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陳翠蓮X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楊翠-專文推薦
此時此刻.來自香港的message -Cup媒體執行總編輯/陶培康
歲月消逝時時,《美麗島後的禁書》為「黨外拚氣魄,筆墨爭自由」的那些日子,留下他親身的見證。-獨立研究者/藍士博
一張查禁公文,一段台灣史
從禁書看台灣的民主化進程
〈台灣地區戒嚴時期出版物管制辦法〉陰影下
前仆後繼以文字戰鬥的黨外青春
1979年12月10日國際人權日發生在高雄的美麗島事件(又稱為高雄事件),對台灣往後政局發展有重要影響,媒體關注大審使台灣民眾於此事件後開始關心政治。與此同時,政府當局亦開始加強管控,將原先由新聞局掌管的權限移交至警備總部。
此後,台灣禁書開始一段從印刷廠到銷售,都與警總鬥智鬥勇的歷程。
作者選出的禁書大多被警備總部以違反〈台灣地區戒嚴時期出版物管制辦法〉第三條(出版物不得有左列各款情形之一)的第五款(違背反共國策者)、第六款(淆亂視聽,足以影響民心士氣或危害社會治安者)、第七款(挑撥政府與人民情感者)予以查禁查扣處分。
本書介紹當時被查禁的數百種禁書中較為重要、由1980年9月24日,以隆徹字第4100號一口氣查禁林義雄、姚嘉文的《虎落平陽》及張俊宏的《我的沉思與奮鬥》等五本書談起,到1983年1月12日查禁曹聚仁的《魯迅評傳》為止,一共27本。
藉由本書,莫忘如今作為亞洲自由度最高的台灣社會,是由民主先輩的生命與鮮血、在狹小牢獄間的歲月,與這些曾被禁錮的文字、曾被視為猛獸的紙本鋪墊而成。
本書特色
|出版品的婆娑之洋.美麗之島|
如今號稱最自由的華文出版中心、各種書籍類型百花齊放的台灣,很難想像曾經出版是一件被視為「搞政治」、可能「被消失」的職業。
透過本書,那些或熟悉或陌生的作者名字多半與政治相關,但也包括意想不到的金庸《射鵰英雄傳》都在政府查禁之列。(郭靖與黃蓉本人表示震驚)
閱讀本書,如同走了一趟台灣戰後民主運動史,那些名姓、那些事件,無一不影響著解嚴後如今的台灣。從林義雄到陳文成,民主前輩的身影以不同形式成為民主之路的磚瓦。
我們記憶著,以曾經會被查禁、銷毀、逮捕的形式-書籍。
作者簡介:
廖為民
雲林縣西螺人,現居新北市三峽。逢甲大學合作經濟系畢業。
曾任台中書報社發行經理,遠流出版公司行銷企劃,人間雜誌及人間出版社發行副理,流通書報行銷公司總經理,克寧出版社發行人,一橋出版社社長,從事相關文化工作三十多年。
現在擔任「座家」。喜愛讀書,逛書店,聊天,小酌,沉思。目前仍就相關查禁書籍與人物撰述中。
著有《我的黨外青春》與《台灣禁書的故事》,本書《美麗島後的禁書》為其第三部作品。
章節試閱
黨外奮戰的年代(1969—1982)
1969年1月20日,尼克森就任美國第37任總統,正是美國陷入越戰泥淖、美蘇主宰的兩極對抗之國際格局,同時亦因西歐、日本等實力增強而衰退。尼克森在就職演說中正式提出「以談判代替對抗」的和解政策,更選擇亨利•季辛吉擔任總統助理,協助他推動和解政策。
尼克森決心打破與中國的僵局,拉攏中共協助解決越戰,同時建立一個維持均勢的美中蘇三角關係,用來取代原有美蘇兩強的對抗關係。這一演化,非但沒有給台灣帶來蔣介石希望的前景,反而是背棄蔣介石的國民黨政權,走向承認中共政權代表全中國,不再承認蔣介石政府的開始。
尼克森政府透過美中雙方友好的羅馬尼亞與巴基斯坦進行溝通,先恢復在波蘭首都華沙的大使級談判,繼而放寬美國人與中國的貿易及旅遊、「乒乓外交」等措施。1971年7月,季辛吉由巴基斯坦秘密轉赴中國,商談「尼克森訪中」的破冰之旅,一波又一波地撼動蔣介石的政權。
當時台灣國內的情勢是:
在野人士康寧祥於1969年11月當選台北市議員;12月,黃信介當選終身職立委;康寧祥在三年後也當選增額立委。他們倆人承繼過去「無黨無派」傳統,在幾年內開啟「黨外」的大門,使民主運動再創下一波新的高潮。1970年元旦,分散在世界各國的主張「台灣是一個國家」的台灣留學生終於結合起來,在美國紐約成立「台灣獨立聯盟」。遭到蔣政權監視多年的彭明敏教授於1月3日在友人協助下,由松山機場潛赴瑞典,尋求政治庇護。2月8日,關押在台東泰源監獄的部分主張台獨的政治犯,聯合幾位台籍士官兵、原住民青年發動監獄革命,蔣政權派出軍隊鎮壓;結果,鄭金河、陳良、詹天增、謝東榮、江炳興等五人被判處死刑,鄭正成被判處15年6個月徒刑。
4月23日,國防部公佈〈台灣地區戒嚴時期出版物管制辦法〉,其特殊之處是:一、此辦法是尼克森上任後1970年才修改。二、其第二條之「匪酋、匪幹之作品或譯著及匪偽之出版物一律查禁」之規定,將中國出版品之審查權交由軍方的警備總部來辦理。三、增加第三條第八款:出版物不得有「內容猥褻有悖公序良俗」之記載,將1958年修訂〈出版法〉主要理由的「黃色書刊」也列入由警備總部管轄。
4月24日(美國時間),蔣經國在紐約遭到台獨聯盟成員黃文雄、鄭自才刺殺不成,兩人被美國警方逮捕,此即「四二四刺蔣事件」。9月4日,雷震因「自由中國事件」坐滿十年出獄(1960.9.4~1970.9.4)。
1971年1月,《大學》雜誌改組,由丘宏達、陳少廷、楊國樞等人主編,第37期登載〈給蔣經國先生的信〉。4月14日,台大學生赴美國大使館前展開「保釣」示威。6月15日,蔣介石提示國人「莊敬自強,處變不驚,慎謀能斷」。10月25日,蔣政權被趕出聯合國,其位置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12月16日,台灣長老基督教會通過〈對國是的建議與聲明〉,主張台灣人有自決的權利。
1972年2月21日,尼克森訪問中國,28日雙方簽署〈上海公報〉。3月21日,蔣介石五連任總統。5月26日,蔣經國任行政院長,小蔣的接班佈局完成。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中,四天後「日中」建交,蔣政權本著「漢賊不兩立」原則,與日本斷交;蔣經國在談話中提出「四個不變」,即:「國民黨的統治體制絕不改變;絕不放棄反共復國的總目標;始終站在民主陣營一邊,絕不同任何共產政權、集團來往;對大陸中共政權絕不妥協。」
1973年元月,《大學》雜誌成員分裂,分別投入朝野陣營。2月17日,陳鼓應、王曉波等人遭到警備總部逮捕,後來引發趙天儀等十餘位哲學系教師被解聘,此乃「台大哲學系事件」。
1974年8月8日,尼克森總統因為「水門竊聽事件」將遭國會彈劾而辭職下台;繼任的福特總統於9月8日宣佈給予尼克森特赦。11月26日,日本首相田中角榮亦因涉嫌「洛克希德案」宣告下台。
1975年4月5日,蔣介石病死,嚴家淦繼任總統,但實際權力由4月28日接任國民黨主席的蔣經國牢牢掌握著。8月初,發行人黃信介、社長康寧祥、總編輯張俊宏、法律顧問姚嘉文的《台灣政論》創刊,它以繼承《自由中國》與《大學雜誌》之關懷時局路線自許,為日後的黨外雜誌的典範。由於內容過於真實辛辣,發刊至第五期〈選舉特大號〉後,遭到警總以邱垂亮〈兩種心向—和傅聰、柳教授一夕談〉一文,涉嫌觸犯內亂罪及煽動他人觸犯內亂罪之情節嚴重,遂依〈出版法〉給予《台灣政論》停刊一年的行政處分。同年10月23日,白雅燦欲參加年底增額立委選舉,散發要求蔣經國公佈財產等二十九個問題的宣傳單,卻因此被蔣政權逮捕,並判處無期徒刑。12月20日,黨外人士在增額立委選舉中當選了康寧祥、黃順興、許世賢三人;「不死的虎將」郭雨新以80,398票成為落選頭,引發宜蘭人示威抗議。郭雨新委託林義雄、姚嘉文律師提出當選無效、選舉無效及妨害名譽三個訴訟,雖遭法院駁回;林、姚兩律師將這次選舉及官司相關資料,編輯出版《虎落平陽?—選戰 官司 郭雨新》一書,成為台灣選舉史的珍貴史料。
1976年1月,《台灣政論》副總編輯張金策(前礁溪鄉長)被蔣政權利用舊案清算,判刑十年;後偷渡日本,轉往美國參加「台灣人權公聽會」,為台灣人發出正義之聲。3月1日,鄭泰安創辦《夏潮》月刊,蘇慶黎在第4期接任總編輯之後,將關懷面延伸至時局與社會現實面,為工農朋友發聲;發行至1979年元月第34•35期合訂本後,遭警總停刊一年。7月,《台灣政論》另位副總編輯黃華,蔣政權再度藉故以叛亂罪處以徒刑十年,使他三進宮。10月10日,台獨分子王幸男寄出三個包裹給謝東閔、黃杰、李煥等人,謝東閔在拆封郵包時炸傷左手。蔣政權逮捕王幸男家人,威脅王幸男返台投案,否則對其家人不利,王幸男遂於1977年1月7日回台投案,被判處無期徒刑,直到1990年才假釋出獄。
自從黃信介、康寧祥崛起之後,「黨外」一詞的大量使用,漸漸地「黨外」便成為無黨無派的政治異議份子所共同使用的標誌。
1977年4月,省議員許信良出版《風雨之聲》一書,記錄他在省議會四年的重要質詢,同時也對省議會同仁做了分類與剖析,卻受到同仁群起圍攻。國民黨省黨部深知這是許信良準備投入縣長選舉的聲明,因而對他有所防範。許信良脫黨參選,吸引大批青年學子投入選戰,終於在開票當日(11月19日)引爆「中壢事件」,黨外因而取得縣市長四席、省議員二十一席、台北市議員六席。此後,黨外不再是政治異議分子孤軍奮戰,而逐漸形成「政團」。8月16日,長老教會發表〈人權宣言〉,呼籲美國尊重台灣住民人權,而政府應面對現實,讓台灣成為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
同年8月,作家彭歌、余光中在聯合報副刊發表〈不談人性。何有文學〉、〈狼來了〉等文,抨擊鄉土文學作家的「工農兵文藝」意識形態,王拓、陳映真、尉天驄等作家反擊,雙方大打筆戰,黨營的中央日報、青年戰士報也投入論戰,官方亦召開「第二次文藝座談」、「國軍文藝大會」來大舉批判鄉土文學,論戰至1978年3月後已漸平息。表面上是文藝創作的路線之爭,事實上隱含統獨立場的問題,這也為1980年代初期的統獨之爭揭開序幕。
1978年3月18日,林正杰、張富忠的《選舉萬歲》一書,在裝訂廠被警備總部人員非法扣押,損失慘重,殘本在市面流通價是一本一千元(原書定價九十元)。3月21日,蔣經國當選總統,5月20日就職,「蔣經國時代」來臨。6月15日,許一文(施明德)發表《增設中央第四國會芻議》的64頁小冊,但旋遭警總查禁。10月31日,黨外人士助選團發表「解除戒嚴令」等十二大政見。12月16日,美國卡特總統在台灣選戰高潮中,宣佈明年元旦起「美中正式建交」。蔣經國隨即依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發佈緊急處分令將這場選舉「無限期延後」。12月25日,黨外人士助選團發表〈黨外人士國是聲明〉,提出十項呼籲。
1979年1月21日,警備總部以前高雄縣長余登發與其子余瑞言,涉嫌參與匪諜吳泰安叛亂案為由,將兩人逮捕;翌日,許信良、施明德等黨外人士南下高雄橋頭遊行示威,組織「台灣人權委員會」,是國民黨戒嚴統治下第一次政治示威活動。6月1日,發行人兼社長康寧祥、總編輯司馬文武(江春男)的《八十年代》雜誌創刊。8月7日,黨外地下報《潮流》攝影編輯陳博文與印刷商楊裕榮被捕,最初指控為叛亂罪,後因創辦人陳婉真在美絕食抗議,遂裁定交保。8月16日,發行人黃信介、發行管理人姚嘉文與林義雄、社長許信良、副社長黃天福與呂秀蓮、總編輯張俊宏、總經理施明德的《美麗島》雜誌創刊號出刊。9月8日,美麗島雜誌社於中泰賓館舉辦創刊酒會,在軍警縱容下,疾風雜誌社率領人馬在賓館外舉行「聲討叛國賊陳婉真行動大會」,造成雙方的衝突與對立。
黨外人士針對書籍、雜誌連續被查禁於9月20日聯合發表一分共同聲明〈我們結決心為言論自由奮鬥到底!對當局一再濫權查禁書刊的抗議〉。聯合簽署者有拓荒者出版社、春風出版社、鼓聲雜誌社、美麗島雜誌社、禁書作者聯誼會、春風雜誌社、八十年代雜誌社等七家。《八十年代》第五期第41頁全文刊登這則聲明。12月10日,美麗島雜誌社在高雄舉辦「世界人權紀念日演講大會」時,在蔣政權「未暴先鎮」的陷阱及催淚瓦斯的圍堵下,發生警民衝突;蔣政權再利用其媒體傳聲筒抹黑黨外,查封美麗島雜誌社及其各地服務處,大肆逮捕黨外精英,企圖一舉撲滅「黨外」這股反對力量。王景弘在《採訪歷史:從華府檔案看台灣》一書說:「蔣經國並沒有立即民主化、本土化,反而是在危機感下,逮捕黨外人士,造成美麗島事件。他的民主化及本土化一直到1980年代的末期才進行」。12月19日,《美麗島》雜誌遭蔣政權下令永久停刊。12月20日,《八十年代》、《春風》、《夏潮》都被停刊一年。
1980年1月8日,蔣政權高額懸賞緝捕施明德,終於在西門町許晴富家中被捕。1月22日,立委康寧祥以〈為我們的民主前途請命〉為題向行政院提出質詢,建議政府公平審判美麗島事件。1月23日,在美台灣作家陳若曦及華裔學者余英時等三十多人聯名請求國民黨政府對美麗島事件被捕人士進行公開審判。2月28日,在蔣政權嚴密監控下,林義雄母親與雙胞胎女兒亮均、亭均在家中被殺死,僅大女兒奐君重傷獲救。坊間以為此行動是情治單位鷹派所為,用以「殺雞儆猴」。3月,《亞洲人》月刊第二期刊登〈最長的一日〉、〈牆裡•牆外〉、〈訪陳若曦談美麗島事件〉等專文,但旋即遭警備總部處分停刊一年。
4月18日,美麗島事件軍法審判部分:施明德判處無期徒刑、黃信介有期徒刑十四年、姚嘉文、張俊宏、陳菊、呂秀蓮、林義雄、林弘宣等六人都處十二年有期徒刑。4月24日,以藏匿施明德為由,蔣政權逮捕長老教會總幹事高俊明牧師等人。6月2日,美麗島事件司法部分:周平德、邱茂男、王拓、魏廷朝各有期徒刑六年,楊青矗刑四年兩個月,邱垂貞、紀萬生、張富忠、陳忠信各刑四年,蔡有全、吳振明、許天賢、吳文賢、戴振耀各刑三年……。6月5日,高俊明牧師、許晴富因藏匿施明德案,兩人都被處有期徒刑七年。9月24日警備總部發布隆徹字第4099號查禁陳婉真《勇者不懼》一書;以隆徹字第4100號一口氣查禁林義雄、姚嘉文合著《虎落平陽》、張俊宏《我的沉思與奮鬥》及《景涵選集》、姚嘉文《護法與變法》、林義雄《從蘭陽到霧峰》等五本書。
10月23日、27日分別查禁黃煌雄《到民主之路》與鄭牧心《台灣省議會之變局》兩書。11月10日,警備總部發出隆徹字第4807號公函:謂許信良經懲戒停職,出國後猶繼續發表不法言論,公然成立叛國組織,警備總部依法通緝,許著《風雨之聲》及《當仁不讓》兩書,自不宜任其流傳,汙染社會,因而查禁,並清查報繳。11月18日警總以康寧祥、王兆釧合著(幕後作者李筱峰) 《一個小市民與老長官的政治對話》違反〈台灣地區戒嚴時期出版物管制辦法〉第三條第六款,遂將之查禁並報繳;同月24日,進峰編輯的《康寧祥與民主政治》一書,警總以書中有康寧祥〈對許信良彈劾案之聲明〉,曾刊登於禁書《黨外文選》,就依〈台灣地區戒嚴時期出版物管制辦法〉第三條第六、七款查禁。12月6日,增額立委及國代選舉,美麗島事件家屬許榮淑、黃天福當選立委,周清玉當選國大。
1981年1月17日,張春男、劉峰松被以「違反選罷法」判刑三年六個月。2月20日,史為鑑(石文傑)編著《禁》一書由四季出版公司正式出版。4月29日,林正杰任社長、林世煜任總編輯的《進步》雜誌在裝訂廠遭到警備總部查扣沒入。5月20、21日四季出版公司的李筱峰《叛徒的告白》、鄭牧心編《政治笑話集》遭到警備總部查禁。5月22日,宋楚瑜出任新聞局長,朝野評價兩極化。6月1日,林正杰及林世煜等人轉戰《深耕》雜誌。6月18日,曾心儀著作《等》一書,警備總部以〈在痛苦中成長〉之內文,對高雄暴亂事件蓄意歪曲,為叛徒作有利辯解,混淆社會視聽,挑撥政府與人民情感為由,約談勸告該書發行人,刪除後再為發售,迄今為時逾月,延未履行,遂查禁並扣押其出版物。7月2日,旅美數學教授陳文成被警備總部約談後,翌日早晨人卻陳屍台大校園。迄今已經三十多年,但是真相仍在風中飄盪,真凶仍未逮捕到案。9月,「李敖千秋評論叢書」創刊,創刊號《千秋•冤獄•黨》遭警備總部10月21日隆徹字第4338號予以查禁,《李敖千秋評論叢書》此後連續出刊十年,共一百二十期(查禁四十二期),外加李敖和友人共著《萬歲評論》四十期(查禁三十六期)及為黨外雜誌免費寫稿的《千秋評論號外》四期,對言論自由的爭取有很大貢獻。10月28及30日,蔡憲崇《望春風:台灣民主運動人物奮鬥史》與梁山(謝聰敏) 《談景美軍法看守所第一集》分別被警備總部查禁。11月13日,林正杰準備參選台北市議員的《寧為黨外》亦遭查禁處分。記者出身的桃園黨外人士余金來欲參選省議員,將自己曾參與的報導和助選經過編輯成《捨我其誰》於11月5日出版,翌日即遭警總查禁扣押處分。
1982年5月25日,黨外立委放棄杯葛警備總部預算案,引發《深耕》雜誌於6月10日刊登「放棄杯葛,黨外還有什麼?」專輯,開始批判康寧祥。6月29日,康寧祥、黃煌雄、張德銘、尤清「黨外四人行」赴日美參訪。8 月17日,美國與中共簽署〈八一七聯合公報〉。《陳文成教授紀念專集》(美國版)於7月2日週年祭出版,陳文成父親陳庭茂先生為籌募「陳文成教授獎學金基金」,在台印行本書;不料,警總於10月13日查禁,並派人四處查扣,而陳老先生與家人到11月下旬尚未收到警總的查禁公文;同時由深耕雜誌社編輯的台灣版《陳文成博士紀念專集》,合法出版卻也遭到文化工作小組的胡亂查扣,真是「殺人禁書又扣書」,試問天下有比這更可惡的事嗎?12月16日,警備總部以四季出版公司出版及發行、藍玉鋼編著《七十年代論戰柏楊》一書,內容淆亂視聽,挑撥政府與人民情感,依〈台灣地區戒嚴時期出版物管制辦法〉第二、三條予以查禁。
1983年1月8日,盧修一「台獨案」,判處感化三年。1月12日,雙喜出版社總經銷的曹聚仁著《魯迅評傳》被查禁扣押,因其違反〈台灣地區戒嚴時期出版物管制辦法〉第二條:匪酋、匪幹之作品或譯著及匪偽之出版物一律查禁與第三條第三款、為共匪宣傳者。問題是:魯迅病逝於1936年,中國的八年抗日都尚未開始,魯迅怎麼會是匪酋或匪幹?
黨外在美麗島家屬、辯護律師與黨外新生代的齊心努力之下,於1980年的中央民代增額選舉及其後的1981年縣市長、省市議員選舉中,逐漸恢復元氣,在蔣家政權的封殺之下,依然前仆後繼,一步一步踏實地前進!
黨外奮戰的年代(1969—1982)
1969年1月20日,尼克森就任美國第37任總統,正是美國陷入越戰泥淖、美蘇主宰的兩極對抗之國際格局,同時亦因西歐、日本等實力增強而衰退。尼克森在就職演說中正式提出「以談判代替對抗」的和解政策,更選擇亨利•季辛吉擔任總統助理,協助他推動和解政策。
尼克森決心打破與中國的僵局,拉攏中共協助解決越戰,同時建立一個維持均勢的美中蘇三角關係,用來取代原有美蘇兩強的對抗關係。這一演化,非但沒有給台灣帶來蔣介石希望的前景,反而是背棄蔣介石的國民黨政權,走向承認中共政權代表全中國,不再承...
推薦序
〈此時此刻.來自香港的message〉
在香港做媒體出版,都曾經為寫的東西、編的東西而自我審查過。原因是這裡的自由空間愈來愈收緊,上星期可以刊出的東西,今天不可以了,你強行出版 /刊出,可以說是「後果自負」。
台港兩地不止文化文字相似,正因為極權政府關係,我們都有「自我審查」的經驗,到底刪到多少才可以?還是整本書不出版算了?這些兩難常常在內心交戰。有台灣朋友曾經說,香港現在很像台灣戒嚴時期,惟《美麗島後的禁書》告訴我,香港與台灣戒嚴時期的距離,無論在時間、涉及範疇和影響之廣,香港還差很遠。
這數個月以來,香港人已極速成長,除了是抗爭手法、協調溝通的方式,或心理調整,因為我們在對抗世上最邪惡的政權(還要有錢),被打被捕坐牢離我們不遠,近在咫尺,我們必須快速回應和應變,包括可能面對以年計算的抗爭,《美麗島後的禁書》可以給我們一點啟示。
-Cup媒體執行總編輯/陶培康
〈從禁書看戰後台灣民主運動〉
台灣戰後史簡單而言,就是一部民主運動史。戰後第一波民主運動在1947年二二八事件中被鎮壓、死傷慘烈;歷經十數年休養後醞釀復甦,1960年第二度集結組成反對黨,又遭逮捕而瓦解。1970年代戰後新生代已然成長,更加無畏無懼地展開黨外民主運動,這次遭受黨國第二代領導人蔣經國的無情重擊,1979年底發動大逮捕企圖扼殺民主生機。所幸美麗島事件中的犧牲,終能喚醒民眾,第三波民主運動愈挫愈勇,1986年戰後台灣第一個反對黨成立,而能成功推開民主大門。
黨外民主運動之所以能成功,主要的兩大武器,一是選舉,一是宣傳。戰後為爭取恢復美援,國民黨政府在美國壓力下允諾讓二二八事件以來強烈不滿的台灣人獲得參政機會,1950年開始舉辦地方自治選舉。四年一次的地方選舉雖然弊端不斷,卻是威權體制下反對運動得以累積實力、衝破藩籬的重要缺口,1972年開始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更讓運動熱度上升。但在無選舉活動的平時如何教育民眾、維繫熱情?黨外人士尋得了持續宣傳的方法,1975年第一本黨外雜誌《台灣政論》出刊,或是將選舉政論、問政成果編輯成專書,例如1973年張俊宏出版《放眼看選舉》、1975年康寧祥的《問政三年》、1977許信良的《風雨之聲-省議會四年的回顧》、《當仁不讓》、張俊宏的《我的沉思與奮鬥-兩千個煎熬的日子》等等。但是,在威權統治當局眼中,這些黨外雜誌書籍顯然是「思想毒素」,是警備總部積極查禁的目標。在此情況下,這些記載著台灣民主化過程的重要文字,經常無法被完整保存。
事實上,戒嚴時期警備總部查禁書刊的範圍極廣,僅僅依據〈台灣地區戒嚴時期出版物管制辦法〉第三條,在「為匪宣傳」、「詆毀國家元首」、「違背反共國策」、「混淆視聽」、「影響民心士氣」、「挑撥政府與人民情感」等罪名之下,思想文化相關的書籍幾乎無所不禁,黨外書刊是其中之一。所幸,黨國統治的凜冽時代,仍然無法密不透風地進行全面控制,民眾還是可以透過熟識的書報社老闆偷偷購得雜誌與禁書,呼吸一下新鮮空氣。
廖為民先生從小就在雲林鄉下父母開設書店長大,見識過警察查禁書刊。成人後任職台中書報社,也曾創辦克寧出版社、一橋出版社,長期投入文化出版事業。尤其在1980年代擔任「台中書報社」業務經理期間,他與台中、彰化、南投等縣市四百多個書店與書報攤合作販賣黨外雜誌,可說是大台中地區民眾接觸黨外雜誌、書籍的最主要通路。他深知警備總部文化小組的查禁作業,擔心日後台灣人再也看不到被查禁的黨外書刊,於是很有心地巧妙應對,甚至以一己之力盡可能購買,長期下來,竟然奇蹟似地保存了1975到1989年15年間絕大部分的黨外書刊,成為蒐集黨外雜誌和禁書最齊全的人。
近年來廖為民先生陸續出版《我的黨外青春》、《台灣禁書的故事》,前者回憶台灣的桎梏年代,後者介紹了1966年到1979年的25本禁書。這本《美麗島後的禁書》是他的第三部作品,主要在介紹1980至1983年的27本禁書。作為一位民間作家,廖先生持續吐哺、努力不懈,無疑是極為難能可貴的事。
黨外雜誌與書刊是台灣民主運動的重要史料,戒嚴時期的禁書是研究黨國體制下文化思想控制的珍貴素材。廖為民先生以一己之力,為台灣人保存了重要史料,並將之介紹於大眾,令人衷心敬佩。是為序。
-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陳翠蓮
〈速寫時代的飛翔者〉
廖為民先生以一名親歷者、觀察者、見證者的視角,這些年,透過嚴謹的考證、生動的筆墨,描繪台灣民主化運動的歷史紋理,刻畫那個時代台灣人躍動的靈魂舞姿。
2015年的《我的黨外青春:黨外雜誌的故事》,2017年的《台灣禁書的故事》,以及作為續篇的本書,剛好是時代的兩個不同側面;一面是激昂的青春進行曲,一面是持續壓制的黑暗魔手。唯有結合這兩個側面,才能呈現時代光影交織的立體圖像,才能真正閱讀到,那些行動者是如何從黑暗中點燃光亮,自主飛翔。
1970、80年代,是台灣從威權體制中奮力掙脫的關鍵二十年,而廖為民先生的兩本禁書故事,時間橫跨1966年到1983年,與這關鍵的二十年高度疊合。表面上,這兩本書是寫國家如何查禁出版品、查禁哪些出版品,實際上,更重要的是,他寫出這些作者做為自主言論的行動者,在關鍵時刻,如何記錄、參與,甚至推動台灣邁向民主化的青春時刻。從這個角度來看,廖為民筆下,其實是一部部青春進行曲。
1970年代的台灣,在歷經漫長的禁錮之後,逐漸進入騷動的青春期,冬蟄過後,爆破的聲音到處迸發。1970年代終了,那年所發生的美麗島事件,更是猛力敲擊台灣住民長期被馴化的靈魂。
人民猛醒,時序進入1980年代,破冰前夕,四方鳴動,這是一個行動主義高昂的時刻,人們相信,只要願意挺身而出,思考、言說、行動,就可能創造一個陽光清朗的未來。
然而,從統治者的視角來看,這種暢旺的民氣卻猶如百鬼夜行,萬蟲亂竄,長期習於控制的威權統治者,不許一絲光亮綻透,強化控制。那個時代,光影反差,一面是微光爆破,一面是黑暗擴大打擊面,這本書就是速寫這樣的時代圖景。
一般人所習知的白色恐怖,以1950年代為核心,確實,這是政治案件密度最高、槍斃人數最多的時代,然而,1970、80年代的「恐怖」,並不是彰顯在案件數量上,而是體現在國家操控體制的強化。從當時大學校園監控體制來看,就可以觀察到,統治者已然嗅聞到時代風雲激湧的生猛氣味,因此布建更綿密的情報網絡,加強控制。
1970年代初期,統籌校園政治偵防的「春風會報」成立,結合教育行政部門、情治單位、國民黨系統,下轄各校的「校園安定小組」,負責第一線情搜與動員,定期在「春風會報」中彙報。監控策略是「層層布建,室室有人」,重點院系的師生、社團幹部、宿舍、職員,都有布建人員,全國八十餘所大專院校的動態,都在「春風會報」中被掌握,標舉以「沒有匪諜、台獨、陰謀活動,沒有政治暗流,沒有學潮醞釀」為目標。
也就是說,只有黨國意識形態,只能有黨國意識形態,除了黨國意識形態蓋章認證之外,其餘都是必須掃除的「陰謀」與「暗流」。校園偵防的布建人數驚人,如1975年至少3,900人,1983年,更擴充到5,041人。
1983年,已經是解嚴前四年,黨國體制感知到民氣翻湧,不是順應民意鬆綁,而是加緊束縛,勒緊喉嚨。正如廖為民先生所掌握的,1980年9月24日到1983年1月12日,短短兩年半不到,幾百種書報雜誌被查禁。事實上,從1949年5月28日,〈台灣省戒嚴期間新聞雜誌圖書管理辦法〉制定之後,對出版品的管制,從未鬆綁,而且,查禁出版品的相關規定不僅止於此,出版法、社會教育法、刑法二三五條……等等,都有相關規定,疊床架屋,相互為用,密織成網。
1970年,修訂的新辦法〈台灣地區戒嚴時期出版物管制辦法〉頒布,由警備總部執行,絕大多數的查禁作業是依據這個辦法的第三條第五、六、七、八款,理由是「違背反共國策」、「淆亂視聽,足以影響民心士氣或危害社會治安」、「挑撥政府與人民情感」、「內容猥褻有悖公序良俗或煽動他人犯罪」。
觀察廖為民先生書中所記錄的查禁書籍,內容多樣,有當時活躍的政治人物所寫的政論書籍,如林義雄、姚嘉文等人以郭雨新為主角的《虎落平陽》、許信良的《風雨之聲》、林正杰的《寧為黨外》、康寧祥的《一個小市民與老長官的政治對話》等,有長期關切台灣民主發展的政治、歷史、文化評論家的作品,如筍孫 (何光明)的《民主的國土》、李筱峰的《叛徒的告白》、李敖的《千秋.冤獄.黨》等等。查禁理由大多依據前述條款,「內容偏激、顛倒是非、淆亂視聽、挑撥政府與人民情感」等,寫得都十分空洞。作者的思想精粹,就如此被幾句固定的制式評論,宣判為有錯、有害、有毒,被嚴密囚禁,不能傳播,即使已經開始發行,當局也會貫徹意志,在全國各處執行查扣行動。
書中所列舉的,也有前政治受害者的著作,如謝聰敏的《談景美軍事看守所》,又如王燈岸的傳記文學《磺溪一老人》。《磺溪一老人》的傳主石錫勳,日治時期是彰化地區文化協會的主力戰將,戰後積極挺身而出,亟欲以「參與」來改革政治,終而被羅織罪名,指他涉及「劉佳欽、顏尹謨等彰化事件」,判刑7年,成了政治犯。這些涉及政治受害者的作品,也都被以「內容淆亂視聽、挑撥政府與人民情感」為由查禁。
政治受難者,雖然已經出獄了,卻仍然被關閉嘴巴,斬斷羽翼,禁止飛翔,甚至連他的存在,都再度被抹消。
有一些幾乎無關現實政治的出版品,也成為查禁國策下的犧牲品。如金庸1950年代在香港出版的《射鵰英雄傳》,1957年9月在台灣首次出版,不到三個月就被台灣省保安司令部 (警備總部前身) 以「為共匪宣傳之圖畫文字」為由查禁。1959年12月31日,更啟動「暴雨專案」,查禁武俠小說四百多種,金庸作品中,包含《射鵰英雄傳》在內的六部小說都被查禁,1980年5月,《射鵰英雄傳》在台灣由遠景出版社重新出版,一出版就又遭查禁。
《射鵰英雄傳》這部以宋元時期為背景的武俠小說,究竟為何是「為共匪宣傳之圖畫文字」呢?當局這種「超譯」的文本解讀法,令人費解。
更有甚者,廖為民先生寫到1982年出版的《陳文成教授紀念專集》被查禁一事。1981年7月2日,返台探親的陳文成被警總以「約談」為由,從羅斯福路住處帶走,隔天上午,陳屍在台大研究生圖書館後方的草坪。
淡藍色襯衫、淺灰色西褲、白色皮鞋,成為陳文成此生的最後身影。他何時死亡?死因為何?是否有從警總離開?即使歷經四度刑事司法體系偵辦及兩次監察院調查,這些問題,至今仍然懸置在歷史迷霧中。
1982年7月2日,陳文成事件週年,《陳文成教授紀念專集》出版,內容是家人的懷念、故人的追憶、陳文成的著作、美國國會聽證的證詞、命案相關報導與評論等等。然而,陳文成命案未破,紀念專集卻被查扣,依據也是第三條第六、七款,說是「淆亂視聽,足以影響民心士氣或危害社會治安,挑撥政府與人民情感。」
國家該負責任的調查,懸置成為疑案,卻汲汲營營查扣紀念陳文成的出版品。即使已經死亡,仍然禁止飛翔。
然而,在那個年代,眾多的陳文成們,即使失去生命,即使被斬斷翅膀,也仍然堅持飛翔。因此,廖為民先生所描繪的,既是一則則關於「禁止飛翔」的黑暗故事,更是一幅幅時代飛翔者振翅飛翔的陽光敘事。
-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楊翠
〈此時此刻.來自香港的message〉
在香港做媒體出版,都曾經為寫的東西、編的東西而自我審查過。原因是這裡的自由空間愈來愈收緊,上星期可以刊出的東西,今天不可以了,你強行出版 /刊出,可以說是「後果自負」。
台港兩地不止文化文字相似,正因為極權政府關係,我們都有「自我審查」的經驗,到底刪到多少才可以?還是整本書不出版算了?這些兩難常常在內心交戰。有台灣朋友曾經說,香港現在很像台灣戒嚴時期,惟《美麗島後的禁書》告訴我,香港與台灣戒嚴時期的距離,無論在時間、涉及範疇和影響之廣,香港還差很遠。
這數個月...
作者序
我們回顧台灣的民主化進程時,不能認為解除報禁和黨禁是蔣經國晚年大發慈悲的結果,而必須看到幾代台灣黨外運動先驅的流血犧牲。
余 杰《卑賤的中國人》
本書敘述的黨外禁書由1980年9月24日,以隆徹字第4100號一口氣查禁林義雄、姚嘉文的《虎落平陽》及張俊宏的《我的沉思與奮鬥》等五本書談起,到1983年1月12日查禁曹聚仁的《魯迅評傳》為止,一共二十七本禁書。當然,這只是擇其重要者而已,當時查禁的書報雜誌至少有數百種。比較有趣的是,林、姚、張三人的五本,再加上陳婉真的《勇者不懼》和許信良的《風雨之聲》、《當仁不讓》共八本,都是1977及1978年的舊作,筆者手上擁有《虎落平陽》初版、二版及三版(出版日期分別是1977年的8月、9月及10月),所以其查禁目的只是向人民展示它的威權和自爽而已。
李敖在《李敖風流自傳》中有〈葉聖康〉一節(613至614頁)中說:
五十生日前後,為支持鄭南榕發起的抗議國民黨運動,我捐了十萬元。我給的是郁慕明付的一張支票,我還開玩笑說:「就算是國民黨郁慕明老弟捐的吧!」
這張支票是郁慕明說我吃了四季出版公司葉聖康而被我告誹謗後「和解」的產品之一,……葉聖康是令人懷念的出版工作者,可惜時運不濟,公司垮了。……
葉聖康是四季出版公司發行人,李敖復出後曾出版《李敖文存》一•二集及《李敖全集》(精裝六大冊,後增至八大冊),再以「四季文存」專門出版「政論性書籍」,而被查禁的有《叛徒的告白》(李筱峰)、《政治笑話集》(鄭牧心編)及《等》(曾心儀)三種,再加上李敖的「千秋評論叢書」第一期《千秋•冤獄•黨》和《七十年代論戰柏楊》等,短短一年半即被查禁五本書。筆者當時任職台中書報社,和葉先生認識的三年間,蒙受他的指導,受益良多,祝福遠在異國的他及家人平安喜樂。
金庸除了《射鵰英雄傳》查禁之外,筆者在取締武俠小說的「暴雨專案」中,又找到《雪山飛狐》、《神鵰俠侶》、《飛狐外傳》、《書劍恩仇錄》及《碧血劍》等五種亦遭查禁。
陳文成教授是旅美數學專家,因為幫忙《美麗島》雜誌社募款,返國探親而為警備總部約談,不料人未送回,其後卻陳屍台大校園,身體傷痕累累,因而在美國引爆國民黨暗派「職業學生」(即爪耙子)在台灣留學生團體中製造是非與黑名單等問題,美國國會為此兩度召開聽證會,蔣家政權頗受國際指責。《陳文成教授紀念專集》是在美同鄉於他冤死一週年祭時推出的紀念專書;國內則同步由深耕雜誌社助編輯推出《陳文成博士紀念專集》,兩書除了「家人的懷念」篇稍有重覆外,美國版以美國方面的反應為主要內容,國內版則以台灣方面的新聞與回應為主,合在一起閱讀更見全貌;然而蔣家政權不止殺人,還查禁並查扣美國版的《陳文成教授紀念專集》,更可惡的是縱容各地文化工作執行小組連合法出版的《陳文成博士紀念專集》也照樣大搖大擺的查禁及查扣,實在是無法無天!
小英總統執政二年半,在年金改革與轉型正義等議題上的努力,引發一群在國民黨體制內的既得利益者的不滿,而在2018年11月24日的地方選舉與公投中慘敗;其外部原因是中共指揮紅色媒體偽造訊息與以民粹主義掀起「韓流」的造神運動;而內部原因則是疏忽宣傳政績與體察民意走向。小英辭民進黨主席,賴清德辭行政院長來表示為敗選負責。民進黨主席經黨員選舉由卓榮泰當選,行政院長由老將蘇貞昌擔綱,旋即展開改革工作。
進入2019年,國民黨內有意角逐2020總統大位的人選王金平、朱立倫紛紛投入,而甫當選高雄市長的韓國瑜在「韓粉」簇擁下亦躍躍欲試,連全台首富郭台銘也在媽祖託夢下加入戰局。最後由韓國瑜勝出,代表國民黨參選總統。柯萊爾欲拒還迎卻因民調始終殿後,而不斷口出酸言酸語,令人頗為不齒。
香港人在六月發起「反送中條例」,自甘為兒皇帝的香港特首林鄭月娥,面對二百多萬港人身著黑衣走上街頭抗議的壓力,只宣告「送中條例」壽終正寢,卻死不宣告「撤回」,引起香港人權陣線發動「週日」遊行,7月21日的遊行包圍港府的太上皇「中聯辦」,港人丟擲雞蛋及油漆汙損中國國徽。中共及港府當晚唆使黑道在元朗地鐵站內,對身著白衣的民眾實施無差別攻擊,港人報警,警署雖近,卻姍姍來遲。這只顯示,專擅獨裁暴力的中共已經圖窮匕見,不能如六四天安門事件般地關門打人,遂只能丟人現眼式在世人眼前以黑道來恐嚇港人。鄧小平在「一國兩制」答應「香港五十年不變」的諾言,已經破滅。
寫作期間受友人的鼓舞,承蒙陳翠蓮及楊翠教授的賜序與指教,及國家人權博物館贊助出版經費。更感謝廖志峰、郭永芳、陳彥斌、余岳叔、邱振瑞、林家成、林憲正、李明峻、曹欽榮、康文雄、邱萬興、鄭清華、曾文邦、黃裕順、蘇宏甫、何郡、魏文進、廖學志、趙元才、曾明財、麥可兄嫂等先進的愛護。同時感謝前衛出版社林文欽社長及君亭、清鴻、佩穎、張笠、婉清、武煌、君翰等同仁的相助。
2020年的總統大選,將是台灣人在中國蠻橫欺凌及國民黨賣台壓力下,自我決定台灣未來是法治或人治的關鍵。台灣往何處去?是繼續今日的民主與自由?還是淪落成香港人時時活在恐懼之中?
醒醒吧!我敬愛的台灣同胞!
廖為民於三角湧2019年7月大暑之日
我們回顧台灣的民主化進程時,不能認為解除報禁和黨禁是蔣經國晚年大發慈悲的結果,而必須看到幾代台灣黨外運動先驅的流血犧牲。
余 杰《卑賤的中國人》
本書敘述的黨外禁書由1980年9月24日,以隆徹字第4100號一口氣查禁林義雄、姚嘉文的《虎落平陽》及張俊宏的《我的沉思與奮鬥》等五本書談起,到1983年1月12日查禁曹聚仁的《魯迅評傳》為止,一共二十七本禁書。當然,這只是擇其重要者而已,當時查禁的書報雜誌至少有數百種。比較有趣的是,林、姚、張三人的五本,再加上陳婉真的《勇者不懼》和許信良的《風雨之聲》、《當仁不讓》...
目錄
獻詞
緬懷
|推薦序|
此時此刻.來自香港的message-Cup媒體執行總編輯/陶培康
從禁書看戰後台灣民主運動-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陳翠蓮
速寫時代的飛翔者-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楊翠
自序
黨外奮戰的年代(1969—1982)
Chapter 1《虎落平陽》
Chapter 2《我的沉思與奮鬥》、《景涵選集》
Chapter 3《護法與變法》
Chapter 4《從蘭陽到霧峰》
Chapter 5《勇者不懼》
Chapter 6《到民主之路》
Chapter 7《台灣省議會之變局》
Chapter 8《風雨之聲》、《當仁不讓》
Chapter 9《選舉立法始末記》
Chapter 10《一個小市民與老長官的政治對話》
Chapter 11《康寧祥與民主政治》
Chapter 12《磺溪一老人》
Chapter 13《民主的國土》
Chapter 14《射鵰英雄傳》
Chapter 15《叛徒的告白》
Chapter 16《政治笑話集》
Chapter 17《等》
Chapter 18《千秋•冤獄•黨》
Chapter 19《望春風—台灣民主運動人物奮鬥史》
Chapter 20《談景美軍事看守所》
Chapter 21《寧為黨外》
Chapter 22《捨我其誰》
Chapter 23《陳文成教授紀念專集》
Chapter 24《七十年代論戰柏楊》
Chapter 25《魯迅評傳》
尾聲—鎮壓與反抗
參考書目
附錄一、訪談錄-我所看見的「台灣政黨政治的發展過程」
附錄二、本書介紹之「查禁圖書」相關資料
附錄三、(台灣地區戒嚴時期出版物管制辦法〉條文
獻詞
緬懷
|推薦序|
此時此刻.來自香港的message-Cup媒體執行總編輯/陶培康
從禁書看戰後台灣民主運動-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陳翠蓮
速寫時代的飛翔者-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楊翠
自序
黨外奮戰的年代(1969—1982)
Chapter 1《虎落平陽》
Chapter 2《我的沉思與奮鬥》、《景涵選集》
Chapter 3《護法與變法》
Chapter 4《從蘭陽到霧峰》
Chapter 5《勇者不懼》
Chapter 6《到民主之路》
Chapter 7《台灣省議會之變局》
Chapter 8《風雨之聲》、《當仁不讓》
Chapter 9《選舉立法始末記》
Chapter...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