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傳記故事性的筆法綜述新月派女詩人方令孺傳奇性的一生,方令孺與巴金、梁實秋、陳夢家、吳宓、靳以、常任俠等人的交誼往還,盡在其中。
作者簡介:
夢之儀本名浦雅琴,浙江嘉善人。浙江嘉興市作協會員,上海巴金研究會會員,上海盧灣區豐子愷研究會會員。文章先後在《浙江日報》、《大連日報》、《文匯報》、《人物》、《江南》、《西湖》、《巴金研究集刊卷三》、《新文學史料》等報刊書系上發表,著有隨筆集《嘉禾流光》。
章節試閱
第五章 新月詩人(青島)
三
方令孺的七姐夫鄧仲純的弟弟鄧以蟄,當時在清華大學任教,他與楊振聲是聲氣相投的好朋友,經過鄧以蟄的推薦,方令孺也來到國立青島大學擔任國文系講師。放眼四周,一切都是新鮮的,山、水、人、天空還有心情。「家」已經離方令孺遠遠的,現在的她是自由的。青島,方令孺真正開始她的自由生活。魯迅曾說,娜拉出走之後,要麼墮落,要麼回來。美國時期,方令孺不幸被魯迅言中,不得不回來,青島時期,方令孺再次成為生活中的娜拉,她要走第三條道路,她要靠自己的勞動創造自由的生活,因為這些,心情變得不錯。何況景色非常宜人。學校座坐落在青島山麓,左靠八關山,右接信號山。1891年,青島建置後,清軍即在青島山修築炮臺;1897年,德國侵佔青島後,稱俾斯麥山;1914年日軍佔領後,改名萬年山;1922年,青島收回主權後,亦稱京山,青島人習慣稱炮臺為京山炮臺。昔日在山道邊上,一道泉水汩汩地流。私立青島大學校舍原是德占青島時代的俾斯麥兵營,日本佔領時改為萬年兵營,此時成了國立青島大學的校舍。國立青島大學開學時規模很小,全校只有學生兩百餘人,女生更僅有三十多人,七號樓原是軍官營房,當時樓下為女生宿舍,樓上為女教職員宿舍,方令孺就住在那裡。李雲鶴就是後來的江青,當時是校圖書館管理員,也是中文系旁聽生,與方令孺是師生,也是鄰居。這幢樓現在做了海洋大學檔案館。蔡元培1930年夏在青島時,就住在那裡。當時,學校的大門在大學路上(現在海洋大學的第三校門)。大學路兩旁有高大的槐樹、櫻花、紫藤等,春天形成一組色彩繽紛的畫面,夏天則濃蔭砸地,涼爽宜人。聞一多最初住在學校對面從大學路轉往龍江路的一幢紅樓上,山東大學王先進教授是聞一多的學生,他說:「聞先生剛到青大時,住在龍江路七號的一座小樓上。那時,他在中文系樓樓上上課,經常從大學路的校門走進來,穿著長衫,提著皮包,目不斜視,大有正人君子之風度。當時,我聽聞先生的課,是他的學生。有時,晚上出去看電影回來,路過龍江路七號時,看到聞先生的二樓房間還亮著燈。」 過了一些時候,聞一多遷居到匯泉浴場不遠的一棟房子,即今天文登路上的八大關派出所,出門即是沙灘,漲潮時,海水離門口不到兩丈。聞一多去學校,總是經魚山路約上樑實秋同往,兩人各攜手杖一根,饒有古意。聞一多是文學院院長兼國文系主任,講授「中國文學史」、「唐詩」、「名著選讀」,也給外文系學生開設「英詩」課。方令孺是國文系講師,講授《昭明文選》。方令孺遇到問題,經常向聞一多討教,他倆的接觸自然而然地頻繁起來。聞一多又是老資格的新詩人,方令孺的詩興則剛剛興起,從新詩方面,他倆又有很多的話題。這時的方令孺,自由和友情同時滋潤著她,新詩在向她招喚,這樣的環境真可以讓她沉迷。此時,《詩刊》的籌辦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徐志摩各處聯絡,10月24日,他在上海寫信給梁實秋:「《詩刊》廣告,想已瞥及,一多兄與秋郎不可不揮毫以長聲勢。不拘短長,定期出席。」 《詩刊》的廣告發在《新月》雜誌上,秋郎即梁實秋,以其1925年春在美國演出英文古裝戲《琵琶記》時飾演蔡中郎而得名。生命之花在自由的空氣裡燦爛地開放了。方令孺的第一首新詩寫於這個時候,詩名就叫〈詩一首〉:
愛,只把我當一塊石頭,
不要再獻給我;
百合花的溫柔,
香火的熱,
長河一道的淚流。
看,那山岡上一匹小犢,
臨著白的世界;
不要說它愚碌,
它只默然,
嚴守著它的靜穆。
與兩大新詩人陳夢家和聞一多頻繁的交流,方令孺的詩興如花蕾般地開放了,這〈詩一首〉就來自於對她內心的迴響。是內心的迴響,也是對聞一多的回應:我只是一塊石頭,你的溫柔、你的熱情,即使還有淚水,都不是我能接受的,我像山岡上的小犢,得嚴守自己的靜穆。詩寫得很婉約,婉約的背後是無奈。她可以以火熱的心擁抱友情,但她須以矜持的態度對待可能到來的愛情,她是這樣的矛盾!為《詩刊》奔波的徐志摩,從南京、上海、青島、北平等地拿到一首首詩,高興得又寫信給梁實秋,兼催促聞一多:「《詩刊》以中大新詩人陳夢家、方瑋德二子最為熱心努力。近有長作亦頗不易。我輩已屬老朽,職在勉勵已耳。兄能撰文,為之狂喜,懇信到即動手,務於(至遲)十日前寄到。文不想多刊,第一期有兄一文已足,此外皆詩。大雨有商籟三,皆琅琅可誦。子離一,子沅二,方令孺一,邵洵美一或二,劉宇一或二,外選二三首,陳、方長短皆有,我尚在掙紮中,或有較長一首。一多非得幫忙,近年新詩,多公影響最著,且盡佳者,多公不當過於韜晦,《詩刊》始業,焉可無多,即四行一首,亦在必得,乞為轉白,多詩不到,刊即不發,多公奈何以一人而失眾望?兄在左右,並希持鞭以策之……」 這封信寫於1930年11月。在這裡,徐志摩提到《詩刊》創刊號上會有方令孺的一首詩,這說明,方令孺這〈詩一首〉很有可能已經寫成,不然他怎麼會如此肯定地認為從沒有寫過新詩的方令孺會有一首詩發在《詩刊》呢?所以〈詩一首〉的寫作時間很大的可能是1930年11月。也可以說,徐志摩的催促是有力的,很快,梁實秋寫信給徐志摩,告訴他,三年不寫詩的聞一多寫了一首長詩〈奇蹟〉。要說〈奇蹟〉確實有徐志摩催促的功勞,但更主要的,還是因為心情!聞一多住匯泉海灘,「夜間聽潮一進一退的聲音,有時不能入寐,心潮起伏,不禁憶起英國詩人安諾德的那首〈多汶海灘〉。」
第五章 新月詩人(青島)
三
方令孺的七姐夫鄧仲純的弟弟鄧以蟄,當時在清華大學任教,他與楊振聲是聲氣相投的好朋友,經過鄧以蟄的推薦,方令孺也來到國立青島大學擔任國文系講師。放眼四周,一切都是新鮮的,山、水、人、天空還有心情。「家」已經離方令孺遠遠的,現在的她是自由的。青島,方令孺真正開始她的自由生活。魯迅曾說,娜拉出走之後,要麼墮落,要麼回來。美國時期,方令孺不幸被魯迅言中,不得不回來,青島時期,方令孺再次成為生活中的娜拉,她要走第三條道路,她要靠自己的勞動創造自由的生活,因為這些,心情變得不...
目錄
楔 子
第 一 章 詩書閥閱
第 二 章 勺園小天地(桐城)
第 三 章 留學大洋彼岸(美國)
第 四 章 苦悶中的抗爭(南京)
第 五 章 新月詩人(青島)
第 六 章 京派作家(北平)
第 七 章 高牆大院的家(南京)
第 八 章 重返故里(安慶-桐城)
第 九 章 巴蜀文人(重慶)
第 十 章 復旦教授(上海)
第十一章 寂寞白樂橋(杭州)
尾 聲
尋找方令孺——代跋
方令孺年譜
楔 子
第 一 章 詩書閥閱
第 二 章 勺園小天地(桐城)
第 三 章 留學大洋彼岸(美國)
第 四 章 苦悶中的抗爭(南京)
第 五 章 新月詩人(青島)
第 六 章 京派作家(北平)
第 七 章 高牆大院的家(南京)
第 八 章 重返故里(安慶-桐城)
第 九 章 巴蜀文人(重慶)
第 十 章 復旦教授(上海)
第十一章 寂寞白樂橋(杭州)
尾 聲
尋找方令孺——代跋
方令孺年譜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