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分兩部份。第一輯記述作者在神州山河易色的一九四九年前後,在北京大學讀書時期,身歷其境的實況,和一九五○年代流亡海外,輾轉經過香港、台灣,而漂泊到美國,繼續求學的經歷與感受。第二輯收錄作者在這一段時期與沈從文、梁實秋、李方桂等六位在困難中默默工作的傑出作家與學者們的交往心得。兩輯都是從作者個人經歷的角度來反映一個歷史巨變的關鍵年代。
本書以樸實通順的文字,和娓語口述的筆法書寫,文章裡充滿了他人未曾寫過的細節。可以作為一部史料豐富的傳記作品來看,也可以當作一本文學性的散文集來讀。
作者簡介:
馬逢華,河南開封人。國立北京大學經濟系畢業,美國密西根大學經濟學博士。曾在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經濟系任教二十六年,現為華盛頓大學榮休教授。
學術著作有《中國大陸對外貿易》(英文)等,中文寫作有《忽值山河改》、《馬逢華散文集》、《景山集》等三種。
章節試閱
壹‧北京大學,一九四九前後
題記
這幾篇小文,記述從一九四六年初秋到一九五一年初夏的五年期間,北京大學的滄桑變化,和我作為一位學生,「只在此山中」的親身經歷。如果以一九四九年二月三日共軍開進北京那天作為分界線,則這五個年頭大致上正居該線的前後各兩年半。 這一組文章從一九九八年十二月起,在「傳記文學」月刊陸續發表的時候,正值北京大學百年校慶,所以在總題目之後,還有一個副標題:「為紀念北大百年校慶(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十七日)而寫」。
十二月十七日這個校慶日,與北大早期的校史不能分開。 北大在一九八九年(清光緒二十四年戊戌)百日維新運動中創立,當時稱為京師大學堂。最初的學生,都是保送入學,包括進士、舉人出身的七品以上京官,舉、貢、生、監等候補人員,以及大員子弟、八旗世職和各省五職後裔。程度為免參差不齊,學校也尚在草創試驗階段。適逢庚子(一九○○)拳亂,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大學堂於是奉命停辦,兩年後(一九○二年)才又恢復。
是年十月十四日,第一次正式舉辦招生考試。十二月十七日,大學堂舉行= B6}學典禮,第一班經由考試錄取的學生正式上課。北京大學自此就以十二月十七日為校慶日。 我寫一九四九年前後的北京大學,所寫的自然是那個位於北京地安門內的沙灘、馬神廟和北河沿一帶,並且一向都以十二月十七日為校慶日的北大;也就是我曾經弦誦於斯、歌哭於斯,前後共達五年的老北大。
一九五二年,中共摒棄在中國近代文化史上具有特殊意義的北大沙灘校園,把學校遷往西郊海淀鎮的燕京大學舊址,並且把校慶日改訂為五月四日。這些一刀兩斷式的改變,使得海淀新北大與沙灘老北大的歷史淵源若斷若續,不絕如縷。不過這? 幭隉A既然發生在一九五一年暑假我離開北大以後,與本系列的回憶之作也就沒有直接關係,所以就只點到為止了。
二○○四年十二月編校時補記 (一)弦歌不輟:師生座談「紅綠燈」 ⊙引言 一九八五年七月二十四日,金介甫(Jeffrey C. Kinkley)教授寄給我一份資料的複印本,題為「今日文學的方向││『方向社』第一次座談會記錄」,原載天津大公報民國三十七年(一九四八)十一月十四日「星期文藝」第一百零七期。那時金介甫正在準備他的「沈從文傳」書稿(The Odyssey of Shen Congwen,史丹福大學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出版),常常與我通信或電話商談有關的資料。「方向社」是北大幾個愛好文藝的年輕助教和學生創辦的文藝社團。金介甫看到座談會的出席者有我在內,所以寄我一份。
可惜他寄來的「全錄」(Xerox)影印本非常模糊不清,難以全部辨識。他在信中也頗為此道歉。那年歲尾我趁賀年之便,託請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的劉怡恢兄幫忙另找一份。開年(一九八六)一月十五日,接到怡恢兄寄來一份從微捲(Microfil! m)放大的照相影印本(Photostat)黑地白字,也相當漫漶難認。所幸白地黑字的「全錄」本與黑地白字的照相本,其清楚與模糊的地方不盡相同。兩份互相對照,以此之長,補彼之短,竟然勉強可以把全文謄錄出來了。 金介甫的書裡,對這一份文獻,並未多用。
只在論及沈從文「不願遵命寫作」時,提到這個座談會,並引用了沈先生「也許……不用紅綠燈走起路來更方便些」」一句發言;然後加了一個附註:「(沈)反對政治指導文學,見『今日文學的方向』(在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十四日的天津『大公報‧文藝』一○七期刊出)。當時年輕的經濟學家馬逢華也參加了此次討論會。」(中文譯文見符家欽譯,「沈從文史詩」,台北幼獅文化公司,一九九四年初版,= AD階|四八及四五九。)我覺得至少有兩個理由,現在應該把那次座談會的紀錄重新刊出。
首先,就我所知,這是北大五十年以來,在「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傳統學術空氣下,所舉行的最後一次師生座談會,內容包括北大幾位名教授的重要發言,極可能也是有詳細紀錄在當時重要報紙發表的唯一的一次。那次座談會召開之日,北京已是一座危城。到了一週之後座談會記錄在天津大公報刊出的時候,北京實際上已經成了一座圍城。其時離中共「解放軍」正式入城的一九四九年二月三日,也只不過兩個半月的光景了。
北大校園之內,= C1鰬O兵臨城下,卻仍弦歌不輟。那種師生對坐,從容論道的泱泱學風,今日思之,感觸實深。今年(一九九八)正值北大百年校慶,現在把這一件藏之已久的北大史料拿出來重見天日,應該是很有意義的。 其次,「方向社」座談會的內容,今日讀之,不但仍然深切中肯,並不過時,而且與第二輯「懷念沈從文教授」一文相輔相成,互相呼應。因為五十年前的大公報,一般讀者很難得見,所以更有重刊的需要。 以下是座談會記錄全文。我還有幾段評語,寫在「記錄」的後面,比較順理成章。
⊙一個座談會的紀錄
今日文學的方向││「方向社」第一次座談會記錄
時間:(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七日晚八時 地點:北京大學蔡孑民先生紀念堂
出席者:朱光潛 沈從文 馮至 廢名 錢學熙 陳占元 常風 沈自敏 汪曾祺 金隄 江澤垓 葉汝璉 馬逢華 蕭離 高慶琪 袁可嘉 袁(可嘉): 今晚我們舉行座談會,一方面在向文學界的前輩們介紹「方向社」這個文藝團體,一方面想就「今日文學的方向」這一問題,作個集思廣益的討論,尤其希望在座的前輩們給我們啟示和指導。這個論題牽涉甚廣,我們雖然沒有擬定很細密的討論的綱領,但我們希望能從三個方面來談:
(一)從社會學的觀點來看,今日文學的方向何在?這是說從文學與社會的關係著眼。
(二)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又如何?這是說從文= BEP創作者個人的關係著眼。
(三)從美學的觀點來看,我們又將得到什麼結論,這是說從文學是一種文字的藝術著眼。
這三者的區分自然是完全為了討論的方便,它們間的基本關係是互相包含的,而非互相排斥的。我們特別願意聲明:這兒所謂的「方向」,不僅指應該不應該的取決,而且是指這樣雖好而那樣更好的選擇。同時,我們提出這個問題的本意,只在替我們自己找方向,決無意指導別人。現在就請諸位先生發表高見。 錢(學熙):一提到社會學與心理學的文學觀,我們就想起馬克思與弗洛德(今通譯「佛洛伊德」),最近Slochower在《No Voice Is Wholly Lost……》一書中,認為馬克思與弗洛德的道路是今日文學的出路,也是今日人類的出路。
我個人以為不然。馬克思和弗洛德都是從研究病態出發的,原為醫病,但逐漸他們把病態看做常態,以為每個社會、每個個人都有這種毛病,非吃這藥不可。實際上,我們知道一個健康的、正常的人,並非時刻在性的激動之中。對於病人,他們這二帖藥都極有用,但對於根本無病或病根不深的人與社會,是否也要他們吞服這樣強烈的藥?我覺得很可懷疑。
就生命的活動來說,我覺得只有二個大的方向:一是向上,即所謂的「要好」;一是向下,墮落放縱,或坐立不安。所謂「要好」,就是想在自己所選定的範圍裡,把前人不曾分得清的把它分清楚,前人不曾合得緊的把它合得更緊密,也就是分析與綜合二種能力的培養。有人說,所謂「美」,就是從不同中求得和諧(unity in diversity)。一個向上的人隨時在更多的不同中求更大的和諧。
生命既只是意識活動,這樣的努力使意識增加,生命也就更豐富,也就是美的增加。當每個個人都做到這個理想,宇宙即有大和諧。易經上的的許多道理也可以用來解釋這些的。 金(隄):弗洛德的目的在治病,似乎沒有說每個人都是病態的。他的態度是否對病人治病,對無病者防疫呢? 錢(學熙):他簡直認為這防疫針非人人都注射不可。我認為健康的人是連防疫針也不必打的。
馮(至):他們(指馬克思與弗洛德)是以為他們的路是正當的路呢,還是大家應該知道有這二種路子呢?如果指後者,知道一點自然是應該的。 錢(學熙):他們認為他們的是唯一的、正當的道路。 金(隄):實際上,這就是文與載道的問題了,馬、弗都代表一種「道」。我們把範圍縮小一點,也許可以說得更確切一點:即文學是否必須必須載道呢?目前有人認為文學非載政治底「道」不可,不知諸位先生的意見如何? 馮(至):文學使上第一流的文章都是載道的文章。如韓退之的文章、杜甫的詩。作家對某一種「道」有信仰,即成為他自己的信仰。至於應否強迫別人同「道」是另一個問題。
壹‧北京大學,一九四九前後
題記
這幾篇小文,記述從一九四六年初秋到一九五一年初夏的五年期間,北京大學的滄桑變化,和我作為一位學生,「只在此山中」的親身經歷。如果以一九四九年二月三日共軍開進北京那天作為分界線,則這五個年頭大致上正居該線的前後各兩年半。 這一組文章從一九九八年十二月起,在「傳記文學」月刊陸續發表的時候,正值北京大學百年校慶,所以在總題目之後,還有一個副標題:「為紀念北大百年校慶(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十七日)而寫」。
十二月十七日這個校慶日,與北大早期的校史不能分開。 北大在一...
目錄
校訂版自序
自序
第一輯 忽值山河改
壹‧北京大學,一九四九前後
題記
(一)弦歌不輟:師生座談「紅綠燈」
引言‧一個座談會的紀錄‧評語‧
(二)北大五年記
神京復,還燕碣‧沙灘一帶的街道‧兩次難忘的講演‧五十週年校慶‧經濟系的回憶‧西齋‧東廠胡同十號‧外國留學生‧吃在北大‧尾聲‧
(三)河南河北皆干戈
貳‧香港:不採蘋花即自由
別矣北京‧澳門十日‧偷渡伶仃洋‧流亡香港‧幸虧有這麼一個香港‧
租到了一個床位‧喜歡上了這個城市‧不採蘋花即自由‧
參‧密西根的歲月
到密西根之路‧我為什麼選擇密西根‧良師篇‧交遊記‧金鑰匙在誰手裡‧畢業與新的開始‧
第二輯 師友記
懷念沈從文教授
梁實秋先生紀念
遙想公瑾當年─回憶劉大中先生
追念蔣碩傑老師
永懷李方桂先生
追憶劉紹唐學兄
校訂版自序
自序
第一輯 忽值山河改
壹‧北京大學,一九四九前後
題記
(一)弦歌不輟:師生座談「紅綠燈」
引言‧一個座談會的紀錄‧評語‧
(二)北大五年記
神京復,還燕碣‧沙灘一帶的街道‧兩次難忘的講演‧五十週年校慶‧經濟系的回憶‧西齋‧東廠胡同十號‧外國留學生‧吃在北大‧尾聲‧
(三)河南河北皆干戈
貳‧香港:不採蘋花即自由
別矣北京‧澳門十日‧偷渡伶仃洋‧流亡香港‧幸虧有這麼一個香港‧
租到了一個床位‧喜歡上了這個城市‧不採蘋花即自由‧
參‧密西根的歲月
到密西根之路‧我為什麼選擇密西根‧良...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