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中國歷史上最具爭議性的人物之一
曹操一方面以他的雄才大略,「知人善任」的政治、軍事才幹,頑強樂觀地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對手,但同時又展現了他在誅除異己中的殘忍、奸詐,以及其極端的自私和利己。在天下大亂的時代,是非常人行非常事。
-
說起曹操,人們總直接想起「治世能臣,亂世奸雄」這句評語,或是戲劇裡狡獪難纏的惡人形象。時代錘鍊梟雄,曹操治事深謀遠慮的智慧、勇氣與霸道;細膩和殘酷並行的待人態度,以及能詩擅論的文彩天賦,光芒畢露的個人魅力為後人所津津樂道,評價自是眾說紛紜。若想掌握曹操,似乎有些捉摸不定,難以駕馭。
以鑽研三國為畢生職志的章映閣引經據典、夾述夾議地刻劃曹操,娓娓道出他的歷史浮沈,鏡頭深入每段故事的場景角落,讀來彷如置身於畫面之中,又能信手拈來清晰詮釋古今評家的立論始末,筆調緊湊有致。英雄的抱負、榮耀與害怕、脆弱躍然紙上,錯綜複雜的細節交織成我輩攀上頂尖的明鑑。
【本書特色】
.史學內容扎實,夾述夾議兼融古今史家對曹操的評價,客觀講述曹操的治世用術。
.考據確實、筆調生動、充滿畫面。
.精心配置風景、傳世文物、藝術作品等圖像,讓版面更漂亮,也有助於讀者對文字內容的想像與記憶。
.複雜的地方輔以圖表解說,讓時代大事、軍隊位階、層級一目了然。
.以二年多的時間製作地圖,考據古今地名與各個戰役路線,讓文章內的地名方位具象化,戰役中的軍事佈署也清晰明瞭。
.增加輔助說明,延伸內文不足的知識訊息。
作者簡介:
(本名張應國)
一九三七年出生,四川金堂縣人。曾任成都市博物館館長。中學讀書時就喜讀歷史書,尤愛讀三國歷史。一九五九年畢業於四川大學歷史系,長期從事歷史教學和有關研究工作。曾於一九七七年至一九八三年間,在成都武侯祠潛心探研諸葛亮與三國史及其有關文物勝蹟。先後撰寫並出版了《諸葛亮》《孫權》(知書房出版)等專著。
作者序
前言─千古興亡說曹操
一
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二二○年)春正月,魏王、丞相曹操病逝於洛陽。這位度過六十六個春秋,在中國歷史上最為人們熟稔的歷史人物,千百年來,對他在歷史上的功過是非, 引起了眾多的歷史學家、文學史家的矚目,翰墨相爭,議論橫生,至今也未得出一個令人
信服的圓滿結論。
對於曹操,姑且不必先用現代的話給他下個結論,說他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政治家, 非凡的軍事家,或者又是一個風格別具的文學家,等等。我們不妨尋幽探源,溯古追蹤, 從歷史上對曹操的品論中,看看他在歷代人們心目中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歷代人們到底是怎樣看待曹操的?
當然,首當其衝要提到的是遠至一千七百年前給曹操立傳的晉代史臣陳壽。這位《三國志》的作者,不光把曹操當皇帝來立傳,連他的廟號一起稱他為「太祖武皇帝」,並尊他的傳為〈武帝紀〉,而且在傳末還給他寫了一個實在不能算低的評語。評語說:
漢末,天下大亂,群雄並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從這段評語不難看出,陳壽以漢戰國時代的申不害、商鞅、白起,以及漢初的韓信來比喻曹操,說曹操身當漢末三國亂世,是一位具有非凡政治、軍事才能的雄傑,他不僅「運籌演謀,鞭撻宇內」,好似當年韓信敗楚、白起坑趙,收拾了當時天下動亂的局面;而且他又效法申不害、商鞅厲行法制,撥亂反正,終於克成了「洪業」。尤其是陳壽在末尾稱道曹操「明略最優」,說他是「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簡直把曹操捧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應該說,陳壽從大處落筆對曹操的這個評語是允當的。然而,人們常說:時間是公正的審判官。或者說,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這本身就道出了一個真理,任何一個歷史人物,不管在他所處的那個時代風格多麼高尚, 建樹多麼偉大,功勳多麼顯赫,若過幾十年,幾百年,乃至幾千年之後,人們仍然堅持那麼認為,那他就真正是了不起的了。今天在一千七百多年之後,以此論曹操,儘管大多認為曹操在漢末三國之世確實是一位了不起的歷史人物,但他在人們心目中卻並不怎麼高尚。難道這真是小說和戲劇長期影響的結果嗎?
固然,小說和戲曲的影響所致僅是問題的一個方面,而主要的一方面,還得實事求是地從曹操一生在歷史上的具體活動中去找。前幾年有人寫文章直率地指出,五十年代末針對歷史小說《三國演義》刮起的那股「替曹操翻案」的風,只翻出一個「隱惡揚善」的結局來。很明顯,那次的所謂「翻案」把歷史和小說混為一談了, 影響不太好。確乎是,今天我們來為曹操寫傳,這個「隱惡揚善」的結局實在不可取。善就是善,惡就是惡,有血有肉,才是歷史上的曹操。任何一個歷史人物也不是完美無缺的,何況曹操。
曹操這個人物除陳壽為他寫傳外,魏、晉、南朝間人寫漢末三國故事和專記曹操事蹟的著述不少,輾轉流傳, 到南朝宋人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時,鳩集來作注引的書竟達兩百多種, 恐怕還不止此。其中「治世能臣,亂世奸雄」這個著名評語,就是裴注所引晉人孫盛《異同雜語》中漢末名士許劭給曹操下的。值得一提的是,胡三省在《資治通鑑》注上卻認為這個評語是稱讚曹操「其才絕世」的,並說「天下治則盡其能為世用,天下亂則逞其智為時雄」。 看來,胡三省對曹操的智能是極其欽佩的。但是,他卻忽略了許劭對曹操下的這個評語,是在「鄙其為人」的前提下說出的。很明顯,許劭對曹操的智能是不懷疑的,關鍵在於曹操的「為人」。
說起曹操的「為人」,自然使他在當世以及後世的聲譽並不怎麼高尚,這卻是一個耐人尋味而引人思索的問題。在當世,陳琳在他為袁紹寫的討曹檄文中,不但罵了曹操的三代祖宗,說曹操是「贅閹遺醜,本無令德」,而且還說他「歷觀古今書籍,所載貪殘虐烈無道之臣,於操為甚」。看來,後世把曹操當成一個亂世的大奸臣來對待,陳琳這篇文章無疑是開了先河的。
其實,曹操在早年因錯殺呂伯奢家小而宣稱的那個「寧我負人,毋人負我」的人生信條,更引起了後世人們的非議。他在兗州時,曾因做過九江太守的邊讓「譏議」過他,發了幾句牢騷,他一怒之下,不但殺了邊讓本人,「並(罪)及妻、子」,還把邊讓一家老小統統殺光。這件事由於邊讓「 素有才名」,使兗州士大夫「皆恐懼」,心不自安,以致引起了一場叛亂。邊讓到底還因說了幾句牢騷話而被曹操殺害,可是見之於晉人裴啟《語林》中記載的那個曹操身邊的近侍,卻連甚麼話也沒說過,只是為了印證他所宣稱的在夢中可殺人的荒唐鬼話,無端的送了命,死得真夠不明不白的了。
南朝宋人劉義慶在《 世說新語.假譎篇》中也記載了這麼一個曹操虐殺無辜的荒唐故事, 故事說:
魏武常言:「人欲危己,己輒心動。」因語所親小人曰:「汝懷刃密來我側,我必說心動,執汝使行刑,汝但勿言其使,無他,當厚相報。」執者信焉,不以為懼。遂斬之,此人至死不知也。左右以為,謀逆者挫氣矣。
由此可見,這個所謂心動殺人的故事,和前面那個夢中殺人的故事如出一輒,真不愧是曹操的一大發明。像這類故事,陳壽是不便寫進《三國志》中去的。不過,陳壽到底不失為一個忠實於客觀事實的史家,儘管他在〈武帝紀〉中對曹操的治世才能和他所開創的事業給予了較高的評價, 但他卻情不自禁地在〈崔琰傳〉中一針見血地指出:
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魯國孔融,南陽許攸、婁圭,皆以恃舊不虔見誅,而(崔)琰最為世所痛惜,至今冤之。
這裡提到的孔融字文舉,許攸字子遠,婁圭字子伯,以及崔琰字季珪,他們都和曹操是老朋友,並且又都以才名顯世而遭忌於曹操,先後被曹操殺掉。特別是陳壽對崔琰之死極抱同情,他不但直率寫出崔琰被害時就「最為世所痛惜」,而且還揭示出直到他修志時人們還在談論這件事。所謂「至今冤之」 , 反映了晉代的人們還在為崔琰鳴冤叫屈,寄與同情。問題是,崔琰和孔融、許攸、婁圭雖然事各有異,但都同樣冤死於曹操之手,何以陳壽單單為崔琰立傳,而其他三位僅僅是附名於此呢?仔細考察起來,陳壽修志確有內心矛盾的難言之苦,要是把孔融、許攸、婁圭被害的事實都寫出來,實在與他寫在〈武帝紀〉傳末上曹操「不念舊惡」 的評語不相稱, 出入太大。看來要消除這個矛盾,陳壽當時還辦不到。直到陳壽死後約一百三十餘年之後,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時,這個矛盾才得到解決。從裴注〈崔琰傳〉所引的大量史料中,可以看到曹操忌殺孔融、許攸、婁圭的真實情況,從中也反映了魏、晉至南朝間人們對曹操疑忌虐殺士人的態度。不過,陳壽之所以單單為崔琰立傳,大概是因崔琰與司馬氏有舊,並曾稱譽和舉薦過晉宣王司馬懿,不會遭致麻煩。陳壽正是充分利用了這一點,不僅為崔琰寫了傳,而且還把孔融、許攸、婁圭也附上一筆,由此也可見其用心之良苦了。陳壽到底是忠於史實的,他對曹操性格中的兩重性是頗有認識的。有這麼兩件事很能說明這個問題,一是官渡之戰結束後,搜檢出那麼多私通袁紹的書信,按理說,曹操會把這些通敵的人通通殺掉,當時也有人這麼建議,可是曹操卻不然,陳壽在史傳上只說他把這些書信「皆焚之」,一火燒掉,並沒有多發議論。倒是在裴注所引的《魏氏春秋》中記載了當時曹操對這件事的態度,他說:「當(袁)紹之強,孤猶不能自保,而況眾人乎?」顯然這是曹操安撫「眾人」的一種表示,但也點出了問題的癥結所在,若曹操當時真要解決這許多通敵的「眾人」,恐怕也就不成其為曹操了。何況袁紹當時還沒有死,對曹操的威脅還存在,以曹操之智,豈能在那時來做這種蠢事。
再一件事,就是張繡納賈詡之計來投歸曹操時,曹操不但隻字不提他過去征張繡時長子曹昂、姪兒曹安民遇害,以及典韋身死,他自己也險遭不測的這類不快的事,而且還親熱地拉著張繡的手,並為張繡舉行「歡宴」,又為他的兒子曹均求娶張繡的女兒,以致張繡在官渡之戰中為他盡力, 所謂「力戰有功」。後來張繡隨曹操從征烏桓未至柳城時就死去了。看來張繡似乎是善終的。見之於陳壽史傳上記載的僅此而已。可是,在裴注所引的《魏略》上卻記載了張繡受到曹丕的面責,說張繡殺了他的哥哥,不願再和他見面,以致張繡「心不自安,乃自殺」。從這兩種截然相反的記載比較看來,陳壽之記似在為曹操諱。試想,若曹操真的那麼誠心優待張繡,曹丕怎敢胡來,何況張繡還與他結成了兒女親家。不過, 陳壽也並沒有完全為曹操遮羞,他在〈張繡傳〉中揭示出曹操死的前一年,張繡的兒子張泉也因被牽進魏諷謀反案裡而被曹操殺掉了。據說, 魏案「 連坐死者數千人」,一下子殺掉了這麼多,恐怕那些在官渡之戰中與敵通書的人這次也難倖免了。這大概是曹操臨死之前誅除「異己」的一次大清洗,張繡的兒子如何得免。
由此可見,陳壽在傳評上說曹操「不念舊惡」,是有鮮明的時間概念的,甚麼時候「念」,甚麼時候「不念」,從曹操在歷史舞臺上的活動來看, 雖然一目瞭然, 不過,真要洞察其奸,還得動一番腦筋才行。儘管陳壽主觀上想盡量把曹操這方面的表現寫得隱諱一點,事實上又難以辦到。在錯綜複雜的歷史事實面前,陳壽要迴避也迴避不了。但是,有些數字陳壽無論如何是不便寫進去的。像上面說的那個牽涉殺了「數千人」的大案子,這麼大的清洗,當時深得曹操父子信賴的司馬懿弟兄參與了沒有呢?很難說。即便陳壽不為曹操諱,也
得為晉帝諱嘛!
說起數字,曹操為報父仇在徐州一次就在泗水邊上「坑殺男女數萬口」。而曹操這次征徐州一共殺掉了「男女數十萬人」。這類數字在《三國志》史傳中是看不到的,只能見之於裴注, 或在范曄《後漢書》裡可以看到。就拿官渡之戰來說,陳壽在史傳上也未寫出曹操殺了多少人,倒是在裴松之注引的《獻帝起居注》中,說曹操自己上言給漢獻帝,稱他在這次戰爭中「凡斬首七萬餘級」,這個數字實在不能算少了。可是范曄在《後漢書.袁紹傳》中不僅點出曹操在官
渡之戰中「前後所殺八萬人」的總數,而且還揭示出他殺人的心理狀態和殺人的方式,說他以「餘眾偽降」,認為投降的袁軍是假投降,「盡阬(坑)之」,統統活埋掉。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陳壽寫了曹操在兗州追趕青州黃巾軍至濟北,「受降卒三十餘萬,男女百餘萬口」,卻也沒有寫出究竟殺了多少人。會不會這次曹操對民軍格外開恩呢?絕不會。從《後漢書》中他早年追隨皇甫嵩、朱儁在潁川鎮壓黃巾軍,一次就「斬首數萬級」的記載來看,曹操對民軍絕不會講仁慈的。況且這次青州黃巾軍在兗州和他爭戰得十分激烈,儘管陳壽史傳記載甚略,但從裴注所引《魏書》記述曹操「披甲嬰冑」,親臨前線指揮,「晝夜會戰」的情況看
來,曹操這次鎮壓青州黃巾軍殺人絕不會少。
身當漢末三國亂世,曹操正是靠殘酷鎮壓農民軍起家的,他和同時代的幾個風雲人物比較起來,他所取得的成就最大,他一次就收降三十餘萬人, 從而建立起另一支號為「青州兵」 的勁旅, 成為當時一個最有前途的割據者。確如清代學者何焯指出:「魏武之強自此始。」在以後逐鹿中原的火併廝殺中,他敗袁術,除呂布,收張繡,逐劉備,滅袁紹,一統中原,從而成為最大的勝利者。儘管他以其功勳顯赫名震當世,但他卻也給後世留下了不少令人不寒而慄的殘忍紀錄。無怪乎在曹操死後過了六七十年之後,晉人陸機〈 辨亡論〉還感嘆地說:「曹氏雖功濟諸夏,虐亦深矣,其民怨矣!」這充分反映了魏晉時期人們對曹操的愛
憎之情。
自魏晉下至南朝,人們從記錄時人「言語應對之可稱者」的所謂六朝小說中,確乎使人感受到曹操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實在不高尚。除了前面提到的夢中殺人和心動殺人的故事外,同時並見之於《語林》、《世說新語》及殷芸《小說》中的那個他把自己裝扮成「床頭捉刀人」,卻給匈奴使者認出他是個「英雄」,因而這個匈奴使者遭忌被殺的故事,也很能說明這個問題。直到北宋時期,蘇軾在《東坡志林》中記載說:「塗巷中小兒薄劣,其家所厭苦,輒與錢,令聚坐聽說古話。至說三國事,聞劉玄德敗,頻蹙眉,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看來,民間對劉備、曹操這種愛憎分明的思想感情,絕非一朝一夕所能培育起來的,以致使蘇東坡在《志林》中感慨嘆息道:「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澤,百世不斬。」無怪乎元代的楊維楨等人在為蜀漢爭正統時提出理由說,這是「天理人心之公,閱萬世而不可泯者也」(《輟耕錄.宋遼金正統辨》)。經過宋、元民間說三國,特別是元代雜劇的加工創造,直到明代《三國演義》問世以後,曹操這個歷史上的所謂奸雄就更深入人心了。這明顯反應出魏、晉以來人們對曹操的態度是一脈相
承的。
由此看來,要改變人們長期形成的對曹操的態度確乎是很困難的。五十年代末那次為曹操翻案把矛頭指向《三國演義》的作法固然不可取,但是如果說那次由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翦伯贊等人發起的為曹操恢復名譽的討論還有積極的一面的話,那就是它引人去認真思索曹操在歷史上到底有多大功績?如何看待他的功過是非?為甚麼他在後世人們心目中不那麼高尚?這和他同時代的諸葛亮相比就格外鮮明。直到今天,人們仍在這些問題上思考。
前言─千古興亡說曹操
一
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二二○年)春正月,魏王、丞相曹操病逝於洛陽。這位度過六十六個春秋,在中國歷史上最為人們熟稔的歷史人物,千百年來,對他在歷史上的功過是非, 引起了眾多的歷史學家、文學史家的矚目,翰墨相爭,議論橫生,至今也未得出一個令人
信服的圓滿結論。
對於曹操,姑且不必先用現代的話給他下個結論,說他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政治家, 非凡的軍事家,或者又是一個風格別具的文學家,等等。我們不妨尋幽探源,溯古追蹤, 從歷史上對曹操的品論中,看看他在歷代人們心目中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歷代...
目錄
目錄
前言
☉千古興亡說曹操
第一章 家世與出身
☉青少年時代的曹操
☉初入仕途
☉濟南相
第二章 從討董卓
☉洛陽變亂
☉陳留起兵
☉汴水之役
第三章 初定兗州
☉弱肉強食
☉東郡太守
☉兗州牧
第四章 再定兗州
☉呂布到兗州
☉濮陽之役
☉收復兗州
第五章 挾天子而令諸侯
☉獻帝東奔
☉迎獻帝都許
☉屯田許下
第六章 逐鹿中原
☉收降張繡
☉破滅袁術
☉擒斬呂布
☉官渡之戰
第七章 收定河北
☉兄弟相爭
☉佔鄴城,平四州
☉北征烏桓
☉文姬歸漢
第八章 舉兵南征
☉南下荊州
☉兵敗北還
☉馳援合肥
第九章 平定關隴
☉求賢明志
☉敗馬超,滅宋建
☉漢中得而復失
☉聯吳敗羽
第十章 吾為周文王矣
☉思想與作風
目錄
前言
☉千古興亡說曹操
第一章 家世與出身
☉青少年時代的曹操
☉初入仕途
☉濟南相
第二章 從討董卓
☉洛陽變亂
☉陳留起兵
☉汴水之役
第三章 初定兗州
☉弱肉強食
☉東郡太守
☉兗州牧
第四章 再定兗州
☉呂布到兗州
☉濮陽之役
☉收復兗州
第五章 挾天子而令諸侯
☉獻帝東奔
☉迎獻帝都許
☉屯田許下
第六章 逐鹿中原
☉收降張繡
☉破滅袁術
☉擒斬呂布
☉官渡之戰
第七章 收定河北
☉兄弟相爭
☉佔鄴城,平四州
☉北征烏桓
☉文姬歸漢
第八章 舉兵南征
☉南下荊州
☉兵敗北還
☉馳援合肥
第九章 平定關隴
☉求賢明志...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