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
杜月笙是中國近代上海灘青幫中最著名的人物,其原名月生,後由國學大師章太炎引經據典,為其改字鏞,號月笙。他生於鄉野,家庭寒微,童年便父母雙亡,雖有繼母與外婆撫養,但生活境況幾近孤兒。杜月笙十四歲到上海十六鋪鴻元盛水果行當學徒,因無人管教,便於工作之餘在上海結識了一些街上的混混、流氓和一些遊手好閒之徒,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而沾染賭嫖之習。況且當時的上海灘人事繁雜,三教九流各色人等皆有,加上他童年讀書甚少,為生存計,便成了這個染缸中的一員。
雖然往事如煙,但知道杜月笙者仍大有其人。而知其人者,皆自書本中獲知,且多為小說家言。而言杜月笙者,又皆以醜化其人為能事,道其非嫖即賭,與人勾心鬥角,唯利是圖。但就實際而言,杜月笙有嫖賭之習是實,然絕非他一生都如此作態。倘若如此,杜月笙緣何能結交那麼多的軍政高官、社會名流,以及工商界的眾多風雲人物?同時也讓自己的聲名聞達?很顯然,杜月笙其人,也並非我們今天所臆想出來的那類人物。
究其根源,其皆為世俗眼光所累,如同「一朝是賊,終生是賊」,「一朝為匪,終生是匪」,所謂的「成王敗寇」,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杜月笙大傳》(分兩冊,即「杜月笙前傳」、「杜月笙後傳」)取材於史實資料,以不褒不貶的立場擇其要者概述之,自杜月笙出生始,到其逝於香港止。雖沒能面面俱到寫出他的千百事、萬千事,但讀者從中自會「窺一斑而知全豹」,從而對杜月笙這位中國近代上海灘青幫中最著名的人物有個全新的了解和認識。
當然,杜月笙青少年時期之行為,不足之處頗多,今日我們應引以為戒。但杜月笙中年後之做法,卻有可圈可點之處。至少他在抗日戰爭時期,募款捐給在東北打響抗日第一槍的馬占山將軍及其所率領的抗日隊伍,後又兩次參與上海的「淞滬會戰」。及至後來,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後,他又多方資助新四軍醫療器械及所需藥品。
一個人此前也許做過很多錯事或惡事,但當民族危難之時,他能投身其中,盡自己的一份義務,雖功績不卓,但也應該受到我們應有的尊重。
關於杜月笙,現今他的種種所為皆已成為往事的影像。如果讀者能從這部書中,體會到某種有益於自己心靈的感悟與體察,從而當成前車之鑒,或者後事之師,那麼本書也就擁有了它存在的價值和一些意義。
章節試閱
【精選內容】
貧苦童年鄉間夢
降臨人世
上海縣高橋鎮(當時官稱江蘇川沙)地處黃浦江以東,是一個不大的鎮子。其最早之雛形起之於一一○二年的宋朝,算是有近千年歷史的一座古鎮。高橋,又名翁家橋,而高橋鎮鎮東北一公里處原有清浦鎮,由於清朝初年清浦港淤積,集市便南移至高橋鎮,遂使高橋鎮擁有了商業面貌。而就在這上海縣高橋鎮的南面,則有一個小村子,當時人們都叫它杜家宅。
西元一八八八年(清光緒十四年)農曆七月十五日這天,一名男嬰就在這裡出生了,而這個出生的男嬰,就是日後聞名於整個上海灘的青幫大亨 —杜月笙。
當然這個時候,剛剛出生的這個嬰兒是不知道他後來會怎樣的,更不知道自己日後會成為上海灘有名的大亨。此刻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像其他剛出生的嬰兒一樣,咧著小嘴,哇哇嚎哭,聲震屋頂。
按照中國的舊曆,農曆七月十五日這天是中元節,又俗稱「鬼節」或「盂蘭盆會」。中元節是道教的說法,「中元」之名則起於北魏時期。根據古書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中元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等三節,可以說都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四大節日。《道藏》載:「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選眾人,分別善惡,於其日夜講誦是經,十方大聖,齊詠靈篇。囚徒餓鬼,當時解脫。」而在民間,中元節則多在此節日懷念親人,並對未來寄予美好的祝願。
但由於杜家的這個嬰兒是在「鬼節」這天出生的,所以當村裡的人們聞知後,便一個個紛紛議論,有的說:「這個孩子將來的壽命一定不長,不是被鬼捉了去,就是沒等成年便會夭折。」也有的說:「即使不是這樣,將來這個孩子也是一身鬼氣,非奸即盜,肯定不會有什麼大出息。」
但不管別人怎樣議論,孩子終歸是自己的好,作為新生嬰兒的父親,杜文卿卻視這個孩子如珍寶。當接生婆把嬰兒包裹完畢,杜文卿就走上前來,左看右看自己兒子的模樣,最後還在孩子的小臉上親了一口。由於這個嬰兒是七月十五日的晚上所生,時當天上掛著一輪明月,因此,杜文卿便給自己剛出生的這個兒子取名「月生」,其意是指月半而生。
在中國,對於沒有文化的人來說,為孩子取名字常常都習慣於走捷徑,往往看見什麼,就為孩子取個什麼。比如在孩子出生時,如果看見一棵樹,常常就會起個「樹森」或「森林、樹林」。倘若沒看見什麼,卻聞見了鐘聲,那麼十有八九,就會為自己的新生孩子取名不是「楊樹聲」,就會是「李樹聲」。總之,沒有聲音的名字,就絕對不會為孩子取的。杜文卿這次,當然也不能例外,好在當時他看見的是一輪十五的月亮,為兒子起名「月生」。
但在這裡需要說明一下的是,由於當時杜文卿為兒子起名「月生」,自然他兒子的全名就叫「杜月生」,而非「杜月笙」。有關「杜月笙」這個名字,還是因為日後杜月生發跡了,才由當時的國學大師章太炎給改的,將原來的「月生」,變成了「月笙」,雖只一字之差,卻也頗有出處,在後文中將做詳解。在這裡,根據當時實際,也不想篡改歷史,故在行文中依然用原來杜文卿為兒子所起的「杜月生」這個名字。
再有,西元一八八八年,這個數字看著很吉利,如果用今天人們的想法來解釋,那就是「要發發發」。可在那個時候的中國,卻是多事之秋,先是在京城、山東、東北奉天等地發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震,使很多住戶房倒屋塌。繼而,安徽懷寧等地又發生了水災,大水汪洋四溢,令許多家庭殘受水災的迫害,失去家園。
當然,這一年多少也是有些好事的,那就是在這一年,臺灣首次建省,且第一任巡撫劉銘傳上任。再者,就是這年的12月17日,北洋水師在山東威海衛的劉公島正式成立,使得清朝有了一支海軍隊伍。
然可悲的卻是,北洋水師名義上是建立了,但很多用於軍事建設的經費,卻都被慈禧太后挪用了,她拿著用於建設北洋水師的一大筆錢軍費,去興建供她消暑度假的頤和園。
一個國家,如果最高的實權領導者為了自己玩得高興、玩得開心,而拿自己的國家命運開玩笑,那麼,這個國家注定就會被別的國家所欺負,也注定不會在軍事上強大,甚至還會導致這個國家的滅亡。
當時慈禧太后想:「我一個女人家,眼瞅就快六十的人了,我還能玩幾年?我不就是挪用點兒軍事建設的經費嗎?有什麼大驚小怪的!我這些年扶持清朝的兩個皇帝,可謂嘔心氣血,我容易嗎我!」但不管慈禧太后是什麼心態,反正她這個女人後來是把北洋水師給害慘了,不僅全軍覆沒,而且由她這個女人當政的清朝,還要向日本侵略者賠款。
而作為平民百姓,才不管什麼國家大事呢!只要自己一家人活得好,不愁吃,不愁穿,再有些錢花,那就知足了。
可杜月生出生後的命運很不好,情形就像當時的清朝一樣,命運多艱。因為自他一生下來,母親就缺少奶水,只能拿米糊糊來餵食。同時,他母親的身體也變得非常虛弱,大有風一吹,人就倒的情形。還有,以往當富貴人家添人進口生了小孩子時,往往都有親朋好友前來登門祝賀,以示恭喜。而作為主家,再擺上幾桌或者幾十桌酒席,然後相互推杯把盞,彼此熱鬧一番。但杜家不是名門望族,更不是達官顯貴,就在杜月生出生之時,他的父親杜文卿也只不過算個小商人,與人合夥開了一個小米店,藉以維持生計養家糊口罷了。
杜文卿與人合夥開的這個小米店,地處上海楊樹浦,杜家宅距離那裡有二十餘里之遙。眼見自己有了兒子,當時的杜文卿的心裡很是歡喜,但喜過之後,便是憂。喜的是自己有了個兒子,等自己將來老了,也就有了依靠,至少養老送終的人有了。而憂的是,自己與人合夥在楊樹浦開的那個小米店,經營得並不景氣,真可以說是世事維艱。儘管如此,但為了維持家庭的生計,於是杜文卿沒等孩子滿月便又去了楊樹浦,打理小米店的生意。杜文卿一走,家中便只剩妻子朱氏不但要照顧自己,同時也要擔負起照顧剛剛出生不久的兒子。
在中國,無論哪朝哪代,對於平常百姓而言,吃飯問題歷來是首要問題。只要能吃飽肚子,他們便甘願無錢可花,甘願被有錢有權有勢的人欺負。而作為杜月生的父親杜文卿,就是這樣百姓中的一個分子。
在與人合夥開小米店之前,杜月生的父親曾在茶館裡當「茶博士」,所謂的「茶博士」,也就是個在茶館裡當跑堂的,沏茶倒水,幹著伺候人的營生且被人呼來喚去。後來,他又在碼頭上幹過「扦子手」,負責檢驗貨物,職務形如碼頭上的一種丁役,也是沒有什麼身分和地位的,常常還要受當頭的氣。
當然作為一個人,除了安分守己討生活外,都是渴望自家的衣食無憂,渴望闔家能夠經常團聚在一起的。然而渴望終究是渴望,畢竟不是現實。也就是說,現實距渴望的那種場景太遠了,使你無法觸及。
為了生存,為了剛剛出生的兒子,這時候的杜文卿回到楊樹浦後,唯一的想法就是趁自己還有體力,還能摸爬滾打,要下力氣把與人合夥開的這個小米店經營得好起來,能攢下幾個錢,以便支應家裡的開銷,和兒子日後的讀書所用花費。
可是杜文卿回到楊樹浦的小米店沒多久,上海一帶就開始鬧旱災,旱得土地裂出一道道口子,就連黃浦江的水位也下退許多。但令人沒有到的是,當旱災剛剛過去,時間到了一八八九年的夏秋之際,上海地區又鬧起了水災,接連幾十天都是大雨連綿,使去年旱裂的土地又變成了水鄉澤國。那時節放眼一望,到處是白亮亮的水,汪洋得令人心中膽寒。面對這種自然災害,平民百姓是無能為力的,他們所能做的就是外出逃荒,就是在家中忍饑受餓,為此還出現了賣兒賣女度艱難的現象。可即使這樣,災難還沒有結束,緊跟著又發生了瘟疫。
當時在上海高橋鎮一帶,十里八村餓殍遍地,真可謂在人們寒冷苦難的心上,憑空又給添加上了一層冰霜。見此情狀,杜月生的母親朱氏害怕兒子也染上這種瘟疫,因此在無奈之下,只好抱著剛滿周歲的兒子杜月生離開杜家宅,徒步行走二十餘里前往楊樹浦,去投奔那裡的丈夫杜文卿。可當朱氏見到丈夫之後才知道,杜文卿與人合夥開的這個小米店在天災之下,因米價暴漲已無力進貨,守著的已是一個空攤子。
如此生活際遇,愁得杜文卿整日眉目不展,唉聲歎氣。好在合夥人還算通情達理,災難之下沒有撤股,反倒勸慰杜文卿說:「老杜,你想開些,天災也不是咱們所能左右的,只要人無災有個好身體,就是活人的本錢。」
朱氏本是個很要強的女人,眼見丈夫整日愁眉苦臉,就提出自己去做工。當時,楊樹浦有兩家絲廠,因缺人手正在招工,所以朱氏就想到絲廠裡去。初始杜文卿一聽,很不贊同這事,認為朱氏出去做工掙錢會使自己很沒有面子。朱氏見丈夫反對,於是就氣了,對杜文卿說:「面子,面子,面子能值幾個錢?沒有錢花沒有飯吃,那才是真正的沒有面子。」結果朱氏一狠心,便給剛滿周歲的杜月生斷了奶,進了一家絲廠當女工。
杜文卿所以反對妻子朱氏去做工,除了看重自己的面子外,其實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這時候的妻子朱氏,又懷有了身孕。他認為這時的朱氏,理應在家休養,不該再去勞累自己的身體。
朱氏剛進了絲廠時,心情是很激動的,也猜想如果自己一年這麼做下來,雖不能攢下什麼錢,但至少自家的日子會比原來要好得多。可朱氏沒料到的是,她在這家絲廠只做了幾個月的工,吃力的勞動就把身懷六甲的她,累出了病來了,使她不得不回家休養。
在朱氏養病的時候,瘟疫雖然已經過去,可人們的苦難卻沒有過去。由於缺少吃的,朱氏的身影常常出現在村外的野地裡,像其他村裡還活著的人一樣,在野地裡尋挖野菜,回來煮熟當飯吃。
一天,杜月生的外婆來了,眼見自己的女兒形銷骨瘦,而自己又無法接濟,不覺母女兩個便抱頭痛哭起來。她們這麼一哭,小小的杜月生便也哭。當然他們彼此哭的原因不同,大人們哭的原因是因為老天太不長眼睛了,為何在災難之上,還要增添災難。而小孩子杜月生哭則是因為肚子實在太餓了,而且母親每日餵給自己的飯食,有一半都是苦苦的野菜。
日後,當杜月生八歲時,外婆曾經給他講起過這個時候的事情說,孩子,你小時候都是吃野菜活過來的,你怎麼不記得了?整日你就知道在外面瘋跑,你什麼時候才能懂事呢?
但是,這個時候的杜月生,剛要牙牙學語,根本還不懂得什麼是野菜,什麼是生活,什麼是人生中的磨難與蒼涼。可接下來,更大的磨難又光臨在了杜月生的身上,雖然他依然還是個不懂事的孩子。
【精選內容】
貧苦童年鄉間夢
降臨人世
上海縣高橋鎮(當時官稱江蘇川沙)地處黃浦江以東,是一個不大的鎮子。其最早之雛形起之於一一○二年的宋朝,算是有近千年歷史的一座古鎮。高橋,又名翁家橋,而高橋鎮鎮東北一公里處原有清浦鎮,由於清朝初年清浦港淤積,集市便南移至高橋鎮,遂使高橋鎮擁有了商業面貌。而就在這上海縣高橋鎮的南面,則有一個小村子,當時人們都叫它杜家宅。
西元一八八八年(清光緒十四年)農曆七月十五日這天,一名男嬰就在這裡出生了,而這個出生的男嬰,就是日後聞名於整個上海灘的青幫大亨 —杜月笙。
當...
目錄
【目錄】
第一章貧苦童年鄉間夢
一降臨人世
二父母雙亡
三失去繼母
四被迫離鄉
第二章闖進上海求生存
一當上夥計
二水果月生
三遇見救星
四狂賭亂嫖
第三章加入青幫找靠山
一致命打擊
二尋找靠山
三夜晚拜師
四花會博賭
第四章尋覓機遇玩手段
一進入黃府
二自我表現
三受到關注
四接受任務
第五章謀求發展當先鋒
一一試身手
二參加搶土
三遭受奚落
四經受考驗
第六章獨立門戶喜開顏
一有意栽培
二收個門徒
三雙喜臨門
四兩大威脅
第七章收攬幫手成知己
一小八股黨
二找個內應
三銷售煙土
四化敵為友
第八章結交軍閥為財權
一舞臺風波
二老闆被抓
三軍閥嘴臉
四錢權交易
第九章喜新厭舊尋常事
一打了老婆
二另結新歡
三女人之心
四煙土危機
第十章廣交朋友塗臉面
一結識戴笠
二三鑫公司
三救徐樹錚
四結交文人
第十一章回應北伐設計策
一學習唱戲
二又起刀兵
三美人之計
四充當幫兇
【目錄】
第一章貧苦童年鄉間夢
一降臨人世
二父母雙亡
三失去繼母
四被迫離鄉
第二章闖進上海求生存
一當上夥計
二水果月生
三遇見救星
四狂賭亂嫖
第三章加入青幫找靠山
一致命打擊
二尋找靠山
三夜晚拜師
四花會博賭
第四章尋覓機遇玩手段
一進入黃府
二自我表現
三受到關注
四接受任務
第五章謀求發展當先鋒
一一試身手
二參加搶土
三遭受奚落
四經受考驗
第六章獨立門戶喜開顏
一有意栽培
二收個門徒
三雙喜臨門
四兩大威脅
第七章收攬幫手成知己
一小八股黨
二找個內應
三銷售煙土
四化敵為友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