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亞馬遜排行榜暢銷書
★華爾街日報、富比士、今日美國報等主流媒體選書
★《影響力》權威作者Robert Cialdini等名人推薦
經年累月的問題,只要設計一個簡單的破口,就能改變
史丹佛大學行為設計實驗室創辦人福格博士 20 年精心研究
成功破解習慣形成的密碼!
他的方法不僅幫助設計出令人上癮的 IG,還對個人習慣養成特別有效
這是本 60,000 人見證、最簡單、超有用又好玩的行為設計指南
15種人生情境和挑戰、300個小習慣配方、100種慶祝方式,讓你成功減重、減壓、睡得好、革除惡習、做事更有效率,成就你嚮往的美好人生。
對於習慣我們總有迷思,改變很難、行動不易,可事實上,如果你知道行為設計的簡單步驟,改變一點都不難,改變行為的關鍵和意志力無關,透過「錨點—行為—慶祝」的簡單ABC三步驟,讓你隨時隨地都能從小處著手,實現大改變!
A 錨點時刻
提醒你去做新的小行為的關鍵時點,例如一個既有的慣例(像是刷牙)或發生的事件(比如電話鈴響)。
B 新小行為
錨點後立刻去做的行動,是新習慣的簡化版,好比用牙線清一顆牙或做兩下伏地挺身。
C 立即慶祝
完成新小行為後立刻做,任何能創造正面情緒的事情,像是說「我做得不錯!」
就像你玩 IG 上癮一般,讓大腦與身體自動反射去做,建立好習慣駕輕就熟,革除壞習慣也自然而然,解決你所有知道卻做不到的痛點,不再感到生活卡關,終於做成你想要成為的人,做到一直想達成但又難以徹底實踐的事情。
福格博士指導你使用這本書的技巧,幫助改變你的人生——並顛覆我們對人類行為的觀念。你將從一篇篇突破性的發現,學到改變自己最簡單有效的方法。他會告訴你如何對你的成功感覺美好、而不要在你的失敗上鑽牛角尖。無論你想完成什麼,《設計你的小習慣》都能助推你輕易達成。
JC財經觀點 王怡人
臨床心理師 洪仲清
斜槓教練 洪雪珍
大人學共同創辦人 張國洋
大大學院CEO 許景泰
企業講師、作家、主持人 謝文憲
好評推薦
作者簡介:
BJ.福格 博士(BJ Fogg PhD)
著名行為科學家,專業在人機互動介面與環境下的計算機科學、社會心理學、說服技術等領域,被譽為習慣研究之父、行為設計學理論的奠立者,創辦史丹佛大學行為設計實驗室,領導相關研究課題超過20年。他在2007年提出「大規模人際說服」模型,將這套模型運用在研究生課程的教授上,探究每天社群網路的使用者如何影響他人。結果,許多學生利用他提出的原理及流程,創造了各種網路應用程式,其中有位學生利用他學到的知識與人一起創辦了Instagram——最終以超過10億美元的價格出售。《財星》雜誌稱其為「十位你必須認識的新大師之一」。
除了行為研究之外,他還指導產業界創新人士認識人類行為。福格另成立小習慣學院(Tiny Habits Academy)來幫助全世界有需要的人們,迄今已超過6萬多人參與學習如何改變自身行為,養成可持續的習慣。他住在北加州和夏威夷州的茂宜島。
個人網站:bjfogg.com
小習慣學院:tinyhabitsacademy.com
譯者簡介:
劉復苓
明尼蘇達大學新聞暨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曾任公關公司經理與《經濟日報》記者,現為專職譯者,目前旅居於美國亞特蘭大。曾獲兩屆經濟部金書獎,以及政治大學科管好書Top 10。譯作包括《習慣力》、《動機背後的隱藏邏輯》等八十餘本。個人部落格:「Clare的文字譯站」(blog.xuite.net/clarefuling/tw),內容以分享海外生活趣談和旅遊經驗為主。
章節試閱
前言
改變行為習慣很容易、又好玩
小習慣更強大!至少對做出改變是如此。
過去20年來,我發現幾乎人人都想做出某些改變:吃得更健康、甩掉幾公斤體重、更常運動、減低壓力、改善睡眠品質等等。我們想當更稱職的父母和更體貼的伴侶。我們想要能幹又有創意。但無論是媒體報導,還是我在史丹佛大學實驗室裡的觀察,都顯示現今人們承受肥胖、失眠與壓力的程度令人擔憂,這讓我了解到,想要與實際去做之間存有痛苦的差距,而「想要」無法促成「去做」歸咎於許多因素,但人們多半認為是他們自己的問題。他們深受文化價值觀的影響:「全都是你的錯!你應該多運動,但卻做不到,真丟臉!」
讓我告訴你:這不是你的錯。而且造就正面改變並不如你想的困難。長久以來,我們周遭充滿各種迷思、謬論,以及毫無科學根據的善意勸言,在這種環境下你注定失敗。若你曾嘗試改變卻未見效果,則你很可能認定改變非常困難,或是你缺乏動機所以無法成功。這些想法都不對。問題出在方法本身、與你無關。這麼想好了:如果你按照錯誤的說明書來拼裝抽屜櫃,而且零件也不齊全,你一定會感到很挫折,但你可能不會責怪自己,對不對?你會責怪製造商。然而,當我們嘗試改變而失敗,就不會責怪「製造商」,只會一味責怪自己。
當結果不如預期,內心的自我批評就找到了出口,走到台前。我們多半相信,如果我們沒能增加產能、減掉幾公斤體重、或固定運動,就一定是自己的問題。要是當初更上進些、就不會失敗;要是謹遵計畫、或信守對自己的承諾,就會成功了。我們只需要振作起來、發憤圖強就行了,對不對?
不對,很抱歉,一點都不對。問題不在我們身上;問題在我們做出改變所採行的方法,這是設計缺陷,不是個人缺陷。
養成習慣並創造正向改變可以很簡單,前提是你要有一套正確的方法、以人類心理學實際運作為基礎的系統,以及不依賴猜測或錯誤原則的工具。
世俗對於習慣養成與改變的看法促使我們訂出不切實際的期望。我們明白習慣很重要:只要好習慣再多一點、壞習慣再少一點就好了。但我們依舊為了改變而傷透腦筋,依舊以為一切都是自己的錯。我的研究和親身經驗全都顯示這種心態大錯特錯。若想設計出成功的習慣並改變既有行為,你應該做到以下三件事:
● 停止苛責自己。
● 把你的願望分解成數個微小行為。
● 把每次的錯誤看成是新發現,作為改進的參考。
這也許不符直覺,我知道並非每個人都能自然做到,自我批評是一種習慣,對某些人來說,責怪自己不過是大腦的自然反應——就像雪橇在雪地順勢滑到山腳下的破爛道路。
若能遵循「小習慣」流程,你便走上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雪花很快就能覆蓋那些自我懷疑的舊軌跡,新路線立刻成為預設路線。一切都發生於頃刻之間,因為採行「小習慣法」之後,成效最佳的改變來自於感覺美好、而非感覺難受。這段過程完全不靠意志力、不用訂定問責措施、也不需要用獎勵來敦促自己,更沒有某件事一定得做多久的神奇天數。那些舊有的方法並不符合習慣的運作方式,所以不是做出改變的可靠方法,而且還會讓我們難過。
本書揮別人們對於改變的所有恐懼,更重要的是告訴你如何輕鬆愉悅地拉近現狀和理想之間的距離(無論有多大)。《設計你的小習慣》將指引你破除舊方法、換成全新的改變框架。
我與你分享的這套系統不是憑空臆測,它經過多年來的研究與精進,已有四萬人接受實測。我親自指導這些人、每週搜集數據,因此知道「小習慣法」的確卓有成效。它用有效原則取代誤解、並以具體流程替換籠統建議。IG合夥創辦人、同時也是我以前的學生將與你分享他設計全新app時,對於人類行為的發現,你將能使用一樣的方法,為自己與他人的人生創造出突破性的改變。最棒的是,你能樂在其中。一旦移除所有主觀判斷因素,你的行為全然成為科學實驗。具備探索和發現的精神是成功的必要條件,而非只是意外收穫。
建立習慣的行為設計,要這樣做
歡迎來到行為設計的世界!這是一套綜合系統,我用它來釐清人類行為,並設計出簡單的方法來改變人生。我早期在行為設計上的成果,成功協助創新者創造出無數產品,供數百萬人每日用來健身、省錢、增進行車效能等等。親眼見證用這些方法來設計商務解決方案的功效後,我把研究重點轉到個人層面:該如何改變我們自己的行為?於是我改而專攻一般人想要做出的改變。我攬鏡自照,看到許多可以改進之處。我決定嘗試每一位「共好」(gung-ho)科學家都曾做過的事——用我自己來實驗。
我為修正自己想要融入生活的行為,做了不少愚蠢、但後來都非常成功的事情,像是每次上完廁所就要做兩次伏地挺身。我也做了看來合理、卻一敗塗地的事情,像是每天午餐吃一顆柳丁。遇到事情行不通,我就回到我的理論模型、把發生的事情分析一番。我開始看出模式、相信我的預感、調整方向,並不斷重複實踐。
即使我本身是行為科學家,我還是得去學習如何在生活中創造習慣。對我來說,這並非顯而易見、自然而然,而是個得刻意執行的流程。但我透過不斷練習,把我的弱點一一變成優勢,六個月後,我的人生有了重大改變。我減掉了九公斤,覺得自己更健康、更強壯。在工作上,我比以前更有成績、更有效率。我開始在早上吃雞蛋和菠菜,並把白花菜沾芥末醬當下午點心,凡是對我沒好處的食物我都不吃。我每天起床後,就先進行一連串振奮精神的習慣,還精心設計(並不斷修正)生活與環境,以改善睡眠品質。我在跌跌撞撞中有所體悟,發現我做出改變的能力日增、動力不斷提升。我累積了幾十個新習慣——多半是小習慣——它們以聚沙成塔之勢創造轉變。維持這些小習慣感覺不難,用這種方式來追求改變不但自然、居然還蠻好玩。
我非常樂見這些結果,於是我從2011年開始教其他人使用我的方法。讓我驚訝又興奮的是,我一開始只想在行為設計領域做個異想天開的自我實驗,沒想到卻成為正名為「小習慣」的有效方法,堪為個人轉變最快又最簡單的工具。
在繼續介紹之前,容我先澄清事實:光有資訊不保證一定能改變行為。這是人們常犯的錯誤,就連熱心的專家也不例外。他們的想法是:如果我們提供人們正確的資訊,就能改變他們的態度、進而改變他們的行為。我將此稱為「資訊—行動悖論」。許多產品和計畫(以及熱心的專家)都直接把教育人們當作改變人們的方法。這些專家會在專業研討會中說這樣的話:「要是人們知道事實就好了,他們就會做出改變!」
檢視你自身的經驗,就會知道光有資訊並無法改變你的人生。這當然不是你的錯。我從2009年就開始研究習慣的形成,這一路以來,我發現只有三件事情能夠創造持久改變:大徹大悟、改變周遭環境,或從細微處改變自身習慣。讓自己或別人突然頓悟很困難,甚至不大可能,除非我們擁有神力(我沒有),否則應該先刪去這一項。但好消息是:其他兩項的可行性很高,只要能遵照對的計畫,就能造成持久改變,而「小計畫」是讓環境與小步驟發揮最大力量的新方法。
創造好習慣是好的開始,而創造超小的好習慣則是發展更大習慣的途徑。一旦了解「小習慣」是如何奏效(以及它為什麼奏效)就能一口氣做出大改變。你可以終止不良習慣,更可以著手列出像是跑馬拉松之類的願望清單。
我會指引你度過每一種你改變行為時可能會遇到的場景。「小習慣」的基本做法是:找個你想要做到的行為、從超小規模做起、自然融入生活中、然後把它養大。若想創造出長遠的改變,則最好從小處做起。原因如下:
小習慣做起來快
時間。它永遠不夠,我們總想要更多。我們在車裡吃漢堡、哪怕是醬汁滴得到處都是,陪小孩到海邊玩、還會一面開視訊會議,這都是因為我們覺得時間不夠用。這種壓力導致匱乏心態,也就是說我們認定時間永遠不夠,不可能會有額外時間來培養新的好習慣,因此拒絕改變。每天運動30分鐘?每晚烹煮健康菜餚?天天寫心情日記?別想了。誰。會。有。時。間。
你大可責備自己無法改變。或者,你可以讓日子過得更輕鬆,就從小習慣開始。運用「小習慣法」,做到30秒內能夠完成的小動作,便能迅速養成新習慣,然後讓它們自然而然擴大規模。從小處著手,不用擔心時間夠不夠,就能開始創造巨大改變。執行「小習慣」時,我建議人們先找三個非常微小的行為開始做起,就算是一個也可以。壓力越大、時間越少,這套方法就越適合你。無論你有多渴望培養某個健康習慣,要是你一開始野心太大,就根本就無法達成。野心太大,則新習慣難以持續。在許多人的日常生活中,小習慣不僅是最佳選擇,很可能也是唯一選擇。
小習慣能馬上做
從小處著手對你和你的生活都是最實際的方式。小習慣讓你能立刻開始,無論你的人生是處於絕望漩渦,或是除了過勞之外還算幸運,它都能夠配合你。每個人都有需要面對的生活際遇、不甚理想的思考模式,以及逃避現實的心理,在在讓我們綁手綁腳。我們可以對此感到沮喪羞愧、或者,可以利用「小習慣法」來破解現狀。
我不會在書中列出具體習慣,我只是分享這套方法,讓你能培養出任何你想要的習慣。你自己挑選你要的習慣。不過,現在我只在此破例一次,邀請你開始在起床後練習一個新習慣。它非常簡單,而且只要三秒鐘。我稱它為「茂宜習慣」(Maui Habit)。每天早上一起床立刻說這句話:「今天會是很棒的一天。」且說的時候,盡量感覺樂觀與正向。「小習慣」的配方如下:
多年來,我幫助數千人把「茂宜習慣」融入生活,成效斐然,我自己也身受其惠。茂宜習慣養成後,你便能立即而且毫不費力邁向更美好的未來。
你也可以把這項習慣稍作變化。有些人每天早上必說的話內容有點不一樣,像是「今天會是很讚的一天。」如果你覺得改換其他字詞會比較有效果,就依需要調整。
有些人改變說這句話的時間。有人早上在鏡子前面說這句話,而我很確定我沒辦法這麼做。(我盡量不在起床後馬上去照鏡子,太邋遢了!)但如果你每天起床都會去照鏡子,就改成這樣做吧!我建議你先從上述配方卡上的經典版本開始說起,然後再視需要加以調整。
我每早進行茂宜習慣時,說完這句話以後會停頓兩到三秒,這時我還睡眼惺忪,而我想讓自己充分理解箇中意義。
如果你說這句話時並不覺得今天會很棒,我建議你還是說出來。我有時覺得對新的一天感到疲累、茫然或焦慮,但我早上還是會說這句話。當下我坐在床邊,努力感受樂觀。但如果這種感覺很假,那麼我會調整句子內容和說它時的語調:「今天會是很棒的一天,從某種角度來看。」
我發現即使在糟透的情況下,這麼做居然有幫助。我煩惱一整天是否能安然度過,而這句話(即便我說它的口氣充滿質疑)似乎小開門縫、可望通往很棒的一天。結果,實際情況往往是這個樣子。
請把茂宜習慣想成每天早上三秒就能完成的簡單訓練,它能讓你了解開始一個新習慣有多簡單,而且也能幫助你學會行為改變唯一最重要的技巧——覺得成功。
小習慣不易失敗
我的一位朋友有個18個月大的嬰兒名叫薇拉、最近剛開始會走路。前幾天,薇拉在我家門口追逐我的狗,米利,我眼看著薇拉絆倒好幾次。鋪磚人行道和水溝蓋對於蹣跚學步的幼兒是一大挑戰,但她摔倒後總是立刻爬起來。薇拉不時發出尖叫聲,但沒受什麼傷,所以何不繼續跑?如果是我,剛學會走路又一直在硬石磚地上摔倒,我一定滿身是傷。以我的身高(我180幾公分)摔倒會更痛。
把同樣的概念用在展開新行為或習慣。如果你是瑜伽新手,則可以從許多地方開始,但風險程度各有不同。你可以從初階的拜日式開始、購買附近瑜伽教室不限制上課次數的月票,或搭飛機到印度進行一個禮拜的瑜伽之旅。每一種選項所投注的時間、金錢和期望大不相同。很少有人會在沒上過瑜珈課就直接去印度朝聖,為什麼呢?我們如蜥蜴大小的大腦本能就知道這麼做的風險有多高,一開始野心太大,會覺得很難執行。如果我連在茂伊島灣區公園都不大會衝浪,則我更不敢直接挑戰另一邊的巨浪,我很可能會受傷,也許就此失去信心,甚至連小浪都不敢嘗試。我何苦這麼折磨自己呢?這聽起來一點都不好玩,還是繼續在灣區公園衝浪比較妥當。
採行「小習慣法」,就可以把風險因素從等式中剔除。小習慣也可以暗中進行,不讓人發現就能開始改變。沒有人會對你冷嘲熱諷,你不會因此承受太多壓力。
這些行為極其微小、執行計畫又具彈性,不會有什麼情緒風險。「小習慣法」沒有真正的失敗,頂多會有小挫折,但如果你重振旗鼓,那就不是失敗,而是新習慣正在形成。
小習慣終會長大
20年來,我發現想讓規模變大的唯一可靠方式,就是從小處做起。我以前的學生,艾咪,是個全職母親,她想成立一家教育媒體公司,想到自己當老闆、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她備感興奮。但有太多事情需要考慮:招募新員工、尋找辦公室、了解稅法。她想拖延法律協議這類要事、選她喜歡的事情先做,像是設計商標等等。但她光是撰寫創業計畫就花了太多時間,而且想到一手創立的事業可能瓦解讓她感到無力。艾咪一心想要自創公司,而且不斷承諾自己會盡快處理大挑戰——但幾個月之後,她還是只說不做。
關於改變有個普遍的迷思讓艾咪裹足不前,那就是:不做到最好就乾脆不做。我們活在一個重視即時獎勵、抱負至上的文化裡,很難做到甚或接受循序漸進,但這才是培養有意義的長期改變所需要的。人們會因事情進展太慢而心灰意冷,這很自然、而且正常,但也會讓我們註定失敗。
當艾咪得知「小習慣法」後,她發現要吃掉大鯨魚,就要效法謝爾.希爾佛斯坦(Shel Silverstein)詩裡的小姑娘梅琳達.梅一樣,一口一口的咬。艾咪拋開要做就做到最好的想法,決定從小處著手。她每天早上把女兒送到幼稚園以後,就把車停在路邊,在便利貼寫下一件必做事項。只寫一件事。每一件事都是她可以立刻完成的:寄一封宣傳電郵、排定專案會議、草擬病患指南的前言等等。專心寫下一件事情,這個簡單的動作造成連鎖反應、鞭策自己一整天,最後她終於成功創辦事業。看著儀表板上的便利貼,開車回家時,成功感也一路追隨。她開到家門口後,就撕起那張亮粉紅色的小紙條,拿進家裡造就立即的成功。
一個小動作或一小口食物,一開始也許感覺沒什麼大不了,但卻能賜予你動能、讓你追尋更大的挑戰與更快速的進步。沒多久,你就已經吃掉一整條鯨魚了。
小習慣不靠動機或意志力也做得到
外界關於行為改變的言論多半會誤導你,得特別小心。即使是常被引用的學術理論往往也無法在現實中改變人們的生活。如你所知,動機和意志力受到廣泛討論,人們總在尋求奮發振作與持久不懈的方法。問題是,動機和意志力天生易變,一點都不可靠。
讓我舉個實例說明:來自芝加哥的茱妮是我見過最有改變動機的人,她嗜糖成癮,已威脅到她的健康、家庭和工作。茱妮是廣播電台晨間節目主持人,每天行程滿檔,總是來匆匆去匆匆。午間她不吃正餐,只喝星巴克的焦糖瑪奇朵。廣播工作步調緊湊,她認為她需要補充足夠糖分才有力氣。茱妮堅信刺激性食物能讓她精力充沛,而冰淇淋就是最好的選擇,而且是泡泡糖與餅乾麵糰口味的冰淇淋。她每天回到家總是完全虛脫、倒臥在沙發上,只能放任兩個孩子打電動。
在我認識茱妮的幾年以前,她母親因糖尿病去世。這對她應該是當頭棒喝,是她做出改變的動機。可是,茱妮卻用更多的泡泡糖冰淇淋來麻醉失去至親的痛苦,光是那年夏天就重了快七公斤。沒多久,她的兩個姊姊都被診斷出糖尿病,接著她的外婆也死於糖尿病。病魔一一找上她的家人。多年來,茱妮認為自己只是愛吃甜食、不算成癮,此時她才驚覺事態嚴重,她已經失控了。
她改變的動機高漲,數度戒糖,最多只撐一天,也許兩天,然後她又會心情低落、難過,開始狂吃甜食,眼看著體重計的數字繼續增加。
茱妮認為戒糖成功的關鍵在於意志力,一定是她拒絕甜食的決心不夠。她因此感到沮喪挫折,因為她一向認為自己意志堅定,畢竟要不是擁有這樣的特質,她也做不出手上那個大型行銷廣播節目。然而,戒除某個習慣全靠意志力的想法大錯特錯。後來,茱妮因工作需要而參加行為設計訓練營,有機會仔細檢視她的生活,這才發現她嗜糖成癮根本是設計問題、而非個性缺陷。她的動機一直搖擺不定並不是她的錯,不是道德的問題。
茱妮了解到,行為設計有句關鍵準則:簡單才能改變行為,於是把努力重心轉為創造眾多小習慣,這些習慣規模極小、但影響甚大,能幫助她一舉消滅她愛吃甜食的習慣。她重新設計生活環境,把甜食全部丟掉,換成糖分較少、但她還是愛吃的零食,而不是芹菜和紅蘿蔔這類不好吃的健康替代品。她培養出一連串的運動和飲食習慣,讓她無暇產生吃甜食的慾望。茱妮還發現她一直走不出悲傷也和甜食癮有關,所以她又再創造了幾個習慣,從小處做起,來幫助她用更正面的方式來處理情緒。當悲傷湧現、眼看要將她淹沒,她會去寫日記或找朋友,而不再隨手把糖果塞進嘴裡。也許最重要的是,茱妮能夠以開放與善待自己的心態來進行每一個新習慣。她偶爾也會破戒,但她不再認為是自己個性上的失敗,而是能用來改進未來的行為設計。
讓改變維持小規模、並放低期望,才能不受動機和意志力這類口惠不實的因素所影響。小習慣很容易完成,你也就不需要倚賴不可靠的動機。
小習慣才有改變能力
使用「小習慣法」,無論成功有多小,都還是令人振奮,藉此利用大腦的神經化學效應、將刻意行動迅速轉換為自動習慣。成功感幫助我們深植新習慣,並促使我們做更多。我每週都從我搜集的「小習慣」數據看到這些結果,而且不僅如此,「小習慣」能讓你學會如何在生活中感覺美好。讚美自己、而非鞭策自己,這種能力能為改變扎根。
琳達十年前在遭遇我所謂的颶風級人生劇變時、種下了她的第一顆「小習慣」種子。當時,在她成為「小習慣」教練之前,她不幸遭逢一連串悲劇。不過幾年的時間,她兒子死於藥物過量、女兒被診斷出躁鬱症、而家族企業幾近倒閉。在這段承受莫大痛苦的日子裡,琳達發現她先生出現阿茲海默症的早期徵兆。她勉力接下兩人事業,卻又發現先生的病讓他判斷力下降,幾次錯誤的決策、再加上景氣不佳,事業面臨走上破產法庭的命運。他們失去了積蓄、房子、還有琳達夢寐以求好不容易擁有的馬場。這一連串災難凡人難以承受,而且絲毫沒有沮喪或驚呆的餘地,她有孩子要養、有事業要拯救。她悲痛欲絕卻無暇宣洩情緒,因此很快便陷入憂鬱。
要如何讓自己走出來呢?琳達開始實行「小習慣法」時,曾告訴我,她每天早上睜開眼,會先躺在床上求主賜她力量。她想要振作精神、她想要起身下床、她想要為孩子堅強。但她連起床站起來都沒辦法。她執行「小習慣法」以後,終於能專心只做好一件事情:每天早晨的挑戰。她想要用希望迎接一天、而不是憂鬱。她實驗了許多習慣,終於發現最適合的一個,那就是她聲稱「拯救了她人生」的茂宜習慣。這小小的調整,這關鍵的行為,居然是轉變的樞紐。現在,她每天早上起床,雙腳落地,大聲說出這句話:「今天會是美好的一天。」
一切開始感覺不一樣了。非常不一樣。
對琳達來說,小習慣是唯一的選項。她需要從小處做起、再逐漸擴大規模,而且她需要這種良好的感覺。這小小的習慣促成了其他讓她感覺成功的習慣,幫助她做事更有效率、保持健康、並為孩子堅強。但更重要的是,這些新習慣成為播撒在她生命裂縫中的小小種子,並且成長、茁壯。即使新裂縫不斷出現,琳達也能看出她擁有讓自己感覺成功的能力。她的確很成功,周遭成功的證據越來越顯著,她只要繼續澆灌就好。
六年後,琳達已經指導數千人使用「小習慣法」。她熱愛這份工作。如今,她不否認她的生活依舊艱苦,但她早上起床時不再遲疑。她知道小習慣才有改變能力,所以她起床後立刻站起來,說出這短短的一句話:「今天會是美好的一天。」
設計小習慣,從一把「鑰匙」開始
我並非突然在某一天決定要無所不用其極地推廣小步驟(baby step)。我首先是發現人類行為是如何運作的。
我花了十年的時間研究人類行為,一心想找出打開奧祕的鑰匙,終於在2007年找到了。答案居然非常簡單。起初我很難相信之前居然沒人發現,但現在我明白有些奧祕就像謎語,不知道答案時,似乎很難解開,一旦看出答案,解決方案就變得顯而易見。用我發現的答案,可以解讀行為。所有行為。
把牙刷放在新地方、每天早餐前清空洗碗機、傍晚到花園澆花、早上等咖啡煮好時做兩下深蹲、每週三把垃圾拿出去、抽菸、不抽菸、看手錶現在幾點、看手機現在幾點、凌晨三點滑IG、下班回家親吻另一半、鋪床、不鋪床、吃巧克力、不吃巧克力、讀這本書、不讀這本書、你努力多年想培養的那個習慣、你努力多年想戒除的那個習慣。
這些行為當中,有些是好習慣、有些不是。
我發現到,這些行為全都來自於相同的成分。它們的關係驅動我們每個行為與反應,它們是人類行為的基本元素。
我在本書與你分享我的行為設計模型,幫助你釐清對於行為的看法。我也會說明如何用我的方法,指引你設計你的習慣。書中提及的所有模型和方法整理於附錄「行為設計:模型、方法和準則。」
我的模型和方法有行為科學研究為憑、相關領域資料為據。你可以在TinyHabits.com/references找到龐大的參考資料。
接下來我會給你各種重新設計習慣所需的練習,如果你想更進一步,TinyHabits.com/resources提供諸多練習表和其他資源。
當你知道要如何調整人類行為成分後,就能開始對付生活中任何行為改變的挑戰。也就是說,你不會再感到卡關、終於可以成為你想要成為的人。如果這聽起來很棒、很瘋狂又有點難以置信,我會一路陪伴你,與你分享我協助數萬人改變人生的經驗。
那麼,我們要從哪裡開始呢?就從打開奧祕的鑰匙開始吧!接著我們來看「福格行為模型」(Fogg Behavior Model)。
開始執行小習慣的小練習
學會「小習慣法」的最佳方式就是立刻開始執行。不要等待,馬上進行我之前說過的茂宜習慣。除此之外,再加入以下練習。所有的練習都不求盡善盡美,要調整成「習慣客」(Habiteer,專指執行小習慣的人)的心態:直接投入,邊做邊學。過程中完全不用有壓力或緊張,你要會變通、並樂在其中!
練習一:使用牙線的習慣
你已經知道如何用牙線清潔牙齒,而且是全口的牙齒,但如果你也和多數人一樣,尚未養成使用牙線的習慣,則這件事沒有在你的日常生活中自動進行。以下練習能幫助你做出改變,先專心讓這項習慣自動化,規模大小等之後再說。
步驟1:找一種你喜歡的牙線,你也許需要試用各種不同的款式,才知道哪一種最適合你。
步驟2:把牙線放在浴室盥洗台上,最好是在牙刷旁邊。
步驟3:放下牙刷後,拿起牙線盒、拔下一段牙線。
步驟4:用牙線清一顆牙。
步驟5:對鏡中的自己微笑,為自己創造了一個新習慣而感到高興。
注意:之後如果你想要,可以多清幾顆牙齒,但只要超過一顆牙都要視為加分。你已付出了額外的努力。
練習二:每天吃巧克力
每天吃少量的黑巧克力對健康有益,讓它成為你的每日習慣。
步驟1:購買你認為健康的黑巧克力。
步驟2:每天早上把咖啡煮上或吃維他命時,吃一小口黑巧克力。行為順序可能如下:我早上吃下最後一顆維他命後、會吃一小口健康的巧克力。
步驟3:好好品嚐巧克力的滋味,對於生活中增加了一個健康的習慣感到快樂。
注意:每天吃巧克力的習慣不宜擴大,把它想成養一株日本盆栽,超小但啟發人心。
練習三:提醒自己,感覺美好的改變效果最佳
若要從本書選出一個我希望你能全然接受的觀念,那會是:人們在感覺美好之下改變效果最佳,而不是感覺難過。為此,我幫你創造了以下練習。
步驟1:在小紙條上寫下這句話:我在感覺美好之下改變效果最佳,而不是感覺難過。
步驟2:把這張紙條貼在浴室鏡子、或任何你常會看見的地方。
步驟3:常常唸這句話。
步驟4:留意這個道理對你生活(以及周遭人們)的影響。
前言
改變行為習慣很容易、又好玩
小習慣更強大!至少對做出改變是如此。
過去20年來,我發現幾乎人人都想做出某些改變:吃得更健康、甩掉幾公斤體重、更常運動、減低壓力、改善睡眠品質等等。我們想當更稱職的父母和更體貼的伴侶。我們想要能幹又有創意。但無論是媒體報導,還是我在史丹佛大學實驗室裡的觀察,都顯示現今人們承受肥胖、失眠與壓力的程度令人擔憂,這讓我了解到,想要與實際去做之間存有痛苦的差距,而「想要」無法促成「去做」歸咎於許多因素,但人們多半認為是他們自己的問題。他們深受文化價值觀的影響:「全都是...
目錄
書名頁
前言 改變行為習慣很容易、又好玩
第1章 觸發行為的3要素
第2章 要素1 有動機——讓志向匹配你的黃金行為
第3章 要素2 有能力——使行為簡單到隨時順便都能做
第4章 要素3 有提示——善用錨點時刻啟動行為
第5章 情緒創造習慣
第6章 從小習慣開始個人徹底改造
第7章 解開糾結的壞習慣——系統性解決方案
第8章 大家一起來改變
結語 改變一切的小改變
致謝
附錄
書名頁
前言 改變行為習慣很容易、又好玩
第1章 觸發行為的3要素
第2章 要素1 有動機——讓志向匹配你的黃金行為
第3章 要素2 有能力——使行為簡單到隨時順便都能做
第4章 要素3 有提示——善用錨點時刻啟動行為
第5章 情緒創造習慣
第6章 從小習慣開始個人徹底改造
第7章 解開糾結的壞習慣——系統性解決方案
第8章 大家一起來改變
結語 改變一切的小改變
致謝
附錄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