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Thinkers50全球頂尖管理思想家,到21世紀傳奇領導人,
本書帶你坐在搖滾區,和10位全球管理大師面對面,
探索他們令人大開眼界的人生典型,學習他們用生命淬鍊的深刻智慧。
「本書提煉了傑出思想家的故事、經歷與教誨,並結合了自我的反思,不僅為讀者傳遞理念,更激發具體的行動。」
Thinkers50全球第一領導思想家葛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
「開卷之後完全進入心流,欲罷不能。筆記本上滿滿的摘要重點,心靈被充分洗滌,有如親臨蘇菲與每一個大師對話的奇幻旅程。」
輝瑞大藥廠台灣區總裁葉素秋
真正的人生問卷都要用「你是否用盡全力」的句型開頭;
用對的方式提問,會幫助你突破瓶頸,讓問題消失;
你的團隊就是你的鏡子,他們反射了你。你不快樂,他們也不會快樂。
EMBA雜誌總編輯方素惠累積三十年的深入探索,
第一手對話全球頂尖管理思想家,
10位管理大師,10個主題的思考衝擊,10個令人大開眼界的人生典型,
讓你對生命,對領導,對看世界的眼光,帶來新的覺察和觸動!
「坐在人生的搖滾區,三十多年來我有機會遇見全世界最聰明的腦袋和最有智慧的典範,我有責任記錄下來,將我的觀察與學習,感動與激動,分享給更多人。」--方素惠
本書帶你與全球10位管理大師面對面:
哈佛商學院教授康特(Rosabeth Moss Kanter)
世界第一領導大師葛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
學習專家與百老匯製作人梅西(Elliott Masie)
傳奇領導人、前福特汽車CEO穆拉利(Alan Mulally)
Thinkers50全球第一管理思想家艾德蒙森(Amy Edmondson)
暢銷書作家品克(Daniel Pink)
知名品牌顧問林斯壯(Martin Lindstrom)
全球頂尖策略思想家馬丁(Roger Martin)
貝恩公司策略大師祖克(Chris Zook)
全球知名創新顧問安東尼(Scott Anthony)
學習全球管理思想家的智慧:
不要一不小心為自己寫了負面程式
一個小行動,是打敗巨大敵人的第一步
加入「樂趣」元素,會為你的成果帶來驚喜
不要獎勵完美的員工
顧客說出口的,和他想的並不一樣
承認錯,才是向「對」更靠近一步
組織要像樂高積木,而不是一盤義大利麵
作者簡介:
方素惠
• 擔任EMBA雜誌總編輯超過20年,策劃EMBA雜誌管理專刊300期以上,曾專訪300位以上傑出企業CEO,50位以上全球管理管理思想家與領域專家;以學習為主軸,創立「我們學堂」線上領導課、EMBA企業學習平台、EMBA企業學習年會;曾獲領導大師葛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頒發「全球傑出教練獎」(Leading Global Coach)。政大英文系畢業,曾任天下雜誌資深編輯,著有「乘法領導」一書(時報出版)
章節試閱
前言 I
先是普通人,然後才是大師
在專訪中,我常會試圖加入一點跟人有關的東西。因為,他們在作為一個好的學者或顧問之前,必定先是一個「普通人」。
因為時差的關係,這些採訪通常都是在深夜十一、二點,或者清晨五、六點。我在辦公室裝上大麥克風、設定好電腦,時間倒數五分鐘,我登入 Zoom,一個人在寂靜的虛擬會議室等待。
那時候天還沒有全亮,我辦公室的大片窗戶變成了一面大鏡子,看出去,就是我一個人靜靜地坐在電腦前面。看著 Zoom 裡面的自己,再看著玻璃窗上面的自己,時間一秒一秒過去,常常越來越不真實,整個宇宙好像只剩下我一個人。
到了約好的時間,如果對方人還沒有上來,我心中就開始覺得不踏實。連線ID資訊是對的嗎?我在錯誤的會議室等待嗎?時間是對的嗎?會不會我記錯了其實是昨天,或者因為日光節約時間,其實是我提早或晚了一小時呢?我會好幾次先跳出去再連進來,確保沒有地方出了錯。
總之,在黑夜和白晝的交界處,在苦候不到對方的時候,我有時甚至懷疑起人生,這一刻是真實存在的嗎?會不會其實這是一個以特殊型式進行的夢境?時間一秒一秒跳動,對方越是高知名度,我心中越是忐忑,然後通常下一秒,那個人就出現了。
採訪結束,往往天剛剛亮。我看著窗外微亮的天光,如果那天談的內容特別好,我會感覺非常飽滿感動,好像收穫了一整畦田的黃金稻穗,我需要一個大大的晒穀場來安放。
讓我觸動,甚至激動的,有時是受訪者說的,充滿寓意和啟發性的一兩段話;有時是像打了一場精彩的網球,對方漂亮接住了我的每顆球,來來往往,酣暢淋漓;有時則是那種令人折服的人格典範,感覺需要用一輩子的時間來沉浸與反芻。
打開辦公室的門走出去,看起來我還是我,沒有人察覺到,其實我已經不是原來的我了。那些是非常奇妙的時刻,這時我通常只想要靜靜地,一個人好好地吃一個早餐。
就像被雷打到
多年來,我專訪了很多全球頂尖管理思想家,他們是暢銷書作者、知名大學教授,或者是頂尖企業領導人。
有一天心血來潮,我上線一查,二○二一年的 Thinkers50 前十名的管理思想家,我竟然採訪過八位。雖然不是像蒐集米其林餐廳般刻意去蒐集,但是看到名單上的照片大多數都很熟悉,不禁有種特別的成就感。
面對這些大師,約訪的過程有時順利到令人意外。
有一段時間,我常常在社交媒體上看到知名行銷作家、《紫牛》一書作者高汀(Seth Godin)的影音短片,他光頭、紫色的眼鏡,打著鮮豔的領帶,很有特色的造型。我忽然心中一動,向他發出專訪邀約。下班時走過一位編輯身邊,順口跟她說:「我剛才發信約了高汀,如果他接受採訪的話,那就是被雷打到了。」
沒想到幾個小時後,我就收到他的回應,而且隨信寄上他的行事曆連結,讓我在他有空檔的時段登記下來。於是敲幾個鍵盤,我就約好時間。這個約快到我還沒有心理準備,第二天一早上班時,我對那位同事說:「昨天果然被雷打到了。」
當然,有一定的比例這些邀約會石沉大海,沒有回應。有一位我聯繫最久的知名大師,他每年都會親自回信,客氣地說,他今年主要重點是寫他的新書,以後有機會再受訪。到今年已經四年過去。
專訪的時候,大多數時候寒暄之後,透過一兩個問題,來感受彼此的頻率,了解他的模式喜歡張開框架,還是簡潔聚焦,因此可以斟酌著問更深入的問題,或者另起一段新問題。
有時受訪者熱情,像貝恩公司資深合夥人祖克(Chris Zook),拋出每個問題都像按到一個按鈕,他深入解析,舉詳盡的例子,到最後接近兩個小時,他已經口乾舌燥不斷清喉嚨,以致於我都不好意思繼續佔用他的時間了。
但訪問的過程也不是永遠順利。有次訪問一位非常知名的暢銷書作者,雖然講話精準,但他的表情冷淡,沒有笑容,回應非常簡短。那時是在深夜,我周圍的帷幕玻璃一片漆黑,電腦螢幕中的他和我只隔著約六十公分,但我覺得孤獨寒冷,宇宙的黑洞深不可及。
當時疫情正嚴重,其中一題我問他,「這個疫情讓很多人因此對人生和世界有很多新的體會。你覺得疫情有沒有在任何方面改變了你?」
他面無表情地說,「這和主題沒有關係,我不覺得適合回答這個問題。」
我再試了幾個不同型態的問題,應該是更哲學一點,還是應該更 how to一點?應該是更接近最近讀者關心的時事,還是更探索這個領域的歷史縱深?我內心焦急,感覺就像隔著一個太平洋,小船始終靠不了岸。
幾乎是到了最後一題,我問他,「你是○○領域的老兵,你回頭看這個領域多年來的變化,有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觸?」
這時,他的表情柔和了下來,甚至露出些微的笑容,給了一個很感性和有文化意涵的回答。我當時心裡的石頭暗暗放下,我知道,我成功揮棒,完成我的使命了。
打一場艱苦的仗
多年前,我第一次做大師專訪時,是暢銷作家彼得斯(Tom Peters)訪問台灣的時候。他那時剛出版暢銷書《追求卓越》一書不久,舉世轟動,聲勢如日中天。我那時候剛畢業不久,面對大師戒慎恐懼,彷彿面對一座巍峨的高山,對於管理知識、對於英文、對於社交自信都是一大試煉。雖然終究應對了場面,但結束以後像打了一場艱苦的仗,神經緊繃久久無法放鬆。
這幾年來,專訪前,我在研究某些題目的時候,看到對方之前的演講影片或文章,常常覺得興味盎然,已經不是工作,更多時候是真心對這個題目和這個人感到好奇和興趣,想要多聽聽他的看法,感受他是什麼樣的人。
有一次,我訪問全球知名的領導力顧問詹格(John Zenger),他是人資與領導領域赫赫有名的人物。這個訪問也創了一個紀錄,他是我訪問過年紀最長的一位專家,訪問當時他八十七歲。
他犀利幽默,而且講話非常清楚。年紀大到一個階段,他對某些問題已經不在乎了,他可以率性地說:「這我也不知道」、「那個人胡說八道」(「那個人」是某位知名暢銷書作者)。
他前一晚才抵達台灣,訪問開始時,我問他有時差嗎?他說,有,所以你最好問犀利一點的問題,讓我清醒。因此問了幾個問題之後,我說,是你要我問犀利問題的,所以「你八十幾歲的時候,有沒有學到什麼事情,是你希望你五十幾歲的時候就知道的?」
他沉思。我最喜歡受訪者沉思了,表示這是個好問題。那短短的幾秒鐘,我坐在那裡靜靜地看著這位八十七歲的智者。我幾乎可以看見他腦袋裡千迴百轉,在想著,要講一個人生中輝煌的戰役,還是要講某個暗夜裡的傷痕?
然後他緩緩地說:「我認為,我學到的最大一個功課是,我希望當部屬來問我問題的時候,我能夠忍住不回答他的問題。」他說,然後問對方:「你認為呢?」
當大師作為普通人時
在專訪中,我常會試圖加入一點跟人有關的東西。因為,他們在作為一個好的學者或顧問之前,必定先是一個「普通人」。他可能從小是個好奇的小孩,現在正在探索人生另一個階段的角色,所以訪問最後我會問他普通人的問題,談他的成長,他如何成為今天的自己,他作為一個普通人的人生困惑與追求。
大多數時候,這些世界頂尖的管理思想家也喜歡你關注他作為一個普通人,而不只是作為某個領域的專家,專為別人提出洞見和解方。
當我好奇地問策略領域的大師馬丁(Roger Martin),他是如何發展出他現在輔導客戶的方式,他分享了一個還在讀書時候的故事。當時,他在哈佛大學當志工,協助那些功課落後的學生設法跟上。只因為他幫助他們改變了「假設」,因此即使是他沒有學過的科目,都能更有效幫助對方改善成績。
專訪結束時,他忽然大大地讚美我,「你是一個很好的訪問者,這是我第一次跟別人講這個故事。」
哥倫比亞商學院教授麥奎斯(Rita McGrath)說,她的父母都是科學家,不像別人家可能是對著電視吃晚餐,從小,她家的餐桌上永遠都在討論某個課題,然後總會有人起身去找答案,通常是在某一本書裡。她的這個描述非常有畫面,這樣的晚餐談話滋養了一位小小學者的好奇與成長。
我問她,她父親曾在兩家知名企業柯達和全錄工作,如何影響了她,她說,她父親在柯達時曾經向主管建議發展數位,但沒有人理會,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柯達成為一家失敗的公司。
雖然她沒有說,但我相信這也讓麥奎斯研究企業策略時,更有個人意義。這可能不只是無聊枯燥的學術研究,而是她為父親「復仇」的旅程,她必須為公司尋找原本可能成功的情節,以及策略創新的解方。
像警察辦案一樣
在專訪之後,大多數人我再也沒有聯絡,人生的交會就像流星一樣,但有些人會在其他研討會或不同的場合相遇,這時總像遇到老朋友一樣,有些人甚至自然而然地變成了真正的老朋友。像全球第一領導思想家葛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我和他認識之後,專訪過至少三次,出版了他的四本著作,邀請他來台三次,成為長期合作、彼此信任的夥伴。
為了撰寫這本書,我回頭整理過去的訪談資料。幾年前訪問安東尼(Scott Anthony)時,他說,破壞式創新改變了他的人生,他在哈佛商學院上第一堂課時就愛上,因此選擇踏上這條不同於其他同學到大企業任職的道路。
我像警察辦案一樣,寫信追問他,為什麼他第一堂課就愛上破壞式創新這門學問?那時他看見什麼?聽見什麼?
這時,安東尼已經從創見顧問公司(Innosight)的管理合夥人投身學術,成為名校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的教授。他很高興我再次「追蹤」到他,對於我的問題,他熱情回應,像一個老朋友般。他寄給我一大段文字,描寫他上破壞式創新第一堂課的場景。我們來來往往,有問必答,他動輒寫了長長的信回答我一個問題。
努力耕耘眼前那畝田
那一天我看著眼前的白紙,心中糾結著究竟該說些什麼。幾個小時之後,我必須在一些優秀的專業工作者面前,分享我如何成為今天的自己。
那是我參加的教練一百社群(100 Coaches),由領導大師葛史密斯創立,他從一萬多位申請者中,甄選了一百多位成員,他們是書籍作者、名校教授,或者是資深教練或創業家。我有幸成為其中的一員,我們定期聚會。
主辦團隊把八到十人編成一組,每週線上聚會一次,每一次聚光燈打在某一個人身上,由他分享他的人生歷程,其他人在結尾的時候再提問或給回饋。每個人都分享完之後,休息一段時間,重新打散再分組。
這一天是我分享的日子。在準備的時候,我感受極大的壓力。作為一個資深的編輯,我很清楚知道,沒有人想要看別人的流水帳,除非你是泰勒絲或黃仁勳。
我彷彿站在廣袤的荒野,回望自己的人生,茫然迷失,不知從何開始說這個故事。
當我為自己梳理來時路,我下意識地把三十年前那個青澀、有股傻勁的女生,和今天放在一起,看看究竟有什麼不一樣,於是一些線索漸漸浮現。我猛然發現,如果這是一段旅程的話,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在某些方面已經和出發的時候有了微妙的改變。
原來在人生的路上,我從一個認真守分、盡責耕耘眼前一畝田的勤勉農夫,轉變成一個比較勇於去創造、願意去冒險、不害怕改變的探索者。
一點一滴成為新的自己
說自己是農夫,並不只是文字上的比喻。我出生在宜蘭冬山一個被稻田包圍的農舍裡,血液裡有農夫的DNA。我的祖父是佃農,我從小看著祖父在酷日下,在田裡彎腰播種割稻,或跪著除雜草。五歲提早入學,我每天要走五十分鐘的田埂路去上學。
也許因為如此,我的人生預設就是努力耕耘我前面的那畝田地。一直以來,主管交付我的一個任務,或者客戶託付的一個專案,我信守承諾,盡心盡力做我該做的事情,我把這畝田耕到最好。
因此,較年輕時去學校演講關於在職場工作的建議,我說,永遠把別人託付的工作做好,全力耕耘屬於自己的那畝田,以致於那人非得想要再次找你不可。
但是,在這個不斷翻攪、氣候變遷的時代,要是那一畝田無法收成,或收成了沒有顧客了呢?在這樣的世界,更努力地耕種那畝田是不夠的,你需要打破框架,你還需要想像與創造,讓未來有更多的可能。
當你選擇跨出去,嘗試一點改變,跨越一些限制,在過程中,你會一點一點地成為新的自己。
這樣的過程,也讓我從一個焦慮的工作者,變成一個比較放鬆自在的學習者。坐在高鐵上,看著窗外景物倒退,我不再下意識地回望過去,而是把自己投向未來,對於那種不可預知的可能性,更多一點期待。
那日的線上分享,我談了好幾個軸線,幾十年過去,我從一個焦慮的女兒變成自在的母親,從一個編輯者變成學習的促進者,從盡責守分的農夫變成創造者和連結者。
而多年來,我所遇見的一個又一個頂尖思想家和美好典範,是我這一路上最重要的養分。連接這些點以後,讓我的旅程竟然有點奇幻。
前言 I
先是普通人,然後才是大師
在專訪中,我常會試圖加入一點跟人有關的東西。因為,他們在作為一個好的學者或顧問之前,必定先是一個「普通人」。
因為時差的關係,這些採訪通常都是在深夜十一、二點,或者清晨五、六點。我在辦公室裝上大麥克風、設定好電腦,時間倒數五分鐘,我登入 Zoom,一個人在寂靜的虛擬會議室等待。
那時候天還沒有全亮,我辦公室的大片窗戶變成了一面大鏡子,看出去,就是我一個人靜靜地坐在電腦前面。看著 Zoom 裡面的自己,再看著玻璃窗上面的自己,時間一秒一秒過去,常常越來越不真實,整個宇宙...
推薦序
【推薦序1】
Thinkers50全球第一領導思想家葛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
偉大領導人的集體智慧
懷著無比的驕傲與感激之情,我要向大家推薦這本由方素惠撰寫的精彩著作。
能夠在這些篇章中看到我一生的心血結晶,以及從許多領導與管理領域的頂尖人物身上所學到的寶貴經驗,讓我深感謙卑。素惠不僅成功掌握了我一直致力傳授的核心理念,還融合了多位傑出思想領袖的智慧,包括康特(Rosabeth Moss Kanter)、穆拉利(Alan Mulally)、艾德蒙森(Amy Edmondson)、梅西(Elliott Masie)等人,編織出一幅充滿洞見的圖像,對讀者帶來啟發。
在我的旅程中,我有幸與這些非凡人物共同交流、探討與分享經歷。他們的想法、勇氣與才華,對管理與領導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素惠提煉了這些思想家的故事、經歷與教誨,並結合了自我的反思,不僅為讀者傳遞理念,更能激發具體的行動。
這本書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素惠出色的敘事能力,以及將個人經驗與普世價值連結起來的能力。她以清晰且有意義的方式,呈現了我的職業生涯片段,以及一些偉大思想家的洞見,讓它們生動地呈現在讀者面前。這些對話非常個人化,又極有價值,生動闡釋了領導力、團隊合作與變革的永恆原則。
對我來說,這本書同時也是向多元視角學習的最佳證明。領導力並不是千篇一律的模板,而這本書正展現了當我們結合各種聲音時,所能迸發的豐富想法。從穆拉利對齊心協力的承諾,到艾德蒙森在心理安全感領域的開創性工作,從康特對創新的見解,到梅西在學習科技上的前瞻理念,每個觀點都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幫助我們作為領導者不斷自我提升。
我深感榮幸,素惠選擇將我的反思與這些傑出領導人的經驗並列。她巧妙地呈現這些智慧,充分展現了她作為一名思想者與敘事者的才能。我相信,對任何想要以更大影響力、誠信與熱忱來領導團隊的人,這本書將是一個指南。
在這些篇章中,你不僅會找到世界上一些最偉大領導人的集體智慧,還會獲得啟發,將這些經驗應用到自己的旅程中。請慢慢品味這本書的內容,細細體會其中的教誨,融入實踐,來創造屬於你的傳奇。
【推薦序2】
輝瑞大藥廠台灣區總裁 葉素秋
不用很厲害才開始
我的規畫是用一天讀完書,再用一天爬格子寫作文,沒想到開卷之後完全進入心流,欲罷不能,在短短的五個小時之內,把整本書都讀完了。筆記本上滿滿的摘要重點,心靈被充分洗滌,有如親臨素惠與每一個大師對話的奇幻旅程。
五個鏡子 VS. 十道佳餚
為什麼這本書會讓我欲罷不能呢?不同於唐太宗的叁鏡:「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我自己在接任臺灣輝瑞總裁之後,就不斷地在思考,我該如何掌握好五個鏡子?
第一個是望遠鏡,讓我可以看到全球及產業趨勢,有更開放的心胸,持續不斷的創新,打造下一個成長曲線;第二個是放大鏡,幫我聚焦在最重要的策略,勇敢地決斷取捨;第三個是顯微鏡,讓我見微知著,用卓越的執行力,突破框架來實現策略;第四個是萬花筒,幫我打造一個多元、包容的團隊和工作環境;還有最後一個是自我反思心,提醒自己作為一個專業經理人的同時 ,要堅持做一個謙卑、利他,善待自己的好人。
素惠的這一本書無獨有偶的反映了很多專業經理人的掙扎和學習,真的是於我心有戚戚焉,我們在不同的場域竟能如此的同頻共振。
這本書讓我欲罷不能的第二個原因,素惠用她真誠、溫暖又細膩的筆觸,把硬梆梆的願景、策略、執行、領導力娓娓道來。她的文字很有力量,不是那種張揚舞爪的刺進心窩,而是不慍不火地流淌到你心裡,然後就永遠住進去了,趕都趕不走。
Thinkers50 世界頂尖級大師的重點摘要如同一場盛宴,前菜、主菜、甜點都精心設計調配,有故事,有內涵地鋪陳送到你眼前,燈光美、氣氛佳之下,你就不知不覺的全吃光了(即使你在飲食控制)。有如親臨大師上了十堂高階主管教練課程,真的很棒。
傾聽者&連結者&探索家&造橋者
我跟素惠可說是不打不相識,我們第一次的見面,我是以一個unhappy customer 的身分出現的。但在短短的會面中,她就完全展示了她的高超傾聽和探詢技巧,不僅安撫了我,雲淡風輕的提問之間,她馬上找到我們五個共同連結點。她就是這樣一個優秀的傾聽者及連結者,這也是為什麼她的大師採訪中總是很有深度和溫度。
我跟素惠更可說是相見恨晚,當我更認識她,十分佩服她的「大學習計劃」,她每年像個清教徒似地很有紀律的參加各種國際學習年會,不斷探索、挑戰自己,更是念茲在茲地要幫台灣管理者翻轉學習。
我懂她的夢想--她想搭起那道學習之橋,連接台灣和國際。她想讓你我都能站在世界頂尖級大師的肩膀上,如鷹展翅上騰。
【自序】
疫情期間,世界天翻地覆,太多的不確定與不安,某天一個聲音浮現,有什麼事情我沒有做,此生會覺得遺憾?
答案很清楚:坐在人生的搖滾區,三十多年來我有機會遇見全世界最聰明的腦袋和最有智慧的典範,我有責任記錄下來,將我的觀察與學習,感動與激動,分享給更多人。
某些稿子其實在更早之前就動手寫,但每每閱讀時,就編輯魂上身:別人為什麼會在乎?因此我自我辯論、自我審查,然後一篇篇沒有完成的文章深鎖在檔案夾裡好幾年。
疫情讓我更下定決心,告訴自己世界變化太快,完美不重要,完成才算數,因此我重新開始了這個寫作計畫。
我發現,在歲月淘洗之下,一些幕後點滴,時間拉長之後和大師的再相遇,以及彼此隨著時間推移的改變等等,都成為了更豐富的故事。
另外,一開始的時候,我一心只想躲在後面,不想多觸碰自己的故事,我有什麼好講的?但越是寫著,越是看到自己如何被這些學習旅程影響,蛻變成長。
所以這本書成為了現在的樣貌,橫軸是十個大師專訪,十個令人大開眼界的人生典型;縱軸則是我自己的轉變,不知不覺的,一點一滴的。
在這趟寫作的旅程中,我與大師對話,與過去的自我對話。我其實就是眾多在不同角色中求取平衡,在各種截止期限的縫隙間努力前進的主管和工作者之一。希望這些學習不只是我的,也能對你有一點參考價值。
【推薦序1】
Thinkers50全球第一領導思想家葛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
偉大領導人的集體智慧
懷著無比的驕傲與感激之情,我要向大家推薦這本由方素惠撰寫的精彩著作。
能夠在這些篇章中看到我一生的心血結晶,以及從許多領導與管理領域的頂尖人物身上所學到的寶貴經驗,讓我深感謙卑。素惠不僅成功掌握了我一直致力傳授的核心理念,還融合了多位傑出思想領袖的智慧,包括康特(Rosabeth Moss Kanter)、穆拉利(Alan Mulally)、艾德蒙森(Amy Edmondson)、梅西(Elliott Masie)等人,編織出一幅充滿洞見的圖像,對讀者帶...
目錄
推薦序
偉大領導人的集體智慧 葛史密斯 006
不用很厲害才開始 葉素秋 010
序 014
前言I 先是普通人,然後才是大師 016
前言II 一切是從這裡開始的 034
Part.1 反思自己
1
哈佛商學院教授康特(Rosabeth Moss Kanter)
最好的時光還在前頭 058
2
世界第一領導大師葛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
這是我的選擇 080
3
學習專家與百老匯製作人梅西(Elliott Masie)
想像,而不只是想 108
Part.2
面對團隊
4
傳奇領導人、前福特汽車CEO穆拉利(Alan Mulally)
齊心協力的領導方程式 132
5
Thinkers50 全球第一管理思想家艾德蒙森(Amy Edmondson)
別獎勵完美的員工 158
Part.3
看向世界
6
知名品牌顧問林斯壯(Martin Lindstrom)
用力守護你的空白 180
7
暢銷書作家品克(Daniel Pink)
用開闊的眼光看世界 200
Part.4
創新成長
8
全球頂尖策略思想家馬丁(Roger Martin)
要改變結果,先改變選擇 222
9
貝恩公司策略大師祖克(Chris Zook)
創造可複製的成功 246
10
全球知名創新顧問安東尼(Scott Anthony)
人生就是一個大型實驗室 266
致謝 286
推薦序
偉大領導人的集體智慧 葛史密斯 006
不用很厲害才開始 葉素秋 010
序 014
前言I 先是普通人,然後才是大師 016
前言II 一切是從這裡開始的 034
Part.1 反思自己
1
哈佛商學院教授康特(Rosabeth Moss Kanter)
最好的時光還在前頭 058
2
世界第一領導大師葛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
這是我的選擇 080
3
學習專家與百老匯製作人梅西(Elliott Masie)
想像,而不只是想 108
Part.2
面對團隊
4
傳奇領導人、前福特汽車CEO穆拉利(Alan Mulally)
齊心協力的領導...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