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不但是中國最古老的經典,而且自古以來,就被推崇備至,尊為「群經之首」。
本書以最白話的文字、最精闢的解說,讓易經不再艱深難懂,即使沒有易經的基礎,也可以輕易瞭解。
宇宙萬物,時刻變化,人事也是如此;所以說「變易」。然而,變化不息的大宇宙,卻具備法則性,井然有序,循環不已,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小宇宙的人的運命,也同樣的具有法則性,所以說「不易」。由於這一「不易」的法則性,就能瞭解大宇宙的天地法則,可以遵循;同樣的,小宇宙的人的動向,也能夠預知,可以規範,所以說「簡易」。因而,《易》這部書,就能以簡單的象徵符號與數字,表示出這種「簡易」「變易」「不易」的現象變化,產生占卜的作用。所以,由這一思維方向去探索,宇宙森羅萬象的變化,無不有一定的規律、因果關係,可以追尋,而占卜能夠預測吉凶,也就沒有什麼不可思議了。
章節試閱
《易》的傳承
自古以來,注釋《易》的書,可以說汗牛充棟,只能概要的介紹。
依據《漢書・儒林傳》,孔子傳《易》於商瞿,商瞿又傳至前漢的田何。前漢的易學,即以田何為主;但內容如何?今天幾乎已經無法完全瞭解,只能由散見於《漢書》中的資料,知道孟喜、京房的易學概要,已將《易》應用到曆法中。
當時的思潮,盛行天人相關的思想,認為天象與人事,有因果關係,君主的言行是否得當,會直接反映在氣候的順調與天體運行的正當與否中。這種思想,由來已久,到前漢時期,形成陰陽家、五行家的以自然哲學為武裝,機械性的理論,並應用到他的易學,實際應用到政治得失的占卜上。今天在《漢魏叢書》中,收錄《京房易傳》三卷,但與《漢書》中引用的許多《京房易傳》,並不一致,當然《漢書》中引用的資料,比較可靠。清代的惠棟,在他收錄於《續皇統清經解》中的《易漢學》中,曾經極力使孟、京的理論複元。
大體上,漢、魏、六朝時代的易注,除了三國魏的王弼外,並沒有完整地保留下來。唐代的李鼎樣,在他的《周易集解》中,曾經搜集當時散逸的諸說;清代學者們的古注複元,多半依據這本書。比較保存完整的,有後漢鄭玄、苟爽,三國吳的虞翻,晉代幹寶等的注解。在清代的惠棟以前,宋代的王應麟,曾致力於鄭玄的易注複元。清代的張惠言,曾以《周易荀氏九家義》、《周易虞氏義》、《虞氏消息》、《虞氏易禮》的篇名,將荀爽、虞翻的易注整理,都收錄在《皇清經解》中。
鄭、荀、虞的易注,雖然各有特色,但共同之點,是不重視「卦辭」的全般象徵意義,而是一字字的,由該卦的形象中,去尋求解答。例如:「至八月凶」。「八月」是來自何處?「七日來複」為什麼說「七日」?「無藥有喜」,卦形中為什麼會有「無」與「藥」的含義等?雖然八卦本身,就有象徵各種事物的解法;然而,像這樣一字字的對應,「說卦傳」所列舉的象徵,無論如何就不夠應用了。
於是,他們另闢蹊徑,另作發揮。孟喜、京房將特定的卦,指定為十二個月,將爻指定為日;陰陽五行數術家的理論,當然也都應用;「十翼」中沒有「藥」的概念時,就分別成植物與礦物,於卦中尋求木與石的含義;如果還不能解釋,就將剛爻、柔爻改變;或將上下爻交換,強使經文的字句,與卦形發生關連。
前後漢的這些易學,包含以後採取同樣解法的在內,統稱作「漢易」。由於特別重視卦的形象與數字,也稱作「象數易」。
「漢易」這種陰陽爻相互改變,上下爻相互交換的方法,也不完全出於杜撰,在《繫辭傳》中,已經有這種陰陽變易的理論。不過,這樣一字字的對應,徒然使注釋繁瑣複雜,反而造成混亂,不容易瞭解。於是,為反對這一學風,出現了三國魏的王弼的《周易注》。
這位年紀輕輕就夭折的天才青年,注釋了《老子》與《易》。這是當時人人愛讀的書,統稱《老易》或《易老》。在政治動盪不安的三國時代,人人關切明哲保身的哲學,這兩部處世智慧的書,因而普遍受到歡迎,王弼的易注,當然難免不受影響。
王弼的注釋方法,著重把握經文的整體意義,只要把握住全文的含義,經文中的一字一句,盡可以忽略。例如「牛」「馬」等字的出現,只不過是人世間某種現象的象徵,不必一定要拘泥於一事一物;卦的形象,只不過是假像,儘管有「牛」「馬」等字,如果要由卦形中去尋求根據,也是徒然枉費精神。基於這一構想,他將「漢易」中繁瑣的象數,完全割棄,盡可能以孔子的「十翼」來解說經文。這種只根據「十翼」注釋的態度,開始於前漢的費直,承襲這一系統的有鄭玄、荀爽,但顯然都已突破「十翼」的限制。完全應用費直的方法注釋《易經》的,只有王弼。
在王弼的易注中,隨處彌漫著老子的氣息,因而被後世儒家非難;然而,使混飩神秘的象數易學,重新返回寧靜的人的睿智世界,則不能不歸功於王弼。因而,王弼的易注,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不久就將「漢易」打倒,被唐代的《五經正義》採用,可以說是勢所必然。
《五經正義》是極為詳盡的注釋,也是儒家經典的國定教科書。其中的《周易正義》十卷,採用王弼的注解;王弼沒有注釋的《繫辭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則採用晉代韓康伯的注釋補充;再將這些注釋引申發揮的是《十三經注疏》。不過,在《五經正義》中,有將王弼的注解誤讀的部分,須與清人焦循收錄在《皇清經解》中的《周易補疏》,一併參照閱讀。
與「象數易」相對的,王弼等著重倫理的注釋,稱作「義理易」。宋代的易學,大體上繼承王弼,有很多易注的著作;其中最穩重的,首推程頤的《伊川易傳》四卷;與朱熹的《周易本義》十二卷。
《伊川易傳》的注釋方法,大體上與王弼相同;不過,王弼的注釋中,充滿機智與飄逸的趣味,則完全消失,代之以真摯的道義感。正如朱熹所說:「伊川易傳,明白無難讀之處。」平易但稍嫌冗長。王弼的注釋,雖然也是如此,但程氏則更嚴格的,將象數、占卜完全捨棄。清代的王夫之評論說:「詳於整理,但缺乏易的神秘性。」顧炎武說:「自古說《易》者,數百家,但末見超出程傳以上者。」胡渭也讚揚:「程氏排除自古以來,混入《易》中的老子異端之說,解明易道,如日月在天。」可見《伊川易傳》的評價之高。
朱熹的《周易本義》,以體裁為其特色。《易經》本來是經文在前,傳在後,鄭玄將《彖傳》、《象傳》分散,附於各卦的本文之後;王弼更進一步的細分,將「彖傳」與「大象」附在「卦辭」後面,《小象》除乾、坤兩卦例外,其餘都附在各《爻辭》的後面,並將「文言傳」分開,放在乾、坤兩卦之後,對讀者非常方便。王弼的這一體裁,一直沿續到《伊川易傳》,但朱子則復古,又恢復原來的形式。明永樂十三年,敕命制訂的國定教科書《周易大全》,並載《程傳》與《本義》,但體裁仍然依照《程傳》再將「彖」「象」「文言」分附於經文之後。清康熙五十四年出版的《禦纂周易折中》,也並載程、朱的注釋,但體裁又依照《本義》,再將「經」與「傳」分開。
朱子的《本義》,文字簡潔,他自己說:「在義理方面《程傳》詳細,因而簡略。」所以,在倫理的解釋方面,與《程傳》沒有什麼出入。但與《程傳》顯著不同的,是將《易》限定為占卜的書,認為經文,就是問卜的占斷。如「利攸往」「利涉大川」,就是旅行或行船時占卜的結果。王夫之等認為,朱子這種見解,將《易》降低成世俗的占卜,以為不可。不過,實際上,朱子的定義,才是《易》的本來樸素面貌,正如同《詩經》中的許多民謠,朱子在《詩本義》中,也同樣的以客觀的態度,直率地指為「淫詩」,而被附會成隱含教訓的意義。
朱子的《易本義》中,載有邵雄、劉牧的「先天圖」「河圖」「洛書」。這是比《易》發生得更早,將宇宙構造,用神秘的數字圖式化。程氏完全不信,朱子則深信;這是兩人對《易》的神秘性在觀點上的差異。朱子的宇宙論,也有整然圖式化的格調當然也是受這些圖的影響。不過,這些圖式,正如清代黃宗羲的《易學象數論》,胡渭的《易圖明辨》中所說的,實際上,是源自漢魏到宋代的道教煉丹術。
總之,朱子是近代最偉大的哲學家,他哲學體系的朱子學,由元代到清代,被列為科舉的思想基準,科舉考試必須具備的學養「四書」「五經」,都完全依據朱子學的注釋;但《易》的解釋,則兼用程、朱,前述《周易大全》《周易折中》,就是為科舉制訂的國定教科書。在朱子之後、又有宋代楊萬里的《誠齋易傳》,明代來知德的《周易集注》等名著。
清代的學風,以考據學為特色。宋明兩代的學問,雖然在哲學方面有深入研究,但對古代語文的理解,卻有疏忽,往往超出古典的原義之外,遭到非難。為求注釋盡可能接近原義,產生對古代音韻、文字學的研究。不過,清代的學者,仍然未能擺脫古代的注釋,只能在古代的注釋中,追溯原義,選擇與作者時代最接近的漢代注釋。這是基於時間愈接近,當愈接近作者的本意;而且佛教、老莊盛行後所產生的異端解釋,在那時也還沒有混入的緣故。所以,清代的考據學,也稱作「漢學」。
因而,清代對《易》的注釋,排除王弼,致力於「漢易」的復原。惠棟、張惠言等,在這方面都有成就,所作的易注,也都是「漢易」風格。例如:收錄在《皇清經解》中惠棟的「周易述」,完全採用虞翻的解法;焦循的「易章句」「易通釋」,雖然有獨創的見解,但在方法上,仍然屬於「漢易」。
在清代「漢學」盛行之前,有王夫之獨特的易注《周易內傳》《同易外傳》各七卷,《周易大象解》一卷。他基於漢易的象數與程氏的義理,不可偏廢;《易》不能拘泥為占卜的書,也不可限定為思維的書;象數與義理,應當一致,占卜與思維,應當一理的觀點,以宋代張載的《易說》為規範,全篇洋溢著充滿活力的一元論,最為明快,富於趣味;不過,也許有趣的稍為過分了一些。他在訓詁方面,也不疏忽,著有《周易稗疏》二卷,及載於《皇清經解》中的《周易考異》一卷。
以上所列舉的,不過是歷史中有關易注的最重要的著作。那麼,這本書將依據那一種注釋呢?
這不是一部學術研究性的書,只是盡可能的,期望能夠平易明快的,使一般讀者認識《易經》是怎樣的一部書。
「漢易」過於特殊、繁瑣,不容易瞭解;王夫之的注解,固然引人入勝,但個性過分強烈,全篇採用,稍覺不妥;王弼的注解,風采最動人,但解釋有晦澀的部分,而且老莊氣氛,過於濃厚,也覺得不妥;結果只有歸著於程、朱。可是,《程傳》在占卜方面,又嫌欠缺,因而,原則上以朱子的《易本義》為主,《程傳》為輔,並將宋學特有的形而上學的理論,適當簡略,不足的部分,也兼采他說補充。
自古以來,就有很多兼采程朱的教科書,加以朱子的注釋中,與程氏意見相同的部分,就說《程傳》已有說明而省略;不瞭解的部分,就直率的說不瞭解,而不注釋;無論如何也得參照《程傳》。何況經典都有悠久的傳承,經過長時間,眾人閱讀過的注釋,總比較穩當,這也是進入古典之門最便捷的途徑。
因而,這本書,本著以上的原則,力求平易簡明,使其成為向一般讀者介紹《易經》的入門書,連引用注釋的出處,也予以省略。如果經由這本書,使讀者對《易經》這部經典,產生興趣,則以上列舉的許多易注名著,可供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易經》常用的術語
在《易經》中使用許多易學特有的術語,尤其以「漢易」為甚。在本書中,雖然儘量排除,但「象傳」「象傳」中,已經有若干常用的術語,為避免每次都要說明,在此列舉最少限度的術語,先加以解說;而且這與《易》的整體思想,也有密切的關聯。
「剛」「柔」為萬物生成的二元,或兩種屬性,以 與 表示。
「陰」「陽」與「剛」「柔」相同。「陽」等於「剛」,「陰」等於「柔」。
「位」--指六爻每一爻的位置。由下向上數,為「初」、「二」、「三」、「四」、「五」、「上」。原則上,「五」是君的地位,「四」是近臣的地位,「三」是不太與君接近的高的地位,「二」是不太高的地位,但卻有與君意氣相投的可能性。「初」是還沒有人世的地位;「上」表示隱退的人,亦即王弼所說的「無位」的地位。
「中」--六爻的卦,分為「內卦」(下卦)與「外卦」(上卦)。「內卦」正中間的「二」,「外卦」正中間的「五」。因為在中間,稱作「得中」比「三」或「上」的地位更好。對事物採取中庸的態度,不偏不激,這是中國傳統的智慧。
「正」--奇數屬於「陽」,偶數屬於「陰」因而,在奇數的陽位,亦即「初」「三」「五」應當是陽爻;在偶數的陰位,亦即「二」、「四」、「上」,應當是陰爻;這時稱作「得正」或「當位」。相反的,如果奇數的限值是陰爻,偶數的陰位是陽爻,就是「不正」成「不當位」。如全爻是正,全爻都不正。
「應」--內卦與外卦,各自的第一爻、第二爻、第三爻,亦即「初」與「四」、「二」與「五」、「三」與「上」爻,有對應的關係。但須一為陽爻,一為陰爻,異性相吸,才能「相應」。如果都是陽爻或陰爻,則同性相斥,即「不相應」。如全爻「相應」的全爻都「不相應」。
「比」--是二個相鄰的爻,如「初」與「二」,「二」與「三」,「三」與「四」,「四」與「五」,「五」與「上」相比。這也必須是陰與陽,才有親近感。
「承」「乘」--相鄰的二爻,上方的爻,對下方的爻是「乘」;下文的爻,對上方的爻是「承」。
「時」「時義」「時用」--六十四卦,象徵自然或人事在不斷變化的過程中,某一瞬間的現象;亦即,在相爭時,喜悅時、痛苦時等的狀態,稱作某卦的「時」。「時義」為卦的時間意義;「時用」為卦的時間效用。
「吉」「無咎」「吝」「凶」--未來的判斷辭。「吉」是吉祥,「無咎」是沒有災難、過錯,雖然不是吉,但也不是凶。「悔」是後悔,「吝」處羞辱,程度相同,雖然不是凶,但也是惡運。「凶」是兇惡,兇險。
八卦的基本象徵
八卦類象
八卦是把整個宇宙作為一個太極,其中任何一個地域、任何一件事物都可以劃分為無數個無窮盡的小太極。如:地球是宇宙的一個太極系統,按其圓周可分為八大方位,各屬不同方向、四季、人與事態,同時也包括時間、空間。
又如:一棟房屋為一太極,裡面的每一間房子又各自構成一個小太極,這小太極對於大太極來說,便形成了不同的方位,不同的事態象徵。
卦理就是依據人們所處的地點、時間、面對的事項,配合八卦所屬的不同象徵去推斷判定事物的性質。
下面是以地球、天體為太極的八卦分類象徵。
八卦基本象徵
《乾卦》
象徵:是理想的人類形象,是一種抽象龐大男性的象徵,也代表著起源、原始的,是純正之理想。
【自 然】天、大河、海、大平原。
【人、物】君王、總統、首相、總理、主席、廠長、書記、一把手、專橫傲慢者;首都、大城市、政府機構、饅頭、小米、臘肉、高級住宅、高級轎車、火車、飛機、公共廁所、立冬、秋冬交接之季節。
【身 體】頭(大腦)、肺、心臟、骨、男性生殖器。
【動 物】龍、馬、小牛、獅子、虎。
【象徵語】創造性、強大、圓滿、廣大、剛健、無限、神、高、快、真善美、嚴正、支配、宇宙自然法則、絕對、男性、理性、顯在意識。
《坤卦》
象徵:象徵大地,大地受天之雨露恩惠,吸取營養,開出創造之花,結出成功之果。象徵母親,女性的生理和潛意識。
【自 然】平原、大地、森林、田野、牧場。
【人、物】皇后、老母、農民、群眾、祖母、母親;房地產經營者、田地村莊、農貿市場、牛肉、野味、糧食。其季節為立秋、夏秋之交。
【身 體】胃、腸等消化器官,血、肉、女性生殖器。
【動 物】牛、雌馬、貓。
【象徵語】包容、柔順、潛在意識、慢、穩健、暗、衰弱、消極、忍耐、底、相對、優柔寡斷。坤卦象徵地,養育萬物,從方位看代表西南,季節相當於夏秋之間。象徵地,包藏萬物。
《震卦》
象徵:象徵雷,激烈,具有奮起、崛起之能量,是人生青春壯年有旺盛氣概,運用得當可發揮驚大動地的才幹。是陽氣在陰氣之下,鼓動萬物。
【自 然】雷、奮起、活動、移動、決斷、志、成功、工作、迅速、驚、震動、大、電、電光、傲慢、無禮、狂暴、誇張。
【人、物】將帥,公、檢、法人員,治安保衛人員,飛行員,足球愛好者,青年人;廣播電臺、兵營、公安局、派出所、軍隊、停車場、飛機、火箭、大炮、春分季節。
【身 體】手足、肌肉、肝臟。
【動 物】龍、蛇、鷺、鷹。
震卦開始,創造萬物,震代表東方,太陽從東方升起,照耀萬物,以季節來說是春天。
《巽卦》
象徵:溫柔、輕快、不安定、無法捕捉,也是有無孔不入的特點,而且時時在等待機會。時間是春夏之間,方位是東南方。
【自 然】田、草原、森林、洞、海岩。
【人、物】教師、尼姑、寡婦、技術人員、指揮人員、特異功能之人、練功之人、氣功師;商店、花果菜地、草木之所、機場、碼頭、雞肉、香煙、立夏、春夏交接之季。
【身 體】頭髮、氣管等呼吸器官、大腿。
【動 物】蛇、雞、魚、豬、昆蟲。
【象徵語】溫和、柔軟、流動、潛人、進退、不果斷、呼吸、輕快、利益。
巽卦使萬物整齊,巽代表東南方,這時太陽已經升起,普照東南方,使萬物一齊生長,從季節來看相當於春夏之間。是陰氣進入強大的陽氣下方象徵風,使其散發。
《坎卦》
象徵:表示氾濫和苦難。水是無形的,裝入物體能出現各種形狀,水的力量可使山崩塌,力量是無限的。水可載舟亦可覆舟說明水的兩重性。
【自 然】川、沼澤、池、湖。
【人、物】中年男人、發明家、思想家、貧困之人、盜賊、黑社會、勞務人員、有犯罪前科之人;地下室、下水道、酒店、貨運、勞改場所、游泳池、浴室、飲食店、冬至季節。
【身 體】腎臟、耳朵、生殖器。
【動 物】鼠、狐、水中動物。
【象徵語】水、欠土、陷、伏藏、流出、冷、莫測、高深、思想、危險。
坎卦象徵水,不停地流動,象徵勞苦,坎代表正北方,太陽在這一方已完全沉沒,一片黑暗,正是萬物已經勞累,回去休息的時刻,也象徵冬季。是內剛外柔,象徵水、雨滋潤萬物。
《離卦》
象徵:有離別、分離、離開的一層意思,也有富麗、美麗環繞、依附的含義,火有危險的一面也有燃燒照耀之意。時間指夏季、方位是南方。
【自 然】風景美麗之處,火山、噴火口。
【人、物】中年婦女、軍官、法官、醫務人員、文藝界人士、中層幹部、教會、學校、醫院、法院;各種槍支彈藥等武器、蟹、鱉、蚌、餛飩、婦女化妝品。季節為夏季。
【身 體】眼睛、心臟部位。
【動 物】鶴、雉雞、貝類。
【象徵語】火、美、光明、太陽、敏感、乾燥、競爭、觀察、裝飾。
離卦象徵光明,日正當午,照耀南方,萬物都可看到,代表南方的卦相當於夏天,帝王坐在北方面對南方聽取政務,面對光明治理天下。是陽氣在外方,內部空虛,象徵日,照耀萬物乾燥溫暖。
《艮卦》
象徵:天的下面有山、天不斷地施予恩惠,安定,豐收的狀態。意味著心的平安,常指活動順利地進展,但並非指外表,是指潛在意識與顯意識同時發揮作用。也有休止的意思。但是冥想行為是屬於極靜態的並非是消極的。
【自 然】山、高處、山丘、河堤。
【人、物】青少年,繼承人,官僚、貴族、傳達室人員、監獄看守人員、僧尼;石階、土地、丘陵、銀行、大樓、礦山、倉庫。立春季節。
【身 體】鼻、背、腰、額、關節。
【動 物】狗、虎、龍、豹。
【象徵語】靜止、慎重、誠實、遠大、積蓄、孤立、等待,展望、忍耐、障礙。
良卦代表東北方,正當黎明來臨,黑暗即將過去,光明即要到來,前一天結束,新一天開始,良表示完成一切,相當於冬春之間。是強大的陽氣將陰氣阻擋,象徵山、阻止萬物的行動。
《兌卦》
象徵:兌的卦形是上爻為水面,下文視為貯水的蓄水池、可解釋要好好地管理水,也表示在水邊澆水的意思,象徵著喜悅高興歡娛,人們希望在人際關係及事業上獲得喜悅。
【自 然】穀、濕地、沼澤。
【人、物】少女、副職、音樂工作者、大學講師、教授、秘書、翻譯、演員;咖啡廳、飯店、垃圾站、工會、聚會場所、包子、糖餅、燒餅。
【身 體】口、齒、肺、女性器官。
【動 物】羊、鶴、貓。
【象徵語】喜悅、笑、色情、雄辯、和睦、敬愛。
兌卦象徵秋天,果實累累,是萬物喜悅的季節,相當於西方。是旺盛的陰氣軟化的形象,使萬物和悅。
《易》的傳承
自古以來,注釋《易》的書,可以說汗牛充棟,只能概要的介紹。
依據《漢書・儒林傳》,孔子傳《易》於商瞿,商瞿又傳至前漢的田何。前漢的易學,即以田何為主;但內容如何?今天幾乎已經無法完全瞭解,只能由散見於《漢書》中的資料,知道孟喜、京房的易學概要,已將《易》應用到曆法中。
當時的思潮,盛行天人相關的思想,認為天象與人事,有因果關係,君主的言行是否得當,會直接反映在氣候的順調與天體運行的正當與否中。這種思想,由來已久,到前漢時期,形成陰陽家、五行家的以自然哲學為武裝,機械性的理論,並應用到...
作者序
伏羲畫八卦,為中國文字的雛形,文王演周易,是中國文化的開端。《易經》這部書,不但是中國最古老的經典,而且自古以來,就被推崇備至,尊為「群經之首」。
「經」就是道,就是理;天地的大道理,人生的大道理。闡明天理、人道的書,稱作「經」;「經」是最神聖的典籍,權威的著作,也是一切真理的源泉。天理亦即人道。
宇宙包羅萬象,變化莫測;人生機緣際遇,難以預料;《易經・繫辭傳》中說: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易經》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中通萬物之情;究天人之際,探索宇宙、人生必變、所變、不變的大原理;通古今之變,闡明人生知變、應變、適變的大法則,以為人類行為的規範,這一天理即人道的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稱作「天人之學」,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一切學術思想的根源,中國傳統文化的最大特色。孔子刪《詩》《書》,訂《禮》《樂》,作《春秋》,然後傳述《易》,儒家將《易經》冠為六經之首;而且春秋、戰國時代的儒、道、墨等諸子百家,以及唐、宋以後儒、佛、道各家的學術思想,也無不淵源於《易經》的天人之學。因而,要瞭解中國文化,就不能不由《易經》著手;《易經》在中國文化學術史上的崇高地位,由此就可以想見。
伏羲畫八卦,為中國文字的雛形,文王演周易,是中國文化的開端。《易經》這部書,不但是中國最古老的經典,而且自古以來,就被推崇備至,尊為「群經之首」。
「經」就是道,就是理;天地的大道理,人生的大道理。闡明天理、人道的書,稱作「經」;「經」是最神聖的典籍,權威的著作,也是一切真理的源泉。天理亦即人道。
宇宙包羅萬象,變化莫測;人生機緣際遇,難以預料;《易經・繫辭傳》中說: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
目錄
一、緒 論………………7
二、象徵結構模式………………25
周易下經………………33
澤山咸………………34
雷風恆………………43
天山遯………………51
雷天大壯………………58
火地晉………………66
地火明夷………………74
風火家人………………83
火澤睽………………91
水山蹇………………100
雷水解………………108
山澤損………………117
風雷益………………125
澤天夬………………134
天風姤………………142
澤地萃………………151
地風升………………159
澤水困………………166
水風井………………175
澤火革………………183
火風鼎………………192
震為雷………………200
艮為山………………208
風山漸………………216
雷澤歸妹………………224
雷火豐………………231
火山旅………………239
巽為風………………246
兌為澤………………254
風水渙………………262
水澤節………………269
風澤中孚………………276
雷山小過………………285
水火既濟………………294
火水未濟………………303
一、緒 論………………7
二、象徵結構模式………………25
周易下經………………33
澤山咸………………34
雷風恆………………43
天山遯………………51
雷天大壯………………58
火地晉………………66
地火明夷………………74
風火家人………………83
火澤睽………………91
水山蹇………………100
雷水解………………108
山澤損………………117
風雷益………………125
澤天夬………………134
天風姤………………142
澤地萃………………151
地風升………………159
澤水困………………166
水風井………………175
澤火革…...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