要──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站起來
委婉導正之必要──姑息只會養奸,導正可以學習講理
勸說技巧之必要──退一步之後的進兩步
凡事試試之必要──不試一試,怎麼知道會不會
第八章 情緒問題怎麼處理?
歡樂的源頭在讚美
說出開心,也說出不開心
妒火中燒是必然,該如何處理?
恐懼上學也是尋常,能怎麼辦?
生氣的小孩該如何善後?
第九章 性情的陶冶──怎樣慢慢相互靠近?
一起散步聊天變麻吉,也藉機認識天、地、人
用鏡頭捕捉人生世相
觀展與畫畫最能怡情遣興
角色扮演,體認深刻人情
學以致用之必要──文字不是獨立王國,是讓生活更容易
結語 小孫女教會我的事
如果強者無視於弱者的感受與處境
教育的確得謹小慎微
大人得學會蹲下身子,站成跟孩子一樣的高度
不同的場域有著不同的分工,無分主從,須相互幫襯
多元概念的形成
在天上開趴的榮枯啟示
推薦序 補修一堂沒上就要應試的學分 李偉文
推薦序 家 賴芳玉
自序 對愉悅家庭的想望
第一部 夫妻
前言 家是依靠的港灣?還是桎梏的圍城?
第一章 婚前的抉擇
自從一見桃花後
擇偶的眉角在哪裡?
第二章 甜蜜的編織
愛,是凡事將心比心
愛,是愛屋及烏的溫柔
愛,是情緒被接受
愛,是用心被看見
愛,是一種持續的習慣
愛,是彼此臭味相投
愛,是雙方相互包容
愛,是有能力另類解讀
愛,是點滴變湧泉
愛,是夫妻相互幫襯...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