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文學新視界》是台灣兒童文學研究者立足本土、積極吸納歐美新知,努力與世界對話的活力展現。宛若卡洛爾筆下的愛麗絲,作者們漫遊在兒童文學的世界裡,張開好奇的眼睛,從圖畫書理論、都市空間概念、旅行與飲食文化研究、翻譯與國家主體性等議題,重新觀看兒童文學、反思兒童文學研究的過去與未來。
本書集合了七篇兒童文學評論與一篇國外學者訪台演講稿,宛若一扇台灣兒童文學研究的陳列窗口。在新的視野之下,作者們透過文字演繹兒童文學研究的可能方向。
楊麗中、劉鳳芯、黃惠玲的圖畫書討論,涵括台灣與西方作品,匯聚成為豐富的對話。古佳艷與吳玫瑛觀察少女小說與男童故事,說明跨文化的變遷與霸權論述對於性別形象塑造的力量。蔡欣純與賴維菁則以文化研究的立場,思考當代日常生活中,與兒童文學相關的食物與觀光消費現象。萊莫教授的訪台演講,以兒童文學的基本結構「在家/離家/返家」作為起點,說明彼得兔與哈利波特這類看似簡單的故事,其實背後不簡單。
作者簡介:
古佳艷
台灣大學比較比較文學博士,現任教台大外文系,講授西洋文學概論、歐洲童話、與兒童文學等課程。近年的研究興趣為童年論述、兒童戰爭文學、與經典改編。曾擔任教育部與國科會補助的跨校「童年論述經典研讀會」計畫主持人。
作者序
古佳豔
《兒童文學新視界》集合了七位國內外文學門學者的專題論文與一篇國外學者訪臺的學術演講稿,除了反映國內兒童文學研究的部份現況,還標示了兩個系列的讀書會──教育部顧問室所補助的「童年論述經典研讀會」(2008-10)和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贊助的「童年與現代性研讀會」(2007, 2011)──的階段成果。
相較於國內外文學門的其他領域,兒童文學研究起步較晚,學者們大多零星散布在臺灣各校。然而拜研讀計畫之賜,固定聚會的交流平臺讓我們在過去幾年裡享有對話空間,逐步建立兒童文學的學術社群︰透過演講、讀書會、和研討會,校際合作愈來愈頻繁,而國際學術交流也不再僅僅是夢想而已。
2009年11月由當時的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吳玫瑛老師所主辦的「兒童文學批評理論學術研討會」可以說是《兒童文學新視界》這本專書寫作的起點,許多的議題是在那次會議裡萌生的,幾經討論、醞釀與沈澱,才有今天集結成書的成果。另外,與國際學界的交流經驗,也為本書的書寫與編輯過程,帶來不容忽視的激勵效果。
從2009 年起,臺灣學者參與大型會議──如「國際兒童文學研究學會」( International Research Society of Children’sLiterature ) 與「美國兒童文學學會」( Children’s LiteratureAssociation)──的代表團聲勢可觀,不僅有單篇論文發表,也有「專題論壇」(panel)的團體合作形式。2011 年,美國兒童文學學會更因此把臺灣列為該年度的「主題國家」(focus country),邀請臺灣學者在會議中介紹本地兒童文學研究的現況。2010 年梅維絲‧萊莫(Mavis Reimer)教授受國科會補助,以國際學者身分訪臺,幾場大學校園裡的演講都相當成功,為臺灣兒童文學研究帶來了新的刺激。萊莫教授不僅與讀書會成員分享她自己主編專書的經驗,還熱情加入此次的出版計畫,將她的訪臺演講稿之一譯成中文,成為本書的壓軸篇章。
《兒童文學新視界》是上述脈絡之下的產物──經由個人研究、群體討論、以及國際交流的激勵,每一篇論文的背後都有無數次的對話辯論與自我修正,縱使探討的作品大多讀者耳熟能詳,在新的方法論與視野之下,顯現的是兒童文學豐富多端的可能研究方向。楊麗中與劉鳳芯兩人的論文都討論圖畫書。〈透過孩子的眼睛︰班雅明與當代圖畫書的美感經驗〉重新審視長期受到忽略的班雅明圖畫書論述,援引臺灣常見的圖畫書為例,將一代哲人的美學理論具體化;〈街道、市場、動物園︰當代臺灣兒童圖畫書的空間閱讀〉則取徑新興社會學的童年研究與傅科的身體政治,從圖畫書的分析觀察成人如何透過空間論述來規範兒童。古佳艷與吳玫瑛的論文論及西方少女小說與男童故事的傳統,與性別研究相關。〈吾家有女初長成︰兩種《小婦人》中譯本初探〉從翻譯研究的角度審視經典少女小說在跨越文化和語言的界線時,翻譯策略與經典概念、性別意識形態的微妙關係,如何影響中譯本的面貌;〈男孩就是野?︰歐美經典童書中的「野孩子」論述〉則觀察到「壞男孩」或「壞好男孩」的頑童形構已是歐美男童文化的霸權論述,具有隱微而強大的宰制力量,甚至在歷史文化中成為理想的男童典型。蔡欣純與賴維菁的論文帶入了文化研究的範疇,將兒童文學與飲食規範和旅遊活動並列思考。〈品嚐玩味、探索自我︰《愛麗絲書》及《史凱力》中的食物經驗〉說明過去的兒童如何經由飲食成規形塑自我,而當代的兒童如何透過飲食者、餵養者、食物供應者等多重角色的扮演與替換,成為多元文化融合現象中的一環;〈兔子、魔法、音樂隊︰跟著童話與幻奇去旅行〉則超越童書文本的分析,轉而審視臺灣出版的歐洲旅遊指南如何剪裁經典童話與童書、將之納入本地的觀光論述、進而以獨特的「非西方」模式消費「西方」。專題論文裡的第七篇,是黃惠玲的〈臺灣繪本所反映之國家身分與文化認同〉。這篇論文罕見地以臺灣本土繪本外銷國際書市的身分定位複雜困境作為關注焦點,不僅呼應了本書其他各篇章出現的主題(圖畫書、身分認同、翻譯詮釋等),也揭露了看似簡單的童書背後的不簡單。本書的最後,收錄了萊莫教授訪臺的演講──〈何謂家?︰通俗兒童文學中關於家(Home)與無家(Homelessness)的論述〉。這篇文章以兒童文學的基本結構「在家/離
家/返家」作為起點,對彼得兔與哈利‧波特的故事為什麼吸引讀者,提出了精簡獨到的觀察。
《兒童文學新視界》能夠順利成書,要特別感謝五位編輯委員的審議協助以及匿名審查委員所提供的學術見解,讓各篇論文的書寫得以更豐富完備。當然,還要感謝教育部顧問室和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過去這幾年來對研讀會計畫提供的支持,以及書林出版公司蘇恆隆先生在出版寫作方面的建議。整個過程對我而言是個珍貴的學習經驗,所有作者的熱心參與和鼓勵以外,劉鳳芯老師在文稿整理與各篇導讀的撰寫方面提供的額外幫助,讓我得力甚多,至為感謝。另外,編輯陳薇帆小姐與黃佩青、陳爾薇兩位助理的付出,是讓文稿得以付梓的幕後功臣。
2012 年7 月 臺北
古佳豔
《兒童文學新視界》集合了七位國內外文學門學者的專題論文與一篇國外學者訪臺的學術演講稿,除了反映國內兒童文學研究的部份現況,還標示了兩個系列的讀書會──教育部顧問室所補助的「童年論述經典研讀會」(2008-10)和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贊助的「童年與現代性研讀會」(2007, 2011)──的階段成果。
相較於國內外文學門的其他領域,兒童文學研究起步較晚,學者們大多零星散布在臺灣各校。然而拜研讀計畫之賜,固定聚會的交流平臺讓我們在過去幾年裡享有對話空間,逐步建立兒童文學的學術社群︰透過演講、讀書會、和研討會...
目錄
編序
【導 讀】 重返現代兒童圖畫書論述
【專題研究】 透過孩子的眼睛︰班雅明與當代圖畫書的美感經驗
楊麗中
【導 讀】 社會學取向的新興童年研究
【專題研究】 街道、市場、動物園︰當代台灣兒童圖畫書的空間閱讀
劉鳳芯
【導 讀】 兒童文學與翻譯
【專題研究】 吾家有女初長成︰兩種《小婦人》中譯本初探
古佳艷
【導 讀】 兒童文學與性別研究
【專題研究】 男孩就是野?︰歐美經典童書中的「野孩子」論述
吳玫瑛
【導 讀】 兒童文學與食物研究
【專題研究】 品嚐玩味、探索自我︰《愛麗絲書》及《史凱力》中的食物經驗
蔡欣純
【導 讀】 文化研究與兒童文學
【專題研究】 兔子、魔法、音樂隊︰跟著童話與幻奇去旅行
賴維菁
【導 讀】 兒童文學與國族認同
【專題研究】 台灣繪本所反映之國家身分與文化認同
黃惠玲
【學術演講】 何謂家?:通俗兒童文學中關於家(Home)與無家(Homelessness)的論述
梅維絲.萊莫(Mavis Reimer)
編序
【導 讀】 重返現代兒童圖畫書論述
【專題研究】 透過孩子的眼睛︰班雅明與當代圖畫書的美感經驗
楊麗中
【導 讀】 社會學取向的新興童年研究
【專題研究】 街道、市場、動物園︰當代台灣兒童圖畫書的空間閱讀
劉鳳芯
【導 讀】 兒童文學與翻譯
【專題研究】 吾家有女初長成︰兩種《小婦人》中譯本初探
古佳艷
【導 讀】 兒童文學與性別研究
【專題研究】 男孩就是野?︰歐美經典童書中的「野孩子」論述
吳玫瑛
【導 讀】 兒童文學與食物研究
【專題研究】 品嚐玩味、探索自我︰《愛麗絲書》...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