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構畫「忠」概念在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演變,並嘗試藉此闡明其功能與特質。在春秋到戰國早期的政治思想中,「忠」和「忠信」概念對於國家社稷的生存幾乎是最高價值,而且到戰國中期更具有涵蓋「天下」的普遍性。然而在戰國中期以後,道家與稷下思想家如慎到等人開始批判「忠」的價值,並且將原本以道德動機為主要內涵的「忠」概念、轉變成以個人利益為主要實踐動機的「忠」概念。面對此趨勢,戰國晚期的《荀子》和《呂氏春秋》都試圖重新界定「忠」對國家運作的正面價值,而《韓非子》雖然基本上接受稷下學者之「反忠論」,但還是肯定「忠臣」是國家社稷安定的關鍵角色。本書也對中日韓及歐美學者過去研究「忠」概念的成果有詳細評述。
作者簡介:
佐藤將之(Sato, Masayuki)
1965年日本川崎市生。荷蘭萊頓大學漢學研究院博士。現為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先秦政治觀念」、「荀子哲學」以及「東亞比較思想史」。著有《The Confucian Quest for Order: The Origin and Formation of the Political Thought of Xun Zi (荀子禮治思想之研究)》(Leiden: Brill Academic Publishers, 2003);以及〈掌握變化的道德──荀子「誠」概念的結構〉(《漢學研究》,27-4,2009)等論文。
目錄
自序
序論
第一節:本研究的緣起暨目的
第二節:過去「忠」概念的研究評述
第三節:本書的研究方法
第四節:本書的結構
第一章:「忠」論之崛起──「國非忠不立」
引言
第一節:關於「忠」概念起源的四種看法
第二節:《國語》之「忠」暨「忠信」觀──國家生存之關
鍵
第三節:《左傳》之「忠」暨「忠信」觀──向社稷(政治
共同體)的「忠誠」
第四節:中山王墓銘文之「忠」暨「忠信」觀──貢獻社於
稷之人才之人格
第五節:《論語》之「忠」暨「忠信」觀──統治層成員個
人之倫理
小結 71
第二章:「忠」論之展開──「服忠用信則王」
引言
第一節:戰國中期「臣德」之「忠」
第二節:戰國中期「君德」之「忠」和「忠信」
第三節:作為《孟子》王道政治思想來源之「忠信」
小結
第三章:對「忠」批判的崛起──「忠盈天下,害及其國」
引言
第一節:《戰國策》之「忠」觀
第二節:《莊子》與《列子‧楊朱》之「忠」觀
第三節:稷下學者之「忠」觀
小結
第四章:「忠」論之重訂──「忠於濁世難」
引言
第一節:《荀子》的「忠」暨「忠信」觀
第二節:《呂氏春秋》之「忠」觀
第三節:《韓非子》之「忠」觀
小結
結論
【附表】先秦西漢文獻中的「忠」「信」「仁」「義」
主要參考書目
人名索引
語句索引
引用文獻索引
作者跋
自序
序論
第一節:本研究的緣起暨目的
第二節:過去「忠」概念的研究評述
第三節:本書的研究方法
第四節:本書的結構
第一章:「忠」論之崛起──「國非忠不立」
引言
第一節:關於「忠」概念起源的四種看法
第二節:《國語》之「忠」暨「忠信」觀──國家生存之關
鍵
第三節:《左傳》之「忠」暨「忠信」觀──向社稷(政治
共同體)的「忠誠」
第四節:中山王墓銘文之「忠」暨「忠信」觀──貢獻社於
稷之人才之人格
第五節:《論語》之「忠」暨「忠信」觀──統治層成員個
人之...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
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
![](/new_include/images/ebook-iosDownload.png)
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