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書房十年紀念書出版企劃書之二:
《馴字的人:寒冬未盡的紙本書出版紀事》 ★ 紙本書?大家都在手機平板看東西了,誰還要看紙本書啊?
十年紀念的第二本書《馴字的人:寒冬未盡的紙本書出版紀事》,是一本第一手訪談實錄,以「書」為起點與媒介,藉著小小書房十年來,銷售排行榜上前十名的書籍,分別採訪書籍出版人、出版社。透過深度訪談,以出版人視角述說一本書的生命史:它的誕生與存在方式;以及,出版人對台灣圖書出版數十年寒冬現象的觀察與因應,期望從中讓讀者看見,這十年來,每一個出版社在自身專業與出版工作上的視野與努力,以及未來可能的規劃。
★ 誰需要這本書?
.你是新手編輯嗎?想成為出版人嗎?讓資深前輩告訴你,你必須具備什麼條件。
讓你知道一本書的誕生過程必須經過哪些考驗與折磨。
.如果你已經是個出版人,相信你也正面臨紙本書的寒冬挑戰。
1. 身為同業,曾經的榮景,目前的衰退,你想知道他們是如何一路走過來的嗎?
2. 一個又一個的十年,他們的初衷、他們的妥協,是什麼力量讓他們如此執著、堅持下來?
3. 面對閱讀環境的轉變,他們的對策?究竟紙本書的出版人,
在現今的時代,該如何自我定位,面對下一個十年?
.如果你是獨立出版人,究竟書籍出版對你的意義是什麼?
在媒介如此多元、發達的年代,為什麼還是有獨立出版人選擇紙本書的出版?
.如果你想成為作者,要怎樣才能讓你的作品被出版人看見?
編輯們都是如何與作者相遇?出版一本書前,到作品出版後,作者需要有哪些準備?
.以上皆非?那你可以從這本書裡獲得什麼?
1. 在百業蕭條,全面受到電子商務影響的市場中,
你可以在書中發現其他人是如何觀察市場、規劃行銷,發掘客群。
2. 如果你是讀者,當然,你正捧著這本書,你想知道這本書是怎麼誕生的嗎?
讓書裡的十本書來告訴你這個艱辛的歷程!
小小書房十年紀念書介紹: https://www.flyingv.cc/projects/14668
作者簡介:
虹風(沙貓)
小小書房店主。國立政治大學俄語系、莫斯科大學俄語系文學組碩士。曾任《誠品好讀》編輯、誠品網路書店行銷企劃主編、台北市國際書展基金會國際專員,於永和社區大學任文學閱讀講師。2006年創立獨立書店「小小書房」。曾獲中央日報文學獎新詩佳作獎,著有《完全變態》、《百秒.當下.台北城》,譯作塔可夫斯基《Instant Light》。
李偉麟
經常聽人說故事,把故事轉化為一股力量、一種可能、一段旅程的文字工作者。
游任道
台灣清華大學社會學碩士。
曾任理繼文化藝術有限公司、臺大地質系國科會專案計畫《台灣玉:聽見山脈心跳的寶石》紀錄片專案執行製作、《逢甲人月刊》編輯。現任小小書房華文讀書會主持人、小寫出版企劃主編。
陳安弦
台灣大學人類學碩士。
曾任水牛出版社編輯;現任小寫出版企劃編輯。
章節試閱
談《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
前時報出版總編輯 吳繼文書面回覆
前時報出版主編 鄭栗兒專文
專訪 前時報出版主編 鄭栗兒
專訪 時報出版文學線主編 嘉世強
採訪/整理、撰文:李偉麟
前言
第一次感受到這本書的影響力,是來自國內一位房地產代銷公司老闆。當時談了什麼,我幾乎已忘光,只記得他講起這本書時,眼睛亮了起來的那個表情——原來,一本文學作品,也能夠成為房地產建案行銷的靈感來源。拜這位房地產業者之賜,「輕、快、準、顯、繁」這五個字,從此就留在我的腦海裡。
二〇一二年二月,我參加小小書房店主虹風開設的初級寫作班,終於見識到這五個字的廬山真面目,並且與其共處了好幾個月,因為《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是每堂課都會用到的指定教材。當時因初踏入文學閱讀的領域,這本書中的風景雖秀麗,卻顯得迷離而頗感吃力;另一方面,卻也感覺得出它的分量並不一般。我的心裡響起一個聲音:只要在這個領域內持續探索,與它再度相遇時,應該有能力看見它早已為我開啟的門,領我走進隱而未顯的神袐世界。
沒想到,我和它的再度相遇,是因為這次的採訪。這一次,我除了如願在書中看見通往神袐世界的門,更負有一個重要的任務,那就是要發掘最初是透過什麼樣的眼光與努力,成就了這本繁體中文版,為國內許多讀者創造了不同面向的啟發。
翻到書末的版權頁,主編是鄭麗娥小姐(編按:筆名「鄭栗兒」)。在一次作家導覽活動中,我們與之聯繫,鄭栗兒表示她已離開時報文學編輯檯多年,建議我們亦可請教當時的總編輯吳繼文先生。一來,這本書所屬的「大師名作坊」書系是由吳前總編輯創立;二來,她接手主編時,這本書已由吳前總編輯交給吳潛誠教授所率領的團隊進行翻譯,由他來談述本書的出版緣起較為妥當。
非常幸運地,我們很快地就收到了吳繼文先生的E-mail回覆。他表示:「至今二十年沒有在出版的第一線工作,已經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出版人。當年的工作現在回想恍如隔世,很多細節就算沒有遺忘也非常模糊。所以請你和虹風討論一下,把我列入採訪人選是否妥當。」在我們表達,希望能夠把握住這個難得向前輩請益的機緣後,得到了令人開心的回應:「好,那我就盡力而為。」不過,吳繼文先生希望能夠以文字表達意見,比較周延,也告訴我們,他不太喜歡照相。因此,展現給讀者們的相關文稿,第一篇便是吳繼文先生的這篇書面回覆,並且不放照片。
第二篇及第三篇,則分別為鄭栗兒小姐的專文及專訪記要。連繫之初,她告訴我們:「由於我個人目前全然在身心靈領域,雖然也持續於文學創作,但是編輯檯的事物,已然不太接觸。可以的話,我寫些關於這部書,在我主編時期的一些編輯記憶,我就寫一篇小文給貴書店參考,好嗎?」幾經連繫往返,我們獲得她的首肯,在經常往返海峽兩岸的忙碌行程中,撥出時間接受面訪;而且,令我們驚喜的是,在採訪結束的第二天,她還花時間用文字整理了一篇專文,提供我們參考。
上世紀八〇及九〇年代,「書系」被賦予的使命與任務,遠遠超過「分類」的功能。在那個年代誕生的「大師名作坊」,成為許多讀者認識國外文學大家作品的主要管道,不少讀者的文學品味與眼界,因此被拓寬與加深,每一本書的出版動向,每每受到高度矚目。透過吳繼文先生及鄭栗兒小姐的細心回憶與文字整理,我們看見出版人在那個文學興盛的年代,如何形塑與拓展「大師名作坊」的內涵與深度,奠定了它在國內文學出版領域的重量級地位。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時報出版正式上櫃,成為華文世界第一家股票上櫃的出版社。踏入新的世紀之後,如何兼顧出版理念與公司獲利,成為各線主編的工作目標。現任文學線主編是自電影圈轉換跑道的嘉世強。在歷史如此悠久、實收資本額達到新臺幣三億元以上、每年的獲利能力要受到公開市場股民檢驗的國內指標性出版社,他是如何展開「主編」這份工作,並且很快地讓自己上手?一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如何想辦法克服?有關這本書的第四篇文稿,便是嘉世強的專訪記要。
面對上個世紀還沒有發生的科技與網路資訊革命,出版業受到了很大的衝擊。「文學」的價值與「出版」的價值,必須同時被放在天平的兩端加以衡量。該如何因應時代的變化,對「文學」和「出版」做出回應,並且試圖打開新局面,不僅僅是嘉世強身為一名新世紀文學線主編所要面對的挑戰,也是讀者與整個出版業要一起來思考的。
談《單車失竊記》
專訪 麥田出版副總編輯 林秀梅
採訪/整理、撰文:虹風
前言
與秀梅初識,是陳雨航先生還在麥田出版的年代。當時秀梅是文學線的編輯,舞鶴先生的《餘生》才剛出版沒多久,我則在《誠品好讀》擔任編輯。麥田的辦公室還在信義路二段時,有時會因為公務前往商洽,隔一條街,大樓對面便是人聲鼎沸的永康街,相偕前往附近咖啡店談書,頗有一種在市井間聊書的興味。信義路時期的麥田,跟城邦底下幾間出版社合租一層樓,出版社之間用高過頭頂的木作書櫃隔間,沿著矮窄的書櫃通道前行時,會有一種要前往祕密基地的感受。牆內偶爾傳出笑語,讓我對編輯工作浮想聯翩:編輯檯作業如何進行?編輯是否需要一起討論、激盪?跟作者之間如何協調工作、如何邀稿、修改……能夠在第一時間就讀到心儀作家的稿子,想必是幸福的吧?
偶然,有次跟秀梅電話中聊起雙方的近況時,才羞愧自己的想像如何天真。大約是二〇〇二年前後,網路小說正是蓬勃興盛的時期,我一心以為,專注於華文經典文學出版的麥田,跟這個浪潮理當無關。沒想到,秀梅笑著說,她也是要一手做好賣的網路小說、輕文學,一手編當代華文作家的作品,將麥田的招牌扛好。兩種不同的創作思維、閱讀分眾,編輯要如何在這之間取得平衡?這個疑問沒等到解答,在這次的訪談中,她便提到,二〇一四年時,有感於網路原創小說放在麥田底下並不合適,便建議公司另立品牌來做,因此後來便有「晴空出版」,以輕文學、羅曼史的路線為主。
麥田合併入城邦之後,這十多年間,秀梅從編輯一路做到副總編輯,歷經四任總經理(陳雨航、涂玉雲、陳蕙慧、陳逸瑛),從一間小型的文學出版社,逐漸成長到目前已經有六個編輯室、每月約有十二本書出版的中型出版社規模。多年未見,時光改變了許多事,但它仿若未曾在秀梅身上留下刻痕,說話、微笑時的眼角、神情都跟當年認識的編輯秀梅無異,絲毫感覺不出有副總編輯的氣勢或架子。
秀梅現在是麥田最元老的編輯之一,但這也表示,她也是一直面對流動的人事、新進人員,以及在這樣的環境底下,不停地挑戰自我、刷新自我舊有的習慣、認知,那樣的角色。她談到當年航叔離開時,完全沒有選書經驗的自己,得硬著頭皮去洽談作者;談到在城邦體制底下,精細的出書成本計算,她要如何實踐自己對於華文文學出版的堅持;談到,面對時代撲來的閱讀大退潮,老字號的麥田如何因應一年一年萎縮、消退的市場時,她溫婉的口吻,微笑的神情裡有一種對於未來文學世代的信心與肯定。
秀梅是屬於我所認識,與上一代的編輯接軌的資深出版人。她從上一代編輯那裡所學到的、所繼承的無形資產,使得她面對變動的環境,還能保有一定的堅持;但面向新時代,隨著網路世代風起雲湧、一波波衝擊著紙本書出版市場的浪潮,她也有所折衷、改變。
像一股蜿蜒的小河一樣,每當想起秀梅時,我會浮現這樣的畫面:在顛簸起伏的山徑上,小心翼翼地前行;流經平坦的河床時,放鬆地大聲唱歌;要躍下懸崖時,告訴自己不怕不怕,這是必經的歷程。會有畏懼,也會害怕,會有擔憂,也會有快樂的時候,像小河一樣一路前進的她,彷彿在告訴我,她一直知道,最後,終會抵達大海的。
每編一本書,我想,也是這樣的心情吧。
談《無III實踐篇 自然農法》
專訪 有限責任台灣綠活設計勞動合作社 陳芳瑜
採訪/整理、撰文:虹風
前言
二〇一四年二月,小小一個老會員牧風寫信來訂書,其中一本書叫做《無III 實踐篇 自然農法》(以下簡稱《無III》),循著她給的網頁資料,我們很快就著手聯繫進書事宜。當時,臺灣談自然農法並不多,對於一般讀者、消費者而言,「自然農法」還是很陌生的字眼。但先前我們就進了福岡正信的《一根稻草的革命》,賣得非常好,知道福岡正信還有其他的出版品,毫不猶豫地火速聯繫出版商,希望能夠推廣給我們身旁對自然農法有興趣的朋友——他們之間,有不少人是準備、或者已經投身務農的人。
我們聯繫進書時,《無III 實踐篇 自然農法》才剛出版幾個月。訪問出版者陳芳瑜小姐時,她反問我,小小是如何知道這本書的。我回說,是一個讀者來訂書,我們才知道出版了這樣的一本書,當時她立刻就聯想到陳冠宇——「愛吃飯」的主唱,後來移居東部種田。冠宇確實在我們聯繫進書之後不久就來訂書,可見,這本書甫出版,很快就在農友之間傳遞開來了。
大部分購買《無III》的讀者,都是從我們的露天賣場搜尋購買到的;也有些會直接來小小詢問,雖然是目的性購書,但是走到小小那櫃關於農業、環境、土地、食育方面的書籍時,也會非常訝異,臺灣在土地環境相關的書籍,已經有相當數量的出版品出現。在那一櫃的書籍裡,十年間,在小小的銷售榜單上列入前十名的福岡正信的《一根稻草的革命》、《無III 實踐篇 自然農法》,以及大地旅人出版的《地球旅人的樸門設計手冊》,都不是臺灣「正規」出版社的出版品,亦即,出版這些書的單位、組織,都是透過書的出版,來推行他們的理念。
單純就出版—銷售的關係而言,除了進貨、賣書之外,我們一直都沒有跟出版者陳芳瑜有更多的接觸,對於她為何要出這本書,我們的理解跟購買這本書的讀者一樣,僅限於扉頁上的出版說明。踏進陳芳瑜家裡,一眼就可以看見餐桌旁牆面上貼著她手書的,金剛經裡的名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對聯,對應著她屢次談到福岡正信的「無」的概念,我們像是從頭到腳被重新洗過一次般——不管是關於「有機」、「自然農法」的觀念,或者是出版這件事。
在這一趟平靜而愉快的訪談裡,抽絲剝繭地深入這本書出版歷程的背後,讓我深深感覺到,一個人的生命,如何能夠透過一本書,與土地產生連結,與地球的生命、存在產生連結,進而思考自己生在地球上的任務與責任。
只有「震撼」一詞,方足以形容我的感受。
在《無III 實踐篇 自然農法》之前,陳芳瑜沒有任何出版的相關實務經驗,她也未曾想過要從事出版;在這本書之後,她也沒有想要投入出版的打算。她的興趣,在推廣自然農法,出這本書,也是為了要推廣自然農法。然而,她並不打算一直再印行這本書,等到第二刷賣完,就打算讓它絕版了。
然而,我相信,就在《無III》出版了兩年多的這段時間,它已經影響了許多人對於自然農法的觀念,對於耕作、土地與人的觀念。只是,從書店的角度而言,印數不到兩千本的數量,似乎還影響不了太多的消費者。對書店業者來說,能賣的書、經典的作品,我們當然是希望它存在越久,越好。
無論未來這本書是否還能夠持續印行,至少,我們希望這篇訪談,多少能夠讓我們思考:究竟,一本書為何要被出版?一個出版者為何選中某本書,費盡心思耗竭精力來推廣?一本書的生與滅,又是因為何故?
談《假牙詩集——我的青春小鳥》
專訪 寶瓶文化社長兼總編輯 朱亞君
採訪/整理、撰文:李偉麟
前言
聽出版界的友人談起朱亞君,總是不離「暢銷書」三個字。她在出版業二十多年,所經手的嚴長壽的《總裁獅子心》、《御風而上——嚴長壽談視野與溝通》,《陳樹菊——不凡的慷慨》,《柔軟成就不凡——奧林匹克麵包師吳寶春》等勵志傳記,不僅叫好又叫座,也為出版市場開闢出新的空間與行銷手法。
朱亞君自世新三專編採科畢業即入行,即使出版業不斷面臨寒冬的考驗,至今二十六年來,她一直沒有離開。第一份工作在雜誌社,之後到時報出版,然後在皇冠集團先後待過雜誌部門及出版部門,工作的內容涵蓋企劃與編輯;後來到寶瓶文化擔任社長兼總編輯至今,接觸的層面擴及業務面與營運面,資歷相當完整。
對於出版界並不熟悉的我,為訪前準備做功課的最好方式,就是從這本書所有的呈現與細節開始著手,包括開本、所屬的書系、封面、封底、書背設計、內頁、版權頁、字體與字級大小的選用、元素的排列、紙張的顏色、厚度、觸感……等著手,因為每一個呈現的背後都是一個想法、一個堅持、一個主張,它們是一條條神祕的路徑,通往編輯為這本書吹入的那一口氣,給它生命,讓我們與書的靈魂相遇。
《假牙詩集——我的青春小鳥》在所屬的「ISLAND」書系被編為第二五一號。這引導我思考一個現象和一個問題。
一個現象是:《假牙詩集——我的青春小鳥》是在二〇一六年初出版的,這代表「ISLAND」書系十五年來出版了至少二百五十一本,亦即平均每年出版十六本書,也就是平均每二十二天就要出一本。這麼快的速度令我驚奇又好奇。
一個問題是:「這個書系都是些什麼樣的書呢?詩集的出版,對寶瓶文化來說是偶一為之,還是長期耕耘?」為了解答心中的這個疑惑,人在書店的我,目光開始往《假牙詩集——我的青春小鳥》的上、下、左、右移動。
我驚訝地發現,詩集櫃中有許多寶瓶文化出版的詩集,其中書背上的書系編號越少的,越引起我的興趣。這家書店的詩集櫃中,編號最早的「ISLAND」書系是第九本的《河流進你深層靜脈》,詩人陳育虹的作品。翻到版權頁,二〇〇二年出版,那是朱亞君到寶瓶文化的第二年。「寶瓶文化那麼早就出版了詩集啊!原來它不只是一個出版商業類暢銷書的出版社。」我對朱亞君的出版視野,有了更開闊的想像。
那麼,「ISLAND」書系只有出詩集嗎?這是我接下來想知道的。這個書系的書背設計很好認,中間偏上的藍色色塊,跳出白色書名,其上的書系名稱跟著一個號碼,號碼愈少,代表愈早期出版的書。離開詩集櫃,我走到其他的書櫃探險,結果在文學櫃發現許多熟悉的書名,如六年級本土作家甘耀明的《殺鬼》、馬華文學的《故事總要開始——馬華當代小說選(2004-2012)》,是我參加小小書房華文讀書會所接觸到不同於我過去認知的華文小說;而唐.德里羅(Don DeLillo),是由於小小書房店主虹風推薦而接觸到的美國當代作家,他的作品繁體中譯本,清一色由寶瓶文化出版,包括《白噪音》、《毛二世》、《大都會》、《身體藝術家》、《最終點》,以及《ZERO K》。
「原來,這個書系是文學書,而且涵蓋的種類有詩集與小說、有本土新生代作家、有馬華文學,也有翻譯小說,觸角伸得好廣!看來,朱亞君不是只出暢銷的職場書、勵志書和實用書,她對文學出版其實懷有很大的熱情呢!」我在心中做了個結論,對於即接來臨的採訪,充滿了熱切的期待——這位一手做大眾暢銷書、一手做文學書的資深出版人,對於「出版」的強大能量與廣闊視野,是怎麼來的呢?身為社長兼總編輯,又是如何一手管經營、一手管編務呢?出版業的景氣可說是一年比一年嚴峻,已經不是被列入能夠賺大錢的行業,像她這樣的能手,一定有很多有眼光的老闆來挖角,她,為什麼還留在出版業呢?
最重要的是,朱亞君那能夠源源不絕地出版各類書籍的動力,究竟是從哪裡來,又如何在這二十六年間持續不墜呢?這些,都是我想要透過訪問這本詩集的製作歷程,獲得的解答。
談《我等待》
專訪 米奇巴克出版藝術總監 何香儒
採訪/整理、撰文:虹風
前言
作為小小十年暢銷榜唯一一本上榜的童書,我對於《我等待》的情感非比尋常。還記得當年看到這本「小書」時,它的特殊開本立刻吸引我,一翻開這本像是長長的橫式信封的書,一條紅色的毛線,串連起不同人的人生,生老病死喜怒哀樂,一條簡簡單單的紅線道盡人生那些複雜的、難以一語言盡的情感。《我等待》,一句讓人從內心升起希望的一個詞,只有翻開紙頁的那一刻,你才會發現,原來人們的等待如此繽紛、這麼多的不同,又是如何令人驚嘆的相似,情感無法遏止地在紙頁間流瀉。
每一次翻開這本書,沒有一次不掉淚。
沒有想到的是,當香儒在我面前,再度翻開這本書的時候,我還是紅了眼眶。距離上次看這本書的時間,想來也已經至少過了五、六年,它的「後勁」,一如往常地強烈。
米奇巴克,英文是Magic Box,是一間規模很小的出版社,成立十五年來,也累積了許多重要的出版品,算是童書出版裡風格相當鮮明的小出版社。因為小小剛成立之始,米奇巴克便是我們很重要的合作夥伴,因此,他們的出版品,每一本小小自然慎重以對。《我等待》能夠在小小創下佳績,乃是因為,從這本書的初版開始,我們便以它為核心,再挑選幾本合適的禮物書,在每年的耶誕節舉辦禮物書展。
這個書展的特別之處在於,我們會將讀者寄來的E-mail,重新謄抄在明信片上,連同書一起寄給讀者想要致贈的對象。連續辦了很多年,每一年的書單都會有所變化,但唯一不變的,就是《我等待》一定都在書單上——在我們看來,在這樣的祝福時節,一年的最終與最初的時刻,沒有比這本書更合適的禮物書了。
在訪談中,香儒提到,他們為這本書做的行銷很少,這些年,它幾乎就是以它自己的生命力,一刷、二刷,每年一刷,到現在七刷的驚人毅力,如同那條絲線般,牽起這七年來逼近上萬個中文讀者的生命與情感。而我相信,它還會繼續影響未來的讀者,因為它確實是一本超越年齡與國界的圖畫書。
這,到底是如何辦到?
在這本書的極簡風格背後,我們將會看到,一本能夠成為經典的圖畫書,它需要多少年的努力,需要多少人的付出與堅持。一本暢銷書的出現或許是機緣所致,但我相信,沒有任何一本經典是偶然誕生的,從《我等待》的例子,我想,我獲得了最好的印證。
談《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
前時報出版總編輯 吳繼文書面回覆
前時報出版主編 鄭栗兒專文
專訪 前時報出版主編 鄭栗兒
專訪 時報出版文學線主編 嘉世強
採訪/整理、撰文:李偉麟
前言
第一次感受到這本書的影響力,是來自國內一位房地產代銷公司老闆。當時談了什麼,我幾乎已忘光,只記得他講起這本書時,眼睛亮了起來的那個表情——原來,一本文學作品,也能夠成為房地產建案行銷的靈感來源。拜這位房地產業者之賜,「輕、快、準、顯、繁」這五個字,從此就留在我的腦海裡。
二〇一二年二月,我參加小小書房店主虹風開設...
作者序
編輯室手記
文/虹風(小小書房店主,小寫出版總編輯)
有一年整理小小舉辦過的活動場次資料時,突然很想問問曾經來小小辦過活動的出版社、創作者,讀者,這麼多年來,大家的生活、工作如何呢?那樣的心情、念頭,一直留在我的心底,直到二〇一六年,小小邁入十周年時,它才被付諸實行。
回頭來看這個瘋狂的計畫:決定在十周年時啟動紀念書的出版計畫,分別訪問出版人、創作者以及讀者,製作成三書,作為小小十年踏進出版產業這一階段的小結;決定啟動募資,拍攝影片、透過臉書、募資、媒體平臺宣傳,在年底達標之時,我們也如火如荼地與出版人聯繫,進行訪談。
在我們籌備出書的過程裡,出版業進入前所未有的變動中:截至二〇一五年為止,出版業總產值較十年前下滑僅剩一半,文化紙媒退場、實體書店持續關閉……在這些訪談裡,我們所關注的「出版業寒冬」,似乎進入另一階段的「黑暗期」。
然而,壞消息裡總有好消息。對於出版業的未來走向與信心,是從長達半年的訪談、稿件整理往來中持續浮現,也因此,我們迫不及待地想要與讀者、同業分享在這段期間的收穫與成果。
《馴字的人》一書,我們從小小十年的總暢銷榜裡,列出前十名的書單,試圖回溯每一本書的生產過程,訪問與其相關的出版人。其中,有六本為「正規」的商業出版社,為《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時報)、《單車失竊記》(麥田)、《浮光》(新經典)、《假牙詩集》(寶瓶)、《下課後的台灣小旅行》(大塊)以及《我等待》(米奇巴克):三本為環境、生態、運動相關的組織所出版,分別是《一根稻草的革命》(綠色陣線協會)、《無 III 實踐篇 自然農法》(有限責任台灣綠活設計勞動合作社)以及《地球使用者的樸門設計手冊》(大地旅人工作室);唯一一本以個人之力出版的是《解說愛麗絲漫遊奇境》(ㄚ亮工作室)。他們可以被大約分為三類的出版者:持續、長期投入出版行業的資深出版人、編輯;長年關注某一特定主題,並且藉由出版、出書延伸他們的理念及實踐的團體;以及因為個人的偏好、興趣而出書的獨立出版人。
從資深出版人的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他們如何精進、修習自身專業,娓娓道來一本書的產出與行銷、推廣,即使出版業已經走過最為繁盛的風華時期,在十年前就已經進入所謂的「冰河」、「寒冬」期,然而,對於出版這一行,他們依舊有不滅的熱情與執著、足以對得起自身從事之行業的專業之道。我們從他們的無私分享裡,學到非常、非常多關於出版、編輯、行銷的重要觀念、態度與方法。
另一類的「非正規」出版者,讓我們學習到的是,他們如何將對於生活、環境、在地球生存的種種疑問與追尋,透過出版,與人們分享。無論是他們的出版品,或者每一次的訪談,這些先行者所給予我們的震撼,是他們看待人類生活、生存本質、與環境關係的思考與實踐。他們也許毫無出版專業背景,邊學邊做;這些書在書封、版面設計上,就坊間出版品而言算不上精緻,但他們在意的是:翻譯務必正確,以及如何透過書,持續地將運動的理念傳遞出去,讓更多人知道。
無論是哪一種出版者,他們都讓我們看見「出版一本書」的背後,有著千絲萬縷的考量與繁複的歷程。也是在他們身上,我們相信,無論「寒冬」存在多久,未來還會不會持續,他們都會是在這樣的黑夜裡擎燭的那些人,微小,緩慢,但堅定、不息。
編輯室手記
文/虹風(小小書房店主,小寫出版總編輯)
有一年整理小小舉辦過的活動場次資料時,突然很想問問曾經來小小辦過活動的出版社、創作者,讀者,這麼多年來,大家的生活、工作如何呢?那樣的心情、念頭,一直留在我的心底,直到二〇一六年,小小邁入十周年時,它才被付諸實行。
回頭來看這個瘋狂的計畫:決定在十周年時啟動紀念書的出版計畫,分別訪問出版人、創作者以及讀者,製作成三書,作為小小十年踏進出版產業這一階段的小結;決定啟動募資,拍攝影片、透過臉書、募資、媒體平臺宣傳,在年底達標之時,我們也如火如荼...
目錄
編輯室手記
談《一根稻草的革命》
專訪 綠色陣線協會祕書長 吳東傑
談《解說愛麗絲漫遊奇境》
專訪 ㄚ亮工作室 ㄚ亮
談《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
前時報出版總編輯 吳繼文書面回覆
前時報出版主編 鄭栗兒專文
專訪 前時報出版主編 鄭栗兒
專訪 時報出版文學線主編 嘉世強
談《單車失竊記》
專訪 麥田出版副總編輯 林秀梅
談《浮光》
專訪 新經典文化副總編輯 梁心愉
談《無 III 實踐篇 自然農法》
專訪 有限責任台灣綠活設計勞動合作社 陳芳瑜
談《假牙詩集——我的青春小鳥》
專訪 寶瓶文化社長兼總編輯 朱亞君
談《下課後的台灣小旅行》
專訪 前大塊文化主編、現任合作社出版總編輯 林明月
專訪 大塊文化副總編輯 林盈志
談《我等待》
專訪 米奇巴克出版藝術總監 何香儒
談《地球使用者的樸門設計手冊》
專訪 大地旅人環境教育工作室創辦人 江慧儀
附錄
後互聯網時代下的台灣出版業
主講:蘇拾平(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一、讀者行為的轉變
二、出版業持續生存的模式
三、出版產業生態的改變
編輯室手記
談《一根稻草的革命》
專訪 綠色陣線協會祕書長 吳東傑
談《解說愛麗絲漫遊奇境》
專訪 ㄚ亮工作室 ㄚ亮
談《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
前時報出版總編輯 吳繼文書面回覆
前時報出版主編 鄭栗兒專文
專訪 前時報出版主編 鄭栗兒
專訪 時報出版文學線主編 嘉世強
談《單車失竊記》
專訪 麥田出版副總編輯 林秀梅
談《浮光》
專訪 新經典文化副總編輯 梁心愉
談《無 III 實踐篇 自然農法》
專訪 有限責任台灣綠活設計勞動合作社 陳芳瑜
談《假牙詩集——我的青春小鳥》
專訪 寶瓶文化社長兼總編...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