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文化傳統心理慣性出發,徹底剖析家庭教育現存問題,深入到家庭關係內部,給父母一個新的視角,新的思路,提出建立良好親子關係,創建和諧家庭氣氛,最終形成新的家庭互動模式。本書借助於對大量家長及孩子的來信,加以分析整理,肯定傳統留給我們的精華,對一些沉年積澱心理做了剖析,也與西方的教育做了一些對比。其用心是想給父母們一些提醒,同時提出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典型問題,與父母們共同探討,並嘗試建立一種新的良好的親子關係及家庭互動關係的模式。
許多父母的來信幾乎都描繪了一個又一個「問題」孩子,並且發出「救救我的孩子!給我的孩子指條路!」的沉重聲音。
可是,難道問題僅僅出在孩子身上嗎?顯然不是,在每個「問題」孩子的背後是家庭氛圍,家庭各成員關係的問題。
解鈴還須繫鈴人,有著這樣那樣問題的孩子,最終還是要在家庭裡解決這些問題。
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父母產生不良心態往往是因為功利心在作祟,確切點說,是父母把孩子的教育塗抹上了過重的經濟色彩,過度地強調了教育的經濟目的,把眼前的教育和未來的掙錢、謀生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於是,父母對學習,對考試,對分數的要求節節攀升,對孩子的壓制、安排愈來愈多,孩子則在這種機械操作中付出太多寶貴的童稚、幻想、希望……我們的教育似乎太沉重,環環相扣,沒有絲毫喘息的機會。
如果我們和我們的孩子最終成為完備知識和高度技術的奴隸,絕無幸福感和快樂感,僅僅成為一個會操縱知識技術的「機器」,那就與教育的目的南轅北轍了。
家庭教育上過重的經濟色彩、過度關注知識技術的學習,並不能使今天的孩子在未來獲得更多的幸福感。雖然他們也許會擁有體面的工作,會有豐厚的收入,假如沒有能夠享受這一切的和諧生命,有什麼意義呢?
知識技術的學習是人生命中的一環,只有它的發展和其他生命之環緊密配合起來,它的功效或是價值才可以體現出來。
反之,如果把重點過度放在知識技術的學習掌握上,忽視與其他生命之環的聯繫,它也必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缺乏發展的活力和底蘊,最終,會像斷節的生物鏈一樣走入畸形,甚至崩潰的末路。
所以,在家庭教育上,父母必須把過重的經濟目標放低,重視對孩子的道德、人格、創造力、人際關係的全面培養。讓孩子在未來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技術,為自己為社會創造價值的同時,能從中享受生命的樂趣。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