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人小說作家起初也曾執著糾結自己到底家在何處,但在歲月的更迭、人生的淬鍊中從不放棄對人性的永恆追求,一步步實現從離散者到世界公民的轉換,經歷東西方兩種不同文化的衝擊與融合,在第三空間建構起多元文化中想像的共同體……」──呂曉琳
本書通過對美國近期移居派華人作家所創作的華文小說作品與華人英文小說作品進行對照分析,選取華人華文代表作家查建英、嚴歌苓、艾米和華人英文代表作家哈金、閔安琪、李翊雲作為主要研究對象,結合小說文本中所體現出的種種少數族裔話語、女性主義話語、創傷敘事話語以及東方主義話語進行論述。書中經由文本分析,仔細探討處於身分困境的華人移民在面對複雜的思鄉情緒、不斷挑戰與顛覆西方霸權話語的同時,如何能相對更好地發出自己的聲音、完成獨特文化身分認同的自我建構──即21世紀新型跨國移居者獨有的移動式動態身分認同。
作者簡介:
呂曉琳
分別在中國重慶大學(Chongqing University)和韓國釜山國立大學(Pusan National University)獲得文學碩士學位和文學博士學位。2008年至2015年任教於韓國巨濟大學商務中文系,後辭去教職,旅居美國德克薩斯州休士頓市。目前再次回到韓國,擔任韓國釜山國立大學中文系客座教授。
章節試閱
【第五章 美國華人小說創作與研究的啟示】(摘錄)
跨國移居作家的創傷敘事,如果用英文所寫,在中國以外地區出版發行,則不須過多擔憂大陸政治氣氛的影響,但也不得不費力甚至賣弄東方元素取悅西方讀者。對於他們來說,要想使自己的聲音被公眾聽見並被欣賞,成名是首要目標,只有得到廣泛認可,今後才更有希望寫自己想寫的題材與作品。哈金即是如此,在寫了很多包含東方元素的作品之後,近期開始推出描寫跨國移居者來到美國之後生活片段的作品《自由生活》,和描寫在美國紐約新中國城法拉盛形形色色華人新移民的《落地》。令人遺憾的是,雖然哈金自認為《自由生活》是他至今最滿意的長篇小說,卻並沒有得到西方評論界的青睞,美國最優秀的小說家之一約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 1932-2009)曾高度評價過哈金的《等待》等作品,卻公開表示對《自由生活》作品的失望,評價其為「一個相對來說粗笨和令人不舒服的作品」。這表明,從對東方元素敘事轉而投向美國生活敘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失去了吸引西方讀者的噱頭,自然也很難得到西方評論界的青睞。本書意識到華人作家們在創作中的各種極限,將繼續關注像哈金這樣的作家今後將如何積極發出自己的聲音。
倘若華人作家用中文書寫創傷敘事,又可分作大陸出版發行和非大陸出版發行(如新加坡、臺灣、香港、其他非中國大陸國家或地區)兩類,通過大陸出版社出版發行的作品,則不得不考慮大陸讀者的接受程度以及對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弘揚推進,對某些敏感題材與內容只能規避隱匿;相反如果是在新加坡、臺灣、香港或其他非大陸出版社進行出版發行,則要靈活自由不少,寫作的自由度也相應有所提升。查建英後來即選擇在香港發表並出版她的文學作品。她赴美留學時間較早,之前所寫的關於留學生生活的作品使她已經在中國大陸文壇積累了較高的人氣與影響力。但親歷天安門事件的現場,心靈上的衝擊使她毫不猶豫地選擇與中文書寫決裂,「我再用中文寫作,為了在中國發表而束縛我自己,我得寫出多麼虛偽的東西啊。在後來認識一些香港朋友之前,我都沒考慮過還可以在香港發表」。
美國的華人華文小說將華語讀者作為預設讀者,這就決定了華人華文作家大都描寫的是對自我命運、歷史文化、身分認同等主題的思考。美國的華人英文作品是寫給英語讀者看的,而這也就決定了除了對他們出發地歷史文化、故國回望主題描寫的同時,還須兼顧滿足英語圈讀者的喜好需求與讀者期待。對於美國社會中那些比較敏感的政治話題與社會詬病,華人英文作家通常會保持緘默,他們所持立場也與白人主流社會所持立場基本一致。反之,華人華文作家們在這個問題上,擁有更多的表述自由和更大的發揮空間,甚至可以對很多社會詬病冷嘲熱諷,因為畢竟他們作品的預設讀者群都是懂中文的讀者而並非英語原語讀者。土生派華人後裔作家變成了某種程度上的「失語者」,而早期中期近期移居派作家的作品中對自己祖國的描述,有的來自於自己離開出發地時的故國想像,也有來自於移居美國後進行反思的故國回望。將華人華文小說作品與華人英文小說作品進行對照分析時不難看出,華人華文小說中對少數族裔的描寫更直接、更大膽,而華人英文小說中即使出現相關的描述,也是隱晦地、暗暗地流露出這方面的情感。
除了上述華人華文小說作品與華人英文小說作品通過對比之後總結出的一系列差異性,華人英文小說自身還存在如下獨特性特徵。首先,在創作過程中,由於英語並非是華人英文作家的母語,他們寫作的語言相對於母語作家來說,比較淺顯,大都使用通俗的英語語言,鮮有任何高難度的詞彙,和母語為英語的作家或土生派華人後裔作家在創作語言層次上有一定的差距。但語言方面的劣勢似乎也並非一無是處,並不純正規範化的英語,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反而能夠消解英語作為語言的霸權地位,給少數族裔更好的發聲機會。其次,華人英文作品的故事情節大都結合中國故事,在此基礎上進行再創造,豐富的中國經驗無疑為他們的寫作行為提供了創作的源泉,但有的相對牽強附會,給人以胡亂拼湊的感覺。如若不是面向西方讀者,而是譯成中文在中國大陸出版的話,應該具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性。有時對中國文化歷史的濫用或是政治人權的過度評述與批判,也會引起某些大陸中文讀者的反感,指責他們隨意擅自使用族裔標籤去吸引西方讀者的關注。在族裔特徵的閱讀期待下,西方讀者明顯忽略了華人英文作品本身所試圖傳達的豐富文化含義。這似乎也成了華人英文作家創作上的侷限性所在,如何突破瓶頸狀態尋找創作的新境界和新高度,是華人英文作家們今後所需面臨的課題。再次,有些美國主流作家在作品中礙於輿論壓力、不敢直接進行論述的主題,例如性別、種族、階級等,華人英文作家因其作為少數族裔群體成員的特殊性和便利,抑或是抱著無知者無畏的態度,勇於大膽探討,反而更有利於實現創作上的自我突破。因此,弱勢群體並不總是只能發出孱弱的吶喊,蒼白無力,有時也能利用自身的特性,化短處為長處。
【第五章 美國華人小說創作與研究的啟示】(摘錄)
跨國移居作家的創傷敘事,如果用英文所寫,在中國以外地區出版發行,則不須過多擔憂大陸政治氣氛的影響,但也不得不費力甚至賣弄東方元素取悅西方讀者。對於他們來說,要想使自己的聲音被公眾聽見並被欣賞,成名是首要目標,只有得到廣泛認可,今後才更有希望寫自己想寫的題材與作品。哈金即是如此,在寫了很多包含東方元素的作品之後,近期開始推出描寫跨國移居者來到美國之後生活片段的作品《自由生活》,和描寫在美國紐約新中國城法拉盛形形色色華人新移民的《落地》。令人遺憾的...
作者序
〈序言〉
全球化時代的一個主要特徵是跨國移居者浪潮的出現。對跨國移居者文學的研究也隨之展開並逐漸加以深化,成為當代文化與文學理論界不容忽視的課題。美國是全世界移民人口最多的國家,華人的跨國移居經歷是美國華人小說作品的重要主題之一。文學界對美國華人小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即對美國華人華文小說的研究與美國華人英文小說的研究。美國華人小說研究不僅著眼於出發地文化與移居地文化之間的各種矛盾衝突與融合,更重視對其作為全新人類社群的個性特徵分析。
本書以美國近期移居派華人作家所創作的小說為中心。近期移居派華人華文小說作品將華語受眾群體視為預設讀者,這就決定了華人華文作家大都描寫的是對自我命運、歷史文化、身分認同等主題的思考,即使有的作家創作成果豐碩,在中國大陸、港澳臺及世界華語圈享有廣泛聲譽,但鑑於語言或意識形態方面的特殊性,除了通過翻譯成英文介紹給讀者,華人華文作品很少能被英語圈讀者所熟知,華人華文作家縱然關心其作品是否能在美國以及世界圖書出版市場占有一席之地,這種關心也僅能侷限於譯者實力、譯作出版等外在因素。近期移居派華人英文小說作品將英文讀者視為預設讀者,作家除了對他們出發地歷史文化、故國回望主題描寫的同時,還須兼顧滿足英語圈讀者的喜好需求與讀者期待,為了能夠得到英語圈讀者群的認可,從籌畫創作到出版發行、市場運作,都必須考慮受眾群體的接受能力以及喜好趨向。而英語圈評論界除了關注他們作品中東方化的異域特徵外,對作品語言和作品本身的評價卻並不多見。這些華人英文作家即使在國際文壇頻頻獲獎,也難以得到華語圈讀者的問津。
華人移民群體經受白人主流社會壓迫與排斥,飽受各種歧視,是在夾縫中謀求生存的邊緣群體,經過一系列的身分認同掙扎,不斷在他者社會尋求自我,建構自己獨特的身分價值。本書通過對美國近期移居派華人作家所創作的華文小說作品與華人英文小說作品進行對照分析,選取華人華文代表作家查建英、嚴歌苓、艾米和華人英文代表作家哈金、閔安琪、李翊雲作為主要研究對象,結合小說文本中所體現出的種種少數族裔話語、女性主義話語、創傷敘事話語以及東方主義話語進行論述。華人華文小說在敘述美國移民故事時,敢於大膽鮮明地描寫種族與性別被雙重邊緣化的華裔女性,堅決澈底地挑戰父權、夫權與男權社會壓制;而面對種族與階級他者化,華人英文小說對女性不平等的描述則淺顯隱晦,盡力虛化。使用英文書寫的創傷敘事主題作品,不必顧及政治氣氛的影響,作者更能直抒胸臆,但為了取悅西方讀者,不得不賣弄東方元素。若用中文書寫,在大陸出版,只能刪減敏感題材與內容;港臺以及其他國家出版,作家的創作自由度則要靈活許多。華人華文小說較少涉及東方主義話語元素,更多關注人性本身的體驗與如何化解身分認同危機;華人英文小說中大都會出現負面的、迎合西方世界想像的東方主義意象,這種描寫難逃販賣詆毀東方文化之嫌,但從另一角度來看,也有正視揭露社會陰暗面的積極作用。
華人華文作家徘徊於移居國主流社會與文化之外,作品語言上的特殊性使其很難引起移居國讀者的關注,在創作上始終難以擺脫邊緣化的位置。華人英文作家相對不存在語言交流方面的障礙,但他們的身分認同困惑,要比華人華文作家強烈得多。即使在移居國已有所成就,漂泊無根的狀態使他們與美國主流社會之間不得不保持一定的距離。華人英文作家的創作主題大都涉及出發地國家政治大環境所不接受的部分,使他們在出發地文化中也變成了疏離的他者。中國故事與美國思維方式的組合使得華人英文作家不得不面對雙重他者身分的尷尬。書中提出經歷混雜、排斥、中和、延續這四種方式,使處於身分困境的華人移民在面對複雜的思鄉情緒、不斷挑戰與顛覆西方霸權話語的同時,如何能相對更好地發出自己的聲音,尋求自己新的社會定位與身分認同,逐漸在主流社會得到認可與接納,實現從離散者到世界公民的轉換,經歷東西方兩種不同文化的衝擊與融合,最終在第三空間構築多元文化中「想像的共同體」,完成獨特文化身分認同的自我建構,即21世紀新型跨國移居者獨有的移動式動態身分認同。
〈序言〉
全球化時代的一個主要特徵是跨國移居者浪潮的出現。對跨國移居者文學的研究也隨之展開並逐漸加以深化,成為當代文化與文學理論界不容忽視的課題。美國是全世界移民人口最多的國家,華人的跨國移居經歷是美國華人小說作品的重要主題之一。文學界對美國華人小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即對美國華人華文小說的研究與美國華人英文小說的研究。美國華人小說研究不僅著眼於出發地文化與移居地文化之間的各種矛盾衝突與融合,更重視對其作為全新人類社群的個性特徵分析。
本書以美國近期移居派華人作家所創作的小說為中心。近期...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美國華人小說創作概況與研究意義】
第一節 選題目的與研究價值
第二節 概念界定與創作沿襲
第三節 研究方法及篇章結構
【第二章 華人文學研究變遷與發展前景】
第一節 華人華文文學與華人英文文學
第二節 從離散到後殖民,再從「反離散」到「包括在外」
第三節 美國華人文學研究展望:前路在何方
【第三章 美國華人小說中的雙重他者性】
第一節 雙重他者性與少數族裔話語
第二節 雙重他者性與女性主義話語
第三節 雙重他者性及創傷敘事話語
第四節 雙重他者性及東方主義話語
【第四章 美國華人小說中文化身分認同的解讀】
第一節 混雜:文化夾縫中的選擇性同化
第二節 排斥:與主流文化的文化對抗
第三節 中和:多樣的文化身分認同
第四節 延續:多元文化中想像的共同體
【第五章 美國華人小說創作與研究的啟示】
參考文獻
序言
【第一章 美國華人小說創作概況與研究意義】
第一節 選題目的與研究價值
第二節 概念界定與創作沿襲
第三節 研究方法及篇章結構
【第二章 華人文學研究變遷與發展前景】
第一節 華人華文文學與華人英文文學
第二節 從離散到後殖民,再從「反離散」到「包括在外」
第三節 美國華人文學研究展望:前路在何方
【第三章 美國華人小說中的雙重他者性】
第一節 雙重他者性與少數族裔話語
第二節 雙重他者性與女性主義話語
第三節 雙重他者性及創傷敘事話語
第四節 雙重他者性及東方主義話語
【第四章 ...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