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偉大的帝王
歷史是一場不落幕的戲,帝王則是過去五千年唯一的主角、時代的焦點,實際上,每一個帝王的一生,都是那個時代的縮影;每一個帝王的奮鬥經歷,也就是那個時代崛起的過程。
這些早已故去的帝王雖然只是靜靜地躺在歷史長河的某一個角落裡,但他們身上的磁場卻沒有絲毫的減弱,反而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變得越來越強,吸引著我們去遙想那些曾經的叱吒風雲……
翻開本書,沉浸於歷史的長河中,你將從這些偉大帝王的興衰成敗裡,參悟天地間最圓融的智慧。他們成功的經驗,將會激勵你為了自己的理想一往無前地去奮鬥;他們失敗的教訓,也將成為一面讓你不斷警醒和反思的鏡子。如此,你才能真正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眺望那縱然未知卻仍然充滿希望的未來!
作者簡介:
林郁樺
台大歷史學研究所碩士班畢,熱愛歐洲文化與歷史,旅居國外多年。曾擔任大學教授,現為專職翻譯家、作家,深信讀史能使人明智,歷史是人最佳的知識來源。本書是其兼具娛樂性與知識性的優秀作品。
章節試閱
1.漢摩拉比(hammurabi)
簡介:漢摩拉比(?—前1750年),巴比倫第一王朝第六代國王,也是古巴比倫最偉大的國王,在位時間長達42年之久。從西元前十八世紀初開始,漢摩拉比在一連串的戰爭中,擊敗了周邊所有的國家,將整個兩河流域都納入自己的統治範圍,使巴比倫一躍成為囊括整個兩河流域的帝國。漢摩拉比還自封為「巴比倫之王」和「世界四方之王」,並建立了官僚統治機構,所有主要的官員都直接由他本人任免。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漢摩拉比還利用宗教來神化自己,稱自己是天神和地神的兒子,並說自己的權力是由神授予的。當然,漢摩拉比最偉大的貢獻,是他制訂了《漢摩拉比法典》。這部法典不但歷經三千多年之久仍然家喻戶曉,而且還使漢摩拉比真正名垂千古,同時也為後人研究古巴比倫社會經濟關係和西亞法律史提供了珍貴材料。漢摩拉比也因為這部法典而被後世譽為古代的立法者,在世界歷史上產生重要的影響。其文明也稱為「古巴比倫文明」。
西元前2006年,隨著烏爾第三王朝的滅亡,以入侵者身分進入兩河流域的阿摩利人便開始在這塊肥沃的土地上定居下來。之後,他們開始接受了蘇美爾與阿卡德的先進文明,同時也為這塊土地注入了新鮮血液,使這個地區高度發展進來。此外,阿摩利人還建立起了一系列城邦,其中比較著名的有伊新、馬里、拉爾薩等。在幾百年的時間裡,由於利益的糾紛,眾城邦間的交往雖然一直是以友誼的掩蓋在進行,但彼此之間的爭鬥卻從來沒有停止過。直到漢摩拉比的出現,這種此消彼長的局面才最終被打破。
漢摩拉比是巴比倫城邦的第六任國王,巴比倫位於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流域,大體相當於今天的伊拉克。巴比倫城邦剛建立之初,曾一度向北方的亞述稱臣,後來憑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逐漸發展壯大起來。西元前1792年,漢摩拉比繼位成為古巴比倫的國王。漢摩拉比是一位很有才能,而且勵精圖治的國王,所以他一繼位,不但勤於朝政,而且還十分關心農業、商業和畜牧業的發展,他興修水利,並開鑿了溝通基什和波斯灣的運河,使大片荒地變成了良田。這一系列的措施,很快就使巴比倫成為一個強大的王國。
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漢摩拉比大肆宣揚君權神授的思想,並建立了中央集權的體制和龐大的官僚體系,以及保障這種體制和體系的一支常備軍。為了鞏固自己對軍隊的絕對指揮權,漢摩拉比十分重視軍隊的生活條件,不但給士兵以封地,提高士兵的地位,而且對士兵關愛有加。
除了發展經濟和建立強大的軍隊,漢摩拉比還制訂出雄心勃勃的征服計畫,並以百倍的信心和決心將自己的這個藍圖變成現實。從西元前1787年起,當上國王僅僅5年的漢摩拉比便開始實施了統一兩河流域的計畫,他採用靈活的外交方法,在一個時期之內集中力量攻滅一個城邦,並先後將伊新、拉爾薩、馬里等城邦滅掉。當然,這個過程是十分艱難的,也是很殘酷的,整個征服的過程大約長達35年,幾乎將漢摩拉比的精力全部耗盡,但功勳也十分突出。當時,除了北方強悍的亞述以及在亞述庇護下埃什嫩之外,兩河流域基本上已經被漢摩拉比統一了。
漢摩拉比在位整整42年,他的國家也被後人視為一個成熟的奴隸制中央集權國家。在他的統一下,巴比倫的文化也更加繁榮,比如在天文、曆法、建築、藝術等方面,都達到上古文明所罕見的高度,其文明也稱為「古巴比倫文明」。
西元前1750年,漢摩拉比去世。他死後,巴比倫王國又延續了150多年,直到西元前1595年才被西台人所滅。
一、流傳千古的法典
漢摩拉比繼承王位之後,日理萬機,而每天需要處理的大量案件根本讓他應付不過來,於是他就讓人把當時的一些法律條文全部蒐集起來,編成了一部法典,並將這部法典的內容刻在石柱上,以曉諭天下。這樣,人類歷史上第一部成文法《漢摩拉比法典》就誕生了。雖然這部法典並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法典,因為在這之前的烏爾第三王朝時代,就已經有了一部《烏爾納木法典》,但《漢摩拉比法典》的系統性和完整程度則要遠遠超過《烏爾納木法典》。所以,可以這樣說,《漢摩拉比法典》是現存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
《漢摩拉比法典》的全部內容都用楔形文字銘刻而成,整部法典分為序言、正文和結語三部分。正文一共有282條,內容包括訴訟手續、盜竊處理、租佃、雇傭、債務、婚姻、遺產繼承、奴隸地位等等,大致反映了當時整個社會的基本情況。
《漢摩拉比法典》廢除了原來各城邦的法文,統一制訂了新的法律,也就是類似於中國的秦始皇統一了六國之後所制訂的「書同文,車同軌」的政策。而這部法典的制訂和頒布,也標誌著古巴比倫王國中央集權的強大程度。
《漢摩拉比法典》主要有如下三個特點:
1.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所謂的「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就是雙方發生鬥毆時,如果一個人將對方的牙齒打掉,那麼他的牙也會被對方敲掉;如果把對方的眼睛打瞎,那麼他的眼睛也要被對方打瞎。總之,只要你傷害了對方的哪個部位,對方就可以用同樣的手段來傷害你的哪個部位,以作為賠償。甚至還有這樣的規定:當一個房屋倒塌時,如果壓死了房主的兒子,那麼建造這所房屋的人也要拿自己的兒子來抵命。
2.森嚴的等級制度。這部法典還將臣民分為奴隸主、奴隸、自由民等幾個等級,上等級的人享有更多的權利,而下等級的人則要承擔更多的義務。不同等級的人犯相同的罪時,受到的處罰也是天壤之別。比如,如果一個奴隸主把一個自由民的眼睛打瞎,只需要賠點錢一可以了,不需要將自己的眼睛也讓對方打瞎;而如果把一個奴隸的眼睛弄瞎,那就不需要任何的賠償,跟沒事一樣。反過來,如果奴隸得罪了奴隸主,輕則斷足割鼻,重則被折磨而死。甚至還規定奴隸打了自由民,也要被割去耳朵。
3.對臣民進行嚴格的控制。法典對於臣民的控制,甚至可以用殘酷來形容。比如,逃避兵役的人,一律處死;為奴隸的逃跑提供協助,或者藏匿逃亡奴隸的,一律處死;有在旅店密謀造反,如果店主沒有將這些人抓起來,也要被處死……
當然,這部法典也不僅僅都是一些殘酷的規定,也有一些在當時看來還算是「人道主義」的條款。比如,法典規定一個人如果因為債務而成為奴隸,那麼這個人只要為他的主人服務三年就可以恢復為自由民的身分。但是,不管怎麼說,這部法典還是充滿了專制的味道。而漢摩拉比建立起來的這個王國,之所以能夠延續了兩百年,與這部法典的功勞是分不開的,甚至可以說,正是這部法典給這個王國注入了靈魂。這也恰恰是漢摩拉比的高明之處,因為他成功的透過有利於自己統治的形式,將整個民族的思維方式用文字給固定了下來。
而隨著巴比倫國王的滅亡,這部法典也逐漸被人們所遺忘。直到西元1901年,一支法國考古隊在蘇薩(伊朗境內)發掘出刻有這一法典的玄武岩石柱,才重新被人們所了解。
二、統一之路
漢摩拉比繼位初期,由於國力還不是十分強大,再加上國內還有很多的問題需要解決,所以對外戰爭並不是很多。後來,位於巴比倫北邊的亞述,隨著國王沙姆希阿達德一世逝世陷入了分裂狀態,使得巴比倫的實力相對來說變得更強。於是,漢摩拉比利用這這個時期採取了一系列務實的外交手段,為今後的統一戰爭做好了準備。
西元前1766年,埃蘭人入侵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於是巴比倫與拉爾薩結成聯盟,並將埃蘭人擊敗。但是,在這次戰爭中,漢摩拉比由於不滿拉爾薩出力不夠多,於是又於西元前1763年出兵征服了拉爾薩,並將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全部納入自己的統治範圍。隨後,漢摩拉比又繼續向北方用兵,並先後拿下了埃什努納、伊新、拉爾薩、馬里等城邦,最終控制了整個美索不達米亞。此時,除了北方強悍的亞述和在其庇護下的埃什嫩之外,兩河流域基本上已經實現了統一。而這次的統一之路,也整整走了三十年,並耗盡了漢摩拉比的生命。
三、專制的王權
漢摩拉比即位之後,便致力於將巴比倫建立成為一個鞏固的中央集權國家。他不但一個人獨攬了國家的軍政權力、立法權和司法審判權,並建立了為自己專制服務的龐大而完善的官僚體系。同時,漢摩拉比還透過宗教,極力宣揚王權神授的思想,他宣稱:「安努(即天神)與恩利爾為了人類的福祉,命令我這個榮耀而畏神的君主,發揚正義,消除世上所有的不法和邪惡之事,使我有如沙馬什(即正義之神),昭臨黔首,光耀大地。」此外,漢摩拉比還稱自己是「月神的後裔」,可謂是將專制王權和神權進行了巧妙的結合。
除了設立中央政府機構,對於那些較大的地區,還派總督進行管理;對於那些較遠的地區,則派行政長官進行管理。不管是對中央機構,還是對於地方政府,漢摩拉比都對其進行嚴密的控制和監督,甚至一些低級官吏也都由他親自任命,而且可以任意逮捕政府官員。而為漢摩拉比的專制統治服務的,則是由他建立起來的一支常備軍。為了培養軍隊對自己的忠心,漢摩拉比規定軍隊中的戰士擁有世襲的封地,他給予士兵以封地,提高士兵的地位。同時,他還嚴禁軍官苛扣士兵的軍餉和財物,如有違者,一經查出,立即被處以死刑。正是因為漢摩拉比從經濟上保證了士兵的地位,所以使他擁有了一支隨時可以調遣的軍隊。當然,最高的軍權也是牢牢掌握在他的手裡。
評析:
繼阿卡德王朝和烏爾第三王朝之後,兩河流域在西元前十八世紀又一次統一在一位偉大帝王的手裡,這位帝王就是赫赫有名的漢摩拉比。而他所統治的這個時代,也被認為是上古兩河流域文明的全盛時代。漢摩拉比繼承了王位之後,就致力於將自己的帝國推向全面的繁榮。為了發展農業,他親自研究農田的灌溉技術,並興修水利,開鑿了溝通基什和波斯灣的運河,使大片的荒地變成了良田,他在位第八、第九、第二十四、第三十三年的年名,可以看出都是開鑿河渠之年;為了發展商業,他還不斷專研市場的貿易規則。其實,對於這些措施,他的前任薩爾貢(阿卡德王朝的開創者)和烏爾納木(烏爾第三王朝的開創都)也都曾經實行過,但漢摩拉比做得比他們更徹底,也更完善。所以,漢摩拉比所建立起來的統一王朝比前兩者更為穩固,時間更長久,文化也更加繁榮,尤其是在天文、曆法、建築、藝術等方面,都達到了上古文明所罕見的成就。所以,漢摩拉比的王朝也被認為已經是一個成熟的奴隸制中央集權國家。
當然,漢摩拉比之所以成為最偉大的帝王之一,除了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強大之外,更是因為他制訂出了一部人類法制史上的瑰寶——《漢摩拉比法典》。可以這樣說,如果僅僅就統一兩河流域,建立巴比倫王國的功績而論,漢摩拉比就足以躋身於最有影響的帝王之列。但更有影響力的卻是《漢摩拉比法典》,因為正是這部法典,以其豐富的內容,展現出了當時崇高的正義精神和倫理精神,深刻地影響了上古時期中東地區的法律體系,對於後來的中期亞述法典、赫梯法典、《舊約》中所見到的猶太法典,乃至古希臘、羅馬的立法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雖然以現在的標準來衡量,《漢摩拉比法典》中的很多條文是無法被人們所接受的,但在當時卻具有劃時代的偉大意義。因此,後世的學者也普遍將漢摩拉比譽為一位卓越的立法者。美國國會大廈眾議院會客廳大理石淺浮雕上雕刻著世界上最偉大的23位立法者,漢摩拉比就是其中之一;在美國最高法院大廈南牆的橫飾帶上,更是刻著漢摩拉比從巴比倫太陽神沙瑪什手中接受《漢摩拉比法典》的形象。
2.圖特摩斯三世(Thutmose III)
簡介:圖特摩斯三世(西元前1514年—前1425年),古埃及歷史進程中版圖最為遼闊、延續時間最長、國力最為強盛的第18王朝的法老。他是一個以崇尚武力著稱的軍事家,更是一位雄才偉略、眼光獨到的政治家。也正是因為圖特摩斯三世,埃及成功地完成了從一個地域性王國向洲際大帝國的蛻變。在很多人看來,圖特摩斯三世是第一位實至名歸的世界英雄,因為他成功地建立了世界歷史上不曾有過的真正意義上的帝國,先進的中東諸文明有史以來第一次被緊密而又恰當地聯繫在了一起,而締造這一切的人就是圖特摩斯三世。在他的統治生涯中,他一共發動了17次赫赫有名的戰役,而值得稱誦的是,在每一次的戰役中,他都是勝利者,盡顯其王者之態。並且,他借助海洋的力量來戰勝敵人也是史無前例的。雖然他驍勇善戰,但是他並不崇尚以暴力和血腥來鎮壓敵人,而是用非常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來讓他人甘願臣服於他的統治。比如說他會非常人道地對待他的戰俘,他會為那些戰敗區域的長治久安做好各種部署等。而為了讓他統治下的埃及帝國不斷強大,他還善於運用一些政治策略來加強對各城市的管理,從而創造了埃及空前的強大與繁榮。
圖特摩斯三世出生於西元前1514年,是埃及法老圖特摩斯二世和他的一個名叫伊西斯的次妃所生的兒子。由於圖特摩斯三世並不是父親的正妻所生,再加上圖特摩斯二世的正妻哈特謝普蘇特是一個地位顯赫、權力意識極重的女人,她試圖控制圖特摩斯三世按照她的意願成長,所以圖特摩斯三世的成長經歷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從某種程度上說,他甚至是在有著童年陰影之中長大的。
圖特摩斯三世在年僅10歲的時候就已經即位,但此時他手上根本沒有任何權力,朝政大權被他父親的正妻哈特謝普蘇特把持著。並且,這位威嚴的太后為了掃除自己登上權力頂峰的最大障礙,她命令阿蒙神廟的祭司向眾人假傳神諭,從而成功篡位。如此一來,圖特摩斯三世在哈特謝普蘇特的強勢逼迫下,宣布退位並且進入阿蒙神廟接受教育,開始了他在神廟中的修行生涯。雖然身處廟中並且行為舉止受到了諸多限制,但圖特摩斯三世並沒有自暴自棄,他充分地利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和機會去加強學習,不僅在政治學和神學上都學有所成,而且還將自己的武藝練得爐火純青,尤其擅長箭術和馬術。
西元前1482年,女法老哈特謝普蘇特去世,此刻圖特摩斯三世才真正將自己的抱負顯露出來,他在廟宇裡的僧侶們的支持與幫助下,以阿蒙神的名義重新奪回了本該屬於他的政權,這一次,他下定決心不再讓任何人能夠染指屬於他一個人的神聖權力了。在廟中修行沉寂了一段時間後,他讓所有人都見識到了他絕對不可褻瀆的天威,無論是在埃及政權內部反對他的人,還是處在外部的異族人,只要是他意識到會對他的尊位有所威脅,他都會毫不留情地對他們進行沉重的打擊。
為了強化自己的君主專制政權,圖特摩斯三世大力扶植了支持他的阿蒙神廟的勢力。此時,他已經不再滿足於自己腳下的這片小區域,他積極對外擴張,親自率領軍隊遠征西亞和利比亞,並且都一一取得了勝利。西元前1482年,第一個反對他的卡迭石國王首當其衝,遭到了圖特摩斯三世的進攻。西元前1479年,敘利亞和巴勒斯坦地區的城市國王們發生了叛變,他們在卡迭石國王的指揮下,在麥吉杜和圖特摩斯三世的軍隊進行了正面交鋒,以失敗告終。此次戰役讓圖特摩斯三世名聲大震,他統治下的埃及王國在各個城市王國中重新樹立了權威。
西元前1425年,統治地域橫跨歐亞大陸的圖特摩斯三世逝世,享年89歲。
一、走出女王的陰影
雖然圖特摩斯三世從小顯現出了他不凡的特質,但他登山法老寶座的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尤其是在父親的正妻哈特謝普蘇特的壓制下,他執掌政權經歷了重重磨難。
哈特謝普蘇特是古埃及第18王朝的女王,她的地位十分尊貴,是開創了埃及一代盛世的圖特摩斯一世跟他的王后唯一的孩子。圖特摩斯一世去世後,體弱多病、無心國事的圖特摩斯二世即位,哈特謝普蘇特成為實際的掌權者。幾年之後,圖特摩斯二世去世,在哈特謝普蘇特的精心安排下,她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年僅10歲的圖特摩斯三世,在他們完婚後才讓圖特摩斯三世繼位。但此刻圖特摩斯三世只是一個名存實亡的古埃及統治者,哈特謝普蘇特不僅以攝政王的身分全權管理著國家,並且在後來還打破了當時女性不能當朝的傳統,運用謀略使自己成為了古埃及名正言順的女法老。
深諳權術的哈特謝普蘇特對權力有著極強的控制欲,他完全架空了圖特摩斯三世的權力,還把他流放到廟宇去做了一名祭司。這對王子出身的圖特摩斯是一種深深的侮辱。由此,也引發了後來圖特摩斯三世對嫡母哈特謝普蘇特的仇恨。
為了重奪政權,圖特摩斯三世在廟宇中時刻都在準備著。在修行的日子裡,他從來都不向旁人談及政治,也從未貪圖美色,常常是一種寡言少語、形單影隻的狀態。這讓哈特謝普蘇特很是放心。為了進一步確定圖特摩斯三世是否對自己有異心,哈特謝普蘇特還曾特意任命他為埃及軍隊的統帥,給他一定的軍權讓他遠征利比亞。圖特摩斯三世是聰明的,在他凱旋歸來後,他立即把帥印交還給了哈特謝普蘇特,並且還恭敬地向女法老獻上了他繳獲的很多奇珍異寶。從此,女法老對圖特摩斯三世的防範漸漸減少,戒心也降低了。
在哈特謝普蘇特統治的第22年,圖特摩斯三世覺得自己重返王位的時機到了。他利用神的名義奪回了本該屬於他的一切。在取得國家統治大權之後,他命人毀壞了幾乎所有的與哈特謝普蘇特有關的東西。比如說他將這位女法老的陵寢毀成了一片廢墟、把她的石像完全毀壞、在全國紀念物上抹去了她的名字等。
二、偉大的軍事天才
圖特摩斯三世是一個以尚武著稱的帝國統治者,在他54年的統治生涯中,他發動了多次戰爭,令人稱奇的是他的每一次戰爭都是凱旋歸來的,從未有過哪怕一次的失敗。這位偉大的軍事天才,在戰場上向來都是所向披靡,令敵人聞風喪膽,最終也用武力征服了很多對手。
在圖特摩斯三世領導的所有戰役之中,其中以在麥吉杜的那場戰役最為壯觀。麥吉杜地處卡美爾山脈的北邊,是一個交通要塞,只要是交戰的一方控制了麥吉杜,就等於是封死了對方從埃及通往幼發拉底河流域的大路。但是很不幸,與圖特摩斯三世交戰的那些城市國王的軍隊正好控制了這一地區。
在向麥吉杜發動進攻的戰略選擇上,幾乎所有的軍官都是異口同聲地告訴他:要選擇一條繞山的路,穿過山間的窄路會很容易受到敵人的伏擊,從而使自己處於被動的劣勢。但是圖特摩斯三世卻力排眾議,在召開的軍事會議上堅持讓軍隊走那條穿過山間的小窄路,他認為,正是因為敵人料定了他們不敢走那條山間的窄路,所以,從窄路穿過去,不僅會避開敵人的伏擊,而且還會縮短到達麥吉杜的進程,殺對方個措手不及。
這位軍事天才的預計是正確的。果然不出圖特摩斯三世所料,他率領他的軍隊安全穿過了山間小路,並且在行進過程中他與將士共存亡的做法贏得了士兵們死心塌地的跟隨。這時,圖特摩斯三世把他的軍隊分成三股,分別從中間和兩翼向麥吉杜的軍隊發動了進攻。在圖特摩斯三世率領的軍隊的強烈攻擊下,對方潰不成軍,卡迭石國王乘機逃走,給埃及軍隊留下了數目非常可觀的戰利品。
三、橫跨亞非大陸的帝國統治者
圖特摩斯三世是以崇尚武力著稱的古埃及統治者,他有著很強的戰鬥力,但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橫跨亞非大陸的帝國統治者,他還有著更多其他的優秀特質。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有非常睿智的政治眼光,這讓他統治下的帝國呈現了一片繁榮的景象,因此那些城市的國王也心甘情願地服從他,而不是因為僅僅震懾於暴力鎮壓。
為了讓自己統治的埃及帝國長治久安,圖特摩斯三世採取了很多有效的手段。對於已經攻陷的領土,他會用一些值得信任的貴族去取代那些城市的國王,並對這些貴族適度放權,讓他們對在某些程度上能夠獨立自主地管理這些區域。不僅如此,圖特摩斯三世還讓那些統治者的繼承者去埃及生活和接受教育,從而巧妙地讓他們更加效忠於自己。
在他執政期間,他的帝國內部基本上維持了和平,當然這也有他善於加強控制的因素。他能征善戰,對反抗自己的人進行了絕對的鎮壓,而一旦對方願意臣服自己,他又會在政治和經濟上維護好自己的統治,力圖國家綜合實力的強大。
評析:
縱觀圖特摩斯三世的一生,他不愧是古埃及法老的代言人,是一個大帝國的優秀統治者。雖然他奪取實權的道路磨難重重,在他人生的第32個年頭才真正得到屬於自己的權力,但這一切並不影響他日後的大有作為,或許正是因為他人生的前期都是壓抑和隱忍著的,所以一旦他登上歷史舞台並成為主角的時候,便爆發出了其巨大的震懾力。
圍攻麥吉杜的那場戰役是他最有名的戰役,這場戰役讓他名聲大噪。這是他征服亞非大陸的第一戰,它的完美勝利充分激發出了圖特摩斯三世的野心和遠大抱負。於是,在接下來的20多年的統治生涯中,他不斷對外征戰,幾乎是每年都有一次大型的戰役。這些戰役的勝利讓他成為了巴勒斯坦地區絕對的王者,如日中天的圖特摩斯三世最後甚至是把埃及的邊界擴展到了尼羅河第四瀑布。
圖特摩斯三世不僅在軍事上才能卓越,在政治上他也是大有建樹的。他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政治家、外交家,懂得如何治理好他的大帝國。在他的政治策略上,他曾經將巴比倫進獻的一位公主納為了自己的妃子,從而讓歷史最為漫長的兩個文明中心首次以聯姻的形式緊密地結合在了一起,這非常有利於整個亞非地區的交流與發展。
為了加強對自己所征服地區的控制,圖特摩斯三世還史無前例地推行了一些新政策。譬如說,歷史上很多統治者為了徹底地控制附屬他們的小國,他們會把那些小國的王公子弟留在自己的國家,一方面是為了讓那些小國的繼承者們更好地學習他們的文化,融入他們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是把那些王公子弟當做人質,以防小國的統治者們造反。但其實,實行這一策略的創始人正是圖特摩斯三世。他還把自己精悍的軍隊駐紮在他攻陷的地方,並親自挑選總督進行治理,同時他還善於利用那些小國的王宮貴胄們幫助他治理。所有的這些舉措,都讓圖特摩斯三世理所當然地成為了亞非大陸的霸主。
在圖特摩斯三世晚年的時候,他不再沉迷於武力與擴張,而是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用在了鞏固前期的工作成果上,也更多地開始關注起生活上的享受。他讓自己的兒子阿蒙霍特二世和他共同治理國家,自己則對那些附屬國的使節們敬獻的貢品感到十分地滿意。在他死後,雖然他下面的幾任繼承者都繼續讓古埃及保持了國家實力的強大,但若仔細研究一下這幾位繼承者的事績就會發現,他們絕大部分成就都來源於對圖特摩斯三世戰績的維護,並沒有在他們值得驕傲的祖先圖特摩斯三世打下的江山的基礎上繼續擴張,這足以說明,在當時的古埃及的經濟條件和社會生產力級別上,圖特摩斯三世所能征服和拓展的勢力範圍基本上已經達到了極限,從這個角度來講,圖特摩斯三世不愧是一個能征善戰的大帝國統治者。
3.居魯士大帝(Cyrus the great)
簡介:居魯士大帝(西元前590年—前529年),被伊朗人尊稱為「國父」的古代波斯帝國的統治者,以一個來自伊朗西南部的部落首領的身分起家的他,卻創下了改變了世界歷史進程的奇蹟。他是號稱「世界之王」的征服者,透過不斷地征戰、挑戰而成為了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偉大帝王。米底、巴比倫和呂底亞3個帝國紛紛敗陣於這位能征善戰的英雄麾下。這些帝國的統治者們是幸運的,因為他們是敗給了寬容並且十分尊重人權的居魯士大帝。雖然在征服的過程中取得了絕對的勝利,但居魯士大帝並沒有對戰敗區域實行任何慘無人道的鎮壓,相反地,他還厚待那些被征服地區的各階層統治者,給予了這些失敗者前所未有的尊重和照顧。更值得居魯士大帝被後人稱誦和驚歎的事是,在他的寬容和博大情懷下,曾經被巴比倫國王控制的猶太人可以重返家園並重建神廟,此舉讓居魯士大帝成為了《聖經》中的「上帝的工具」,他的威望和影響力由此可見一斑。西元前529年,這位歷史上第一個具有世界意義的大帝國的締造者在戰爭中去世,但他的偉大事蹟卻像傳奇一樣被後世所傳誦。
西元前7世紀左右,米底在摧毀了亞述帝國後,成為了西亞的霸主之一。波斯則成為了米底的附屬國。居魯士就是米底的公主和波斯的王子結合所生的兒子。米底的國王阿斯提阿格斯,也就是居魯士的外祖父,他是一位信奉神靈並且對權力有著極強的控制欲的君主,為了徹底排除居魯士對自己王位的威脅,他命人殺死剛出生的居魯士,但居魯士卻奇蹟般地活了下來。
西元前559年,居魯士一統波斯,10個波斯部落的首領均對他俯首稱臣。這支在居魯士管理下的波斯軍隊有著很強的戰鬥力,並且士兵們在居魯士的鼓舞下磨拳擦掌,像雄獅一樣將要爆發出巨大的威力。西元前553年,蓄勢待發的隊伍終於選定了他的第一個攻擊目標,也就是居魯士的外祖父阿斯提阿格斯所統治的米底王國。經過3年艱苦卓絕的戰鬥,居魯士終於打敗了米底王國,並成功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波斯帝國。西元前550年就是居魯士的帝國建國之年。
在成功打敗米底王國之後,亞美尼、帕提亞、埃蘭等小國又一一被居魯士所征服。居魯士統治下的帝國疆域在不斷地擴大。在當時,米底、新巴比倫和呂底亞是西亞地區國力最為強盛的三個大國。波斯的異軍突起,尤其是在波斯打敗了米底之後,呂底亞的國王克洛伊索斯深深地感受到了居魯士的威脅,於是他聯合一些盟友,準備給居魯士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暴發戶」一點兒教訓,在西元前547年,克洛伊索斯率領大軍進攻波斯的卡帕多西亞,縱使克洛伊索斯對這次戰爭勝券在握,但他卻忘記了自己的對手是精於戰鬥的居魯士,當然他也就以失敗告終了。
繼呂底亞滅亡之後,居魯士趁勢滅亡一些與呂底亞結盟的小城邦。後來,他把自己的目標對準了東邊,中亞南部也成為了他遼闊國土的一部分。西元前539年,居魯士又順利地攻下了新巴比倫, 並且很快就占領了巴比倫城這座當時世界上最富庶繁華的城市。隨後,居魯士就把波斯帝國的首都遷到了這裡,至此,他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統領四方的帝王。
晚年的居魯士大帝仍然野心勃勃,在西元前530年,已經花甲之年的他仍然親自率領大軍攻打位於里海東岸的一個部落,這個部落的馬薩格泰人在他們的女王的領導下,誘敵深入,使居魯士的軍隊幾近全軍覆沒,居魯士大帝也在戰爭中命喪黃泉。他死後,頭顱被女王割下並放置在盛滿鮮血的革囊中。後來,居魯士的兒子為父親報仇雪恨,在打敗了馬薩格泰部落之後,這才將居魯士的遺體運回了波斯。至今,居魯士的陵墓仍然巍然聳立在伊朗的法爾斯省,被世人所敬仰。
一、離奇的身世
居魯士的降生和存在跟他的外祖父阿斯提阿格斯是緊密相連的。阿斯提阿格斯是米底的國王,而米底是當時西亞各族中實力最強大的國家之一,波斯就是處於米底統治下的臣屬國。
在阿斯提阿格斯的一次睡夢中,他夢見自己的女兒芒達妮所生的兒子奪取了自己的王位,醒來後,阿斯提阿格斯愈來愈感覺到這個夢境的真實,他內心十分地擔心和害怕。於是,在他的安排下,他把自己的女兒也就是未來居魯士的母親嫁給了對朝政毫無野心、地位也較為低下的波斯王子岡比西斯。如此一來,即使芒達妮將來真的生下了兒子,那麼由於她的兒子卑微的出身,也就無法對阿斯提阿格斯的王位構成威脅了。
在阿斯提阿格斯將女兒嫁給波斯王子後,不久他的女兒就懷孕了。這時,阿斯提阿格斯又做了一個奇怪的夢,他夢見女兒的肚子裡長出了如一張大網一樣的葡萄藤,網住了整個亞細亞的天空。這樣的夢境讓阿斯提阿格斯再也無法忍受,由此他也暗暗地下定了決心,只要這個嬰兒一降生,他就會把他處死。
果然,在自己的女兒芒達妮生下了孩子之後,阿斯提阿格斯就命人去處死這個男嬰了。為了以防萬一,他把這件事情交由自己的親信大臣哈爾帕哥斯去處理。但哈爾帕哥斯並不敢親手殺死這個尚在繈褓中的孩子,於是,他又把孩子轉交給了一對牧人夫婦,讓他們把孩子扔到荒野之中,這樣孩子即使不會被狼叼走也會活活餓死。而碰巧的是,這個牧人的妻子剛巧誕下了一個死嬰,牧人夫婦正處於悲痛之中,他們當然不忍心讓眼前這個嗷嗷待哺的孩子遭遇不測,於是,他們把自己已經死去的孩子交給了了哈爾帕哥斯,並且告訴他這個死嬰就是國王要處死的孩子。小居魯士因此也就逃過了這一劫。
後來,這對牧人夫婦順理成章地撫育了居魯士。十年之後,流落在民間的王子居魯士已經成長為一個活潑可愛的孩子王。在和同村的小朋友們玩遊戲時,被孩子們推舉為遊戲中的國王,小居魯士儼然一副國王的派頭,當有一個貴族的孩子在遊戲中大膽違抗他的命令時,他毫不猶豫地下令鞭笞了他。而那時,居魯士的身分只是地位較為低下的牧人的兒子,他鞭笞貴族孩子的行為明顯是以下犯上的。居魯士的這種行為在當地引起了轟動,被他懲罰的那個貴族孩子的父母也不願善罷甘休。於是,事情越鬧越大,最後甚至傳到了國王的耳朵裡。
國王阿斯提阿格斯也就是居魯士的外祖父也覺得這個小孩非同尋常,竟然親自介入調查這起由小孩子們引起的鬧劇。當國王找到居魯士時,他問了小居魯士幾句話,竟然驚奇地發現小居魯士講話的語氣跟自己很相似,並且眉宇之間透露著一股皇族的貴氣。再看這孩子的面孔,這更讓阿斯提阿格斯感到詫異了,因為小居魯士跟自己是如此的相像。國王一下子就想起了10年前被自己下令處死的外孫,他便查問這對牧人夫婦以及當年負責處死自己外孫的那個親信大臣,果然不出所料,居魯士就是自己的外孫。
國王找來了10年之前給自己占夢的那個僧侶,向其徵詢應該如何處置居魯士的意見。僧侶告訴他:小居魯士在遊戲中已經當過一次國王了,便不會再第二次當國王了。他對王位的威脅至此可以解除了。阿斯提阿格斯聽了僧侶的話後頓時眉開眼笑,於是他就很放心地把小居魯士給帶了回去,並親自把這個惹人喜愛的孩子交到了他的母親芒達妮手上。
二、寬容博大的胸懷
浩瀚的歷史長河中,絕大多數征服無不是充滿著鮮血、踐踏和廝殺的。尤其是一些侵略者,一旦他們攻下了某塊土地,他們就開始了對那方土地掠奪、屠殺和鎮壓。這些殘暴的行為讓世界上很多珍貴的東西從此銷聲匿跡,這種毀滅性的破壞也給人類的文明帶來了無法彌補的傷害。但居魯士大帝的征服卻和這些行為截然不同,有些人類文明得以發展和發揚光大恰恰是得益於他的征服。
譬如說,在居魯士大帝征服了巴比倫之後,他嚴令自己的軍隊不許傷害當地的居民,並且還要入鄉隨俗尊重當地的一些生活習慣。他下令釋放了巴比倫國王擄掠來的奴隸,允許這些奴隸恢復自由身,並回到他們各自的家鄉去重建家園。更難能可貴的是,居魯士還幫助以色列先民重建了耶和華聖殿和猶太教,這些措施讓他在《聖經》中光榮地成為「上帝的工具」。
居魯士的寬容不僅僅展現在他對待當地人民的態度上,他對待自己的仇敵的寬容程度也是讓人歎為觀止的。他的外祖父阿斯提阿格斯不僅在他出生時毫不留情地命人處死他,外祖父所統治的米底王國更是居魯士所統治的波斯王國的世仇,按理說,在居魯士打敗米底後,他本該狠狠地教訓一下這個跟他有著諸多恩怨的米底國王的,但他沒有。他不僅沒有處罰阿斯提阿格斯,而且還仍然把阿斯提阿格斯當做一個帝王來看待,對他禮讓有加。他允許自己的外祖父和自己住在一起,好好安度他的晚年。
評析:
居魯士大帝是他那個時代的傳奇,是一個絕對擔得起受世人敬仰和膜拜的大帝王。沒有他,波斯不會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臣屬國一躍成一個雄霸四方的龐大帝國。居魯士對被征服者的寬容政策也深刻地影響了此後200多年的波斯統治者,他們在居魯士的這種寬容統治思想的引導下,讓波斯這個看上去並不是很緊密的軍事行政聯合體得以長久的延續。
居魯士不僅是一個能征善戰的勇士,他更是一個偉大的演說家。他本是波斯的一個王族子弟,但是在他的宣揚和鼓舞下,竟然被波斯人推舉為首領,波斯的10個部落在他的領導下得以統一並不斷對外擴張。滅亡米底是他建立波斯帝國最重要的一步。在號召波斯人與看似異常強大的米底戰鬥之前,他對自己的軍隊說了這樣一句名言:「各位波斯人啊,如果你們聽從我的指揮,就會享受到無數像今天這樣的幸福;如果你們違背我,那麼就要遭受到像昨天那樣無盡的苦役和痛楚。」在如此有號召力的勸說辭下,波斯人在居魯士的領導下眾志成城,最終打敗了米底。
居魯士是有野心的,他的野心表現在他一生戎馬,很大一部分時間都用在了領土擴張上,他放眼四周,放眼世界,愛琴海到印度河之間的廣闊地域、尼羅河到高加索的遼闊土地,都是居魯士所統治下的波斯帝國的領土。如果不是由於他在征服馬薩格泰部落的戰爭中戰敗身亡,這位帝王所開闢的疆域還會更加廣闊。
居魯士的開疆拓土為他後來的繼承者們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作為阿契美尼德家族的第一位國王,他締造了強大的波斯帝國,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改變了歷史進程的偉大領袖。波斯帝國在被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之前,共持續了兩個多世紀。而波斯內部在這兩個多世紀裡的繁榮發展,基本上都離不開這位創建者的功勞。
在位共29年的居魯士大帝一生中經歷了大大小小無數次的戰役,他的身體裡流淌著不安分和征服的血液。他為征服而生,最終也在戰鬥中死去。並且死後還被敵人割去了頭顱,盛放在滿是鮮血的革囊中。在很多人看來,居魯士最後的結局是悲慘不得善終的,但是,對於這一個為征服而生的戰士來說,這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他的征服讓波斯帝國在世界歷史上寫下了濃重的一筆,縱使居魯士戰功赫赫,威震四方,可是他並沒有好大喜功,更沒有刻意做出一些讓後人記住他的舉措,但他的征服和寬容卻讓後世永遠銘記。這個崇拜文明和尊重文明的征服者,值得我們去尊敬、去緬懷,他的異常強大和無比寬容也是他的典型特徵,正如他的銘文中所說的一樣:「我,居魯士,世界之王,偉大的王!」
1.漢摩拉比(hammurabi)
簡介:漢摩拉比(?—前1750年),巴比倫第一王朝第六代國王,也是古巴比倫最偉大的國王,在位時間長達42年之久。從西元前十八世紀初開始,漢摩拉比在一連串的戰爭中,擊敗了周邊所有的國家,將整個兩河流域都納入自己的統治範圍,使巴比倫一躍成為囊括整個兩河流域的帝國。漢摩拉比還自封為「巴比倫之王」和「世界四方之王」,並建立了官僚統治機構,所有主要的官員都直接由他本人任免。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漢摩拉比還利用宗教來神化自己,稱自己是天神和地神的兒子,並說自己的權力是由神授予的。當...
作者序
歷史的長河奔流不息,多少風雲人物,多少帝王將相,雖然早已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但他們智慧的餘暉,卻始終照耀著歷史的天空,讓後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當我們撥開歷史的塵埃,試圖去尋找那些曾經改變了歷史方向以及決定了歷史進程的這些人物時,我們突然驚喜的發現,這些人雖然只是靜靜地躺在歷史的某一個角落裡,但他們身上的磁場卻沒有絲毫的減弱,相反卻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變得越來越強,吸引著我們不由自主地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走進他們曾經生活過的那個時代、那片土地,去遙想那些曾經的叱吒風雲,曾經的金戈鐵馬,曾經的氣吞山河,曾經的家國天下……
當我們沿著歷史的長河,翻開這部巨大的歷史畫卷,並將目光鎖定在這些偉大帝王的身上,跟隨著他們去回味那一段段驚心動魄的歷史時,總是不由得心潮澎湃,感慨唏噓。既為他們的激情而震撼,又為那些時代的殘酷而震驚;既為他們的睿智而欣慰,又為那些時代的動蕩而感歎……盡管歷史總是以不同的方式發展著,盡管人類文明在發展的過程中歷盡滄桑,但從這滄桑中所折射出來的智慧與勇氣,卻始終激勵著我們每一個人。實際上,每一個帝王的一生,都是那個時代的縮影;每一個帝王的奮鬥經歷,也都是那個時代崛起的過程。
當然,在這些帝王中,有的失敗了,而且敗得很慘,有的甚至是「出師未捷身先死」,但這都無損於他們偉大的形象。畢竟他們也是人,而且也有著普通人的喜怒哀樂,當然也會犯一些普通人經常會犯的錯誤,但是他們敢於在困境中崛起,敢於在強敵面前亮劍,甚至敢於戰鬥到最後一個人!正是這些過人的膽識和魄力,讓他們在歷史的危機時刻挺身而出,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創造了人類歷史中一個又一個的奇蹟。
同時,這些帝王們的興衰成敗,也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那就是「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很多偉大的帝王之所以最後走向失敗,往往都是由不知足造成的。以曾經威震歐洲的拿破崙來說,他這個皇帝本來當得好好的,卻偏偏不知足,還想要征服整個歐洲,甚至征服全天下,於是不惜遠征俄國,結果被打得大敗而歸,使本來國力強大的法國元氣大傷,從此一蹶不振,最後在反法同盟軍的兇猛進攻下,被迫退位。雖然沒過多久,又復辟成功,但緊接而來的滑鐵盧戰役,卻讓他敗得更慘,結果再次被流放,最後在一個偏僻、荒涼的小島上淒涼死去。實在可悲、可歎!當然,即使這樣,我們仍然承認拿破崙是一個強者,是一個英雄,而他之所以失敗,其實不是敗給了別人,而恰恰是敗給了自己。中國老子曾經說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而偉大的拿破崙,就是因為沒有參透「自勝」這兩個字,才最後慘遭滑鐵盧,給後人留下了無限的悵恨!
正所謂「讀史使人明智」,那就讓我們翻開這本書,從這些偉大帝王的興衰成敗中,去參悟天地間最圓融的智慧吧!他們成功的經驗,將會激勵著我們為了自己的理想一往無前的去奮鬥;他們失敗的教訓,也將成為一面讓我們不斷警醒和反思的鏡子。如此,我們才能真正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眺望那盡管未知卻仍然充滿希望的未來!
歷史的長河奔流不息,多少風雲人物,多少帝王將相,雖然早已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但他們智慧的餘暉,卻始終照耀著歷史的天空,讓後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當我們撥開歷史的塵埃,試圖去尋找那些曾經改變了歷史方向以及決定了歷史進程的這些人物時,我們突然驚喜的發現,這些人雖然只是靜靜地躺在歷史的某一個角落裡,但他們身上的磁場卻沒有絲毫的減弱,相反卻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變得越來越強,吸引著我們不由自主地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走進他們曾經生活過的那個時代、那片土地,去遙想那些曾經的叱吒風雲,曾經的金戈鐵馬,曾經的氣吞山...
目錄
前言 1
目錄 2
1 漢摩拉比(hammurabi) 4
2 圖特摩斯三世(Thutmose III) 9
3 居魯士大帝(Cyrus the great) 13
4 大流士一世(Darius I the Grea) 18
5 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 22
6 凱撒大帝(Gaius Julius Caesar) 27
7 蓋烏斯•屋大維(Gaius Julius Caesar Octavianus) 31
8 馬可•奧勒留(Marcus Aureliu) 36
9 戴克里先(Diocletian) 40
10 君士坦丁一世(Constantinus I) 45
11 查士丁尼大帝(Justinian) 49
12 推古天皇(Empress Suiko) 54
13 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 59
14 阿爾弗烈德大帝 (Alfred the Great) 64
15 巴西爾二世(Bulgaroktonus) 68
16 路易九世(Louis IX) 73
17 愛德華一世(Edward I) 77
18 若昂一世( Joao I) 82
19 伊莎貝爾一世(IsabelI) 86
20 蘇萊曼一世 (Kanuni Sultan Süleyman) 91
21 亨利八世(Henry Ⅷ) 96
22 伊麗莎白一世(Elizabeth I) 101
23 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Gustavus Ⅱ Adolphus) 106
24 路易十四(Louis de Bourbon) 112
25 彼得大帝(Peter Alekseyevich romanovs) 117
26 腓特烈二世(Friedrich II) 122
27 葉卡捷琳娜二世 127
28 拿破崙•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 133
29 亞歷山大一世(Alexander I) 139
30 伊本•沙特 145
前言 1
目錄 2
1 漢摩拉比(hammurabi) 4
2 圖特摩斯三世(Thutmose III) 9
3 居魯士大帝(Cyrus the great) 13
4 大流士一世(Darius I the Grea) 18
5 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 22
6 凱撒大帝(Gaius Julius Caesar) 27
7 蓋烏斯•屋大維(Gaius Julius Caesar Octavianus) 31
8 馬可•奧勒留(Marcus Aureliu) 36
9 戴克里先(Diocletian) 40
10 君士坦丁一世(Constantinus I) 45
11 查士丁尼大帝(Justinian) 49
12 推古天皇(Empress Suiko)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