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當代詩的詩意展示》是以綿密的論述,開展詮釋與批判能量的台灣當代詩評專著。內容涵蓋當代詩的聲音與韻律、長詩中的意象與敘述、詩的遊戲論、詩人的表演性格、詩化的現實觀、詩選中的權力結構與國族想像等議題;探討的詩人包括前行代的向明、洛夫、阮囊、朵思;中生代的白靈、葉紅、簡政珍、蘇紹連;以及新生代的廖偉棠、吳鑒益、曾琮琇等。企圖藉由書中的討論,引領台灣當代詩進入深廣的閱讀與欣賞疆域。
作者簡介:
鄭慧如
1965年4月出生於台北。1983年考入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1990年獲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學位,1995年獲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學位。1995年起擔任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2004年升任教授。2003年至2007年主編《台灣詩學學刊》。目前兼任《中興大學中文學報》、《當代詩學》編委。
著有學術論著《月宮故事研究》、《現代詩的古典觀照》、《身體詩論》、《台灣當代詩的詩意展示》及多篇論文。
章節試閱
富裕的書寫
——評吳鑒益〈離開的這些日子〉
風很瘦,有些背影彷彿半透明的白骨
思緒輕輕碰觸,就發出微微的痛楚
離開很久,月亮的面貌長遠而在白樺樹下
泛著微藍的光
我的印象裡,街道是那般光滑
而有些回憶蟄伏在角落,懸而未發
傍晚,我懷疑自己站成路燈
看著一群候鳥偷取藍天,並偽裝成夕陽的滅亡
而我只是熄滅自己及周遭的空蕩
不寫下一個足跡
有時,夜晚彷彿微冷的木炭
無法預料掏空自己的溫度之後
竟是一片斑駁碎裂的黑
——吳鑒益〈離開的這些日子〉
這首詩自在、清澈、飽滿、安靜,給人深深的安慰。
這也是一首未出版的好詩。
我喜歡它的純然觀察和免於已知。
隱約的光影與微風梭織著入定一般的詩中人,在「離開的這些日子」,他沒有一點點出於自我中心的焦慮,只是靜觀當下。「風很瘦,有些背影彷彿半透明的白骨/思緒輕輕碰觸,就發出微微的痛楚」,「離開很久,月亮的面貌長遠而在白樺樹下/泛著微藍的光」。剔皮除肉,「半透明的白骨」在風中搖曳生姿,這因「很瘦的風」而來的幻象悠悠忽忽,使得詩中人的形象在詩行一開始就有站直身子放光的感覺。「思緒」和「微痛」本來指向同一個對象,卻因「白骨」的比喻作用而引發歧義,彷彿「思緒」出自詩中人,而「微痛」是詩中人對「白骨」的體貼,於是時間的惆悵感從主觀的寫我到客觀的寫他,原來可能咬著不放的想念這下鬆懈開來,似乎還多了些莫名所以的抱歉。伴隨著長短相間的句式,節奏安穩而和緩,好像在捶腿。乾枯的、沒有水氣的風,照在地面上的清冷月光,似有若無的回憶彷彿背影,一切都是微微的。駐足在白樺樹下的人捕捉昔日印象的只有一句:「街道是那般光滑」,他知道不能,也不想拿過去怎麼樣。
「月光下的白樺樹」不免讓人聯想到張愛玲的〈愛〉。然而在那同樣永久而又短暫的清光以外,〈離開的這些日子〉撇除骨子裡的等待與依戀,代之以放鬆的全然領受。它孤單而不孤立,有一種無法撼動的明燈之感。
對於「小眾」了多年的現代詩壇而言,真正不隨流行品味起舞的創作多麼令人嚮往。在當代華文詩的表現裡,我們有許多赫赫有名的詩人,桂冠的鋒芒扎得讀者眼睛昏花;我們有許多詩選,一再選入的作品為自己奠立了擬經典的地位;我們有許多詩的活動,配合文化政策,不斷鞭策我們唯恐鈍化的視聽。我們的詩壇太吵、太膚淺,因而太夾纏、太空虛。讀者需要的早就不是詩人窮盡力氣去尋思「寫什麼」、「怎麼寫」;技巧或主題都不再是詩作令人不想看的因素。我們有過圖象詩、符號詩、「後現代詩」,嚷嚷過「存在」、「超現實」,而人心一樣寂寞。
〈離開的這些日子〉卻展現完整而優越的理智。它的意象塑造不像一般作品源自既定的記憶或知識,而來自當下的覺察,所以煥發出超乎意識的安靜和精粹。許多詩作的張力出於刻意製造的戲劇性、對照感,或詩行中透顯的追尋與依賴;〈離開的這些日子〉動人之處,卻在於立即而直接的觀察寂寞、體驗寂寞。它沒有情緒,去除自我中心,卻有隱隱不出於時間、無為的愛。它映照寬容而流動的宗教感,讓人覺得富足。
如果別人寫詩用的是加法,〈離開的這些日子〉卻用了減法。
形象、記憶、渴望、追尋,一點一點地削減,「熄滅自己」、「掏空自己」,甚至連「空」——周遭的空蕩——也要設法消滅。不論有意或無意,這方式讓我們想到其他詩作多多少少的附會、著色與花招,與〈離開的這些日子〉相形之下益顯頑強、拙劣而多餘;那些喋喋不休的話語,往往自暴貧乏和窘迫。
更難得的,刪減的時候,〈離開的這些日子〉並不藉此發出任何「指導」的心情或要求。詩中人隔了一些距離來觀察自己和世界,所以「我懷疑自己站成路燈」。他不急不徐,倒像是靈魂出竅的演員自導自演,又如同發電機似的維持文字運轉的速度,慢慢帶領讀者欣賞空間中的時間變化。路燈「看著一群候鳥偷取藍天,並偽裝成夕陽的滅亡」,而它「只是熄滅自己及周遭的空蕩/不寫下一個足跡」,再次表現了從「很瘦的風」到「白骨」到「微微的痛楚」的轉喻手法。大群候鳥攔空掠過,拍拍拍振翅轉瞬奪走夕陽的光輝,這大動作在作者的抑制下,以「偷取藍天」削弱原該磅礡的氣勢,很奇特地卻給人自信之感。
〈離開的這些日子〉正是我們迫切想要、需要的那種詩。詩,號稱以文體中最凝練的語言創造新世界、展現文字的自由。然而目前多數詩作的演示方式卻告訴我們:詩人要的不是文字的自由,也不是自己做為詩人的自由;他們要的無非是透過詩的發表,帶給自己被仰望、被鎖定的位階。而這樣的人無法創造新世界,他們是文壇的政客,思考的是眼前的利害。我們多麼希望,透過詩的閱讀,多少解除心靈上的糾纏,讓生活中除了衝突、厭煩、猜疑、無聊之外,還有別的什麼東西;我們多麼期盼,詩不再虛耗在狎玩或扭來轉去的文字上,能讓讀者從變到定,得到真正的自由;我們卑微地懇求,拜託詩人不要每隔一陣子就餵養讀者以「我的創作經驗」這樣的演講——你幾歲開始寫詩、你家的柴米油鹽,跟讀者一點關連也沒有。
正如德勒茲對「多數文學」的看法:當讀者受指引,去閱讀深具影響力的書,他們遇見的不是作品本身,而是它聲譽的氛圍,及其在民族傳統中的位置。有些被遺忘的經典,因為新一代的重新體驗而恢復生機;有些深具影響力的作品,因為審美趣味的改變而遭遺忘。但是在所謂的「少數文學」中,主要作品的影響力不會被遺忘,因為它們有各自的聲譽,而這些作品本身也不任意對記憶產生作用。在最大的格局下,優秀作品不再被遺忘,也不再被憶起,文學對生命的關懷更甚於對文學史的關懷,而文學史提供的是不受當代審美趣味左右的整體。
像〈離開的這些日子〉這樣富裕的書寫,召喚我們已然疲憊的閱讀慾望,讓我們愉快地甦醒。它的語調遠近調整恰當,對焦精準而清晰;它的意象取自詩境當下的時空,展現清明而有活力的心智;它的感情不逃避也不佔有,我們不再像讀別的作品那樣,感覺別人在為我們生命的小火焰加油,但是也不再因擁有的假象而吞噬別人,升起嫉妒、猜疑與挫折。因為這世界真的「彷彿微冷的木炭」,「無法預料掏空自己的溫度之後/竟是一片斑駁碎裂的黑」。
富裕的書寫
——評吳鑒益〈離開的這些日子〉
風很瘦,有些背影彷彿半透明的白骨
思緒輕輕碰觸,就發出微微的痛楚
離開很久,月亮的面貌長遠而在白樺樹下
泛著微藍的光
我的印象裡,街道是那般光滑
而有些回憶蟄伏在角落,懸而未發
傍晚,我懷疑自己站成路燈
看著一群候鳥偷取藍天,並偽裝成夕陽的滅亡
而我只是熄滅自己及周遭的空蕩
不寫下一個足跡
有時,夜晚彷彿微冷的木炭
無法預料掏空自己的溫度之後
竟是一片斑駁碎裂的黑
——吳鑒益〈離開的這些日子〉
這首詩自在、清澈、飽滿、安靜,給人深深的安慰。
這也是一首...
作者序
自 序
收在這本書中的十七篇文章,二十萬字之譜,時間從1996到2009 年,棉亙十三年,相當於取得博士學位後,除了升等論文《身體詩論》和另待收編成書的文章外,以現代詩為範疇的大部分論文。
依其性質,本書略分為三編以便讀者閱覽:第一編的兩篇文章,專涉現代詩的聲音、韻律及音樂性;第二編涵蓋受邀的序文、詩集、詩選、詩論、個別詩人或單首詩的讀書心得;第三編是符膺學院體制的論文寫作要求,樣子上摻和他家說法與內化了的理論的學術論文。書中的文章,篇末皆註明發表處,也都經過刪減修改,讀者若在研討會的論文集或學報雜誌上看到我同題的文章,請以本書所收為準。
隨著書的出版,這十七篇文章所顯現的修習攝取和世智聰辯將一覽無遺;對於文章中討論到的詩人、詩作,最主要是當時的自己,我也等於揚起揮別的手勢。付梓之前再次瀏覽,對自己這些年來詩觀更易的跨度之大非常驚訝:有些人和事,因為生命型態與思想改變,再也回不去——即使曾經對我的成長那麼地微瀾徐迴,轉相灌注。
此書能進入書林詩叢,得償宿願,特別感謝書林編輯們的支持。但願常為詩中疏鑿手,在紛紜而闃寂的詩海中拾貝。
2010 年5 月1 日於台中
自 序
收在這本書中的十七篇文章,二十萬字之譜,時間從1996到2009 年,棉亙十三年,相當於取得博士學位後,除了升等論文《身體詩論》和另待收編成書的文章外,以現代詩為範疇的大部分論文。
依其性質,本書略分為三編以便讀者閱覽:第一編的兩篇文章,專涉現代詩的聲音、韻律及音樂性;第二編涵蓋受邀的序文、詩集、詩選、詩論、個別詩人或單首詩的讀書心得;第三編是符膺學院體制的論文寫作要求,樣子上摻和他家說法與內化了的理論的學術論文。書中的文章,篇末皆註明發表處,也都經過刪減修改,讀者若在研討會的論文集或學報雜誌上...
目錄
目 次
第一編
韻律在新詩中的示意作用..........................................................003
新詩的音樂性——台灣詩例......................................................029
第二編
富裕的書寫——評吳鑒益〈離開的這些日子〉......................063
純淨的探詢——評曾琮琇《台灣當代遊戲詩論》..................069
表演性格之外——我讀廖偉棠《苦天使》..............................075
他的綻放不靠節氣——序蘇紹連《草木有情》......................081
失去的天堂——評葉紅《藏明之歌》......................................087
振衣千仞,濯足萬里
——序葉紅《瀕臨崩潰的字眼感覺有風》..........................097
想像的精靈——楊喚論..............................................................115
閱讀文學地標,消費台灣地景
——評《閱讀文學地景‧新詩卷》......................................125
第三編
看守煉金爐的眼睛——論阮囊早年詩作..................................135
陳秀喜詩中的倫理與自我..........................................................151
論朵思〈曦日〉的時間意象......................................................179
論向明〈生態靜觀〉..................................................................201
洛夫詩的偶發因素......................................................................217
遊戲的假面——白靈之詩與詩論..............................................247
現實與想像——以簡政珍為主,兼論台灣中生代詩人之作..293
目 次
第一編
韻律在新詩中的示意作用..........................................................003
新詩的音樂性——台灣詩例......................................................029
第二編
富裕的書寫——評吳鑒益〈離開的這些日子〉......................063
純淨的探詢——評曾琮琇《台灣當代遊戲詩論》..................069
表演性格之外——我讀廖偉棠《苦天使》..............................075
他的綻放不靠節氣——序蘇紹連《草木有情》......................081
失去的天堂——評葉紅《藏明之歌》..........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