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米世界前景誘人,但如果看不到這些奈米尺寸的物質,則一切設想都是空談,奈米應用也將成為紙上談兵。
本書敘述從物理學中最先認識的光的傳播開始,歷經折射與放大、光學顯微鏡的開發與完善、光的波動研究、電子顯微鏡的誕生及電子顯微術的發展,直到可觀察原子又可移動原子的掃描隧道顯微鏡的問世,同時穿插著物理大師的各種故事,體現了人類對不可知的微觀世界的不懈探索精神。
全書以探求微觀世界的手段拓展為主線,兼對物理原理、應用範圍及其他相關的發明作簡單介紹,力圖使讀者對這部份歷史的原貌有一個較為系統的了解,最終向讀者展現人類在眼見為實的信條下,對顯微術的終極目標──清晰的奈米世界的不懈追求。
作者簡介:
校訂者簡介:
張勁燕
現職:逢甲大學電子工程系副教授
學歷: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系研究所博士
經歷:新加坡Intersil電子公司工程師
ITT環宇電子公司工程部經理
台灣電子電腦公司半導體廠廠長
萬邦電子公司總工程師
明新工專電子科副教授(或兼科主任)
逢甲大學電機系副教授(或兼系主任)
專長:半導體元件、物理
VLSI製程設備及廠務
奈米科技
積體電路構裝
目錄
第1章 往事越千年--人類視覺的延伸
第2章 風景這邊獨好--突破微米極限的光學顯微鏡
2.1 光學顯微鏡的發明
2.2 初探微觀世界
2.3 顯微鏡光學
2.4 漸入佳境的光學顯微鏡
2.4.1 18至20世紀顯微鏡設計製造的演變
2.4.2 消除色差
2.4.3 減小球差
2.4.4 顯微鏡解析度與蔡司公司的崛起
2.5 20世紀的顯微鏡發展
結語:新的期望
第3章 不到長城非好漢--突破奈米極限的電子顯微鏡
3.1 呼之欲出
3.2 電子顯微鏡誕生
3.2.1 奏響序曲
3.2.2 橫空出世
3.2.3 發明權之爭
3.2.4 電鏡的早期發展之路
3.2.5 百花齊放的商業電鏡時代
3.3 透射電子顯微鏡的設計及工作原理
3.4 電子顯微鏡中的像差
3.5 全方位追求
3.6 電子顯微學派的興起
3.7 勇攀高峰--高解析電子顯微術的發展之路
3.8 屢立奇功
3.8.1 看不見的病毒
3.8.2 猜出來的位錯
3.8.3 不尋常的準晶
3.8.4 沒想到的奈米碳管
結語:未來會更好
第4章 無限風光在險峰--可移動原子的掃描隧道顯微鏡
4.1 費曼的夢想
4.2 神奇的隧道
4.3 迫近的腳步
4.4 攀登的足跡
4.5 工作原理
4.6 變種的威力
4.7 針尖上的實驗室--SPM家族
結語:拭目以待
總結語:眼見為憑和顯微術的終極目標
第1章 往事越千年--人類視覺的延伸
第2章 風景這邊獨好--突破微米極限的光學顯微鏡
2.1 光學顯微鏡的發明
2.2 初探微觀世界
2.3 顯微鏡光學
2.4 漸入佳境的光學顯微鏡
2.4.1 18至20世紀顯微鏡設計製造的演變
2.4.2 消除色差
2.4.3 減小球差
2.4.4 顯微鏡解析度與蔡司公司的崛起
2.5 20世紀的顯微鏡發展
結語:新的期望
第3章 不到長城非好漢--突破奈米極限的電子顯微鏡
3.1 呼之欲出
3.2 電子顯微鏡誕生
3.2.1 奏響序曲
3.2.2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