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on年度科學選書
這本書橫跨三大領域:
既是一本「如何在20分鐘內說服別人改變立場」的實用心理書,
亦是一本「探索思潮、陰謀論如何在社會醞釀和流行」的社會人文書,
也是一本「信念、觀點如何在大腦中成形與改變」的認知科學書。
只要你對「改變人的想法」這個看似不可能的任務有興趣,
這就是一本必讀的指南。
不但能從科學角度,瞭解人類如何形成種種信念、態度與價值觀,
還能學到如何以意想不到的簡單方式,改變他人的觀點。
── 尤里(Logan Ury),《哈佛╳Google行為科學家的脫單指南》作者
我愛極了《如何讓人改變想法》,
書裡有著滿滿的有趣故事、叫人眼界大開的報導。
麥瑞尼就是一個天縱英才的科學作家。
── 湯普森(Clive Thompson),《程式設計師:新部落的形成與世界重塑》作者
這本書從頭到尾都不容錯過──
你會用全新的想法,應對一項人際關係的難題:
對於那些你關心的人,怎樣能夠改變他們的想法、
又不傷害你們彼此的關係。
── 魏斯特(Tessa West),紐約大學心理學教授
這可不是天天看得到的書!
這本書不但妙趣橫生,談的還是極其重要的主題。
── 薩瑟蘭(Rory Sutherland),英國奧美副總監,《人性煉金術》作者
麥瑞尼讓我們看到怎樣用充分的對話,取代零和的辯論,
用真正的同理,消除深刻的分歧。
在這個危險時刻,我們需要的正是這樣的書。
── 品克(Daniel H. Pink),《未來在等待的銷售人才》作者
人類最強大的一點,就是不但能改變自己的信念,
還能改變他人的想法。
麥瑞尼的這本傑作,讓我們知道怎樣不靠威逼利誘,也能說服他人。
── 貝佛(Jay Van Bavel),紐約大學社會認同與道德實驗室主任
本書論述切合時下需求,資訊豐富,叫人士氣大振!
讓我們知道或許有機會結束目前讓社會癱瘓的瘋狂局面,
也提供叫人眼睛一亮的可行方案,讓我們能夠改變自己與他人。
── 洛西可夫(Douglas Rushkoff),《人類團隊》作者與播客主持人
這本書是一趟神經科學與心理學的奇幻之旅,
讓我們瞭解自己如何形成與改變各種想法。
《如何讓人改變想法》正是當下社會迫切需要的著作。
── 考夫曼(Scott Barry Kaufman),人類潛能科學中心創辦人
在這個年代,兩極化與部落主義讓人人感覺孤立孤單,
而麥瑞尼不是只談學術概念,而是提出具體的策略,
讓我們能夠創造有意義的對話,改變觀點、連結人心。
── 李維(Jon Levy),《影響力法則》暢銷作家
麥瑞尼在這個領域投入比別人更多的心力,
一生探索人類心智對我們使出了哪些叫人意想不到的小把戲。
這位大師總能用引人入勝的小故事,
讓我們瞭解重要的心理學原則。
── 格林柏格(Spencer Greenberg),Spark Wave 創辦人暨執行長
麥瑞尼是一流的科學傳播者,
《如何讓人改變想法》又是他迄今最傑出的成就。
整本書處處靈光,令人愛不釋手,而且來得正是時候,
不但會改變你對世界的觀點,還會幫助你改變別人的觀點。
── 史托爾(Will Storr),記者、《地位遊戲》作者
作者簡介:
大衛.麥瑞尼
科學記者,對大腦、思想和文化深深著迷。
人生經歷豐富,做過編輯、攝影師、旁白藝術家、電視節目主持人、電視臺數位媒體主管、新聞講師,也曾當過建築工人、皮衣銷售員、兩家寵物店的老闆,以及龍捲風倖存者。
2009 年開始寫部落格,主題聚焦於「動機推理」,後來以「你沒那麼聰明」(You Are Not So Smart)為品牌,延伸出播客頻道和書籍《任何人都會有的思考盲點》,這第一本著作已成為國際暢銷書,有十七種語文版本。在播客頻道中,則是持續訪談科學家,探討關於推理、決策和判斷的心理學課題。
第二本書《你沒有你想的那麼聰明》(You Are Now Less Dumb)於 2013 年出版。第三本書《如何讓人改變想法》是麥瑞尼自認為寫得最好的一本,英文版於2022年6月出版後,麥瑞尼開始在世界各地演講這個主題。
譯者簡介:
林俊宏
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博士。喜好電影、音樂、閱讀、閒晃,覺得把話講清楚比什麼都重要。譯有《造局者》、《人類大歷史》、《人類大命運》、《21世紀的21堂課》、《大數據》、《大數據資本主義》、《資料煉金術》等書。
章節試閱
【內文試閱】
第五章 值得
馬里蘭大學教授羅納德.雅洛斯(Ronald Yaros)運用眼動追蹤研究來了解我們真正讀了什麼。他發現,大部分人通常只是瀏覽大部分的內容。
為什麼重要:長年進行這些研究的雅洛斯表示,平均來說,一般人看一篇報導或新聞只花26秒。他稱為「文本時間」(time on text)。在那之後的任何內容呢?通常是浪費篇幅。
沒錯,那很嚇人,但也是一種解脫。你自由了,你可以直接說重點,開口前不必清喉嚨,沒有用的資訊也可以省去。
當讀者開始告訴我們,我們的風格幫他們節省時間,提高他們對複雜主題的理解時,我們知道我們做對了。我們投入大量心力,消除你在其他網站上看到那些鋪天蓋地的雜訊和干擾,只寫簡短、重要的事情。
我們當了多年記者,卻不記得有哪一次收到讀者的感謝信,我們也從來沒有期待。我們收到的通常是仇恨信,那是寫政治報導的代價。
我們的領悟:在雜訊充斥的世界,如果你尊重別人的時間和智慧,他們會回報你。這是普世真理。反之亦然:如果你虛耗他們的時間,他們會覺得你很煩人。
記者通常是犯規大王。你或許要讀1200字之後才發現,原來只有一個段落值得你花時間(而且還埋得很深)。但是,記者絕非唯一犯規的人。
一本書我們為什麼要翻20頁才真正進入正題?
一支影片為什麼要先看30秒空洞無物的廣告之後才開始?
又或者,為什麼要先讀序言、介紹或任何東西的摘要,即使我們想要的只是一、兩個重點?
雅洛斯教授讓我們提前一窺他的最新研究。這項研究他稱之為「數位投入模型」(digital engagement model),目的是預測使用者投入不同類型資訊的方式和原因。
以聰明簡潔的溝通方式來說結論:他們不投入。
大部分讀者都處於顧問琳達.史東(Linda Stone)所說的「持續性局部注意力」(continuous partial attention)狀態。
一如雅洛斯的一項研究所說:「這不是一心多用,而是使用者不斷想著下一個通知、訊息或電子郵件。」
那就值得注意了:即使讀者在看你的文字,其實許多人心不在焉。
即使讀者真的關心,你可能也無法讓他們保持專注。「即使是我們有興趣的內容,時間也會限制投入的程度,」雅洛斯寫道。
教授警告記者不要踩「出局」地雷,也就是任何會讓你失去讀者的事。
四大地雷:文字太多、術語太多、選擇太多、影音太長。
它們的共同點?少就是多。
雅洛斯發現,這些觀念普世通用,從文字溝通到網路影音、甚至連電玩遊戲都適用。我們在短時間內消化各式各樣的數位內容,然後迅速前進。
要領與訣竅
➊列出你一定要講的重點。
依照重要性,按順序寫。第一點最容易被記住。
麥克在聽BJ批發會員店(BJ's Wholesale Club)的一名經理人演講時學到一項訣竅,後來我們都在用──你也應該用。
關於公開演說,麥克本來以為已經沒有他不知道的祕訣,但當他排在BJ經理人後面等待上台時,他聽到那位經理人用這句話作為演講的開場和結尾:「如果你只能從這場演講記得一件事⋯⋯」這是個好方法,可以準確地傳達最重要的重點,還有你想要人們記住的事。
➋如果可能,把重點縮減到只剩一、兩點。
如果不行,條列你的重點,而不是一堆堆的文字。
如何判斷什麼時候該這麼做?想想你自己的閱讀習慣。你真的會把每一封電子郵件從頭讀到尾,或是逐字讀完一份報告嗎?當然不會。
我們知道,如果我們能從任何一場Podcast、產業會議、講道或網路視訊會議記住一個觀念、趣聞、訣竅、建議、笑話、數據、見解,那就謝天謝地了。
那就是賺到,不是嗎?大多時候,我們聽完一集Podcast或開完一場會,卻什麼也記不住。
就是要這麼精實。不要讓讀者挑重點,你先挑好重點。
➌快速檢查一下。這個重點、細節或觀念必要嗎?如果必要,有沒有更簡單的表達方式?
➍刪、刪、刪。在按下傳送鍵之前,還有哪個字、哪句話或哪個段落可以刪掉?你刪減的字字句句都能節省對方的時間。少就是多,也是一份禮物。
如果你做好這些事,當你提出新想法或訊息時,別人不會再翻白眼或是忽視你。他們會開始樂於傾聽你的想法,而且聽得很仔細、很清楚。
【內文試閱】
第五章 值得
馬里蘭大學教授羅納德.雅洛斯(Ronald Yaros)運用眼動追蹤研究來了解我們真正讀了什麼。他發現,大部分人通常只是瀏覽大部分的內容。
為什麼重要:長年進行這些研究的雅洛斯表示,平均來說,一般人看一篇報導或新聞只花26秒。他稱為「文本時間」(time on text)。在那之後的任何內容呢?通常是浪費篇幅。
沒錯,那很嚇人,但也是一種解脫。你自由了,你可以直接說重點,開口前不必清喉嚨,沒有用的資訊也可以省去。
當讀者開始告訴我們,我們的風格幫他們節省時間,提高他們對複雜主題的理...
目錄
引 言 為何想改變對方的想法?
第一章 後真相—— 事實遜於雄辯
第二章 深度遊說—— 不去質疑,而是點點頭,繼續傾聽
第三章 鱷魚鞋加襪子—— 為何出現兩極對立的看法
第四章 失衡—— 想法如何改變
第五章 從對抗到對話—— 什麼機緣,會讓想法開始改變
第六章 真相是由部落說了算—— 團體認同、從眾行為、集體擁抱
第七章 爭辯論證—— 我們擁有說服與被說服的能力
第八章 說服—— 誰說了什麼?對哪個對象?以何管道?
第九章 街頭知識論—— 你將會得到溝通交流的超能力
第十章 社會變遷——永遠不要放下那把「敲打現狀」的錘子
結 語 敞開心胸—— 避免走進想要「吵贏」的死胡同
誌謝
參考資料
引 言 為何想改變對方的想法?
第一章 後真相—— 事實遜於雄辯
第二章 深度遊說—— 不去質疑,而是點點頭,繼續傾聽
第三章 鱷魚鞋加襪子—— 為何出現兩極對立的看法
第四章 失衡—— 想法如何改變
第五章 從對抗到對話—— 什麼機緣,會讓想法開始改變
第六章 真相是由部落說了算—— 團體認同、從眾行為、集體擁抱
第七章 爭辯論證—— 我們擁有說服與被說服的能力
第八章 說服—— 誰說了什麼?對哪個對象?以何管道?
第九章 街頭知識論—— 你將會得到溝通交流的超能力
第十章 社會變遷——永遠不要放下那把...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