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試閱
第一章 華倫•巴菲特!全球最偉大的投資大師
2008年,巴菲特在首次榮登全球首富的寶座……
他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又是如何做到,連續多年位列全球八大投資大師之首?並且成功創建柏克希爾這樣一個商業王國?
就讓我們一同來進入巴菲特的內心世界,深入探討他的投資哲學,以及漫遊在他的奮鬥歷程中……。
………………………………………………………………
1•讓財富輕鬆增長──世界八大投資大師之首
毫無疑問地,每位投資者一定都聽過華倫•巴菲特的大名,但是在他耀眼的大師光環背後,卻有著更多的人對於這位大師充滿不解與陌生:
你知道他的投資方法嗎?
你了解他擅用的是哪一種投資組合嗎?
亦或者,你能夠用簡單的一句話,清楚描述巴菲特的商業王國,成就何在?
華倫•巴菲特究竟是個什麼樣的投資家?他又是如何擠身到世界八大投資大師之首呢?
………………………………………………………………
致富軌跡
在崇尚財富、成功、知識的美國,從20世紀80年代初期,人們就開始尊稱巴菲特為「股神」、「奧馬哈聖者」及「投資奇才」。事實上,在全球投資者的心目中,這位被稱為「奧馬哈聖者」的巴菲特,確實擁有如同神衹一般的地位──自從1942年,年僅十一歲的巴菲特首次購買股票以來,他即以驚人的速度累積財富──靠送報,十三歲的巴菲特賺到了人生的第一個1,000美元;二十二歲大學畢業時,更是憑藉著精準的投資眼光,賺到人生的第一個1萬美元;二十五歲時,他在自家臥室裡成立合夥企業,當時的個人資產已逾10萬美元;1961年巴菲特三十一歲時,他的身家據估計已經超過100萬美元。
1965年,巴菲特透過與友人合夥集資,取得波克夏•哈薩威(Berkshire Hathaway)公司的經營權,正式宣告晉身千萬富翁之列;1981年則跨過踏進億萬富翁俱樂部的門檻,到了1988年,資產更是一舉突破億萬界限!到了1997年,他則為自己的身價添了第十個「O」,而這一年,他六十七歲……。
據預計,如果巴菲特能讓旗下公司,保持其年收入增長速度,落在22%的歷史平均值之上;在他的有生之年裡,他將更有可能成為史上絕無僅有的千億富翁。在1965∼2003年間,也就是從巴菲特控股並且開始管理波克夏•哈薩威(Berkshire Hathaway)公司之後,波克夏•哈薩威(Berkshire Hathaway)的每股淨值,更由當初的19美元,穩定成長到2003年底的50,498美元,年複合成長率約為22.2%。
在二次大戰後的美國,主要股票的年均收益率約在10%左右,巴菲特卻能突破界線,達到22.2%的水準。1993年,巴菲特榮登世界首富寶座,截至2007年12月31日為止,波克夏•哈薩威公司的市值增長了4700%之多,增幅甚至是同期「標準普爾500指數」的6倍左右。而根據美國《富比士》(Forbes)雜誌,2008年2月所做的統計,巴菲特的個人財富約為620 億美元,超過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再次成為全球首富。
雖然其財產膨脹速度不及微軟(Microsoft)的比爾•蓋茲、沃爾瑪(Wal-Mart)的山姆•沃爾頓(Sam Walton)等少數超級實業家,但他卻是所有明星投資人中,積累財富最多、最快也是最穩健的一位。作為唯一能在美國《富比士》(Forbes)富豪排行榜上進入前十位的明星投資人,他顯然打敗了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彼得林區(Peter Lynch)等同樣負有盛名的同行。
非凡成就──當代最偉大的投資家
在歷史上偉大的投資家中,華倫•巴菲特這位「當代最成功的投資家」,向來以其敏銳的業務評估技術引人注目。觀察當代富豪,例如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Andrew Carnegie)和軟體大王比爾•蓋茲等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即是他們的財富多半來自一種產品或發明。而巴菲特卻只是一個純粹的投資商──他從零開始,僅僅從事股票和企業投資,便可擠身20世紀的頂級富豪之列。
從艾森豪時代到喬治•布希(George Walker Bush)執政時期,在40多年的時間裡,無論股市行情牛氣沖天抑或是疲軟低迷,即便經濟繁榮抑或不景氣,巴菲特在市場上的表現總是非常好。在二次大戰後的美國,主要股票的年均收益率在10%左右,而巴菲特居然可以達到22.2%的水準。
也就是說,如果你在1956年交給巴菲特1萬美元,他有本事讓投資物業的市值達到3億美元之譜,即使變現的稅後收入,也有2.7 億美元。幾十年下來,巴菲特讓三十萬名始終歸隨著他的忠實股東之中,孕育了數以萬計的千萬、億萬富翁。僅僅在他居住的奧馬哈市(Omaha)裡,就已培養出了二百名巴菲特級的億萬富翁。
巴菲特的確創造了股市神話,這是全球股市人盡皆知的事實。但是,投資波克夏•哈薩威(Berkshire Hathaway)公司的股東們,其致富過程卻絕非一帆風順的。因為在1973∼1974年的經濟衰退期間,該公司受到了嚴重打擊,導致它的股票價格從每股90美元跌到40美元的歷史低價。
而在1987年的大股災中,股票價格更是由每股約4,000美元跌至3,000美元。在1990∼1991年的波灣戰爭期間,公司再次遭受重創,股票價格從每股8,900 美元急劇跌至5,500 美元。在1998∼2000年期間,波克夏•哈薩威公司宣佈收購通用再保險公司(General Re;美國最大再保公司之一)之後,它的股價也從1998年中期的每股約8萬美元,跌至2000年初的40,800美元。
不過,別忘了,自從巴菲特在20世紀60年代,成功地以低價收購一家瀕臨破產的紡織廠(波克夏)以來,波克夏•哈薩威公司發生了「質」的變化。當時,波克夏•哈薩威公司只是一個「抽剩的雪茄煙頭」(附註:巴菲特向來把一個價格極其低廉的投資,稱為僅「剩一口煙」)。今天,按照標準會計股東權益(=淨資產)來衡量,波克夏•哈薩威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在美國,波克夏•哈薩威公司的淨資產排名第五,位居時代華納(時代華納(Time Warner)、花旗集團、艾克森•美孚(Exxon Mobil)石油公司和維亞康姆(Viacom;美國大型媒體集團)公司之後。
(附註:巴菲特投資業績──39年來獲利2,595倍。巴菲特被喻為「當代最偉大的投資者」,在美國《財星》雜誌更於1999 年底評出的「20 世紀八大投資大師」中,讓巴菲特名列第一。)
巴菲特憑著豐富的人生經歷和充滿魅力的人格,加上簡單質樸卻又奧妙無窮的投資哲學,吸引著眾多投資者和企業管理人始終追隨。就像聖徒朝聖一般地,每年都會齊聚在奧馬哈市──就只為了聆聽巴菲特的投資分析。
正如同埃爾斯•沃思(Ellsworth)音樂會或宗教復活節一樣,這是美國一年一度的金融大事。金融界人士更是把巴菲特的相關著作視為《聖經》,時時背誦著他的投資格言,猶如默念佈道的經文一般虔誠……。
2•具備投資天份的年輕人
1930年8月30日,華倫•巴菲特出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Nebraska)的奧馬哈。巴菲特降臨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正好趕上美國股市的大崩盤;只是相信誰也未曾料到,這個普通的嬰兒,將在日後成為影響國際股市的風雲人物。
年僅六歲,踏上商業之旅
從六歲時候起,巴菲特即開始踏上他的財富之旅,而第一個冒險行為就是當一位可口可樂的小商販。那時的可口可樂正好推出一種六瓶裝的可擕式包裝,價值25美分;當時的巴菲特就把自己的零用錢,全部投資到這種商品上,在所居住的街區裡開始兜售可樂,每瓶只賣5美分……。
巴菲特從他祖父位在奧馬哈市的雜貨店裡購買可樂,然後再轉賣給鄰居們,而當時銷售可樂的利潤率約在20%左右;後來在他整個的經商過程中,他的投資利潤,亦始終保持在20%左右。
巴菲特曾在1989年波克夏•哈薩威(Berkshire Hathaway)公司的年度報告中寫道:「我是在1935年或1936年開始銷售可口可樂的,這種高利潤的零售方式,使我及時注意到消費者的吸引力,以及這種產品非同尋常的商機。」
而當巴菲特十歲時,百事可樂反而變成是他最喜歡販售的飲料。因為那時每瓶百事可樂的容量是12盎司(約340毫升),而可口可樂卻只有6盎司(約170毫升),但是,這兩種可樂的售價卻是相同的。
當時,巴菲特會特別留心那些被丟棄在汽水機旁的飲料瓶蓋,並且撿起來分門別類,清點一下各種飲料瓶蓋的數量,看看究竟是哪一種牌子的汽水賣得最快。
這個年僅八歲的巴菲特,已經培養出相當良好的閱讀習慣,並且開始閱讀與股票及投資方面有關的書籍。他對數位非常著迷,特別是與數字和金錢有關的任何事情,更是顯得興致勃勃。甚至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對股票市場的癡迷,更是有增無減……。
巴菲特的父親是奧馬哈一家證券公司的經紀人。巴菲特十歲的時候,開始在父親辦公室裡做一些張貼有價證券市值,以及填寫與股票及債券有關的文件等工作,並且針對某些他感興趣的股票,繪製股票市場價格的升降圖表。
十一歲時,他在父親任職的證券公司開設了他人生的第一個帳戶,並且購買了第一支股票──市政服務公司優先股。沒有人能夠解釋,年紀輕輕的巴菲特,在興趣和愛好上,自小就與其他小孩子不一樣,尤其是對枯燥的數字和了無生趣的股票走勢,竟然如此著迷。
巴菲特對金融的癡迷程度讓他虔誠、節儉的父親亦感到吃驚。因為他從未對巴菲特進行過任何商業方面的教育和培養,何況家境尚稱富裕,他也不用像其他窮困家庭出身的孩子一樣,必須從小就為一日三餐而去方設法地掙錢。他甚至希望這個兒子,有朝一日能夠成為一名神職人員;但是,他卻發現兒子對萬能的金錢力量非常著迷,活脫脫就是被金錢詛咒過似的。當然,年紀尚輕的巴菲特在當時尚未有真正的宗教信仰。對他而言,看待事物的標準就是必須合乎理性和事實;而他的世界,仿佛就是由數位和金錢所構成的。
只是從某個意義上來講,這個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天才型的投資少年
1942年,年僅十一歲的巴菲特開始他人生的第一筆股票投資:他以每股38美元的價格,購買了3股當時頗受歡迎的城市服務股票。小小巴菲特甚至還說服姐姐桃莉絲(Doris)和他一起投資。
這筆投資對他日後的投資風格,影響很大。因為,姐姐老是因為看不見他所描繪的「藍圖」,因而喋喋不休地抱怨。姐姐的嘮叨和抱怨,對於同年齡層的孩子們,或許沒有太大影響,他們依舊只會心滿意足地喝著汽水,甚至不去多想什麼。而十歲的巴菲特,卻已經開始摸索商業上的變化及策略,你確實不能不驚歎,他的確是個商業天才,更重要的是,他自小就顯露出的那份「發現商機」的才能。
巴菲特難以忍受了,他不得不以每股40美元的價格拋出了他的股票,扣除傭金後,他賺了5美元。幾年後,這只受歡迎的城市服務股票的價格飛漲到每股200 美元。為此,他後悔不已。這件事對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以至於在他後來的投資生涯中,他總是遠離委托人,避免自己的情緒受到影響。
巴菲特十三歲那年,找了一份沿著固定路線送報工作。並在小有積蓄之後,與同學合資25美元,自行買零件組裝彈球遊戲機,寄放在當地的賭場,開始他們的彈球生意。
開業一天後,這兩個年輕的企業家便在盛滿硬幣的盤子裡發現4美元的紙鈔,這個結果讓他們興奮不已……。之後隨後業務擴展到了七台彈球機,每週的贏利額更是高達50美元。這次投資所取得的回報,讓巴菲特真正感覺到了商業的魅力;而巴菲特這時的投資雛型正在不斷積累、增加中,而他當時每個月的送報收入,大約175美元。
1945年,當巴菲特還在讀高中時,他就已經攢存了足夠買下奧馬哈市一座農場的錢。這個農場占地40英畝(約0.16平方公里),售價則是1,200美元。幾年前,他的父親就已買下了這個農場;現在,巴菲特又從他父親的手中,用現金買下這座農場,然後再把農場轉租出去。
巴菲特曾與一位高中同學合資350美元,購買一輛1934年生產的勞斯萊斯轎車,然後以每天35美元的價格出租。1947年,十六歲的巴菲特高中畢業了,這時他的口袋裡已經積攢了6,000 美元。這個年輕人所賺得的金錢遠遠高過他高中老師的月薪。這筆錢甚至已經足夠支付他唸大學的費用了。
而為了讓巴菲特能繼續用自己的錢做投資,他的父母負擔了他上大學的學費。到了1950年,此時的巴菲特已經擁有9,800 美元的身家。而這筆數字在當時,堪稱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年輕時代的巴菲特,正是透過童年及少年時期的從商經驗,以及對累積資本的孜孜不倦,方才得以在他年輕的心中,播下日後創造投資神話的種子。
3•由恩師葛拉漢決定的未來人生
巴菲特於內布拉斯加念大學時,即開始有系統地大量閱讀經濟學相關著作,從亞當•斯密(Adam Smith)到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無一遺漏……。而當他讀到葛拉漢(Benjamin Graham)的經典著作《智慧型股票投資人》 (The Intelligent Investor)時,他完全地被葛拉漢的「價值投資」理論所折服,並在日後的投資生涯中,繼承、發揚了葛拉漢的「價值投資」理論。
此外,造就巴菲特今日成就的功臣,還有另位一位投資大師──菲利普•費雪(Philip Fisher)。巴菲特正是吸取了這兩位大師的投資精髓,因而創造了自己輝煌耀眼的投資人生。
………………………………………………………………
師從葛拉漢(Benjamin Graham)
葛拉漢對巴菲特究竟有著何種影響呢?在此就讓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這位「價值投資」理論的先驅。葛拉漢於1894 年出生於英國倫敦,幼時即隨家人遷往紐約;二十歲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之後,即開始於華爾街的證券公司工作,並於1926年創立投資合夥公司──葛拉漢•紐曼公司(Graham-Newman)。
葛拉漢四十歲時便與多德合著了《證券分析》(Security Analysis)一書,這本著作一經問世便轟動全球資本市場,該書所闡述的投資思想,在當時實屬劃時代的創新概念。而對巴菲特影響至深的《智慧型股票投資人》一書,便是由由葛拉漢將《證券分析》一書重新編成適合讀者閱讀和瞭解的簡易版。
我們甚至可以說,這本《證券分析》如同一把鑰匙,為巴菲特開啟了投資世界的大門。他毫不猶豫地放棄了自己原先摸索出的那些方法,成為葛拉漢「價值投資」理論的追隨者。以至於在巴菲特從內布拉斯加大學畢業後,就申請了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來攻讀經濟學碩士學位,而選擇這所學校的唯一理由,就是《智慧型股票投資人》一書的作者──葛拉漢,正是該所商學院的教授。當時的他,迫切需要與大師作近距離的交流……。
在哥倫比亞大學就讀期間,巴菲特有系統地學習了葛拉漢的「價值投資」理論,也成為葛拉漢在投資課上,唯一給了A+的優秀門生。葛拉漢為巴菲特釐清了「投資」與「投機」之間的差異,並且認為「真正的投資,是在保證資本安全的前提下,又能獲得令人滿意的報酬!」
至於「價值型投資」,指的又是什麼呢?用巴菲特的話來說,就是「用50美分購買價值1美元的股票」,這顯然是一樁相當划算的交易。畢竟只要半價便能買到股票,只要不曾發生令企業價值損失過半的緊急事件,其所投資的本金就不會有虧損的危險。
葛拉漢宣導的「價值投資」,其核心思想就是企業在股票市場上的市值,是否遠低於企業的實際價值。一個智慧型股票投資人應以低於企業本身市值(=內在價值)的價格來購買該公司的股票。巴菲特曾說過:「葛拉漢的理論不是為了留下優異的操作績效,也不是衝著一時的流行,全然是為了相當健全的投資而來。」
《智慧型股票投資人》還為巴菲特提供了另一個重要的經商理念──只有在不受情感因素影響的情況下,其所進行的才是最明智的投資;而這與巴菲特從人生中的第一筆投資所得來的經驗,何等地吻合!概括而論,葛拉漢的投資理念可以概括為以下三點:第一是堅持理性投資;第二是確保本金安全;第三則是以可量化的內在價值,作為選股依據。而在巴菲特後來的投資實踐模式中,他確實一直遵循著葛拉漢的這些基本準則。
1954年,巴菲特應恩師葛拉漢的邀請前來紐約,加入葛拉漢/紐曼公司(Graham-Newman)工作。巴菲特認為,在葛拉漢/紐曼公司(Graham-Newman)工作的兩年,讓他一生受益匪淺。在那段期間,他曾對上百家公司進行調查,並且分析其是否符合葛拉漢的投資標準。而巴菲特從這些大量的調查與分析工作中,發現葛拉漢投資標準中的優缺點,合併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投資理論,從而站在巨人的肩上,成功跨越……。
第一章 華倫•巴菲特!全球最偉大的投資大師 2008年,巴菲特在首次榮登全球首富的寶座…… 他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又是如何做到,連續多年位列全球八大投資大師之首?並且成功創建柏克希爾這樣一個商業王國? 就讓我們一同來進入巴菲特的內心世界,深入探討他的投資哲學,以及漫遊在他的奮鬥歷程中……。………………………………………………………………1•讓財富輕鬆增長──世界八大投資大師之首 毫無疑問地,每位投資者一定都聽過華倫•巴菲特的大名,但是在他耀眼的大師光環背後,卻有著更多的人對於這位大師充滿不解...
目錄
目錄:
編者序
本書閱讀導航
第1章 全球最偉大的投資大師巴菲特
第2章 自知,成功投資的第一步
第3章 巴菲特的獨家投資哲學
第4章 巴菲特教你先擇潛力股企業
第5章 4個關鍵數據透視企業內在價值
第6章 學習巴菲特的不敗投資組合
第7章 巴菲特的五大投資經典案例
第8章 實踐巴菲特的投資方法
目錄:
編者序
本書閱讀導航
第1章 全球最偉大的投資大師巴菲特
第2章 自知,成功投資的第一步
第3章 巴菲特的獨家投資哲學
第4章 巴菲特教你先擇潛力股企業
第5章 4個關鍵數據透視企業內在價值
第6章 學習巴菲特的不敗投資組合
第7章 巴菲特的五大投資經典案例
第8章 實踐巴菲特的投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