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關全球安危的防疫作戰,暴露了民主政體的脆弱,
封關、封城、宵禁,以及各種行政命令的自由限制,
原是威權國家常用的手段,如今竟然輕易地出現在民主國家。
本書首先定義民族主義為何,以及背後的意識形態和動機,再來以類型學的方法來論述,選錄60餘位民族主義的專家學者,其中包含:〈原生論〉/紀爾茲(Clifford Geertz)、〈持久論〉/羅倍拉(Joseph R. Llobera)、〈現代論〉/葛爾納(Ernest Gellner)、〈後現代論〉/霍爾(Stuart Hall)、〈族裔象徵論〉/史密斯(Anthony Smith)等,針對歐美數年來研究民族主義的成果,做一次全面性的閱覽,探討其價值、意義與缺失,呈現最真實的面貌,讓讀者了解在不同時空下各種民族主義的發展與演進。
作者研究民族主義與時俱進,本書亦收錄了當前爭議性很大的「疫苗民族主義」(Vaccine nationalism)。自2020年8月,世界衛生組織(WHO)祕書長譚德塞開始使用這個名詞之後,國際媒體紛紛報導、轉述,也激起學術界的廣泛討論。表面上各國都譴責「疫苗民族主義」,暗地裡卻互相競爭,有的用疫苗做外交,有的拿疫苗當作政治籌碼。其重點在於疫苗的生產與分配,在在突顯出貧富不均、不公不義與相對剝奪感。作者從民族主義的二元論出發,嘗試找出明確的分界線,探討「疫苗民族主義」的本質與發展軌跡。
作者簡介:
羅志平
出生於金門烈嶼,高中畢業後來台。先後就讀於文化大學史學系、輔仁大學歷史研究所,1994年獲文化大學史學博士,曾任義守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現任義守大學觀光餐旅學院餐旅原住民專班教授。著有《清末民初美國在華的企業投資》、《民族主義:理論與類型》、《金門行業文化史》、《夢回笠嶼》、《爺們的天空──金門學術研究略論》、《民族主義與當代社會──民族主義研究論文集》等書。
章節試閱
▍第一章 導論──民族主義研究概況
麥克阿瑟將軍(Douglas MacArthur, 1880-1964)曾說:「老兵不死,只是凋零。」民族主義亦如是,一直就潛伏在人們的心中,當時局需要,有人召喚,就會像神經抽搐一樣再度震動起來。比利格(Michael Billig)在《平凡的民族主義》一書中說,民族主義像一面旗子,不用的時候捲起來,想用時拿出來搖兩下。民族主義曾經是一門顯學,除了「卷帙浩繁、觀點歧異」外,新的資料還在不斷增加中。只是,經過一個世代的爭議,在社會科學的領域中,民族主義議題已有點疲乏,成為一門過時的(passé)學術,很難再引領風騷、鼓動風潮,但不表示已經「終結」。
一位很有名的英國出版商葛蘭克(Victor Gollancz)曾說:「在所有的邪惡中我最厭惡民族主義。」當代人對民族主義的情感是極端的兩極化,民族主義者和國家領導人希望藉由操縱民族主義(對內或對外)來取得政權或鞏固權位,而企求世界和平的人道主義者和知識分子卻經常大聲譴責民族主義。不論哪一種立場,都無助於我們理解歷史的真相。史家不是法官,不對個別的歷史現象做出判決,我們追求的是真相,也正因為如此,當民族主義寂靜無聲之時,正是史家辛勤耕耘之時。
這些年來台灣的政治氛圍使我們無法自外於民族主義的紛爭,仔細分析這些民族主義言論,不免為我們對西方民族主義理論的無知感到心慌,西方民族主義的研究已超過一個世紀,累積的文獻就算用「汗牛充棟」來形容也不為過。而我們除了翻譯幾本名家著作外,所有的研究似乎都還在起步階段,甚至無法純粹以研究西方民族主義理論為目的,一些前輩學者終究還是被「統獨論戰」的漩渦淹沒。霍布斯邦(Eric Hobsbawm)曾說:「一旦『民族』的概念離開了『民族國家』這個實體,就會像軟體動物,被從其硬殼中扯出來一樣,無法定出形狀。」我們的宿命卻是一旦不談政治,民族主義研究只是象牙塔中的「神主牌」,逢年過節拿出來擦拭一下,有些甚至不能觸碰。更令人扼腕的是「斷章取義」地各取所需,完全漠視學者研究的真諦。誠然,民族主義是很複雜的現象,但也不是完全沒有規則可循,可以任人隨意潑灑各種顏料。任何一種理論、一句話都有它的時空背景,不一定都適用於所有的世代,或被移植於別的民族,當我們在引用這些言詞時,必須審慎,否則只會讓民族主義的爭議更加沒完沒了。
為了不讓研究失焦,本書將研究重點放在「人」的議題上,包括被研究的人和研究的人。民族主義,不論如何定義,最後還是要回到「人」的身上,此處的「人」可以是民族主義者、學者、政治菁英或一般大眾,他們是民族主義的建構者,也是民族主義的承受者。因此,離開了「人」,民族主義只是一個空的名詞。安德生(Benedict Anderson)說民族是「想像的共同體」,是誰想像出來的?當然是某一群人。在不同的時空和場景,我們會用不同的名詞來稱呼「這群人」,包括族裔、種族、民族群體或民族,但不論如何稱呼都不能否認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不是個別人群的組合。這「一群人」有它的群體意志,它的發聲者就是倡議民族主義的人,通常被稱為菁英。如何了解「這一群人」的想法,有二個途徑:透過「民族主義者」去了解族群的集體意志,或是經由學者的研究間接地進入民族主義的體系。
按常理來說,不應將民族主義者與學者相提並論,前者訴諸於情感的煽動,後者需要理性的思考和解析,民族主義者是民族的產物,學術研究則要力求具有普世價值。在別的領域中,或許可以接受這種規範,但是在民族主義的領域,每一個人都是民族主義者,學者也不例外,這只是程度問題。而且,在本書的研究中,我們發現多數的學者之所以走上民族主義的研究之路,通常背後都有著與民族主義難以割捨的關係,學術研究往往只是他們表達民族主義情感的管道。這種現象尤其表現在近代的中國知識分子身上,像梁啟超和章太炎,他們兩人都是著名的學者,而且也是公認的民族主義者,章太炎一生都在追求所謂的新民族主義。「學者」的頭銜對他們來說沒有意義,能夠在民族的歷史中留下紀錄的不是他們的著作,而是他們身為民族主義者的身影。本書特別強調學者的民族主義色彩,旨在提醒讀者唯有了解學術研究與大環境的關係,才能善用學術研究的成果。
以人作為研究的主軸,是一種新的嘗試,方法上還不夠成熟。例如個案的選擇、學者的定位,與分類標準的建立都有太多個人的主觀意志。本書所選取的學者與人物,有一部分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但大多數的例子都是這一領域中的一種共識。用「巨擘」與「經典」來形容或許太沉重,但是如果否決了他們的重要性就找不到人來指引我們研究民族主義了。民族主義的發展至少有二百年,較具學術規模的研究至少也有一百年,因為涉及的範圍太廣闊,累積的文獻與資料也就難以細數。如此龐大的資訊確實令人望之卻步,理論與觀點之多常令人眼花撩亂,無所適從。事實上,這一門學術沒有想像中的複雜,只要把握幾個原則,文獻太多並不是負擔,理論太雜亂也不是問題,如果方向正確,焦點集中,有時候甚至會覺得典籍太少。
本書以「類型學」出發,參考了五種類型的資料:首先是「文獻」,即書信、講稿與文章,這類文件最能反映當事人的思想,這些「檔案」不須花太多時間去搜尋,類似的選輯與彙編相當多,這些書雖然只收錄了部分的資料,但是配合相關主題,仍有其價值,並且也是很好的指引。第二種資料是學者的重要著作,一些「大師」級的學者著作等身,但並不是都值得閱讀或必須讀,在二三十年的研究歲月中,他們的作品其實也是相當龐雜,未必都適合本書主題,但某些大家熟悉的「傑作」需要仔細分析,因為它們最常被引用,或被批判,它們是民族主義研究的基準。第三種來源是百科全書與工具書,因為本書提到很多不同的國家、民族、人名、地名與術語,都需要註解,或進一步解釋,以幫助讀者了解。第四種資料是期刊論文和論文選輯,或「讀物」一類的資料。民族主義曾經是歐美各大學與研究所中的顯學,各種編輯給學生閱讀的文章或著作摘要不勝枚舉,就深度而言或許不是很充足,但涵蓋層面絕對足夠作為我們的參考。第五種資料來源是網際網路,某些網頁確實提供我很多研究資訊,我雖然閱讀過很多網路文章,但在本書中很少加以引用(除非有詳細的作者與固定可查詢的出版單位)。網路上的資料,多數可以追溯到原先的書面資料出處,加上網路技術的不可靠,還是盡量節制使用。
本書除〈導論〉與〈結論〉外,共分五章,第二章先解釋一些名詞,如何定義決定最終的結論。定義看似簡單,其實它關係到整個研究的成敗,好的定義會被後人一再引述,譁眾取寵地標新立異則只有短暫的光芒。然而,每位學者都不希望陷入他人的巢臼,因循前人的思想,畢竟,有創意的研究才有學術價值。這是民族主義研究的兩難,如何拿捏就看學者的功力。在本書中需要界定的詞語太多了,如果說民族主義研究有一半的時間都在做定義的工作,這話絕對不誇張。本章先分析民族與民族主義這兩個互為表裡的術語,任何人,不論是民族主義研究專家或一般人,或多或少都已對這兩個術語心存定見,而且可能已根深柢固,難以再容納新的詮釋。定義所呈現的意義不是「對或錯」的問題,而是符不符合時間與空間的需求。沒有一體適用的定義,也不會有可行之四海的定義。因此,了解定義的背景就變得相當重要。「誰說的」,將是本書的一項核心價值,將研究回溯到人本身,可以澄清很多無知與誤會。
第三章為新作,從民族主義的二元論分類出發,探討當前爭議性很大的「疫苗民族主義」,這個名詞雖新,但內容並沒有超越傳統的民族主義類型。因此,作者用了一個副標題,名為「前世今生」,用以闡明,所有的民族主義都是舊的。把民族主義一分為二是最簡單的邏輯,但通常問題也最大。在人類發展史上,有一種習慣,喜歡將知識簡單地分為二種,思想史上稱它為「二元論」或「二分法」。這種「二分法」幾乎出現在各種學術研究中,不是民族主義研究所專有,但是用於民族主義研究它的特色更明顯。二元論的思考是一種習性,嚴格說起來,不符合科學的精神。被歸類的兩種類型,同時並存於光譜儀上,中間實在不容易找出明確的分界線,有一個範圍很廣的「模糊空間」存在,這個「灰色地帶」往往才是最值得研究的議題。事實上,「二分法」並不是A與非A的邏輯學,它只是眾多類型中較突出的兩種,也就是說,它的結果最終還是得回到「多元論」的架構。任何人都可以輕易地非難「二分法」,但是沒有人能否認「二分法」的效用和影響力,從某個角度來看,所有的民族主義類型,都是建立在「二元論」的雛形上。本章雖然只談新與舊,事實上它包含了空間的思考、時間的思考、道德判斷的思考,以及就民族主義內容所做的本質思考。
第四章分析各種民族主義研究的理論。不論主張舊或新,民族主義勢必要有個起點,不同的觀點,於是就產生了不同的理論。基本上,本書接受法國大革命作為民族主義的起始,相信現代意義的民族國家與民族主義運動都是近代才有的現象,在此之前可能已經存在民族意識或民族情感,但是作為一種世界體系下的政治單位和完整的政治學說,無論如何,民族與民族主義都是現代的產物。大致而言,最近二百多年的民族主義研究,約可分成四個階段:首先是十八、十九世紀的萌芽期,此時期主要是民族主義者的想法和宣傳,對學者而言,「民族主義」一詞只是不經意掠過的詞語。學者真正投入民族主義研究始於第二階段,即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民族自決的原則上,歐洲的民族地圖重新洗牌,此時期的研究學者主要為歷史學家。第三階段大致上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一方面是民族主義的激化引發戰爭,另一方面則是亞非國家反殖民運動的出現。民族主義研究的重心與對象由歐洲轉向了其他地方,此時期的研究學者以社會學家居多,目的在建立一種「典範」,用以解釋各種民族主義運動。
1980年代末蘇聯解體產生了一些新的國家,民族主義研究進入另一個階段。這些國家雖是新的,民族卻是舊的。學者研究的重點通常是「族裔」與「認同」問題,參與的學者變得相當複雜,文學、語言、女性主義、心理學等都各自從不同的觀點來解釋民族主義。相較於前一階段的建立「結構」,這個階段所做的事可稱之為「解構」。這四個階段不單純只是歷史的分期,它也是某種形式的分類,也就是說每一個階段代表了一種民族主義的類型。
民族主義研究的第一前提是關於起源問題,認為民族主義是現代現象,並以此立場進行研究的學者,我們稱他為「現代論者」。認為民族自古即有,一直延續到現在,宣傳此種主張的學者稱為「原生論者」,介於二者之間的類型稱為「族裔象徵論者」。另外,又從「原生論者」分出「持久論者」,由「現代論者」產生「後現代論者」。1980年代以後,整個民族主義的研究市場幾乎都是「現代論者」的天下,這些學者分別就經濟、社會與政治的層面來解釋民族主義的起源和發展,成果相當豐碩,今日所看到的大部分文獻和知名的學者,不論他們是否願意被冠上「現代論者」的稱號,都明顯傾向於從現代化的觀點來解釋民族國家與民族主義。這一章主要用以介紹學者及其作品,透過學者與時代的關係,還原各種理論學說的時空環境。
第五章比較各個學術領域的學者所建構的民族主義類型。研究民族主義的學者相當多,從學術分業來看,至少有八個學門,包括歷史學、社會學、政治學、人類學、文學、國際關係、心理學與國際法,甚至女權主義運動也開始關注民族主義的議題。就數量來看,能夠占有市場的大概只有前面的三種,即歷史學家、社會學家和政治學者。某些學者確實不容易加以定位,但是從他的主要學術訓練、教學與著作,大致上還是可以判別他的傾向。整體上來看,歷史學者傾向於從民族主義的發展進程來加以分期或分段,每一個進程就是一種類型。歷史學者分類下的民族主義類型通常都含有時間因素,而且大部分都是已完成的類型,他們所舉的例子因為有充分的證據,因此爭議性不大。社會學者傾向於從「族群」的角度來分類民族,從「運動」的進行來分類民族主義,以「建國」的完成來評判民族主義的成功或失敗。如果說歷史學者的分類是縱向的,那社會學者的分類便是橫向的。從社會學者使用於類型學中的詞語,很容易了解他們有意經由比較來呈現不同民族主義類型的含義。政治學者則傾向於從國際法或國際關係的影響來分類民族主義,尤其喜好比較民族主義與其他意識形態的異同。在政治學者看來,民族主義經常是菁英操弄的結果,它跟政治上的作為有密切的關係。多元論的類型不論如何「多」,總在個位數以下,雖然沒有任何一種類型足以包容所有的個別民族主義,但也沒有任何學者覺得有必要建立一種超級類型學。
第六章探討近代歐美國家民族主義學說的四種類型。本書將倡議和鼓吹民族主義的人(其身分主要還是學者)界定為民族主義者,他們也會著書立說,並且身體力行去實踐他們的理想。針對自己民族當時的需求而提出不同的救亡圖存主張,有些強調文化復興、有些強調經濟作為、有些強調政治行動、有些強調藉由「泛」運動來擴大民族的團結或維護區域的利益。這是民族主義研究最常使用的分類方式,也是一般人對民族主義類型的理解。事實上,這只是學者強調的不同,任何類型的民族主義訴求都包含了上述的要素,這也就是為什麼某些民族主義者會重複出現於不同類型的民族主義論述中的原因。本章除了分析各種民族主義的定義外,並且列舉幾位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主義者,闡釋其學說內容。
最後一章為結論,總結民族主義類型學的價值、意義與缺失,並且從「當下」的處境來定義民族主義。這些年來,我們目睹世界各地與兩岸三地的政治氛圍,民族主義依然是一股難以遏制的社會運動力量。族裔衝突、國家認同與區域和平一直在考驗政治領導人的智慧。民族主義會是「福祉」或「災禍」,也許仍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但是努力提供可以將「災禍」轉化成「福祉」的知識,呈現民族主義真實的面貌,讓學術研究成為有用的工具,卻是史學家責無旁貸的工作,也是這本書的小小願望。
▍第一章 導論──民族主義研究概況
麥克阿瑟將軍(Douglas MacArthur, 1880-1964)曾說:「老兵不死,只是凋零。」民族主義亦如是,一直就潛伏在人們的心中,當時局需要,有人召喚,就會像神經抽搐一樣再度震動起來。比利格(Michael Billig)在《平凡的民族主義》一書中說,民族主義像一面旗子,不用的時候捲起來,想用時拿出來搖兩下。民族主義曾經是一門顯學,除了「卷帙浩繁、觀點歧異」外,新的資料還在不斷增加中。只是,經過一個世代的爭議,在社會科學的領域中,民族主義議題已有點疲乏,成為一門過時的(passé)學術,很...
作者序
1985年我考進輔仁大學歷史研究所,攻讀西洋史,並從柯立德神父(Rev. Claude William Pollak, O.S.B., 1930-2004)學習「民族主義」(國家主義),從此之後,對這個意識形態便極為著迷。博士班時一度放棄,但從事教職後又再度燃起興趣,繼續閱讀相關書籍,未料竟以此題材撰寫成書,作為教授升等之用。因編印太匆促,錯誤甚多,只少量印行,提供審查委員參考。雖然花了很多時間撰寫,篇幅也大,最後並沒有以之作為主論文,而是以參考著作呈現。雖是參考著作,審查委員仍然花時間閱覽,指正諸多錯誤,給予寶貴意見。遺憾的是,通過升等之後,再無機會改正,2005年後便被擱置。近年來,新民族主義興起,尤其是「疫苗民族主義」一詞的流行,經媒體不斷報導,民族主義與國家主義再度成為人們關心的話題,順應此一時勢,我有了修訂再版舊作的動念。
雖然運用了舊作的資料,但已刪略一半以上不合時宜的章節,另加入對當前時勢的觀察所作的研究。整體而言,不論是文章結構或論述觀點,都作了大幅修正,且書名採用出版商的建議,更加貼近時代的脈動。民族主義研究已過了顛峰期,甚多大師級人物已紛紛作古,但其著作終究難以超越,後繼者有新著作,卻少有新理論。本書所介紹的學者與學術著作,仍是了解西方民族主義研究重要的指引。民族主義究竟有多少種,可以簡單地說,只有一種──「政治民族主義」;也可以多到有多少民族,便有多少種。重要的不是何謂民族主義,而是人們想透過民族主義來實踐何種目的。它是一種情感工具,因人的情感轉換而變化。有情感依附的人,不論是依附於族群或依戀於土地,就會有民族主義需要,無需情感依附的人,不會產生民族主義。
這些年我在義守大學原住民族學院任教,實際接觸到一個「民族」,或者說「一些」民族,對族群意識與族群認同,有了新的體悟。當今世界各地都有原住民運動,一種族裔認同的民族主義正在發酵和傳播,這是全球化無法阻斷的浪潮。教育可以有很多目的,但對於原住民同學,教育還有一項使命,協助他們找回對土地與族群的愛。「台灣民族主義」曾經引發論戰,但「台灣原住民民族主義」卻仍是個不可思議的概念,在諸多原住民議題中,還沒能形成一個詞。近日,加拿大以具有原住民身份的西蒙(Mary Simon)擔任總督,讓世人感受到,民族主義也可以很優雅,很平和,解決族群衝突,不一定要暴力與流血。原住民的「運動」或「抗議」,要的無非「認同」與「尊重」,而這便是民族主義的精神內涵。回顧三十年的教學生涯,我以一個金門人的身份認同,在原住民的團體中思考族群意識,研究民族與民族主義,有此因緣,得以成就此書。僅將此書獻給我生長的土地、我工作的學校,以及我接觸的這一群人。
──羅志平寫於高雄義守大學
1985年我考進輔仁大學歷史研究所,攻讀西洋史,並從柯立德神父(Rev. Claude William Pollak, O.S.B., 1930-2004)學習「民族主義」(國家主義),從此之後,對這個意識形態便極為著迷。博士班時一度放棄,但從事教職後又再度燃起興趣,繼續閱讀相關書籍,未料竟以此題材撰寫成書,作為教授升等之用。因編印太匆促,錯誤甚多,只少量印行,提供審查委員參考。雖然花了很多時間撰寫,篇幅也大,最後並沒有以之作為主論文,而是以參考著作呈現。雖是參考著作,審查委員仍然花時間閱覽,指正諸多錯誤,給予寶貴意見。遺憾的是,通過升等之後,...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導論──民族主義研究概況
▍第二章 民族主義的定義
壹、前言
貳、定義的困難度與必要性
參、民族的界定
肆、民族主義的界定
伍、中文譯名的商榷
陸、結語
▍第三章 民族主義的新與舊──疫苗民族主義的前世今生
壹、前言
貳、類型學的困境
參、「疫苗民族主義」的產生與變質
肆、不被祝福的民族主義
伍、結語
▍第四章 民族主義研究理論
壹、前言
貳、原生論
參、持久論
肆、現代論
伍、後現代論
陸、族裔象徵論
柒、結語
▍第五章 民族主義的種類
壹、前言
貳、歷史學家的分類
參、社會學者的分類
肆、政治學者與其他分類
伍、結語
▍第六章 民族主義者的類型
壹、前言
貳、文化民族主義
參、政治民族主義
肆、經濟民族主義
伍、歷史學派
陸、結語
▍第七章 結論
【參考書目】
【自序】
▍第一章 導論──民族主義研究概況
▍第二章 民族主義的定義
壹、前言
貳、定義的困難度與必要性
參、民族的界定
肆、民族主義的界定
伍、中文譯名的商榷
陸、結語
▍第三章 民族主義的新與舊──疫苗民族主義的前世今生
壹、前言
貳、類型學的困境
參、「疫苗民族主義」的產生與變質
肆、不被祝福的民族主義
伍、結語
▍第四章 民族主義研究理論
壹、前言
貳、原生論
參、持久論
肆、現代論
伍、後現代論
陸、族裔象徵論
柒、結語
▍第五章 民族主義的種類
壹、前言
貳、歷史學家的分...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