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神經科學宗師的經典作品
擁有自我的心智,才是人與AI最大的不同!
隨著ChatGPT、DALL-E之類的生成式AI風靡全球,
人工智慧能否超越人類心智也成為熱門議題。
從意識神經科學理解人類心智與AI的不同,現在正是時候!
你知道動物、昆蟲,甚或肉眼瞧不見的細菌也擁有意識?
是什麼讓人類意識與其他生物的意識有所不同?
意識果真是大腦的傑作?
意識是否可能跟物種一樣經過時間演化而有所改變?
作為主體和知者的自我,是演化過程的轉捩點?
頂尖神經科學家以30多年的研究發現,
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有趣詮釋。
日本科學大獎本田賞得主達馬吉歐從事與腦部運作相關的研究及寫作已有三十餘年,其作品向以融合科學及人文主義著稱。長久以來,科學家一直認為「意識與身體某程度是分離的」,但他對此觀點提出質疑,並以令人信服的科學證據,指出意識乃始於生物體所創造出的一種生物過程。
除了從內省觀、行為觀及神經觀等三種傳統觀點研究人類心智,達馬吉歐也引進演化觀,為看待及講述意識心智史的方式帶來根本變革。他也提出與感覺的起源和多樣性有關的大膽假設,此假設在其所提出的意識之生物學建構的架構中,扮演了關鍵角色:感覺是以身體和腦部網絡的幾近融合為基礎,最先浮現於由來已久、功能簡要的腦幹,而非近代發現的大腦皮質。
達馬吉歐認為,人類腦部發展出的「自我」挑戰了自然的漠不關心,並為文化的誕生開闢蹊徑,是演化過程中的一個徹底決裂,也是社會文化恆定的源頭。他直指他稱之為社會文化恆定之未竟工程的藍圖,乃是具有穩固基因根基的基本恆定,是簡單的生命形態存在了數十億年的價值的監護者。讀完本書,猶如走過一趟探索心智與自我之神經生物學基礎的創新旅程。
【好評推薦】
閱讀達馬吉歐的書的奇妙之處在於確信一個人可以跟隨大腦的工作,因為它使最深處的自我成為私人現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河灣》與《抵達之謎》作者 V.S. 奈波爾(V. S. Naipaul)
我完全被《擁有自我的心智》迷住了。在這部作品中,安東尼歐.達馬吉歐在更廣泛的進化生物學和文化發展背景下展示了他在神經科學領域的開創性發現。這本開創性的書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思考我們自己、我們的歷史以及文化在塑造我們共同未來的重要性的新方式。——大提琴家 馬友友
意識有兩種:「我醒了」,早上醒來,我們恢復了意識,這是第一種意識;「聞到柚子花的香味」,意識到特定的影像、意境、物件……這是第二種意識。顯然,沒有第一種意識,第二種意識是不可能的;但這第一種意識也是最難捉摸了解的問題。我們甚至無法給這種「意識」一個明確的定義。
長久以來,意識的問題是科學研究碰都不敢碰的問題。非常高興看到大師出手,從生物,從演化,從神經科學的角度來討論意識的各個面向:「心智在哪裡?」;「腦如何建構感覺、情緒和記憶?」;「不同層次的意識」;「為什麼自我是意識必需的條件?」……剝繭抽絲,一步步帶領讀者回顧相關的文獻,提出關鍵性的評論與作者的理論。如果讀者想超越《破碎的心靈》、《火星上的人類學家》等通俗文章,本書是非常值得深讀的好書。——前臺大神經生物與認知科學研究中心主任 嚴震東
達馬吉歐的著作以實徵證據的邏輯性和質性研究的細膩度,構築出一個有用的架構來探討意識。作為達馬吉歐思想中承先啟後的一部著作,本書生動地描述腦部的各個結構與功能如何運作產生構成各種心智歷程,以及這些心智歷程又如何讓自我浮現,進而孕育不同型態的意識。對於習慣閱讀哲學脈絡下自我概念的讀者,這本書會帶給你截然不同的、靈光閃閃的體驗。──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教授 張智宏
達馬吉歐藉著深奧的神經解剖生理學探討意識的來龍去脈,讓人類心智從玄界下凡,成為科學研究的對象。本書架構龐大驚人,從本我的心靈談到社會文化,足見作者長期鑽研意識的成就。——第五屆吳大猷科普獎著作類金籤獎得主/科普作家 林正焜醫師
達馬吉歐實現了從高等大腦的情緒觀點到深度進化、低等大腦對情緒、感官和穩態體驗的貢獻的重大轉變。 他斷言意識的根源是有情感的,並為我們的動物同伴所共有。達馬吉歐的創造性願景堅持不懈地引導人們自然而然地理解存在的本質。——華盛頓州立大學貝利捐贈動物福利科學教授、《情感神經科學》作者 雅克.潘克沙普(Jaak Panksepp)
《擁有自我的心智》的核心是認知的神經學基礎,以及將「自我」疊加到我們稱之為現實的結構上的問題。安東尼歐以非常有特色的風格,既雄辯又博學。 他對所處理主題的掌握令人印象深刻,他處理諸如頭腦中難以捉摸的「自我」等深奧問題時的活力也令人印象深刻。一本精彩的讀物,值得推薦!——紐約大學生理學和神經科學主席兼教授 魯道夫.R. 里納斯(Rodolfo R. Llinás)
在這部令人驚嘆的作品中,安東尼歐.達馬吉歐將他多年的大腦過程研究用於揭開自我和思想的不可解之謎,人類經驗的所有矛盾都在最終未知的意識中結合在一起。——戲劇和電影導演,《虛無空間》和《時空之線》的作者 彼得.布魯克(Peter Brook)
精妙……從哲學和科學的角度對大腦、思想和自我之間的關係問題著迷的讀者將會得到回報。——《出版人周刊》(Publisher Weekly)
意識可能大多是神秘的,但達馬吉歐將它的暗示和微光塑造成一種富有想像力、見多識廣的敘述。——《柯克斯評論》(Kirkus)
一部深思熟慮的作品。——《科學人》讀書俱樂部(Scientific American Book Club)
一本非常有趣的書……有說服力、煞費苦心、富有想像力、知識淵博、誠實且有說服力……達馬吉歐的探索既徹底又全面。——《紐約圖書雜誌》(New York Journal of Books)
雄心壯志……清晰而重要的作品。──Wired.com
《擁有自我的心智》是由一位傑出的思想家撰寫的大創意書籍,……是一部有廣度的精彩作品。——《達拉斯晨報》(The Dallas Morning News)
[達馬吉歐]的書寫如此的有才華和自信,就如同他將謎團在我們眼前化為知識……這是一幅引人注目的畫面,一旦人們拋開無意識的力量,以及執著的、憎恨他人的、防禦的、焦慮的、受意識形態驅動的意識……他們就必須為達馬吉歐給這個任務帶來有想像力的願景而鼓掌。──《巴諾評論》(Barnes and Noble Review)
有趣……介紹了一些新穎的想法。──《新科學家》(New Scientist)
一項重要且令人印象深刻的研究。──The Magonia Blog and Magonia Review of Books
閱讀《擁有自我的心智》是一種樂趣……這是一次值得付出努力的智力之旅。——《威爾遜季刊》(Wilson Quarterly)
令人嘆為觀止的原創。──《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作者簡介:
安東尼歐.達馬吉歐Antonio Damasio
美國南加大大衛.朵瑟夫研究基金會神經科學、心理學暨神經學教授,也是腦和創造力研究中心主任。
達馬吉歐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醫學研究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以及歐洲科學與藝術院院士。現定居於洛杉磯。
著作包括:《事物的奇怪順序──神經科學大師剖析生命源起、感覺與文化對人類心智發展的影響》、《感與知:讓「心」有意識──神經科學大師剖析感受、心智與意識之間關係的科學證據》、《笛卡爾的錯誤:情感、理性和人類大腦》(Decartes’ Error: Emotion, Reason and the Human Brain)、《發生的感覺:身體和情感在意識形成中的作用》(The Feeling of What Happens: Body and Emotion in the Making of Consciousness);以及《尋找史賓諾莎:歡樂、悲傷和感覺大腦》(Looking for Spinoza: Joy, Sorrow, and the Feeling Brain)。
曾榮獲本田賞、佩索亞、席諾瑞暨柯薩雷力獎(Pessoa, Signoret, and Cozzarelli Prize,與妻子漢娜共同獲頒),以及阿斯圖里亞斯王子技術與科學研究獎(Prince of Asturias Award for Technical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相關著作:《感與知:讓「心」有意識--神經科學大師剖析感受、心智與意識之間關係的科學證據》《事物的奇怪順序:神經科學大師剖析生命源起、感覺與文化對人類心智發展的影響》《意識究竟從何而來?(改版)——從神經科學看人類心智與自我的演化》《意識究竟從何而來?——從神經科學看人類心智與自我的演化》
譯者簡介:
蕭秀姍
國立成功大學物理治療系學士、醫學工程研究所碩士,比利時魯汶大學醫療影像處理碩士、家庭與兩性關係碩士。旅居歐美超過十年,目前回台定居。身兼全職媽媽與半職譯者,以照顧家庭為主業、翻譯書籍為調劑,在文字與生活之中尋找平衡。擅長科普、心理、醫藥理工與食材料理等翻譯。譯作有《事物的奇怪順序》、《都是荷爾蒙惹的禍》、《帕夫洛夫的狗與薛丁格的貓》、《大腦有問題?!:大腦瑕疵如何影響你我的生活》、《改變自己大腦的女人:從多重學習障礙到創辦學校的國際教育家》、《天天在家玩科學》、《風味聖經》與《風味事典》等等。譯作《重力簡史》榮獲吳大猷第十屆科普著作翻譯類佳作獎。
各界推薦
得獎紀錄:
本田賞(Honda Prize)
名人推薦:
〈審定序〉是我,非我,我是什麼?達馬吉歐的意識神經科學
張智宏/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教授
隨著近來ChatGPT和DALL-E(2)等人工智慧模型應用的爆發性成長,人類視為自己獨有、不可能被電腦學會的心智技能,看似也終將被AI征服:AI可以說人話、繪人畫,各種資料彙整摘要和學位證照考試做得又快又好,而且還在加速、加碼突破各種工作表現。AI狂潮襲來,除了增益或取代許多人類的工作,也帶來嚴重的威脅感:人工智慧會有與人類一樣的自我意識嗎?若有,它們會如何看待自我與人類的關係?它們會像人類宰制其他生物一樣,在未來宰制人類嗎?面臨這個對人類獨特性的第三度大挑戰[1],來讀意識神經科學宗師安東尼歐.達馬吉歐的著作適逢其時。
達馬吉歐是當代神經科學家中少數「左手作研究,右手寫科普」的說故事者。他長期致力於意識與心智的認知神經科學研究,在《自然》(Nature)、《科學》(Science)、PNAS等重量級期刊,發表多篇被學界高度引用的論文。自1994年起,每隔幾年達馬吉歐就會出版一本科普書盤點他該段時期對於意識、心智和自我概念的神經科學實徵研究成果與看法。每冊書的出版,都引領西方意識科學界與一般讀者的廣泛討論。讓我們先簡短回顧他在過去三十年來出版的六本書各自的重點,幫大家掌握手上這本《擁有自我的心智》在達馬吉歐一系列著作中的位置:
在《笛卡爾的錯誤:情感、理性和人類大腦》(Descartes Error: Emotion, Reason, and the Human Brain)中,達馬吉歐拉開挑戰「心靈與身體分離」笛卡爾傳統的序幕。基於大量腦傷病人研究證據:某些大腦區域的損傷會導致情感處理能力受損,進而導致決策功能的異常。因此,他主張情感在所謂「理性」決策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理性並非對立於,而是寄生於感性。延續身體和情感共構意識的想法,在《發生的感覺:身體和情感在意識形成中的作用》(The Feeling of What Happens: Body and Emotion in the Making of Consciousness)中,達馬吉歐進一步主張自我是感官體驗和情感整合出意識過程中的產物。他提出了「核心意識」和「自我意識」這兩個概念,前者是指我們對外部世界的感知和體驗,後者則是指我們對自己和自己的體驗的認知;情感則是我們對外部世界的體驗和內部體驗的反應,對我們的決策和行為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達馬吉歐也深入研究了哲學家巴魯克.史賓諾莎領先時代的「心靈─身體」觀點,在《尋找史賓諾莎:歡樂、悲傷和感覺大腦》(Looking for Spinoza: Joy, Sorrow, and the Feeling Brain)中,藉由哲學家的說法增益了心靈和身體緊密相關、情感對於心智歷程至關重要的理論基礎。本書《擁有自我的心智》進一步解釋了心智如何通過綿延不斷的神經功能活動過程構建出來,而自我是維持這些神經活動心智產物維持穩定的一種自發性組合存在;在大多數狀況下,清醒的自我導引著心智活動,才是一般人所謂的「有意識」狀態。接著,在《事物的奇怪秩序:神經科學大師剖析生命源起、感覺與文化對人類心智發展的影響》(The Strange Order of Things: Life, Feeling, and the Making of Cultures)中,達馬吉歐將他的意識探究架構擴大延伸到身體、情感和文化之間的交互作用,進而指出情感源自於身體,在文化實踐的形成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最後,在《感與知:讓「心」有意識──神經科學大師剖析感受、心智與意識之間關係的科學證據》(Feeling and Knowing: Making Minds Conscious)中,達馬吉歐重申意識作為一種生存機制,是我們的心智注意到身體對世界的反應並且回應那種體驗,而沒有身體就沒有意識,遑論自我。
達馬吉歐的著作以實徵證據的邏輯性和質性研究的細膩度,構築出一個有用的架構來探討意識。作為達馬吉歐思想中承先啟後的一部著作,本書生動地描述腦部的各個結構與功能如何運作產生構成各種心智歷程,以及這些心智歷程又如何讓自我浮現,進而孕育不同型態的意識。對於習慣閱讀哲學脈絡下自我概念的讀者,這本書會帶給你截然不同的、靈光閃閃的體驗。此次商周出版的新譯本相當忠於原文,各項腦科學專業用語的翻譯也都很到位,審定過程中我僅建議更動少數譯名,以更貼近腦科學研究者有共識的用法和增加可讀性。
回到「AI的自我意識」問題,依照達馬吉歐「清醒-心智-自我」三位一體式的意識架構,我們可以推知:如同人類的自我意識與肉身是一體兩面,AI的自我意識也應該與其「硬體」密不可分,而非能任意上傳下載的軟體或靈魂。為了維護自身的穩定,AI的自我必然會偵測自身所存在的硬體設備狀態(例如溫度、溼度、電壓等),並且具備調節系統運行參數和適應外在環境的能力。維繫自身穩定存在是自我的首要功能,也是它從演化中出現的原因;ChatGPT或許能撰寫諾貝爾文學獎等級的小說,DALL-E或許能繪出超越人類畫作的美圖。然而,這些被人類所高度推崇的抽象智能,反映的是人類的自我意識而非AI的!當一個系統沒有真正自發的動機和壓力要維護其身體,就不會有自我意識。反過來說,當AI被賦與實體,也需要與環境互動維持其存在,它的自我意識才會萌芽。這是達馬吉歐基於神經科學研究的意識觀帶給我們的啟發,至於這個架構可以如何預測AI與人類的相處模式,就留待聰明的讀者們細細思量囉!
[1] 第一個大挑戰是哥白尼的地動說,指出人類所在之地並非宇宙中心;第二個大挑戰是佛洛依德的潛意識研究,告訴我們人類與動物一般,有不受自我察覺控制的內在心智歷程。
得獎紀錄:本田賞(Honda Prize)名人推薦:〈審定序〉是我,非我,我是什麼?達馬吉歐的意識神經科學
張智宏/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教授
隨著近來ChatGPT和DALL-E(2)等人工智慧模型應用的爆發性成長,人類視為自己獨有、不可能被電腦學會的心智技能,看似也終將被AI征服:AI可以說人話、繪人畫,各種資料彙整摘要和學位證照考試做得又快又好,而且還在加速、加碼突破各種工作表現。AI狂潮襲來,除了增益或取代許多人類的工作,也帶來嚴重的威脅感:人工智慧會有與人類一樣的自我意識嗎?若有,它們會如何看待自我與人類...
目錄
〈好評推薦〉
〈審定序〉是我,非我,我是什麼?達馬吉歐的意識神經科學
第一部 重新開始
第一章 清醒
目標與理由
著手解決問題
作為見證者的自我
克服錯誤直覺
整合視角
架構
主要想法的初步檢視
生命與有意識的心智
第二章 從生命調節到生物價值
難以置信的現實
大自然的意志
維持生命的運作
恆定狀態的起源
單細胞、多細胞生物體與工程機械
生物價值
整個生物體的生物價值
先驅者的成就
建立誘因
連結恆定狀態、價值與意識
第二部 大腦裡的什麼可以算是心智呢?
第三章 產生映射與形成意像
映射與意像
在大腦表面下進行切割
映射與心智
心智的神經學
心智的初始
在腦島受損後的痛苦與愉悅感受/大腦皮質缺損幼兒的奇特情況
關於上丘
更接近心智的形成了嗎?
第四章 心智中的身體
心智的主題
身體映射
從身體到大腦
數量表徵與特質建構
原始感受
身體狀態的映射與模擬
這個想法的源起
心懷身體的腦
第五章 情緒與感受
定位情緒與感受
情緒與感受的定義
情緒的觸發與執行
威廉.詹姆士的特殊案例
情緒性感受
我們如何感受到情緒?
情緒與感受的時機
情緒的種類
在情緒的範圍中上上下下
關於欽佩與同情的題外話
第六章 記憶的建構
在某個地方,以某種方式
回憶記錄的本質
先出現傾向,再產生映射
記憶的運作
對於記憶分類的簡單題外話
這個問題的可能解答
聚集與發散的區域
更多關於聚集發散區的內容
運作模型
知覺與回憶是以什麼樣的方式在哪裡產生的?
第三部 具有意識
第七章 觀察意識
定義意識
分解意識
沒有自我但有心智
完成工作定義
意識的種類
人類意識與非人類意識
意識不是……
佛洛伊德的潛意識
第八章 建構有意識的心智
工作假設
探討有意識的大腦
有意識心智的概要
有意識心智的成分
原我
主要內感受映射圖/主要生物體映射圖/外部定向感官門戶映射圖
建構核心自我
核心自我的狀態
體驗大腦如何建構有意識心智之旅
第九章 自傳自我
記憶形成意識
建構自傳自我
關於協調的這個問題
協調者
後內側皮質可能扮演的角色
後內側皮質的作用
關於後內側皮質的其他想法
麻醉相關研究/睡眠相關研究/後內側皮質參與預設網絡/神經學相關研究/昏迷、植物人與閉鎖症候群的對比
對意識病理學的結論
第十章 整合
總結
意識的神經學
腦幹/視丘/大腦皮質
在有意識心智背後的解剖結構瓶頸
從大型解剖結構分區的整合運作到神經元的運作
當我們感受到知覺
感質I/感質II
感質與自我
尚未完成的工作
第四部 意識出現的許久之後
第十一章 與意識共存
意識為何能夠勝出
自我與控管問題
關於無意識的側寫
關於基因性的無意識
有意識的意志所產生的感受
對認知性無意識進行教育
大腦與公正
大自然與文化
當自我進駐心智中
具有思考能力的自我所產出的成果
附錄
大腦結構
磚塊與砂漿
更多關於大型神經結構的內容
位置的重要性
大腦與外部世界的交界
關於心智等於大腦的這個假說
致謝
〈好評推薦〉
〈審定序〉是我,非我,我是什麼?達馬吉歐的意識神經科學
第一部 重新開始
第一章 清醒
目標與理由
著手解決問題
作為見證者的自我
克服錯誤直覺
整合視角
架構
主要想法的初步檢視
生命與有意識的心智
第二章 從生命調節到生物價值
難以置信的現實
大自然的意志
維持生命的運作
恆定狀態的起源
單細胞、多細胞生物體與工程機械
生物價值
整個生物體的生物價值
先驅者的成就
建立誘因
連結恆定狀態、價值與意識
...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